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宫内感染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新生儿宫内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宫内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afdab80eb6294dd886c84.png)
DNA探针(可测10pgDNA) PCR技术(可测0.01pgDNA)
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特异性及 敏感性高等优点。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CT 对区别颅内钙化有特殊价值 扇形B超 磁共振(MRI) X线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电图与脑地形图 眼科检查 智力和行为测定
先天性梅毒
骨软骨炎、骨膜炎 鼻咽炎、喉炎 肝脾肿大 脑膜炎、血管神经损害
以皮肤,骨骼,肝脏的 损害最为常见
实验室检查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涂片镜检或活体检查 血清学检查 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IgM>20mg/dl有诊
断意义, 1/3患儿含量升高。 感染标志物
基因诊断
先天性弓形虫病
孕妇接触原虫病史
摄食生肉或未熟肉 接触猫粪沾染过的尘土、水源 与动物密切接触 通过输血也可感染
三联症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 风疹病毒后,通过胎 盘引起胎儿全身感染, 出生后新生儿可伴有 畸形和/或多器官功能 损害,称先天性风疹 综合征(CRS)。
共同特点
由母亲直接传播,在宫内或分娩时感染; 母亲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在孕期排毒,使部
分胎儿感染; 早期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晚期
感染常为亚临床感染或生后发病; 感染后部分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统称
TORCH感染综合征。
诊断要点
病史 临床表现
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②肝脾肿大; ③黄疸(直胆>20%);④血液系统症状;⑤神经 系统症状;⑥肺炎;⑦心血管系统损害;⑧眼病; ⑨非免疫性水肿;⑩生后体重不增、低热,疑似 败血症。
congenital infection
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特异性及 敏感性高等优点。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CT 对区别颅内钙化有特殊价值 扇形B超 磁共振(MRI) X线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电图与脑地形图 眼科检查 智力和行为测定
先天性梅毒
骨软骨炎、骨膜炎 鼻咽炎、喉炎 肝脾肿大 脑膜炎、血管神经损害
以皮肤,骨骼,肝脏的 损害最为常见
实验室检查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涂片镜检或活体检查 血清学检查 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IgM>20mg/dl有诊
断意义, 1/3患儿含量升高。 感染标志物
基因诊断
先天性弓形虫病
孕妇接触原虫病史
摄食生肉或未熟肉 接触猫粪沾染过的尘土、水源 与动物密切接触 通过输血也可感染
三联症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 风疹病毒后,通过胎 盘引起胎儿全身感染, 出生后新生儿可伴有 畸形和/或多器官功能 损害,称先天性风疹 综合征(CRS)。
共同特点
由母亲直接传播,在宫内或分娩时感染; 母亲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在孕期排毒,使部
分胎儿感染; 早期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晚期
感染常为亚临床感染或生后发病; 感染后部分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统称
TORCH感染综合征。
诊断要点
病史 临床表现
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②肝脾肿大; ③黄疸(直胆>20%);④血液系统症状;⑤神经 系统症状;⑥肺炎;⑦心血管系统损害;⑧眼病; ⑨非免疫性水肿;⑩生后体重不增、低热,疑似 败血症。
congenital infection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演示讲稿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演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fc40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f.png)
床旁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接触传播 的发生。对于感染新生儿,应将其放 置在独立的房间,并采取相应的隔离 措施。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预防接触传播 的关键。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 应彻底洗手,并佩戴手套、口罩等防 护用品。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附着在飞沫上,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 宿主。
在新生儿病房中,飞沫传播的风险较低,但仍需采取措施预防。医护人员在与新生 儿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疑似感染者。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接 触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 的过程。在新生儿病房中,血液
传播的风险较高。
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锐 器伤和割伤,特别是在为新生儿
案例四:新生儿皮肤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外界刺激引起皮肤感 染,预防和治疗需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湿。
详细描述
新生儿皮肤感染主要包括脓疱疮、尿布疹、 湿疹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勤换尿布、选择合适的婴儿护肤品等;治疗 则需根据不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 局部使用抗菌药、抗炎药或抗过敏药等。同 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如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总结词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是预防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
在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前,应进 行严格的评估和诊断,确保用药的必 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应遵循医生的 指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药 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04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治 疗与管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儿童疾病专科培训PPT课件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儿童疾病专科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6cb6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7.png)
儿科学(第9版)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 病因
✓ 感染途径:呼吸道途径;血行感染及医源性途径 ✓ 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近年来机会致病菌感
染亦增多
儿科学(第9版)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 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等 ✓ 呼吸系统表现: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等 ✓ 沙眼衣原体肺炎出生后常有眼结膜炎病史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合并脓气胸
儿科学(第9版)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 由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引起 ➢ 发达国家先天性CMV感染占活产婴儿的0.5%~2%,是导致先天性耳聋
和神经发育障碍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 我国是CMV感染的高发地区,孕妇CMV-IgG抗体阳性率高达95%左右
➢ 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
儿科学(第9版)
一、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 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 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或病毒等
儿科学(第9版)
新生儿免疫系统特点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特异性免疫功能
三、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 指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生长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 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 随着我国新法接生技术的推广,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儿科学(第9版)
发病机制
破伤风杆菌 污染的器械
包扎引起的缺 氧环境利于破 伤风杆菌繁殖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143c070722192e4536f621.png)
长颈鹿暖箱终末消毒流程图 拆除暖箱面板、密封圈及各部分零件 1%清洗消毒剂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浸泡零件30分钟 浸泡暖箱水槽30分钟 软毛刷刷洗密封圈 清水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干布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清水冲洗零件并擦干 组装各部分零件 更换空气净化材料 调试、检测仪器 注明消毒日期,备用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VAP防控措施
如无禁忌症,给予患儿与水平面成45的半卧位 尽量经口气管插管,恰当固定,避免插管脱出 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如有可能,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酌情使用经鼻CPAP或BiPAP。 每次吸痰后可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应有所轮换,不建议气道雾 化吸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气管内吸引
冷凝水收集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预防与控制
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 于尿路感染,而90%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 美国CDC调查中发现1992~1999 年间,凝固酶阴性的
葡萄球菌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首位,达37%。
加强对VAP的预防与控制
定 义 :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 感染,属院内感染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多在6%~52%之 间。应用呼吸机的病人VAP的危险度每天增加1%~3%。
NICU院内感染现状
有报道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早产儿达19.3%-25.9%。
国外报道,VLBWI早发感染率是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 ≥1500g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感染的3倍。 我国也有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ELBWI早发感染率为 90%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5453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0.png)
感染监测与报告
01
02
03
感染病例监测
建立有效的感染病例监测 系统,及时发现并记录可 能的感染病例。
报告制度
医护人员一旦发现疑似或 确诊的感染病例,应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 便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数据分析与改进
定期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 分析,找出可能的感染源 和传播途径,持续改进预 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严格限制探访人数和时间,减少 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降低外部病
原体进入病房的风险。
环境管理
清洁与消毒
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 床头柜、门把手等,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通风换气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定期开窗换气,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
床位间距
确保床位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减少婴儿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危害
危害新生儿健康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易受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
延长住院时间
发生感染后,新生儿需要继续住院 治疗,增加医疗负担和家庭经济负 担。
传播风险
病房内感染可能导致病原菌在医院 内传播,危及其他患者的安全。
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原因
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的手部 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等未严格按照规 定操作,导致病原菌传播。
个人卫生
教育家属注意个人卫生,如勤 洗手、佩戴口罩等,避免将病 菌带入病房。
与医护人员沟通
鼓励家属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 沟通,及时了解宝宝的健康状 况,共同为宝宝的健康负责。
定期评估与改进
01
02
03
04
感染数据监测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数据 进行监测和分析,掌握感染发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ppt课件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3a089fc850ad02df804175.png)
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五章 新生儿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临床表现
产时感染性肺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孕母阴道内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
而发生肺炎。或因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
泛点状浸润影,b、片状大小不一,不对称的浸润影,常伴肺气肿、 肺不张、偶见大叶实变伴脓胸、肺脓疡、肺大泡,c、两肺弥漫性 模糊影,阴影密度深浅不一,以细菌性感染较多见,d、两肺门旁 及内带肺野间质索条影,可伴散在的肺部浸润及明显肺气肿以及纵 隔疝,以病毒性肺炎较多见。
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不同类型的新生儿肺炎诊疗要点
产前
产时
产后
病因 羊水污染、血行 消毒不严、吸入 接触、血行、医源
病原体 G-菌、病毒
G-菌、厌氧菌
G+菌、病毒、支原体等
发病时间 较早(<3天)
生后数日至数周 较迟(>3天)
治疗 氨苄西林、三代头孢、 甲硝唑、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临床表现
产后感染性肺炎 (发生率最高)
多于出生3日后发病 可先有上感表现:体温可正常或不升 症状:呼吸急促、点头呼吸、鼻扇、 口吐白沫、发绀、三凹征 肺部体征:可无、或吸气性三凹征、
细湿啰音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情较重,易并发脓胸、
气胸及脓气胸,X线检查可见肺大泡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表现为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在X线胸片上不易区别,常见表现为:a、两肺广
《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8c90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9.png)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症状,以 及是否有皮肤破损、脐带感染等 局部感染病灶。
流行病学史
了解新生儿是否接触过感染患者 或是否有不洁环境暴露史,有助 于诊断。
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
支持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 治疗。
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 养供给,以提高免疫力。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用品,如洗手液、 干手纸等,确保医护人员随时可用。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提 高手卫生意识。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 持环境卫生。
对新生儿的医疗用品进行严格消毒,如 对新生儿进行分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听诊器、体温计等。
的风险。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04
感染症状与体征
发热
发热是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症状之 一,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过 37.5℃。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 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因
此感染时发热可能不明显。
持续发热或高热可能导致新生儿 出现惊厥、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需要及时处理。
不吃奶、哭声减弱
新生儿感染时可能出现食欲不 振、不吃奶的情况。
尽量减少对新生儿的静脉输液、插管等有创操作。
在必须进行有创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感染风险。
对新生儿的医疗操作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控,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
07
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生儿败血症
总结词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预后差。
详细描述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 成全身性的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严重时可出现皮肤出血点、黄 疸、抽搐等症状。
宫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培训课件
![宫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a5ed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8.png)
03
病原学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微生物培养
通过采集感染部位的样本进行 微生物培养,以确定病原体种
类。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核酸片段,
提高诊断准确性。
免疫学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协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血液检查
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分 类和反应蛋白等指标,辅助判
培训与教育
提高认识
通过培训让医护人员了解宫内感 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
点。
技能培训
培训医护人员掌握宫内感染的诊断、 治疗和管理技能。
宣传教育
向孕妇和家属宣传宫内感染的预防 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意 识。
05
宫内感染病例分析
病例一:新生儿宫内感染
总结词
新生儿宫内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宫内感染类型,通常是由于母体感染后病原体通过胎盘传 播给胎儿。
孕妇宫内感染是指孕妇在孕期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后 果。
详细描述
孕妇宫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包括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新 生儿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如血培养、阴道 分泌物培养等。治疗上需要早期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同时注意保护胎儿安全。
宫内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胎儿发育异常
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发 育迟缓、畸形、智力低下 等问题。
早产和流产
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胎儿早 产或流产,增加新生儿死 亡风险。
母体并发症
宫内感染可能引发母体子 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并 发症,影响生育功能。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e5cf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保证奶量和营养供给,以满足患 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采用鼻 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皮肤护理与保暖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对于皮肤破损的患儿,应及时处理并预防感染。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患儿的保暖措施,避免过热或过冷。
04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并发 症及处理
肺炎
总结词
新生儿肺炎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后 果。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等。
详细描述
化脓性脑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对 症治疗。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症状,护理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注意保暖和加强营养 支持。
05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
新生儿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 或物品,如床单、毛巾、医疗
器械等,而感染病原体。
血源性传播
新生儿在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 中,由于皮肤破损或注射针头 等途径,病原体进入血液而引 起感染。
呼吸道传播
新生儿通过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或飞沫,而感染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传播
新生儿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 或水,而感染消化道疾病。
0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严格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 儿前后必须彻底洗手 ,并定期对手部进行 消毒。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 手卫生培训,确保他 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方 法和步骤。
提倡使用快速手消毒 剂,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迅速完成手卫生。
消毒隔离制度
染迹象。
医学宫内感染医疗课件
![医学宫内感染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cd854da216147916112857.png)
• 如无病情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性不良进展等 感染征象, 可继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产程中注意事项
• 羊膜腔感染严重威胁母胎安全, 胎心监护 图形的识别极为重要, 短变异的消失和频 发中重度变异减速应引起重视, 结合产程 进展宜短时间结束分娩。
谢 谢!
非感染性产时发热
• 前列腺素制剂
前列腺素E2是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与其 受体结合,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复杂的细 胞信号转导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最终导致发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感染性产时发热
• 其他: 产程中营养能量消耗及过度通气致脱水; 产时伴随宫缩的骨骼肌、平滑肌收缩产热
作用; 体质指数增高,产热与散热均增加,产热
• 产程中注意保持产房通风环境; • 及时补充能量的消耗及液体丢失量; •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或肛门检查, 并
严格无菌操作; • 严格掌握人工破水指征, 避免过早人工干
预; • 了解前列腺素药物引产史; • 适时掌握分娩镇痛指征。
产程中注意事项
• 产程中孕妇出现不明原因心率过快、 胎心 率快,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 心率、 胎心率、 宫口直径、 羊水颜色、 宫底压痛 等变化, 监测胎心监护变异及图形;
主要原因之一。 • 医源性感染 • 宿主抵抗力下降
临床诊断
• 其诊断指标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多数情况 下是亚临床经过,故其早期诊断是困难的。
•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 • 母体发热,体温≥37.8℃,伴有下述任何一
项指标即可诊断
临床诊断
• 母亲心动过速(≥100-120次/分) • 胎儿心动过速(≥160次/分) • 子宫紧张有压痛 • 羊水异味 • 母亲白细胞计数(>15-18*10 9/L)
产程中注意事项
• 羊膜腔感染严重威胁母胎安全, 胎心监护 图形的识别极为重要, 短变异的消失和频 发中重度变异减速应引起重视, 结合产程 进展宜短时间结束分娩。
谢 谢!
非感染性产时发热
• 前列腺素制剂
前列腺素E2是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与其 受体结合,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复杂的细 胞信号转导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最终导致发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感染性产时发热
• 其他: 产程中营养能量消耗及过度通气致脱水; 产时伴随宫缩的骨骼肌、平滑肌收缩产热
作用; 体质指数增高,产热与散热均增加,产热
• 产程中注意保持产房通风环境; • 及时补充能量的消耗及液体丢失量; •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或肛门检查, 并
严格无菌操作; • 严格掌握人工破水指征, 避免过早人工干
预; • 了解前列腺素药物引产史; • 适时掌握分娩镇痛指征。
产程中注意事项
• 产程中孕妇出现不明原因心率过快、 胎心 率快,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 心率、 胎心率、 宫口直径、 羊水颜色、 宫底压痛 等变化, 监测胎心监护变异及图形;
主要原因之一。 • 医源性感染 • 宿主抵抗力下降
临床诊断
• 其诊断指标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多数情况 下是亚临床经过,故其早期诊断是困难的。
•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 • 母体发热,体温≥37.8℃,伴有下述任何一
项指标即可诊断
临床诊断
• 母亲心动过速(≥100-120次/分) • 胎儿心动过速(≥160次/分) • 子宫紧张有压痛 • 羊水异味 • 母亲白细胞计数(>15-18*10 9/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梅毒
骨软骨炎、骨膜炎 鼻咽炎、喉炎 肝脾肿大 脑膜炎、血管神经损害
以皮肤,骨骼,肝脏的 损害最为常见
实验室检查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涂片镜检或活体检查 血清学检查 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IgM>20mg/dl有诊
断意义, 1/3患儿含量升高。 感染标志物
基因诊断
DNA探针(可测10pgDNA) PCR技术(可测0.01pgDNA)
每日静点1次,用3~5天; a-干扰素每次2~3万U/kg;
胸腺素每次10mg,每周用2~3次。 ❖ 维护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 ❖ 抗病原体治疗
预防
预防感染 疫苗接种 被动免疫 中止妊娠 非产道分娩 隔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先天性弓形虫病
孕妇接触原虫病史
摄食生肉或未熟肉 接触猫粪沾染过的尘土、水源 与动物密切接触 通过输血也可感染
三联症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 风疹病毒后,通过胎 盘引起胎儿全身感染, 出生后新生儿可伴有 畸形和/或多器官功能 损害,称先天性风疹 综合征(CRS)。
巨细胞病毒感染
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特异性Biblioteka 敏感性高等优点。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CT 对区别颅内钙化有特殊价值 扇形B超 磁共振(MRI) X线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电图与脑地形图 眼科检查 智力和行为测定
治疗
❖ 一般支持治疗
丙种球蛋白每日300~500mg/kg
新生儿宫内感染
共同特点
由母亲直接传播,在宫内或分娩时感染; 母亲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在孕期排毒,使部
分胎儿感染; 早期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晚期
感染常为亚临床感染或生后发病; 感染后部分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统称
TORCH感染综合征。
诊断要点
病史 临床表现
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②肝脾肿大; ③黄疸(直胆>20%);④血液系统症状;⑤神经 系统症状;⑥肺炎;⑦心血管系统损害;⑧眼病; ⑨非免疫性水肿;⑩生后体重不增、低热,疑似 败血症。
水平传播:密切接触 肠道感染 血行传播
垂直传播:经胎盘 经产道 经乳汁
CMV可引起新生儿和婴儿肝炎,进行性 感觉神经性耳聋、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HSV)可经 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 生儿。新生儿感染多为引 起生殖器疱疹的II型所致。
当患儿出现败血症样表现、 血小板减少、肝功异常, 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 应考虑HSV感染。 死因为出血性肺炎和DIC。
临床上常难鉴别为何种病原感染。
特殊先天性感染的临床特征
病原
RV
CMV T 梅毒 HSV
表现
眼: 白内障、翳状角膜、视网膜黑色素斑 皮肤:蓝莓松饼综合征(皮肤的髓外造血灶) 骨骼:长骨垂直线样改变 心脏畸形 脑室周围钙化,男婴腹股沟疝,皮肤瘀点 脑积水,颅内广泛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 软骨炎、骨膜炎,典型皮损 皮肤水疱、虹膜睫状体炎、急性CNS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