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总结 大气(二)气压带和风带
14、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1)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①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因此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3)全球气压带形成的原因①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
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②动力原因: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城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4)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③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气压带风带性质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23º26´N以北地区,夏至日
(计算:H=90º-纬度差)
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23º26´S以南地区相反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 越短
天文上的 四季的更替
气候上的
南半球左偏
注重应用
公转运动:
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示) 近日点:快
3.速度 远日点:慢
7月初 远日点
1月初 近日点
4.周期:恒星年
公转中,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5.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
6.22
3.21 9.23 12.22
对地球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 影响气候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
) (2)黄赤交角(产生及意义)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北京时
间、世界时
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五带的形成
晨昏线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
成因
全年受中纬 西风带控制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 湿润 终年炎热 干燥 终年高温 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技巧(1)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分布特点:①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2.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西南风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知识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故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2.亚欧大陆及东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1)1月份⎩⎪⎨⎪⎧⎭⎪⎬⎪⎫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北太平洋低压陆地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陆地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3.亚洲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背依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最新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②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高考地理经典必备 :气压带风带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的含义: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此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分布: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3.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1.概念: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由于高、低压带的交替分布而形成的区域。
2.成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强度不同有关。
地球赤道处因受到直射日照,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在两极地区因受到斜射日照,因此气温较低,使大部分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特点:气压带的特点是交替分布,即从赤道开始,每个半球上交替分布着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1.概念:风带是指受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地表特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在赤道、中纬度和极区分布的气流带。
2.成因:风带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结果。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气流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环流形成了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气流带。
3.特点:风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向和强度上的不同。
赤道附近主要是东风带,中纬度则是西风带,而极地地区形成了东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是风带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分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例如,赤道的低压带形成了赤道东风带,中纬度的低压带形成了副热带西风带等等。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干旱地区的形成,而赤道附近则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定位与规划也要考虑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气象灾害:-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干旱、暴雨等,对人类活动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避免气象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气压带和风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气压带风带笔记
气压带风带笔记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 单圈环流(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表均匀)- 赤道地区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
- 极地地区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极地高气压带)。
-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赤道上空的气流向极地流动,极地近地面的气流向赤道流动,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2. 三圈环流(考虑地球自转,地表均匀)- 低纬环流。
- 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分流。
向北的一支在向北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在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气流在此堆积下沉,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带,在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带。
- 中纬环流。
-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北半球情况)流出的暖气流,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出的冷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
暖气流被迫抬升,在高空分别向南北分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 从副极地低气压带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 高纬环流。
- 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向南(北半球情况)流出,在北纬60°附近与暖空气相遇抬升后,在高空向北分流,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最终回到极地高气压带。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1. 气压带。
-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空气受热上升,多对流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之一。
-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是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之一。
- 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冷暖气流交汇,多锋面雨和气旋活动。
- 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候寒冷干燥。
2. 风带。
- 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运动之气压带、风带
(1)推测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对印度半岛季风环流的影响。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印度半岛的高压势力范围较小。 【答案】 西南季风减弱。 (2)说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导致中亚降水增加的原因。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力强盛,根据低压的相关知识回 答即可。 【答案】 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 力强盛,中心气流上升,西南风势力强盛,使阿 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加,中亚降水增多。
(2)推测“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 【提示】“秋老虎”为持续高温、晴朗的天 气,因此“秋老虎”最怕冷空气和降水。
【答案】 受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距海 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情境2 卡卡杜国家公园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受气候影响,景观多样,一年中不断更换
着自己的“容颜”。下表示意当地原住居民对一年内季节的划分。
(2)分析“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西风带的特征和位置推断海况恶劣的原因。 【答案】 西风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雨雪天气变化频 繁,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情境2 副热带急流 副热带急流是对流层上层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副热带天气系统是动力成因下
4. 图示高空西风( A ) A. 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 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 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解题思路】 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随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最远可到30°N附近,A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影响 的结果,而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地球公转引起的,B错;高空西风的形成主要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中纬西风南侧是副热带高压带,D错。
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学习
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学习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3)意义: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讲述)全球大气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来看大气的运动。
2.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1) 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 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①低纬环流(提问)赤道与极地附近的热量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两地气流是怎样垂直运动的?——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所以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水平方向上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而近地面的空气则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我们将赤道近地面形成的低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而在极地近地面形成的高压带称为极地高压带。
(转折)但是水平运动的大气不可能由赤道运动到极地,或者由极地到达赤道,因为大气在运动过程中,时刻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从赤道上空向北极运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北纬30附近气流已经转变为西风,于是这些气流便不能继续北进,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随着赤道上空的气体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北纬30上空不断堆积,于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使地面(北纬30附近)形成高气压,我们把这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自副热带高压带流出地气流分为南北两支。
向南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逐渐转变为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它刚好补充了赤道近地面的上升气流,构成一个环流圈,称为低纬环流。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一、风带和气压带的概念风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流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温度和气压差异而产生的。
根据地球不同经纬度上的气温和气压分布情况,可以将风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压的分布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气温而导致的气压差异。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温分布情况,可以将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和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赤道低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最多,因而气温较高,形成赤道热带低压带。
赤道地区的空气受到日照的影响升温,变得轻盈,开始上升形成对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向两侧流动,经过大约30°纬度处的下沉,使得此地区成为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副极地高压带的空气向两极流动,流向两极地区后,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而偏转,形成旋转风,其中有一部分空气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高压地区散发出来形成溜降风,使得两极形成低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极地地区气温非常低,地球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带。
三、风带和气压带的特点1. 赤道低压带的特点赤道地区因为日照充足,气温高,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对流,形成赤道地区的低压带。
赤道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降水丰富,气流多为上升气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特点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左右的纬度,气压高,降水少,天气晴朗,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空气下沉使得大气对流不活跃,从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特点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0°附近的纬度,由于向南或向北偏转的风,这些气流在地面上汇总使得地面气压下降,形成极地高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特点极地高压带位于地球的两极,由于气温低、大气密度大,形成了气压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整理大气运动对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请大家认真掌握。
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气压中心(北半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
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高原气候(青藏高原)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气压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的定义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圈中在纬度、季节、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气压特征的带状区域。
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赤道几乎总是处于热带气候的强烈日照和较高的气温,而极地地区则几乎永远处于低温的寒冷状态。
由于地球自转的效应,使得热带和极地地区的气温和压力有所不同,形成了气压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
气压带在地球上表现为纬度带状分布,其中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
二、气压带的特征1. 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因接受太阳直射,日照充足,地面温度高,大气上升,形成对流,气压低,通风充足。
这一带的特点是气温高,多雨,多云。
热带气旋主要在此带生成。
2.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向两极逐渐上升,因地面是冷地区,大气下沉使其成为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别位于30°N和30°S附近。
这一带的特点是气温较高,多晴天,降水少。
3. 中纬度低压带:位于赤道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主要影响地区的季风气候。
冬季为冷锋,夏季为暖锋。
4. 极地低压带:位于南北极地区,受大陆和海洋的影响,气压变化大,降水多。
气温低,多暴风雪。
以上就是气压带的主要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气压带的形成和影响。
三、气压带的类型1. 根据经纬度划分:气压带按照经纬度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2. 根据气压变化划分:气压带根据气压的变化可以分为低压带和高压带。
气压带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气压带的特点和影响。
四、气压带的影响气压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不同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异和温度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风向和风速均受气压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
例如赤道地区的气压带使得其成为热带雨林的产生地,而副热带高压带则决定了赤道地区的气候干燥。
2. 气压带对天气的影响:不同气压带的形成决定了地球上的天气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4.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
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风风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暖湿湿热
源地太平洋印度洋
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
冬季风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性质干冷干暖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
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
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