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与日俱增。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课程内容的确定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基础知识的培养: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等。

2.信息技术应用的培养:包括办公软件的应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

3.信息技术安全的培养: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4.信息技术创新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

二、课程教材的选择根据教材选择的原则,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材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系统:教材内容应全面系统地覆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方面,既保证了知识的全面性,又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科学准确:教材中的知识应科学准确,与时俱进,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应用需求。

3.实用性强:教材中的知识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样化:教材应提供多种形式和类型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的运用能力。

3.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项目报告、笔试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力的重要途径,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定位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 突出实践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要突出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可以通过设计实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2. 注重综合性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综合性,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前沿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技术趋势,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敏锐感知和创新意识。

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校本课程应用的策略之一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信息。

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和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校本课程应用的策略之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示范演绎、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应用的策略之三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山神庙小学一、开发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信息技术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

国家课程专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忽视了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因此,这样的课程设计常以知识内容为纲。

作为弥补国家课程缺陷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采取以学生的发展或社会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阐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领域,所以国家只着眼于对此课程宏观的指导,而不做强行的、具体的规定。

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适合当地需要的内容。

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各学校可自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也是如此。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软件的不断升级,已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我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校内软、硬件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索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在高二年级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三自一新”课题为抓手,以提高高二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为奋斗目标,扎实开展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组内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结合本备课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1、以高二学业水平考试为目标,探索适合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2、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建立群讨论组,大力开展上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育研究。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1、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文件,转变观念。

要潜心研究了解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要继续努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2、严格按照年级教学常规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工作要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

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个细节严格要求组内教师,3、配合好高二级部,严格教学管理,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促使组内教师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业务练兵,提高业务能力。

4、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入手,要求每一次活动由不同老师轮流主持,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从教学的点滴进行反思,从个人的教学心得进行交流,从管理的方法进行切磋。

5、以“三自一新“课题研究为校本教研的切入点,认真搞好组内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最佳教学模式,尝试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做好课题的相关资料,争取不断创新,共同搞好教学。

6、发挥络优势,合理利用交流平台和络资源的共享,使大家共同进步。

7、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学教研、组织参与竞赛、管理技能技巧等多方面为自己确定发展方向或侧重点,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水平。

8、加强学校上机课的管理,以切实的措施管理好学生的上机,进一步这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点规范上机实践课的课堂秩序。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一、引言二、环境分析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广泛,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只涉及到了一小部分知识内容。

我们需要对课程进行更新,将新的知识内容纳入到教学中。

2.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他们更加需要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训练,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

3.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

三、开发与应用策略1.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需要将新的知识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更加实用和有价值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2.强化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们要增加实践环节,引入项目实训,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一个非常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习网站等途径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

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辅导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开展创新实验课程。

信息技术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和项目研究。

通过开展创新实验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

信息技术竞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能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热情。

四、总结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更新的过程。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操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创新实验课程和竞赛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二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二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一篇:高二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12-2013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信息技术:杨露露这学期我将继续带高二1-9文科班的信息技术课程,高二我们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本书,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选修部分第五章、第六章内容,期中考试之后,信息技术学习将从必修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开始,进入全面的复习阶段,为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

一.学情分析:我校生源来自于各个地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存各不相同,加之在一些乡村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到了新的学校后,组成新的班级,学生的起点就各不相同,日常的教学就会有许多的问题,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无法消化,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两头兼顾,注重分层教学,争取不让一个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高二学生好动,喜玩游戏,对一些基本操作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一些从乡村转来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操作都存在困难,可一些学生则掌握了很多,因而要把握每节的授课量、及难度。

二、教材教法的把握: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导学案已经全面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已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高一、高二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训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导学案为依托,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主要来说:1、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措施:1.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契机抓好学习的入门。

2.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3.以抓好课堂教学良好纪律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以教学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高二下学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二下学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师:XXX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规范管理,加强应用。

继续开展整合研究。

加强指导,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整体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

有效、有序、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

结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为今年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做好准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上学年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Flash、Photoshop软件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一个班级一个星期只有一节,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过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较少,所以必须优化教学,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练习,强化操作训练。

三、教材分析根据今年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本学期的任务是强化对word、excel、Flash软件和Photoshop软件的学习,并复习相关知识点以及以前的学习内容,做好迎接5月份学业水平考试的准备,复习内容包括:用好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

以及对数据的管理。

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软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第一部分将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将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将介绍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片编辑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等。

第四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然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软件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信息技术基础》等。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制作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确保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齐全,并配备相关的软件工具和应用软件。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认识,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团队项目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遵循道德规范,拒绝不良信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创新,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更好地落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介绍信息的定义、特征、类型,信息技术的组成和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2. 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网络的结构、分类、协议,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3. 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教授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应用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用办公软件4. 信息系统安全: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常见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信息系统安全5. 网络资源利用:教授网络信息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培养信息素养。

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资源的利用6. 简单程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编程思维,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

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

“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

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

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1、通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实施建议1. 实施地点:微机室2. 实施方法:(1)师主要采用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2)生上机实践,按照师设计目标,进行闯关。

(3)将学生作品放置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3. 实施形式(1)集中训练、实践。

集中授课,师以讲课的模式实施该校本课程,学生集中学习,上机实践操作,完成预先设计的学习任务。

(2)分组训练、实践。

根据学生的功能,为成若干小组,让能力略强些的同学与弱些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

三、课程评价建议与考核办法㈠课程评价建议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1、自评与他评为主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见贤思齐、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习者的劳动价值。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

4、学习兴趣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㈡评价考核办法平时练习、考勤、作品评定和终结作品设计处理评定相结合。

评价考核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策划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策划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策划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

- 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

-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 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 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本操作与维护- 网络技术与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分析- 演示文稿与图文处理- 程序设计基础- 信息搜索与处理-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3. 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体验。

- 创设实践性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4.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式,对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 成果性评价:通过考试、项目作品、演示报告等方式,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

-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

5.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资源。

-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案例。

- 硬件设施:确保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6. 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介绍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开发一套符合高中生需求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环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和目的,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为高中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教育。

1.2 课程开发目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信息化时代的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还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伦理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并遵守相关规范和法律。

通过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升其未来就业和学习竞争力。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尤为关键。

通过对研究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一、引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并且,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涉及到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

开发和实施一门富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于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在信息时代,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使用和信息创造等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地利用信息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工作。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合作与沟通密集的领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他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主动思考,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应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等内容,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应用工具与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应包括常用的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网页设计等应用工具与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

3. 网络安全与法律道德。

信息技术课程应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网络攻击与防御的方法、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等内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道德观念。

4. 程序设计与开发。

信息技术课程应包括常用的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思想、软件开发过程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项目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一、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作为21世纪的高中学生,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开发与应用一套适合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标确定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等。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检索的能力、信息分析和评价能力、知识的创造和分享能力等。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网络基本原理和安全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编程基础等。

2. 信息技术应用实践:通过应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能力,包括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

3. 创新实践: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项目开发、创客实践、科研探究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问题导向的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和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评价方法1. 任务型评价:通过开展各种任务型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项目成果、作品展示等。

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包括书面考试、实践操作、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

六、实施策略1. 建立相关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提供他们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个人使用的手机应用到大型企业的管理系统,都离不开程序设计与开发。

作为高中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程序设计与开发,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程序设计与开发内容。

一、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与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在了解程序设计与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通信原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程序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和原理。

二、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了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中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门具体的编程语言,如Python或Java,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1.算法与流程图在进行程序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如何使用流程图来表示算法的执行过程。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步骤,而流程图则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能够清晰地展示算法的执行流程。

通过学习算法和流程图,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程序设计。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了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

了解这些数据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在程序设计中高效地处理数据。

3.编程语言学习一门具体的编程语言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基础。

在高中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门常用的编程语言,如Python。

通过学习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特性,我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

三、程序开发的实践应用程序开发是程序设计的实践应用,它涉及了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调试等环节。

1.需求分析在程序开发的开始阶段,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软件开发的目标和功能。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成为了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能只是会使用现成的应用软件,更要具备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

因此,高中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入了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1. 程序设计概述程序设计是指按照特定的算法和规范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应用开发至关重要。

2. 编程语言在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进行开发,比如C语言、Java、Python等。

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

3. 数据类型和变量在程序设计中,数据类型和变量是基础概念。

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以存储不同种类的数据,而变量则用于存储和操作这些数据。

4. 流程控制结构流程控制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它们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流程控制结构的使用方法。

三、应用开发基础知识1. 应用开发概述应用开发是指利用程序设计技术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软件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开发实用的应用软件,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 用户界面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可以提升软件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学生需要学习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界面。

3.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在应用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以及如何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4. 软件测试与调试开发完应用程序后,学生需要进行软件测试与调试,以确保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功能完善性。

学生需要学习测试和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实践能力培养1. 课程项目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课程项目,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特定的应用开发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尤为重要。

在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

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实践应用部分则包括信息处理、编程开发、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在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

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与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我们还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学生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策略是当前高中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开发和应用策略两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探讨。

一、课程开发1. 课程目标的设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因此课程目标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目标应该反映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还应该注重对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

2. 课程内容的确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

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课程内容的重点,包括对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材的选择与编写信息技术教育需要配套的教材支持。

目前,市面上的信息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教材都适合高中校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课程开发需要选择或编写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水平的教材。

还要加强与教材出版社的合作,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教材,使之符合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求。

4.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量化分析,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具体来说,课程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学业水平测试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质量,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二、应用策略1. 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应用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因此教学模式需要以实践操作为核心,注重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

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

“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

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

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

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由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立发中学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

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

以汉字输入法课程为例:我们制定了汉字输入法教学的发展目标,有量化的指标。

比如,经过一学期的培训至少要达到60字/分钟的水平;再如,通过网页制作的学习,能制作和维护学校、班级以及个人网站并在因特网上发布。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及学生的实际,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

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一周的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①“师徒制”模式。

老教师与新分配的教师结对,互帮互学。

②实践性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

我们建立了立发中学专职教师业务考核制度。

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每学期评选出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信息技术老师” 。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3)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学生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小报、一个网页、一段程序……)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学生们再去看那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五、保障措施
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校本课程”在学校
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科室协管,教研组管理。

1、校级领导管理:
①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

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设计师。

策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

并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②校长按计划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经费到位,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讨活动,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导处管理: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等工作。

①教导处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原则和总方案》对各教研组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和论证,确定开设的科目和开设的时间。

②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方案,并由教导处审核备案。

③负责好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等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落实,及时对校本课程开展日常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并进行档案式的管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立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b.开发的课程名称,参与的人员以及起始的时间;
c.各成员的一段背景,承担的工作;
d.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e.教师在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的记录随感,心得,故事,体会等;f .校本开发的课程产品如自编的教材,活页资材集,有创意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运筹等;g.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如一学年一次的网页制作大赛、小报制作比赛、两年一次的纵横码输入法大奖赛;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获奖名单等等。

3、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校级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①组织好成员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②积极开展本课程的研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自编或改编校本教材,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课件,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③组织好本课程开发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县级、校级的课程研究,尤其对县级课题《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评价》,实验教师更应加强中期的研究,把子课题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课程研讨活动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体会等第一手原始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