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有巨大影响,其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企业生产放缓,纷纷裁员降薪,减少招聘人数,以节约成本,抵制金融危机的冲击。专家分析: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两大问题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机制来调动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紧密配合,全面推进。

政策机制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要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一是国家要通过制定政策来适当调控高校招生人数。每年要通过对劳动力的分析和预测,严格审批高校的招生计划,严格规范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对那些就业率非常低的专业要求高校停止招生。与此同时,要继续实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提升大学生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二是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三是国家要充分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工作职位的开放范围应坚持普遍性原则,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四是要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五是要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给大学生。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国家也应考虑为企业吸引大学生制定倾向性政策。

创业机制

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发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一是要加强创业教育。高等院校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能够找到职业岗位的大学生,更应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因此,从学生一进校的那一天起,就应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职业设计,要有自主创业的基本规划与实践,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二是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学课程,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走向社会创业岗位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三是加强对大学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

训和指导。高校要与政府、企业合作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训和指导,使更多的大学生大胆地走创业之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四是设立创业绿色通道。国家要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要为大学生创业设立绿色通道,在创业审批程序、进入门槛、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筹集等方面给大学毕业生予以特殊优惠。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营销机制

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像企业一样,把培养人才当作企业生产“产品”的生产单位,把毕业生择业的人才市场看作“产品”的“销售”市场,高度重视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及“产品”推销,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工作制度,千方百计拓宽营销渠道,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要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数据库”,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要弄清市场需求,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能力,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调整好专业结构,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大宣传学校及毕业生的力度,让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毕业生。不断加强与地方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铺路。三是要与用人单位实施“联合培养”。要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联姻”,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灵活安排教学、实习培训。在教学上,以用人单位为依托,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四是积极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按订单单位提出的人才数量、知识层次以及职业技能等相关的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单位就业。要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使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从而实现培养过程的个性化、层次化和专业化。

预警机制

要重视人才的需求预测,建立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就业预警机制。一是在招生计划前,就要重视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前景预测,从而调整、完善专业建设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重视培养过程中的市场需求动态调查。要重视培养过程中的市场需求动态调查,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或调整课程,或增加实践环节,或提供专项培训等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性失业。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的作用。政府、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要有敏锐的触觉、独特的市场意识、专业的研判能力,能带来新视角下的预测及对策,有助于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长期人才战略和人才需求趋势上作出分析判断,引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在社会经济

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针对产业群集聚和产业调整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人才需求预测,使其起到人才市场预测晴雨表的作用。四是要形成“高校、政府、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长、中、短期相结合的人才市场需求预警机制。高校、政府、专业机构要通过课题合作、专题研讨或项目委托等办法进行合作,由此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有效机制,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更有针对性。五是要对每年的人才招聘和企业用工状况进行评估。要通过对每年人才招聘和企业用工状况分行业进行一次评估,为高校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有效服务。

联通机制

要建立“实习-就业”联通机制,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一是高校要与用人单位建立互动双赢的合作培养人才“利益联合体”。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的特色,来选择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使用人单位通过招聘能从学校找到符合岗位要求,上岗后就能派上用场,最大限度缩短岗位适应期,并能降低人才使用成本的员工。二是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和谐合作形式。在不少招聘会上,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适合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就业体制外,更为迫切的,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尽快形成对各方面都有利、有益的“和谐合作”局面。要以“共建”的形式,“合作研究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