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中学理论精讲—顾萌
教师资格证-中学理论精讲
补充: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口口诀:一一研二二社二二技
四、新课程职业理理念
学生生观
发展的人人 独特的人人 独立立意义的人人
教师观
教师与学生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与研究: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与课程:课程的建设/开发者学 校与社区:社区型开放老老老师 师生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 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 自自我:强调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
又又称课堂教学,一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特征:班、课、时。 产生生:1632 《大大教学论》
班级授课制 (最基本、广广泛)
我国:1862 京师同文文馆 优点:大大大大提高高教学效率 缺点:不不利利于因材施教 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按学生生能力力力或学生生成绩分组进行行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运用用多种感官进行行行观察并能够清晰的理理解所学事物 直观教学的三种类型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言语直观
教育名言言
不不闻不不若闻之,闻之不不若⻅见之,闻之而而不不⻅见,虽博必谬(谬误) ——荀子子 一一般来说,儿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色、声音音和感觉来进行行行思维的。 ——乌申斯基 贯彻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言讲解结合起来 要重视运用用直观 防止止直观的不不当和滥用用
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含义:关注学习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矢的进行行行教学。 贯彻要求: 针对学生生的特点进行行行有区别的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名言言 朱熹说:夫子子之教各因其材 一一把钥匙开一一把锁
六、教学原则
8.16-11(加课)中学理论精讲—顾萌
主讲:顾萌
粉笔教师招考 粉笔教师
二、维果茨基的理论与教育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观 (三)内化学说 (四)最近发展区
含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 启示—1.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练习
1.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 4 小块后的重量并没
(1)动机冲突 ①双趋冲突:两喜择一 ②双避冲突:两避择一 ③趋避冲突:好恶俱存 ④多重趋避冲突:N个既趋又避;N选一
(2)确定行动目标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最重要)
练习
1.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的遇到了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
情况下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 )。
练习
1.(2017年上半年)学生小艾上学前总是反复检查书包,如果不检查,他
就难受,明知该带的文具都带了,就是控制不住。他的问题是(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三、自由提问
中 学 科 目 二
01
03
二、人格的结构
01
气质 性格(核心) 认知风格 自我调控
02
人格的结构
03 03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 气质
2 性格
人格 结构
3 自我调控
4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气质
气质类型 活动类型
特点
代表人物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 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
(1)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2)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考虑; (3)培养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 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认真踏 实、顽强的优点
心理学——19.01.08
题海实战(全国班1000题)——顾萌(多选题)2. 关于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美国采用的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B. 英国采用的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C.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双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D. 苏联采用的学制致使教学不够灵活德育德育概述——p69—1(多选题)1. 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 德育过程的结果和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均存在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情况B. 德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活动过程C.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D. 德育过程不能与品德形成过程画等号德育过程——p71—5(单选题)5. 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A. 提高道德认识B. 陶冶道德情感C. 激发道德动机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德育过程——p71—7(单选题)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职业原则体现了()。
A.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德育过程——p71—2(多选题)2. 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A. 德育不可通过正面的教育来进行B. 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 舍弃情感,仅靠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 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德育原则——p73—2(单选题)2. . 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A. 正面疏导B. 因材施教C. 长善救失D. 知行统一德育原则——p74—7(单选题)7. 某学校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邀请缉毒干警和学生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体现了学校德育贯彻()。
淮北讲座2003版2012年2月
由图,设 A 点坐标为 ( x, x ) , x (0,
3 5 ) ,则 B(1 x , x ) , 2
y
由图可得 1 x x ,记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S,易得:
A
B
S AB AD (1 x x) x ( x )3 ( x )2 x
O D C
二
三 四 五
一、听高二文科复习课的思考
文科复习课=重新讲新课? 表现形式:
高一、高二内容的“翻版”
(听之无趣,授之乏味)
高一、高二内容的 “浓缩版”
高一、高二的课象高 三的课;高三的课象 高一、高二的课
(压缩饼干、简单集成)
思考:怎样上好常态总复习课?总复习课区别于 新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的主要标志是 什么?
y
如图,矩形 ABCD 内接于由函数 y x , y 1 x, y 0 图象围成的封闭图形,其中顶点 C,D 在 y 0 上, 求矩形 ABCD 面积的最大值.
A
B
O D
C
x
本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经历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建 立函数的解析式及确定定义域再研究函数的变化状 态的思维过程.以及研究函数方法的运用,即得到函 数解析式之后,能否通过导数这一研究函数的工具 来研究函数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导函数的符号进 一步了解函数的准确的变化状态.
感悟数学 科学备考
北京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郭 树 林
guoshulin555@
第一部分 感悟数学,科学备考
第二部分 重点内容解析,重在培养理性思维
第一部分
感悟数学,科学备考
感悟数学,科学备考
一
听高二文科复习课的思考 高三复习课的诟病 始终牢记高三复习课的任务 新课程高考带来的启示 提高复习课技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析
100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析顾萌萌 白 涛(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1)摘 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也对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做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深入探析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新背景、新要求,进一步围绕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路径探索改革方案,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更有利的支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八个统一”,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意义(一)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而“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1]立德树人要求重视大学生情感体验、道德养成和价值锤炼,是学生由情感道德认知慢慢内化为情感共鸣、道德行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这只有力的手必须要长期稳健地把握住教育的思想方向。
培育时代新人,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思想途径,需要紧紧围绕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但也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龙头形成合力。
因此,高校办好思政课,明确育人导向,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根本途径。
(二)高校一直探索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物理学中的形式逻辑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讲述的是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此定律讲述的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来实现相互影响的,实质是对力的概念的进一步阐述,反映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关系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每条轴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二定律
有问题我们继续交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伽利略的传承者——牛顿
关于运动的描述是伽利略建立,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对于运动现象背后的原因,当时人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关键是没有“力”的科学概念。而牛顿第一定律讲述了物体不受力、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的变化。不受力的情景是伽利略的证明的思想,而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的改变了是牛顿力学的核心思想。在牛顿第一定律中又包含了惯性的概念,由此牛顿建立了质量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角度是从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分析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而后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景。分析问题的思路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静到动!
物理学中的 形式逻辑
秦笑春
1
2
3
4
逻辑的起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式是逻辑的核心
形式逻辑说的是怎样建造逻辑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是认识客观世界,表达与论证思想的重要工具。
我们所接触的逻辑有三大类: 数理逻辑:代表学科数学,物理 形式逻辑:代表学科物理 辩证逻辑:代表学科政治中的马列哲学
概念反应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是思维的起点,但是新的判断与推理又会发展出新的深刻概念,是思维发展的新起点。
8.4-01中学理论精讲—顾萌
“教学相长”:教师互相促进互相成长。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 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 关于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 关于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关于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材:人才)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启发性原则)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 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练习
1.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A.孟禄 A.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B.继承性 B.杜威 B.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C.相对独立性 )。 D.米丁斯基 C.利托尔诺 )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3.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D.历史性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 自由
军 事 体 育 : 斗 拳 、 击 剑 、尚 武 、 培 养 军 人 与 角力、格斗、竞走 武士 政治、哲学、文学、艺 术、体操等 崇 文 、培养奴隶主后 代
封建社会(中国) 战国 汉代 隋唐 宋元 明朝 清末 私学繁荣 官、私并 行 六学二馆 书院 学塾 学堂 中体西用 封建社会(西方) 教会学校
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利托尔诺、沛 . 西能
说 源 起 物 生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需要 米丁斯基、凯洛夫
劳 动 起 源 说
神 话 起
神、上天、宗教
宗教
心理 起源 说
源 说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
10.7—03中学科目二冲刺班—顾萌
主讲:顾萌
粉笔教师招考 粉笔教师
第四部分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专题一 认知过程
考点一:注意的分类
0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
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0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2
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
0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3 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练习
2. 学生在考试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里所说的“注意”
不同抽象概括水平
考点四:迁移的种类
分类标准 分类
例子
一般迁移
原理、方法、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阅读技能到具体的语文学习)
迁移的内容 具体迁移
具体内容 (学习日、月到学习明)
练习
7.如果学习了材料一,再学习材料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对回忆产
生了干扰,那么这种干扰属于( )。
A. 逆向负迁移
A.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命题学习
D. 组合学习
考点二: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分类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客观性、外显性、展 开性
智力技能、认知技能:观念性、内潜性、简 缩性
考点2:技能的形成
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任
务 符号学习学习符号的意义
复
杂
比如数字、字母、单词(apple)
程 概念学习“三角形是三条线段相交组合而成的闭合三边形”
度 命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认
知 结 上位学习:橡皮檫文具
构 下位学习:文具橡皮檫 关 系 并列组合学习:尺子橡皮檫
学科教学知识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图1 P C K韦恩图
i P ,
才能让 自己的理想更高远一点?让 自己事业 的脚步 更稳健一些?这就十分有必要 了解学科教学知识并 用其指导 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
的教学 是如何 组织 、 呈现给特定学生 的知识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融 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
科专业性。 因此。 P C K虽然在教学知识层面上有共通 之处, 但其核心内容却具有较大差异 , 并不能直接转 化为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知识。
个体性 : P C K是教师在对学科知识 、 教学知识 、 教
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
纵 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独有 的一种知识类型 是教
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性条件。其特点有四:
专业性 :学科知识作为 P C K产生的基本要素决
定其必然带有很深的学科烙印 , 是学科教学的基质 , 不同学科的学科知识具 有内在 的异质性 。在实际教
的实证研究认为: 学科教学知识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
教师的成长就进入
图 2教师专业发展 曲线图
续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为教师所真正领会, 成为新 的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经过教师建
构、 重组 的知识改变了教学知识 、 学科知识 间那种无
到熟手型教师阶段。
实证研究表明: 教师专业成长是有规律的。一般
新手型教师成长比较快 ,一旦成 长为教学操作熟练
的熟手型教师后 , 教师
序、 独立状态, 使它们融合为学科教学知识结构。
P C K的成分
-
指标
、
I 】 学科 的统领性 观念. 即 学科 本身 最核 心 最 基本 的知识 ; 关' 学科 的思 想 、 方法 、 精神 和态度 ; 对 学 的专业成长就很容易 于学 科 本 质 的知 识 和最 有学 习价值的知识 生今 后学 习和 发展最有价值 的知识 。 停滞在此阶段。 熟手肯
2019年全国教师招聘考试冲刺预测 心理学 冲刺讲义
全国班冲刺预测心理学——顾萌1重点知识梳理2关于考试的注意事项3考试焦虑怎么办?重点知识梳理名称关键点感受性能力感觉阈限数值绝对从无---有差别从有---有区别1.关于老年人感知觉退行性变化的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下降B.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C.“老花眼”是最明显的视力减退症状D.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2. 一个人我要用 1 分力拍他,他能感觉得到。
另一个人我要用 3 分力拍他,他才感觉得到,我们说前者的( )要比后者强。
A. 绝对感受性B. 差别感受性C. 绝对感觉阈限D. 差别感觉阈限名称特点知觉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知觉理解性经验背景(同一个事物)知觉恒常性对象没变,条件改变1.在知觉中,人们力求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即知道它“是什么”,并能用词语把它表示出来,这叫作( )。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理解性C. 知觉的整体性D. 知觉的恒常性2.当进人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
这是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恒常性C. 理解性D. 整体性名称特点记忆痕迹衰退说不强化就会产生遗忘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单一抑制、双重抑制同化说最积极的遗忘学说动机说由于动机或情绪引起提取失败说舌尖效应1.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得牢,而中间部分总是学得慢记得差些。
可用于解释这种知识遗忘的理论是( )。
A. 提取失败说B. 痕迹衰退说C. 干扰抑制说D. 动机压抑说2.因为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所以与之有关的事件可能更容易遗忘。
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 )。
A. 消退学说B. 干扰学说C. 压抑学说D. 提取失败学说。
主题03 隐含前提,虚拟论敌36张-2022年高考高分作文秘籍
学会间接论证
(3)归谬法 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
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
“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 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
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 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 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
• ①“兼听”就一定“明”吗?(针对观点) • ②“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
涂啊…四境之内”的声音,但李世
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针对 论据)
拓宽视野,包容
齐王纳谏
“听” 在“多” 更在“异”
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 除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 就采用了排除法,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进行 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拿来主义”,这样的论 证让人无可辩驳。
晁盖丧命
三人成虎 齐王听面刺、
进谏、谤讥
独立思考,善断
“听”不能 代替“断”
父子骑驴 李世民有时只
听魏征
兼听则明
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 ②阐述论点: “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③举例分析: 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 “刺”“谏”“谤议”。 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 尽量排除他因。 ④进行限定(同时阐述如何兼听):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 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 “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2019教师招聘材料-教育学
题海实战(全国班1000题)——顾萌师生关系——p39—2(多选题)2. 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师生在教育中是“主导—主体”关系B. 师生在学生管理上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C.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D. 师生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课程课程概述——p40—5(单选题)5. 我国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A. 必修的综合课程B. 活动型分科课程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 选修的校本课程课程概述——p41—6(单选题)6.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结果的课程是()。
A. 活动课程B. 广域课程C. 学科课程D. 核心课程课程概述——p42—1(多选题)1. 校本课程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落实为相关的校本课程书面教材B. 应该加强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建设C.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借助校外专家的指导D.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因校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概述——p42—3(多选题)3. 下列观点中,属于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有()。
A. 学生是课程的核心B. 课程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C. 课程的组织要心理学化D. 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为目标课程概述——p43—1(单选题)1. 赫钦斯认为“最实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论的教育”,主张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与其持相似课程理论观点的教育家()。
A. 杜威B. 布鲁纳C. 布拉梅尔德D. 克伯屈课程概述——p43—4(单选题)4.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的教育思潮是()。
A. 存在主义教育B. 要素主义教育C. 永恒主义教育D. 结构主义教育课程概述——p43—5(单选题)5. 学科课程的缺点不包括()。
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策略
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策略霍朦朦(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ꎬ江苏连云港222399)摘㊀要:深度教学是相较于浅层教学而言的一种 真教 方式ꎬ是构建高效课堂ꎬ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ꎬ对强化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深度教学进行概述基础上ꎬ重点研究了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意义与策略ꎬ旨在助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关键词:初中物理ꎻ深度教学ꎻ解题能力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8-0101-03收稿日期:2022-12-15作者简介:霍朦朦(1992.6-)ꎬ女ꎬ江苏省连云港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ꎬ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ꎬ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ꎬ成为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然而ꎬ以往的物理教学主要侧重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浅层教学ꎬ无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在本质形成深刻认知ꎬ影响学习的实效性.如果可以贯彻深度教学理念ꎬ对整个物理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ꎬ就可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水平.1深度教学的含义与特征深度教学是同深度学习相似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理念ꎬ其不是对知识量与难度进行无限增加ꎬ而是突破简单的知识学习和机械化训练等束缚ꎬ注意结合内在知识结构ꎬ深刻完整地处理学科知识ꎬ指导全体学生在课堂中从学符号逐步走向系统化理解及掌控学科思想与方法ꎬ尤其是最终走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一发展路径.对深度教学而言ꎬ其特征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生本性ꎬ即深度教学下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ꎬ倡导教学的内容㊁进度㊁方法等安排都要围绕学生的 学 来进行ꎬ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自身学习的实效性ꎻ二是启思性ꎬ在深度教学中ꎬ教师角色定位是学生 学 的扶持者ꎬ要充分发挥启发㊁引导及点拨作用ꎬ让学生切实㊁主动㊁深入地体会及感受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ꎻ三是沉浸性ꎬ在深度教学中ꎬ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ꎬ让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批判性及反思性等多样化的高阶思维能力来促进他们自身核心素养的养成ꎬ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2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意义物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具有抽象㊁繁杂㊁综合等基本特征ꎬ学习具有一定难度ꎬ同时ꎬ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ꎬ其包含着诸多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内涵ꎬ为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发展ꎬ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课堂的深度教学.另外ꎬ可在解题教学中渗透深度教学理念对解题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持续改进ꎬ引导学生由浅入深㊁由表及里进行物理题目的解答ꎬ最大程度助力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发展.3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策略3.1挖掘物理规律ꎬ培养有效推理能力深度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物理101知识学习或物理问题分析中正向迁移所学物理知识.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指导学生对相关物理规律的内在本质及联系进行理解ꎬ要注意在全新情境下通过推理论证和分析的方式来简化整个问题分析过程ꎬ助力他们推理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发展.例如ꎬ在 串联 部分知识学习期间ꎬ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U1U2=R1R2ꎬ如图1电路.为达到深度教学目的ꎬ此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规律ꎬ以动态电路分析的手段来开展引申与拓展活动(图2).如果左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ꎬ结合串联电路来确定R1本身所分配到的电压相应地呈现为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那么这时候如果保证U总不变ꎬ分配给R2的电压值必然会相应地减小.图1㊀串联电路R与U关系图图2㊀动态电路R与U关系图在指导学生对上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ꎬ可以结合如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利用串联电路下的电压基本分配规律来求解问题.3.2深度理解概念ꎬ培养缜密辨析能力在深度教学下ꎬ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夯实根基ꎬ即让学生灵活掌握物理概念㊁定律㊁公式等基础知识.在实际的深度教学实践中ꎬ可以从情境创设㊁定义引出㊁有效练习㊁贴合实际㊁拓展变通等多种教学视角出发ꎬ对整个物理教学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及优化.其中情境创设㊁定义引出㊁有效练习几个教学环节属于浅层教学的范畴ꎬ而贴合实际㊁拓展变通则属于深度教学范畴.因此ꎬ在初中物理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ꎬ要注意科学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启思问题ꎬ指导他们灵活地运用比较㊁抽象㊁概括㊁类比等多样化的手段及方法来对物理概念知识形成深刻认知ꎬ最终提高缜密辨析能力.例如ꎬ在 机械效率 这一概念学习期间ꎬ为了使初中生对总功㊁额外功以及有用功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物理概念形成深刻认知ꎬ实际教学中可以联系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情况ꎬ科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ꎬ如可以联系 用水桶从井中取水 这一生活化的情境ꎬ创新应用层次化的问题设计方式来开展深度教学活动ꎬ提高他们学习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实效性ꎬ具体的层次化问题如下:(1)从水井当中利用水桶打水的目的是?(2)为顺利打水ꎬ是否还需要使用水桶之外的其他辅助工具?(3)在对水做功的同时ꎬ能否可以实现对水桶本身不做功?(4)在利用水桶打水期间ꎬ拉力做功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是什么?(5)如果水桶脱离吊绳而坠入井中ꎬ那么为了打捞上来相应的水桶ꎬ总功㊁额外功与有用功各是什么?(6)现有容积相等的由铁皮㊁木头与塑料构成的水桶ꎬ如果从物理视角出发ꎬ你会选择使用何种材质的水桶进行打水呢?为什么?在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ꎬ可以深化他们对这些关键知识的理解ꎬ之后可以为他们设计下一道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物理题ꎬ以此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机械效率概念的认识.3.3传授思维工具ꎬ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在深度教学活动开展背景下ꎬ助力学生发散性㊁批判性㊁抽象性等方面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是构建有效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同理ꎬ在求解物理计算题期间ꎬ应该有计划地向他们传授一些必要的思维工具与方法ꎬ以此来有效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3.3.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发散性思维的指导及运用ꎬ辅助学生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比如ꎬ在学习 密度 方面物理知识期间ꎬ针对 某所学校的实验室现在需要采购4kg酒精ꎬ使用4.5L容器能够装下吗? 这一物理问题求解ꎬ大多数初中生在分析及求解期201间会借助酒精体积求解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求解方式起不到训练发散性思维的作用ꎬ如果可以渗透 一题多解 训练方法ꎬ那么可以在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同时ꎬ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比如ꎬ可以启发学生从 4.5L容器最多可以盛多少重量的酒精? ㊁ 4kg某种液体体积是4.5Lꎬ试求该种液体密度? 等视角来分析问题ꎬ借助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拓展思维ꎬ促使迁移所学的物理知识.3.3.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是促使初中生在问题分析中可以进行深入思考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ꎬ其在物理问题剖析及求解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ꎬ针对 在某一8V电源上串联R1和R2ꎬ二者阻值分别为6Ω和未知ꎬ其中R1电阻电压是6Vꎬ试求R2 这道物理问题的求解ꎬ如果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采取正向思维来对问题进行求解ꎬ那么他们一般会先通过R1的阻值与电压来确定串联电路电流ꎬ之后再结合电源电压来对电路总电阻进行求解ꎬ之后再将R1减去之后即可.但是这样的基于正向思维的解题训练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此时如果指导学生在对本道题进行分析中灵活应用逆向思维来求解问题ꎬ那么可以很好锻炼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ꎬ即:首先通过R2所涉及到的欧姆定律计算公式ꎬ基于结果来对已知条件进行推理ꎬ之后可以从R2=U2/I2来确定题干中对应的U2和I2ꎬ进而可以基于电源电压以及U1来求解出U2ꎬ紧接着可以从R1和U1来求得I2ꎬ最后即可快速确定出R2.3.4聚焦物理原理ꎬ培养学以致用能力物理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联系ꎬ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但由于初中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ꎬ且动手实操能力㊁模型建构能力都相对较弱ꎬ造成学生难以实现物理原理的学以致用.因此ꎬ在将深度教学理念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ꎬ必须要注意为他们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深度探究活动ꎬ保证他们可以深入理解及感受物理知识的内在原理与本质等ꎬ最终助力他们 学以致用 能力发展.例如ꎬ在学习 杠杆 部分知识期间ꎬ为了使学生对杠杆形成机理和原理㊁杠杆作用等方面物理知识深刻理解ꎬ可以在教学之初为学生在课堂中准备好羊角锤等一些必要的工具或设备等ꎬ指导他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亲自体验及感受羊角锤对模板中钉子进行翘起的整个过程.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图3所示的图像ꎬ并要求学生结合杠杆方面的知识来绘制出撬起钉子过程中的杠杆模型的支点㊁动力臂㊁阻力臂等要素.通过这种深度教学方式ꎬ可以使学生对杠杆原理以及应用形成深刻认知ꎬ提高他们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效果ꎬ尤其是对他们自身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图3㊀羊角锤对模板中钉子进行翘起图总之ꎬ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发展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在基于解题能力培养中开展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期间ꎬ要注意从挖掘物理规律和培养有效推理能力出发ꎬ注重指导学生深度理解概念ꎬ传授思维工具ꎬ以此来培养他们缜密的辨析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ꎬ最后也要注重指导他们聚焦物理原理ꎬ培养学以致用能力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参考文献:[1]任驰.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对策[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ꎬ2021:1081-1082. [2]兰措吉.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ꎬ2021(17):141-142.[责任编辑:李㊀璟]301。
利用分类讨论法解中考题
利用分类讨论法解中考题
丁遵标
【期刊名称】《政治思想史》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 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rn曙光中学有一块三角形形状的花圃ABC,现可直接测量到∠A=30°,AC=40m,BC=25 m.请你求出这块花圃的面积.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丁遵标
【作者单位】安徽省舒城县杭埠中学,2313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分类讨论思想在解中考题中的应用 [J], 韩春见
2.分类讨论——中考命题的注目点——基于分类讨论的2015年中考题综述 [J], 邢成云
3.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中考题 [J], 无
4.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中考题 [J], 钟国雄
5.利用构造法和分类讨论解染色问题 [J], 龚卫东;严镇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资格证-中学理论精讲
主讲:顾萌
粉笔教师招考 粉笔教师
第二章 中学课程
01
课程概述 课程组织
02
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 课程的概念
2 课程的类型 课程 概述 3 课程理论流派
4
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一、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一词的由来”
我国 最早出现在唐朝,“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伟业) 宋代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功课及其进程)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功能观 课程结构观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联系 合作、自主、探究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国家、地方、学校
内容联系观
学习方式观 发展评价观 课程管理观
三、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 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自小学1年级 开始设置)
教师观
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你) 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它) 自我:强调反思(我)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他)
行为
你它我他
四、新课程职业理念
学习者中心 教会学生学习 结论过程并重 关注人
教学观
学习过人
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1.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 评价内容综合化 4. 评价标准分层化 5. 评价方式多样化 6. 评价主体多元化 7. 关注发展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概念的教学
Teaching of Concept
作者: 顾援
作者机构: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9
出版物刊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69页
主题词: 概念;概念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概念是揭示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 概念可看成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人类认知加工的主要内容.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概念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形成概念, 一种是掌握科学概念.学生概念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科书、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帮助掌握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掌握, 不能靠死记硬背, 而是要经过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同化.学生的概念学习主要受其受教育、材料呈现方式和教学反馈的影响.对此,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宜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组织材料、将知识系统化、以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无关特征、运用正例和反例、运用变式和比较等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顾淼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思想问题和理解社会问题的重要学科。
思想品德课不仅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手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顾淼
【作者单位】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面实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2.刍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刍议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3.试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4.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5.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灵魂和核心 统帅、保证方向
德育
前提和支持
智育
体育
物质基础
劳动技 术教育 其他四者的 综合体现
美育
动力
三、素质教育
1.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重视创新能力
2018教师资格证系统班
主讲:顾萌
粉笔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招考 粉笔教师
口诀:水生方结龟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发展概述
教育 与人 的发 展
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
3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2)
4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4)
规律名称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表现
从低到高 从简到繁 从量到质 年龄阶段—特征、任务 发展速度有快慢 生心互补 生生互补 群体和群体 个体和个体
1.前制度化教育
也是一种实体教育、教育形态趋于稳定。
2.制度化教育
学制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建立 清朝末年 “废科举,兴学堂”
3.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
二、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欧洲、英国 双轨 单轨
美国
前苏联、我国 分支(Y型学制)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综合, 高等要大众,终身要建构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 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杜威 马克思
练习
1.(2017 上)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上, 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 长智慧, 发展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二、我国教育目的 (二)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三)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依据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客观依据 人们的教育思想——主观依据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练习
1.(2016 年上半年)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理论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概念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最早产生: 耶克斯 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概念化和系统化:
保罗∙朗格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终身教育引论》
最终形成: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 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普遍 与 特殊
(国家) 教育目的
抽象
(学校) 培养目标 (教师) 教学目标
与 具体
(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
(四)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1 2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2.(2016年下半年)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变学 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B.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
第六节 教育目的
01
教育目的的概述 我国的教育目的 02
03
素质教育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神、宗教
奥古斯丁 、托马斯∙阿奎那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 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社会发展需要 重视社会的价值,培养合格公民
那社会恐吓图涂
3 个人本位论
4 w w 4 教育无目的论 w w 5 辩证统一论 w
满足个人的需要 注重个人的价值,培养自然人
卢梭、罗杰斯、 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啰嗦人福禄齐
教育本身即是教育的目的 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
提素个性创两全
练习
1.全面发展教育中( A.德育 B.智育
)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涂尔干
)。 C.巴格莱 D.卢梭
三、自由提问
中 学 科 目 二
3.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强调的是( A.遗传决定论 C.社会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D.个体本位论
)。
第五节 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概述
2
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教育 制度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4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核心和主体地位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 (2013年上半年)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B.学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结构 )。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首次颁布 首次执行
资本主义性质 规定男女同校 美国为蓝本,长期
人(壬)颁布,鬼(癸)实行 丑男女有资本,长期嘘(戌)美国
练习
1.(2015 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 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Ø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有一训练 控制影响全面 Ø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表现: 严(延时)规范,塑(加速发展)个性
针对性
练习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 D.不均衡性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 能的完善,这种 理论是( A.内发论 C.成熟论 )。 B.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一、教育制度概述 (二)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文化传统;(4)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三)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启示
循序渐进 分阶段施教 抓关键期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孟子 弗洛伊德 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威尔逊 内发论 格赛尔 霍尔 高尔登
孟子复活迅高歌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外铄论
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 洛克 华生
外婆寻找落花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四、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Ø 遗传 Ø 环境 Ø 教育 Ø 主观能动性 决定 可能性、前提 现实 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