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及措施 教育文档资料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
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是不具有主体性的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开发和环境的默化,人才能由自然人向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转化。
因此,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反映人的社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根据发展的不同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可将其综合素质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
基础性素质是整体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的部分,这里的基础既是指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指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
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
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五种意识 , 树立五种观念。
1、要强化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1)、强化责任意识。
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负有直接、重要的责任。
只有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学校和教育者的己任,才能处理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才能始终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去抓。
(2)、强化质量意识。
人才的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程度、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水平都将影响学生的质量。
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最直接的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只有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把握时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为提高人才质量发挥作用。
(3)、强化全局意识。
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部门、某几个人能够完成的。
除了学生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以外,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当为实现教育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应当在全校形成育人的合力,使学生在每个场所、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育人的氛围,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全局意识,把学生成长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生素质培养方案
学生素质培养方案导言:学生素质培养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机构、教师、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有效的学生素质培养方案。
一、教育机构的作用教育机构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首先,教育机构应确保提供全面均衡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眼界。
其次,教育机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机构还需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推动者。
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三、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力。
首先,家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长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品德修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应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激励,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自律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此外,家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孩子在与家人相处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和合作解决问题。
四、社会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社会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社会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提供创新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培养计划方案
大学生培养计划方案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xx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
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
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
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
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l 卷第 7 0 0 7 期2 1年
虢 育 砑 褒
大学教育应注重学 生综合素质 的培 养
陈 栋 , 杨光瑞
( 北水利 水 电 学院 , 华 河南 郑 州
摘
401) 501
要: 随着 世 界 科 学技 术 的 突 飞猛 进 和 综合 国力 竞 争 的 日趋 激 烈 , 社会 对人 才 的 需 求 越 来 越 强 烈 , 人 才 素 质 的要 求 对
习 。否 则 会 延 长他 们 毕 业 后 的“ 理断 乳 期 ”甚 至 会 有 个 别 人 心 ,
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 。在大学 生活 中, 能够保持较浓厚的学
习兴趣和 旺盛 的求知欲 , 并有信心和勇气克服 困难。 () 5 保持 良好 的情绪状态 。 具备健康心理的大学生 , 作为有
要 的是 为 了学 会 一 种 能 力 , 就 是 “ 到 问题 的 时 候 知 道 如 何 那 遇
他人的存 在对 自己的重要性和作用 , 同时也能被其他 同学所理 解和接受 ; 能够与其他 同学较好 地沟通和交往 , 自己拥有和 使
谐的人际关系。
() 3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 在人生的各个 阶段 , 大学生所处
于 与 人 交 往 , 接 纳 自我 的 同 时 也 能 接 受 他 人 , 充 分 认 识 到 能 能
毕业之后 能干什么 , 甚至不知道 自己打算 做什么 , 普遍有一种
焦虑 的心态 。 多学生 因为心 中的迷茫 , 很 而失去 了理想和抱负 , 影 响了学 习的态度 , 缺乏学 习动力 , 网络 、 爱 当中消磨 时 在 恋 光, 逃避现实 , 旦走 人社会 , 一 才发现 自己无 法适应 , 从而更加 迷茫 。 国高等教育 的 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了 我 使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 的人 才 , 必须在学校阶段 就让他们对社 会有所 了解 。具体应做 到以下几点 : () 1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 ( ) 学生知道 自己所 学的专业发展方 向 、 势在社会生 2让 趋 活 当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 3 让学生 明白一点 , 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 的能力 。 接受大学教育 的 目的不应该是为 了记住 多少原理 、 公式 , 更主
浅议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8 ・ 7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3期 ( 0 2 20 )
赵 志伟 :浅议 提 高大 学生 的思 想道 德 素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No 17 .3 ( 0 2 20)
德 素质教育 贯穿渗 透到学生 自进 校到 毕业 的各项教育 活动 中 ,大 学生思想道 德素 质 的内涵 才 能得 以体现 ,才 足 以形成 学生健全 的个性 品质 。
维普资讯
第 7卷第 3 (O 2 期 20)
甘 青高哥亍置 爿
v 1 N .3(O2 0. o 7 2O )
浅 议 提 高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赵 志 伟
摘 要 :培 养 大学 生具 有科 学 观 念 或科 学 思 想 ,应 成 为 大 学 生所 掌握 或具 有 的知 识 、理
识。
一
、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的 内 涵
素质作 为人 的 内在构 成 ,在实 际 中表现为一 种能 力 。由于人 的素质 的高低很 大 程度上 取决 于社会 评价 ,因此 .大学 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 不能看成是单 纯 、片面 、狭义 的思 想道德 品质 ,而要 在考虑 到时代和社 会需 要的前提下 ,站在 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 的高度 ,才 能真正 把握 其 内涵 。具体讲 ,是指一个人 在思 想理论上学 习和掌握 马列主义 、毛泽 东思想 、邓 小 平理 论 的素 质 ,在社 会生活 中 自觉遵守社会 道德 规范的素质 。它规范着 大学生个 体和群 体 的动机和行 为 ,指导 着大学生正确处理 好理想 和实践 、奉献 和索取 、公 与私 、义 与利 、国 家 、集体 和个人之 间的关系 ,引导 着大学生思 考如何 做人 的问题 。它包 括学 生 的思想道 德 品质 、政治 理论素 质 、基础文 明素质 、法制 观念 、心理 素质 、审美 能力和完善 的知识结 构 以及 解决实 际 问题 的能力等诸多方 面。要 注重对学 生 的全程 教育和管 理 ,把对 学生思想 道
大学生养成教育
基础医学院主体教育之养成教育一、前言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1、什么是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2、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德育工作最理想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辅导员日常德育工作中理想的工作方法是——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1、养成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只有认知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
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2、养成教育是走向成才之颠的基石。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
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
3、养成教育是“和谐校园”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保障。
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起作用。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如何,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习惯。
一个社会的整体习惯展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所以,从大的方面说,学生的养成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崛起。
新时期人才观有了新的内涵:看学历,重才干;厚基础,宽专业;要成绩,更要高素质;先看做人,再看成才,这就是新时期对劳动者的要求。
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的教育模式。
学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因此,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
三、重点措施1. 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计划,包括学习、实践、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2. 设置导师制度,指导学生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3. 开设选修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
5. 深化学校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四、实施效果评估1. 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2. 定期组织评估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实施方案。
3. 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措施,确保实施顺利推进。
五、总结展望通过制定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实施方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精选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虽然是各大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但学校能做的只是真确的引导,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有意识地自我培养。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篇1现如今,市场已经向求职者发出明确信号,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
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的用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只有不断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他们今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牢基础,才能使他们立足岗位,服务社会。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所谓职业就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素养就是个人平日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由此看来,职业素养就是个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锻炼、自我修养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个人在身体、思想、心态、文化、技能、潜能、诚信、荣辱和责任等方面情况的内在品质。
而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则是: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与职业有关的性格、知识、能力、品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它包括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取向等。
二、职业素养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重要性职业素养培养是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现在,家长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期望值很高。
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状况是高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
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规业律,但各个行业对求职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
透过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将来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理念。
如何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党员结业试题库 。 6 。 严 格人 党 材 料 的 审查 , 对登记表 、 审 查材 料 、 入 党 志 愿 书 等文 字材料 书写 不规 范 ,甚 至涂 改过 多 的部分 坚决 退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是 整 个 大 学 阶段 学 习 的重 要 内 容, 并且 , 这一 内容 在今 后会 越来 越受 到 重视 。 大 学生 思想 特点 1 . 思想主流积极向上 。 近年来 , 我 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 断扩大, 可见 , 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是 , 高校学生的 总体素质却没有顺应发展的趋势 ,反而出现个体素质下滑
一
教育 相结 合 , 而 学生 也积极 地 响应 这一 口号 的号 召 , 积极 的 配合 学校 的教 学 , 深 入到 各行 各业 , 努力 提高 自己的职业 素
、
的现象 。 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 向总体上是正确的 , 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 , 有 良好 的道德品质。现代教学提倡 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
们尽快熟悉党务工作 , 履行好 自己的职责。 二 、构 建大 学 生党 员素 质 工程 和质 量保 障体 系主 要措
施
养, 同时 , 又注重提高 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2 . 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 , 目 标与现实形成反差。 很多大 学生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社会实际中 ,他们怀揣着 自己远 大的梦想 , 离开和谐的校园 , 进入复杂的社会 , 接触真实的 工作 岗位来锻炼和实习。 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 , 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 , 根本无法满足工作 的需要 , 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 下, 显 得非 常渺 小 和无助 。他 们会 发现 , 自己所从 事 的也许
在公 司更看 重的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品行 , 在 大学期 间 , 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不只是要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 , 还需要 培养她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 , 我们一定要追 求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 使每位 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才。 本文就如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
本文在分析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29-02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所谓创新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1]。
创新意识表现为不墨守成规,不满足客观事物的现状,敢于提出和探索新的问题,它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前提条件。
创新能力是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它是衡量学生创新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2]。
创新人格,又称创新个性或创新品质,良好的创新人格具有以下特点:勇敢、独立性强、一丝不苟、有恒心等等,只有良好创新人格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2]。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来发展经济。
而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的关键是人才。
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数量的多少将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为了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高等学校应该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2.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
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关键。
我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素质教育,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和支撑,拓展和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间,寻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当前,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政治意识不断加强,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日益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求知欲望分外强烈,特别是在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职业目标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自己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仍显得相当得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职业技能都有待提高。
第二,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系列“低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第三,过分推崇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四,受到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个人价值尺度过于“功利化”。
二、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位、修养、境界等,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包含了科学的理性、道德的至善、艺术的完美、思维的深邃和知识的广博,是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
论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及措施 教育文档资料
论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及措施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
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分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借助大学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这其中,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大学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值得当代高校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就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这种观念将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作为。
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大都十八九岁,刚刚摆脱了枯燥的应试教育,来到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环境中,人生观还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中,这时的他们更需要加强人生观的教育。
面临的事情会很多,不再单纯的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包括处理好理想和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无可避免。
同时,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也是世界观形成的过.程,想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社会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过程。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
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用较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困难,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1]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80、90后,这些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精神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的年代,时代造就了他们自我意识较强,比较有个性。
这些孩子进入到大学后相对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足以应对事态的行为状态,以至于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
学生 素养提升 实施方案
学生素养提升实施方案学生素养提升实施方案。
学生素养的提升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养提升。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分数评价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而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素养。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素养提升情况。
最后,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场所。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学生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立和思想德育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培养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反映人才的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那么,大学生究竟应当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和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
基础性素质是整体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的部分,这里的基础既是指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指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基础性素质中包含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五项素质。
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
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措施首先,大学生应当树立均衡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对落后。
特别是一些理工院校,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同学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却并不丰富,所以给人的感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不活泼,缺乏青春的朝气。
而文科院校的学生虽然知识面比较的宽广,可是他们相对缺乏科研的钻研精神。
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是必须兼顾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文理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历史感,它不仅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有创造力,还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而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的学习,做到文理平衡,相得益彰。
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大学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从整体上来讲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近些年来西方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
大学综合素质实施方案模板
大学综合素质实施方案模板一、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创新实践、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方案1、构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设立综合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整合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
2、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学科知识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维度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3、开展综合素质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建设综合素质教育学习平台,以线上学习、线下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教育实践。
三、实施策略1、落实“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综合素质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积极倡导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建机制。
5、定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验收评估活动,对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
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实施方案,将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大学综合素质实施方案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落实:6、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整合课程和项目实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7、开设素质教育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支持,协助学生规划和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计划。
大学生个人素质发展计划6篇
大学生个人素质发展计划6篇大学生个人素质发展计划 1一、认知自我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里“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不仅仅是要唤醒人们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指出了认识自我的意义和困难。
规划未来,必须了解自我。
1、自我评价我个人觉得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有责任感的人。
我有极强的创造欲,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结果,渴望表现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追求完美,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乐观自信,好交际,能言善辩,谦逊,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细致,做事有耐心。
2、我的优势我小时候生活较艰辛,以致我对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我并不认为生活中人们遇到挫折,是什么命运的不公,相反,他对人有一种督促作用,让人越挫越勇,人生经历一些挫折,是对人的一种磨砺,让人变得更坚强,对生活中的事情变得更有勇气。
父母从小对我严厉的教育,使我时刻保持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3、我的劣势过于追求完美导致我做事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人脉较少。
二、社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根据最近国务院政策,环渤海地区可望异军突起。
黄骅港的建设,以其强大的吞吐吸纳作用,将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滚动前进。
由此观之,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首届学生,我所学习的专业正是港口水利工程,鉴于黄骅港的发展前景及人员需求,就业前景相当可观。
三、学习生活计划大学一年级: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了解大学年活,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了解大学期间应该掌握的技能以及以后就业所需要的证书。
认真学习基础课程尤其是英语和高数,作为一个工科生高数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为考研做准备。
下半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大学计算机一级考试。
积极参与外联部工作,培养工作能力。
大学二年级: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计算机2级考试;熟悉掌握专业课知识,竞选外联部负责人,并在节假日时期进行初步的实习。
大学三年级: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
主要的内容有: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同时细致复习大学课程为考研做准备。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2019年精选文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
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
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
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
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
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
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
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
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
”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
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
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及措施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
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分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借助大学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这其中,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大学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值得当代高校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这种观念将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作为。
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大都十八九岁,刚刚摆脱了枯燥的应试教育,来到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环境中,人生观还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中,这时的他们更需要加强人生观的教育。
面临的事情会很多,不再单纯的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包括处理好理想和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无可避免。
同时,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也是世界观形成的过.
程,想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社会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过程。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
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用较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困难,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1]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80、90后,这
些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精神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的年代,时代造就了他们自我意识较强,比较有个性。
这些孩子进入到大学后相对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足以应对事态的行为状态,以至于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而这一过程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
对学校而言,应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教师而言,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工作,以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等多种方式搭建师生沟通联系的平台。
三、立足专业,打牢基础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到,“希望同学们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有所发展,对大学生而言就应该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
大学的授课方式不同于中学,每堂课中都会灌输大量的知识,对于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有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复习,很容易就会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有可能丧失对专业学习的动力。
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一定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目标合理安排自学内容和进度,从而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学生而言将会受益终生。
知识的更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多看资料,多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此过程中,大学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代大学教师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培养他人的能力。
教师应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并能够及时地将最新专业发展动态融入讲课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并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学习的关系,能够进行互动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从中得到师.
生间的合作感、互动感、成就感。
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这就意味着高等院校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从事某种专业的理论知识外,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2]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四分之三以上的知识都是在课堂外学到的。
”哈佛大学的校门上刻着:“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这也侧面揭示了教育的内涵,大学教
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在这其中,实践教育
环节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节。
社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大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科研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这既有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专业所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素质培养的
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都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尤其是社会实践的力度。
[4]以工程类人才培养为例,学生从进入大一开大
一开始设置金工实习就开始有不同的校内校外实践环节。
始,
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二开始设置认识实习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有什么用途,这一过程学校可以联系一些技术比较高端的企业来联合向学生展示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大三开始进行生产实习,这一过程建立在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此时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就可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某些问题。
大四进行的是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
另外,毕业实习还是学校和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很好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纽带。
借助这些社会实践过程,学生可以对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我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高校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项目,大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时间多跟老师沟通,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之中,跟随老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成果应用,锻炼自己,增加对专业的深入了解。
另外,国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创新的平台,例如鼓励各专业的学生参加国家的、省部级的创新项目比赛,各种不同专业的技能大赛,科技创业大赛等等。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到结题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每一步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从课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方案的制定到成果的预测甚至产品的完成,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
很多专业之外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对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一种挑战。
这一过程除了考验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性、创新性之外,还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社会发展需要有领导者,但更需要的广大人民的团结协作,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因此,无论对与高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
五、增强社会沟通能力
社会沟通能力是个人生存所必须的,尤其是在全球化已成趋势的今天,是现代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忽视的方面。
高等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
学生在课余时间应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所参与与社会相关的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社会沟通能力。
[5]像各大高校组织的大学生下乡
活动、便民活动、宣传咨询活动及社会调查活动等等,或者开展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参与社会的活动。
大学生除学业以外,应多参与这些活动,提高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无论对于高等学校还是大学生自身,高素质高能力的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
况,以人为本,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寻找最佳最快捷的培养途径,从而实现自身的突破,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