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功效
人参药性及功效
2012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2期纵观历代本草方书发现,当今之人参与《神农本草经》(《本经》)所言人参存在着药性的不同,通过研究发现,人参的药性与功效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变化,即所谓药有合群之性,方有化合之妙。
现将其变化规律归纳如下。
1人参寒凉之辨早在《本经》,即对人参的功效已作了高度的概括,然就药性而言,《本经》谓:“人参味甘,微寒。
”今言其甘,微苦,平。
当今之人参是否为《本经》所言之人参,《别录》言:“微温。
”谓生上党山谷及辽东。
并在《本草经集注》将《本经》、《别录》之性和而论之,谓:“人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
”而在《海药本草》陶弘景注云:“高丽即辽东。
”由此可见高丽,辽东同属一地,自梁代起上党参与辽参(高丽)同时并存,其后著作中亦可见这样的记载:人参生上党者为上,次用辽参。
《本经》曰:“微寒。
”既寒而不甚寒。
《别录》言:“微温。
”既温而不甚热。
其后《新修本草》、《蜀本草》、《大观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亦多持弘景之言。
至金《珍珠囊》谓:“甘,苦,阳中微阴”。
前者只言其“甘,微寒,微温”。
未言其苦,此处首提味“苦”,似与今之人参“味甘、微苦”相合,这或许是因年移代革及气候的变化带来药性的改变。
再后,元·王好古《汤液本草》认为人参:“气温,味甘。
甘而味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
阳中微阴,无毒。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指出人参:“味甘,气温,微寒。
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阳中微阴,无毒。
”由此可知,金元时期医家多以“阳中微阴”立论。
到了明代李言闻在炮制方面明确指出:“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
其后医家亦多沿其说。
明·贾所学在《药品化义》谈到:“山西襄恒县,古名上党,有紫图山,出人参,久绝其种。
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
”由此可见,此时所指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所指辽东所产者,也有别于朝鲜高丽所产。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言:“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
吃人参有什么好处
吃人参有什么好处吃人参有什么好处?许多人都在问吃人参有什么好处,应该如何服用。
不同人群服用人参,其效果也不同,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服用方法,才能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
那么,吃人参有什么好处呢?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
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人参有着众多实用及医疗效果,其属于植物科,在保健、医疗及其他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使人体处于最佳状况,精力旺盛,美颜养容,延年益寿的作用。
人参有着众多实用及医疗效果,其属于植物科,在保健、医疗及其他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使人体处于最佳状况,精力旺盛,美颜养容,延年益寿的作用。
人参与石斛、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滋补佳品。
我国前市场上的人参有两种,一种是进口的,一种是国产引种的。
进口人参口感好、香气足、苦中带甘醇,功效也最好。
市面上和药房销售的几块钱一克的人参大部分均为国产引种的,进口的人参仅有像福临门人参、同仁堂等少数大型品牌能够买到,价格在十几块到二十几块一克不等。
其中以同仁堂最贵,包装也最为漂亮,适合用于送礼;福临门人参面向家用客户,价格较为实惠,适合居家自用。
人参的功效1. 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2. 强壮中枢神经, 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 有镇静及解酒作用, 增强记忆能力, 对老人痴呆症有显着功效;3. 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的份量;4. 能调节胰岛之分泌, 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5. 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6. 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7. 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8. 助长消化, 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大脑有镇静作用,对中枢神经则有中度的兴奋作用。
中医养生:益寿延年中药之人参
益寿延年中药之人参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心、肺、脾经。
功能大补元气,益气固脱,挽救危候,可用于大病、久病之后,体虚欲脱的危重时刻;也可用于语言低微,呼吸微弱、自汗、易感冒、食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之人,即中医所说的脾肺气虚之证,服用人参可起到补脾益肺之功。
古代医家把人参作为延年益寿的圣品,《本经》谓其:“主补五胜,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故古人给予它“长命草”的美名。
当今时代,风靡市场的一些抗老延年的中成药,也多离不开人参。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可明显延长动物寿命和细胞寿命;抑制老年动物脑干中MAO-B活性,使大脑皮层NA水平接近青年动物水平;减少老年大鼠心肌、脑、肝组织脂褐素及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SOD活性;清除体内致衰老的自由基,保护生物膜,确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强身体,抗衰老。
人参切成饮片,每日噙化,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且对改善老年人智力减退、记忆力消失、思维迟钝等有一定作用。
现代临床除可用于延缓衰老,还用于心率失常、心绞痛、白细胞减少症、肝炎、肿瘤和糖尿病的治疗。
人参属于贵重药材,服用方法以炖服并连渣吃最佳,每日5-10g。
为方便病人服用,现也可以人参粉代替,每次1-2g,日服1-2次,吞服。
人参虽被称作是“补虚第一要药”,但不是任何人、任何时期都可随意服用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人参偏于温补,正气不虚者忌用。
不可与中药藜芦、五灵脂、恶皂荚同用。
服人参期间,不宜喝茶、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
由于人参较贵重,故要加强保存,如要防霉、防虫蛀、防变质。
平时宜放阴凉干燥处保存;或将其放入装有石灰的木箱或器具中,将口封严。
人参的功效有几种
人参的功效有几种
其实人参一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滋补保健品,平时探亲走访的时候也是送礼的佳品,主要就是因为人参有很好的滋补保健功效。
帮助我们强身健体,能够缓解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问题。
而且还可以治疗一些神经系统,或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对我们的健康是比较有利的。
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
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日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
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加上人参形状特异,特别是野生的老山参,往往有人的形状,即所谓有头(根状茎,俗称芦头)、有体(主根)、有肩(根的上部)、有腿(例根)、有须(须根),由此更产生了种种神秘感,所谓“人参精”,“人参娃娃”,并编撰出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人参对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确实不假。
经现代医学研究及化验分析表明,人参内含有一种叫人参皂甙的化学物质,它对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强心、抗疲劳、调节物质代谢等有明显功效,所以对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人参的几大功效以及内容介绍,但是要注意提醒一下大家,虽然说人参的这些保健功效以及药用价值都很高,
可以帮助恢复元气,对抗身体虚弱疲劳。
可是如果身体没有什么问题是健康的话,并不建议盲目地使用人参,因为有的时候盲目使用,反而会造成其他不良伤害,。
人参的来源、药性、功效与药论
人参的来源、药性、功效与药论【来源】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因其根似人形而得名。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
主产于吉林抚松、辑安、靖宇、敦化、安图,辽宁桓仁、宽甸、新宾、清原,黑龙江五常、尚志、东宁。
山东、山西、湖北等地亦有栽培,朝鲜半岛亦产。
栽培者称“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朝鲜产者为“高丽参”。
我国以东北三省产者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药性】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药论】1.《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本草纲目》:“人参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
仲景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
”“人参得黄芪、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又为疮家圣药。
”3.《本草蒙筌》:“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
”4.《本草新编》:“人参,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
如提气也,必加升麻、柴胡;如和中也,必加陈皮、甘草;如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如定怔忡也,必加远志、枣仁;如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苏叶;如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如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如清阴寒也,必加附子、干姜;如败毒也,必加芩、连、栀子;如下食也,必加大黄、枳实。
用之补则补,用之攻则攻,视乎配合得宜,轻重得法而已。
”高学敏著,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第1495-1498页。
人参历史简介
来源:本站原创编辑:盼发布时间:2013-07-08人参属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我国历代医书载其别名为“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玉精”“孩儿参”等等,因其具有显着的治病效果和滋补作用,久得国人青睐,被誉为“百草之王”。
中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
传说早在远古黄帝时期,有关人参的神奇功效就已为人所知,以此算来,人参的应用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干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所着的《范子计然》一书,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描述。
中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公元前l世纪的西汉时期)中详细记载了:“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的药用功能。
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着的《伤寒论》一书中共有113个方,其中含有人参的配方达21个,占总方的18.6%。
并论述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晋书石勒传》载日:“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
石勒乃西晋时后赵国主,羯族(匈奴之别族)人,少时家住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县北),以行贩为生。
上党是古时人参产地,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移植至家园进行人工栽培。
据此可考,我国的人参栽培史可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南朝梁武帝时期(公元492-500年),着名的道士和医药学家陶弘景汇集当时流行的《名医别录》和《神农本草经》,编着了《本草经集注》,其中也阐述了人参的功效,谓人参可“调中、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指出:“人参出上党山谷及辽东”,并引高丽人(古高勾丽人,属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部族,居于古高勾丽县,即今辽宁省桓仁一带,非公元918年才立国的王氏高丽)作的《人参赞》:“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一诗以描述人参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对人参的认识较前人又有了新的进展。
人参的药理功效及用药禁忌
人参的药理功效及用药禁忌摘要:人参别名山参,圆参,鬼盖。
人参属植物起源于古生代第三纪,它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有着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
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的《本经》称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是为虚证所扰五脏;人参能补五脏,则有安之,定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
关键词:生长特性、科学用途、鉴别与禁忌、与其他的药物的共用的疗效人参别圆参,属于多年生长期的草本植物。
人参主要生长在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下。
人参的主要根茎高30~60厘米,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人参的茎比较直立,呈圆柱形,一般情况下不分枝;人参的复叶一般呈掌状,小叶一般是3~5片;人参有小叶柄,小叶片大概都呈椭圆形;开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小花梗长约0.5厘米;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花期5-6月,果期6-9月。
它主要生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等地区。
人参大多数生长在北纬40度至45度之间,能够抵挡严寒,人参对泥土要求及其严格,人参适合生长的一般条件为排水良好、土壤比较蓬松、沃谀、空气润湿凉爽、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
中药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心、肺、脾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作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无论因于大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单用人参大量浓煎服,即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效,如独参汤。
近年报道,独参汤可用于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如兼见四肢逆冷,阳气衰微者,可配附子以益气回阳,即参附汤(现代制剂有参附注射液);若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配麦冬、五味子以益气敛阴,即生脉散。
2.用于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证。
人参能补益肺气,可配黄芪、五味子等同用;若喘促日久,肺肾两虚者,常与胡桃肉、蛤蚧等补益肺肾药同用,如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
(完整word版)本草纲目是如何介绍人参功效的
(完整word版)本草纲目是如何介绍人参功效的本草纲目是如何介绍人参功效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对人参做了详细论述,认为人参几乎就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能治男女一切虚症"。
其药理则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因此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作用:一:《本草纲目》对人参作用的叙述: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
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
3、脾胃气虚,不思饮食。
4、开胃化痰。
5、胃寒气满,饥不能食。
6、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
7、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
8、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
9、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10、喘急欲绝。
11、产后发喘.12、产后诸虚、发热、自汁。
13、产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
14、横生倒产。
15、怔忡自汗,心气不足。
16、肺虚久咳。
17、喘嗽咳血,脉弱无力.18、咳嗽吐血。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
20、鼻血不止。
21、阴虚尿血。
22、水渴。
23、痢久晕厥,六脉沉香。
24、禁口痢.25、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26、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
27、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
28、筋骨风痛。
29、小儿风抽筋.30、小儿惊后眼斜。
31、蜈蚣、蜂虿螫伤. 二:现代医学对人参作用的认识:主要作用1:抗寒抗感冒、改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累疾病,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2:生发、护肤延缓衰老.3:解酒、抗疲劳及改善睡眠质量。
4: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有兴奋作用。
人参是怎么变成神药的
人参是怎么变成神药的俗话说得好,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人参一直被认为是东北长白山一带的特产。
人们把人参看作一种神奇药材,人参也被视为大补之物,似乎包治百病、参到病除。
质量不错的人参一斤接近四五千元,所谓顶级人参要上万甚至上百万。
事实上,在古代,人参的产地并非只有东北一处,它的药用价值也没有后来传说的那么神奇,价格也没有如今这么高。
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人参究竟是如何被神化的。
在东北浸淫多年的值班壹读君丨孙天汉代,人参用来治拉肚子人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五加科,喜阴凉。
通常3年开花,多在初夏,花小,为淡黄绿色,花期6个月左右。
5到6年后结果,果实为红色扁球形。
这一切看起来都和其他植物没有什么不同。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对人参的记载是这样的:“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此后,我国的诸多医书都对人参有着详细的记载。
人参可以止泄通血。
汉代就把人参作为治拉肚子的方子中的重要药材,而唐代人认为它“开心益智”。
宋代的《图说本草》还举例说明人参主治气短急喘。
大夫找了两个人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嘴里含着参,另一个不含,让两个人一起走路,走了五里之后,发现不含参的那位已经大喘不止,而含参的则气息自如。
不过,虽然人参那时候还被认为是一种高级药材,但并不算特别神奇。
神奇的是黄精,一种百合科黄精属的植物。
人们认为,长期服用这种植物能够成仙,功效比人参高级多了。
明代,人参才登上神坛需要注意的是,清代以前,最有名的人参是上党人参,而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东北人参。
《说文解字》是最早记载人参主产地是上党的文献,此书对参字的记载是:“参,人参,药草,出上党”。
陶弘景在他的医药学专著《本草经集注》中对人参产地的的记载为:“人参,生上党及辽东”。
此外,不少的医书都认为上党的人参质量最好。
宋代医书记载:“人参,俱不及上党者佳”。
人参--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人参(《本经》)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主产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
栽培者为“圆参”,野生者为“山参”。
原植物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抗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一般,以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甘、微苦,性平。
归脾、肺、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临床用名有生晒参、红参、糖参、边条参、白参须、红参须、生晒山参。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
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又云马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萎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海药本草》:味甘,微温。
主腹腰,消食,补养藏腑,益气,安神,止呕逆,平脉,下痰,止烦躁,变酸水。
《日华子本草》: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食之无忌。
《开宝本草》:味甘,微温,无毒。
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类法象》: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
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
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
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也。
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
升也,阳也。
其用有三:止渴生津液,和中益元气,肺寒则可服,肺热还伤肺。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
甘而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
阳中微阴,无毒。
《象》云: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
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
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为相得也。
解读《神农本草经》之人参功效
解读《神农本草经》之人参功效孙卫东【期刊名称】《人参研究》【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3页(P62-64)【作者】孙卫东【作者单位】通化孙氏人参工坊吉林通化 134000【正文语种】中文神农,中国五千年前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
远古时期,百姓靠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经常有人受毒害死亡,寿命很短。
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使百姓益寿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中原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
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
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
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故先民封他为“药神”。
他发明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领导部落人民制造陶器和炊具。
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炎帝率领众先民战胜饥荒、疾病,使中华民族脱离了饥寒交迫、无医无药,颠沛流离的日子。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今天海内外亿万华人华人(各民族族),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
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日益减少。
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
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
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的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
时移世易,随着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人参各部分的功效
人参各部分的功效人参周身是宝,都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人参的参芦、参条、参须、参花、参叶和参子,虽同生在一株上,但是其功效主治却不尽相同.分述如下:参芦:参芦是植物人参的根茎.我国古代大部分医药书籍中,有人参 " 不去芦令人吐” 的记载,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
《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 " 吐人” 的记述。
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 " 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 " 。
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
近年来,有一些药品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翻阅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
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
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
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对参芦和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
参芦占全参的 8%—15% ,以往入药前须将其除净,削下的参芦虽有少量作催吐药,但大部分却霉烂掉了。
据统计,从前我国每年去除的参芦达 15 万公斤以上.现今,参芦随人参一并入药,既能节约药材资源,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奉劝选购人参进补者,请勿固守陈规而去掉参芦。
参条: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称为参条.参条补益之力较人参为小。
据《本草从新》载,参条能 " 生津、止渴,补气。
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 " 。
因而,古代医家用其治疗虚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抬举无力、手指麻木(相当于肩周炎、末梢神经炎、网球肘等病)。
唯史论药话人参
唯史论药话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生山谷。
——《神农本草经》(汉代)人薓,药草,出上党。
薓,即参也。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薓,地精,人参也。
——《广雅》(三国·张揖)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
如人形者有神。
——《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人参,一名黄参。
——《吴普本草》(魏晋·吴普)人参,别名皱面还丹。
——《药谱》(唐代·侯宁极)人参,一名海腴。
——《群芳谱》(明代·王象晋)《急就章》(汉代·史游)中载有药名“叅”,即为现今之“参”,这是最早的参名记录。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单一,药用部位是根部。
它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气虚欲脱,脉微肢冷;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心气不足,惊悸失眠等病症。
1主要古籍医著中人参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汉代)将人参列为上品“君”药之一。
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之功效。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中含有人参的配方达21个,并论述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足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人参已被汉代医家广泛应用。
《中藏经》(三国·华佗)首次出现人参去芦使用,其所在方剂用于治疗“偏枯不遂,皮肤不仁”。
《本草经集注》(魏晋·陶弘景)不仅详细阐述了人参的功效,谓人参“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而且还记载了流传至今的“人参反藜芦”之说。
唐代在应用人参方面到了历史的高峰期,《千金方》(孙思邈)载有应用人参的方剂358条,而王焘《外台秘要》则多达576方。
《本草图经》(宋代·苏颂)云,“相传欲试人参,但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参乃真也。
人参
6、华山参:为茄科植物华山参的干燥根。本品 有毒! 主要特征:表面黄棕色,有个残留的木质茎, 断面可见放射状的维管束。 7、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干燥根。有毒! 主要特征:表面棕红色,有残留的木质短茎, 断面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的数层同心环纹,中央 有一圆形的木质部。 8、紫茉莉根: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干燥根。 主要特征: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的点状,下 陷的须根痕,断面不平坦,可见环纹。 9、野豇豆根:为豆科植物野豇豆的干燥根。 主要特征:表面棕红色,顶端有茎芽,有纵皱 纹及横向的皮孔样疤痕,断面纤维性。
野山参 芦头
园参
芦头细长,呈扭曲状,坚 芦头短,芦碗稀疏,质较 实瘦瘪,芦碗四面紧密, 松软 下端呈圆柱形 一至二条或无,两端细, 中间膨大,形如枣核 2~3条或无,细长呈圆柱形
参艼Biblioteka 参体主根具螺旋状环纹,细密 而深,上部尤甚,主根粗 短,支根两条呈人字形分 开或顺直而生 稀疏而长,清晰不乱,质 柔韧有明显的疣状疙瘩 (珍珠点)
4、质量规格: 北朝鲜:天、地、人、翁、字 南朝鲜:天、地、良、切、字
(四)西洋参《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西洋参(花旗参)是一种名贵药材,主产美国, 加拿大。又以美国威斯康新辛州所产最负盛名。 本品约在17世纪流入我国,并于20世纪八十年代 引种成功,经北京市药检所检验:国产西洋参与 进口西洋参在性状、人参总皂甙等各方面基本一 致。 功效:性寒,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 1、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 2、采收加工:秋季采挖4~5年的参根,洗净, 晒干或低温干燥。
一、别名:人葠、人蓡、棒槌(东北)。因 产地不同分别称:别直参、高丽参(朝鲜)、美 洲人参、西洋参、花旗参(美国、加拿大)、日 本人参、东洋参(日本) 二、主产国:中国、朝鲜(南北)、日本、 美国、加拿大、前苏联:西伯利亚。 三、生长年限:野山参:深山老林,自生自 灭。生长时间看芦碗第二年开始。家种品:原则 种植六年以上,三年育苗,三年种植(三三制) 种植三年后采挖,可以→红参、生晒参,形状好 则再种植,如此循环:三年,六年,九年……为 什么移植,因为原有土壤的肥料已耗尽,需换土 壤,市面上称的六年参,大多偷工减料,二年育 苗,二年移植。
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功效
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功效【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健体” 。
【本草纲目】:“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 【本经】:“人参,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 【名医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调中,止消渴,疏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本草】:“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凡虚而多梦者,加而用之。
【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脾胃中火邪。
【主治秘诀】:“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本草疏经】:“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邪虚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
益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疏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
邪气之所以久留不去者,无他,气虚则不能敌,故留连而不解,兹得补而真气充实,则邪不能容。
”【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图经本草】:“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口空,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
”【中药大辞典】:“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本草新编】记载: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
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
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
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21人参-大补元气要药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21人参-大补元气要药【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采根,竹儀刮,曝干,无令见风。
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产地】我国吉林辽宁产者昀良,山西长子县云南姚安县安徽舒城县亦有出产,高丽产出丰。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甄权】主五劳七伤,虚损痿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上逆,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
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
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枒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
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人参能生津也。
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脏,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反藜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功效
【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健体” 。
【本草纲目】:“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 【本经】:“人参,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 【名医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调中,止消渴,疏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
【药性本草】:“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凡虚而多梦者,加而用之。
【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脾胃中火邪。
【主治秘诀】:“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
【本草疏经】:“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邪虚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
益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疏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
邪气之所以久留不去者,
无他,气虚则不能敌,故留连而不解,兹得补而真气充实,则邪不能容。
”
【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
【图经本草】:“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口空,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
”
【中药大辞典】:“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
【本草新编】记载: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
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
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
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