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大脑是人体的主要核心器官,其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行为和记忆,要想提高脑力、开发智力,就必须对大脑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关于大脑功能的研究,是现代科学最深奥的课题。人的平均脑量有1400克, 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包括脏器的活动、肢体的运动、感觉的产生、肌体的协调以及说话、识字、思维等,都是由大脑支配和指挥的。大脑的复杂性,还在于神经细胞在形状和功能上的多样性,以及神经细胞结构和分子组成上的千差万别。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经历着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仅在认知自己的大脑左右半球问题上,就花了200年的时间。

在著名的布罗卡分脑区实验中,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写出了轰动科学界的论文?《人是用左脑说话》。真正确立左右脑分工的观念,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的科学论断得到了医学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此后对左右脑研究除神经外科外,其他领域也开始了正式研究,人们开始产生了右脑革命的观念。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

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

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大脑有左右两半部,各有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这就是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的左脑和具有非逻辑功能、产生直观、形象、想象、思维的右脑。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左脑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左脑五感)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左脑主要控制著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左脑模式是象征的、抽象的、时间性的、理性的、数据的、逻辑的、线性的。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最多的就是左脑,因此又将其称为现代脑。左脑具有语言性、分析性、推论

性、部分性、意识性、时间性、连续性的特征。

左脑是人的本生脑,储存的信息一般是我们出生后所获得的,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时的信息。在左脑反复得到强化的信息最终转存在了我们的右脑,而右脑继承了我们祖先的遗传因子,是祖先智慧的代言人。因此我们又将右脑称为祖先脑,储存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很多本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一接触就能熟练掌握就是这个道理。

右脑和潜意识有关,控制著自律神经的一部分,与宇宙波动共振等,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不具有语言功能。右脑是将收到的讯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因此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心算、速读等即为右脑处理资讯的表现方式)。一般人右脑的五感都受到左脑理性的控制与压抑,因此很难发挥即有的潜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脑的人,听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现图像、闻到味道等。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共感。

右脑模式是综合的、真实的、类似的、非时间的、非理性的、直觉的、整体的,具有非语言性、关联性、直观性、无意识性、空间性、全体性、同时性的特征。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人的大量情绪行为也被右脑所控制,人的本能也属于右脑。

右脑的信息来源渠道:

一是人出生后凭直观感受直接摄取的;

二是经过左脑反复强化的信息转存的;

三是祖先所经历的人和事经过浓缩后遗传下来的。

右脑存贮的信息包含了500万年来祖先所经历的人和事,其潜能相当于左脑的10万倍。开发智能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发掘右脑的潜能。日本著名右脑专家春山茂雄形象科学地把左脑称为包含感情的自身脑,把右脑称为继承祖先遗传因子的祖先脑。

左右脑的分工

左脑

1、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右耳、右视野的主宰是左脑。

2、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领会文字、数字、计算、作文、逻辑、判断、分析、直线,因此被称为知性脑。

3、能够把复杂的事物分析为单纯的要素。

4、比较偏向理性思考。

右脑

1、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耳、左视野的主宰是右脑。

2、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音乐等能力,被称为艺术脑。

3、具有韵律、想像、颜色、大小、形态、空间、创造力

4、负担较多情绪处理。

5、比较偏向直觉思考。

半球不对称是人的大脑的主要特点,有时会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人右脑的思维方式类同,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人左脑的思维方式类同。大脑半球之间差异的发展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体现也是不同的,女性两个大脑半球的差别相对较小。如果把右脑调动起来与左脑合作,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5倍甚至10倍。在现实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追求以知识、内容、分析为主,还停留在培养左脑能力状况下。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提出:目前教育偏重左脑训练,存在著左右脑失衡的现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左脑人,是以左脑为中心来生活的。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脑。现代教育学提出左右脑发展均衡,人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这种潜能至今还沉睡着,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全脑开发,一个左右脑平衡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今天,人们多只对左右脑的开发有所了解,对大脑边缘系统(顶轮)的认识的还较少。植物神经的最高中枢??大脑边缘系统,主要功能为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摄食、学习、记忆等等。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人的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边缘系统是大脑皮层的周边部位及皮层覆盖的一系列互相连接的神经核团,管理着学习经验、整合新近与既往经验,同时为启动和调节种种行为和情感反应的复杂神经环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大脑边缘系统属于大脑旧皮质,除了与快乐、悲伤、喜欢、讨厌等情绪反应以

及记忆形成密切关系之外,也关系到动物本能的行动和内分泌系统、自律神经系统。故边缘系统又叫内脏脑(Visceral brain),也一度被称作情绪脑(Emotional)。

大脑边缘系统的边缘系统有两个神经组织,即杏仁核与海马,前者关系着情绪的表现,后者与记忆有关。大脑的边缘系统活动与内脏的机能调节的关系至为密切。植物性神经系统许多功能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边缘系统内。所有这些结构的中心的是下丘脑。下丘脑包括许多重要神经核团,对血压、体温、摄食、水平衡、内分泌等的调节都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边缘系统对于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是通过下丘脑等实现的。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 雷电探测仪 用户手册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ADTD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课题组 二○○四年十月

目录页号 一、概论 2 1.1 ADTD 雷电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2 1.2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构成 3 1.3 雷电探测仪的结构 4 二、ADTD 雷电探测仪的技术功能指标 11 2.1 每个雷电探测仪布站配置 11 2.2 雷电探测仪布站连接简图 11 2.3 雷电探测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1 三、雷电探测仪的安装 13 3.1 安装场地要求 13 3.2 安装基座 13 3.3 探头供电 13 3.4 探头接地 13 3.5 通讯标准及波特率17 3.6 探头与中心数据处理站间的通信 17 3.7 通讯电缆 18 3.8 探头的安装及水平调节 18 3.9 探头NS磁场天线环方位的调整 18 3.10 探头的初次通电 22 3.11 探头的密封 22 四、雷电探测仪运行设置和操作 23 4.1 DIP开关的设置 23 4.2 探头的运行方式 25 4.3 探头的数据输出及帧格式 25 4.4 自动自检 28 4.5 探头命令 28 4.6 CPU板、PDL板以及电源/接口板上的LED灯的涵义 39 五、雷电探测仪维修 41 5.1探头的检修维护 41 2维修程序设置及测试终端连接 44 5.3探头故障修理 47

一、概论 1.1 ADTD 雷电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闪电物理特性,探测原理,处理技术 大量的气象观测、卫星探测仪以及很多国家的电学测量等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在任一时刻都有上千个雷暴在活动,大多数发生在较低纬度地区,但两极地区也时有发生。由于雷电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威胁着森林、引燃火工品、造成人员的伤亡,对航天、航空、通讯、电力、建筑等国防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都很重视雷电的研究与防护。 闪电可以分为:云闪(包含云与云、云与空气、云放电)、云地闪、诱发闪电、球闪等多种,其中对地面设施危害最大的是云地闪电。云地闪电又可以细分为:正闪(正电荷对地的放电)和负闪(负电荷对地的放电)。目前,闪电探测仪主要用来探测云地闪,并且能区分正负极性。 一次闪电的放电过程如下所述: 云层荷电形成电分布—初始击穿—梯级先导—联结过程—第一回击—K过程—J过程—直窜先导—第二回击—………。 闪电的放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回击过程,因为回击的电流大,辐射的电磁场强,是形成故障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回击的放电特征参量为: 1.回击的放电时间:指回击发生时的自然时间。 1.闪电的回击数:每次闪电的回击次数。 1.回击发生的位置:回击通道取垂直分量在地面或者在目标上的投影。 1.回击的电流值:指回击电流波形的峰值。 1.回击电流波形陡度最大值:指回击放电过程中单位时间电流变化的最大值,它反映了闪电回击放电最剧烈时的状况。 1.回击波形前沿持续时间:指回击电流波形中,从2KA到峰值电流的过渡时间。 1.放电电荷:指每次回击放电所释放出的电荷,即电流对时间的积分。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从理论上讲,其核心是通过几个站同时测量闪电回击辐射的电磁场来确定闪电源的电流参数。Maxwell方程组和特殊路径上的传播影响,将两者联系起来。高精度雷电定位系统将测量每次回击放电辐射的电磁脉冲的下列参量: *回击的放电时间

线性系统理论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线性系统理论》考试大纲 一、适用的招生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试比较系统地理解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线 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和设计方法,要求考试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表示应掌握;■表示应理解;?表示应了解)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传递函数表达与状态空间描述之间的相互转换;代数等价;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定常和时变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求解;▲定常和时变系统的状态运动分析;■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的运动分析。 3.线性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分析 ▲能控性及能观性定义;▲时变和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及能观测性判别;■对偶原理;▲能控、能观规范型;?结构分解。 4.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Lyapunov意义下的运动稳定性定义;■Lyapunov稳定性理论;■线性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分析;?离散系统的状态运动稳定性及判据。 5.线性系统的综合设计理论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比较;极点配置问题的定义,▲极点配置条件;单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算法;■状态反馈的镇定问题;?输入——输出静态、动态解耦的定义、条件和算法;?跟踪控制;?线性二次型最优问题;▲观测器的提法、分类、与存在条件;▲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降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观测器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及分离原理。 四、考试参考书 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景区雷电预警系统 闪电定位仪智能防雷系统

景区雷电预警系统 闪电定位仪智能防雷系统 使 用 说 明 书 河南汇龙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部刘珍 2018年5月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雷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雷暴什么时候会发生?在石化企业、油库、加油站、旅游景区,学校等重要场所,必须要做到提前预知、预警、预防。 雷电预警系统是一个雷电电场检测、信号处理、判断、告知、执行的一个结构。在雷暴来临之前,使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启动紧急预案,减少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固态雷电预警系统根据军用技术要求设计制造,系目前国内进的安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雷电预警系统及雷电检测基础平台。 产品参数: 01 工作电源:太阳能电池板 02 工作电压:12VDC 03 配备电池:铅酸电池12V/65Ah 04 待机功耗:0.5W(无数据通信) 05 工作功耗:2W(有数据通信) 06 数据通信接口:GPRS 07 探头直径:217mm 08 支撑杆直径:60mm 09 支撑杆高度:600mm 10 电场探测强度范围:-50kV~+50kV /m 11 预警范围:8~15km 12 工作温度:-20℃~60℃ 13 工作湿度:20%~90%(控制主机) 14 防尘防水等级:IP65(探头),IP20(控制主机) 15 探头重量:约1.5kg 16 主机重量:约4kg 17 总重量:约45kg

18 预警形式:三级预警输出 机场停机坪雷电预警系统雷电监测预警系统 主要作用 能在雷击发生前的5~30分钟发出雷电预警告警信号; 提醒野外作业人员及时停止或暂停室外作业,进入安全地带避雷,防止雷击伤害; 对某些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雷击前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重大雷击事故发生; 采取自动分合闸系统使供电线路隔离雷电,自动切换UPS或启动发电机组供电,对一些重要设备或不可中断的有价值的服务提供保护;对环境灾害,例如森林防火等提供保护。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13/2012 59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王 凡 王思文 郑卫刚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 要】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 方法和应用以及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差异;应用;意义 1.引言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教学也使用了控制理论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大家在课堂上听,本身可看作一个开环函数;而同学们课下做作业,再通过老师的批改,进而改进和提高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此广泛,因此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至关重要。 2.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很长的时期。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其产生和发展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2.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从而对出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的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迅速 地发展控制理论,而且也给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现代数学和数字计算机。现代数学,例如泛函分析、现代代数等,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而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应用的平台。 2.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则;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麦克法轮(G.J.MacFarlane)和欧文斯(D.H.Owens)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https://www.360docs.net/doc/242331617.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问题;自适应控制问题;线性系统基本理论;最佳滤波或称最佳估计。 (1)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试验数据,从一类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被研究系统本质特征等价的模型,并确定其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2)最优控制问题 在给定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下,寻找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控制规律。主要方法有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等极大值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即: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最小或最大)某一性能指标最优:如时间最短或燃料消耗最小等。 (3)自适应控制问题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能自动适应内外部参数、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闪电定位仪讲解

《气象仪器》课程论文题目简易闪电定位仪系电子与信息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二O一三年一月二日

目录 1引言 (3) 2系统设计 (3) 2.1闪电的放电过程和描述参量 (3) 2.2闪电的平面方位角计算 (5) 2.3闪电的平面距离计算 (6) 2.4系统整体框图 (7) 3硬件设计 (7) 3.1数据采集卡 (8) 3.2电源模块 (8) 3.3数据选择器电路 (9) 3.4I/V转换电路 (9) 3.5比较器电路 (10) 3.6计数器电路 (10) 3.7D/A转换电路 (11) 4软件设计 (11) 5总结 (12) 6参考文献 (13)

简易闪电定位仪 张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南京 210044 摘要:本文利用光学方法,研究和分析雷电发生时各物理量的统计特征,从而设计了一个闪电定位系统。文中提出了加权定位和向量定位两种新的定位算法, 均能够应用于光电法闪电定位系统,实现闪电定位计算。本文简述了光电法闪电定位系统的硬件组成,介绍了包括闪电光强度电压信号处理、雷声识别、闪电的平面方位角计算,以及闪电距离计算等功能模块的设计,其中,主要介绍了闪电光强信号的获取及处理部分。本文还简要介绍了闪电定位系统的原理及其意义。 关键词:光电检测;闪电定位系统;光强信号;定位方法 1 引言 闪电是指积雨云中不同符号荷电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荷电中心与云外大气不同符号大气体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闪电的主要特点是:电流大,电流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安培;时间短,雷击过程只有几十微秒;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强大的磁场,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一次闪电中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和的数量直接反应一次闪电释放出的能量,也就是一次闪电的破坏力。由于闪电的放电时间短,在短短的几十微秒内把雷暴云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破坏力很强。雷电对人类而言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雷电所造成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雷电的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热效应、电动力效应、机械效应、冲击波效应、静电感应效应以及电磁场效应的破坏。雷电电荷在传导放电的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一般会达到几十千安培,有时会达到几百千安培,能产生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伏高压,足以让人畜毙命,电气设备毁坏。雷电通道的温度可达到5万华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能使金属熔化,易燃物体高温起火。闪电产生的静电场变化、磁场变化和电磁辐射,严重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和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是无线电噪声的重要来源,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许多微电子设备的损坏。全球平均每年因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闪电定位仪能提供长期的、大范围的、准确的雷电位置、雷电强度等参量,这些雷电参量可用于进一步研究雷电的放电过程和雷电活动的气候规律。雷电监测定位资料的积累和雷电活动规律的研究,除了可以为正常的天气现象提供基本的历史资料,更可试试显示雷电的发生发展,甚至可以为雷电的预报报警服务。

大脑边缘系统讲解学习

大脑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和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由与边缘叶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中脑被盖等)组成 边缘叶limbic lobe(包括胼胝体在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下区和终板旁回)、 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 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古皮层和旧皮层是被新皮层分隔开的基础结构。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海马结构、海马旁回及内嗅区、齿状回、扣带回、乳头体以及杏仁核。上述结构通过帕帕兹环[Papez 环路]相互联系,并与其他脑结构(新皮层、丘脑、脑干)有广泛联系,所以边缘系统的作用是使中脑、间脑和新皮层结构之间发生信息交换。 通过与下丘脑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联系,边缘系统参与调解本能和情感行为,其作用是自身生存和物种延续。. 因此如果海马结构或与之功能海马结构还对学习过程和记忆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此外,联系的结构受损,则导致遗忘综合征。其病变部位不同,产生的记忆障碍形式也不同。 边缘系统所包括的大脑部位相当广泛,如梨状皮层、内嗅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脑岛、颞极、杏仁核群、隔区、视前区、下丘脑、海马以及乳头体都属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故此得名。 边缘系统内部互相连接与神经系统其他部分也有广泛的联系。它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并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边缘系统的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刺激边缘系统的后眶回、扣带回、岛叶、颞极、梨状皮层、旁杏仁皮层、后海马皮层等部位,可以引起人及动物的呼吸、血管以及其他内脏反应。刺激下丘脑不同部分所引起的内脏反应最为明显,在出现竖毛、瞳孔扩大的同时,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出现饮水、摄食、排尿、排粪、流涎和呕吐等反应。刺激眶回皮层,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变慢。一般认为,边缘系统对于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是通过下丘脑和脑干低级心血管反射活动中枢而实现的。此外,边缘系统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的所谓神经体液途径,影响下丘脑各种神经分泌,从而影响相应垂体激素的分泌,导致内脏功能活动的改变。实验证明,边缘系统中许多部位接受内脏传入神经发来的冲动,这种冲动对于边缘系统反馈性地调节内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发现,边缘系统中有一些神经元本身即是某种极为敏感的感受器,例如下丘脑部分有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元和感受血液内葡萄糖浓度变化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活动的分泌量以及进食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液对于调节体温变化、.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信息 在低等脊椎动物,大脑的海马结构能够接受各种感觉刺激的影响。在高等哺乳动物,躯体、听觉以及视觉等感觉冲动能够传入海马;刺激边缘系统的下丘脑前区、扣带回等部位可以使痛阈升高;刺激杏仁核群能够使丘脑内膝状体的听觉信息受到阻抑。 影响或产生情绪 损伤猴、猫、狗等动物的杏仁前核、海马、视交叉前区、穹窿、嗅结节及隔区,可使动物出现假怒反应或愤怒的行为。也有研究证明,如果只将扣带回损坏而不伤及大脑新皮层,常使动物的情绪反应减弱或不易出现。发怒的阈值升高,出现一种社会性的淡漠或是失却恐惧的症状。这时,动物对于平常必须躲避的有害刺激,表现得无动于衷。[1]切除猫的杏仁核之后,出现与情绪反应有关的性功能亢进、性反应增强。切除猕猴的杏仁核,可使其行为在群居生活中由统治者的地位变为从属者的地位。临床研究表明,损伤边缘系统较为广泛的区域之后,病人极易发怒,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和利用动物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也很相近。 曾有学者认为,调节愤怒情绪活动的主要神经结构位于下丘脑。切除动物丘脑而保存下丘脑,使动物出现情绪呆板,一触即怒,或是表现出挣扎、露爪、竖毛、瞳孔扩张、怒叫等明显的情绪反应。在脑内埋藏电极并刺激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可使动物出现攻击、发怒的行为和逃避或状如恐惧的行为。临床病例表明,双侧下丘脑腹内侧核受到肿瘤侵犯之后,病人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研究证明,用电流刺激猫的边缘中脑区,会引起怒叫和攻击等情绪反应。位于滑车神经核平面的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s Theor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线性系统理论: 结构分解法 Ben M. Chen (陈本美) 新加坡国立大学 Zongli Lin(林宗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Yacov Shamash (雅科夫 司马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此书献给我们的家人 前两位作者谨以这中译版献给他们的母校 厦门大学

目录 绪论 1 导论和预览 1.1 背景 1.2 各章预览 1.3 符号和术语 2 数学基础 2.1 导论 2.2 矢量空间和子空间 2.3 矩阵代数和特性 2.3.1 行列式、逆和求导 2.3.2 秩、特征值和约当型 2.3.3 特殊矩阵 2.3.4 奇异值分解 2.4 范数 2.4.1 矢量范数 2.4.2矩阵范数 2.4.3 连续时间信号范数 2.4.4 离散时间信号范数 2.4.5 连续时间系统范数 2.4.6 离散时间系统范数 3 线性系统理论复习 3.1 导论 3.2 动态响应 3.3 系统稳定性 3.4 可控性和可观性 3.5 系统可逆性 3.6 常态秩、有限零点和无限零点3.7 几何子空间 3.8 状态反馈和输出馈入的特性3.9 练习

4 无驱动和/或无检测系统的分解 4.1 导论 4.2 自治系统 4.3 无驱动系统 4.4 无检测系统 4.5 练习 5. 正则系统的分解 5.1 导论 5.2 SISO系统 5.3 严格正则系统 5.4 非严格正则系统 5.5 结构化分解特性的证明 5.6 系统矩阵的Kronecker型和Smith型5.7 离散时间系统 5.8 练习 6 奇异系统的分解 6.1 导论 6.2 SISO奇异系统 6.3 MIMO描述系统 6.4 定理6.3.1的证明和性质 6.5 离散时间奇异系统 6.6 练习 7 双线性变换的结构化映射 7.1 导论 7.2 连续到离散时间系统的映射 7.3 离散时间到连续时间系统的映射7.4 定理7.2.1的证明 7.5 练习 8 系统因子分解 8.1 导论 8.2 严格正则系统 8.3 非严格正则系统 8.4 离散时间系统 8.5 练习 9 通过选择传感器/执行器实现的结构配置9.1 导论 9.2 同时有限和无限零点结构配置 9.2.1 SISO系统 9.2.2 MIMO系统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大脑是人体的主要核心器官,其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行为和记忆,要想提高脑力、开发智力,就必须对大脑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人的左右脑开发理论以及大脑边缘系统的介绍: 关于大脑功能的研究,是现代科学最深奥的课题。人的平均脑量有1400克, 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包括脏器的活动、肢体的运动、感觉的产生、肌体的协调以及说话、识字、思维等,都是由大脑支配和指挥的。大脑的复杂性,还在于神经细胞在形状和功能上的多样性,以及神经细胞结构和分子组成上的千差万别。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经历着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仅在认知自己的大脑左右半球问题上,就花了200年的时间。 在著名的布罗卡分脑区实验中,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写出了轰动科学界的论文?《人是用左脑说话》。真正确立左右脑分工的观念,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的科学论断得到了医学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此后对左右脑研究除神经外科外,其他领域也开始了正式研究,人们开始产生了右脑革命的观念。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

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 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大脑有左右两半部,各有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这就是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的左脑和具有非逻辑功能、产生直观、形象、想象、思维的右脑。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左脑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左脑五感)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左脑主要控制著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左脑模式是象征的、抽象的、时间性的、理性的、数据的、逻辑的、线性的。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最多的就是左脑,因此又将其称为现代脑。左脑具有语言性、分析性、推论

现代控制理论----综述论文-2015

2015级硕士期末论文《现代控制理论综述》 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 学号 专业 2016 年1 月 4 日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

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

线性系统大作业1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 研究生: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研究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对于研究系统控制理论的其他分支,如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鲁棒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等,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方程具有线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若表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则对任意两个输入变量u 1和u 2以及任意两个非零有限常数c 1和c 2必成立关系式: 11221122()()()L c u c u c L u c L u +=+ 对于线性系统,通常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和线性时变系统(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两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或线性常系数系统。其特点是,描述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每个系数都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从实际的观点而言,线性时不变系统也是实际系统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实质上是对实际系统经过近似化和工程化处理后所导出的一类理想化系统。但是,由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在研究上的简便性和基础性,并且为数很多的实际系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足够精确地用线性时不变系统来代表,因此自然地成为线性系统理论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线性时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变系数系统。其特点是,表征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至少包含一个卷数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视实世界中,由于系统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参数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严格地说几乎所有系统都属于时变系统的范畴。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只要参数随时间

线性系统理论综述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大作业论文线性系统理论综述及其应用

这学期学习的线性系统理论属于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和成熟发展的分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采用系统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建模、分析、综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线性系统模型的特征和分析方法;介绍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结余状态空间方法的分析和系统结构特征和结构的规范分解以及状态反馈及其性质等。 一.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内容综述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通常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动态系统是运动规律按照确定规律或者确定的统计的规律岁时间演化的一类系统,动态系统的行为由各类变量间的关系来表征,系统的变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类是反映外部对系统的影响或者作用的输入变量组,如控制、投入、扰动等;二是表征系统状态行为的内部状态变量组;三是反映系统外部作用或影响的输入变量组如响应,产出。表征系统动态的过程的数学描述具有两类基本形式,一是系统的内部描述,另一组是输入变量对状态变量的组的动态影响。从机制的角度来看,动态系统可被分类为连续系统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从特征的角度,动态系统可分别分类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参数集成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从作用时间类型角度,动态系统可被称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最为成熟和最为基础的分支。他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延申。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着重研究现性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建模的基础上。在建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把线性系统的理论进一步区分为“分析理论”和“综合理论”。分析理论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着重于研究对系统性能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特性。系统综合理论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的是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期望的指标或实现最优化。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为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开支。线性系统的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系统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是不变系统和线性时不变系统两类。对系统进行建模也是控制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系统建模的作用多样性和基本型、途径以及系统的建模的准则=====系统建模的简单性和分析的结果的准确性之间做出适当的折中。 线性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开始了从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理论的过渡。反应这种过渡的重要标志成果是,卡尔曼把在分析力学中广为采用的状态空间描

线性系统理论历年考题

说明: 姚老师是从07还是08年教这门课的,之前的考题有多少参考价值不敢保证,也只能供大家参考了,重点的复习还是以课件为主,把平时讲的课件内容复习好了,考试不会有问题(来自上届的经验)。 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个文档内部交流用,并感谢董俊青和兰天同学,若有不足请大家见谅。)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 1 2x x u y x ????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 14161 24,() 2.0 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 1 401200 1P -?? ??=-?????? ,求得120331 1066 00 1P ?? ????? ?=-????????? ? 进行变换[] 1 1 20831112,0,2 2 26000 1 A PAP B PB c cP --? ?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3. 1 2(1)(1)2(1)()()(4)(2)(1) (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 4. det()(4)(2)(1)sI A s s s -=-++,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 2(1)()()(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 228,12T k k k k A Bk k +???? =+=???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 2 ()(2)(3)56f s s s s s =++=++

三维闪电定位中心站使用手册

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中心数据处理站 使用手册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13年5月

目录 第一章软件安装 (2) 第二章软件参数配置 (3) 第三章软件使用说明 (5)

第一章软件安装 一、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thundercenter”文件夹 二、将中心站定位软件“ProvinceThunderSystem”文件复制到“thundercenter”文件夹下,并在同目录下手工创建本地数据存储文件夹“data”

第二章软件参数配置 打开“ProvinceThunderSystem”文件夹,配置如下三项信息: 一、address.ini状态信息和闪数据转发目的IP和端口配置 其中localip和localport为中心站本机IP和发送端口;remoteip 和remoteport为发送到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端口号默认7012不用修改);data为发送数据类型(data=l表示发送定位结果,data=s 表示发送状态数据);[Addr1]、[Addr2]....依次编号,各项之间空一行。 例如180.184.100.90的中心站把状态信息发送到180.184.100.91状态监控主机的4011端口,把定位结果转发到180.184.100.92图形显示主机的4012端口,配置如下(加粗为需要修改项): [Addr1] localip=180.184.100.90;----------------------------中心站本机IP地址 localport=7012;---------------------------------------数据转发端口 remoteip=180.184.100.91;-------------------------数据发送目的IP地址 remoteport=4011;-----------------------------------数据发送目的端口 data=s; [Addr2] localip=180.184.100.90; localport=7012; remoteip=180.184.100.92; remoteport=4012;

丘脑、下丘脑及边缘系统损害表现

丘脑、下丘脑及边缘系统损害定位 一、丘脑 (一) 解剖生理 功能复杂,有多个核团及广泛的传入、传出纤维,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上行投射 系统,有初步整合功能。 1 腹后外侧核—躯体感觉和味觉传入。 2 腹咀后核—参与锥体外系→皮层反馈环路。 3 前核、背核、内侧核、丘脑枕—丘脑上行投射的二、三级核团,向皮层联合区投射为主,多呈点对点投射。 4 板内核—接受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纤维,投射于锥体外系及丘脑所有核团。 (二)主要临床表现 丘脑自身结构损害+周边结构损害。 1 丘脑综合征 a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躯干、肢体重,面部轻,深感觉重,实体觉消失。 b对侧偏身感觉过敏,感觉倒错,疼痛。 c对侧偏身共济失调。 d对侧轻偏瘫。 e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意向性震颤,特发性挛缩,丘脑手。 2 情绪不稳,强哭、强笑,丘脑性痴呆。 3 意识障碍或持续睡眠状态。 4 视野缺损,听觉障碍,动眼神经功能障碍。 5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下丘脑 (一)解剖生理 自主神经的最高级中枢,传入、传出联系多且复杂,主要与扣带回、海马回、额叶、丘脑、基底节、脑干、脊髓联系,形成神经内分泌网络。突触内有多种胺类、肽类介质,部分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视上核、室旁核经视上垂体束与垂体后叶发生神经内分泌联系。 (二)主要临床表现 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体温调节异常,高热或低体温,多汗或无汗,暴食或食欲减退,性行为异常,应激性潰疡,水代谢异常(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症),内分泌失调,情感反应异常,如攻击性行为、惊恐、欣快、狂燥等,意识障碍等。 三、边缘系统 (一)解剖生理 边缘叶—海马回、齿状回、扣带回。 相关结构—内嗅区、隔区、灰背、杏仁核、乳头体。 以上结构+穹隆、丘脑前核共同组成神经环路,其功能活动与表达、情感构成、性格特征、本能冲动有关并参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 (二)主要临床表现 情感反应异常,心理障碍、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自控力丧失,记忆力、定向力障碍,急性遗忘综合症,Korsakoff综合症,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三位一体脑理论

三位一体脑理论 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假设,设想人类颅腔内的脑并非只有一个,而是三个。这三个脑作为人类进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按照出现顺序依次覆盖在已有的脑层之上,如同考古遗址一样,保罗称其为“人脑的三位一体”构造。 麦克里恩现在是位于美国马里兰州浦尔斯维的“脑进化与行为”实验室的主管,他说这三个脑的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主体性、时空感与记忆”。 他将这三个脑分别称作新皮质或新哺乳动物脑,边缘系统或古哺乳动物脑,以及爬行动物脑,即脑干和小脑。每个脑通过神经与其他两个相连,但各自作为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 该假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脑研究范式,催生了对人脑功能机制的从新思考。在此之前,研究者们认为新皮质作为人脑的最高层,控制着其他的低端脑层。麦克里恩否定了这一说法,指出,控制情感的边缘系统,虽然生理上位于新皮质之下,但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干扰甚至阻止新皮质高阶精神功能的实现。 有趣的是,许多带有神秘色彩、年代久远的灵性修行团体也宣扬过与此类似的观点,比如“意识的三种境界”,甚至同样有人提出过“三个不同的大脑”一说。 例如葛吉夫,他曾经称人类是“有三个大脑的生物”,他们分别掌控着人的意识、灵魂和身体。卡巴拉教、柏拉图主义,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也可以见到类似的观点,他们基本上都提出了“意识—脑袋(真实的大脑)”、“灵魂—心脏”、“身体—腹腔”这类功能与器官的对应关系。 我们不由想到了脉轮范式(chakra,音译为:查克拉),它与以上那些说法一脉相承且更加细化,认为人类的身体或脊椎一侧依次分布着若干个穴位,分别与不同的意识节点相对应。 1、爬行动物脑. 旧皮质,又称原始(爬行动物)脑或“基础脑”,包括脑干和小脑,是最先出现的脑成分,麦克里恩称其为“R-复合区”。 它由脑干—延髓、脑桥、小脑、中脑,以及最古老的基底核——苍白球与嗅球组成。对于爬行动物来说,脑干和小脑对物种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出于这个原因,人们把旧皮质称为“爬行动物脑”。 在爬行动物脑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偏执、冲动、一成不变、多疑妄想,如同“在记忆里烙下了祖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存印记”。无休止地复制着相同的行为方式,从不会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教训(与室利.阿罗频多所说的机械心灵相对应)。 这个大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大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 2、边缘系统(古哺乳动物脑). 1952年麦克里恩第一次创造了“边缘系统”这个词,用来指代大脑中间的部分,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作旧大脑皮层或中间脑(古哺乳动物脑),与大部分尤其是进化早期的哺乳动物脑相对应。 位于边缘系统的古哺乳动物脑,与情感、直觉、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如麦克里恩所察,情感系统一向是爱恨分明的,一件事物要么“宜人”要么“不宜”,没有中间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 当这部分大脑受到弱电流的刺激,多种情绪(恐惧、欢乐、愤怒、愉悦、痛苦等等)便

matlab综述报告

MATLAB综述报告 1.MATLAB的简介和主要特点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是matrix&laboratory两个词的组合,意为矩阵工厂(矩阵实验室)。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

FORTRAN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LAB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JAVA 的支持。 2.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在线性系统理论中,一般常用的数学模型形式有:传递函数模型(系统的外部模型)、状态方程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和部分分式模型等。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行转换。 MATLAB中,使用函数tf()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或将控制系统的其它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使用格式:sys=tf(num,den)。 早期的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复杂而耗时,如想得到一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子程序,然后将已经获得的系统模型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获得冲激响应的响应数据,然后再编写一个绘图程序,将数据绘制成可供工程分析的响应曲线。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和SIMULINK辅助环境的出现,给控制系统分析带来了福音。控制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根轨迹分析等。 复域(根轨迹)分析: (1)零极点图pzmap()函数用来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