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第11章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毒性与危险性
v 毒性:指化学物质造成机体损害的固有能力。 v 危险性(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水
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致 死亡的预期概率。 v 注意:毒性与危险性并非平行关系。因为,毒性大 的物质,因接触机会、接触量、吸收量、吸收速度 存在差异,使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风险就大。
第11章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RfD的计算
v RfD=NOAEL/(UFs×MF) v RfD=LOAEL/ (UFs×MF) v RfD= BMD /(UFs×MF)
第11章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1.2.2.2 无阈值化学毒物量-效关系评价
v 其关键是确定低剂量范围内的量-效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 危险。
v 这些将为毒性试验的设计和对试验结果进行 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第11章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受试物产品形式的选用
v 选用受试物产品的形式应与人接触受试物的实际情 况一致。
v 用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主试物应采用工业品或市 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以反映人体实际接触的 情况。
v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受试物必须是规格、纯 度完全一致的产品。
2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v 2.1 基本概念与意义 v 2.2 我国的相关法规: v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v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v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v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v 《功能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 v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v 其它
v 试验设计的科学性 v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 v 熟悉毒理学方法的特点(自修) v 评价结论的高度综合性(自修)
第11章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试验设计的科学性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三篇)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1)定性安全性评价所谓定性安全性评价系指:在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确认的基础上,对各个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即分级,然后综合评价整个系统危险性的严重程度,即对整个系统的危险程度进行定性和分级。
为了划分危险性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量化,即用数量来表征严重程度的方法,使分级易于操作和达到相对合理。
定性评价方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①逐项赋值评分法,简称评分法。
这种方法首先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按照系统分解(分割)的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查评项目,然后根据查评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逐项赋以同重要程度相对应的分值。
具体做法上一般都先确定一个总分,然后逐项确定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即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权重系数将总分分配到各个子系统,如果需要还可按此法将子系统的总分再分配到下一级子系统,然后再按权重系数将子系统(或下一级子系统)的总分分配到各个评价项目。
权重系数的确定,以往都是通过专家讨论或通过对专家的调查和咨询进行的,主要是依靠专家群体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确定下来的权重系数,大体上是能够得到公众认同的,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确定权重系数时,如有条件可采用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方法,如:特尔菲法或功能系数评价法。
②单项加权计分法。
这种计分法是将评价项目的实际检查结果,根据事先规定的条件评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等级数不限,但整体上等级数要统一)。
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每个等级的权重系数(即分值)得出整体评价值。
(2)定量安全性评价。
定量安全性评价系指通过评价可以利用精确数学(传统教学)方法求得系统事故(一般都是指特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将计算得出的事故概率同规定或预期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水平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那些危险性特别高,事故频发的装置和保护等系统,要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
目前,中小型企业定量评价有两种,一种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评价法。
危险度评价与安全性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求

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制定规范、程序、准则对毒 理学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施加重要的影响。针对不 同类别的化学物质提出了相应的毒性鉴定要求和
试验程序,规定了从事毒理学鉴定的合格实验室
条件和工作准则[如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以保证毒理学实验
数据的质量。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在危险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 行利弊权衡,作出决策并制订标准和措施的过程 称为危险度管理。
近些年来,危险度评价的方法发展得很快, 不断完善。由于该方法具有可定量、有预测性等 优点,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美国EPA先后颁 布了有关致癌物、致突变物、发育毒物和生殖毒 物等一系列危险度评价指南。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性评 价方法及标准要求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概述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化学物质,既有天然生成的,也有人工合 成的。据估计,目前常用的7万多种化学物质 中约有10%左右为致突变物。国际癌症研究机 构(IARC)颁布的文集中确定约有102种(至2007 年)化学毒物或生产过程对人类有致癌性。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人们发现致突变物和致癌物的效应表现为 “零”阈值,即在零以上的任何剂量都可以产生 效应。对于这样的物质找不到安全限值,不能 用原有的化学物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具有致癌潜力的化学毒物越来越多,而且 其中有一些是难以完全消除或经权衡利弊后尚 需应用的。发展了危险度评价的方法,提出了 “可接受危险度”的概念。
危险度评价已成为许多国家对各类化学毒物 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一、基本概念:
危险度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RfD的计算
❖ RfD=NOAEL/(UFs×MF) ❖ RfD=LOAEL/ (UFs×MF) ❖ RfD= BMD /(UFs×MF)
1.2.2.2 无阈值化学毒物量-效关系评价
❖ 其关键是确定低剂量范围内的量-效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 危险。
❖ 其主要依靠毒理学鉴定程序来认定。为在数量有限的实验动 物中、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的效应发生,使用的剂量要 明显高于人群实际接触剂量。
1.1 基本概念
❖ 毒性与危险性 ❖ 安全性 ❖ 可接受的危险度与实际安全剂量 ❖ 危险度评价
毒性与危险性
❖ 毒性:指化学物质造成机体损害的固有能力。 ❖ 危险性(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水
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致 死亡的预期概率。 ❖ 注意:毒性与危险性并非平行关系。因为,毒性大 的物质,因接触机会、接触量、吸收量、吸收速度 存在差异,使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风险就大。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
❖ 毒理学试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是实现 国际规范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的基础。
❖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取决于 毒理学实验的科学性,它决定了对实验数据 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如何进行毒理学科学的 测试与研究,要求有严格规范的规定与评价 标准。
熟悉毒理学方法的特点
评价结论的高度综合性
不确定系数
❖ UF是为排除动物试验结果推至人时造成的误差以确保安全 而缩小NOAEL或LOAEL的倍数。
❖ UF包括标准化不确定系数(UFs)和校正系数(MF)。 ❖ 以NOAEL 求RfD :若从一般人群推至敏感人群或个体,在
毒动学与毒效学差异相等时,毒动学和毒效学UFs均取3.2; 在毒动学差异大于毒效学差异时,毒动学UFs取4,毒效学 UFs取2.5。若从亚慢毒试验结果推至慢毒试验结果, UFs 最大取10。 ❖ 以LOAEL求RfD和试验资料不完整时: UFs最大取10。 ❖ MF取≤10,由专家确定。若不确定因素能用UFs充分估计, 则取1。
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3篇)

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一、引言安全评价是指对某个系统、设备或场所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判断,以确定其存在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危险指数评价方法是安全评价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各项因素的量化评估,综合计算得出相应的危险指数,以反映事物的危险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二、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各项评价因子的量化评估,对其进行加权处理和综合计算,从而得出危险指数。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选择评价因子:首先,需要明确要评价的对象,然后确定与该对象相关的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可以包括安全设备、工艺流程、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
2. 量化评估:对每个评价因子进行量化评估,即将其转化为可计量的指标或数据。
评估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使用实测数据、经验估计、专家评价等。
3. 加权处理: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为每个评价因子赋予相应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可以通过专家访谈、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进行。
4. 综合计算:将各个评价因子的评估结果乘以其对应的权重,并将所有结果进行加和处理,得出最终的危险指数。
具体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优点1. 相对科学: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通过对各项因素的量化评估和加权处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事物的危险程度,相对比较科学和准确。
2. 综合性: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评价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地综合了各项因素的作用,更全面地评估了危险程度。
3. 可比性:由于该方法是基于量化评估和综合计算得出的,所以评价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便于不同系统、设备或场所之间的对比。
四、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缺点1. 评估因素选择:评估因素的选择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和局限性。
2. 量化评估的困难:某些评估因子可能很难进行量化评估,如主观因素、不确定性因素等,这就给评估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是对某个系统、设备、活动或组织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分析和评估其安全性的过程。
而危险指数评价方法是安全评价的一种具体方法,用来评估某个系统、设备、活动或组织过程的危险程度。
本文将就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危险辨识、危险等级划分、危险指数评估等几个方面。
一、危险辨识危险辨识是危险指数评价的第一步,通过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引发的危险事件,明确评价对象的危险性。
危险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包括系统、设备、活动或组织过程的设计、操作、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其工作原理、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
2.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可能的危险源,即可能引发危险事件的元素或条件,如火源、易燃物、尖锐物、压力装置等。
3. 分析危险源: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识别出其对系统、设备、活动或组织过程造成的潜在威胁。
4. 辨识危险事件:针对每个危险源,辨识其可能引发的危险事件,即潜在的事故或事故序列。
二、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划分是危险指数评价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危险源和危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用以反映其对系统、设备、活动或组织过程的危害程度。
危险等级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评估维度: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确定评估的维度,如人的安全、环境安全、财产安全等。
2.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评估维度,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人员伤亡率、环境污染程度、财产损失金额等。
3. 确定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将评估维度的不同水平与标准相对应,形成评估等级。
4. 评估危险等级:根据危险源和危险事件的特性,按照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所属的危险等级。
三、危险指数评估危险指数评估是根据危险等级和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评估评价对象的危险程度,并计算出相应的危险指数。
危险指数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加权系数:根据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暴露频率、损害程度等因素,确定相应的加权系数,用以体现其对危险指数的贡献度。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度评价方法(LSR)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
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第七章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2、剂量-反应评定
通过毒理学试验和人群研究,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反应曲线,计 算出评估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剂量下的危险度的基准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暴露评价
估计人群对受评物暴露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初步了解人群对 受试物的暴露情况。
4、危险特征分析
通过对前三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人群受到某种危害的 可能性大小,进行危险度分析,最终以正规文件形式提供给危险度 管理人员。
(3)第三阶段:亚慢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实验、代谢实验) (4)第四阶段:慢性试验(致癌试验 )
第二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主要通过毒理学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在人群 中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其内容分为4个阶段。
1、危害鉴定
回答是否有证据表明受评物质会对暴露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属于定性 危险度评价。
第七章 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和健康 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 第二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
2、安全性评价的程序
(1)第一个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是毒理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常常是认识毒物毒性作用的第一步。
(2)第二阶段:致突变试验 评价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并预测其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险对象和评价标准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1. 事件树分析:将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其可能的后果逐级分析,最终得出风险的等级。
该方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故障路径和控制措施的失效路径。
2. 风险矩阵:将事件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综合考虑,构建一个由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维
度组成的矩阵,并将风险等级分成几个等级,用颜色表示风险的等级。
3. 层面分析法:将风险评价分为一系列相关的层面来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将风险分
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组织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上进行评价和分级。
4. 定性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对象的特征和相关经验,通过专家讨论和经验判断来评估
风险,并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5. 分层次安全评估(Hazard Identification & Risk Assessment, HIRA):首先识别可
能的危险源、事故机理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然后评估事故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最终得
出事故的风险等级。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具体的风险对象和评价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评估。
此外,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可能有特定的安全评价方法,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一、定性评价方法1. 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是指对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毒理学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危险性等级和性质。
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物质属性评估:对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评估,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毒性等。
- 毒性评估:通过动物试验或体外实验,评估化学品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毒性。
- 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历史记录和相关病例,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引发的危险事件。
2. 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的接触途径和程度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有:- 工作场所暴露评估:通过测定空气中危险化学品的浓度,评估工作人员可能的接触风险。
- 环境暴露评估:通过水、土壤、空气等介质中危险化学品的浓度,评估环境中的危险程度。
- 人体暴露评估:通过食物、饮水、空气等途径,评估人体可能的接触风险。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危险性评价和暴露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危险化学品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
风险评估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定性分析:通过判断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暴露程度,对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判断,确定风险等级。
- 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危化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程度,确定风险值。
二、定量评价方法1. 风险指数法:风险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风险指数来评估危化品的风险程度。
风险指数是危险性和暴露程度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如下:风险指数 = 危险性指数 x 暴露量指数其中,危险性指数是根据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暴露量指数是根据暴露评价结果确定的。
2. 应急计算模型:应急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事故情况下危化品释放后的扩散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方法。
第十一章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评价方法

二、危险度评价: (一)危害认定: 1、危害认定的科学依据: (1)待评化学毒物的资料 (2)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3)毒理学资料: 2、危害性效应的分类: (1)有阈值效应:化学物质产生的一般毒效应 需达到一定剂量水平,属于有阈值效应。 (2)无阈值效应:致癌、致突变作用为零剂 量— 反应关系。
第十一章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评价方法
第一节 危险度评价
由动物试验获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无明 显有害作用水平(NOAEL)除以安全系数来 估测人的NOARL,并以此制定人的每日允许 摄入量。 危险度评价程序(1983 NRC) 1、危害认定 2、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3、接触评定 4、危险度特征分析
(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不同剂量—有害效应发生率的定量关系 1、有阈值化学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1)参考剂量(RfD):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单位mg/kg.d)。 (2)不确定系数(UF)(安全系数):把试验动 物的NOAEL缩小一定倍数来校正误差,确保 安全。这一缩小的倍数为UF。 (3)确定RfD时需考虑的问题:动物种族及个体 差异应考虑的外推系数。
一、基本概念: 1、毒性: 2、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 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 致死亡的预期概率。 3、安全性:指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 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4、可接受危险度: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 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5、实际安全剂量: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 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 危险度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可接受危险度。
2、无阈值化学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主要确定低剂量范围内的剂量—反应关系。 三、危险度管理:
第二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一、基本概念:
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引言在各个领域,对于危险度和安全性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在工业场所、交通运输系统还是在线网络上,了解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度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安全。
I.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计算来评估危险度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量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见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它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将风险程度用矩阵图表达出来。
在风险矩阵中,通常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通过交叉点的颜色和大小来表示风险等级。
2.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图形表示的定量评估方法。
它从初始事件开始,通过绘制不同分支来描述潜在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事件树分析法主要用于确定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结果,从而评估危险度和安全性。
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是一种常用于评估和改进系统的安全性的方法。
它通过识别可能的故障模式,评估其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II.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通过描述和比较来评估危险度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1. 安全关键等级法安全关键等级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它通过将系统的组件和功能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来进行安全性评估。
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性要求,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2. 故事线方法故事线方法是一种以故事线的形式描述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发生的方法。
通过故事线的描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危险度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III.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通过组合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来对危险度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一、基本概念:
1、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造成机体损 害的能力。
2、危险性(risk)即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 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 发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的预期概率。
3、安全性 (safety):安全性是指化学毒物在特 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控制; ③对于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因找不到接触人群
而无法调查。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使分子生物学标记 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之中,把疾病 与机体细胞内的分子改变紧密地联系起来,为 阐明其发生机制、探索危害的因果关系提供了 有效的手段。接触、效应和敏感性分子生物学 标记的应用不仅大大增加了人群调查资料的可 靠性,而且有助于减少人群之间、实验动物与 人之间资料外推的不确定性。
人们发现致突变物和致癌物的效应表现 为“零”阈值,即在零以上的任何剂量都可 以产生效应。对于这样的物质找不到安全限 值,不能用原有的化学物质管理模式进行管 理。
具有致癌潜力的化学毒物越来越多,而 且其中有一些是难以完全消除或经权衡利弊 后尚需应用的。发展了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提出了“可接受危险度”的概念。
③在以上基础上评价和预测对人体造成危害的 可能性。
体外试验:常被用来筛检待评物质在致突变 和致癌方面的特殊毒性。
毒理学资料用于危险度评价的主要问题 是:种属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把动物实 验结果外推至人时,必须十分慎重。
急性毒性试验:
体内 局部作用试验:
毒 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理
特殊毒性试验:
学
对特定化学物质产生毒害的可能性作出准 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标准和条例,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监督执法的依 据,对化学品实施有效的管理以保护人民的身 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为适 应此种需要,管理毒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地发 展起来。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危险度评价法是对建设工程或装置各单元和设备的危险度进行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是随着我国安全工作的发展从日本引进并经简化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评价、分析装置或单元的“介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等5个参数而对装置或单元进行危险度分级的,进而根据装置或单元危险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其危险度分别按A=1 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算,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
①见《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②见《压力容器中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 20660-2022)表1、表2、表3。
③a.有触媒的反应,形态选择上述规定。
2、分级标准
■1 6点以上为1级,属高度危险;
■11~15点为2级,属中度危险;需同周围情况与其他设备联系起来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阈值效应:是在零以上任何剂量水平均可 发生的效应。如致突变、致癌作用。
1.2.2.1 有阈值化学毒物的量-效关系评价
❖ 参考剂量(RfD)和基准剂量(BMD) ❖ 不确定系数/安全系数(UF/SF) ❖ RfD的计算
1.1 基本概念
❖ 毒性与危险性 ❖ 安全性 ❖ 可接受的危险度与实际安全剂量 ❖ 危险度评价
毒性与危险性
❖ 毒性:指化学物质造成机体损害的固有能力。 ❖ 危险性(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水
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致 死亡的预期概率。 ❖ 注意:毒性与危险性并非平行关系。因为,毒性大 的物质,因接触机会、接触量、吸收量、吸收速度 存在差异,使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风险就大。
RfD的计算
❖ RfD=NOAEL/(UFs×MF) ❖ RfD=LOAEL/ (UFs×MF) ❖ RfD= BMD /(UFs×MF)
1.2.2.2 无阈值化学毒物量-效关系评价
❖ 其关键是确定低剂量范围内的量-效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 危险。
❖ 其主要依靠毒理学鉴定程序来认定。为在数量有限的实验动 物中、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的效应发生,使用的剂量要 明显高于人群实际接触剂量。
的第二步,是定量危险度评价的第一步。可获得评 价人群危险度的基准值。 ❖ 1.2.2.1 有阈值化学毒物的量-效关系评价 ❖ 1.2.2.2 无阈值化学毒物的量-效关系评价
危害性认定的科学依据
❖ 待评化学物的资料: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有关用 途、使用方式和范围,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能否转 化而活化或灭活。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8:36:4318:36:4318:3612/11/2020 6:36:43 PM
不确定系数
❖ UF是为排除动物试验结果推至人时造成的误差以确保安全 而缩小NOAEL或LOAEL的倍数。
❖ UF包括标准化不确定系数(UFs)和校正系数(MF)。 ❖ 以NOAEL 求RfD :若从一般人群推至敏感人群或个体,在
毒动学与毒效学差异相等时,毒动学和毒效学UFs均取3.2; 在毒动学差异大于毒效学差异时,毒动学UFs取4,毒效学 UFs取2.5。若从亚慢毒试验结果推至慢毒试验结果, UFs 最大取10。 ❖ 以LOAEL求RfD和试验资料不完整时: UFs最大取10。 ❖ MF取≤10,由专家确定。若不确定因素能用UFs充分估计, 则取1。
❖ 其规定了评价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和检验方法,为保健食品的管理提供了科学 依据。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 其由国务院于1987年发布。 ❖ 对各种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腐蚀性的
化学品加强管理。 ❖ 其中有规定化学危险物品生产企业应向审批
部门提交包括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在内的一批 文件。
第11章 危险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外源化 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因此有必要对化学物质,尤其是常见物质的 安全性予以评价,以控制风险。
❖ 1 危险度评价 ❖ 2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 3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1 危险度评价
❖ 1.1 基本概念 ❖ 1.2 危险度评价 ❖ 1.3 危险度管理
收集化学物质的有关基本资料
❖ 化学结构 ❖ 组成成分和杂质 ❖ 理化性质 ❖ 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 原料和中间体
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 使用方式及人体接触途径、用途及使用范围、 使用量,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 效益和人群健康效应等。
❖ 这些将为毒性试验的设计和对试验结果进行 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 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用最经济的办法,取得可靠 的结果。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 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
❖ 不同用途的化学物质,其阶段划分不同,应按有关 法规制定的标准进行。
3.2 试验前准备工作
❖ 收集化学物质的有关基本资料 ❖ 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 受试物产品形式的选用 ❖ 实验动物的选择(前述)
❖ 目的是尽可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 2.1 基本概念与意义 ❖ 2.2 我国的相关法规: ❖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 《功能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 ❖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 其它
❖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具有决定意义,但受干扰 因素多,且对新物质缺乏调查资料。包括职业性接 触或环境污染区居民的调查,药物毒性的临床观察, 意外事故原因追查,对志愿者的试验与检测。
❖ 毒理学试验资料:试验因素可控,能获得比较确定 的量-效关系和因果关系,可确定作用性质、部位、 特点及强度(毒性级别,NOAEL,LOAEL等)。
2.1 基本概念与意义
❖ 是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待评物质的 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 全使用的条件。
❖ 实际是在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及危害性的基础上, 全面权衡其利弊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从而确保该 物质的最大效益、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最小危害 的角度,对该物质能否生产和使用作出判断或寻求 人类的安全接触条件的过程。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
❖ 毒理学试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是实现 国际规范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的基础。
❖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取决于 毒理学实验的科学性,它决定了对实验数据 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如何进行毒理学科学的 测试与研究,要求有严格规范的规定与评价 标准。
熟悉毒理学方法的特点
评价结论的高度综合性
❖ 目的: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正确作出卫生和环 保决策、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1.2 危险度评价
❖ 危险度评价包括危害性认定、量-效关系评价、接触 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四个方面。
❖ 1.2.1 危害性认定: ❖ 危害性认定的科学依据 ❖ 危害性效应的分类 ❖ 1.2.2 量-效关系评价:量-效关系评价是危险度评介
❖ 可接受的危险度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 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 当接触人群中的发病率与非接触人群相比基本一致 或略高时,即可将该水平的发病率视为其所致人体 健康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 实际安全剂量(VSD)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 的化学物质的接触剂量。如P179表11-1。
危险度评价
❖ 概念: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 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 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 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 率和严重程度。
安全性
❖ 安全性指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 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 其与危险性都是研究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的 后果,只是考虑的不同角度。
❖ 安全性指无危险度或危险度低至可以忽视的 程度。但绝对安全或危险性低至为零的情况 是不存在的。
可接受的危险度与实际安全剂量
❖ 所有化学物质都存在风险,只有低于其阈剂量才无 风险。然而,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化学物质限制到 绝对无风险的程度。
❖ 注意:毒效应相同的物质,在低剂量区域的量-效曲线有超 线性、线性、次线性等情况,而毒理学试验往往不能提供这 部分资料。因种属差异,引起的反应性差异和代谢的差异, 使试验结果也不一定与人接触的结果完全相符。
1.3 危险度管理
❖ 它是以危险度评价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 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公共卫生、经济、工 程、法律、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费用-效 益分析,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制订有效的 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
思考题
❖ 1 解释:毒性、危险性(危险度)、安全性、 可接受的危险度、实际安全剂量、参考剂量 (RfD)、有阈值效应。
❖ 2 RfD的计算公式有哪些?式中各符号代表 何意义?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2.1120.12.11Fri day, December 11, 2020
3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 3.1 试验选用原则 ❖ 3.2 试验前准备工作 ❖ 3.3 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P189表11-4) ❖ 3.4 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试验选用原则
❖ 毒理学评价采用分阶段进行的原则,即各种毒性试 验按一定顺序进行,明确先进行哪项试验,再进行 哪项试验。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 由卫生部和农业部于1991年12月颁发。 ❖ 其规定了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原则、项
目及要求,适合于在我国申请登记及需要进 行安全性评价的各类农药。 ❖ 与其配套,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8月17 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 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 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受试物产品形式的选用
❖ 选用受试物产品的形式应与人接触受试物的实际情 况一致。
❖ 用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主试物应采用工业品或市 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以反映人体实际接触的 情况。
❖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受试物必须是规格、纯 度完全一致的产品。
❖ 当需要确定该化学品的毒性来源于化学物质还是所 含杂质时,通常采用纯品和应用品分别试验,将其 结果进行比较。
其它
❖ 1999年3月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健康相关产品 的审批工作程序。
❖ 健康相关产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 生法》、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保健 食品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 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及其它法律、法 规、规章规定由卫生部审批的涉及食品、化 妆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消毒药剂和消 毒器械等各类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
参考剂量(RfD)和基准剂量(B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