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信用评级结果差距分析-中证指数
国内外资信评级技术比较分析
作者: 袁象[1] 余思勤[1] 卞玥杰[2]
作者机构: [1]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135 [2]上海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200122
出版物刊名: 经济师
页码: 103-105页
主题词: 评级技术 差距 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加剧,各国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国际金融界对信用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强。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管理技术正日臻完善,许多定量技术、支持工具和软件已付诸商业应用。
由于我国评级机构和金融市场尚处转轨和新兴发展阶段,资信评级技术较为落后。
文章在介绍国际比较成熟的评级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信评级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尽快提高我国的资信评级技术。
针对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银行业评级引发的思考
针对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银行业评级引发的思考摘要: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视。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评级机构体系,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影响,而当前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国金融主权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实现对内不受任何利益组织所控制,对外不为任何国际势力所左右。
关键词:国际评级机构;信用评级;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2003年11月27日,《华尔街日报》评述说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巨头之一的标准普尔将“中国大陆银行全部定为垃圾等级”,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消息以及相关的信息引起中国国内乃至国际界的舆论一片哗然,中国国内的银行界纷纷感到不平。
其实,作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另外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早在1988年就开始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评级,并且针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整。
而2003年的这次评级之所以引起震动原因是:一是标准普尔和穆迪这两大评级机构同时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评级,且这个两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存在较大差异;二是第一次在境内公开发表。
不只是标准普尔和穆迪,作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第三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也频频对中国的银行业进行评级,从2010年到现在,惠誉对唱空中国经济和银行业颇为热衷。
2010年6月,惠誉曾将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价下调至“最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类;2011年4月,惠誉又把中国人民币债信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9月8日,惠誉公司再次发出警告,称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在未来出现实质性严重恶化的概率很大。
由于这些国际评级机构不断在市场上唱空中国银行业和中国经济,导致市场预期混乱,外资银行及主权基金纷纷减持中资银行股,中国银行业在香港募资也受到影响。
一、银行信用评级的重要性为什么国际评级机构的评价如此重要,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来看看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信用评级。
国内外资信评级技术比较分析
一
象
余思勤
卞丑 杰
为: 资本充足率 ( a i ldqoy 分析 、 C p aa eue) t 资产 质量 ( st ai ) Ks Qu ly 分析 、 e t 管
理 水 平 ( n gmet分 析 、 益 状 况 ( a i s分 析 、 动 性 ( iu i ) Ma ae n ) 收 Er n ) n g 流 Lq i t dy
维普资讯
《 经济师}07 20 年第 1 期 2
●环球经济
国 夕 内 卜 信. 级 技 术 分 析 资 评 比 较
●袁
摘 要: 随着金 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 融市场波动性 的加剧 , 国商 各 业银行 和投 资者受到 了前所 未有的信 用风 险的挑战 , 国际金 融界对 信
击 能 力。 成 立 自 贸 区 后 中 国对 东 盟 国 家 的 依
分 析, 其英 文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为“ L,正好与“ . , 骆驼” 的英文 名 字 相 同而 得 名 。 2 模型法 。在信用风 险分析 的高级 阶段 , . 人们 通常采 用信用 风险 模 型来度量相关的信用风险。这些模型又分为针对 评估主体 的模型和 针对组合风险的模型 。前 者主要有线性 概率模 型 、o i、 rbt L gtPo i模型和 判别分析模型 。其 中多元判别分 析法最受青 睐 ,o i模 型次之。后者 L gt 主要包括 JP 摩 根的信用度量 制模 型 ( r i Me i d 1、 MV公 . Ce t tc Moe)K d rs 司的信用监测模型 ( r iMo i r o a 、 C e t n o d ) 瑞士信贷银行 的 C e iRs d t M 1 r t i d k +模型 以及麦肯锡公司的 Ce iP rfl e rdt ot i Vi oo w模型等 。 多元判别分析法是 研究对象所属类 别进行判别 的一种统计分 析方 法 。判别分析就是要从若干表 明观测 对象特征 的变量值 ( 财务 比率) 中 筛选 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 变量并建 立判别 函数 , 推导 出的判别 函数 使 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 判率最小 。 L g 模型是采用一 系列财务 比率变量来预测公司破 产或违 约的概 oi t 率, 然后根据银行 、 投资者 的风险偏好 程度 设定风 险警界线 、 以此对 分 析对象进行风险定位和决策。L gt o i模型与多元判别分析法的本 质区别 在于前者不要求满足正态分布 , 其模型采用 L gsc函数 。由于 L gsi o ii t oi c t 回归不假定任何概率分 布 , 不满 足正态 情况 下其判别 正确 率高于判别 分析法的结果。 J P 摩根 的信用度量制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组合价值 , . 不仅受到资产 违约的影 响 , 而且资产 的信用等级发生变化 也会对它发生 影响 , 而违约 仅是信用等级变迁 的一个特例 。 K MV公司的信 用监 测 模型 是估算 公 司违 约概 率 的方 法。Ce i rdt Ri +模型将违约率处理 为一个连续的随机变量 , s k 还考虑了违约率 的波 动性 , 目的是 表示出违约率水平的不确定性。 Cr iP rfl e e t o oi Vi d t o w模型是 以历 史的宏观经济变 量数据和平均违 约 率时问序列数据 , 对不同国家和行业板块 构建一 个多因素模型 。 三 、 国资 信 评 级 技 术 发 展 特 点 我 我 国的资信评级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 化丽逐步 发展起来 的, 特别是债券市场 的发展推 动了资信 评级 的诞生 。与国外靠债 券市 场推动评级机构的发展 历程不 同 , 国债券发 行数量 很少 。目前 评级 我 机构 的主要业务来源是贷 款企业 评级 和短期融 资券 , 其他 方面 的评级 业务也在开展 。 但数量和规模 都非常有限 , 评级方法也 很大程度 上从企 业信用分析衍生而来。受 制于业 务品种 的匮乏 , 我国 的评 级机 构采用 的评级技术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 目前 采用 的评级方法主要是因素法。 随着行业成熟度不断的提高, 行业 的竞 争也 日益加 剧 , 国际上著名 的评级机构采用设立办事处 、 子公司等方式陆续登 陆我国 的评 级 市场 。 以期在我国的评级 市场 占一席 之地。对我 国的评 级机构 而言 。 要想 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 先进 的评级技术是关键 。从 目前看 。 有些 评级 机构 已经意识到评级技术的开发及建立并维护评级数据库的重要性 。 由贸 易协议 。 然后扩展 到 东盟其他 国 家, 最终 形成 中国一 东盟 自由 贸 易区。 此外在 与 东盟 各 国经 贸合作是应 当充分发挥 双方优 势, 因国 而异 . 同发展 水 平 的 国 家在 合 作 方 式 和 内容 不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较小。
同国外一样,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也是从债券评级开始的。
198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债券进行统一管理,并要求发债企业公布债券还本付息方式及风险责任。
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系统的一些机构组建了信用评级机构。
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单一的银行信用形式,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开始多样化。
1989年9月,人民银行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金融性公司的决定,业务交由各地人民银行牵头组建的信誉评级委员会,业务归口人民银行领导。
至1992年底,独立于银行系统的信用评级机构酝酿产生。
1993年8月,国务院颁发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同年11月,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发债机构和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同时提出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其中就有信用评级机构。
自此,中国信用评级业务正式列入国家法规条文,并受到社会重视。
中国评级机构现状目前,中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能在全国范围开展业务的评级机构主要有5家。
他们是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此外,还有几家虽也具有在全国开展债券评级资格,但实际业务仍没有走出所在区域的机构。
从全行业经营情况来看,2005年以前评级公司经营普遍较为困难。
由于中国资信评估业务范围有限,收入来源单一,收费率低下,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信用评级业的声誉。
2005年以前,企业债每年发行额度约为300~400亿元,但年均300多亿元的发债额对于9家经人民银行授权进行信用评级的公司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仅仅千分之一二的收费标准,分摊到每家公司平均只有数百万元。
2005年后,资信评估业的形势有所好转,首先是国内企业债发行规模大幅度增加,2005年企业债发行604亿元,2006年企业债发行1015亿元,2007年企业债发行增至1500亿元。
中美证券评级标准
中美证券评级标准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证券评级成为了金融市场中一项重要的服务。
而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其证券市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中美证券评级标准的比较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市场的差异和发展方向。
1. 证券评级的定义与背景证券评级是指对发行的证券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的过程。
它是市场参与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融资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美证券评级机构的运作模式中国和美国的证券评级机构在运作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证券评级机构主要由国内的评级公司承担,如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等。
这些评级机构主要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估来进行证券评级工作。
而在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相对较多,其中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机构除了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外,还与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提供一系列的其他金融服务。
3. 中美证券评级标准的类别中美证券评级标准可以分为信用评级标准和风险评级标准两大类。
信用评级标准是评估发行人或发行物的信用状况。
根据发行人对债务偿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级,例如AAA级代表最高信用评级,D级代表违约风险很高的评级。
而风险评级标准主要是评估证券的风险程度,例如股票或债券的风险等级,从低风险到高风险分为多个等级。
4. 中美证券评级标准的差异中美证券评级标准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在信用评级标准上,美国评级机构更加重视发行人的市场地位、财务指标等因素,而中国评级机构更加注重国家信用背书的影响。
其次,在风险评级标准上,中美差异主要表现在标的资产的评估方法上,美国评级机构对于标的资产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评估。
此外,美国评级机构还对于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和发行人的治理结构等进行评估。
5. 中美证券评级标准的影响与发展趋势中美证券评级标准的差异对于两国的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债券三方估值差异比较:中债登vs中证指数-简版.doc
债券三方估值差异比较:中债登vs中证指数基金运营部任昊♦估值方法差异主要体现在收益率和插值模型的选取♦估值结果差异的主因是评估机构插值节点的选择♦以口月18 口数据看,中证估值价格略低于中债,个券估值结果差异较人♦使用中证估值,可能会对一些投资策略产生影响1.估值方法差异比较1.1中债估值方法与步骤>收集交易数据和有效的报价数据。
>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筛选,确定节点。
>使用Hermite插值模型连接各节点,根据收益率类型、债券品种、交易场所、利率品种、曲线不同标准构建161条收益率曲线。
>根据待偿期确定待估值债券各个期间的到期收益率。
>利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到期收益率计算各个债券的估值1.2中证估值方法与步骤>收集相关数据。
包括:银行间、交易所、经纪商报价、成交行情;货币市场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债券股票一、二级市场数据:市场成员估值。
>筛选数据,确定节点。
包括:估值分析预测、零波动利差法模型筛选、专家判断。
>用三次样条模型连接齐个节点,生成齐类中证即期收益率曲线。
>根据待偿期确定待估值债券各个期间的即期收益率。
>利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即期收益率计算各个债券的估值。
1.3估值方法差异简评上述两种估值方法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四个地方:选取节点、选取债券评级信息、收益率和插值模型。
选取节点的评估经验、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数据筛选的方法都会对节点选择产生较人的影响。
选取债券评级信息评估者町能选取不同评级机构评级信息,导致个别债券评级存在差异,估值时归属不同的收益率曲线。
这种情况往往影响面很小,但个券估值价格差异较人。
到期收益率VS即期收益率中债估值使用到期收益率,中证估值使用即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是投资债券的内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资购买债券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
它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町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企业国内外债券评级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企业国内外债券评级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企业国内外债券评级进行对比分析。
企业债券评级是投资者评估债券风险和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债券发行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
国内外企业债券评级标准和评级机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通过对比国内外企业债券评级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异同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国内外债券评级的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投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讨论国内企业债券评级、国外企业债券评级以及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国内企业债券评级的相关背景和现状,分析国内企业债券评级的特点和规范。
接着,我们将对比国外企业债券评级的情况,探讨国外评级标准和机构的特点,以及两者评级体系的异同之处。
最后,在对比分析部分,将重点比较国内外企业债券评级的差异,探讨不同评级标准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评级体系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企业国内外债券评级的全面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评级体系的特点和优劣势,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评级指导。
1.3 目的目的部分主要是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比国内外企业债券评级,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债券评级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投资者和市场监管部门更好地认识和评估企业债券风险,提升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和市场监管的效率。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能够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企业债券评级制度上的差异和优劣势,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企业债券评级制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债券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正文2.1 国内企业债券评级国内企业债券评级是指对我国各家企业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过程。
在中国,债券评级是由专业的评级机构进行,并且通常会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风险、行业竞争力等因素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国内外信用等级分布规律比较分析及启示
国内外信用等级分布规律比较分析及启示评级标准体现评级机构对信用等级代表的风险水平的政策把握程度。
通过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评级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树立评级机构良好的市场形象,更有助于增强评级机构的公信力。
信用等级分布是评级标准执行结果的具体体现,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债券市场信用等级分布情况,分析了造成这种信用等级分布规律的内在原因,并结合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制定评级标准需要参考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中债资信评级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持。
一、国内外债券市场信用等级分布情况比较通过了解国内外债券市场的等级分布情况,可以为公司制定自己的评级标准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因此本文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债券市场的等级分布情况加以介绍。
(一)国外债券市场等级分布情况一般来说,信用等级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级别范围、等级中枢、分布形态等三个方面。
级别范围反映级别从高到低的覆盖区间;等级中枢反映级别整体的平均水平;分布形态反映级别围绕等级中枢如何分布。
按照上述三个方面,国外债券市场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美欧为代表,另一类以日韩为代表。
美欧债券市场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基础制度框架完备,投资者成熟度较高,发行主体和债券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
体现在等级分布上,欧美信用债级别分布范围较大,基本涵盖AAA到CCC的全部级别;等级中枢以A和BBB居多;分布形态以等级中枢为中心呈正态分布。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末,美国①、英国②存续期内非金融企业的信用等级分布较为相似,级别均分布于AAA至CCC之间,并呈现以BBB、B级别为评级中枢的双峰正态分布;加拿大债券市场信用级别分布于AAA至CCC之间,以A-、BBB+、BBB为中枢级别③,呈正态分布。
欧元区情况与此类似,2000年至2009年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主体信用评级分布主要集中于A级和BBB级,但2010年前三季度新发行的债务融资工①美国存续期内投资级债务融资工具共5261支,合计19960亿美元;投机级债务融资工具共2917支,合计9559亿美元。
比较中美两国保险市场的信用评级机制
比较中美两国保险市场的信用评级机制1. 引言1.1 比较中美两国保险市场的背景保险市场是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民众提供风险保障和财富保值的重要机构。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在保险市场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美两国的保险市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保险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激烈,保费规模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显得尤为重要。
中美两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背景有着一些共同点,比如保险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保险产品种类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等。
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相对较晚,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健全,而美国的保险市场则相对成熟,市场监管相对严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保险公司都需要建立起信用评级机制,以评估公司的财务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保险市场的信用评级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保险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合作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信用评级机制的重要性信用评级机制在中美两国保险市场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是因为信用评级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稳定性,为投资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成为各方了解和评估保险公司风险的重要工具。
信用评级机制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通过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进行评级,投资者和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保险公司的实力和风险,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信用评级机制可以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个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监督和管理保险公司,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信用评级机制也可以激励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信用评级机制是保险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保险市场的稳定发展和风险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
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的分析与思考
2006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No.2总第126期S HANDONG SOC IAL SCIENCESGeneral No.126收稿日期:2005-12-28作者简介:庞建敏(1964-),男,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的分析与思考庞建敏(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中心支行,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 企业资信评级是对企业承担无担保债务和履行金融合同义务能力的判断。
我国现阶段信用评估的最大障碍在于信用评级数据的缺乏,因为,国际金融界广泛使用的高级模型,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信用评级数据及历史违约率,而我国信用评级尚未开展,历史违约数据库也有待建立。
因此,尽快建立企业资信评级数据库,考虑行业、地区和所有制因素,提高评级技术,加强应用,切实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企业资信评级; 内部评级; 外部评级[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4145[2006]02 0149 03企业资信评级是对企业承担无担保债务和履行金融合同义务能力的判断,其结果是反映企业财务实力和企业对债券违约率的一个指标。
我国目前进行的企业资信评级,不论是外部评级还是内部评级,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均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然而,单纯地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国企业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也不利。
一、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简析(一)内部评级1、新巴塞尔协议关于内部评级的要求。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IRB)法是计算针对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方法,包括内部评级的初级法和内部评级的高级法。
其主要内容是建立量化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体系,包括: 建立两元化的内部评级制度即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分别估计借款人和贷款风险;!估计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时考虑更多的因素;∀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PD)及债项的违约损失率。
银行在使用风险权重函数来计算信用风险时,按照内部评级初级法规定,一般而言银行自己估计违约概率,其他的风险因素取决于监管当局的估计值。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
中国公司国际评级行业分布。从我们统计的56家拥有国际评级的中国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银行业的公司占比最高,超过30%,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国际评级受制于主权评级上限。根据国际惯例,一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一般不超过该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穆迪、标普、惠誉对中国本外币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3、AA-和A+,其所出具的中国企业评级均不超过各自给出的主权评级。
评级分布对比
国内评级中枢高于国际。国际评级机构评级中枢在BBB,三大机构给予的评级中,均为BBB等级最多。国内评级公司评级中枢为AA,我们统计的国内五家主要评级机构的评级分布情况显示,均为AA等级的企业最多,且获得最高AAA等级的企业较多。
评级迁移对比
国际评级迁移:下调较多,跨级下调普遍。惠誉评级下调的比例整体高于上调比例,高等级体现得更为明显。从穆迪的评级迁移矩阵可看出国际评级变动下调比例高于上调,且普遍存在跨评级下调的现象。
国内评级较国际评级高。国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均为最高评级AAA,对国内大部分央企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给予了AAA的最高评级。与国际评级相比,对同一家企业,国内评级明显较高。对同一家企业,相对于国际评级,国内评级平均高2.5个大档,6.5个小档。
能源业、非银金融差异较小,房地产业、银行业差异较大。石油等能源类行业以及保险等非银行金融行业的国内外评级差距相对较小。房地产业的评级差距相对较大,国内未有房地产企业获国际评级机构A以上评级。银行业的评级差异也相对较大,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较国内评级较国内低2个大档,兴业等股份行较国内低4个大档。
国内评级迁移:上调高于下调,跨级下调较少。国内评级整体较为稳定,具体表现为跟踪评级维持原有评级的比例较高。评级迁移时,上调的比例整体高于下调。与国外跨级下调较为普遍不同的是,国内跨级调整的情况较少,这意味着评级调整的幅度较低。
国内外信用评级业发展对比分析_冯琦
(RMS)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其中 2010 年的研究、 殊性的研究,发现并揭示了风险要素的内在联系
数据和分析支出为 4.25 亿元,占总支出的 67.78% 与形成规律及其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形成了行业/
(见表 2)。
地区/国家的信用评级方法、操作体系和信用信息
2. 国内评级机构的技术方法
系统。
相比之下,我国评级行业由于业务品种匮乏,
了高度的重视。近几年来,穆迪公司的金融信息咨 在全国率先公布了第一批四个行业的评级方法,
询业务(MA)在研究、数据和分析(Research,Data 目前已经完成了 20 个行业的评级方法。大公国际
and Analytics,RD&A) 支 出 以 及 风 险 管 理 软 件 通过对行业/地区/国家信用风险以及风险形成特
体系。
关键词:信 用 ;信 用 评 级 ;金 融 监 管 ;国 际 比 较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3)06-0097-06
一、引言
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与国情不同,资本市场和 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各国信用评级业发 展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如 20 世纪初期美国债券市 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也相应建立 起来,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很晚才建立了评级机构。 本文利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评级市场集 中度、评级技术方法、评级监管制度等方面,对国 内外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比较,以借此分 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 展的方向。
表 1 2007~2009 年美国国家认定的评级组织信用评级行业赫氏指数
年份
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
2007 2008
2967 2688
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比较
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比较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将比较中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评价体系。
ESG 绩效评价体系是衡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表现的重要工具,它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指标和评估方法。
ESG绩效评价体系在国内外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ESG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ESG绩效评价体系在设计理念、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及为什么比较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接着,将分别介绍中ESG绩效评价体系和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包括各自的设计理念、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
最后,将比较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差异,并对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情况,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引入ESG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背景和发展。
随后,通过对中ESG绩效评价体系和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对比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最后,给出结论,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
本文结构清晰,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引起读者对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关注。
正文部分包括了中ESG绩效评价体系和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详细分析,对比其要点,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差异,并提供了分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
国外证券评级管理对比研究及对中国的启发
国外证券评级管理对比研究及对中国的启发一国评级制度的有无及其具体的实现模式,是与该国经济体制中的银企关系密切相关的。
一般而言,在银企关系相对微弱、企业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中,对评级的需求较强,其制度设计以美国为代表;若银企关系密切、企业融资以间接方式为主,则对评级的需求不足,其代表国家是德国和80年代以前的日本。
随着我国直接融资比重的逐渐增大,证券评级工作应引起足够重视。
评级通常包括证券评级、企业评级、金融机构评级、国家主权评级等不同种类,其中证券评级的评估对象又可分为债券、优先股、基金、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信用证等。
债券评级作为评级制度的起源,不仅是证券评级的核心业务,其做法也是其他评级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的讨论将主要围绕债券评级展开。
证券评级是指运用评估体系,通过对与该种证券有关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对证券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等方面的质量作一综合评价,并以约定的符号予以列示的评估活动。
作为降低资本市场交易费用的一种重要工具,证券评级已成为西方金融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评级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然而,证券评级制度并非是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中超然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它与所处的经济、法律等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制度比较的角度出发,对西方国家的评级制度加以研究,并与我国评级业现状及具体国情进行对比,以期得出具有政策性意义的结论。
西方国家的证券评级制度证券评级始于本世纪初的美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积极作用也逐步为其他国家所认识。
目前,在日本、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评级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考虑到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不同,这里将选取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证券评级制度作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代表。
一、美国的证券评级制度1909年美国的约翰·穆迪(John Moody)在《铁路投资的分析》中,首次运用评级的方法对当时的各种铁路债券进行了分析。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
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12020年4月19日一文了解中外信用评级体系差异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债券,中外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差异较大,中国公司给出的评级往往高于海外评级公司数个档次,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公司对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A,大部分央企和国企也给予AAA评级,国际评级公司给予中国本币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3、AA-和A+,中国企业均不超过上述评级。
评级体系对比国内信用评级由于发展较晚,较多地借鉴了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同样分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评级符号体系与标普较为接近。
评级框架与方法对比与国外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类似,中国评级机构在进行主体信用评级时,主要考察被评级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其中经营风险主要能够经过行业状况、竞争地位、公司治理来进行评价,财务风险经过公司的资本结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进行评价,也会考察被评级主体的外部条件,特别是股东方和政府的支持。
22020年4月19日国内外评级结果对比中国公司国际评级行业分布。
从我们统计的56家拥有国际评级的中国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银行业的公司占比最高,超过30%,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国际评级受制于主权评级上限。
根据国际惯例,一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一般不超过该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
穆迪、标普、惠誉对中国本外币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3、AA-和A+,其所出具的中国企业评级均不超过各自给出的主权评级。
国内评级较国际评级高。
国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均为最高评级AAA,对国内大部分央企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给予了AAA的最高评级。
与国际评级相比,对同一家企业,国内评级明显较高。
对同一家企业,相对于国际评级,国内评级平均高2.5个大档,6.5个小档。
能源业、非银金融差异较小,房地产业、银行业差异较大。
石油等能源类行业以及保险等非银行金融行业的国内外评级差距相对较小。
房地产业的评级差距相对较大,国内未有房地产企业获国际评级机构A以上评级。
国内外esg评级体系
国内外esg评级体系国内ESG评级体系1. 中证ESG评级中证ESG评级是由中国证券指数有限公司(CSI)开发的一种ESG评级体系。
该评级体系综合考虑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
评级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AAA、AA、A、B和C,其中AAA代表最高评级,C代表最低评级。
中证ESG评级的评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绩效:包括企业在资源利用、污染控制、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表现。
- 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在劳工关系、供应链管理、社区投资等方面的表现。
- 公司治理: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表现。
中证ESG评级主要针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评级,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ESG表现,并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2. 国寿安保ESG评级国寿安保ESG评级是由中国人寿保险(Group)有限公司旗下的安保资产管理公司开发的一种ESG评级体系。
该评级体系主要针对A股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进行评级,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ESG表现和风险,并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国寿安保ESG评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风险:包括企业在环境资源利用、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等方面的表现。
- 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在员工福利、人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表现。
- 公司治理:包括企业的管理层结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表现。
国寿安保ESG评级结果以等级制进行评定,其中AAA代表最高评级,CCC代表最低评级。
3. 中信信托ESG评级中信信托ESG评级是由中信信托公司开发的一种ESG评级体系。
该评级体系综合考虑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根据综合得分给予企业不同等级的评定。
中信信托ESG评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管理:包括企业在环境资源利用、废物处理、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表现。
- 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在员工福利、社会公益、人权保护等方面的表现。
- 公司治理:包括企业的管理机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表现。
个人信用评分在国内和国外借贷市场的比较分析
个人信用评分在国内和国外借贷市场的比较分析个人信用评分在国内和国外借贷市场的比较分析近几年,个人信用评分在中国和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信用评分,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形成一个综合评价分数,用于表征个人的信用状况。
在国内,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个人信用评分逐渐成为了借贷市场的重要参考。
在国际上,经过长期的发展,个人信用评分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标配。
那么,个人信用评分在国内和国外借贷市场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一、国内个人信用评分在中国,个人信用评分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东西。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人们开始关注个人信用评分,并逐渐将其作为借贷市场的重要参考。
目前,国内的个人信用评分主要由两家机构负责,分别是央行征信中心和芝麻信用,其中央行征信中心主要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进行评估,而芝麻信用则主要通过分析个人支付宝账户的信息进行评估。
国内个人信用评分的评估标准与国际上略有不同。
中国的信用评分主要看重个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个人基本信息以及社会公德心等方面的表现。
此外,在中国,个人征信的灰色地带也非常明显,因为征信系统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泛,征信记录也不一定准确,容易出现错误。
另外,由于国内市场上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一些人也会滥用个人信息造假,这些都不利于个人信用评分的准确性。
二、国外个人信用评分与国内相比,国外的个人信用评分在历史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评估模型也更加成熟和科学。
美国的个人信用评分最为出名,其中的FICO信用评分是非常流行的。
其它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都有自己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分主要包括信用历史、还款记录、收入、工作稳定性、居住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与国内不同的是,在国外,各金融机构之间具有很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因此征信系统的覆盖率高、记录更加准确。
此外,在国外,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更好,政府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管理也更为严格,这有助于防止因保护不好而造成的诈骗事件等。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现状及其完善--基于国内外评级机构比较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现状及其完善--基于国内外评级机构比较分析张凯云【摘要】新预算法修订后,赋予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建立起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地方政府自2015年起全面开启债券自发自还工作。
2015年,34个省市政府共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3.8万亿。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评级的总体情况,分析了2015年全年地方政府发债的期限、结构、利率、评级结果等情况,然后对比了国内外知名评级机构对地方政府评级的思路与要素,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发债信用评级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建议。
【期刊名称】《地方财政研究》【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地方政府发债;信用评级;国内外比较;政府债务管理【作者】张凯云【作者单位】杭州市财政局,浙江 3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5(一)地方政府发债历程自1998年起,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经历了国债转贷、财政部代发代还、自发代还、自发自还试点以及全面自发自还等几种形式的演变。
2009年,国务院同意省级政府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代发代还以地方政府名义发行债券,但由财政部系统代发和代办还本付息等手续。
2011年-2013年,财政部陆续批准上海、浙江、广州、深圳、江苏、山东等6个省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
地方政府在发债的参与度上有大幅改进,但仍需由财政部系统代办还本付息等手续。
2014年,财政部批准了上海等十个省市开展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试点,较2013年的自发代还模式增加了北京、青岛、宁夏和江西等4个省市。
除发债规模控制外,自发自还试点放开了发行承销、还本付息等环节,并首次允许国内评级机构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2015年,堪称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元年。
新预算法修订后,赋予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利,建立起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信用评级结果差距分析
根据中美贸易谈判“百日计划 百日计划” , 中国将在 2017 年 7 月 16 日前允许外资全资评级机构 进入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 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将带来评级技术 也将带来评级技术、 方法、理念的更新、完善。但对于国内外评级结果现存的巨大差异 但对于国内外评级结果现存的巨大差异,其中既有市场环境和方 其中既有市场环境和方 法体系的不同, 也存在主权评级上限等限制因素 本文通过对同一发行人海内外评级结果的 也存在主权评级上限等限制因素。 比较,分解评级差异的部分原因 分解评级差异的部分原因,以供各方对各类评级结果的更好理解。 1、样本情况介绍。 我们的样本级别为发债主体信用级别, 我们的样本级别为发债主体信用级别 也即该发债主体对其任何债务的偿债能力 (理论 上所有债权人具有相同的求偿权 , 上所有债权人具有相同的求偿权) 不考虑具体某一只债券。 这是因为债券存在增信条件时 这是因为债券存在增信条件时, 级别可能出现差异, 相互不存在可比性 我们从国内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存量 相互不存在可比性。 债 (截至 2017 年 6 月 13 日) ) 的发债主体中筛选出同时拥有国内外评级机构评级的 120 家进 行分析比较,取其最新主体级别 取其最新主体级别。为统一口径便于比较分析,国际评级以穆迪为准 国际评级以穆迪为准,若无穆 迪评级则取标普、惠誉较高者 惠誉较高者,若出现多个国内评级则取最低者。120 家发行人及其主体级 别参见附录。 2、国内评级普遍高于国际评级 国内评级普遍高于国际评级 该 120 家发债主体国内评级级别中枢和中位值为 AAA,国际评级级别中枢和中位值为 国际评级级别中枢和中位值为 BBB+(已统一级别标识符号 已统一级别标识符号,下同) ,其中投机级(即 BB+及以下)为 22 家 家,占比 18.33%。 具体级别分布见下图:
1 请阅读正文背后的免责声明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级别,企业主体级别上限也就为 企业主体级别上限也就为 AAA。国内外评级的级别上限相差 3-4 个子级别 子级别。 4、去除级别上限因素的考察概览 去除级别上限因素的考察概览 由于信用评级本质还是一种相对排序 本质还是一种相对排序, 而不是绝对度量。 如果我们去除掉国家主权信用 级别形成的企业级别上限, ,统一级别符号,调整后的级别分布如下(按国内级别体系 按国内级别体系) : 表 1 按相同级别上限的发债主体国内外评级对比表(假设情况) 按相同级别上限的发债主体国内外评级对比表 级别 国内评级 国际评级 AAA 97 19 AA+ 17 12 AA 5 15 AA1 23 A+ 15 A 14 A5 BBB+ 4 BBB 4 BBB BBB3 BB+ 5 BB 1 BB-
97
国际机构评级
国内机构评级
17 5 AAA AA+ AA 1 AA-
19
23 12 15 15 14 5 A- BBB+ BBB BBB- BB+ 4 BB 4 BB BB3 B+ 5 B 1 B-
A+
A
数据来源:中证评级整理 中证评级整理 3、需要考虑的级别上限因素 需要考虑的级别上限因素 国际评级理论认为, 国家主权信用级别界定了业务主要在该国的企业信用级别上限 国家主权信用级别界定了业务主要在该国的企业信用级别上限, 其 原因是从美元作为偿债本币出发 原因是从美元作为偿债本币出发,基于资本管制、汇率风险、市场经济程度等因素考虑 市场经济程度等因素考虑。目 前标普给予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级别是 AA-, 惠誉给予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级别是 A+, 而穆 迪于 2017 年 5 月 24 日将中国主权信用级别由 Aa3 下调至 A1。中国企业国内发债是以人民 中国企业国内发债是以人民 币作为偿债本币, 中国具有发钞权 有发钞权, 自然以人民币作为偿债本币的国家主权级别 自然以人民币作为偿债本币的国家主权级别为 AAA 顶级
广西金融 中合担保
苏州银行
2 请阅读正金融 杨子国资 数据来源:中证评级整理 中证评级整理 房地产业涉及 17 家发债主体,国内级别 家发债主体 9 家 AAA、7 家 AA+、1 家 AA。 。国际评级机构级 别(不考虑主权上限)分布如下表 分布如下表,共区分为 8 个级别,同样呈现出分布较广的特点 同样呈现出分布较广的特点。 表 3 国内发行人的国际评级分布(房地产业) ) 国际评级映 射 到 国 内 级 AA别体系 发行人 华润置地 万科 创兴银行
AAA
AA+
AA
AA-
A+
A
A-
BBB+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太保 中国人寿 中国人保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平安人寿 平安财产 交银金融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 中国信达 中国华融
浦发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中信证券 国泰君安 中金
民生银行 兴业银行 光大银行 平安银行 上海银行 宁波银行
广发银行 南京银行 光大证券 东方证券
数据来源:中证评级整理 中证评级整理 5、对于区分度的比较 评级的根本意义在于监管和投资者对信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级的根本意义在于监管和投资者对信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区分不同类别发债主体的 抗风险能力。 就样本主体而言 国内评级机构给予 1 家 AA-的信用级别, 就样本主体而言, 5 家 AA 的信用级别, 其余 114 家仅区分为两档, ,为最高的 AAA 和次高的 AA+,级别分布集中。而国际评级机构对 而国际评级机构对 120 家发债主体区分在 12 个档次上。 个档次上 6、行业内主体的国内外评级分布比较 行业内主体的国内外评级分布比较 为了样本量可靠,我们选取了发债主体数量占比最高的金融业 我们选取了发债主体数量占比最高的金融业(占比 占比 31.67%)和房地 产业(占比 14.17%)进行简单比较 进行简单比较。 就金融业而言,共有发债主体 共有发债主体 38 家,国内评级全部为 AAA。国际评级机构级别 国际评级机构级别(不考 虑主权上限)分布如下表, ,样本级别分布较广,整体跨 8 个子级别。 表 2 国内 AAA 级发行人的国际评级分布(金融业) 级发行人的国际评级分布 国际评级映 射到国内级 别体系 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