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教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篇 综述
思考
如何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这一概念?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不但逐 步操纵了中国的财 政和经济命脉,而
且逐步控制了中国
的政治,日益成为 支配中国的决定性
力量。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政治 经济 外交 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工商业发达 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思考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世界 的比较,分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要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质及其基本特征?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地主阶级的变化
地主阶级仍掌握国家 政权,但发生了一些 变化:第一,军功地 主的兴起;第二,城 居地主大量出现;第 三,许多地主兼营工 商业。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农民阶级在近代 中国的地位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中国的封建 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 帝国主义压迫、奴 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中国自然经济的 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 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 地区内保持着,成为 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 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80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80年


1840
1919 1949
1956
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历•••的国•一4侵克史2展3.历四际..个近略进思生近近史条参代主、程主产代代进主与以争义。力以题以程线、来取及、来来:。:步实中国马实中中1入国.现家克现国国近世人独思现人中人代界民立主代民华民以民向与义化求民来族争西民中的强中族之取方族国历求国林的和寻解化史富人的伟实找放与进、民历现大真以当程解反史人理复及代。放对进民、扩发和兴外程民选大展发。来。主择的
❖ 注:1、平时上课缺席一次扣5分,迟到扣 2分; 2、实践课两次成果每次占15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从鸦片战争 到新文化运动
历史概述
从1840年到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可 以说是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也是中华民 族苦难屈辱的八十年。在这80年中,一方面由于 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由一个 主权完全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 国家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族民主革命斗争。虽然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取得 最终胜利,但毕竟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也粉碎了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狂妄 野心。
三、学习方法
❖ 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 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 ❖ 3、联系现实
“三个选择”是指: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四、考核与上课要求
❖ 成绩=平时成绩30%[(作业(10%)+考勤 (40%)+课堂表现(20%)+期中考核 (30%))]+ 实践30 %(两次实践)+期 末考试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林则徐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3、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视频:鸦片战争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思考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起点?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பைடு நூலகம்
上篇 综述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完全独立的国家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入思 超考 的: 原中 因国 是出 什超 么英 ?国
1、英国对华贸易逆差与鸦片走私


鸦片

棉布

出超 入超 呢绒
英国用鸦片贸易抵偿正常贸易逆差(单位:两) 年 代 正常贸易逆差 鸦片贸易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综述
主要内容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 要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 古代文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 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 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 杆。” ——马克思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80年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80年

教学要点与难点:
(一)怎样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二)为何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旳开端 ? (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旳性质、主要 矛盾、面临旳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讲授要点
一、鸦片战争前旳 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旳入 侵和近代中国旳半 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旳主 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旳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旳经济构造
• 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 土地全部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 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旳基本生产构 造,有利于社会旳发展与稳定, 但同步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旳 发展,对新旳生产方式有较强旳 排斥力;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 结合在一起,经常从事地租剥削、 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预示新旳 生产关系兴起发展之不易。
中国资产阶级旳特点
• (1)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旳封建性和买办性; (2)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之间摇晃不定 (3)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带有浓厚两重性旳阶级: A 革命性 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旳压 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旳革命要 求; B 软弱性 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 丝万缕旳联络,本身旳力量又很单薄,因而缺乏反侵略和 反封建旳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旳革命运动产生了直 接旳影响。
(一)中国灿烂旳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旳由昌盛到衰落 (三)世界资本主义旳发展与扩张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旳起点 (二)中国社会旳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关系旳变动
(一)两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一、鸦片战争前 旳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旳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明与

上篇—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篇—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 广东近现代的历史资源与本课程相结合为 线索; • 讲授、讨论、辩论等相结合为方式; • 学有所想,学有所言,学有所用为目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如何正确认识两大任务的关系?革命 是否妨碍了现代化?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
四大发明
建筑、瓷器、雕刻……
为什么要充分肯定灿烂的 中华文明?
——增强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自 经济特征: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蒙昧 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 的准备;
2、 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 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3、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和丧失生 产资料的劳动者;
4、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 和保证 。
政治特征: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特征: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
宗法制度;
文化特征: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西方人对中国认识观念的变化来看
“我被中国人吸引了,特别是他们那宝贵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钦佩他们远大的历 史观,他们固有的彬彬有礼的行为,他们对友谊 的特大度量以及他们对朋友的忠诚(他们永远 不忘记别人做的好事)。我佩服他们民族的无 畏精神和他们几乎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原则的 坚强决心。我欣赏他们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这 种感情常常隐藏在容忍的品质之中。我佩服 他们那自然而文雅的礼貌,对老年人的尊敬 和对年轻人的关切。他们文雅博学而又天真 无邪,经常使我们感到惊奇和愉快。如果我处 在一个紧要关头和遇到一个真正的危险时,我 情愿要一个中国朋友和我站在一起,而不要其 他任何人。”——英国著名作家格林

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武保安存款记录(2019.9-2019.3)
2019年9月9日 16万 2019年9月20日30万 2019年9月28日30万 2019年10月2日16万、
30万 、20万 2019年10月20日32万 2019年11月15日15万 2019年11月26日30万 2019年12月19日18万 )
2、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经济 外交 文化 国防
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文化专制,控制思想 国防废驰,军队腐朽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政治 经济 外交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工商业发达
殖民扩张
文化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思考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二是让大学生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 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使大学生坚定对马 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 心。
三是增强大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培养大学生珍惜历史、尊重 历史的意识,从中感悟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
3,正误:消除错误的历史观的影响
“告别革命”论 五四“歧途论” 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
视频:中华文明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从 孔子时代以来,古埃及、 巴比伦、马其顿、罗马 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 中国通过不断进化而依 然生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 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 惟一持久的国家,征服 无从影响这样的一个帝 国。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中国封建社 会的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结 构的基本特征
2,育人:完善自我,增强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 同感。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教学纲目: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1。1.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






教学纲目: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8.2.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重 难
点 点
在辩论中,在实践中如何把握红色文化的方向
布 作
置 业
收集、演唱红色歌曲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 第13次
授课日期
1月1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1。3.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1。3。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 难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
❖ 1、了解中国文明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 线索,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迁的动因。
❖ 2、把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 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的内在联系。
全书结构
❖ 全书分为三编: ❖ 上编(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编(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下编(1949——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2、农学
❖ 新石器期 (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证明水稻栽 培7000年历史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 四大农书
铁制农具出现 先进农业技术垄作法产生 北魏《齐民要术》、元《农桑辑要》 元《东鲁王氏农书》、明《农政全书》
3、天文学
天象观测 世界最早日食记录出自《左传》 世界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记录出自《汉书.五行志》 世界最早的对哈雷彗星的记录出自《春秋》 天文仪器 东汉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早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 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 费力地加以证明,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 持了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 约瑟
❖ 从汉朝到明初,14个世纪一直领先于西方。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统计的在全世界最重 要的289项科技发明中,中国占了178项。
❖ 圆周率 南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 点后第七位,领先于世界1000多年
5、医学
❖ 中医学《皇帝内经》、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 诊断方法 战国扁鹊提出望、闻、问、切
❖ 药物学 成书于1-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共记载药物 365种,为西方药物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史纲要》第二讲风云变幻80年

《近现代史纲要》第二讲风云变幻80年

china
丝绸
发明于西周,早于欧洲1200年 商代,中国首创 公元前4世纪, 中国以丝国文明于世
2、农学
新石器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四大农书
文化遗址证明水稻栽培7000年历史 铁制农具出现 先进农业技术垄作法产生 北魏《齐民要术》、元《农桑辑要》 元《东鲁王氏农书》、明《农政全书》
“半封建”含义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
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 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 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 的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是相对于经济结构,介于封建经济与资 本主义经济之间,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得不 到顺利、充分的发展,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于是长期停滞在半封建状态。
文化日趋封闭专横
三纲五常(君权、父权、夫权、仁、义、礼、智、信 )
严刑峻法(挖眼、割舌、灌蜡、炮烙)
兴文字狱(镇压、排挤异端)
闭关锁国 1757年开始
一口通商
禁海迁民 公行制度 防夷五事
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1774年山东王伦率众起义;
1781年甘肃回民起义;
1787年天地会起义;
(2)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续3)
4、数学
记数法 我国最早采用了十进位制 几何学 西周初发现勾股定理,比古 希腊数学家 毕达格拉斯早500年 圆周率 南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计 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领先于世界 1000多年
数学家:祖冲之
(2)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续4)
5、医学 中医学 《皇帝内经》、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诊断方法 战国扁鹊提出望、闻、问、切 药物学 成书于1-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5)百花惊艳的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 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 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 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 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据不完 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 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 、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 、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 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 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综 述 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 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 殖民扩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风云变化的八十年
(8)巧夺天工的宫殿、园林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 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 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 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 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 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 、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 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 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 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授课时间:2课时二、授课类型:理论课三、授课题目: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四、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在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的差距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并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使命,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使学生正确了解中国近代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

2、认识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因与特征,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

3、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并进一步明确国家独立与富强、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热点:正确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也即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懂得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不以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前提的。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基本概念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两大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基本线索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历史变化;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展很鸦片战争的影响;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5、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6、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基本历史线索:反帝斗争;反封建斗争;发展资本主义与实现现代化。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理解中国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

2.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与特征,明确资本带来文明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3.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4.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并正确判断社会性质对于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两个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课程导入——框架介绍和问题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国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掀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耻辱史的序幕,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抗争,经历一代又一代无数志士仁人的探索和流血牺牲,推动中国缓慢进步。

教材综述是从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方面提供认识这段历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第二、第三章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各阶级、各阶层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砥砺奋进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隐藏在丰富、具体和感性的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

综述高度概括,理论抽象性比较强,但是若深入研讨,系统掌握,则对学习内容的具体展开有高屋建瓴的引领功效,也有利于批判近些年来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

上篇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案)

上篇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案)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况,以及近世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烈反差。

2、深刻认识和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历史任务其内在联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导入)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它与今天我们身在其中的现实息息相通。

古人说“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

又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

学习近代史有助于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毛主席强调指导中国革命的政党,要具备三个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知识与国情,并主张集中力量分门别类的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历史。

学习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为什么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

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本”和“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商朝晚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精美青铜器。

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我国就已发明韧性铸铁技术,较之欧洲早了两千年。

战国时期,我国又率先发明了炼钢技术。

大运河、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赵州桥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彩,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思想和理论。

我国古代的学术,诸子百家,微言宏旨;经史子集,浩如瀚海。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昆剧京剧等不法千古绝唱。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世人皆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2学时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的表现:
1、政治上的黑暗腐败
2、经济上落后
3、军事上军备废弛,国防力量虚弱
4、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
5、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1、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的出现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专政
B、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海上霸权)
D、19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帝国”
(2)法国是当时仅次于英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4)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

资本主义愈发展,其内部的原料、市场就越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向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因此,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微、国防空虚而又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起因: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2、战争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条约及内容: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2)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
(3)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

4、后果:
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

战后中国的领土被割裂,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于1849年强占了澳门,中国的主权的独立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租界的形成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允许外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使中国的领海主权也遭到了破坏,中国成为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国家;
经济上,战前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的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猛烈的冲击,东南沿海一带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成为经济上的半封建国家;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相对殖民地而言,表面上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宗主国未设置殖民机构、派驻总督,而是通过保留没有实权的封建政府,实行间接统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他们也获得了驻军权。

半封建:封建皇权制遭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力量的冲击;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思想文化上,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动要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推动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基础,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教材P11~12)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旧阶级的变化:
(1)地主阶级:军阀、资本家、地主
(2)农民阶级:自耕农、贫、雇农(流入城市)
2、新阶级的产生
(1)无产阶级:
A.组成: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外国轮船雇用的中国海员,外面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的雇佣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中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近代企业中的工人。

B.形成过程:(a)19世纪40~50年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b)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批产业工人产生;(c)一战期间,第三批产业工人产生。

C.特点:(a)分布集中;(b)产生较早(比资产阶级早30年),人数少;(c)与农民有天然联系;(d )所收压迫世界罕见。

(2)资产阶级:买办、商人、地主、官僚、华侨等等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依据来源不同,中国资产阶级可分为两个部分: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于一身。

B.民族资产阶级:(a)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商人转化而来的;
(b)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特点:(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
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b)妥协性、软弱性、动摇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
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化
(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近代化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1)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
(2)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