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急救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措施;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及方法;康复训练与恢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及预防原则,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
2. 学会识别和处理常见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现场急救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受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方法。
(3)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
3. 实践操作:(1)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及方法。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常见运动损伤,讨论其识别与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以踝关节扭伤为例,讲解识别、处理及康复训练方法。
5. 随堂练习:(1)分组模拟急救处理场景,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方法。
3. 常见运动损伤识别与处理。
4. 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3)谈谈你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2)如:①皮肤擦伤:清洁伤口,涂抹红药水;②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③踝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进行复位。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医学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先取3条三角巾并折叠成宽带,在 双肩腋下填上软布团或棉花团,然后 用2 条宽带分别绕过伤员两肩在背后 打结,形成两个肩环,再用第三条宽 带在背后穿过两个肩环,拉紧打结, 最后将两前臂缚扎固定或将伤侧肢体 挂在胸前(图12一15)。
(二)肱骨干骨折
用2块长短、宽窄适宜的有垫 夹板,分别放在伤臂的内、外侧, 屈肘90°角,用 3~4条宽带将 骨折处上下部缚好,再用小悬臂 带把前臂挂在胸前,最后用宽带 或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体侧。
一、绷带包扎法
(一)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 部粗细均匀部位。包扎时把绷带 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 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 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 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 3—4圈即可。
(二)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 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 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 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 绕,后一圈压往前一圈的1/ 2—1/3。
第二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一般的创伤可以局部治疗为主, 应用夹板、牵引、绷带包扎、固 定体位等方法限制伤处活动,以 减轻疼痛,避免继发出血或加重 损伤。制动肢体抬高15-30°, 以利于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轻 肿胀。
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包扎 时病员体位要舒适,不能过紧或 过松,松紧适度才既不会影响血 液循环,又不失去包扎的作用。 卷绷带包扎一般从伤处的远心端 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 露,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 况,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用粘 膏固定。
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 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头角拉 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四)大悬臂带
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 折以外的上肢损伤。
运动损伤的急救PPTppt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降低受伤风险。
07
结论
急救在运动损伤中的重要性
01
降低并发症风险
早期的急救处理可以迅速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02
促进愈合
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保护受伤部位,减少进一步损伤,有助于加速伤
口愈合。
03
提高生存率
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和抗疲劳能力。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和灵活性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 肌肉伸展能力。
3
协调性和平衡训练
通过各种有氧运动和协调性训练,增强身体的 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正确技术
01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和姿势,减少因错误动作导致的运动
损伤。
技巧训练
刺伤
刺伤是指尖锐物体刺入皮肤或皮下组织,如钉子、针等。刺伤可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需要彻底清洁和处理。
关节损伤
01
扭伤
扭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或关节囊受到过度牵拉或扭曲,导致关节不
2
脱臼
脱臼是指关节脱位,通常是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常见的脱臼包括肩关
常见运动损伤分类
• 皮肤损伤:擦伤、撕裂伤、烧伤等。 •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关节脱
位等。 • 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脑震荡等。 • 内脏器官损伤:脾破裂、肝破裂等。 • 血管损伤:血管破裂、静脉断裂等。
02
急救基础知识
止血方法
1 2
直接压迫止血
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迫出血的伤口,以减少出 血量。
加压包扎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 以控制出血。
运动损伤的急救PPT课件
1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
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 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 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 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 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 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 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 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健康成人平均每kg体重约有血液75ml,总血量 可达4000~5000ml。
5
6
若急性大出血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即 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口渴等急性贫血 的症状;
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时,将可能 危及生命。
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 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 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临床上所见的出血,多为混合性出血。
8
(二)根据受伤出血的流向可分为: 1、外出血 体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
出血容易发现。 2、内出血 体表没有伤口,血液不是流到体外,而是流向
组织间隙(皮下肌肉组织),形成淤血或血肿;流 向体腔(腹腔、胸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 呼吸道)形成积血。由于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 展成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
3
救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婉转;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慌失措 或顾此失彼,即使出现危急情况也应镇静地进行有 条不紊的抢救 工作;急救技术要力求熟练敏捷。经 急救处理后,应陪伴伤员到医院,并向医生介绍发 病情况和急救经过。
《运动损伤的急救》课件
康复后的锻炼建议
逐渐增加运动量: 从低强度开始,逐 渐增加运动量
避免过度训练:避 免过度训练,以免 再次受伤
保持良好的姿势: 保持良好的姿势, 避免受伤
加强肌肉力量:加 强肌肉力量,提高 关节稳定性
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心理调适是运动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调适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 心理调适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心理调适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康复速度
Part Five
运动损伤的康复指 导
康复计划的制定
确定损伤类型:了 解损伤的性质、程 度和部位
制定康复目标:设 定康复的短期和长 期目标
制定康复计划:包 括康复时间、康复 方法、康复强度等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根据康复进度和 效果,调整康复计 划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损伤或引发其他问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心态,有助于康复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康复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心肺复苏术(CPR)
目的:在紧急情 况下,为心脏骤 停患者提供生命 支持
步骤:检查患者 反应、呼救、检 查呼吸、胸外按 压、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保持呼 吸道通畅、避免过 度通气、确保按压 深度和频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用情况:适用 于心脏骤停、呼 吸停止的患者
Part Four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 施
热身运动的重要性
登山活动中,由于海拔高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可能导致高山病。 高山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登山者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携带氧气瓶、穿着保暖衣物等。 发生高山病时,应立即停止登山,尽快下山,并寻求医疗救助。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运动是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进行运动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运动损伤的情况。
如何正确应对并进行急救处理,是每个运动爱好者都应该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帮助读者应对运动损伤。
一、扭伤及关节扭伤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它会导致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当出现扭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处理措施: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2. 冷敷:尽快应用冰袋或冷敷物冷敷受伤处,每次持续10到15分钟,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
3. 绷带固定: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受伤部位,减少关节活动范围,保护关节。
4. 抬高:将受伤的部位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
5. 就医:如果症状严重或无法缓解,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二、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指肌肉过度伸展或肌肉纤维断裂,常见于各类运动中。
当出现肌肉拉伤时,可以采取以下急救处理方法: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加重拉伤。
2. 冷敷:尽快应用冰袋或冷敷物冷敷拉伤处,每次持续10到15分钟,可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3. 热敷:在拉伤后的48小时后,可换成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4. 按摩和伸展:在疼痛缓解后,适当进行轻柔按摩和肌肉伸展,促进愈合和恢复。
5. 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拉伤处,限制其活动范围。
6. 就医:如果症状无法缓解或恶化,或是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与治疗。
三、跌倒和擦伤跌倒和擦伤是运动中常见的轻微损伤。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1. 清洁: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受伤部位,避免感染。
2. 消毒:使用碘酒或消毒棉球为擦伤处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3. 覆盖:使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擦伤处,保持干燥和清洁。
4. 就医:如果擦伤较深或感染严重,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处理。
四、骨折骨折是严重的运动损伤,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在急救骨折时,应该:1. 不移动:不要试图移动骨折部位,以免加重受伤。
运动损伤的急救PPT
受伤后立即呼救
在受伤后立即呼救,以便及时得到专业急救处理。
避免擅自处理
避免对伤口进行不必要的处理,如用力按摩、冷热敷等,以免加重伤情。
及时呼救寻求帮助
学习急救知识
熟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与专业人员配合
熟悉急救常识和技巧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06
运动前热身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步骤,通过适当的热身活动,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热身活动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选动前的热身
使用专业的运动装备可以有效地保护身体各部位,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例如,穿合身的运动服装可以减少摩擦和阻力,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护具可以减轻关节和脚部的压力。
xx年xx月xx日
运动损伤的急救
CATALOGUE
目录
引言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类型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运动损伤急救的注意事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引言
01
运动损伤急救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运动损伤,减轻伤者的痛苦,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
运动损伤急救是为了预防和治疗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损伤,从而保证运动员和爱好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的和背景
1
重要性和意义
2
3
运动损伤急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避免伤情恶化,提高治愈效果。
运动损伤急救可以促进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运动损伤急救还可以提高公众对运动安全的意识和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的发生。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类型
02
皮肤表面摩擦后产生的伤口,常伴有组织液渗出。
运动损伤-急救 PPT课件
3、临床表现:
早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深快,血压下降,尿量减 少。
中期:表情淡,出冷汗,四肢湿冷,血压明显下降。 晚期:皮肤紫绀,四肢湿冷,昏迷,血压几乎测不 出,无尿(平均17ml/h)。 4、急救 (1)一般处理:适宜体位,安静休息,保温 (2)对症处理:止血、伤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伤害。它 是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健指导工作中 的重要内容。它研究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 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总结损伤发生的原因、机制 及规律,用以协助改进运动条件,改善教学、训 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
二、 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损伤组织种类分:
(1)新鲜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2—3周内。 (2)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
(三)骨折的性质
1、损伤性骨折
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其原因:
(1)直接暴力: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
(2)间接暴力:力量不直接致伤,而是受力较远的部位骨折。 例如:倒地手撑地,上臂与地面构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 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和锁骨骨折。
(三)分类 1、脱位的位置:分为正、侧、前、后脱位; 2、脱位的时间:新鲜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习惯性脱位); 3、脱位的原因:外伤性和病理性脱位;
4、脱位的程度:完全性和半脱位; 5、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和闭合性脱位。
(四)临床表现
1、疼痛、肿胀、瘀斑、压痛明显;
2、运动能力丧失; 3、畸形; 4、关节腔空虚;
(四)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局部负担量过大,超出生理负担量。
(五)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上的缺点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3. 让学生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在遇到运动损伤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难点:对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在实际运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案例,引起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
(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与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4. 例题讲解:讲解实际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设计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2. 内容:(1)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2)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结合实际运动,设计一份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需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或运动队,了解更多专业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运动损伤的急救[教育]
运动损伤的急救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
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克。
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
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救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婉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慌失措或顾此失彼,即使出现危急情况也应镇静地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工作;急救技术要力求熟练敏捷。
经急救处理后,应陪伴伤员到医院,并向医生介绍发病情况和急救经过。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一)急救包扎法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
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
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
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运动损伤的急救PPT
七、心肺复苏术
• 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时,合并使用心外按压 及人工呼吸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 溺水、严重创伤、大出血
五、关节脱位的急救
• 定义: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 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
• 常见:肘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 • 原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关节
畸形
关节脱位的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 抗休克 • 复位 • 固定
六、骨折的急救
• 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损 伤。
常见的止血方法
• 内出血:手术止血 • 外出血:冷敷止血法、抬高伤肢法、加压
包扎法、指压止血法、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三、绷带包扎方法
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 定义: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 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 临床表现:伤部组织出血、肿胀、疼痛、 功能障碍等
急救处理
原则: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减轻炎症 方法:冷敷、加压包扎、镇痛、抬高伤肢
运动损伤的急救
定义:运动损伤的急救指对意外或突发的伤 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的处理,多在 运动现场进行。
目的:保护伤者生命安全、避免再度损害、减轻痛苦、预防 并发症,为伤者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 一、休克和休克的现场处理 • 二、出血和止血 • 三、绷带包扎法 • 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 五、关节脱位的急救 • 六、骨折的急救 • 七、心肺复苏术
一、休克和休克的现场处理
•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 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 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 征。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第10页
运动损伤原因
• 能够分为基本原因与间接原因两方面。 • 基本原因 包含以下7条。 • 1 、思想原因 • 事实证实,运动损伤发生,常与体育教师,
教练员和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损伤意义认 识不足相关。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下页
第11页
2 准备活动中缺点 据国内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 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首要原因。 在准备活动上常存在缺点有: • 不做准备活动 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 • 准备活动内容与体育课或训练课内容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下页
第16页
间接原因---诱因
• 1. 各项运动技术特点 • 因为各运动项目都有自己技术特点人体各
部位负担量不一样。 所以,各运动项目都 有它易伤部位。 篮球膝关节,网球运动肘关节,乒乓球运 动肩关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下页
第17页
2. 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理特点 一些组织所处特殊解剖位置,在运动中承受力不 够. 1、如肩袖;在结构上较为微弱,抗拉或抗折能 力相对较差,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损害. 2、如骺软骨板;关节在一定屈曲角度时,关节 稳定性下降,易发生“不合槽”活动。
关节脱位抢救标准:抗休克 关节脱位,尤其是大关
节脱位或合并其它损伤时, 伤员常会发生休克。抢救时 要注意预防休克。 抢救处理:固定
用夹板或三角巾固定伤
肢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往医 院,争取早期复位。所以, 没有整复技术和经验救护者, 不可随意做试图复位动作, 以免加重伤情,影响功效恢 复。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下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第13页
• 5. 身体功效情况不良
•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 阶段,以及疲劳时,生理功效和运动能力 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若参加猛烈运动, 将会因肌肉力量较弱,反应较迟钝,身体 协调性较差等造成损伤。
运动损伤的急救PPT
脱臼
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关节头脱 出关节窝。
骨折
外力作用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常 见于四肢骨。
肌肉损伤
肌肉拉伤
由于准备活动不足或过度用力 导致肌肉纤维或肌肉束断裂。
肌肉挫伤
由于撞击、挤压等导致肌肉内 组织损伤。
肌腱炎
由于过度使用或运动姿势不当 导致肌腱炎症。
骨骼损伤
01
02
03
骨折
外力作用导致骨骼连续性 中断,常见于四肢骨。
阐述了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和基本流程 强调了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的重要性
强调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的重要性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和避 免不必要的伤害
学习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健康
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防止感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处理是每个运动爱好者和专业 运动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安全操作方法
在进行急救操作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地面湿滑、障碍物等危 险因素。同时,需要注意操作方法的安全性,如避免使用不熟练的操作方法 等。
06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肌肉力量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增强肌肉 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支
撑能力。
柔韧性
通过拉伸练习和灵活性训练, 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灵
避免在缺乏热身活动的情况下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肌肉拉伤、扭伤等 损伤。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运动中保持警觉,避免注意力分散或过度自信。 在运动中遵循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技巧,避免错误的动作和姿势。
在运动中出现不适或疼痛时及时停止运动,进行检查和治疗。
07
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手指把身体浅部的动脉压在 相应的骨面上,阻断血液的来源, 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 血,此法适用于动脉出血。
1.头部出血
头部前额、颞部出血,要压迫 颞浅动脉。其压迫点在耳屏前方, 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 在颞骨上。
(三)转折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 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从环 形包扎法开 始,然后用一个拇 指压住绷带,将其上缘反折,压 住前一圈的1/2至1/3,每圈的 转折线应互相平行。
(四)“8”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 处,包扎方法有两种:
1.从关节开始,先做环形包 扎法,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 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下方,两 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 逐渐远离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 的 1/2~1/3。
第二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一般的创伤可以局部治疗为主, 应用夹板、牵引、绷带包扎、固 定体位等方法限制伤处活动,以 减轻疼痛,避免继发出血或加重 损伤。制动肢体抬高15-30°, 以利于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轻 肿胀。
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包扎 时病员体位要舒适,不能过紧或 过松,松紧适度才既不会影响血 液循环,又不失去包扎的作用。 卷绷带包扎一般从伤处的远心端 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 露,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 况,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用粘 膏固定。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在肢体的恰 当部位如股部的中下1/3、上臂的 中下1/3,用纱布、棉布或毛巾、 衣服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1.要严格掌握止血带的适应症,当四肢 大动脉出血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才能使用 止血带。 2.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用棉 花、薄布片加衬垫,以隔开皮肤和止血带。 3.止血带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 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止血带休克或肢体 坏死。每30分钟或60分钟要慢慢松开止血带 1~3分钟。 4.松解止血带前,应先输液或输血,准 备好止血用品,然后松开止血带。 5.上止血带松紧要适当,以血止并摸不 到动脉搏动为度。 6.用空气止血带时,上肢压力不能超过 41kPa(308mmHg),下肢压力不能超过 68kPa(512mmHg)。
按受伤血管不同,又可分为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类,但一 般所见的出血多为混合型出血。
(一)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端呈喷 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 危险性大,常因失血过多而出现急性 贫血,以至血压下降,呼吸、心跳中 枢的麻痹,从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二)静脉出血
(一)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 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 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 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 组织损伤。冷敷一般用冷水或冰 袋敷于损伤局部,常与加压包扎 和抬高伤肢同时应用。
(二)抬高伤肢法
抬高受伤肢体使肢体高于心脏 15~20 °角左右,使出血部位 压力降低,此法适用于四肢小静 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常在 绷带加压包扎后使用,在其他情 况下仅为一种辅助方法。
一、绷带包扎法
(一)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 部粗细均匀部位。包扎时把绷带 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 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 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 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 3—4圈即可。
(二)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 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 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 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 绕,后一圈压往前一圈的1/ 2—1/3。
4.下肢出血
大腿、小腿部出血,可压迫股 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皱纹中点 动脉搏动处,用手掌或拳向下方 的股骨面压迫,
足部出血可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 动脉。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 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皱纹中点。
间接指压法只能临时止血。
(七)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紧 急情况下常选用绷带、布带(衣 服扯成条状)、裤带、面巾代替。
(三)加压包扎法
有创口的可先用消毒的敷料盖 好,之后以绷带加压包扎,此法 适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止 血。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
前臂、手和小腿、足出血 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损 伤,可将棉垫或绷带卷放在 肘或膝关节窝上,屈曲小腿 或前臂,再用绷带作“8”字 形缠好。
(五)手指直接指压止血法
2.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 包扎法,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地来回做“8”字形缠绕,逐渐靠 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法结束。
运动损伤的急救 266页
第一节 出血的急救
一、出血的分类 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外流称为出血。
按出血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外出血和 内出血两类。
外出血指血液从皮肤创口处向体外流 出,是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内出血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内流出后 向皮下组织、肌肉、体腔(包括颅腔、 胸腔、腹腔和关节腔)及胃肠和呼吸器 官内注入。内出血较外出血性质严重, 因其初期不易被察觉而容易被忽视。
血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缓 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三)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介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血 液在创面上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 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常常能自行 凝固,一般没有危险性。
二、止血的方法(简答※ )
成人体内总血量约为本人体重 的1/10,若骤然出血达总量的1 /3时,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及 时止血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 外出血常用的止血方法。
2.面部出血
应压迫面动脉,其压迫点在下 颌角前面约1.5 cm处,用手摸 到搏动后将该血管压迫在下颌骨 上。
3.上肢出血
肩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 压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缘,用 手指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 迫。
前臂出血可压迫肱动脉。使患肢外展, 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
手指出血可压迫指动脉。压迫点在第 一指节近端两侧,用拇食指两指相对 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