第四章 人际知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人际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人际知觉 二、印象形成 三、印象偏差 四、印象管理 五、对人的归因偏见
一、人际知觉概述
• (一)人际知觉的概念
• 人际知觉:就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 程,是人与人在进行交往接触时的印象、了解和 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个相互的过程。
• (二)人际知觉的机制
信息输入
(二)大学生如何克服认知偏差
1、不以貌取人 2、不以个人好恶取人 3、学会用辩证法的原理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概述 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 过程。 印象管理的作用:
印象管理使得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 自我表现。 印象管理在人际关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都在有 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显示了人们社会 适应能力的提高。 其次,印象管理能使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更快、更富有弹性 地适应不同人们的角色要求,使我们针对形形色色的环境中 作出恰如其分的自我表现和社会行为。
• 1英尺=0.3048米,1英寸=25.4毫米
• 公众距离(12-25英尺) •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 距离,此时往往沟通是单向的。 • 社交距离(4-12英尺) • 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 在这个距离上。
• 个人距离(1.5--4英尺) • 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此时,可以感知大 量的身体语言信息。 • 亲密距离(0--18英寸) • 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
• 4人际距离
例1、在一次交流沟通中,两个美国白领白人的
距离约为1.22米。那么这一距离可能被视为是: A、公众距离 亲密距离 例2、影响人际距离的普遍因素主要有:A、文化 B、社交距离 C、个人距离 D、
B、民族
C、社会地位
D、性别(或职业)
• 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 距离。
• 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过程中,
首先获得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先入为主,加以泛化);
• 简单讲是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
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 4、近因效应 • 近因效应则是最新(或新近)接受(或出现) 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又称新颖 效应。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印象形成的特点
印象形成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为印象形成的一致性、 评估性、中心特质的作用和隐含的个性理论。 (1)一致性。对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与客观物体形成印象 的过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这就是我们会形成有关他人的 协调一致的印象。
(2)评估性。在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常常根据有效 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判断。这种评估性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 的,最有影响力的方面,因而评估会影响对有关知觉对象 的其他判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1、以对方的好恶管理自己 2、讨好他人 3、隐藏自我
五、对人的归因偏见
归因 指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 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行为中心偏见 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 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海 德把这种现象称作“行为”吞没“场”,也有人把这种偏见 称作“基本的归因错误”
二、印象形成
• (一)人际印象
• 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这种整体印 象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对他人 外表、特质、情绪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整体印象。 • (二)印象形成的过程
1印象形成过程的三个成分
印象形式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行动者,认 知的主体——知觉者,以及交往的情景。 (1)行动者。行动者是被形成印象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行动者的非 言语线索,谈吐,举止方式,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态度、反映着 个性特征的行为等,都为知觉者提供了形成印象的一定信息。
• 3言语和动作观察
• 言语:积极倾听,三种表达方式(直陈式、婉言式、反话 式) • 动作: • 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 • 双手外摊:表示拒绝。 • 搔头或搔领:困惑 • 搓手、拽衣领:紧张 • 拍头:自责 • 耸肩: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 • 触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力的方式。 • 每一个人都有被触摸的需要。
•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环境、 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
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
• (一)知觉者的因素
• 1价值观念 • 价值观指人对事物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及 行为取向构成。 • 2原有经验 • 3情绪情感
• (二)知觉情境因素 • (三)知觉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 事业型:以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特征,对所从 事的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 • 功名型:以获取体现自身价值的功名为特征,追求付 出以后的回报。 • 安逸型:追求安逸太平的生活为特征,工作上不太具 有上进心,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经验。 • 享乐型:行为上以追求物质享受或精神享受为特征。 • 慈善型:以身示范行善积德 • 索取型: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是冷酷的极端利己主 义者。
显著性偏见 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 杂的问题或任务。一个刺激越容易被某个人获得, 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 而影响反应。 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 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这种现象称为显著性 偏见
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大学生应该应用一定的印象管理策略塑造自 己良好的交往形象,但是不能失去了自我。 在人际交往中,努力克服印象偏差和归因偏 差,做到比较全面、客观地知觉、判断他人。
• 2、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 印象形式的整合模式主要有三种: • (1)累加模式。 累加模式认为,知觉者形成 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是把所有单个特质的评估 的值相加而得到的。 • (2)平均模式。平均模式认为,知觉者是通过把 所有单个特质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印 象的。 • (3)加权平均模式这个模式认为每个特质对整体 印象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其权重也是不同的, 因此应该对每一个特质乘上它的权重,再加以平 均。
最好经常保持微笑

• • • • • •
【微笑的理由】
忧郁者:尊敬的人间智慧者,告诉我吧,如何才能让我 跳出忧郁的深渊,在欢乐的大地上尽情玩耍? 智者:请学会微笑吧,向所有的一切。 郁者:可是,我为什么要微笑呢?我没有任何微笑的 理由呀。 智者:当你第一次向人微笑时,不需要任何理由。 忧郁者:那么,第二次微笑呢?以后我都不需要任何 理由地微笑吗? 智者:以后,微笑的理由会按它自己的理由来找你。 于是,忧郁者走了,他要按着智者的指引,去寻找微 笑,去付出微笑。 半年过后,一个快乐者来到智者面前。 他告诉智者,他就是半年前那个曾求教于智者的忧郁 者。
• •
• •
• 现在,他的脸上阳光灿烂,充满自信,他的嘴角, 总是挂着真诚的微笑。 • “现在,你有了微笑的理由了吗?”智者笑问。 • “太多了!”曾经的忧郁者说,“当我第一次 试着把微笑送给那位我曾熟视无睹的送报者,他 还我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时,我发现天是那么蓝, 树是那么绿,送报者离去时哼着的歌是那么动 听!” • “当我第二次把微笑送给那位不小心把菜汤洒 在我身上的侍者时,我收获了他发自内心的感激, 我似乎看见了人与人之间流动着的温情,这温情 驱散了我内心聚积着的阴云。”
信息储存
信息利用
(三)人际知觉的途径
• 1 外表观察: •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的动作表达情 感及态度的体语。 • 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物,也能透露一 个人的情趣、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 色等多方面的信息。
• 2 面部表情观察 • 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内心情 感的灵敏指示器。不可缺乏目光接触,不 可持续盯人,长时间的凝视会让人感到压 力甚至不快。 • 面部表情: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强 烈与轻微的情感。 • 人们的目光和面部表情一般是一致的,特 殊情况会分离,此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 有效线索是目光
(2)知觉者。由于人际印象是在知觉者头脑中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 地会受到知觉者的心理状态和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知觉者对人的本 性的看法、定势,过去与他人交往的实践经验,对行动者所具有的知 识,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和个性,交往时的心境等都会在印象形 成过程中发挥种种不同的作用。
• (3)交往情景。交往的情景会对印象形成产生影响。由于行动者的 行为线索发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因而它们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
(3)核心特质的作用。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某些特质起着中 心作用,另一些特质只起着边缘的作用。前者就称为中心 特质。
三、印象偏差
• 印象偏差:即是指在对人知觉时出现的一 些带有规律性的认知误差。 • (一)印象偏差的心理效应
• 1、晕轮效应(印象扩散效 应或者光环效应) • 是指在人际互动中形成的 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和 盲目的心理倾向,人们常 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 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 列特性上。 • 换句话说是指如果一个人 被赋予一个肯定的或有重 大意义的品质特征(或否 定的品质特征),那么他 就很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 肯定的(或否定的)品质 特征。 • 把对方形象看得好得不得 了。“情人眼里出西施”

2、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或者定势现象) 指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 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 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 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头脑 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 形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 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 象是社会知觉的定势现象。
重庆妹子泼辣,上海人精明, 陕西人淳朴
• 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 “后来,我不再吝惜我的微笑,我把微笑送给街 边孓然独行的老人,送给天真无邪的孩子,甚至 送给那些曾经辱骂过我的人。我发现,我都收获 了高于我所付出几倍的东西,这里面有赞美、感 激、信任、尊重,也有某些人的自责和歉意。这 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啊,它让我更加自信、更 加愉快,也更加愿意付出微笑。” • “你终于找到了微笑的理由”,智者说“假如 你是一粒微笑的种子,那么,他人就是土地。” • 他们相视而笑。
• 微笑 就是微微的笑 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 不是傻笑 更不是大笑 • 有时微笑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肯定与鼓励 • 微笑不单单是一种表情 更是一种感情
课后作业
• “朋友清单”及各位朋友的优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