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滑坡现象的鉴别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319e7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6.png)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方法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灾害风险识别是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有效识别地质灾害风险,常用的方法包括:
1. 地质灾害历史资料分析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地质灾害的资料,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生规律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的分析,可以确定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可能发生的时间。
2. 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法:通过对灾害现场的调查,掌握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和危险性等信息。
现场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可能发生的时间,并且可以为灾害的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3.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利用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潜在灾害隐患区进行监测和预警。
预警技术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掌握地质灾害的规律和特征,为灾害防治提供有力的支持。
- 1 -。
关于山体滑坡的鉴定方法
![关于山体滑坡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2ffddf7375a417876f8f0e.png)
关于山体滑坡的鉴定方法
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的根据
滑坡后,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877f82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7.png)
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经常发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滑坡是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识别和预防滑坡非常重要,在重力的重要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会显得松动和滑落,这不仅会影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会严重影响到情况,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因,有必要不断探索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及时发现和探究滑坡的具体识别与防治措施,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措施。
本文主要分析工程地质调查中滑坡的具体识别与防治措施,以确保工程地质勘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滑坡识别;防治措施引言在工程地质勘查中识别滑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运用科学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综合识别滑坡,全面了解和掌握实际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确保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安全运行首先在识别滑坡的基础上,制定防治措施,一方面有助于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有助于确保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安全性。
首先,有必要深入探索和研究滑坡的形成条件和类型特点,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弄清合理科学的防治措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切实提高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效率。
1滑坡的基本定义和形成条件滑坡的狭义定义是,斜坡的岩石体会产生破坏性的移动并沿着特定的组合面滑动,这将在地外动力的影响下引起工程地质的各种变动和灾害,全面了解与掌握滑坡的基本定义是保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滑坡的形成条件涉及许多因素,首先,工程地质勘查场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是形成滑坡的重要因素;其次,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因素是滑坡的形成因素。
地下水一直入侵地质土壤。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导致土壤软化并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导致滑坡地质灾害的问题。
第三,温度和气候等因素也是形成滑坡的条件之一。
通常,春季会有很多降雨,特别是在南部地区,这很可能使土壤显得潮湿而松软,这将导致土壤的巨大粘聚力,影响很大,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体结构的稳定性。
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808ed3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f.png)
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条件下,地壳内部环境或表层地球体系的非预期破坏性事件,常常降低地表和地下结构的决择和性能,并对人类活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土壤和建筑物等遭到强烈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是由断层带的断裂失稳所引起的,在地壳发生应力集中形变时,断层面上的岩石断裂脱离原位,使相邻的岩块发生相对运动,产生地震。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坏、山体滑坡、土地沉降等灾害,并且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滑坡滑坡是指岩石和土地因为内部的应力和其他外界因素而失去原来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从而整体或部分发生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一般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矿产开采等因素或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破坏等原因引起。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于山区陡峭斜坡上的淤泥、石块和杂草等松散物质在雨季得到长时间雨水浸泡后的流动现象。
泥石流会对山区的垂直和水平交通存在很大的威胁,还会对农田、房屋造成损毁。
四、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由于柿子劳动、自然灾害、地下水开采和地下采矿等因素,导致土壤和岩石的力学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地面下降。
地面沉降会造成地下管道、道路和建筑物的损毁,挤压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五、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普遍构造的表现形式,指地表发生缝隙破裂、裂纹和割缝的现象。
地裂缝可能为直线性的缝隙,也可能为圆弧型或环状带状的裂缝。
地裂缝会对房屋和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影响道路、河流的行走路径和景观。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我们要时刻注意环境的变化,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8c69af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3.png)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7.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预测防治
![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预测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136e1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6.png)
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预测防治摘要: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过程或地质现象。
滑坡指的是依附于其内在软弱结构面(带)的地表边坡岩土体,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丧失了原来的平衡条件,而发生以整体或局部的位移的地质灾害现象。
滑坡灾害每年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还威胁当地受灾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一、滑坡的类型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指的是地表土壤和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滑移变形,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破坏的现象。
滑坡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防治滑坡地质灾害,以下将对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分类,并探讨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方法。
(1)滑坡成因分类1. 崩塌型滑坡:指土壤或岩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由于失去内聚力而发生的大规模崩塌。
这种滑坡通常发生在陡坡或斜坡上。
,特征是滑坡体呈现出一个或多个坡面的崩塌形态。
崩塌型滑坡的滑动速度较快,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较大2. 蠕滑型滑坡:指土壤或岩石在水分作用下,发生渐进性的滑动。
蠕滑型滑坡通常发生在含有粘土的土壤中。
特征是滑坡体呈现出一定的变形和滑动迹象。
蠕滑型滑坡的滑动速度较慢,但滑动距离较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也不可忽视3. 滑动型滑坡:指土壤或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外界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滑动。
这种滑坡通常发生在较平缓的山坡上。
特征是滑坡体呈现出一个或多个滑动面,滑动物质以整体块体的形式向下滑动。
滑动型滑坡的滑动速度较慢,但滑动距离较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也不可忽视。
(2)滑坡物质组成分类1.土质滑坡:可分为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堆填土滑坡。
滑面有圆弧形的,也有受控于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结构面而形成的直线或折线形滑面,如新老黄土界面,堆积体内部的堆积层界面,人工开挖面等。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53fddd1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5.png)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表层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而造成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地理知识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类型1.山体滑坡:指在山坡上由于地质结构、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坡面大规模的塌滑现象。
这种灾害常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和河岸的陡坡上,具有瞬发性、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
2.泥石流:指在山区或河谷地带因地形、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水土流固的复合流体,具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
这种灾害常以大暴雨、台风等为诱因,对山地、河谷、水库、隧道、铁路等设施造成极大的威胁。
3.地震: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动态的、非常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火山爆发: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涌动,造成地壳破裂,熔岩、火山灰等喷散和喷出地表并形成一系列的火山现象。
火山爆发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的不平衡、矿床开采、地下水位的改变、异斑岩、侵蚀作用等都是地质因素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2.气候和水文因素:气候和水文因素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干旱、热浪、雷电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人类因素: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采矿、探矿、爆炸、挖掘、开发、建筑、垃圾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下和地面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1.预防:地质灾害的预防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上述原因的出现。
例如:固定土地、改善植被、加强维护、控制发展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等等。
2.治理:一旦地质灾害已经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https://img.taocdn.com/s3/m/7048571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5.png)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1、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烈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斜、翻滚的地质现象。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霄及人丁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前缘出现峰起和放射状裂篷,后缘烈篷加宽,产生新烈锋,中部烈缝加宽,产生新烈锋,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后缘出现斜向裂缝.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中于隆水(暴雨,冰从、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海或小坡上的一种博带大量沙,石块和巨研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松散物质丰富:沟谷两侧滑坡、坍滑强烈。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 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不同,地面塌陷分为岩溶性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
5、地裂锋:地烈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烈缝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形成一种地质灾害。
6,地面沉峰,地面沉峰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垂直下的现象。
人为因素主要指开采地下水、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荷载等基本特点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一般建筑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特点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
(1)重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井从区域因素中寻找地质灾害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作用因素。
(2)充分认识灾害体的地质结构,从其结构出发研究其稳定性,(3)重视变形原因的分析,并把它与外界诱发因素相联系,研究主要诱发因素的作用特点与强度(灵敏度)。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文库)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b28450ee4028915f804dc2ee.png)
一、区别
是指较陡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 1.崩塌: 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2.滑坡:
垂直运动为主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是指较陡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 1.崩塌: 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2.滑坡:
垂直运动为主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一定要有水 水平运动为主
二、联系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在成因上的联系
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 缘可以有崩塌,崩塌堆载也可以形成滑坡。而崩 塌和滑坡都可以为泥石流提供松散物质。
2.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空间分布上的联系
它们的空间分布 虽然不完全重合 ,但也有一定的 相关性,都主要 分布在山区。
一定要有水 水平运动为主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1)崩塌还是滑坡? 坡度>50° 石块滚落 垂直运动为主
崩塌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2)崩塌还是滑坡?
总体坡度<50° 坡面整体下滑 水平运动为主
滑坡Leabharlann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3)滑坡还是泥石流?
在山谷 不是坡面整体下滑
有流动的痕迹 泥石流
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
常见地质灾害
![常见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9a9a8ed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0.png)
6常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就其成因而论,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使周围地质环境发生恶化而诱发的地质灾害。
6.1滑坡6.1.1滑坡及其形态特征6.1.1.1滑坡的概念斜坡上大量的岩土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地质结构、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及其重力的作用下,使部分岩土体失去稳定性,沿斜坡内部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带)整体地向下滑动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现象,称之为滑坡。
滑坡一般是缓慢、长期而间歇性进行的,延续时间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
有的滑坡开始时滑动缓慢,但后来滑动速度可以突然变大,急剧下滑,这种滑坡又叫做“崩塌性滑坡”。
滑坡是山区铁路、公路、水库及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滑坡不仅规模大、类型多,而且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由于滑坡的存在和发展,有的迫使交通线路改迁,有的导致房屋倒塌,还有的严重危害水利枢纽工程和其他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等。
总之,滑坡往往会干扰各项工程建设,耽误工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滑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相应的研究。
滑坡有的易于识别,但有的受到自然界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或破坏,往往较难鉴别。
为了准确的鉴别滑坡,首先必须了解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
在研究滑坡时,可通过其外部形态判断滑坡存在的可能性,而其内部结构也为确定滑坡性质提供了依据。
因此,只有识别了滑坡之后,才能对滑坡的问题做出合乎客观的分析和结论,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处理。
6.1.1.2滑坡的形态特征一个典型的比较完全的滑坡,在地表会显现出一系列滑坡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成为正确识别和判断滑坡的主要标志。
1.滑坡体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可简称滑体。
滑坡体的规模不等,体积小的只有十几立方米,大的可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立方米。
滑坡的野外鉴别
![滑坡的野外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1976038915f804d2b16c160.png)
滑坡的野外鉴别滑坡的发育过程是受其内在地质条件和各种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滑动发生后会在地表留下各种滑坡构造形迹。
研究这些滑坡构造形迹的展布规律和特征,进行滑坡的野外鉴别,是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和进行滑坡防治的基础和前提。
滑坡的鉴别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果对于滑坡或易滑动的山坡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工程建筑物设置在易滑动地段,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古老滑坡的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
这将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
有的工程项目因产生滑坡而被迫迁移;有的工程则因整治滑坡而增加投资,甚至延误工期。
(一)野外鉴别方法1.地层岩性地层岩性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地区的滑坡发生于一定的地层之中。
滑坡的产生多与泥质地层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地层中容易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地层岩性软弱。
在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往往构成潜在的滑动面(带)。
在进行滑坡野外调查时应首先查明易滑坡地层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组合规律。
在我国易滑坡地层的主要类型有:砂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灰岩、泥灰岩、页岩互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变质岩系;各种粘土、黄土和类黄土地层;风化残积层以及各种成因的堆积层等。
根据滑坡区内地层层序和产状的异常现象可以区分滑坡体和未扰动体的界线。
在滑坡区内,滑坡体在脱离未扰动体的滑移过程中,岩土体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滑坡体的层位和产状特征常与外围岩体不连续,局部可能出现新老地层倒置的现象。
滑坡造成的地层层序和产状特征的异常往往易与断层相混淆,在野外调查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其主要区别为:滑坡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不大,而断层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大,一般顺走向延伸较远。
滑坡体常具折扭、张裂、充泥等松动破坏迹象,而断层上盘的岩体破碎多数是由有规律的节理切割而成。
滑坡塑性变形带的物质成分较杂,厚度变化大,挤碎性差,所含砾石磨光性强;而断层带的物质成分较单一,厚度较稳定,破碎较强烈,常形成断层角砾岩或断层泥。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了滑坡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范围,在大的构造断裂带附近滑坡往往成群出现。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监测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24969c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2.png)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是指地球活动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灾害性事件。
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对其及时准确的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关的监测预警技术和方法。
一、滑坡滑坡是指在地表或邻近地表的岩石或土层中发生的较大规模变形和位移的现象。
滑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居住区域带来巨大影响。
为了监测滑坡的发生和预警,地质学家和工程师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地面监测、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等。
地面监测是滑坡监测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安装倾角计和应变计来测量滑坡体变形的大小和速率,从而提前发现滑坡的危险性。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和航空平台上的遥感传感器,通过观测滑坡体表面的周围环境变化来判断滑坡的运动趋势。
数值模拟则是基于地质和物理原理建立的模型,通过计算滑坡的应变和动力学参数,进一步预测滑坡的发生和影响范围。
二、地震地震是地壳中的岩体在地壳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和位移,引起地震波传播的自然现象。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
为了监测地震的发生和预警,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传统地震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地震台网,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地震波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预警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通过在地震波传播前进行地震台网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向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逃生和求生的宝贵时间。
三、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质构造变动或人类活动导致地表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管道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沉降监测通常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星载雷达干涉测量(InSAR)等技术。
GPS技术通过测量地面的位置变化,以及地面降速的情况来监测地面沉降。
InSAR技术则利用卫星雷达观测地面的变形并生成干涉图像,从而得到高精度的地面沉降信息。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bd238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b.png)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的运动、构造运动、地貌发育、岩石结构、气候变迁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建筑和设施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滑坡:由于坡面失稳,土体发生滑动,使得山体滑坡,导致房屋被埋、交通被阻断等情况。
3. 泥石流:大量雨水或融雪通过山坡冲刷土壤和岩石,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冲击力大等特点,对沿途的村庄、农田以及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4. 崩塌:山坡或边坡的岩石、土壤发生崩塌,导致坡面崩塌,可能埋压建筑物,给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5. 地面塌陷:由于地下水开采、溶蚀作用,以及挤压变形等因素,地下水域发生塌陷,地面出现坑洞等现象。
6. 岩溶地质灾害:岩溶地区的溶洞、地下河流等地下空腔会引发坍塌、地陷等险情,对人类活动带来危险。
7. 地面沉降: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地层压实等原因,导致地面出现沉降,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基础设施造成危害。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地震防治:- 建立强有力的地震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提高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做好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
- 加强地震科普,提高公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和应急意识。
2. 滑坡防治:- 对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滑坡预兆。
- 在滑坡易发区进行植被恢复与保护,增加坡面的稳定性。
- 进行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排水、护坡和坡脚加固等。
3. 泥石流防治:- 加强雨情监测,及时预警,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 在泥石流沟、河道等区域进行加固工程,减少泥石流冲击力。
- 加强治理河道和山地的管理,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机会。
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https://img.taocdn.com/s3/m/4a4f2bf0c8d376eeaeaa3182.png)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Ⅱ.滑动阶段 在上一阶之后可能几天、几周或几年不等,才进入滑动阶段。首先 蠕动区的后上部(牵引或主动滑坡段)在重力牵引下形成滑动面(此时从滑 坡中流出浑浊水流),不断向前下部推挤,使前下部(推动或被动滑坡段) 抗滑力减少和出现新的滑动面。当上、下部滑动面同时滑动且后部与边 部裂隙贯通时,滑坡即进入滑动阶段。滑动时牵引滑坡段因失去后缘支 撑呈阶梯状下落,形成完整的或不完整的阶状滑坡;后缘出现一系列张 性裂隙-被动滑坡段则形成一系列小型逆冲断裂和褶皱,滑坡前部被推挤 成滑坡丘,洼地可积成小湖沼,这一阶段中的速滑时期,滑动速度可达 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但一般是速滑与稳定交替出现。 滑动后的块状和变形碎石土层构成滑坡堆积物,具有小型褶皱断裂构造。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③滑坡床(滑床)
指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
滑坡床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作用的范围。
1.滑坡体;2.滑动面;3.剪出口;4.滑坡床;5.滑动后壁;6.滑坡 洼地(滑坡湖);7.滑坡台;8.滑坡台坎;9.滑坡前部(滑坡鼓丘、 滑坡舌);10.滑坡顶点;11.滑垫面;12.滑坡侧壁
可考虑利用。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地表水的集中和大量的渗入。通
过地下挡水或排水工程有效降低其地下水位,对提高倒石堆的整体 稳定性将有重要的意义。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2、 错落 错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 (45°-70°)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 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 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崩塌的触发因素
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等是崩塌的 触发因素。很多崩塌都发生在暴雨时或暴雨后不久。 暴雨增加了岩体和土体的负荷,破坏了岩体和土体的 结构,软化了粘土层,使上覆岩体和土体失去支持。 人类活动:边坡设计过高、过陡;不适宜地采用 大爆破;施工程序不当;对潜在崩塌体认识不足;改 变了斜坡外形,产生大规模崩塌地震的影响。
滑坡的野外鉴别
![滑坡的野外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1976038915f804d2b16c160.png)
滑坡的野外鉴别滑坡的发育过程是受其内在地质条件和各种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滑动发生后会在地表留下各种滑坡构造形迹。
研究这些滑坡构造形迹的展布规律和特征,进行滑坡的野外鉴别,是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和进行滑坡防治的基础和前提。
滑坡的鉴别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果对于滑坡或易滑动的山坡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工程建筑物设置在易滑动地段,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古老滑坡的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
这将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
有的工程项目因产生滑坡而被迫迁移;有的工程则因整治滑坡而增加投资,甚至延误工期。
(一)野外鉴别方法1.地层岩性地层岩性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地区的滑坡发生于一定的地层之中。
滑坡的产生多与泥质地层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地层中容易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地层岩性软弱。
在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往往构成潜在的滑动面(带)。
在进行滑坡野外调查时应首先查明易滑坡地层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组合规律。
在我国易滑坡地层的主要类型有:砂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灰岩、泥灰岩、页岩互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变质岩系;各种粘土、黄土和类黄土地层;风化残积层以及各种成因的堆积层等。
根据滑坡区内地层层序和产状的异常现象可以区分滑坡体和未扰动体的界线。
在滑坡区内,滑坡体在脱离未扰动体的滑移过程中,岩土体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滑坡体的层位和产状特征常与外围岩体不连续,局部可能出现新老地层倒置的现象。
滑坡造成的地层层序和产状特征的异常往往易与断层相混淆,在野外调查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其主要区别为:滑坡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不大,而断层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大,一般顺走向延伸较远。
滑坡体常具折扭、张裂、充泥等松动破坏迹象,而断层上盘的岩体破碎多数是由有规律的节理切割而成。
滑坡塑性变形带的物质成分较杂,厚度变化大,挤碎性差,所含砾石磨光性强;而断层带的物质成分较单一,厚度较稳定,破碎较强烈,常形成断层角砾岩或断层泥。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了滑坡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范围,在大的构造断裂带附近滑坡往往成群出现。
多种手段判断滑面(带)的确定方法分析
![多种手段判断滑面(带)的确定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a7a1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5.png)
多种手段判断滑面(带)的确定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9T06:24:00.20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4期第7月作者:蒲磊范良刚张甜甜[导读] 滑面(带)是滑坡最基本要素,其力学性质是滑坡治理设计需要的关键参数。
蒲磊范良刚张甜甜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 400700摘要:滑面(带)是滑坡最基本要素,其力学性质是滑坡治理设计需要的关键参数。
滑坡滑面的鉴别是滑坡勘查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滑坡勘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地质测绘、钻探、物探、专业监测等多种手段以确定滑面位置。
本文基于巫山县金鸡岭不稳定斜坡,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滑面(带),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工程实践经验。
关键词:滑面(带);不稳定斜坡;多因素分析Abstract: Sliding surface (zon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landslide, 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needed for landslide treatment desig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andslide surface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in landslide expl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andslide exploration, geological mapping, drill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professional monitoring and other mean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slide surface. Based on the unstable slope of Jjiling in Wushan Count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liding surface (zone), which can provide engineer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subsequent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Sliding surface (belt); Unstable slope;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引言滑坡[1]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它经常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地质灾害滑坡现象的鉴别讲解
![地质灾害滑坡现象的鉴别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216ad64bcd126fff7050bda.png)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 (2)厚度较大的土质滑坡,采用作图法初步 确定圆弧形滑面的位置(图3),为勘探设计 提供初步资料。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 (3)岩质滑坡其他形态的滑面可运用赤平投 影法分析结构面组合的特点与斜坡产状的关 系。
• (4)其余滑动面位置和形态可用勘探法确定 (图4)。
三、滑动面(带)与堆积界面的鉴别
• 1.利用图2分析法确定剪出口的位置
• 确定滑坡剪出口的位置,其上方为滑面(带),下 方为堆积物底界面。勘察时易把堆积界面前缘当作 剪出口,使滑动面(带)长度加大。滑面剪出口附 近倾角小于坡角,才能形成临空面。
• 2.通过勘探(平硐、探槽等)确定覆盖型剪 出口的位置(图2、图4)。
当破碎带沿走向发生偏转时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即为滑1人工开挖的高边坡露天矿采坑道路边坡等当台阶边坡的结构面组合同时存在三个必要条件由结构面和边坡面组合成的滑移面切割面和临空面时而产生的变形破坏2自然斜坡土层较厚坡度稍陡处所产生的浅表层斜坡变形破坏
滑坡地质现象的鉴别
• 地质灾害的灾种较多,可分为突发性和渐进性两类,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中,所提到的灾种多具突发性,其中灾害 最严重的是地震灾害,其次是滑坡灾害。对于工程地 质、灾害地质工作人员来说,滑坡灾害无疑是关注和 研究的重点。因此,这里仅介绍与滑坡灾害有关的问 题。
• 实例证明,高速远程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干流支沟的岸坡或沟脑斜坡, 在各种外动力因素作用下,斜坡失稳形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上特征就是鉴别滑面(带)的标志。
• 2.滑面(带)形态
(1)岩质滑坡滑面具单平面、双平、多平面、折平面。 (2)土质滑坡滑面形态具圆弧形、不规曲面(土岩交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 (2)厚度较大的土质滑坡,采用作图法初步 确定圆弧形滑面的位置(图3),为勘探设计 提供初步资料。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 (3)岩质滑坡其他形态的滑面可运用赤平投 影法分析结构面组合的特点与斜坡产状的关 系。 • (4)其余滑动面位置和形态可用勘探法确定 (图4)。
五、斜坡局部变形破坏与整体稳定性的关系
• 2.局部变形破坏是整体变形破坏的外观表现和前兆。
• 如图7表示某县某村孕育中的滑坡。该斜坡基岩为志留系砂页 岩,上部为厚3~6m的残坡积碎石土,因民房扩大地基开挖坡 脚,于当年7~8月雨季时前缘发生崩滑,后缘发生裂隙,但滑 面(带)未贯通,冬季斜坡处于暂时稳定状态,若不治理, 在降雨影响下将会发生整体变形破坏。
滑坡地质现象的鉴别
• 地质灾害的灾种较多,可分为突发性和渐进性两类,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中,所提到的灾种多具突发性,其中灾害 最严重的是地震灾害,其次是滑坡灾害。对于工程地 质、灾害地质工作人员来说,滑坡灾害无疑是关注和 研究的重点。因此,这里仅介绍与滑坡灾害有关的问 题。 • 新滑坡及保留一定变形破坏迹象的滑坡的鉴别,可通 过坡体各种微地形、岩土体的破碎程度、地物变形 (房屋、道路、坟墓、树木等)的现场调查,以及各 种勘探监测资料,比较容易确定。但对古老的(百年 以前)、现象保存不清晰时,如何鉴别滑坡的存在性 及各种特征值得研究。今天仅对这一问题有关的若干 地质现象的鉴别作一简略讨论。
五、斜坡局部变形破坏与整体稳定性的关系
• 1.局部变形破坏但整体稳定
• (1)人工开挖的高边坡(露天矿采坑、道路边坡等),当台阶 边坡的结构面组合同时存在三个必要条件(由结构面和边坡面 组合成的滑移面、切割面和临空面)时,而产生的变形破坏 (图6)。 • (2)自然斜坡土层较厚,坡度稍陡处所产生的浅表层斜坡变形 破坏。 • (3)滑坡两侧冲沟岸坡产生的局部小滑坡。
四、滑坡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的鉴别
• • • • 1.分析擦痕方向 只有一组擦痕,反映上盘向坡下方运动,可能是滑坡。 2.沿破碎带走向追索 通过测绘和探槽,沿破碎带走向山上追索,当破碎带沿 走向穿越地形分水岭向远处延伸时,则为断层。当破碎 带沿走向发生偏转时,可能为滑坡边界破碎带,即为滑 带侧方出露处(图5)。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研究滑动面(带)的目的是为滑坡复活预测和滑带参 数反演提供可靠的边界条件。
• 1.滑动面(带)特征
它是滑坡受外力作用失稳后动体主要滑移的部位, 其主要特点是: (1)滑带岩土比滑体和滑床扰动破碎严重,与上下岩土颗 度成分不同。 (2)细粒含量较多,含水量较高,常呈可塑状,强度较低。 (3)颗粒具定向排列,时具片理化,粗粒棱角不显,常见 磨光面和表征滑体下滑的擦痕。 以上特征就是鉴别滑面(带)的标志。
若干地质现象的鉴别
• 一、滑坡存在性的鉴别
•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 三、滑动面(带)与堆积界面的鉴别
• 四、滑坡边界破碎带与断层的鉴别
• 五、斜坡局部变形破坏与整体稳定性的关系
• 六、滑坡形成时代的鉴别
•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一、滑坡存在性的鉴别
• 在滑坡勘察中首先要确定是不是滑坡,初勘时易把 第四纪堆积物误认为滑坡,关键是对二者差别的鉴 别,其主要标志如表1、图1所示。
al Q3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何谓高速远程滑坡,目前尚无定论,这里讨论的高 速远程滑坡是指速度在10m/s以上,运距在千米以上 的滑坡。因其影响范围大,灾害严重,值得研究, 需预测其形成条件(图9)。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勘察研究滑坡的任务,应在查明斜坡地质环境条件、斜 坡及各种建筑物变形破坏前兆的基础上,预测斜坡的稳 定性,滑坡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会形成高速远程滑坡, 滑坡灾害性预测)。 • 目前勘察研究多限于对滑坡稳定性预测,对灾害预测多 考虑对坡体、坡脚附近所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很少 考虑是否会形成高速远程滑坡及其所造成的灾害。 • 据国内外已发生的高速远程滑坡实例分析,其影响因素 较多。从组成坡体的物质看,有黄土和三大岩类;从坡 体结构看,有顺向坡、斜交坡、横向坡、逆向坡;从动 力因素看,有地震、降雨、地下水、库水位波动、地下 采矿活动等。都曾发生过高速远程滑坡。可见以上因素 并不是形成高速远程滑坡的特殊条件。
六、滑坡形成时代的鉴别
• 1.滑坡运动中破坏的或堆积覆盖的最新地层,则滑坡形成于该 最新地层之后(图8)。 • 2.滑体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时,则滑坡形成于该沉积物之前。 • 3.滑坡体上的房屋、道路、墓碑、古塔等变形破坏情况,判断 滑坡形成的时代。若所有建筑物都受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时, 滑坡形成于时代最新建筑物之后。若建筑物并未全部变形破坏, 则滑坡形成时间在新老建筑物建成时间之间。 • 4.据马刀树、醉汉林中最新树木的栽培时间和树龄,来判别滑 坡形成的时代。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据国内外高速远程滑坡的特点和特殊的影响 因素分析,形成高速远程滑坡必须同时具备 滑体规模巨大、滑坡剪出口为悬托型和剪出 口下方存在利于动体顺畅运动的地形三个条 件。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1.滑体规模巨大
• 据实例统计,高速远程滑坡的滑体体积多在百万方 以上,大者达亿方。如汶川县牛圈沟滑坡体积为 750×104m3;甘肃洒勒山滑坡体积为5000×104m3; 四川安县大光包滑坡体积为7.5×108m3。 • 高速远程滑坡由于体积大,势能高,因此在特定条 件下转化成的动能和速度也大。
三确定剪出口的位置
• 确定滑坡剪出口的位置,其上方为滑面(带),下 方为堆积物底界面。勘察时易把堆积界面前缘当作 剪出口,使滑动面(带)长度加大。滑面剪出口附 近倾角小于坡角,才能形成临空面。
• 2.通过勘探(平硐、探槽等)确定覆盖型剪 出口的位置(图2、图4)。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3.剪出口下方存在利于动体顺畅运动的地形条件
• 仅有以上两个条件,可能形成高速运动的滑坡,但不会形成千米以 上的远程运动。因其速度快,难以防治,如形成的堰塞湖系列灾害, 也会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可见高速不一定形成远程运动,而 形成远程滑坡必须具备动体顺畅运动、耗能少的地形条件。 • (1)沟谷地形比平坦开阔的地形有利动体远程运动,前者有利能 量聚集。 • (2)平直沟谷比蜿蜒曲折沟谷有利动体运动,后者阻力大,耗能 大。 • (3)沟谷纵坡较陡,且存在若干陡坎瀑布,易形成气垫效应。动 体运动中各部位速度不同发生相互碰撞时,使岩石破碎呈碎屑流运 动;或后续动体碰撞前方动体,因能量传递作用使前方动体加速运 动。如是不断碰撞,使前方动体运动更远。 • 实例证明,高速远程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干流支沟的岸坡或沟脑斜坡, 在各种外动力因素作用下,斜坡失稳形成的。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2.滑坡剪出口为悬托型
• 根据滑坡剪出口的位置与坡脚或谷底高差不同,剪出 口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悬托型、坡底贯串型和坡底反翘 型三类(图10)。
七、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条件
• 坡底贯串型剪出口分布在坡脚附近,高差较小,多小于10m (图7-②)。坡底反翘型剪出口分布在坡脚以外,其高差 接近于零(图7-③)。在地震或其他外动力作用下,斜坡 破坏时,即使滑体体积较大,势能较高,但转化成动能的 条件差,动体滑出剪出口后向前方运动的距离不大,一般 停积在坡脚附近,或坡脚以外沟谷中。 • 悬托型剪出口的高差较大,多为数十米至数百米,存在势 能转化成动能和高速度的良好条件(图7-①)。在其他条 件配合下,当坡体在各种外动力作用失稳滑出剪出口后, 因气垫效应和自由落体运动等获得加速度,沿剪出口下方 运动数百米至数千米。 • 可以预见,在斜坡高陡条件下,如坡高在数百米以上,坡 度30°~40°以上乃至70°~80°陡崖地形条件下,才可能 形成悬托型剪出口和规模巨大的滑坡体。
• 2.滑面(带)形态
(1)岩质滑坡滑面具单平面、双平、多平面、折平面。 (2)土质滑坡滑面形态具圆弧形、不规曲面(土岩交界 面)。
二、滑动面(带)位置和形态的确定
• (1)顺层岩质滑坡。由岩层倾角与滑前地形坡 面相交处,其上为单滑面的位置(图2)。如能 够恢复滑前原地形,其坡角与层面相交处以上为 单滑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