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物流人才需求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摘要:伴随着物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会引发物流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从事物流业的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物流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学科体系还不够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创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物流人才;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我国物流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已经将物流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物流产业面临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崛起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物流企业,受到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外物流企业的纷纷入驻。而国内外物流企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引发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和激烈竞争,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速度,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渴求。
(三)我国物流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部门,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34万,但是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物流管理人才却严重不足。
二、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物流人才的分类
物流岗位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二)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1、物流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伴随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其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但是我国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2万人,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未来20年里,物流人才紧缺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为50万左右。
2、物流人才供需不平衡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市场,如上海、北京和深圳是我国物流业发展较快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21%、19%和16%,国内其它地区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少。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物流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
书,这说明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职业素养不强,各层次物流人才紧缺。
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一是传统物流企业在转型中忽视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观念更新,使得物流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不高,难以发挥物流的增殖功能,造成此类企业人员素质偏低,从业人员的更替和补充势必加剧人才短缺局面;二是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问题上,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了解。
三、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加上许多院校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近些年培养出的毕业生离市场要求的差距仍然很大,物流人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缺乏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能培养物流专门人才的大专院校屈指可数,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由于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教育周期较长,一般大专要三年,大学本科要四年,而培养一个研究生的时间则更长,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缺少实践环节,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另外,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分散于不同的高等学校的不同学科中,各高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和实践,缺乏统一指导,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三种渠道:学校的专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的证书培训和企业的技能培训。但是,这种教育培养体系有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一是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学科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二是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也不够完善。三是上岗资格培训不规范。由于物流人才市场供需的不对称性,各种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颁发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导致物流培训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虽然开设了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或职业认证,但是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社会化认证工作依然薄弱,还没有内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培训考核和统一的认证标准。一方面,我国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的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还有中国商业技师协会、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的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经理的职业标准等其他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标准。另一方面,国际物流认证基本上复制了国外的证书培训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认证方式,没有考虑我国国情。
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具有前瞻性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应该对物流市场的正确细分,应根据物流市场人才的需要,按照
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需要,坚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符合实际、面向社会的物流专业与课程,同时建立健全物流专业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人才。总之,在确立培养目标时要具有前瞻性,对社会需求作出合理的预测,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使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的为我国的物流业服务。
(二)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高等学校应担当起物流人才的培养大任,依托现有资源,创造条件,构建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的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多个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恢复”物流管理”专业,建立健全物流专业教育的层次。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层次的物流作业管理人才需求约占60%,本科及以上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约占25%,物流规划与决策人才需求约占15%(需求结构如图1所示)。
高等职业教育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第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培养的重点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能力。高等院校要建立由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针对企业对物流人才在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