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识记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3.理解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自主预习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和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和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

[自主诊断]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5.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6.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合作探究探究点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

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

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 附近。

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

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思考交流』1.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3.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归纳总结]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_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_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_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_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冰原气候 ⑧
苔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①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1)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
(2)大陆西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大陆西部气候成因主要是受气压带和风 带影响决定其气候类型。所以,沿大陆西 岸基本上是按纬度地带性规律分布,从赤 道的热带雨气候开始,向南北对称依次出 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 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成因与特点 简述如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温(º C)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1 2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 11 12(月)
3
4
5
6
7
8
9
夏季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
亚寒带针叶林
位于极圈以内,气流以辐合 下沉为主。终年寒冷干燥少 雨。又分两种类型: ①分布于北半球极地附近 临海的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 温0℃-10 0℃; ②位于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内陆的冰原气候,各月平均 温度均在0℃以下。
温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温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 陆气团控 制

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 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其它
极地高气压带
90° 8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多雨
极地东风带 7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盛行西风带
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炎热、湿润
冬季
东北风 温暖、干燥
夏季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炎热、湿润
分布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

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部和海南岛
跟踪训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降水缓解酷热。 而西南季风的 形成与气压中 心密切相关。
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
岛低压。
答案
探究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每年4~6月为印度的热季,此时的印度大 部分地区都已经热到了极点,最高气温甚 至能突破48 ℃,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的
降水缓解酷热。 而西南季风的 形成与气压中 心密切相关。
冬季大气活动中心与冬季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西
副 极
亚洲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60N


亚欧大陆


30°N
夏季大气活动中心与夏季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随堂强化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与陆地上气压中心会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我国大陆上常受高气压控制B.冬季我国大陆常受低气压的控制C.夏季我国大陆受低压控制,晴热少雨D.夏季我国大陆常受高气压的控制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3.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读下图,图中圆柱为气压柱。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5.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

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 本 国西南
东亚季风 季 节 冬季 夏季 冬季南亚季风 夏季风源自向源 地 成 因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 亚 海 陆 差 热 异
东南风
太平洋 力
东北风
西南 风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 (亚欧大陆内部) 洋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
性 质
比 较 分 布
寒冷干燥
温暖湿 温暖干燥 高温 润 高湿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高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副 蒙古 极 -地 低 气 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60N 带低压
大 西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30°N

一 月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60N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 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思考:1)、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亚洲高压、亚洲低压按成因分,分别属于什么原因形成的?2)、为什么南半球等压线比较平直? 3.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1)东亚季风是 造成的;夏季吹 风,冬季吹 风。

(2)南亚冬季风吹 风,是 形成的。

夏季的 是来源于印度洋上北移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例14】例5.读下图,回答:(1)此图表示北半球 季气压状况。

(2)写出AB 处风的名称:A B (3)季风形成有两个原因,A 处季风形成主要是因为 ,B 处季风形成还因为探究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北移越过赤道向偏而形成;东亚地区受差异影响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影响。

核心点一风带和气压带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由于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如下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的气流状况如下表所示:核心点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气压中心的成因及分布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2.季风环流的形成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方法技巧(1)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的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主要原因,(3)东亚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地区,这是由于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和亚欧
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分别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亚洲低压
(
)
[解析]
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
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2)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 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 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
2.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可简单总结为: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 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 阿留申低压。
②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
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气压 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 (夏威夷高压),在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
(
)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调
动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三地
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时受南移的盛行西
风影响,降水较多。第(2)题,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
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
故冬季气温较低。
[答案] (1)A (2)B
(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C.东北风 B.西北风 D.西南风
(
)
(3) 当图示的气压中心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
地形
一、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气温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 ④地面性质:裸地、林地(草地等)
西亚的东北季风,是由于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由高压中心向四周传播,在南亚形成了干燥的东北季风。 成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①气压带:上升湿润,下沉干。
3、下垫面: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 分布:10°N-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风从海洋吹来——降水多 3、下垫面: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局部) 思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是? 如何描述不同热量带的气温特点呢?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气温
上升
湿热
风向
风带 分布
性质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 风带 (2个)
60°~90°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 风带 (2个)
30°~60°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 风带 (2个)
0°~30°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1.4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球公转使其移”
假设3:
① 不考虑地表差异(大气在性质均一的地表 运动) ✓ 考虑赤道与两极受热不均 ✓ 考虑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 ✓ 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 分布:温带大陆内部 成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2.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分布使其断”
G
假设4:
✓ 考虑赤道与两极受热不均 ✓ 考虑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 ✓ 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 ✓ 考虑地表差异(大气在性质均一的地表运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原理:大气环流把_____和热_量____从水一汽个地区输送 到另一个地区。
2.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__热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和西 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 律
典型地区
亚马孙河
南北纬 流域、刚
10°之 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

气候类 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草 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
干、湿季 明显交替
南北纬10°~ 南北纬20°之

非洲中部、南 美巴西、澳大 利亚大陆北部 和南部
热带季 风气候
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 高,雨季 集中
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3)寒带和高山气候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纬度高,太阳辐 苔原 射弱,受极地气 气候 团或冰洋气团控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 辐射弱,受冰洋 气团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北半球极地 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的 北冰洋沿岸
使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 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②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 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 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 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3)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 大的大洋,海陆对比显著;而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 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对比不如亚洲明显,因此季风 现象不显著。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公开课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公开课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教学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2.南半球气压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2)分布及成因①东亚季风区⎩⎨⎧⎭⎬⎫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南亚季风区⎩⎨⎧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019年11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海域,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

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问题1(地理实践力)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什么?提示:盛行西北风。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
A.②——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3)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

;气候类型④分布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根据图中气
季。
;气候类型⑤
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①③④⑤⑥⑦分别是热带
的干、湿季。
知识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
(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的形成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
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的。
1.影响原理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
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
(2)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2.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举例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3.季风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东亚季风冬季为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为东南风——温暖湿
润。
图表导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教
材图2.13、图2.14)
读图时应把握:(1)势力较强的高、低气压中心的位置。(2)这些
气压中心所处的气压带位置。(3)南半球气压分布状况及其原因。

公开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公开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5 0 -15 -30 -45 -60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探究:如何判读上图中的气候类型?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1.根据最热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2.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带”。 3.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型”。 4.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么影响呢?
思考:在海陆之间,冬季和夏季海陆温度各有何差
异? 冬夏季海陆气压有何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节 夏季
冬季
海洋 陆地 较冷(升温慢) 较热(升温快) 形成高气压; 形成低气压; 较热(降温慢) 较冷(降温快) 形成低气压; 形成高气压;
探究:冬季,大陆空气是上升还是下沉? 近地面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赤道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探究:1月份,亚欧大陆高压、海洋低压形成的原因,
哪个气压带被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 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探究:7月份,亚欧大陆低压,海洋高压形成的原因, 哪个气压带被切断?
规律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 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洋流
地形
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 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 布。 而西欧为平原地形,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 影响,增温增湿,使其范围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2011·广州调研)读下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4~6题。

4.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6.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7.(20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0题。

8.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终年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完成11~12题。

1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1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1:季风气候亚洲最为显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

材料2: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差值最大接近hPa。

(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的原因是和。

(3)澳大利亚北部1月盛行风,主要成因是。

(4)澳大利亚北部7月盛行风,主要成因是。

14.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②——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季。

(3)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气候类型④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详解答案:
1.选C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A选项的表达存在理论性错误,空气冷却下沉应形成高压,而图中M地为低压;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是副热带高压脊,此高压由动力原因形成,故B错;此时副热带高压脊已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故应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2.选C气压带位置南移,说明南半球为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比周围温度高,所以为陆地。

3.选B读图可知,30°S~40°S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风,密西西比河正处于枯水期,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4.D 5.D 6.D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三地
的季风成因和性质不同。

东亚1月吹西北风。

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温和干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风。

7.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气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甲地各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地;乙地各月平均降水少于甲地;甲地的最冷月均温大于0℃,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C是正确的。

8.A9.C10.B第8题,①中所示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二分日,④为冬至日。

第9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中都有西风带,都有可能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10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中都有西风带,③中有副热带高压带,故都有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11.选A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地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南移影响,降水以冬雨为主。

12.选B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

而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

13.解析: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值约为1022~1024,1月最低气压值为1002~1004,所以气压差值为18 hpa<ΔP<22hpa。

澳大利亚大陆季风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也有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答案:(1)22(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同时,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北部形成西北风
(4)东南七月份为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北部形成东南风
14.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气候示意图的判读。

①③④⑤⑥⑦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甲、乙、丙、丁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C(2)副热带高气压带夏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