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SCIENCEINFORMATION2007年第3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和谐主旋律的奏响,现代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高高在上、严肃教化的单一呆板的传播模式,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视制作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电视节目的人文关怀元素,成为摆在电视制作人面前的一道课题。
围绕这一课题,电视传媒正在不断探索,进行轰轰烈烈的产业化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电视节目的改进来赢得受众,从而最终赢得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于是,现代电视制作人开始自觉地对电视这种现代传播艺术进行更多的人本思考,发掘深藏在新闻背后的人文精神,与受众建立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沟通,更注重对受众进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成了贴近观众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综艺类、谈话类节目表现的更为直接和明显。然而,在实践的探索中虽有成功的例子,同时也不乏单纯追求收视率而忽视人文关怀的极端做法以及伪人文关怀的做秀行为。因此,有必要对人文关怀在现代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内涵予以阐释。
一、电视节目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生命的怜悯与尊重。它不是一种明文规定的法则,而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情怀。有学者以为,它是“人文精神倾注于现代新闻观的,是人的关怀、人的同情、人的情愫、人的力量”。
可见,人文关怀的内核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与尊重。这就要求新闻人从人的意识领域和情感世界去寻找、认识和衡量新闻价值。比如中央电视台一套每周日播出的《本周》栏目,以百姓的视角、亲切的语气向受众报道了一个个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该栏目去掉了大话、官话与空话,多了一些亲切与笑容,突显了节目的个性与亲切感,增加了受众对新闻的认同感,情感上也容易产生互动与共鸣,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对信息的分配和享受,因为每个人生活经验、社会角色的不同,他们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意识、心理和价值及对信息的理解也不同。这就要求记者考虑和照顾到受众的差异性所可能带来的感受区别,用一种和谐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畅通传达。某电视台的一档法制类节目,在节目播出当中,把受害者遇害时的照片未作任何加工便“如实”地呈现在了受众面前,而且主持人的讲解颇为投入,用“眉飞色舞”来形容并不为过。这种将血腥与残酷场面完全再现的做法,是否考虑到了遇害者家属看了之后的情感感受呢?类似寻找初恋情人这样的栏目又可曾考虑到了其给现实婚姻可能带来的隐患有人情味,是对栏目体现人文关怀的最通俗的理解和要求。
人文关怀与电视传播的新闻价值要素不但是并行不悖的,而且,有效的传播应该是将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因为人文精神的注入要求以一种平民化、人性化的视角来展现真实,弥补新闻传播中经常性的情感因素缺失而使新闻与受众更加接近。它对那种一味迎合部分受众趣味性的追求而忽略新闻的其他要素的猎奇、极端做法的否定,正是新闻价值规律的体现。
二、电视节目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由于电视节目内容的差异,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通过主持人这样一个特殊角色,或是单独完成信息的传达,或是通过主持人掌控的谈话方式与特定嘉宾进行交流以达到一种宣传或娱乐目的。
从百姓感到的实际变化,来报道新闻发生的背景和意义,由此来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的变化,可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的。所谓宏观层面就是反映时代主题和当前时政和新闻和新闻专题类的节目,如央视《新闻联播》、《国际时讯》等栏目;而微观的层面则与谈话节目相关,如《面对面》、《实话实说》等栏目。就目前现状而言,普通受众比较倾向于后者的情理性和世俗化,就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民意、民生和当代人生活情趣、以及伦理道德观念本身,更能涉及百姓生活原生态的话题,而前者在这一点上则相对比较欠缺。
人文关怀不是简单的对受众的迎合,道德情操的要求是指节目进行中的话题质量,节目在播出进行时态的效果,以及在日后的后续影响力,这些都与主持人的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关联。所以电视节目的人文关怀体现与主持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尤其对主持人的道德要求设置一道门槛,那就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各自的个性风格的不同和个性风格的差异,以及个人性情的东西,同样是不能游离于对主持人的人文情结和道德素质要求之外。
第一、节目生动性背后世俗化的人文精神体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在说明现在的媒体,应该如何把握每天的社会形象和主持人的道德素质要求一致,而不是一个悖论问题。既然说到主持人的素质,那么就是有针对性提出这一要求。因为现在单位的思想教育,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用开会学习的形式来强化,主持人的道德素质多半靠个人的自我约束来完成。一段时间以来,主持人队伍素质来看,以往过分强调了业务水准和能力,而对思想道德品质分要求就相对弱化了。而且主持人作为一个社会年轻一代的偶像或是崇拜的对象,主持人的人文情结的浓淡多寡或是对时事人文的关注情结有多少,都是节目能否走进受众内心的关键。
运用情感因素的力量,就是通过所报道的人和事,以及从中所引发的议论,来感动、触动、感染受众的情感--就是以此激发受众所产生认同与共鸣。在说服和引导中融入自己的真情,而不是机械和职业方式的传达。同样传播者的真情,不但可以使传播富有感染力,而且可以消除受众与传播者的隔阂,达到心灵的交流。
第二、用道德感来强化主持人的素质把一个行业的业务素质要求,用道德的观念来进行约束,并最终决定取舍。对于媒体来说,的确是和以往的那种“政审”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这些公众人物来说,显然不是说一定要设立这样的一道坎,而是说现在主持人中的一些个别人的道德行为或是某些行为的不检点,给主持人的形象抹上了不小的黑,现在已经到了必须用规矩进行管理的地步。一些生活道德观念极差,或是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并不高的主持人。在自己成为公众人物之后,他的形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所以,对其在公众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要求是必须的。
第三、主持人人文精神的到位和大众诉求的限度如今传媒已经商业化,至少特殊商业化的倾向已经日益明显,那么传媒就应该接近百姓,了解和反映百姓的诉求。在对主持人的道德素质提出具体要求之后,同样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主持人人文情结的健康,以及如何恰当表达这种关怀,作用于大众诉求度的把握上,因为主持人的精神品格到位和大众诉求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对于主持人来说,如何把握社会万象中的各种问题,如何解释和勾通百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有些时候就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和难以回答的尴尬,尤其是对那些时政性较强的话题来说,适当掌握大众诉求的反映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就要求主持人以传播先进的文化为出发点,以传播健康的人文理精神为节目制作的基本思想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当下传媒的特质和“活化”生动有趣的人文内容,并使之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影响更多的听众,并达到教化的作用。
新闻媒体一直被推崇为社会的良心,新闻工作者被誉为灵魂工程师。人文关怀是新闻人心中的一杆秤,将这一意识和理念贯穿在工作当中,以贴近受众、赢得受众,更好地实现现代传媒的社会作用和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在入世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浅谈电视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刘岩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现代电视制作人开始自觉地对电视这种现代传播艺术进行更多的人本思考,发掘深藏在新闻背后的人文精神,与受众建立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沟通,更注重对受众进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成了贴近观众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综艺类、谈话类节目表现的更为直接和明显。然而,在实践的探索中虽有成功的例子,同时也不乏单纯追求收视率而忽视人文关怀的极端做法以及伪人文关怀的做秀行为。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人文关怀在现代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节目;人文关怀
○高校讲台○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