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总结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了解“冷战”起源的背景⑴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⑵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宣称要“领导世界”。
⑶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易混(错)警示】“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杜鲁门主义:⑴1947年3月美国杜鲁门总统在演说中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⑵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⑶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⑴含义: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⑵目的: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⑶作用: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⑷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三)了解北约、华约的建立1、北约组织⑴概况: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⑵影响: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止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华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易混(错)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四)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分裂。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八单元 3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答案
学案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毁灭[课标要求]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2)欧洲经济的恢复和进展,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亲热。
2.过程(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西欧国家开头摆脱美国的把握。
(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进展。
[重点精讲]欧洲一体化开头的缘由是什么?(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二战后欧洲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优势地位,意识到必需联合。
(3)二战后西欧受到美国的把握和苏联的威逼。
(4)在经济进展中,西欧的联系日益亲热。
(5)法德两个宿敌和解,推动了欧洲的联合。
[深化探究]材料观看下面两幅漫画。
漫画一:创作于1951年漫画二:创作于1963年思考(1)漫画说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答案(1)西欧由在政治、经济上依靠美国,转变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把握,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的恢复和进展(1)缘由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退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头挂念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斗爆发后,日本通过供应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进展战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日本和中日关系
日本和中日关系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三、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实行的是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70年代,实行多边自主外交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70年代,日本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性增强,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
•80年代以来,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战略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第三次远航”:第一次远航,指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第二次远航,指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就是要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1982年中曾根当政后,正式将谋求实现政治大国作为日本的外交战略。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走向军事大国根本原因:在当今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
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
主要手段: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
重要突破:1.1992年出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法案),使自卫队第一次走出国门;2.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将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
1999年众议院通过的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案》等三个法案,使自卫队在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3.1998年12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日本政府04年6月决定,在08年3月底之前,建立起一套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4.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日本借机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将日本的战舰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的军事触角大范围延伸;5.2003年6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所谓“有事法案”,就是指当日本面对外敌攻击时,可以引据国内立法做出军事反应。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摘要: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酝酿调整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政治大国”被正式提出并作为日本新的国家战略并逐步实践。
但要真正成为政治大国,仍必须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彻底肃清军国主义思想,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
否则,就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政治大国战略措施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正文:政治大国战略广义上是指以日本的国际化为主线,强调日本不仅要在国际社会里做出经济贡献,还必须承担起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外战略的制定,也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改造。
狭义的政治大国主要是指能够像“普通国家”一样自主地、平等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大国。
近代日本提出了“脱亚入欧”,成为其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脱欧入美”,完成了其第二次战略选择;而日本首次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执政时。
中曾根首相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对亚太地区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
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积极改善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
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
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 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 地区。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 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 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 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 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 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逐步成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即成立“共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 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别史·日本(附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别史·⽇本(附思维导图)中考专题复习国别史·⽇本⼀、古代史⽇本(⼀)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
⼤和国的最⾼统治者称为“⼤王”,⼤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从646年开始,⽇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了⼀系列改⾰,史称“⼤化改新”。
1、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以天皇为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地⽅设国、郡、⾥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切私地、私民,将⼟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地颁给公民,每隔6年授⽥⼀次,不能终⽣使⽤,也不能买卖;统⼀赋税。
2、作⽤:⼤化改新使⽇本发展成为⼀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三)幕府统治1、⽇本庄园经济:⼤化改新百余年后,⼟地私有与⼟地兼并盛⾏。
贵族、豪门、寺院⼤量购买、兼并⼟地,组成庄园。
⼤庄园还享有“不输不⼊”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官吏进⼊庄园,⼲涉庄园事务。
中央对地⽅逐渐丧失了控制能⼒,社会局势动荡。
地⽅豪强为了保护⾃⼰的庄园,把⾃⼰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武装起来,组成⼀种⾎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
2、幕府统治:(1)12世纪晚期,源⽒武⼠集团击败平⽒武⼠集团,源⽒⾸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本由此进⼊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领“征夷⼤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权旁落,成为⼀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权基本掌握在武⼠阶层⼿中。
武⼠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套展现武⼠阶层道德与⾏为规范的武⼠道。
武⼠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是他的主公。
⼆、近现代史上的⽇本(⼀)明治维新(1868年):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阻碍⽇本资本主义发展。
2、外部原因:1853年美国⼊侵(即⿊船事件),⽇本⾯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谋求政治大国的日本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 很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拥有装备先进的海陆空 三军,另一方面又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宪 法,明文规定“不得拥有军队,并放弃国家交 战权”。结果,强大的军队改称为“自卫队”, 海外派兵伪称为“维和活动”,明明是准备交 战又称“有事法制”。 上述涉及到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背离了日本 的和平宪法,几乎彻底消除了宪法对日本军事 发展的限制,因而遭到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反 对。日本准备修改宪法,只不过是对这些法令 的出台进行宪法上的追认而已
1、90年代走下坡路的日本经济
进入90年代以来,素有“东洋奇迹”之称的日本经济,于 1991年4月陷入“平成危机”,这是战后以来日本最严重的一 次经济危机。 1992年和1993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仅增长了0.5%和0.1%。 战后日本历次经济危机的平均衰退期为14个月,而这次平成 危机却持续了40多个月,刷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36个月的最 长纪录,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史上衰退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 机。 从1991年到1995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6%,在 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5%左右。 1997年日本的GDP增长率为-0.7%,1998年为-1.9%。是1974 年(曾出现过负增长,但名义增长率为正)以来的第二和第三 个负增长年。1998年的负增长是战后以来幅度最大的负增长, 使国民收入比上年下降3.3%,使日本的人均GDP从世界第二 位降到第七位,这是自1955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一次减少。
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 “第三次远航”:第一次远航,指明治维 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 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第二次 远航,指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就是要实现 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第三专题 中日关系精品文档66页
边转变立场
掩盖灭亡中国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
关于“九一八”事变 关于卢沟桥事变
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损失
关于对外发动战争 关于南京大屠杀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1. 争取成为西方第二号领袖,日本 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 色。
2. 以亚太地区为依托,争取日本在亚 洲的领导地位。
3. 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争取日本在国际舞台上 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介绍 小泉时代(2019—2019):政冷经热 安倍的短暂过渡(2019.9—2019.9):
战略互惠的基本内涵是:
(1)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 保持两国高层来往。努力提高各自政策透明度。
扩大合深化两国政府、议会、政党的交流与对话。
(2)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在能 源、环保、金融、信息通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合完善合作机制。
台湾问题的实质——日本利用台湾制 衡中国。
3.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
(1)钓鱼岛问题 (2)东海问题
钓鱼岛
钓鱼岛被 日本事实 上占领
钓鱼列岛,又称钓鱼群岛,由8个无人岛 礁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
小岛、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 岛等。钓鱼列岛分散于北纬25°40′~26°、 东经123°~124°34′之间;列岛总面积 约为6.3平方千米,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 平方千米,海拔高度约362米。距我国台湾 省基隆市约190千米,距福建省福州市和日 本冲绳的那霸都是420千米。钓鱼列岛周围 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5个台 湾本岛面积。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测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3(注意有不同版本)(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一、填空:1.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国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总司令”,全权负责日本战后事宜。
2.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
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来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3.1922年苏维埃社会注意共和国联盟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4.1991年12月苏联原有15个共和国先后发表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5.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主要经理了1953—1964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
前者从落后的农业入手,后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6.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要从政治上彻底改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他的改革思想主要有:(1)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2)倡导多元化和全面民主化;(3)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B;5、A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C;3、BD;4、ABCDEF;5、AD四、简答题:1.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1)美国的大力扶持;(2)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促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日本国内稳定的政局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保障;(4)日本制定了适合日本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5)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6)得益于日本长期实行的低消费、高积累的资金政策和日本企业所倡导的集体意识。
2.20C9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原因何在?(1)泡沫经济的破灭;(2)通过财政调控经济失效;(3)没有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4)在科技立国方面落后与美欧;(5)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局限;(6)日本政坛派系纷争,政坛动荡,日本领导层缺乏推动改革的同意意志、统一力量和统一行动。
日本论述题
1.论述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2.论述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内在原因。
3.论述小泉政府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措施。
4.试述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
5.论述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的新变化。
6.试述日本提出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
7.试述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各种措施。
8.试论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制约因素。
9.试述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10.试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战略的发展。
1题答: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战后初期日本进行的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工会自由等民主化改革措施,虽有其局限性,但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完成了明治维新为能完成的任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美国对日本的积极扶持。
美国向日本提纲了20多亿美元的援助;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向日本订购了24亿美元和40亿美元军需物资。
第三,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
对国家经济各部门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制定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第四,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第五,推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战后日本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方针。
还非常重视各种职业教育,各大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
2题答:(1)传统经济体制失灵。
政治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的市场化、资本化、信息化和自由化的内在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
日本经济衰退实质上是一种“体制性危机”。
(2)政府经济政策失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指导经济的政策就不断出现偏差。
刺激经济,导致财政赤字上升;为消减财政赤字,又导致经济陷入新的困境。
同时,日本一直回避体制性矛盾,不敢从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上动刀子。
(3)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使日本政界—行政部门—产业界之间形成了所谓的“铁三角”关系。
权力与金钱结合的“金权政治”,导致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丑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日本政府的形象和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浅析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关键词: 政治大国战略每一个国家都随着国情变动战略,而所有战略都根源于国家利益需要。
二战中,日本认为自己需要的是土地,资源,而这些为的是让日本成为领土意义的大国,战败后,日本战略转向经济,认为自己需要的是经济繁荣,成为经济大国,80年代, 日本认为自己需要的是成为政治大国.一、政治大国战略提出的背景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
经济恢复期(1945—1955年)。
1949年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恢复,1953年接近战前水平。
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
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
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1974—1991年中速增长期。
受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被迫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重化工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
1982年11月当选为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于翌年接连发表了关于争当政治大国的言论。
1983年7月,中曾根康弘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是日本首相首次用“政治大国”的概念代替“国际地位”的提法。
目前是世界经济大国。
受到企业效益恢复的刺激,设备投资逐渐复苏,雇佣及收入环境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由于企业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1999年8月,执政的自由党党首小泽一公布了其《日本宪法改正案试案》,对第九条增加"不妨碍日本对第三国的武力攻击先例自卫权及其为此保持战斗能力"的内容。
二、政治大国战略的表现1.政治表现——以修改宪法为重点,突破战败国的法律制约。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妇女获得选举权D.计算机网络2.1888年,19岁的甘地从印度到英国留学,这期间,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
由材料看,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缘自A.宗教思想B.科学理论C.工人运动D.启蒙思想3.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为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A.社会扶贫计划B.社会保障制度C.以工代赈D.计划经济4.早在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在他发起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宜言中断言这将使“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任何战争”变得“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
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A.维护地区安全B.加快经济发展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国际交流5.二战后,丘吉尔在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指A.原子能共同体建立B.煤钢共同体的建立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
6.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实实行“经济援助方式”的外交,这既是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列形成的手段,也是经济大国日本所拥有的优势,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材料表明当时的日本意在A.推动他国经济的发展B.成为发达经济强国C.挑战经济全球化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7.叶利钦曾发表讲话说:“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他发表该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8.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个梦想: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评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日本提出了政治大国战略,开始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战略转变。
其后的几十年间,虽然日本政府的提法变再变,但都没有脱离“政治大国”的实质。
几十年来,政治大国一直是日本发展尤其是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向故乡群马县民众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强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是日本现职首相首次公开使用“政治大国”一词。
从此以后,日本历届政府都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列为对外政策的“最大目标”。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在不断推进,追求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对外战略的中心课题。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日本针对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对其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日本政府一再强调,亚太地区对它的和平与繁荣“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日本政府则明确提出“立足亚太是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把亚太地区作为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日本的亚太外交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自8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60%集中在亚太地区,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70%也集中在这一地区,日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援助一直占其对外经济援助总额的62.5%以上。
日本出口的60%以上,进口的55%以上,也是在亚太地区进行的。
1995年,日本与亚太地区的经贸总额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70%以上,几大主要贸易伙伴都集中在亚太地区。
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
近几年来,日本全面调整亚太战略,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攻势。
在日美关系方面改变了90年代初期矛盾尖锐的局面,政治军事合作不断加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在调整中继续发展;日本和俄罗斯的关系呈现不断改善与发展的态势;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加强;日本在发展与韩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谋求改善同朝鲜的关系;日本以能源外交为龙头,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发展时期;日本同南亚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摘要: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
进入90年代后,在冷战体制崩溃、日本国内各种右翼政治思潮异常活跃和政坛出现总体保守化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
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看,它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加快前景1. 冷战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冷战格局瓦解使日本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转变,长期积累的泡沫经济破灭。
从1992年起,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低迷,并不时出现负增长。
政治上,1993年结束了执政38年的自民党体制,而进入了一个多党纷争的阶段,90年代的10年换了9位首相。
社会上天灾发生,人祸不断,邪教暗行,造成人心涣散,缺乏自信,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分化复杂,左翼政党衰退严重,过去具有的牵制右翼政党的作用下降。
而右翼势力有扩大的趋势,他们为配合国际上美国单极体系的构筑,不断提出“为世界做贡献”(海部俊树首相语),“日本要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贡献”(宫泽喜一首相语)“成为国际国家”(新民党党首小泽一郎语)。
以自民党为首为主建立的桥本,小渊,森喜郎,小泉几届多党政权,其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利用经济外交“重返国际社会”,而且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谋求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享有与世界上各大国“平等的地位”。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明确提出,日本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做政治大国,并成为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身体力行者。
中曾根之后,竹下登、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细川护熙、羽田枚、村山富士、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小泉一郎先后组阁。
世界五大力量中心说
世界五大力量中心说世界五大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国际社会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
随着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
同时,由于国际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的均衡化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世界出现了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一、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极世界战略,实行单边主义政策。
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苏联已经没落,中国仍是一个不发达国家,欧洲不团结,日本只是一个方面大国。
”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拥有能调动国际力量的广泛军事力量和其他形式的力量”。
“没有人能够代替美国的领导地位”,又感到已经没有力量完全依靠自己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因此美国要拉住西欧,插手亚太,管遍全球;欧洲仍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点,但亚太外交越来越突出;对西欧、日本称兄道弟,但小弟必须出钱,又必须服从我的领导;对发展中国家,美国一手持钱,一手持枪;对中国和俄罗斯,美国一方面要发展关系,另一方面又要遏制、分化,保持高度的“警惕”。
“21世纪仍旧是美国的世纪。
”美国政界要人约瑟夫·奈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指出,美国在当今世界上不仅拥有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力量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念、国民凝聚力软力量优势。
在未来世界,俄、日、欧或有内忧,或有外患,很难与美国抗衡。
因此,21世纪仍是美国的世纪。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协会会长在《21世纪的美国力量》中指出,美国仍将是主导未来的、具有强大能力和最有能量、最富有的大国。
艾尔宾·吐普尔勒在《权力的转移》中说,美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自不必说,就是在信息领域,它也会比欧洲和日本强许多。
美国在军事、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已力不从心,渐失昔日的霸主地位。
美国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其国内结构和价值标准,已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抵制和反对,正在逐步丧失其道义力量。
大国崛起的原因
大国崛起的原因大国崛起受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民思想的觉悟,国际周边等因素的影响。
那大国崛起的具体原因有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国崛起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大国崛起的原因一、英国的崛起1、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英国崛起的表现(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1.日本的崛起过程(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4) 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
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
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
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
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单项选择题32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导致西方阵营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B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B.西方阵营中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日本推行多边自主的对外政策D.法国在外交上奉行戴高尔主义22.“联合国日”定于每年的( C )A.4月25日B.6月26日C.10月24日D.10月30日23.“联合国宪章日”定于每年的(B )A.4月25日B.6月26日C.10月24日D.10月30日24.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是( B )A.罗斯福B.杜鲁门C.艾森豪威尔D.尼克松25.( B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A.世界政治 B.世界政治格局 C.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格局26.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D )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乃至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首要因素。
A.国际因素B.大国关系C.联合国D.经济因素27.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富尔顿城发表题为“和平砥柱”演说的政治家是( D )A.罗斯福B.戴高乐C.斯大林D.丘吉尔28.讨论波兰边界划分问题的会议是(C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29.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 B )A.两面旗帜的斗争B.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C.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D.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31.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时的美国领导人是( C )。
A .杜鲁门B .艾森豪威尔C .肯尼迪D .尼克松32.2010年11月G20峰会的召开是在( A )。
A .韩国首尔B .日本东京C .中国北京D .印度新德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D )A,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的标志是( D)A,马歇尔计划 B,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3、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D)A,英国 B,日本C,法国D,美国4、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7、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D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8、中国何时加入WTO( D)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9、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B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叙利亚10、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B)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政策 C,"两个半战争"战略 D,缓和战略二、不定项选择题(15分,每题1.5分)1、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BCD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2、国际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的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方针有( ABD)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B,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C,和平与发展 D,有所作为3、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形成的三大中心是( ABD)A,西欧 B,北美 C,东欧 D 亚太 E,中东4、冷战后构成中国新外交风格的外交指导原则是(D )A,平等互利 B,互相尊重 C,不搞对抗 D,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5、90年代以来,日本加紧了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进程,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BCDE)权 D,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致力于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E,重视发展同中国和东盟的关系6、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构主要包括( ABDE)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77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E,八国集团 F,以日美同盟为基础7、"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B )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 B,试图控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 C,为美过剩的资本寻找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8、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 )A.东欧巨变,苏联解体B.华沙条约组织解散C.经济互助委员会终止D.美国实力相对衰落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 ABCDF)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D,互不干涉内政 E,独立自主 F,和平共处10、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ABC)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不干涉别国内政和社会制度C.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D.建立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同步进行三、判断正误(10分,每题2分)1、欧元不能降低和减缓美元波动对国际金融的冲击,对金融关系的稳定不会产生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09国际政治童超李峰胡海洋王磊杨礼摘要:近年来,日本一改其“韬光养晦”的外交姿态,在各类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出强烈的声音,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失去了其在之前在世界上确立下来的政治大国地位。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大国之后,它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道路;艰难在美国的庇护和帮助下,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是二战后亚洲所有国家中最成功的。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是中国或印度的10倍以上。
不仅如此,十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居亚洲之首,是世界可数的军事大国,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装备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日本有着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日本对国际事务所尽义务颇多,但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常常被晾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
冷战后,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日本努力摒弃“政治小国”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政治大国的目标日趋明朗。
一、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大平正芳担任首相的时期,开始着手设计日本新的发展道路,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坚决大胆地修改迄今为止的政策轨道”。
概括而言,要做的是在文化上修正明治以来,尤其是战败以来日本轻视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在政治上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
大平正芳之后的中曾根康弘继承了大平正芳的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曾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打过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在他担任首相时期,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化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当世界“大国”的欲望,及至90年代世界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在世界各国摸索新的格局时,日本各界曾经不断提出要建立“日美欧三级格局”,更明确地提出要谋求与欧美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国地位。
整个80年代,舆论界更是不少人士反复提出,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瘸子”,在国际事务中很少有发言权,日本应该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以使经济和政治这两只车轮保持平衡。
中曾根康弘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成为政治大国。
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随着90年代初海湾战争的爆发在日本国内引起巨大震动,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日本则受到宪法制约,只能先后提供110多亿元支持美国在海湾地区发动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不断批评日本对“国际事务”贡献太少,过于消极。
美国国防部官员泽指责说:日本受到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一职“白蹭安全车”。
以此为契机,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确地提出了日本应该对国际事务进一步追随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上也是日本试图借用对美协调名义发展日本国力建立日本大国地位。
日本国内一些人士甚至还认为海湾战争的爆发表明世界还存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日本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危险,如果继续坚持“经济立国”的立场,日本的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
①中曾根康弘之后,日本的历届政府也都把成为政治大国作为日本国家战略加以推进,冷战后日本更是不遗余力。
相对于80年代相对笼统的政治大国战略定位,日本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第一,日本成为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国家;第二,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第三,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与其他大国同样的地位和发言权。
②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历程1、立足亚太,争当亚洲盟主战后,日本长期实行“脱亚入美”战略,外交上追随美国,经济上依赖美国,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经济巨人,政治侏儒”。
冷战后,日本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依据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以亚洲为依托,争当亚洲盟主,为实现其“政治大国”战略奠定实力基础。
对此,日本在亚太地区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攻势,在经济、安全、环境等诸领域加强与友邦关系。
2、加强军力,建设军事强国二战前,日本通过打赢日清、日俄两场战争确立了海权国家身份;战后,依托先进的工业基础,日本迅速建立强大的自卫队,成为世界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
目前,日本的常规军事装备质量和潜在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当前的重点是利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日美全方位合作的平台提高军事质量和扩大军事活动空间,达到充实外交手段、提高国际声望的目的。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打破了自卫队“专守防卫”的禁令。
近两年来,日本又制定了“周边事态”、“有事法制”和“反恐特别措施”等法案,将自己自卫队的使命进一步融入美军全球战略之中。
③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谈到日本当前的政治走向时说“日本正在摸索着发挥一种更为明确的自主的政治作用”,活跃的外交和坚实的经济势力已使它能够在一些地区甚至全球性问题上拥有一定的影响。
它已是当今世界的多级化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寻求“入常”,登上国际政治最高舞台反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冲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近年来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欲望。
自1993年以来,日本舆论界开始制造舆论,提出日本为联合国提供资金在联合国成员国中位列前茅,但却不是常任理事国,应与改革。
日本着重争取到美国的支持。
克林顿上台后,美国对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态度由慎重转为积极,并推动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改变对日态度。
同时,日本在国际社会上还依靠对亚非小国的经济援助积极为自己造势。
村山富市担任联合政权首相以后,曾经专门出访东南亚各国,大力游说各国首脑,希望东南亚各国在联合国讨论日本充任常任理事国问题时予以支持,并在回国后发表的谈话中表示,已经取得部分国家的承诺。
1983年,日本政府开始构筑政治大国蓝图,并在全球战略计划中,把充当国际政治经济主角即进入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主攻目标。
因此,开展联合国外交成了实施这个战略决策的重要手段。
负责策划联合国外交行动的是日本外务省的联合国局。
联合国局针对政治大国的蓝图,拟定了联合国外交的行动计划和应对策略,提出1995年进入安理会并任常任理事国,在二战50周年之际创造一个转机,以雪无条件投降之耻。
为了获得联合国现任常任理事国的支持,这个计划提出不侵犯5个常任理事国的权益,新增的常任理事国并不一定要拥有否决权,不降低安理会的信誉和工作效益3点建议。
为掩饰其勃勃雄心,排除一些国家的忧虑,联合国局制定的这个计划中不提权力、地位,屈尊降低要求,旨在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免引起现任5个常任理事国的反感。
作为经济大国,日本政府大胆地以支票攻关,向联合国提供大量资金。
日本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早在1986年就已经超过苏联而居第二位,1992年提供的会费已占全部会费的12.45%,这还不包括向联合国维和部队活动所设的各项基金提供的大笔捐款。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日本政府还表示愿在5年内提供80~90亿美元,用于地球环境保护。
在会费、捐款上的慷慨大度给日本在联合国谋取更多职位、掌握更多权力铺平了道路。
因为联合国在录用人员,分配职务时虽然考虑会员国的人口地域因素,但会费数额的多少却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联合国担任副秘书长一级高级职务的日籍外交官就有3名,此外,小田滋已连续2次当选8年一任的国际法官。
这些任职、当选无一不是以美元为背景的。
4、以经济为后盾,扩大外援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振兴,其对外官方援助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官方援助时,日本却大幅增加这方面的拨款,以凸现其“国际贡献”。
日本的对外援助主要以服务本国的经济利益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为目的;并且,日本通过对外援助,在外交上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功。
除了修复外交关系和促进出口,日本也把援助视为投资、建立互信、加强国家关系的手段。
冷战后,日本的对外援助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利益和人道主义考虑的范围,将援助作为外交和战略工具逐渐成为其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特征。
日本的慷慨援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它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些亚洲国家的憎日情绪也开始下降。
④5、加快走向国际舞台步伐冷战后尤其是近些年来,日本一改以往的“小国外交”为“大国外交”策略。
积极参与地区政治、安全事务,争取在地区、国际问题上有发言权,同其他大国一道共建世界新秩序。
从1990年开始,日本先后派代表出席北约和欧洲安全合作会议,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倡导东北亚安全对话,建议改革联合国,斡旋解决柬埔寨战后重建和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
“9·11”事件后,它又积极出兵印度洋,配合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
日本的对外活动遍及全球,内容涵盖经济、政治、安全和外交,大步向其政治大国目标迈进。
80年代末期,日本准备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活动,自民党提出PKO法案,并且最终得以通过,日本派遣自卫队成员到柬埔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在自卫队走出列岛国门,参与国际军事事务这一根本问题上,日本政府取得了突破,象征性的打破了“海外派兵”的禁忌,在建立大国地位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柬埔寨问题的议案,日本专家是主要起草人,被称为柬埔寨问题的活字典。
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大言不惭地称,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上,日本是事实上的常任理事国,不听取日本的意见是不行的。
尽管此话不免言过其实,但这种情况至少证明日本在联合国具体事务活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日本在联合国的频繁活动,为日本提高国际声誉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也为它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提供了舆论准备。
试图修改宪法清水几太郎明确提出,既然宪法是美国占领军强加的结果,而且又是当时条件下的产物,那么今天宪法自然应该依照新的条件予以修改。
由占领军的意志和强制而建立的宪法不可能永久的具有正当的有效性。
而且,美国也多次地修改自己国家的宪法。
在战后,西德已经修改宪法30次,法国也已经对宪法进行了5次修改,就连意大利都已经修改了5次宪法。
这样看来,清水几太郎是极力从学术上寻找根据,主张修改宪法的。
他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是70年代以来逐渐增加量势头的所谓新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企图修改宪法,突破限制,强化武装,建立军事强国。
三、走向政治大国的主要障碍日本要想成为政治大国,面临着四大障碍:一是政治上追逐美国,缺乏独立的外交政策。
二战后,美国为建立反共联盟,1951年同日本签订安保条约,把东京长期置于华盛顿的保护之下,日本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近年来,即使有一些主动举措,也仅限于美国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这是日本外交政策模糊、摇摆和软弱无力的根源。
这极大的损害了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目标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