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纲》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Physics and Arts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校内各理工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对大学生加强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科学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物理与艺术”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公选课,32学时,2 学分。
“物理与艺术”课程不同于人文类的艺术欣赏等课程,也不同于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
本课程注重文理结合,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
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创新的手段来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然和情感的共鸣,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它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分析比较它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艺术与物理是人类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但平行、互补的方面,它们都经历了从观察自然,到描绘自然,进而思考自然的平行发展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尽管艺术家和科学家很少彼此关注对方的工作,但艺术经常预期科学真理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方法。
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
自始至终贯彻大学教育教学理念正向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转变的观点。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目前本课程安排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引言:物理与艺术;自然哲学到物理学与绘画的开端;乔托的“透视”与伽利略的“参照系”;牛顿与达·芬奇;现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美术革命;光与色彩的意义;空间的意义与立体主义画派;时间的意义与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量子风云与抽象主义艺术;宇宙与人文;对称与不对称;混沌和分形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东方的艺术之道与西方的科学之道等。
物理与艺术 研究报告论文
物理与艺术研究报告论文物理与艺术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探索自然界规律,一个表达情感和思想。
然而,在实际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物理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互影响。
本研究报告将介绍物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创新和创造力方面的相互促进。
首先,物理与艺术都追求发现和表达。
物理研究的目标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科学理论。
而艺术则致力于创造和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传达信息。
物理学家通过逻辑和实验来发现事物的本质,而艺术家则通过直觉和创造力来探索人类的内在世界。
其次,物理和艺术在创新和创造力方面相互促进。
物理研究中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以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这种创新思维也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中,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相反,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可以激发物理学家的灵感,帮助他们突破传统观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可以启发物理学家从新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自然现象。
最后,物理和艺术都强调对细节和精确性的追求。
在物理研究中,精确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关注细节的表达和形式的准确性。
这种对细节和精确性的追求使物理学家和艺术家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们的创意和观点。
综上所述,物理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物理学家可以借鉴艺术的创新和创造力,而艺术家也可以从物理学的精确性和方法论中汲取灵感。
这种交流和影响不仅丰富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和创造过程,也推动了跨学科的发展。
因此,进一步探索物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创新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物理与艺术(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S16E05班陈世军2016440557)摘要:物理与艺术都是人类理解自然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貌离神合,但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联系,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凡是前卫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并给予创新性的描述。
本文主要例举牛顿与达·芬奇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成就上的异同与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字:牛顿;达·芬奇;物理;艺术;感悟一、物理与艺术李政道教授曾说“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传统上来说,艺术创造幻象以表达情感,使用的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表达自然的实证科学,根植于清晰的数学关系,应用数字和方程表达自然规律。
艺术家以艺术作品表达审美情感;科学家以自然定律描绘客观规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将对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各种现象贯穿在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和思考,从而完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因此,艺术和物理学都是构造模型的活动,它们是人类感悟、认知自然的两种相异又相关的手段。
二、达·芬奇与牛顿达·芬奇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代名词,他的画作充分显示出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对人物内在细微情感的刻画,以及表现光与影的种种变化,将绘画的写实主义推向了不可企及的高峰。
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最高峰,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
达·芬奇和牛顿,一个是15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一个是17世纪的天才;一个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信念和成就上的异同。
两人都成长在单亲家庭中。
牛顿的父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夫,在儿子出生前几个月死去。
母亲不久后再婚,将年幼的牛顿送到外祖母那里抚养。
小小孩子不得不同继父争夺母爱。
物理与艺术
物理和艺术对于物理和艺术,我一开始觉得物理是物理,艺术是艺术,两者毫无关联。
因为在我个人看来,物理是与科学相关联的,比较严谨和有逻辑性,而艺术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没有外界的干扰而创作的,更不可能和科学有实质上的关系,但是在听了老师的课后,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像艺术一样打动心灵,艺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其魅力。
物理与艺术,从来都不是分开的。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如是说。
而作为科学世界中最耀眼最永恒的物理学与艺术的“爱情”在宇宙被创造之后就绵延至今,并且永世不绝。
对于中西方来说,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是实事求是,没有太多的理论去诠释科学或者艺术的本质。
而西方更多的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的是其中的意境而非光影的奥妙,中国古代的科学讲究的是实用,造纸是因为需要纸来记录文字,印刷术是书籍需要快速发行的需要。
西方绘画更多的是重视视觉感受,或强烈或舒缓的画面给观者留下深刻影响,西方物理学的发展由伽利略到牛顿,无一不是揭露自然的内在。
所以,对于艺术与物理的结合并且发展,从西方的历史演变中来探求二者的关联会显得更加自然。
从绘画艺术来看,自乔托发现透视原理,到达·芬奇创造现实艺术,再到毕加索引导艺术革命,这是艺术向人类自身的靠拢,比如黄金比例就是人体的比例关系;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自伽利略提出参考系概念,到牛顿用公式来描绘宏观世界,再到爱因斯坦引导的科学革命,这是人类向自身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的研究。
二者之间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太多交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关联,但是物理学和艺术的脚步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留下相类似的痕迹,这不仅仅是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自古以来,艺术探讨的是人类心理情感的变换规律,物理学探讨的则是物质世界的变换规律。
看似没有关联,实际却是组成人类所有活动最基本的两个部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缺一而不可。
物理和艺术的关系教学教案
汇报人: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物 理 和 艺 术 概 述
物理和艺术的共通 03 性
物理和艺术在教学 04 方 法 上 的 结 合
物理和艺术在课程 05 设 计 上 的 结 合
物理和艺术在教学 06 评 价 上 的 结 合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物理和艺术概述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具有实验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三个特点 物理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力、热、声、光、电、磁等多个方面 物理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 法。
特点: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物理和艺术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将物理和艺术的原理、概念、技巧等知识点融入探究活动 中,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物理和艺术的关系,提高对物理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等。
Hale Waihona Puke 艺术教育中的 物理实验,通 过实验探索艺 术的物理原理,
加深理解。
物理与艺术的跨 学科教学方法, 如将物理实验与 艺术创作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和艺术在课程设计上的结合
单击添加标题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可以观察到美丽的干涉和 衍射图案,这些图案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形式来传达情感、 思想和观念。
艺术的特性:独特性、审美性、创造性、文化性等。
艺术的表现形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物理与艺术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
物理与艺术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近年来,物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日益引人注目。
两个貌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探索世界的奥秘,却在某种意义上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本文将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以及这种交融对于人类认知和创造力的影响。
一、物理启发艺术创作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以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为核心。
然而,并非只有科学家可以从物理中获得启发,艺术家同样也可以通过物理的世界观来进行创作。
比如,画家可以借鉴光学原理,运用色彩、光线和投影等效果来表现画作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音乐家则可以通过物理中的声学知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效和音乐效果。
还有舞蹈家可以利用物理学中关于动力学和重心平衡的原理,展现出独特的身体控制和动作美感。
艺术家通过物理的启发,能够赋予作品更多的深度和创造力。
物理的表征方式和实验手段,为艺术家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工具。
二、艺术呈现物理概念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从物理中汲取灵感,还能够将物理概念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观众。
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被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欣赏。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可以运用透视和构图等技巧,展现出物理空间的变化和感知。
同时,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如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相对论的时空弯曲等,也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视觉化呈现,使观者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和感受这些概念。
艺术作为一种感性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物理的抽象概念,以及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三、交融带来的创新与突破物理与艺术的交融,不仅推动了两个领域的发展,还催生了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的运用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基石。
结构物的稳定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等都依赖于物理的研究成果,而同时建筑的外观、空间感和体验感也受到艺术的影响。
再比如,在电子音乐领域,物理的声学原理与艺术的创新手法相结合,催生了许多前卫的音乐风格和电子乐器的发明。
通过对声波特性的研究和应用,音乐家们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音效和音乐体验。
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学习物理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
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学习物理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物理学和艺术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物理与艺术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本文将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融以及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1. 视觉艺术中的物理原理视觉艺术是通过光线、颜色、形状等元素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其中,光线传播的规律、颜色产生与混合的原理以及形状的变化规律等,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
例如,透视画法中的近大远小原理、光线折射与反射的规律等,都是基于物理学的原理进行实践与应用。
2. 声音艺术中的物理原理声音艺术是通过声波的传播和演绎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声波的频率、振幅、共振等物理概念在音乐、戏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中的音高、音色、音量等,以及戏剧中的对白播放和声效营造等,都涉及到声波的物理特性。
通过对声波物理原理的理解,艺术家能够在创作中更好地运用声音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构建氛围。
3. 运动艺术与力学的关系运动艺术,如舞蹈和体操,以及运动表演,如马戏团的杂技和特技表演,都与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科学,通过掌握运动规律可以有效地进行艺术表达。
例如,舞蹈家通过控制身体的位置、角度和力度来展现出优美的舞姿,这就涉及到了力的平衡、转动和作用的原理。
4. 物理实验与科学艺术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可被视为一种科学艺术。
物理实验中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都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在实验中,科学家通过巧妙设计的实验装置,展示出物理规律的奥妙,这无疑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5. 创造力与创新的共通之处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需要拥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物理学的本质是探索世界的真谛,并通过创新解决问题。
而艺术则是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创造力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物理学和艺术均需要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从而在不同领域创造出突破性的成果。
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
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自古以来,物理和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重新定义,物理和艺术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物理的规律和艺术的创造力相结合,产生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和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无限可能性。
1. 光的美妙世界光是物理学和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共同主题。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来解释其性质和行为。
而在艺术中,光被用来创造各种视觉效果和传达情感。
通过艺术家的巧思和物理学家的探索,我们开始意识到光的潜在力量和美妙之处。
在绘画和摄影中,艺术家运用光线的明暗变化和色彩效果来表达情感和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光线在不同的角度照射下,产生出阴影、光斑和反射等视觉效果,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同时,物理学的研究也揭示了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技术支持。
2. 声音的奇妙旋律声音是另一个物理和艺术相结合的领域。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声波的传播和振动规律来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递。
而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中,声音被用来创造动人的旋律和共鸣的情感。
通过物理学的研究,艺术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频率、音高和音色等特性,从而在演奏和声乐表演中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同时,艺术家们也通过创造性的手法,如音乐合成和电子音乐等,探索声音的更多可能性,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
3. 艺术中的几何美学几何学是物理学和艺术中的另一个交集点。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形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索空间的几何性质。
而在艺术领域中,几何形状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以表达均衡、对称和美的概念。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几何学的原理,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美学的作品。
几何图形的重复、对称和比例等手法,为作品赋予了一种秩序感和和谐感。
同时,物理学的研究也揭示了许多有关几何学的规律和原理,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4. 科技与互动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物理和艺术之间的交叉逐渐加深。
物理与艺术
就物理学充满真知灼见而言它 实实在在是艺术。 玻姆
艺术家们对物理的青睐
• 毕加索开山作的《阿 维农少女》开创了立 体主义画派的先河。 而立体主义的核心就 是“空间的同时可观 睹性”。爱因斯坦的 公式是“洛书”,立 体派的绘画是“河 图”,它们两者都表 述同一观念,就是所 有的参考系都是彼此 相对的。
• 《蒙娜丽莎》中,人物 的眼睛、手、躯干表达 着一种无以伦比的美学 盛宴,虚无缥缈的微笑, 若隐若现的严肃,优雅 的姿态,恰到好处的手 臂,无不在表达大师对 自然地探索欲望,对科 学规律的完美表达!在 画中,背景所用的晕涂 法和光影的变化规律相 一致,从而使观者的眼 睛产生动态的观画效果, 这和科学上对光的认识 和探索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
• 物理与艺术,在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着 丝丝缕缕的联系。艺术,是物理在许多方 面的视觉表现,而物理,又是对艺术的理 论解释,物理与艺术,在这里变成统一的, 相互表现的东西。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理 解,去发现。
• 马奈以其革命性的大 作——《草地上的野 餐》。这幅画敲响了 一个时代的钟声,它 违反透视画法,违反 光与影的原理,无中 景区,无逻辑自恰性, 无明确主题,甚至被 称为不道德,这些在 当时都极度具有挑战 性,挑战绘画原则, 挑战欧氏几何。
透视绘画法
• 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 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 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 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 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平行透 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 透视三类
透视的画法
观念摄影:物理学摄影师
• 物理是摄影之父,从 拍摄到成像每一个环 节都有物理理论进行 支撑,用摄影来纪录 物理本身,被称为物 理学摄影师。
第一讲:物理与艺术(引言)
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理学院 施大宁
shi@ /phyandart/
课程背景
一个成功的医生; 试图回答女儿一个问题; 花了十多年时间; 写了一本送给外孙女的书。
课程背景
第一讲:科学与艺术 第二讲:理性的滥觞 第三讲:学会看风景 第四讲:缪斯的使者 第五讲:持久的革命 第六讲:解放色彩曲 第七讲:重构空间观 第八讲:解剖时间谜 第九讲:量子风云录 第十讲:混沌鉴喻篇 十一讲:宇宙与人文 十二讲:科学艺术家
在追求真理和美的活动中,要永远保持孩子般的 好奇心。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二、图像与语言
爱因斯坦语录:
“我的智力发展得比较晚,结果直到长成之后我才开始 对空间和时间感到好奇和疑惑,而这些东西在孩提时就 应该已经想过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如果和光一起跑,我将看到什么?”
儿童: 图像先于文字 成人: 文字取代图像。 (逐渐制约人的创造力)
二、图像与语言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曾无独有偶地回忆起,在他们探索自然真理 的时候,表现出行为就是孩子们的观点、好奇心和想象力。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么看,但我自认只像是一个在 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 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愉,而我面前浩瀚 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个谜。 牛顿 (Isaac Newton 1642-1727)
三、人与自然
观察者(人)影响着实验结果
干涉实验
干涉
光是波
光
明暗相间的 干涉条纹
三、人与自然
光电效应实验
光是粒子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指出:
所有粒子都兼有波粒二象性
(优选)物理与艺术引言
牛顿 (Isaac Newton 1642-1727)
在追求真理和美的活动中,要永远保持孩子般的 好奇心。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 艺术与物理 • 图像与语言 • 人与自然 • 物理简史 • 艺术简史
一、艺术与物理的关系
艺术的目的不是表达现象,而是追究 现象之间的关联 。
丹纳 (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 )
就物理学充满真知灼见而言,它实 在是艺术。
玻姆 (David Bohm 1917-1992)
形象与抽象、图像与方程、艺术家与科学家结合之典例。
D.N. Shi et.al, Physical Review B 58,12478,1998.
二、图像与语言
• 一个玩物理的人. • 一个杰出的教育家, 最好的大学物理教材. • 一个表演艺术家. • 一个在Topless酒吧做物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一个开锁专家. • 一个空前绝后的卡片机操作员. • 一个特别会算积分的非数学家. • 一个特别会捉弄数学家的狡辩者. • 最后的辉煌 • 永远的传奇, We love you, Dick.
爱因斯坦语录:
二、图像与语言
“我的智力发展得比较晚,结果直到长成之后我才开始 对空间和时间感到好奇和疑惑,而这些东西在孩提时就
应该已经想过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如果和光一起跑,我将看到什么? ”
二、图像与语言
• 为了学习某种新生事物,我们首先需要想象它 想象是重要的…..谁最具有想象力?
从经济学看物理与艺术论文
从经济学看物理与艺术论文在经济学的视角下,物理和艺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致力于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而艺术则是关于人类创造力和表现形式的领域。
尽管它们看似毫不相关,但在经济学中却有共同点,并且对经济本身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物理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专注于研究宇宙的基本运作原理和规律。
其在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发展,改进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这些技术创新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和效率。
同时,物理的发展也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利用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另一方面,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则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生活。
艺术创作的推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直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品味,间接地影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
总的来说,物理和艺术在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物理通过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实际增长,而艺术则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对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和艺术对经济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加以重视和推动。
另外,物理和艺术也在经济学理论中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例如,在经济学中,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经常被用来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供需平衡、市场竞争等。
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和建模技术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同时,艺术也在经济学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人们的文化消费和行为模式,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尽管物理和艺术在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在经济学领域的联系和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实际经济增长,还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市场活力,都凸显了物理和艺术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物理与艺术论文范文怎么写
物理与艺术论文范文怎么写不少人惯于把物理和艺术看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其实不然,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与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与艺术论文篇一:《试论物理与艺术》物理与艺术都是惟有人类才拥有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教育使物理和艺术分离,从事理工学习的人偏重逻辑思维,从事艺术学习的人偏重形象思维。
但是,物理与艺术之间却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这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凡是前卫性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与描述。
“物理与艺术”不同于人文类的艺术欣赏等课程,也不同于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
本课程注重文理结合,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
物理与艺术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创新的手段来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然和情感的共鸣,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它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分析比较它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提高同学们物理与人文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从物理和文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来看,两者同渊源于实践,同植根于人脑,同来自人脑对实践的反映以及对反映的加工。
当然,物理与文艺以不同形式来表达,以不同事物作为实践对象,从而在知识(包括思维方法、实践方式等)层面彼此不同互异,但一旦深入研究,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试看,中国古代的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不涉及,神妙高远,发人深思;而在那月明星稀之夜,物理学家在思考各种宇宙现象并探究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时,都不能不惊叹自然结构的雄伟壮丽。
《庄子》中就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一个伟大的物理技术家,一个卓越的文学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都去探究超越表象而追求更深刻的、更普适的、更永恒的东西。
物理和艺术的交叉-将物理与艺术融合,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物理概念
物理通过数学和实验手段揭示自然现象,艺术则通过形象和感性的表达方式来 呈现人类经验。
融合物理与艺术的意义
01
02
03
拓展认知边界
通过艺术手段展现物理概 念,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 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 从而拓展认知边界。
激发创新思维
物理与艺术的融合可以激 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 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
02
透视法
透视法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感的绘画技巧。它基于人眼观察物
体的视觉原理,通过线条、色彩和明暗的对比,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和
立体感。
03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光的波长、频率和振幅
等物理属性。画家运用色彩理论来调配颜色、表现光影效果和创造特定
色彩与视觉感知
通过绘画、色彩设计等表现色彩与 视觉感知的物理概念,如运用色彩 对比和调和的绘画作品、探讨色彩 心理学的色彩设计等。
电磁学概念的艺术表现
静电与电流
通过装置艺术、表演艺术等表现 静电与电流的物理概念,如利用 静电现象制作的互动装置、通过 舞蹈和戏剧表现电流传导的表演
等。
磁场与电磁感应
通过雕塑、数字艺术等表现磁场 与电磁感应现象,如利用磁性材 料创作的雕塑作品、通过计算机
表面处理
雕塑的表面处理涉及到光学和色彩学的原理。雕塑家运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技巧,如打磨、 抛光和上色等,来改变作品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光线,从而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建筑中的物理应用
力学原理
建筑师需要运用力学原理来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重力、风力和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这包括了解不 同材料的力学性质、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探索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互动问答等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 演示等多种方式辅助教学
课外拓展:布置相关实验、阅读等 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深 入浅出地讲解物理与艺术的关 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 02 案 的 背 景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 03 案 的 内 容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 04 案 的 实 施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 05 案 的 效 果 评 估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 06 案 的 改 进 与 发 展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案的背景
实施效果:评估物理与艺术结合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施问题:总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改进建议:根据实施效果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持续发展:探讨物理与艺术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 供思路
物理与艺术教学教案的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物理与艺术结合的接受程度和感受 课堂观察: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测试与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物理与艺术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物理和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和艺术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的联系 物理和艺术教学如何相互促进 物理和艺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物理与艺术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近代物理与艺术的关系
近代物理学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关系科学是严格反映自然界规律的,经典的绘画也力求写实。
绘画从原来的平面发展到运用光影,这就必须研究光是怎么传播的。
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艺术也就非常写实。
这和经典物理几乎平行发展起来的。
我认为,尽管物理学家同画家很少交流,但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自然,会殊途同归。
不同的是,数学家喜欢做实验、运用数学公式,画家是用手中的画笔进行表达的。
新时代的指路人马奈以其革命性的大作——《草地上的野餐》。
用反透视画法,违反光与影的原理,无中景区,无逻辑自恰性,无明确主题,甚至被称为不道德,这些都极度具有挑战性。
挑战绘画原则,挑战欧氏几何。
他的这幅画与玻尔的量子论有异曲同工只妙。
后来的莫奈的全新探索和发扬光大,再至后来的毕加索,则是完全撑起另一片异常清新的天空。
毕加索的创作好比物理领域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是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这样的比喻其实是很恰当的。
艺术的革新和物理的革新在历史上其实是同步的,交相辉映,蔚为大观。
物理与艺术都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观。
相对论把停留在数学上的非欧几何成功地引入了物质世界。
伴随着人类文明数千年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次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认识的深度大大提高。
在来看看新时代的绘画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
《草地上的野餐》表现的到底是一个那里的世界呢?现代科学证明,那是观察者在相对于地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的参照系中所见的完全真实的场景。
压缩扭曲的空间与时间,都相当真实的表现出来。
到毕加索的作品中,表现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相当多而成熟。
如《女人肖像》等。
在绘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色彩此时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相对论的多普勒效应导致了色彩概念了巨大变革,立体派在色彩上的表现极为成功。
前面都是说了物理与艺术都不约而同的向着一个方向高速前进。
这不是偶然。
物理与艺术作为一对矛盾实体,其内在的联系和斗争是与日俱增的。
打破久平衡体系,创建新平衡体系,是久平衡体系内在的质本身所要求的。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摘要:“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把这两句话印在他的书的扉页上,作为现代物理的指导思想及最高美学原则。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得好:“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正文:这学期刚拿到课表的时候有些莫名其妙,物理和艺术设计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学科,为什么视觉传达专业得上物理课。
慢慢的老师课上所说的那些牛顿力学,电磁波,激光勾起了我学习的兴趣。
书上一段关于真理与美的分析最有趣:有些学者以为“简单”则美,有些则感觉“复杂”为美;具有“对称性”的事物是美得,但不具“对称性”的事物有时也是美的……物理与艺术一样,许多自然界的深层次真理是在考虑了“和谐、统一、对称、简洁、玄妙”等美学要素后被揭示的。
有些人认为做科学来不得半点抽象和天马行空。
但德国科学家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就是在梦里获得的,他在梦里看见一条首尾相接的蛇,然后他马上起身把梦里那条自咬尾巴的蛇画出来。
再说费恩蔓,思想潇洒浪漫,一部“河图”是对电子电动力学研究的贡献。
通过他我们可以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物理图景。
先不管物理史和艺术史,(绘画艺术的历史远远超过物理学),我们单单就他们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方式而说,他们是平行的,互补的。
说说我最喜欢的艺术家达〃芬奇,同时他又是出色的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艺术阐释视觉的世界,物理学描述其不可见的作品,这种区别使得两个领域看上去似乎完全是对立的。
但在《艺术与物理学》一书中,史莱因通过历史面面俱到地追溯了艺术与物理学的背景,提示了在各种想象力中惊人的相关性。
物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观察,为什么我们在不断探寻我们周围许多新鲜的事物呢,本质就是来源于好奇。
好奇是人的本性,太阳的东升西落,不同事物不同的颜色,苹果掉在地上而不是调到了月亮上,人类之所以能区分形形色色的事物,只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心支配着我们去探索世界、探索自然、以及探索我们自己。
科学严格反应自然界规律,经典绘画力求写实,如实反映客观情况,艺术也得非常写实。
艺术的这种特性几乎和经典物理同时发展起来,物理与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反应自然,确有殊途同归之效。
人们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索自然,因此,物理诞生了,人们想深入太空,于是诞生了天体物理学,人们想探索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于是诞生了光学,人们想探索闪电雷鸣,于是诞生了电磁学。
人们想探索这个冷热的世界,于是产生了热学……“千载苦琢白玉璧, 一朝竞放紫罗兰。
”由历代物理学艺术大师所精心雕琢的物理学大厦可谓是一座辉煌壮丽的科学殿堂。
只要我们对它进行全面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 就不难发现, 物理科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印迹。
物理学在人类好奇心与智慧的推动下,不断扩大领域,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的探索和求知,物理成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物理学才能得到产生发展。
正是物理人们才能更好地描绘我们所处的世界。
物理学源于人类探索认知,是对整个宇宙的探索,同样,对于艺术来说,艺术也是起源于一种探索。
不仅包含了对外界的探索,也包含了对自己内心的深处探索。
物理学与艺术的关系首先应该起源于古希腊,这时期的物理学看起来比较简单与纯粹却又不可轻视。
艺术方面:人们已经成熟掌握了人体各处的比例;物理方面,以欧几里德为代表,认为空间是空虚的;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是时间实现性的顺序的;而光是由空间、时间内形成的框架内到处碰撞弹射。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在选这门课程前,我还真没听过或者看过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物理对于我来说,就是满是公式,用来解读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
艺术,就是画画呗。
两者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但自从看了这视频之后,我的观点完全颠覆了。
丹纳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时表达现象,而是追究现象之间的关联。
”玻姆说过:“就物理充满真知灼见而已,它是实在的艺术。
”科学是严格反映自然界规律的,经典的绘画也力求写实。
绘画从原来的平面发展到运用光影,这就必须研究光是怎么传播的。
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艺术也就非常写实。
这和经典物理几乎平行发展起来的。
我认为,尽管物理学家同画家很少交流,但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自然,会殊途同归。
不同的是,数学家喜欢做实验、运用数学公式,画家是用手中的画笔进行表达的。
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图像和隐喻;物理的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
传统上说,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所以他们在表面上是对立的。
但是,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军师人类尝试认知真理的手段。
跟着众多科学和艺术大师的脚步,我们得到一个确定的概念:艺术家和科学家在追求着同样的目标,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并用不同的方式将他们的理解表达出来。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他们是两条平行的轴线,一同为人类文明增添色彩。
而用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的话,人类对未知世界固有的、淳朴的好奇心,以及真诚的探索之心,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源泉。
从这一角度,科学和艺术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从上述科学史和艺术史中,我们已经看到,凡是前卫性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科学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地观察和创新性地描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家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而艺术家则是表现情感世界真实存在的科学家。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玻姆所说:“就物理学充满真知灼见而言,它实在是艺术。
《物理与艺术》物理现象在艺术中的体现课件
汇报人:XXX
01
02
03
04
05
06
追求美:物理现象和艺术创作都追 求美感和和谐。
创新思维:物理现象的发现和艺术 创作都需要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探索自然:物理现象揭示自然规律, 艺术创作则通过描绘自然来传达情 感和思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乐器发声原理:弦振动、管内空气 振动、键盘机械传动和打击产生声 音
乐器发声原理与音色的关系:乐器发 声原理不同,导致音色特点各异,从 而影响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 果
音乐节奏的本质是振动,通过乐器或人的声带产生声音,进而形成节奏和旋律。
不同物体振动时,会发出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从而形成丰富的音乐效果。
营造氛围:音效 能够为观众营造 出特定的氛围, 增强戏剧的感染 力。
传达情感:音效 能够有效地传达 角色的情感,使 观众更加深入地 理解角色的内心 世界。
补充情节:音效 能够补充和强化 戏剧的情节,使 故事更加完整和 连贯。
引导观众:音效 能够引导观众的 注意力,突出重 点,使观众更加 专注于剧情的发 展。
线性透视:利用线条表现空间深度 色彩透视:通过色彩的渐变表现远近关系 焦点透视:以某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空气透视:通过色彩和明暗表现远近和空间感
运动模糊:通过模 糊或动态线条表现 运动感
透视与空间:利用 透视原理表现空间 深度和运动方向
色彩与情感:通过 色彩的动态变化表 现情感和氛围
动态构图:利用动 态元素和构图布局 表现画面的动感和 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艺术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S16E05班陈世军2016440557)摘要:物理与艺术都是人类理解自然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貌离神合,但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联系,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凡是前卫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并给予创新性的描述。
本文主要例举牛顿与达·芬奇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成就上的异同与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字:牛顿;达·芬奇;物理;艺术;感悟
一、物理与艺术
李政道教授曾说“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传统上来说,艺术创造幻象以表达情感,使用的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表达自然的实证科学,根植于清晰的数学关系,应用数字和方程表达自然规律。
艺术家以艺术作品表达审美情感;科学家以自然定律描绘客观规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将对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各种现象贯穿在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和思考,从而完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因此,艺术和物理学都是构造模型的活动,它们是人类感悟、认知自然的两种相异又相关的手段。
二、达·芬奇与牛顿
达·芬奇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代名词,他的画作充分显示出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对人物内在细微情感的刻画,以及表现光与影的种种变化,将绘画的写实主义推向了不可企及的高峰。
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最高峰,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
达·芬奇和牛顿,一个是15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一个是17世纪的天才;一个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信念和成就上的异同。
两人都成长在单亲家庭中。
牛顿的父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夫,在儿子出生前几个月死去。
母亲不久后再婚,将年幼的牛顿送到外祖母那里抚养。
小小孩子不得不同继父争夺母爱。
他得益于舅舅的支持而来到剑桥大学读书。
达·芬奇则是私生子,母亲是大字不识的农家女。
他也同牛顿一样,由母亲或其祖父抚养。
牛顿和达·芬奇在童年时代都没有什么朋友,且都
养成了高度敏感和喜好冥想的性格。
他们都孤独并愿意孤独,都把书本看得比友情重要。
牛顿和达·芬奇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为他们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科学发现和艺术创造、工程奇迹,以及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发明和大大小小的机关装置。
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达·芬奇则设计了直升飞机;牛顿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达·芬奇造出了降落伞,又提出了潜水艇和坦克的构想;牛顿为打击伪币绞尽脑汁,达·芬奇为保卫米兰鞠躬尽痒;牛顿用方程和数字总结自然规律,达·芬奇则以绘画解读世界和人类情感的奥秘。
但有所不同的是,牛顿是一个科学天才,在其他方面则全无是处。
对音乐是充耳不闻,认为绘画是雕虫小技,视雕塑为金石玩偶,说诗章是“优美的胡扯”。
达·芬奇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几乎涉及了他那个时代艺术与科学的所有领域。
牛顿和达·芬奇都相信数学是人类思维的最髙形式。
达·芬奇本人数学优异,并且这样说过:“谁也不能断言说,有什么东西既不会用到任何数学,也不会用到任何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知识。
”牛顿是物理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和莱布尼兹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至今仍是科学史专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引言中写道:“我将自己的这一工作题名为‘数学原理’,是因为我认为哲学的所有重担都落在数学肩上……”
两位都是研究光的先驱者,而且都对光的本性提出了开创性的睿见。
达·芬奇提出视网膜成像应是倒立的,他也是针孔相机的发明人,这是发明史上的普遍看法。
他曾研究过种种光学错觉,而且给出的解释今天还在被引用。
他画了一张记录光强度仪器的设计图,过300年后,图纸才变成实物。
达·芬奇对阴影也极有兴趣,并搞出了本影和半影的几何学细节,今天的天文学家仍在沿用他的有关结果。
对于眼镜,达·芬奇也很有研究,在15世纪就提出了隐形眼镜的设想。
他还探讨过孔雀毛羽上的华彩及水上油膜虹彩的成因。
在历史记载上,达·芬奇是推想光以波的形式在空间和时间中传播的第一人。
他以水波和声波为出发点进行类推,认为“石块投进水中,就会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圆圈;声音在空气中以圆形波传播。
同样的,位于空气中的任何物体也会形成一个个圆,并使周围的空间充满无数自己的类似体,如是进行下去,进入各个地方。
”
牛顿在1704年发表了《光学》,比《原理》迟30多年,这是一部关于光的权威性论著。
对于光牛顿也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感兴趣的是其本性而不是其效果。
他让阳光射入一间暗室,令其射过一系列棱镜,得到了
七色彩虹,并解释了白光为什么会因折射而分成不间的色光。
达·芬奇在牛顿之前,也被研究过棱镜产生的彩色光带的现象。
达·芬奇的结果体现在简单而明白的素描上,牛顿的结果则体现在通过反复钻研最终得出的,具有精确数学内容的结论上。
从此,艺术家和物理学家在科学和艺术这两个领域内不仅要探索光的本性,还要关注色的奥秘。
牛顿和达·芬奇都对自然界的“运动”现象感兴趣。
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决定宏观世界的运动法则,从航天飞机的宇宙航行到人们的日常起居。
自然现象缤纷多彩,自然规律简洁、普适,这就是物理学所具有的,深邃而含蓄的内在美。
在历史上,伽利略首先指出,如果一个物体能够没有摩擦地在一个水平面上滑动的话,它将能保持自己的运动速度不变牛顿接受并发展了伽利略的见解,第一次用概括性的语言把惯性定律表达了出来。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达·芬奇也曾努力去理解“运动与惯性”、“作用与反作”这些关键性的力学概念,而且离科学意义上的成功仅有一步之遥。
他有这样的话:“所有运动都倾向于保持下去,或者不如这样说:所有被弄得运动起来的物体,只要驱动它们进入运动状态的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运动就会继续下去。
”在达·芬奇I486年关于鸟飞行的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段的第一句话:“身体对空气施加的巨大压力就像空气对身体施加的压力一样。
”这真是令人惊奇,这一论断比牛顿第三定律早了将近200年。
当然,达·芬奇没有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更广泛的场合,而且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数学公式来支持它,而牛顿却出色地完成了这些工作。
达·芬奇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肌肉运动也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从而诞生了处于运动状态的人与动物解剖学。
他在技术方面的发明草图,如飞机、坦克、机枪、降落伞、升降机等,至今令工程设计人员叹为观止。
牛顿和达·芬奇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各自都具有和自己同时代的,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牛顿必须和莱布尼兹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和胡克争夺万有引力的发明权。
为此,牛顿搞中伤,耍诡计,一直折腾到英国皇家学会正式承认他的发现为止。
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有两次正面交锋、竞争的机会,但均没有结果。
与牛顿不同的是,在达·芬奇留下的大量手稿的著作中,即使在米开朗琪罗当街羞辱他之后,也没有发现贬低或攻击米开朗琪罗本人的文字,这点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三、感悟
如同牛顿和达·芬奇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科学家与艺术家都在以他们自己
的方式去理解并表现我们的世界,科学家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艺术家是表现情感世界真实存在的科学家。
作为揭示宇宙和情感世界奥妙的探索者和创造者,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超然洞察力使得他们能够预知前人尚未认识的新世界,他们追寻的终极目标都指向了真善美的最高境域。
参考文献:
1.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施大宁.文化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