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儿童的正常发展是建立在生理、遗传、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儿童发展心理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儿童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生理和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婴儿出生时,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都尚未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孩子的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
例如,儿童可以逐步掌握语言、数学、空间形象等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渐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等。
2.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
情感和社会发展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的情感经历是从自主性到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自我、情感依附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儿童的社会经验是逐渐从熟悉到陌生,学会自我保护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群。
儿童在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对于日后的个性、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3.儿童行为和发展障碍
除了正常的发展之外,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发展障碍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人际关系困难、社交回避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儿童在生理或心理上的发展问题有关。
儿童行为和发展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的生命和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跨学科的学科,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儿童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儿童发展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读书笔记【篇一: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一、本书信息:作者:刘金花书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9月第3版二、本书简介: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逻辑上讲,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婴儿、儿童与青年。
发展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与胎儿。
而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三、摘抄:具体内容摘录1:在探讨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作用的争论。
这种争论有时又称为“先天与后天之争”,“成熟与学习”之争,或“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争。
这场争论从中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p7)我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判断一个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常常比较武断,好像只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受家里人遗传影响,如虎父无犬子,还有一种就是受身边人影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前者强调了人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就是遗传决定论。
由高尔顿为代表人物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具体内容摘录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连续的,又是分阶级的,每个阶级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沿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p82)我的思考:皮亚杰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认识发展理论家,他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指引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道路。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试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试题及答案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刘金花教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她的研究涵盖了儿童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一份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个阶段的心理发展?A. 婴儿期B. 儿童期C. 青少年期D. 所有上述阶段答案:D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勤奋与自卑D. 知识与无知答案:D二、填空题4.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这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发展阶段5.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7-11岁之间主要处于________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三、简答题6. 简述儿童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
答案:儿童自我中心性是指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往往只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
这一特点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发展出更为复杂的社会认知能力。
四、论述题7. 论述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儿童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在婴儿期,儿童的情绪表达较为简单,主要通过哭泣、笑声等非言语方式表达基本情绪。
学前期,儿童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更复杂的情绪,如羞愧、内疚等。
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到了学龄期,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理解更为复杂的情绪状态,如同情、羡慕等。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关注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和民族心理学。
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即What,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既包括外显(外在行为特点)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内部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规律。
二、测量和解释个别差异理特征也不相同。
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的语言?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也有人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巨大作用。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队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科学的依据。
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
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普通心理学是从一个“横切面”,儿童发展心理学则是从一个“纵剖面”,处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交叉面。
补充:a.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转向对因果关系的揭示。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科,探究从出生到成年的儿童各个方面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一、感知与认知发展1.感官发育:- 视觉发育- 听觉发育- 味觉和嗅觉发育- 触觉发育2.运动发展:- 大运动发展- 细运动发展- 手眼协调发展- 空间意识发展3.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发展- 认知过程发展- 认知能力的阶段- 执行功能发展二、情感与社会发展1.情绪发展:- 高兴和悲伤- 害怕和安全感- 焦虑和压力- 情绪调节能力2.人际关系发展:- 父母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社会承认和认同- 自尊和自我概念3.社会认知发展:- 他人的意图和思维-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三、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1.性别意识与性别认同:- 社会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认同的变化2.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 - 语言与性别差异- 行为表现与性别角色- 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 学校教育与性别3.性别身份认同的困惑: - 性别认同障碍- 异性恋与同性恋认同- 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关系四、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1.道德发展阶段:- 行为规范的学习- 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2.道德教育和家庭教养: -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养与道德发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环境对道德发展的影响3.价值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的内化过程- 社会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 个体差异与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情感的关系五、发展障碍与干预措施1.发展障碍的分类:- 智力发展障碍- 学习障碍- 沟通与语言障碍-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2.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教育干预的方法- 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 个体差异与干预个性化-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支持总结: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大点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在感知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发展障碍与干预等方面的复杂而又琐碎的发展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是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含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What,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外在行为特点)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内部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因此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规律。
3.③由粗到细。
二、测量和解释个别差异不相同.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1?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也有人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巨大作用。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队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科学的依据。
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
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1,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儿童发展计划心理学记录材料加真命题-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导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领会)(P3):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识记)(P4):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3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领会)(P6):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4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应用)(P7):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其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他的理论是“成熟优势论”,并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是皮亚杰。
一、他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
二、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
三、最后达到较高层次的结构化。
使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5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P9):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 定义: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2.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育、感知觉、语言、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潜意识中的本能驱动的,强调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等认为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和强化所塑造的,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3.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积累而逐渐形成的,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儿童身体和感知觉的发展1. 身体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增长,以及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2. 感知觉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感知、时间感知等方面的发展。
四、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1. 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 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儿童情绪和个性的发展1. 情绪发展:包括基本情绪、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2. 个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六、儿童社会关系的发展1. 亲子关系:包括父母对儿童的关爱、教育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
2. 同伴关系:包括儿童之间的互动、友谊和群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3. 社会认知:包括儿童对社会规则、道德标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发展心理学笔记
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系统角度, 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个体研究, 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个体心理如何从低档水平向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
一. 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 既涉及外显的行为特性又涉及内隐的心理特性。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 语言获得模式, 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模式, 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从上到下: 头部——躯干——脚, 昂首——翻身——坐——爬——站——行走由远及近: 从身体中部开始, 越接近躯干部位, 动作发展越快由粗到细:先学会大肌肉, 大幅度的粗动作, 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二. 测量和解释个别差异气质特点可以通过母亲的观测与感受, 气质量表来加以评估。
智力测验三.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机制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机制的依据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思维机制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
感知动作阶段: 思维离不开动作的参与, 动作是思维的来源与过程前运算阶段: 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具体运算阶段:获得了守恒的概念, 具有了运算的性质, 但对象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对象形式运算阶段: 可摆脱具体的事物而进行抽象运演。
四. 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是遗传与环境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已经充足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看, 其中几个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 父母的养育方式, 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 父母个性, 亲子关系质量, 家庭类型, 物质生活条件(重要影响的因素)学校: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班级凝聚力, 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社区环境:邻里关系, 社区文化娱乐设施, 独生子女家庭, 寄宿制, 网络化社会。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两篇)2024
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交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主题,通过整理笔记,进一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发现,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相关问题的探讨。
正文内容:一、儿童认知发展1.感知与注意力发展:儿童在感知上的发展与认知能力息息相关,注意力的发展对于儿童能否正确地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2.记忆与思维发展: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思维方式也逐渐从具体、运用观察和操作的知觉观念发展为抽象、运用逻辑推理的概念观念。
二、儿童情绪发展1.情绪识别与表达:儿童从幼儿期到儿童期,逐渐学会辨认和表达基本情绪,掌握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对于儿童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2.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儿童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这些技能对于儿童良好的社交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三、儿童社会发展1.人际关系发展:儿童通过与家庭、同伴和社交界面的互动,建立起重要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儿童的社会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社交技能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培养对于儿童的社交互动和适应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培养儿童的情商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儿童身体发育:儿童的身体发育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五、儿童教育与发展1.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结: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笔记整理,我们了解到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和身心健康发展是相互关联的,这些发展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二)2024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二)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心理机制的学科。
本文将继续从儿童的情绪、社交能力、游戏行为、道德发展和性别认同等5个大点进行探讨和整理。
正文:情绪:1. 儿童情绪的基本种类:喜乐、悲伤、恐惧、愤怒等。
2. 情绪表达的非语言方式: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等。
3. 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4. 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社交经验、个体差异等。
5. 情绪教育的方法:情绪语言化、情绪解读和情绪应对策略的培养。
社交能力:1. 社交能力的意义:对儿童社交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2. 从婴儿到幼儿的社交发展:注意分享、融入社交互动、理解他人意图。
3. 学龄前期的社交技能:友谊建立、合作与分享、情感共鸣等。
4. 儿童社交困难的原因和对策:社交焦虑、自卑、不良经验等。
5.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儿童社交能力中的作用:亲子沟通、社交技能训练等。
游戏行为:1.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2. 游戏的种类和特点:规则游戏、角色扮演、构建类游戏等。
3. 游戏的发展阶段:符号游戏、规则游戏和复杂协作游戏。
4. 家庭和教育环境对游戏的支持和引导:提供适当的玩具和环境。
5. 游戏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参与与引导的平衡、情境创设等。
道德发展:1. 道德发展的理论视角:康德的道义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判断阶段等。
2. 道德意识的形成:孩子对“对错”和“公平”概念的认识。
3. 家庭和校园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家庭价值观的传递、正义教育的重要性。
4. 道德教育的方法:情感教育、社会互动体验、角色扮演等。
5. 道德发展中的错误行为和纠正策略:倡导积极行为替代、纠正错误行为时的教育方式。
性别认同:1. 性别认同的形成: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角色的意识。
2. 社会和文化对性别认同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性别角色的期待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论部分)读书笔记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钱显根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学生,那究竟具体要尊重什么呢?在教学当中,我们起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知识基础(包括相关的生活经验)、认知的特点等几个维度。
《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以上维度的基础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大学心理学用教材,由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共十二章。
其中,第二篇中的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和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论》对数学教学起着比较直接的作用。
因为这两章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相对精确的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的水平和规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尊重他们认知起点和水平,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亦称“认识”(旧译),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心理活动,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论、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像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等。
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心理学对认知的探讨主要受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论。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
信息加工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推理、评价和规则等。
信息加工论研究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个体各种加工的不同集合。
它不必遵循同样的规则,也不必在基本结构的控制之下。
因此,这种理论对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更加敏感,而皮亚杰理论则更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普遍性。
第四章皮亚杰理论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1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行为等方面。
2. 具体研究内容:- 认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 情感发展:情绪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 意志发展: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 个性发展: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
- 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道德行为等。
二、研究任务1. 揭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 分析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 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分析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研究性别、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探索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遗传性疾病等。
-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
- 个体与环境互动:适应、学习、教育等。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霍尔的心理测量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影响。
二、发展过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霍尔的《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的关系》(1904)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桑代克的动物学习实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 中期阶段(20世纪中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 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成果被整合到儿童发展心理学中。
-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新兴理论丰富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1. 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科学。
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笔记摘抄,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二、生理发展1. 生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2. 儿童的生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3. 新生儿期: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儿童生理功能逐渐完善,如呼吸、消化、排泄等。
4. 婴儿期:出生后的第二个月至两岁,儿童生理发育迅速,如身高、体重、牙齿等。
5. 幼儿期:两岁至六七岁,儿童生理发育速度放缓,但仍然较快,如身高、体重、骨骼等。
6. 学龄前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儿童生理发育趋于稳定,但仍有变化,如性腺发育、第二性征等。
7. 学龄期:十一二岁至青春期,儿童生理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
三、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2. 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4.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但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
5.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思维仍受具体情境限制。
6.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儿童思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
四、社会性发展1.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2. 社会性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3. 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哭泣、啼哭等非语言方式与他人交往。
4. 幼儿期:儿童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轮流等社会技能。
5. 学龄前期: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友善等。
6. 学龄期:儿童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公平、正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
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
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1930)2、共同决定论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W.1871-1938)。
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祖宗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
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
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
(双胞胎爬梯实验)3、相互作用论代表认为是皮亚杰。
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越大。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
1、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水平可用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实龄╳5+80(2岁后)体重(公斤)=实龄╳2+8(1岁后)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
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一、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二、动作发展的阶段三、动作发展的训练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
第二篇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1、反射行为当的刺激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习惯化: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婴儿的某些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与某种刺激物的出现相联系,而与别的刺激无关。
4、视觉偏爱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视觉刺激在2英尺范围内眼睛晶体功能发挥最好。
视刺激理想的焦点在距研究8英寸处。
新生儿能用眼睛追随视觉刺激。
婴儿要到两个月时才能自己改变焦点,直到四个月时才能灵活改变晶体的形状2、光的察觉成人对400-700毫微米的亮光比较敏感。
新生儿能觉察眼前的亮光,并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但敏感性比成人低。
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光。
——吸吮减少3、视敏度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差异的能力。
新生儿——约成人1/101岁——与成人相当接近4、颜色视觉新生儿看不到彩色,他们的世界由黑、白、灰组成。
婴儿从三个月左右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4-8个月的婴儿喜欢波长较长、明亮的颜色。
三、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产生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育了,在胚胎13星期时,在母亲腹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了。
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基本发育完全。
2。
听敏度的发展研究证实: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有听觉反应,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持续时间。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10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
3.语言及音乐感知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
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
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
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
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1、味觉的发生发展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 15周时已初步成熟,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得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
2、嗅觉的发生发展嗅器官早在胚胎30天即在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
7周时嗅上皮即已固定在鼻腔上部,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所以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
3.触觉的发生发展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
新生儿有一定的口腔触觉辨别能力。
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
4个月以后的婴儿则有成熟的够物行为。
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
2.客体知觉与恒常性研究大小恒常性:3个月前不具备;5-7个月,近似的大小恒常性10个月后,具备(Day, 1987)颜色恒常性(4个月)形状恒常性(3个月)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
3.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由神经系统的成熟决定的,但也可能与爬行经验有关四、时间知觉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力表现的四个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持续性(3)观察的细致性(4)观察的概括性根据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大致呈以下趋势:(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
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