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完整ppt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报告(PPT 39页)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某中学吸烟 者占35%,饮酒者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还有营业 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的,这些都是不良消费。
总之,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 崇拜的。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倡 导中学生为了充实头脑,开发兴趣及创造力进行合理适度 的消费,拒绝消费、攀比,早日走向成熟。
另一方面,因为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中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过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 费和娱乐消费上,造成一种“失重”状态,这在成年人看 来就是一种“不合理”。
七、问题及建议
并不是说中学生不能参与消费活动,人们必须在游泳 中学会游泳,关键是中学生必须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不 要成为一个有钱,但不会花钱的人,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 就是正确消费观的两个重要部分。
建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 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 调查结论: (1)学习兴趣越高,听课效率也越高,学生 应培养自己对每门学科的兴趣。 (2)课前预习能提高听 课效率。 (3)听课时间以35分钟最为合适。 (4)上课形 式以理论课和习题课相结合为佳。
• 调查效果: 本调查结论可以作为学校、教研组进行教 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
校本课程开发的选题角度
• 应着眼于小学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 着眼于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 •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选修,并有利于其
成长 •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即能
出经验出成果。
小学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 面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卷调查。 问卷调查:设计相关的调查问题,如:(主体)
总之,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 崇拜的。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倡 导中学生为了充实头脑,开发兴趣及创造力进行合理适度 的消费,拒绝消费、攀比,早日走向成熟。
另一方面,因为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中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过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 费和娱乐消费上,造成一种“失重”状态,这在成年人看 来就是一种“不合理”。
七、问题及建议
并不是说中学生不能参与消费活动,人们必须在游泳 中学会游泳,关键是中学生必须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不 要成为一个有钱,但不会花钱的人,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 就是正确消费观的两个重要部分。
建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 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 调查结论: (1)学习兴趣越高,听课效率也越高,学生 应培养自己对每门学科的兴趣。 (2)课前预习能提高听 课效率。 (3)听课时间以35分钟最为合适。 (4)上课形 式以理论课和习题课相结合为佳。
• 调查效果: 本调查结论可以作为学校、教研组进行教 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
校本课程开发的选题角度
• 应着眼于小学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 着眼于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 •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选修,并有利于其
成长 •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即能
出经验出成果。
小学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 面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卷调查。 问卷调查:设计相关的调查问题,如:(主体)
社会调查方法ppt演示课件(41页)

商。次数最好一次以上,时间1个小时左右, 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
3.协商有关事宜
向受访者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研究:“为什么选择 你做研究对象,希望从你这里了解什么情况。”
访谈者应该真诚,尽自己的可能回答对方提出的 问题。
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对方不仅是一个信息源, 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己是一个学习者,希
(一)访谈前的准备
进入研究现场 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协商有关事宜
1.进入研究现场
方法一:运用私人的亲情朋友关系网络进 入调查现场。
方法二:如果调查现场为正式机构,则需 确定并接触“守门员”,征得他们的同意 和支持后才能进入。
2.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原则:尽量以受访者的方便为主。 内容: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地点进行磋
可以在调查时少走弯路,初始阶段便有了方向。
访谈谈话方式 访谈前,要通过文献以及其它方法,能够对这个人群这桩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准备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
访谈已超过了事先约定的时间,受访者面露倦容、访谈的环境正在往不利方向转变(例如受访者有客人来访)。
访谈已超过了事先约定的时间,受访者面露倦容、访谈的环境正到经验。
向对方承诺“自愿原则”:访谈过程中可以随时 退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二)访谈过程的控制
向对方承诺“自愿原则”:访谈过程中可以随时退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访谈记录方式 发明自己看得懂的速记方法,在访谈进行时对谈话内容进行速记,访谈结束后再补充细节。
访谈前,要通过文献以及其它方法,能够对这个人群这桩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准备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
二、访谈的实施阶段
内容: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地点进行磋商。
访谈前的准备 导言:说明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
双方讨论个不亦乐乎,甚至脸红脖子粗,是最高境界。
3.协商有关事宜
向受访者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研究:“为什么选择 你做研究对象,希望从你这里了解什么情况。”
访谈者应该真诚,尽自己的可能回答对方提出的 问题。
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对方不仅是一个信息源, 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己是一个学习者,希
(一)访谈前的准备
进入研究现场 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协商有关事宜
1.进入研究现场
方法一:运用私人的亲情朋友关系网络进 入调查现场。
方法二:如果调查现场为正式机构,则需 确定并接触“守门员”,征得他们的同意 和支持后才能进入。
2.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原则:尽量以受访者的方便为主。 内容: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地点进行磋
可以在调查时少走弯路,初始阶段便有了方向。
访谈谈话方式 访谈前,要通过文献以及其它方法,能够对这个人群这桩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准备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
访谈已超过了事先约定的时间,受访者面露倦容、访谈的环境正在往不利方向转变(例如受访者有客人来访)。
访谈已超过了事先约定的时间,受访者面露倦容、访谈的环境正到经验。
向对方承诺“自愿原则”:访谈过程中可以随时 退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二)访谈过程的控制
向对方承诺“自愿原则”:访谈过程中可以随时退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访谈记录方式 发明自己看得懂的速记方法,在访谈进行时对谈话内容进行速记,访谈结束后再补充细节。
访谈前,要通过文献以及其它方法,能够对这个人群这桩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准备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
二、访谈的实施阶段
内容: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地点进行磋商。
访谈前的准备 导言:说明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
双方讨论个不亦乐乎,甚至脸红脖子粗,是最高境界。
社会调查案例 ppt课件

兴趣,所以,他决定用这笔钱去研究波士顿的一个贫民区。他选择了
一个叫做“科纳威里”的意大利贫民区,因为这个地区与他头脑中的
贫民区的印象最为接近。
为了进入这个地区开展研究,他曾经有过几次失败的尝试。最后,
他终于得到诺顿大街福利委员会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这位社会工
作者安排他与当地青年帮伙中一个叫多克的头头会面。经过坦率的交
PPT课件
10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准备
案例2 一项课题要研究“为什么近来家庭关系和亲属 关系越来越淡漠”。其中一个研究假设是:“工业 化的发展导致亲属关系的淡漠”。
讨论 试对此研究假设进行操作化。
PPT课件
11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准备
案例3
当前,相当部分地区的离婚率在不断地上升, 夫妻离异不仅造成了彼此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教育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 注。
PPT课件
22
讨论
1﹑怀特采用了哪种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的优缺点何在? 2﹑怀特通过这种观察法收集资料以后写了一本什么书?
PPT课件
23
第八章资料搜集方法Ⅱ:访谈法
案例1:观看访谈录像节目 放映访谈录像节目。
讨论
1、访谈实施的阶段? 2、访谈员在访谈过程中,语言表达上
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3、访谈员的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办公室规定的分层原则,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第一级的 县(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编制抽样框,由第二 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 抽取一级样本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查办公室规定的抽样原则和要求,制定本省抽样实施方案, 经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审核后,抽取县级以下 样本单位,并将具体的抽取步骤和抽中单位名称一起报第二 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审定。
社会调查 PPT

制用手机手机辐射会伤害学生身体健康由于对手机过度使用而引起的手机中毒更是伤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使用手机铺张浪费学生也应该加强自制力避免遭到危害
my app. design
机电1342班4组
小组成员:
my my app. app. design design
张瑞 朱振元 胡鑫 陈义 修南 苏超 徐德秀 韩姁哲 齐雪
谢谢观赏
研究与调查方法
1、抽样方式 1)文献调查法——网上查阅资料,利用有关资料进行资料收集、 整 理与分析,针对以下问题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第二手资料进行调查:①社 会上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态度;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趋势 2)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大学生进行调查。 ①采取在学校附近门口拦截随机发放 20 份。 ②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到学校内发放。 A. 男女比例为 1:1。 B. 大一、大二、大三比例不限。
资料整理与调查结果
1.被调查人群男女比例显示:
图 1 被调查人群男女比例显示 由图 1 可看出男女比例接近 1:1,符 合调查方案要求
2.本次被调查人群所处 年级比例显示如图
图 2 被调查人群所处年级比例显 示
3.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
图 3 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利用手机接打电 话和发短信。但也有一部分同学 玩游戏、上网和 看小说,只有很小一部分同学能利用手机学习。
9.您每月花在手机上面的钱有多少? A.50 元以下 B.50—100 元 C.100—200 元 D.200 元以上 10. 您每月花在手机上面的钱占每月零用钱的比例多少? A. 40% 以下 B. 40%—70% C. 70%以上 11.您对大学生持手机的态度是什么? A. 赞同 B. 不赞成 C. 无所谓 12.您认为带手机是否影响其他周围同学学习? A. 是 B. 否 13.您认为带手机是否影响您自己学习? A. 是 B. 否 14.您是否意识到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A. 是 B. 否 15.您认为手机是否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A. 是 B. 否 C. 无所谓 16.您老师们对学生持手机上学的态度是什么? A. 多数赞同 B. 多数不赞成 C. 大多无所谓
my app. design
机电1342班4组
小组成员:
my my app. app. design design
张瑞 朱振元 胡鑫 陈义 修南 苏超 徐德秀 韩姁哲 齐雪
谢谢观赏
研究与调查方法
1、抽样方式 1)文献调查法——网上查阅资料,利用有关资料进行资料收集、 整 理与分析,针对以下问题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第二手资料进行调查:①社 会上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态度;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趋势 2)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大学生进行调查。 ①采取在学校附近门口拦截随机发放 20 份。 ②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到学校内发放。 A. 男女比例为 1:1。 B. 大一、大二、大三比例不限。
资料整理与调查结果
1.被调查人群男女比例显示:
图 1 被调查人群男女比例显示 由图 1 可看出男女比例接近 1:1,符 合调查方案要求
2.本次被调查人群所处 年级比例显示如图
图 2 被调查人群所处年级比例显 示
3.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
图 3 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利用手机接打电 话和发短信。但也有一部分同学 玩游戏、上网和 看小说,只有很小一部分同学能利用手机学习。
9.您每月花在手机上面的钱有多少? A.50 元以下 B.50—100 元 C.100—200 元 D.200 元以上 10. 您每月花在手机上面的钱占每月零用钱的比例多少? A. 40% 以下 B. 40%—70% C. 70%以上 11.您对大学生持手机的态度是什么? A. 赞同 B. 不赞成 C. 无所谓 12.您认为带手机是否影响其他周围同学学习? A. 是 B. 否 13.您认为带手机是否影响您自己学习? A. 是 B. 否 14.您是否意识到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A. 是 B. 否 15.您认为手机是否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A. 是 B. 否 C. 无所谓 16.您老师们对学生持手机上学的态度是什么? A. 多数赞同 B. 多数不赞成 C. 大多无所谓
2024社会调查报告ppt展示(2024)

5
调查方法与范围界定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调 查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调查范围
覆盖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 同职业背景的受访者,确保数据的代 表性和广泛性。同时,针对特定问题 ,进行深入的专题调查。
2024/1/30
6
2023
PART 02
人口结构与就业现状
REPORTING
2024/1/30
年龄结构
01
老龄化趋势加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14%,劳动
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性别比例
02
总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年龄与性别交叉分析
03
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比例略高
。
9
就业状况及行业分布
就业总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率保持
REPORTING 3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背景分析
01
02
03
经济全球化加速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 益紧密,国际竞争与合作 并存。
2024/1/30
社会信息化推进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 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多元文化交融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 背景的交融与碰撞,使得 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样。
4
调查目的及意义
揭示社会现象
通过调查,深入揭示当前 社会背景下的各种现象和 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 考。
2024/1/30
把握社会趋势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 依据。
调查方法与范围界定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调 查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调查范围
覆盖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 同职业背景的受访者,确保数据的代 表性和广泛性。同时,针对特定问题 ,进行深入的专题调查。
2024/1/30
6
2023
PART 02
人口结构与就业现状
REPORTING
2024/1/30
年龄结构
01
老龄化趋势加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14%,劳动
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性别比例
02
总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年龄与性别交叉分析
03
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比例略高
。
9
就业状况及行业分布
就业总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率保持
REPORTING 3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背景分析
01
02
03
经济全球化加速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 益紧密,国际竞争与合作 并存。
2024/1/30
社会信息化推进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 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多元文化交融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 背景的交融与碰撞,使得 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样。
4
调查目的及意义
揭示社会现象
通过调查,深入揭示当前 社会背景下的各种现象和 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 考。
2024/1/30
把握社会趋势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 依据。
社会调查方法ppt

观察法
定义:通过直接观察目标群体或现象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优点:能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减少主观偏见
缺点:受时间、地点、观察者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误差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群体或现象的情况,如社会现象、人 类行为等
文献研究法
定义:通过查阅和 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研究对象和背 景,为后续调查提 供参考和依据
适用范围:适用于社会调查中需要 了解现场情况、记录细节等问题
观察记录与整理
观察记录:详细记录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内容等信息 整理分析: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观察结果 归纳总结: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或建议 注意事项:确保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调查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分析和解释来了解社会现象的过程
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 段之一
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意义: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调查者应保持 中立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 干扰。
文献检索与获取方法选择
确定文献检索范围和目标
确定文献获取方式,如购买、借阅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选择合适的文献检索工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文献的来源和可靠性
文献阅读与整理方法选择
文献阅读方法: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如精读、略读、浏览等,以获取所需信息 文献整理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和整理,以便后续分析 文献评价方法:对文献的质量、可靠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文献引用方法:正确引用文献,遵守学术规范,避免抄袭和剽窃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PPT

第十一章 撰写调查报告
本章重点内容 1、 调查报告的类型及结构 2、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3、 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 4、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写作 5、 撰写调查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1、 试比较两类调查报告在结构上的差异性 2、 试分析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 3、 试分析两类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素
相互关联
第三章 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内容: 1、 社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研究课题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3、 研究假设的意义和形式 4、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5、 调查方案的一般性内容 6、 问卷调查方案和实地研究方案的实例 思考题: 1、 试述假设陈述形式与变量关系的联系 2、 试述分析单位的含义及类型 3、 谈谈如何在调查中避免层次谬误和简化论
的区别 3、 谈谈社会调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研究原理
本章重点内容: 4、 社会调查的科学逻辑 5、 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6、 各类调查研究的作用 7、 几个重要的概念:变量、命题、假设、操作化等 8、 研究过程概述 思考题: 1、 试述各种社会调查研究的区别 2、 谈谈变量中的相互关系 3、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社会的基本要素与社会调查研究的
第五章 测量
本章重点内容 1、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2、 测量的尺度:定类、定序、定距与定比 3、 操作化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4、 测量量表 5、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思考题: 1、 试述操作化的内在含义 2、 试分析测量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3、 试比较总加量表和累积量表的差异
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 1、 单变量描述统计 2、 单变量推理统计 3、 相关分析 4、 回归分析 5、 理论分析常用的其他分析 思考题: 1、 试述列联表中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2、 试述假设检验中小概率原理和两类错误的关系 3、 试述方差分析的原理
社会调查报告PPT课件

其他资料
提供其他与调查相关的资料,如 专家意见、案例分析、新闻报道 等,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调查的背 景和现实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说明调查预期达到的成果, 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和政策建议。
调查范围和对象
调查范围
确定调查的地域范围和时 间范围,如某个城市、某 个时间段等。
调查对象
明确调查的目标人群或组 织,如贫困家庭、在校学 生、企业等。
抽样方法
说明采用的抽样方法和样 本量,如随机抽样、分层 抽样等,以及样本量的确 定依据。
难、教育不公等。
原因剖析
02
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
方面的因素。
案例分析
03
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紧迫性。
影响因素探讨
01
02
03
04
政策因素
分析政策对调查对象的影响, 如政策的制定、执行、调整等
方面。
经济因素
探讨经济环境对调查对象的影 响,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
数据统计与描述
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统计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得出各 项指标的数值和比例。
数据描述
用图表、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统计结果,包 括数据的分布、趋势、对比等。
问题诊断与原因剖析
问题诊断
01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调查对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就业
调查过程实施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确定调查的主题、目标和被调查人群,为后续的调查设计和实施 提供基础。
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设计合适的问卷或访谈提纲,确保问题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课件

调查:主要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考查、查核、计算和算度来了解客观事实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研究:研,有细磨、审察的意思。究,指穷尽、终极彻底推求、追根究底。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对调查的感性材料进行审察和思维加工,以求得认识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 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的规律的认识活动。
√ 严谨的或尽可能避免错误的观察
受到观察者自身感觉影响的观察
不受观察者自身感觉影响的观察
科学研究的两个思维
柏拉图(Plato)的类型逻辑思维 科学家的任务是超越可观察到的形成的世界而获得对本质世界的理解。 世界本质是由不连续的抽象的观念组成。 变异只是一个不乐见的差异,是对本质的拙劣复制 ——中心极限定理,测量不确定性,平均数 达尔文(Darwin)的总体逻辑思维 变异是真实的,不是观察者令人不悦的失误部分。 重要的是个体,而不是类型 相同父母的子女是相互不同的 回归分析,指纹识别(高尔顿Galton)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理
变异性原理: 变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本质 社会分组原理: 社会分组可以减少变异性 社会情境原理: 群体变异性的模式会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研究应尽量避免为他人带来不良影响和干扰。 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进入研究。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控制相关因素,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假设:在考试之前,学生花8个小时读这本教材,将会提高考试成绩。 设计实验:在考试前一晚,部分学生读8小时课本(实验组) 另外一部分学生则看电视(对照组) 实验目的:看看晚上读书的学生成绩是不是比较好。 实验结果:读教材的学生平均成绩为80分; 看电视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0分。 结果分析:1)似乎确认了考试前读书的学生成绩好; 2)但是有可能成绩好的学生此前已经在读书了,而成绩差的学生 以前一直在看电视,所以考试成绩不是由前一晚的读书决定的? 3)学生们知道在做实验,所以考试时的反映与平时不同? 4)两组平均分差距较小,这一结果是否是一次偶然?
√ 严谨的或尽可能避免错误的观察
受到观察者自身感觉影响的观察
不受观察者自身感觉影响的观察
科学研究的两个思维
柏拉图(Plato)的类型逻辑思维 科学家的任务是超越可观察到的形成的世界而获得对本质世界的理解。 世界本质是由不连续的抽象的观念组成。 变异只是一个不乐见的差异,是对本质的拙劣复制 ——中心极限定理,测量不确定性,平均数 达尔文(Darwin)的总体逻辑思维 变异是真实的,不是观察者令人不悦的失误部分。 重要的是个体,而不是类型 相同父母的子女是相互不同的 回归分析,指纹识别(高尔顿Galton)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理
变异性原理: 变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本质 社会分组原理: 社会分组可以减少变异性 社会情境原理: 群体变异性的模式会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研究应尽量避免为他人带来不良影响和干扰。 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进入研究。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控制相关因素,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假设:在考试之前,学生花8个小时读这本教材,将会提高考试成绩。 设计实验:在考试前一晚,部分学生读8小时课本(实验组) 另外一部分学生则看电视(对照组) 实验目的:看看晚上读书的学生成绩是不是比较好。 实验结果:读教材的学生平均成绩为80分; 看电视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0分。 结果分析:1)似乎确认了考试前读书的学生成绩好; 2)但是有可能成绩好的学生此前已经在读书了,而成绩差的学生 以前一直在看电视,所以考试成绩不是由前一晚的读书决定的? 3)学生们知道在做实验,所以考试时的反映与平时不同? 4)两组平均分差距较小,这一结果是否是一次偶然?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系统性:社会调查按照 直接性:社会调查直接 定量性:社会调查运用
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 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取第 定量的方法分析资料,
准备、实施、分析、总 一手资料,具有直接性。 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特
结等阶段,具有系统性。
征。
社会调查目的与意义
目的 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包括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缺点
标准化程度低,分析困难; 受访谈者影响较大;时间 和人力成本高。
观察法
定义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研 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环 境等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 方法。
优点
直观性强,可获得真实资 料;不受研究对象限制; 可重复观察,验证结果。
缺点
受观察者影响较大;难以 控制外部变量;时间和人 力成本高。
实验法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 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和多元统计分 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 呈现出来,便于理解和解释。
调查质量控制与评估
01 02
质量控制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操作规范,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建立数 据质量核查机制,对数据进行多次审核和校对;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 工具,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证主义理论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实证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调查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等, 收集大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揭示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解释主义理论
解释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所构成的,强调对社会现象的主 观理解和解释。它关注个体的经验、意义、动机和行动,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 体行为的影响。
【最全PPT】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抽样调查是在确定的研究范围内,从被调查 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样本 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对全 体调查对象的推断。
返回
c. 个案调查
▪ 个案调查是指以一个社会单位为调查对象 (个案),就其中的若干现象、行为、特征 和过程作长期且深入的调查研究,探明原因, 给出解决办法。
返回
(二) 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 从调查对象范围划分 ▪ a. 普查 (三) 调查研究的步骤
(二)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b. 抽样调查 b.
定额抽样:它是按一定的标准来确定调查对象并将样本数按标准加以分配,使每一层都有同等比例的样本。
▪ c. 个案调查 确定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 空间抽样:按一定固定空间距离抽取调查单位的方 法。
返回
(三) 社会测量的四种尺度
▪ 定类测量(名称级) 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研究手段,有步骤地实地考察有关的社会现象,收集大
该测量是对所测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类别进行鉴别的一种测 量的、具体的社会事实,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现象发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认识社会、
返回
1. 准备阶段
▪ a. 确定课题 ▪ b. 初步探索 ▪ c. 总体设计
返回
2. 调查阶段
▪ a. 进入调查现场 ▪ b. 收集调查资料
返回
3. 研究阶段
▪ a. 整理资料 ▪ b. 统计分析 ▪ c. 理论分析
返回
4. 总结阶段
a. 撰写调查报告 b. 总结调查工作 c. 评估调查成果
行。
返回
非随机抽样方法
返回
c. 个案调查
▪ 个案调查是指以一个社会单位为调查对象 (个案),就其中的若干现象、行为、特征 和过程作长期且深入的调查研究,探明原因, 给出解决办法。
返回
(二) 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 从调查对象范围划分 ▪ a. 普查 (三) 调查研究的步骤
(二)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b. 抽样调查 b.
定额抽样:它是按一定的标准来确定调查对象并将样本数按标准加以分配,使每一层都有同等比例的样本。
▪ c. 个案调查 确定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 空间抽样:按一定固定空间距离抽取调查单位的方 法。
返回
(三) 社会测量的四种尺度
▪ 定类测量(名称级) 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研究手段,有步骤地实地考察有关的社会现象,收集大
该测量是对所测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类别进行鉴别的一种测 量的、具体的社会事实,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现象发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认识社会、
返回
1. 准备阶段
▪ a. 确定课题 ▪ b. 初步探索 ▪ c. 总体设计
返回
2. 调查阶段
▪ a. 进入调查现场 ▪ b. 收集调查资料
返回
3. 研究阶段
▪ a. 整理资料 ▪ b. 统计分析 ▪ c. 理论分析
返回
4. 总结阶段
a. 撰写调查报告 b. 总结调查工作 c. 评估调查成果
行。
返回
非随机抽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研究方法
•
•
•
社会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与预测社 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它是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 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 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正是以经验性、实证性为特征的社会研究 方法使社会学与哲学相区分,使社会科学 与人文科学相区分。
归纳与演绎
•
归纳推理是指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
象的客观描述,概括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 性,由此建立理论以说明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
•
演绎推理则指从某一理论出发,依据这一理论
推导出一些研究假设,然后到现实中观察具体现 象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如果观察到的事实与假 设相符,则证实了原有的理论;如果事实与假设 不相符,则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补充。
•具体方法与技术
指的是在研究过程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 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 操作程序和技术。 (见下图)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 社会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哲 学 与 科 学 方 法 论
学 科 方 法 论
研 究 法
研 究 设 计 类 型
资 料 收 集 方 法
资 料 分 析 方 法
一、概念与变量
• • • • •
概念 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 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其功能 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 到的事物的方式。 概念是由名词、抽象定义、经验内含组成的。 概念只有在作出定义之后,才有意义。
概念的抽象层次、涵盖面、特征三者关系
变
•
量
• • •
定义 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子范畴、不同 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如,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年龄、社会阶 层 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做常量 它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 转换来的。 变量类型:
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的比较
定量研究
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 逻辑过程 理论模式 主要目标 分析方法 主要方式 资料收集 研究特征 实证主义 科学范式 演绎推理 理论检验 确定相关、因果联系 统计分析 实验、调查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 客观
定性研究
人文主义 自然范式 归纳推理 理论建构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文字描述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主观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
• • •
•
• •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由以下几个步骤或阶段组 成: (1)提出问题或研究假设。 (2)制定研究方案。将研究课题具体化,确 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3)观察。即采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事实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即对事实进行归 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 (5)得出研究结论。即通过分析、抽象和综 合得出理性认识。
假设的陈述方式: (1)条件式:如果A,则B (2)差异性:A不同,B也不同 (3)函数式: “A是B 的函数:A=f(B)”
练习:离婚率上升与青少年犯罪增加相关
属于哪种方式?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社会研究是在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进行的。在抽象 层次的任务是建立科学理论。 • 理论的特征: (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如,观察、实验、比较等。
•定量研究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最典型的特征。
(1)定量研究侧重于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2)其目标:确定变量间关系、相互影响、因果联系; (3)在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系统化和操 作化; (4)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是其常见的研究方式
人文主义方法论
认为,研究社会现象,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 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 的主观性。 •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预 测的 ;社会历史事件不存在普遍的客观规律 ; •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社会研究 ;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特征
定量观察
•
•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量的资料,通 过描述统计,概括出其的特征和规律,并以 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即定量观察。 其对观察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文化 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 的形式表述。
定性研究
•
•
进行实地研究的方法,深入到某个村或镇,与当地 居民交谈,详细记录他所得到的回答和访问对象的 各种特征。 通过对访问资料的综合、比较、归纳和分析,可概 括出人们的生育意愿类型(即哪类人愿多或少生育 及生育多少,哪类人愿生男或女)及其与之相关的 各种因素(影响因素)。从而形成对具体现象的个 体描述,即定性研究。
•
•
• •
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 而社会研究是一种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从科学的程序上看,社会调查实际上是直接收集 社会资料或数据的过程,它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途 径和手段。 社会研究要对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加工、分 析和推理,以求确定社会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社会研究包括收集资料的过程,但收集资料并不 局限于社会调查,还有实验法、文献法。
•
(1)其侧重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2)主要目标: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 (3)在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方式、手段上的灵活性、特 殊性; (4)常见的研究方式: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等。
•研究方式
它是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也 称研究法。所解决的是 “如何进行社会调 查研究”。 或者说,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 • • •
•
主要内容: 一、理论及其层次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 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 • •
一、理论 二、理论的层次 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一. 什么是理论
• •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的含义与其它场合出现的 理论有所不同,界定上也有所不同。 美国社会学家巴比:“理论是对生活某一方面有关 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主讲:西北师大政法学院 罗杰群
目录
•
• •
•
• • • • • • • • •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第六章 抽样 第七章 调查研究 第八章 实验研究 第九章 文献研究 第十章 实地研究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SPSS统计技术) 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
其 他 研 究 手 段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
• •
在研究法的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 实地研究 等四种研究方式反映了两种方法论的 倾向: (1)以实验、调查、文献研究为代表的定量 研究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 的倾向。 (2)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式,则集 中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倾向。 见下表
• • • •
三条标准: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 •
社会理论是以抽象的概念来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理 论与社会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
•
理论的基本要素构成: 概念 变量 命题 假设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
•
方法论 它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 本的理论假定、研究原则、研究逻辑等。 所解决的是 “如何看待和解释社会现 象”。
•
•
• •
两种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
•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
; •要通过具体、客观地,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将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法则引入社会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
五个相关联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设想; (2)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3)收集资料; (4)整理与分析资料; (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 其逻辑过程也是由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构成的。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
本章主要学习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 与研究的关系;理论的建构与检验。
自变量d自
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
如,迪尔凯姆在研究自杀现象时,三个变量:婚姻状况— 社会整合度—自杀率
变 量(二)
•
变量类型
二元变量、多元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以后讲)
•
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含正相关、负相关) (2)因果关系 (3)虚无关系
二、命题与假设
理论的特征: (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 社会研究是在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进行的。在抽 象层次的任务是建立科学理论,说明社会现象的本 质。
二.理论的层次
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对社会的研究一直是多层 次、多角度的。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理论 划分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 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
如,社会变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等。
(2)中观理论:它是以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为对 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如,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等。
(3)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 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 验检验。
如,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