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房颤相关性卒中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的房间隔不规则收缩,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增加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
同时,房颤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的评估非常重要。
卒中风险评估:卒中风险评估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wei)险因素来判断患者发生卒中的概率。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
1. CHADS2评分:CHADS2评分是根据以下五个指标进行评分:年龄≥75岁(1分)、有高血压(1分)、有糖尿病(1分)、有心力衰竭(1分)、有先前的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0分)、中危(1-2分)和高危(≥3分)三个级别。
2. 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评分是在CHADS2评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附加因素。
除了原有的五个指标外,还增加了年龄在65-74岁之间的患者(1分)、女性性别(1分)和有血管疾病的患者(1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和高危(≥2分)三个级别。
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评估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wei)险因素来判断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时发生出血的概率。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HAS-BLED评分。
1. HAS-BLED评分:HAS-BLED评分是根据以下九个指标进行评分:高血压(1分)、肝肾功能不全(1分)、出血史或者易出血(1分)、卒中史(1分)、年龄≥65岁(1分)、药物或者酒精滥用(1分)、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1分)、血压不受控制(1分)、使用抗凝药物(1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0-2分)和高危(≥3分)两个级别。
综合评估:在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时,可以根据CHADS2和HAS-BLED 评分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王 波 海 王 翔z 张 慧敏
1 . 湖南省邵 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 科 , 湖南邵 阳
4 2 2 0 0 0 ; 2 .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 经内科 , 山东济南
2 5 0 0 2 1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 的临床特点 , 并提 出防治措施 。 方法 对该院神经 内科 2 0 1 0年 1 2 月一2 0 l 2年 1 1 月
收治的 4 3 6例急性脑卒 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分析 ,了解房颤发生率及发生相关 因素 。结果 4 3 6例患者共发生房颤 6 1 例, 总发生率 1 4 %; 3 2例患者在卒 中后 2 4 h内出现房颤 , 占5 2 . 5 %, 1 8例患者在卒中后 2 4 — 4 8 h内出现房颤 , 占2 9 . 5 %。 年龄 越大 、 神经功 能缺损 程度越严 重 ( N I H S S评分评估 ) 者, 房颤发生率越高 。结论 急性脑卒 中后 4 8小时 内房颤发生率最高 ; 年 龄、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N I H S S评分评估) 是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 的危 险因素。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l o l g y , P r o v i n c i a l Ho s p i f a l a f i f l i a t e d t o S h a n d o n g O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0 2 1 , C h i n a
p r o p o s e s o me p 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M e t h o d s C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4 3 6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d u i r n g D e c e mb e r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修改版)PPT幻灯片
国内外已经将测定华法林剂量有关的基因突变商品化,主要是用于检测 2C9和1的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可解释30%-60%的华法林个体差异。如有条 件,基因型测定将有助于指导华法林剂量的调整。
17
华法林抗凝治疗⑩
维生素K可以静脉、皮下或口服应用,静脉注射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口服应用安全,但起效较慢。当范围在5.0-10.0时,可予维生素K12.5,当 在10.0以上时则需用更大剂量的维生素K(5.0)。当需要迅速逆转抗凝作用 时,可静脉内缓慢注射维生素K。当大剂量应用维生素K后,继续进行华法 林治疗时,可以给予肝素直至维生素K的作用被逆转,恢复对华法林治疗的 反应。
表3 出血风险评分系统
危险因素
评分
高血压(H)
1
肾或肝功异常(A)
1或2
卒中史(S)
2
出血(B)
1
波动大(L)
1
老年(>65)(E)
1
合并用药或酗酒(D)1源自女性()1或2最高累计分
9 6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③
表3注: 高血压:收缩压160; 肾功异常:长期肾透析或肾移植术后,或血清肌酐≥200μ; 肝功异常: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有严重肝功损害的生化指标异常(如胆红 素正常髙限2倍伴转氨酶正常髙限3倍等); 出血:过去有出血史或现有出血倾向; 波动大:值变化大,或达到治疗目标范围值时间()<60%; 合并用药或酗酒: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如果肝、肾均异常记2分;如果同时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并伴酗酒记2分。
房颤卒中预防
完整编辑ppt
16
四、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尚无用于瓣膜病房颤的证据。达比加群酯不能用于机械瓣置 换术患者。 原则上不可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每种药物所适用的肌酐清除率有所 不同,其中利伐沙班,阿派沙班可用于肌酐清除率不低于 15ml/min 的患者, 达比加群酯可用于不低于 30ml/min 的患者。 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抗凝临床试验中的所证实的有效剂量,即达比 加群酯每次 150mg 每日 2 次或每次 110mg 每日 2 次,利伐沙班每次 20mg 每日 1 次,阿派沙班每次 5mg 每日 2 次。
此外华法林还可因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 S 和 C 的羧化作用而具有促凝血作用。 当开始使用华法林治疗使活化抗凝蛋白 C 和 S 水平减少并且在促凝血因子未 下降以前,血液中的促凝和抗凝平衡被打破从而发生短暂的凝血功能增强。
华法林对已经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 无作用,体内已经活化的凝血 因子代谢后方能发挥抗凝作用,凝血因子Ⅱ的半衰期最长 60h-72h,其它凝 血因子Ⅶ、Ⅸ、x 的半衰期为 6h-24h。服用华法林后 2 天 -3 天起效。停药 后,随着以上各凝血因子的合成而恢复凝血,需多日后逐渐恢复。
完整编辑ppt
9
环境因素的影响:药物、饮食、各种疾病状态均可改变华法林 的药物动力学。
• 明显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保泰松、磺吡酮、甲硝唑及横胺甲氧嘧 啶等抑制华法林 S 型异构代谢,胺碘酮是华法林 R 型和 S 型两种异构体 代谢清除的强抑制剂,胺碘酮与华法林同时应用的机会较多,应引起注意。
抗凝强度:在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 INR 并据此调整华法林剂 量。华法林最佳的抗凝强度为 INR2.0-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均最 低。
心源性脑卒中的分
CHADS1 得分
24
%/
四 心源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估
(四)房颤的危险分层评分扩展
2010年ECS指南-卒中危险分层 评分扩展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 C 高血压 H 年龄≥75岁 A 糖尿病 D 卒中/TIA S 血管疾病 V 年龄65-74岁 A 性别(女)Sc 最高积分
2006 ACC/AHA/ESC CHADS2积分 1 1 1 1 2 6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
对于无其他明确病因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 议在发病6个月之内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心律监测,以
明确是否存在房颤。 对于伴有阵发性或永久性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患者,华 法林、阿哌沙班(ARISTOTLE研究)与达比加群(RE-LY试验)
均可用于预防卒中复发。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选用利伐沙班(ROCKET-AF研究)预
心源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估
编辑ppt
1
一 心源性脑卒中的现状
编辑ppt
2
(一) 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编辑ppt
3
(一) 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1.临床的病因分布上讲,心源性卒中占整个 卒中病人的20%; 2.目前在使用所有的诊断手段后仍有25%的 患者原因不明,即隐匿性卒中,实际上这一 部分卒中病人中的大多数还是心源性卒中。 所以,心源性卒中应该占所有卒中的1/3多。
口服抗凝药(OAC)
OAC或阿司匹林; 首选OAC 阿司匹林或不需要抗栓; 首选后者
.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脑卒中,TIA或系统性栓塞史;年龄≥75岁 .临床相关非主要危险因素:心衰或中重度LV收缩功能障碍(如LVEF<40%): 高血压;糖尿病;女性;④年龄65-74岁;⑤患有血管疾病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引言概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卒中和出血等风险。
为了准确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
正文内容:1. 卒中风险评估:1.1 年龄:年龄是评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重要因素。
年龄越大,患者的卒中风险越高。
1.2 性别: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
1.3 高血压:高血压是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卒中的风险较高。
1.5 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也会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2. 出血风险评估:2.1 风险因素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风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2.2 抗凝治疗评估: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抗凝治疗,因为抗凝药物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2.3 出血风险评分: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因素,进行评分,以确定患者的出血风险等级。
2.4 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3. 卒中风险评估工具:3.1 CHA2DS2-VASc评分:该评分系统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因素,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3.2 HAS-BLED评分:该评分系统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多个因素,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
4. 预防措施:4.1 抗凝治疗:对于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的主要手段。
4.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低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4.3 控制卒中风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4.4 出血风险评估和管理: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并进行定期的出血风险评估和管理。
5. 总结:通过综合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容易浮现心脏血液循环不良,增加了卒中和出血等风险。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的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匡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一、卒中风险评估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常用的卒中风险评估工具包括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
1. CHADS2评分系统CHADS2评分系统是一种简单易用的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等因素进行评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1分- H(Hypertension):高血压,1分- A(Age):年龄≥75岁,1分- D(Diabetes):糖尿病,1分- S2(Stroke/TIA):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根据总分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卒中风险等级:- 0分:低风险- 1分:中等风险- ≥2分:高风险2. CHA2DS2-VASc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系统相比于CHADS2评分系统更加全面,增加了性别、年龄、血管疾病等因素的考虑。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1分- H(Hypertension):高血压,1分- A2(Age):年龄≥75岁,2分- D(Diabetes):糖尿病,1分- S2(Stroke/TIA):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 V(Vascular disease):血管疾病,1分- A(Age):年龄65-74岁,1分- Sc(Sex category):女性性别,1分根据总分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卒中风险等级:- 0分:低风险- 1分:中等风险- ≥2分:高风险二、出血风险评估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心房颤动与卒中预防)
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1抗凝治疗预防卒中2019AHA/ACC/HRS指南指出抗凝适应证为男性CHA2DS2-VASc评分22分,女性CHA2DS2-VASc评分23分(I类)。
除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以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外,均应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如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但不能维持INR水平时,则可以换用NoAC(例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
选择抗凝治疗方案时,应注意平衡卒中和出血风险,可通过CHA2DS2-VASc和HAS-BLED等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严格评分,综合选择。
2左心耳封堵研究证实左心耳封堵可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风险,对卒中的预防效果更佳。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指出,对于CHA2DS2-VASC评分2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进行左心耳封堵以预防卒中: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23分,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IIa,B)o3心室率控制房颤心室率控制包括急性心室率控制和长期心室率控制。
房颤患者的最佳心室率控制目标值尚不明确,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情况个体化地确定。
宽松心室率控制(静息心率<110次∕min)可作为心室率控制的初始心率目标(Ila,B)o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直接同步电复律(I,B)。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者,可考虑静脉使用胺碘酮以急性控制心室率(lib,O o LVEF240%的房颤患者,可选择口服B受体阻滞剂、非二氢毗咤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草)或地高辛(I,B);LVEF<40%的房颤患者,可选择口服B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I,B)。
单一药物未能达到心室率控制目标时,可考虑联合药物治疗(∏a,B)o完善超声心动图检吊(I.O进行室率控制治疗(I.B).必要时联合为物治疗(Ua.C)初始11标静息心率<110次∕min(Ila.B),避免心动过缓左心室射血分数去40%—!- ------------------ YP受体阻维拉帕米/ Wtrr4滞剂地尔破尊世商辛联合用药以达到靶心率目标或进一步控制症状地高节地高辛•剂.或维拉帕------- --------- 米/地尔破草图2房颤心室率控制的药物选择流程推荐静脉使用B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或非二氢毗咤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草)用于急症但不伴有预激综合征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不规则地跳动。
房颤患者面临着较高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标准。
1.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的常用工具是CHA2DS2-VASc评分系统。
该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衰、血管疾病等因素进行评分,从而判断患者的卒中风险。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年龄≥75岁:2分- 年龄65-74岁:1分- 男性性别:1分- 既往卒中或TIA病史:2分- 高血压:1分- 糖尿病:1分- 心衰:1分- 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1分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可以将房颤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层级。
对于低危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对于中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对于高危患者,一般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2. 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的常用工具是HAS-BLED评分系统。
该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有无出血史、高血压、卒中史、酗酒等因素进行评分,从而判断患者的出血风险。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高血压:1分- 肝肾功能不全:1分- 卒中史:1分- 出血史:1分- 年龄≥65岁:1分- 酗酒:1分- 药物(如NSAIDs):1分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可以将房颤患者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个层级。
对于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并且定期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3. 其他考虑因素除了CHA2DS2-VASc评分系统和HAS-BLED评分系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肾功能、药物治疗史等都可以影响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
因此,在进行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并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房颤为什么容易引发脑卒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房颤并不少见,但往往被忽略。
房颤这个看似普通的医学名词,实则蕴含着对心脏健康的严重警示,甚至与脑卒中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逐步提高,但它究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脑卒中有时也被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障碍的疾病。
这种疾病往往会导致脑组织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
值得强调的是,在所有脑卒中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总体数量60%—70%。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闭塞。
这些病变会阻断正常的血液流向大脑,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
40岁以上的年龄段发病率会增加,并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不规则地跳动。
在房颤发生时,心房会失去正常的节律,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栓子。
这些栓子可能会随着血液流动进入大脑,导致脑卒中。
房颤的致病因素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或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除高血压外,最常见的房颤相关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二尖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限制性心肌病是心房颤动的少见病因,如淀粉样变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心脏肿瘤。
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肥胖相互影响,并且两者均是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
引起房颤的原因包括短暂性或可逆性病因,最常见的短暂性病因是过量饮酒(假日心脏综合征)、心脏或胸部手术、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和肺栓塞。
最常见的可矫正病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动过速也可引起房颤,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与预激综合征相关的心动过速。
对触发房颤的心动过速进行治疗,可以预防房颤的复发。
家族性房颤由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通常在成年之后发生,且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发生后终止。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指标和数据。
一、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1. CHA2DS2-VASc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工具。
该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血管疾病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判断患者的卒中风险等级。
2. CHADS2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系统是在CHA2DS2评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增加了更多的卒中风险因素的考虑。
该评分系统主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卒中风险。
3. HAS-BLED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系统是用于评估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工具。
该评分系统考虑了患者的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出血史、年龄、药物治疗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出血风险。
二、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评估1. 高血压高血压是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变性和脆性增加,增加出血的风险。
2. 肝肾功能损害肝肾功能损害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的风险。
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需要进行评估,以确定出血风险。
3. 出血史患者的出血史也是评估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
如果患者有较多的出血史,说明其出血风险较高。
4. 年龄年龄是影响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也会增加。
5. 药物治疗房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这些药物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需要考虑在内,以评估其出血风险。
总结: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发作时心脏上室不规则搏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增加卒中风险。
同时,房颤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一、卒中风险评估1.1 CHA2DS2-VASc评分系统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
1.2 左心房内血栓检测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是否存在血栓,评估卒中风险。
1.3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期持续的心房颤动会增加患者的卒中风险,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二、出血风险评估2.1 HAS-BLED评分系统根据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因素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2.2 年龄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高,需要谨慎选择抗凝治疗方案。
2.3 抗凝药物的选择不同种类的抗凝药物对出血风险的影响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三、综合评估3.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栓形成情况和出血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多学科团队协作心内科、神经科、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为房颤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四、预防措施4.1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降低卒中和出血风险。
4.2 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4.3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总结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是治疗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希翼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引言概述: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患者易发生卒中和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一、卒中风险评估:1.1 左心房内血栓形成风险:房颤患者左心房内血栓形成是导致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左心房内血栓形成风险可采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包括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
1.2 卒中发生风险:除了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外,房颤患者还存在其他卒中发生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
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可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
1.3 抗凝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评分,制定相应的抗凝治疗策略,包括口服抗凝药物和抗凝治疗的监测。
二、出血风险评估:2.1 高龄:房颤患者中高龄是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龄患者出血风险较大,需要谨慎选择抗凝治疗方案。
2.2 肝功能: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因为肝脏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中心。
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可以更好地预测出血风险。
2.3 抗凝治疗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药物浓度,及时调整剂量,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三、综合评估:3.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3.2 定期复查和监测:房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
3.3 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等,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四、治疗策略选择:4.1 抗凝治疗:对于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
4.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低卒中风险但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平衡卒中和出血风险。
30%房颤可能继发中风
龙源期刊网 30%房颤可能继发中风作者:吴倪娜来源:《大众健康》2007年第07期患者故事57岁的张老伯患有肥厚型心肌病,持续性房颤已有3年,虽然进行了药物治疗,但疗效很不理想。
昨天张老伯病情加重,胸闷气喘持续近半小时,痛苦不堪,情急之下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要求根治。
住院后,医生给张老伯作了食道超声检查,发现他的左心房已有一处血栓形成。
医生立即为其进行抗血栓治疗,三个月后,将根据张老伯的血栓消失程度,决定是否为其进行射频消融根治房颤的手术。
专家点评专家指出,30%~40%的房颤患者极易发生脑栓塞,其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2倍。
如果张老伯再迟些就诊,血栓脱落后就会随血液流入脑部诱发脑卒中,有生命危险!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它的发生与高龄、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关。
根据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发作时间的延长,房颤可由初发性房颤发展为阵发性房颤,而后变成持续性房颤甚至是永久性房颤。
为何房颤患者容易继发脑卒中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房颤治疗组杨兵副主任医师解释,房颤时,心房内激动频率快而且不规整,使得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后就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脱落后自左房进入左室,沿着升主动脉一直向上进入脑动脉,引起脑卒中的发生。
一般来讲,如果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心房内就有可能形成血栓。
杨兵告诉记者,房颤本身的症状并不可怕,但长期患病最终将导致心功能不全和中风。
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发病率接近10%,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的房颤患病人群将不断扩大。
可见,房颤并非像人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是“相对安全、良性或者非致命性”的心脏疾病,而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疾病。
然而大部分阵发性房颤的患者疾病症状。
心房颤动卒中风险评估进展(完整版)
心房颤动卒中风险评估进展(完整版)一、房颤卒中风险评估发展史从最初1991年Framingham研究证实房颤增加卒中风险开始,卒中风险评估经历了预测精度提高和从识别高危患者转为排除低危患者的主要历程。
2001年,CHADS2评分首次建立,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在这项美国人群的队列研究中(n=1733),CHADS2评分凭借较高的预测准确度(C指数0.82),被用于进行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6。
该评分综合了最主要的卒中风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高血压(H-hypertension)、高龄(A-age ≥75)、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S-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该评分的优点在于能够识别卒中高危患者(CHADS2 ≥2分),但该评分中0-1分的患者也有相当高的卒中风险。
2010年,在CHADS2评分的基础上,一项研究对卒中风险进行了再分层,建立了CHA2DS2-VASc评分,成为目前房颤卒中风险评估和抗凝策略制定的基石7。
该评分增加了血管疾病(V-vascular disease)和性别(S-sex category)因素,同时将年龄分为三层(<65, 65-74, ≥74)。
藉此,CHA2DS2-VASc评分提高了房颤卒中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该评分能有效识别卒中低危患者(0-1分)。
在被CHADS2评分判定为低危的患者中,仍然有1.4%/年的卒中风险;而被CHA2DS2-VASc判定为低危的患者未发生栓塞、卒中事件,可以不进行抗凝治疗。
目前该评分在众多人群中得到验证,受到诸多国际权威指南的推荐。
二、卒中风险评估国际研究现状目前针对房颤卒中风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现有评分模型的验证及改进;应用生物标志物进行卒中风险分层;卒中风险的动态评估;各房颤亚型对卒中风险的影响;房颤射频消融后卒中风险评估与决策制定。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并导致卒中。
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此外,房颤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也会面临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出血风险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1.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卒中风险评估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来确定其发生卒中的风险程度。
目前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CHA2DS2-VASc评分系统,其中各项指标及其分值如下:-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1分- Hypertension (高血压):1分- Age ≥ 75 years (年龄≥75岁):2分- Diabetes (糖尿病):1分- Stroke or TIA (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 Vascular disease (血管疾病):1分- Age 65-74 years (年龄65-74岁):1分- Sex category (女性):1分根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得分,患者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等级。
得分为0的患者被认为是低危患者,不需要抗凝治疗。
得分为1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得分为2及以上的患者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2. 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房颤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发生出血的风险。
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HAS-BLED评分系统,其中各项指标及其分值如下:- Hypertension (高血压):1分- Abnormal renal or liver function (肾功能或者肝功能异常):1分- Stroke history (卒中病史):1分- Bleeding history or predisposition (出血病史或者易出血):1分- Labile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不稳定):1分- Elderly (年长者):1分- Drugs or alcohol (药物或者酒精):1分根据HAS-BLED评分系统的得分,患者被分为低风险(得分0-2分)和高风险(得分≥3分)两个等级。
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C mp rt eSu yo ai t wt adombl toeId cdb or ema cadR emai A r l irlt n o aai td nP t ns i C rie o cSrk n ue yN nhu t n h u t t a Fbiai v e h i i c i l o Y
神 经损 伤 与 功 能 重建 ・ 0 8年 i 20 l月 ・ 3卷 ・ 6期 第 第
3 81
[ DOl 1 . 8 0 ss c. 0 8 0 . 0 l 0 3 7 / jsj2 0 . 6 0 4
・
论 著
・
非 风 湿性 房 颤 和风 湿 性 房 颤所 致 心 源 性 脑 卒 中 的对 比研 究
6 . 患 者存 在 多发 梗 死 灶 , 死灶 主 要 分 布 于 颈 内 动 脉 系 统 的 大 脑 中动 脉 供 血 区 和 内分 水 岭 区 。结 论 : 风 湿 50 梗 非 性 房 颤 和 风 湿性 房颤 所 致 心源 性 脑 卒 中患 者 在 性 别 、 龄 和 高 血 压 或 冠 心 病 的 患 病 率 上 存 在 差 异 , 在 颅 内梗 死 年 而
d c d b o r e ma i n h u t til i rl to .M e h d :Th l ia a aa d n u o ma i go 7 a in s u e y n n h u t a d r e ma i a r b i a i n c c af l to s ec i c l t n e r i g n f1 6 p t t n d e wi a d o mb l t o e r s li g f r n n h u tc g o p A) a d r e ma i ( r u t c r ie o i s r k e u t o m o r e ma i ( r u h c n n h u t g o p B)a t a i r lt n we e c r i 1fb i a i r r l o r to p c ie y a ay e n o p r d e r s e tv l n l z d a d c m a e .Re u t : s ls Th g d ma ep t n swi y e t n in a d c r n r re yh a t ea e l a i t t h p re so n o o a y a t r e r e h d s a e we e mu h mo e l ey t a e c r i e o i to e i g o p t a h a i n s i r u P< 0 0 ) ie s r c r i l o h v a do mb l s r k n A r u h n t e p te t n g o p B( k c . 5. M u t l e e r l n a c in r o n 0 3 l p ec r b a if r t swe e f u d i 6 . i o n p t n si g o p a d 6 . p t n si r u .Th r i — a i t A r u n 5 0 e n a i t n B g o p e ebani n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上腔部的心房肌发生不规则而快速的收缩,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则,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同时,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卒中,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的评估非常重要。
卒中风险评估常用的工具是CHA2DS2-VASc评分系统。
该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衰、血管疾病等因素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就越高。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给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出血风险评估常用的工具是HAS-BLED评分系统。
该系统根据患者的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史、老年人等因素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患者出血的风险就越高。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谨慎使用抗凝药物。
除了评估工具,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房颤患者的年龄越大,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就越高。
同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也会影响卒中和出血的风险。
如果患者有其他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会增加卒中和出血的风险。
对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可以根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得分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普通来说,评分为0或者1的患者可以不使用抗凝药物;评分为2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评分大于等于3的患者建议使用抗凝药物。
对于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可以根据HAS-BLED评分系统的得分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抗凝药物。
评分为0或者1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凝药物;评分为2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抗凝药物;评分大于等于3的患者需要谨慎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并在使用时进行密切监测。
总之,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匡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发生卒中和出血的风险。
评估工具和其他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岁以上人群房 颤患病率0.77%
胡大一,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5(1):5-7. J Epidemiol 2008; 18(5):209-216
7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20 女性 (n=4053) 男性 (n=2590) 15
患病率 (%)
10
5
0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阵发性AF 持续性AF
长期持续性AF 永久性AF
无症状性房颤: 通过检测偶尔发现或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被诊断。无症状性房颤可表现为上述 各种类型。
ESC =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guidelines: Camm J et al. Eur Heart J 2010;31:2369–429
10
房颤各类型的关系(ESC指南2010)
16
16
房颤相关病史
与房颤有关的病症 • 潜在心脏疾病(例如,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 • 其他可逆性病症
家族史 • 家族性AF (在家族中孤立发生的AF) • 继发于其他遗传性疾病的AF(家族性心肌病)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de Vos CB et al. Eur Heart J 2008;29:632–9
19
19
房颤的实验室检查
房颤患者应进行的血液检查 重要的检测指标包括: • 甲状腺功能 • 肾功能 • 肝功能 • 血清电解质 • 全血细胞计数
Krahn AD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6;156:2221–4;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急 救
重度
中度
无
静脉胺碘酮
电复律
静脉伊布利特a 维纳卡兰b
静脉氟卡尼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维纳卡兰
口袋药 (单剂量口服c) 氟卡尼 普罗帕酮
静脉胺碘酮
静脉胺碘酮
26
26
目 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增加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左心耳 血栓
卒中是AF的主要并发症 AF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增高5倍1 所有卒中的15~20%是由AF导致的2。 AF患者每年卒中发生率约为3~4%3 AF相关卒中往往尤其严重、致残,1年内死亡 率最高达50%4,5
1.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2. Miyasaka Y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119–25; 3. Heeringa J et al. Eur Heart J 2006;27:949–53
17
17
心电图
正常节律
P
不规则性节律 No P
正常窦性节律 • 心率正常 • 心律正常 • P波 • 基线稳定
房颤波形 • 心率增快 (快速性心律失常)* • 心律不规则 • P波消失
*也可能出现心律减慢 (缓慢性心律失常)
Ashley EA & Niebauer J. Cardiology Explained. Remedica: London 2004
房颤波形
R
R
Q S
5
5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其相关的住院事件占所有心律失常性疾病导致的 住院事件的三分之一 1 据估计,罹患AF的患者人数如下: • 欧洲: 四百五十万 1 • 美国: 五百一十万 2 在美国总体人群中,约有 2.5%的人罹患AF
2
55岁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AF (男性:24%,女性 22% )3
18
18
心电图
应用于所有疑诊为房颤的患者,需注意明确: • 心脏节律异常(证实为AF) • 心肌缺血(急性期) • 左心室肥大 • P波消失 • QRS间期和QT时间 • 预激 • 束支传导阻滞 • 心肌梗死病史 • 与其他房性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 •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检测和随访RR、QRS和QT间期的变 化
11
目 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常见的体征和症状
原因 体征/症状
• 心律失常
• 心输出量减少
• 脉律不齐 • 心悸
• • • • 疲乏 运动能力下降 气促(呼吸困难) 乏力 (衰弱)
• 低血压
• 心肌缺血 • 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 头晕和昏厥 (晕厥)
• 胸痛 (心绞痛)
• 血栓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全身性栓塞
24
24
房颤的治疗:口服药物
上游治疗药物: • 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皮质类固醇、omega-3多聚不 饱和脂肪酸等药物
心律/率控制药物:
• 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倍他乐克、胺碘酮等
口服抗凝药物: • 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
• 达比加群等新型抗凝药
25
25
房颤的治疗:房颤复律
6
6
中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420万,且日趋增加
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25 患者比例(%) 20
15
10 5 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80至1992年,每年房颤患病数量从130万上升至310万。 1982至1993年,出院诊断房颤患者从30.6/1000上升至 59.5/1000。 7.65% 7.90% 8.65%
22
22
运动试验
通过平板或自行车运动试验: • 激发运动诱发的房颤 • 触发房性期前收缩 通过心电图(ECG)仪监测心脏节律 可用于: • 识别非心脏原因导致的气促,例如慢 性肺病 • 在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AAD) 治疗之前排除心肌缺血 • 在使用AAD预防治疗之后,在心率一: • 室性心律不齐或心率变化 • 功能状态 • 房颤病程 • 患者个体因素
• 伴发疾病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Page RL et al. Circulation 1994;89:224–7
Somerville S et al. Br J Gen Pract 2000;50:727–9;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a
新发房颤
是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电转复
否
患者/医生选择 药物转复 结构性心脏病
伊布利特禁用于左室肥厚(≥ 1.4 cm) 的患者 b 维纳卡兰禁用于中重度心功能不全, 主动脉狭窄,急性冠脉综合症或低 血压患者 c 口袋药是指心房颤动患者在出现房颤 症状后,自行口服单剂量抗心律失常 药物,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 数和减少治疗费用的方案
14
14
目 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患者诊断项目
所有患者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心电图(ECG) • 心电监测 • 胸部X线摄片 •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 • 血液学检查(包括甲状腺功 能) • 运动负荷检测 特殊患者*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
•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电生理检查 • 磁共振体层摄影术
Hanke T et al. Circulation 2009;120(11 Suppl):S177–84;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20
20
房颤的诊断
确诊有赖于检出典型的房颤心电图表现 其他有助于诊断的检查包括: • 经胸超声心动图 • 动态心电图 • 运动试验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胸部平片 • 血液学检查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13
13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房颤的临床表现特点
伴有或不伴明确的心脏疾病 • 可能并无症状或为阵发性发作
• 多达90% 的发病可能并无明显临床表现
首次诊断的房颤
均 有 可 能 是 无 症 状 性 房 颤
永久性 (被接受)
CV = 心脏复律 ESC guidelines: Camm J et al. Eur Heart J 2012;31:2369–429
阵发性 (通常 ≤48 hrs)
持续性 (>7 天或需要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