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完美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江 南 春──另类皇帝梁武帝 佛道盛行的缩影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 唐•杜牧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 水村山郭酒旗风。 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伦理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 实质: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 秩序的合理性。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 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
本课小结
背景: 三教合一
宋 明 理 学
“理”是万物的本 程朱理学: 原
流派:
陆王心学: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 “致良 知” “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消极
积极
练习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A 统治者反对儒学
C 佛教占统治地位
B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 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 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 理。
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 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 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 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 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 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 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宝玉中举了尘缘,四拜贾政后,被一僧一道夹住, 飘然而去。 ……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 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致良知”,“知行合一” 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
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 建了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 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 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道教在民间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 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 众中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 的表现形式。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
影响
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 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
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 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4、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心学创始人 ——南宋陆九渊
心学集大成者 ——明朝王阳明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陆九渊思想的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
不 同 点
宇宙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实质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共 同 点
内容
A.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影响 B.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B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C、人的良知
B、自然规律
D、上天的意志
A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 A 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5、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 极 影 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影 极响
5.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陆九渊(创立者) 宇宙 观 王阳明(集大成者)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心外无物,心外 无理
认识 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哲学范畴:主观唯心主义
5、宋明理学的影响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C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B.老庄哲学 D.陆王心学
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 “幡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 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学习延伸
宋明理学的可取之外: 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
宋明理学的不可取: ①尊卑等级 ②重男轻女 ③因循守旧 ④重利轻义 ⑤重礼轻法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 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 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 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 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 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 “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男方死亡以自杀 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 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 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 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 好!”——这样的社会是变相的妇女屠宰 场。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
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2、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程颢
程颐
朱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 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Leabharlann Baidu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 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 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积极影响: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到了积极作用。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一、魏晋隋唐时期—— 三 教 合 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家交融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 道、佛 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节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恐怖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4、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儒学产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西汉武帝
遭到打击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三教合一
宋明 理学产生,儒学复兴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预习指南:
1、魏晋至隋唐,儒学的发展状况如何? 2、理学的含义。
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地位。
4、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的人性。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知识小结 ①宇宙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程 朱 理 学
内容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存天理,去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