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学科专业业务素养考试模拟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体会合适的统计量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主要特征?怎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
3、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比例、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等。但我们注意到,本单元还安排了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对此,教材编写时是怎样考虑的?
第四部分[实践与思考]
1、现行苏教版教材在练习的编组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举例说说你在练习设计方面的做法?
案例2:《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15米,把绳子三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4米。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
6、三(1)班有58位同学,有39人订了《少年报》,有28人订了《儿童画报》;另有8名同学两种都没有订,问两种报刊都订了的有几人?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说说课堂情景创设需要注意什么?
第三部分[教材分析]
1、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并且认识了百分数。本单元让学生应用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教学哪些实际问题?与过去的教材比较,有变化吗?
、、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一组在一个筐中捡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这位教师很委屈,也很困惑。请你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1)——(2)——(3)——(4)——(5)
15吨30吨40吨
9、两箱茶叶共重120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28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有茶叶相差多少千克?
10、若干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华把70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子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然后他出去了。小兵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出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小华回来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里的棋子,你知道盒子有多少个吗?棋子有多少个呢?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础上。
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附答)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Fra Baidu bibliotek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的发展。
答案: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
第一题:先看目标定位。新课程提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目标。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本节课的教学应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8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0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在答卷中,有许多老师提出,如果让他来上这节课,绝不会让学生做这种“穿20串”和“装20袋”的机械式练习。就“过程与方法”来看,“5+3”的教学是建立在“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本课教学应借助于前面“和”或“被减数”为6、7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多层次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体现这一知识形成过程,更莫谈帮助学生知识“建构”,而且使用的“方法”机械单一,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出来。其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决不能终于实践。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实明眼人稍作思考,就会明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绝对在20分钟以上。综上所述,本课教师的目标定位是有失偏颇的。再看过程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本课知识与学生前面学习的有关“和”或“被减数”为6、7的加减法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教师的课堂应重在帮助学生领悟这种借助于“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来计算加减法的思路,并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并没能“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更谈不上“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中去。三思实践操作。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可见,我们设置的课堂实践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有“挑战性”才能启迪学生思维,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是被调动起来了,但这种操作由于缺少思考的深度,学生的操作都是机械的,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指导。我想,我们评价一节课,应该做到三看:一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二看老师与学生的行动,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三看学生思考的层次。显然,本课这种表面看似热热闹闹的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7、一个学生做两个整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6误看成3,得出的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因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9,得出的积是696。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8、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千米有一个仓库(如图),共有五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5吨的货物,二号仓库存有30吨的货物,五号仓库存有40吨货物,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现在想把所有货物集中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费1千米需要2元运费,那么最少要多少运费才行?
2、有老师觉得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分化现象比过去严重了。举例说说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
第五部分[解题能力]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2、11、()、()。
2、两数相除,商为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50倍,除数扩大20倍,那么商就是()。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3、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比例、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等。但我们注意到,本单元还安排了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对此,教材编写时是怎样考虑的?
第四部分[实践与思考]
1、现行苏教版教材在练习的编组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举例说说你在练习设计方面的做法?
案例2:《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15米,把绳子三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4米。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
6、三(1)班有58位同学,有39人订了《少年报》,有28人订了《儿童画报》;另有8名同学两种都没有订,问两种报刊都订了的有几人?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说说课堂情景创设需要注意什么?
第三部分[教材分析]
1、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并且认识了百分数。本单元让学生应用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教学哪些实际问题?与过去的教材比较,有变化吗?
、、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一组在一个筐中捡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这位教师很委屈,也很困惑。请你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1)——(2)——(3)——(4)——(5)
15吨30吨40吨
9、两箱茶叶共重120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28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有茶叶相差多少千克?
10、若干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华把70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子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然后他出去了。小兵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出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小华回来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里的棋子,你知道盒子有多少个吗?棋子有多少个呢?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础上。
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附答)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Fra Baidu bibliotek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的发展。
答案: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
第一题:先看目标定位。新课程提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目标。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本节课的教学应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8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0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在答卷中,有许多老师提出,如果让他来上这节课,绝不会让学生做这种“穿20串”和“装20袋”的机械式练习。就“过程与方法”来看,“5+3”的教学是建立在“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本课教学应借助于前面“和”或“被减数”为6、7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多层次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体现这一知识形成过程,更莫谈帮助学生知识“建构”,而且使用的“方法”机械单一,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出来。其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决不能终于实践。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实明眼人稍作思考,就会明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绝对在20分钟以上。综上所述,本课教师的目标定位是有失偏颇的。再看过程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本课知识与学生前面学习的有关“和”或“被减数”为6、7的加减法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教师的课堂应重在帮助学生领悟这种借助于“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来计算加减法的思路,并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并没能“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更谈不上“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中去。三思实践操作。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可见,我们设置的课堂实践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有“挑战性”才能启迪学生思维,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是被调动起来了,但这种操作由于缺少思考的深度,学生的操作都是机械的,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指导。我想,我们评价一节课,应该做到三看:一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二看老师与学生的行动,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三看学生思考的层次。显然,本课这种表面看似热热闹闹的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7、一个学生做两个整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6误看成3,得出的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因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9,得出的积是696。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8、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千米有一个仓库(如图),共有五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5吨的货物,二号仓库存有30吨的货物,五号仓库存有40吨货物,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现在想把所有货物集中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费1千米需要2元运费,那么最少要多少运费才行?
2、有老师觉得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分化现象比过去严重了。举例说说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
第五部分[解题能力]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2、11、()、()。
2、两数相除,商为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50倍,除数扩大20倍,那么商就是()。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