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

09国际政治

童超李峰胡海洋王磊杨礼

摘要:近年来,日本一改其“韬光养晦”的外交姿态,在各类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出强烈的声音,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失去了其在之前在世界上确立下来的政治大国地位。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大国之后,它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道路;艰难

在美国的庇护和帮助下,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是二战后亚洲所有国家中最成功的。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是中国或印度的10倍以上。不仅如此,十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居亚洲之首,是世界可数的军事大国,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装备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日本有着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日本对国际事务所尽义务颇多,但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常常被晾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冷战后,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日本努力摒弃“政治小国”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政治大国的目标日趋明朗。

一、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

大平正芳担任首相的时期,开始着手设计日本新的发展道路,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坚决大胆地修改迄今为止的政策轨道”。概括而言,要做的是在文化上修正明治以来,尤其是战败以来日本轻视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在政治上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

大平正芳之后的中曾根康弘继承了大平正芳的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曾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打过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在他担任首相时期,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化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

当世界“大国”的欲望,及至90年代世界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在世界各国摸索新的格局时,日本各界曾经不断提出要建立“日美欧三级格局”,更明确地提出要谋求与欧美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国地位。整个80年代,舆论界更是不少人士反复提出,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瘸子”,在国际事务中很少有发言权,日本应该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以使经济和政治这两只车轮保持平衡。中曾根康弘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随着90年代初海湾战争的爆发在日本国内引起巨大震动,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日本则受到宪法制约,只能先后提供110多亿元支持美国在海湾地区发动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不断批评日本对“国际事务”贡献太少,过于消极。美国国防部官员泽指责说:日本受到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一职“白蹭安全车”。以此为契机,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确地提出了日本应该对国际事务进一步追随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上也是日本试图借用对美协调名义发展日本国力建立日本大国地位。日本国内一些人士甚至还认为海湾战争的爆发表明世界还存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日本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危险,如果继续坚持“经济立国”的立场,日本的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①

中曾根康弘之后,日本的历届政府也都把成为政治大国作为日本国家战略加以推进,冷战后日本更是不遗余力。相对于80年代相对笼统的政治大国战略定位,日本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第一,日本成为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国家;第二,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第三,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与其他大国同样的地位和发言权。②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历程

1、立足亚太,争当亚洲盟主

战后,日本长期实行“脱亚入美”战略,外交上追随美国,经济上依赖美国,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冷战后,日本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依据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以亚洲为依托,争当亚洲盟主,为实现其“政治大国”战略奠定实力基础。对此,日本在亚太地区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攻势,在经济、安全、环境等诸领域加强与友邦关系。

2、加强军力,建设军事强国

二战前,日本通过打赢日清、日俄两场战争确立了海权国家身份;战后,依托先进的工业基础,日本迅速建立强大的自卫队,成为世界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

目前,日本的常规军事装备质量和潜在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当前的重点是利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日美全方位合作的平台提高军事质量和扩大军事活动空间,达到充实外交手段、提高国际声望的目的。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打破了自卫队“专守防卫”的禁令。近两年来,日本又制定了“周边事态”、“有事法制”和“反恐特别措施”等法案,将自己自卫队的使命进一步融入美军全球战略之中。③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谈到日本当前的政治走向时说“日本正在摸索着发挥一种更为明确的自主的政治作用”,活跃的外交和坚实的经济势力已使它能够在一些地区甚至全球性问题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它已是当今世界的多级化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寻求“入常”,登上国际政治最高舞台

反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冲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近年来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欲望。自1993年以来,日本舆论界开始制造舆论,提出日本为联合国提供资金在联合国成员国中位列前茅,但却不是常任理事国,应与改革。日本着重争取到美国的支持。克林顿上台后,美国对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态度由

慎重转为积极,并推动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改变对日态度。同时,日本在国际社会上还依靠对亚非小国的经济援助积极为自己造势。村山富市担任联合政权首相以后,曾经专门出访东南亚各国,大力游说各国首脑,希望东南亚各国在联合国讨论日本充任常任理事国问题时予以支持,并在回国后发表的谈话中表示,已经取得部分国家的承诺。

1983年,日本政府开始构筑政治大国蓝图,并在全球战略计划中,把充当国际政治经济主角即进入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主攻目标。因此,开展联合国外交成了实施这个战略决策的重要手段。

负责策划联合国外交行动的是日本外务省的联合国局。联合国局针对政治大国的蓝图,拟定了联合国外交的行动计划和应对策略,提出1995年进入安理会并任常任理事国,在二战50周年之际创造一个转机,以雪无条件投降之耻。为了获得联合国现任常任理事国的支持,这个计划提出不侵犯5个常任理事国的权益,新增的常任理事国并不一定要拥有否决权,不降低安理会的信誉和工作效益3点建议。为掩饰其勃勃雄心,排除一些国家的忧虑,联合国局制定的这个计划中不提权力、地位,屈尊降低要求,旨在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免引起现任5个常任理事国的反感。

作为经济大国,日本政府大胆地以支票攻关,向联合国提供大量资金。日本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早在1986年就已经超过苏联而居第二位,1992年提供的会费已占全部会费的12.45%,这还不包括向联合国维和部队活动所设的各项基金提供的大笔捐款。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日本政府还表示愿在5年内提供80~90亿美元,用于地球环境保护。

在会费、捐款上的慷慨大度给日本在联合国谋取更多职位、掌握更多权力铺平了道路。因为联合国在录用人员,分配职务时虽然考虑会员国的人口地域因素,但会费数额的多少却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联合国担任副秘书长一级高级职务的日籍外交官就有3名,此外,小田滋已连续2次当选8年一任的国际法官。这些任职、当选无一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