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21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70304]
![中国医科大学2021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70304]](https://img.taocdn.com/s3/m/9189192050e2524de4187e97.png)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 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适应范围:因热结者,宜寒下;因寒结者,宜温下;因燥结者,宜润下;因水结者,宜逐水;邪实 而正虚者,又当攻补兼施。 配伍原则: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法。对年老体弱、孕妇、产 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以其攻邪不忘 扶正。 应用注意事项: ①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 扶正之品,以其攻邪不忘扶正。 ②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③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4.归经 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
5.炮制 根据临床用药的目的、药材自身的特点以及贮存、配方和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方法, 统称为炮制。
三、填空题 1.祛风湿药是以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的药物;根据药性特点及功效,可分为:、和三类。 祛风湿;风湿痹证;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4.简述止咳平喘药的定义、适应证、分类及每类都有哪些主要药物。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①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质稀,口鼻气冷,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 色白成块、舌苔白腻,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痰核流注、瘰疬,或痰浊上壅、蒙蔽 清窍所致中风痰迷、癫痫惊狂等证。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 旋覆花等。 ②清化热痰药 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黄,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以 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狂,或痰火凝结、瘿瘤瘰疬痰核等证。常用药有前胡、 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 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③止咳平喘药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气逆的咳喘证。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 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此外,部分药 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湿热水肿、肠燥便秘等证。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年 12 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5道题,共20分)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 题目]雷敩[B 题目]张仲景[C 题目]李时珍[D 题目]孙思邈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2.咸味药的作用是:[A 题目]发散行气[B题目]收敛固涩[C 题目]软坚泻下[D 题目]燥湿通泄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3.大黄酒制的目的是:[A 题目]去除杂质[B 题目]防止生虫变质[C 题目]祛除恶臭[D 题目]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D4.芒硝内服的用法是:[A 题目]包煎[B 题目]冲服[C 题目]先煎[D 题目]后下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5.治疗湿痰的要药是:[A 题目]前胡[B 题目]半夏[C 题目]天南星[D 题目]贝母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6.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A 题目]桂枝[B 题目]吴茱萸[C 题目]干姜[D 题目]生姜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7.善平补肾阴肾阳,治肺虚喘嗽兼有补虚扶弱作用的药是:[A 题目]枸杞子[B 题目]巴戟天[C 题目]杜仲[D 题目]冬虫夏草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D8.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A 题目]补脾益气[B 题目]利水消肿[C 题目]安神益智[D 题目]固表止汗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9.长于解暑热、退虚热的药物是:[A 题目]大青叶[B 题目]板蓝根[C 题目]地骨皮[D 题目]青蒿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D10.心悸失眠兼自汗、盗汗宜首选:[A 题目]酸枣仁[B 题目]远志[C 题目]朱砂[D 题目]夜交藤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A11.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A 题目]枳实[B 题目]陈皮[C 题目]香附[D 题目]木香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12.薤白的功效是:[A 题目]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题目]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题目]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题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13.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的药是:[A 题目]郁金[B 题目]川芎[C 题目]延胡索[D 题目]桃仁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14.既能活血调经,又能凉血消痈,安神的药物是:[A 题目]牛膝[B 题目]郁金[C 题目]益母草[D 题目]丹参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D15.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 题目]平肝阳[B 题目]活血[C 题目]缓急止痛[D 题目]止汗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16.天麻:[A 题目]治脏器下垂[B 题目]缩尿固精、摄唾[C 题目]治惊悸失眠[D 题目]治各种眩晕头痛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D17.小蓟能主治的病证是:[A 题目]虚寒性痛经[B 题目]血热性出血[C 题目] 收敛止血[D 题目]跌打损伤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18.益母草除活血外,还能:[A 题目]祛风止痛[B 题目]利水消肿[C 题目]引火(血)下行[D 题目]解毒消痈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19.何首乌能:[A 题目]止血[B 题目]止痛[C 题目]截疟[D题目]止汗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C20.当归能:[A 题目]止血[B 题目]止痛[C 题目]截疟[D 题目]止汗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答案:B 填空题21.祛风湿药是以()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的药物;根据药性特点及功效,可分为: ()、()和()三类。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雷敩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正确答案:C
2.咸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
B.收敛固涩
C.软坚泻下
D.燥湿通泄
正确答案:C
3.大黄酒制的目的是:
A.去除杂质
B.防止生虫变质
C.祛除恶臭
D.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正确答案:D
4.芒硝内服的用法是:
A.包煎
B.冲服
C.先煎
D.后下
正确答案:B
5.治疗湿痰的要药是:
A.前胡
B.半夏
C.天南星
D.贝母
正确答案:B
6.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
A.桂枝
B.吴茱萸
C.干姜
D.生姜
正确答案:C
7.善平补肾阴肾阳,治肺虚喘嗽兼有补虚扶弱作用的药是:
A.枸杞子
B.巴戟天
C.杜仲。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岀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完素,“攻下派”子和;“补土派”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3含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三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B.人与天地相应C.治病必求于本D.阴阳五行E.四诊八纲2.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3.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A.寒凉B.凝聚C.兴奋D.闭阖E.向下4.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表证5.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不啬C.润下D.从革E.曲直6.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 E.肺病及心7.五志中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是()A.思B.怒C.恐D.喜E.悲8,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五体E.五液9.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10.与肺相表里的是()A.心包B.小肠C.大肠D.胃E.三焦∏.主升清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12.主纳气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13.“贮痰之器”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14.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脾B.脾与肾C.肾与肝D.肝与肺E.肺与肾15.脾的生理特性是()A.喜燥恶湿主升B.喜燥恶湿主降C.喜润恶燥主降D.喜润恶燥主升E.以上都不是16.“水谷之海”是指()A.冲脉B.小肠C.大肠D.胃E.膀胱17.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防御作用B.温煦作用C.气化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18.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A.经络B.月奏理C.尿道D.三焦E.肾19.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A.季节性B.地区性C.传染性D.转化性E.外感性20.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21.多食生冷寒凉,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阳虚体质E.肝郁体质22.张男,29岁,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二便正常,面色红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动作灵活,睡眠良好。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1: 关于赤芍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B.] 和牡丹皮作用相似,常相须为用[C.] 不宜与藜芦同用[D.] 血寒经闭者不宜使用正确答案:A2: 川贝母可治疗[A.] 阴虚久咳,肺热燥咳[B.] 瘰疬,瘿瘤[C.] 乳痈[D.] 肺痈[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3: 关于陈皮叙述错误的是[A.] 味辛性温[B.] 以陈久者为佳[C.] 可治疗肺热燥咳[D.] 可治疗脾胃气滞正确答案:C4: 关于附子叙述错误的是[A.] 味辛、甘,性寒[B.] 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C.] 有毒,宜先煎[D.] 不宜和半夏同用正确答案:A5: 甘草能:[A.] 缓急止痛[B.] 安胎[C.] 安神益智[D.] 托毒生肌正确答案:A6: 既能收涩固脱,又能平补肝肾的是[A.] 五味子[B.] 山茱萸[C.] 乌梅[D.] 肉豆蔻正确答案:B7: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正确答案:A8: 都能治疗饮食积滞症的药物是:[A.] 甘草、桂枝[B.] 山楂、麦芽[C.] 瓜蒌、枳实[D.] 陈皮、木香正确答案:B9: 理气药特点[A.] 性味多苦寒[B.] 一般归心、肾二经[C.] 大多有辛香气味[D.] 宜先煎正确答案:C10: 木香与黄连配伍可用于治疗[A.] 脾虚气滞[B.] 湿热泻痢[C.] 大便秘结[D.] 肝郁气滞正确答案:B11: 黄芪:[A.] 治脏器下垂[B.] 缩尿固精、摄唾[C.] 治惊悸失眠[D.] 治各种眩晕头痛正确答案:A12: 关于薄荷叙述正确的是[A.] 性味辛、温[B.] 入汤剂宜先下[C.] 具有疏肝行气的作用[D.] 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正确答案:C13: 关于疏散风热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薄荷入汤剂宜久煎[B.] 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C.] 菊花善清肺止咳[D.] 桑叶有透疹的作用正确答案:B14: 五味中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作用的是:[A.] 辛味[B.] 酸味[C.] 甘味[D.] 咸味正确答案:C15: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A.] 枳实[B.] 陈皮[C.] 香附[D.] 木香正确答案:C16: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新的毒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A.] 相须[B.] 相反[C.] 相杀[D.] 相畏正确答案:B17: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A.] 1700种[B.] 1980种[C.] 365种[D.] 300种正确答案:C18: 关于收涩药叙述正确的是[A.] 可治疗自汗盗汗、久泻、遗精、遗尿、崩漏等[B.] 多具有酸涩之药味[C.] 表邪未解者不宜使用[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19: 艾叶能主治的病证是:[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正确答案:A20: 黄芪能:[A.] 缓急止痛[B.] 安胎[C.] 安神益智[D.] 托毒生肌正确答案:D填空题21.祛风湿药是以( )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的药物;根据药性特点及功效,可分为:( )、( )和( )三类。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精品资料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 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 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 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 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 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 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 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 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 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 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 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 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 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 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 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 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 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 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 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伤 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
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刘完素, “攻下派” 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 “养阴派”朱丹 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 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 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 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 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 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 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 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 养生等各个方面。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
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名词解释:四气
2.治表证兼治项背强痛的要药是()。
3.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
A、甘草与西洋参
B、白术与黄芪
C、黄芪与甘草
D、甘草与白术
4.治疗湿痰的要药是:()
A.前胡
B.半夏
C.天南星
D.贝母
5.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
A.补脾益气
B.利水消肿
C.安神益智
D.固表止汗
6.归经(名词解释)
7.大黄酒制的目的是:()
A.去除杂质
B.防止生虫变质
C.祛除恶臭
D.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8.名词解释:七情
9.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
B、改变性能
C、便于储藏
D、利于服用
10.芒硝内服的用法是:()
A.包煎
B.冲服
C.先煎
D.后下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2.参考答案:葛根
3.参考答案:B
4.参考答案:B
5.参考答案:C
6.参考答案: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
7.参考答案:D
8.参考答案:指单行以及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总和。
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B。
中医药学概论_习题集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C5.C二、多项选择题6.BCDE7.BC8.ACE9.ABCDE 10.ABCD 11.ABCD三、填空题1、整体观念;脏腑经络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1.简述整体观念的内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二: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重与人与环境的统一,含(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2.简述辨证论治的内涵。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辨证和论治构成了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
辨证论治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治疗效果来检验。
六、论述题试述你对辨证论治的理解答: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含了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反应能力(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证是在四诊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综合而作出的诊断。
如: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1.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的药物是:A.茯苓B.泽泻C.防己D.滑石答案:A2.滑石能够治疗A.湿热淋证B.暑湿证C.湿疹D.以上都是答案:D3.可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是A.羚羊角B.牛黄C.钩藤D.僵蚕答案:D4.感受风寒,兼气滞、腹胀、呕吐,下列药物中应选用何药:A.防风B.荆芥C.羌活D.紫苏答案:D5.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止痛作用的活血化瘀药:A.川芎B.丹参C.延胡索D.郁金答案:B6.黄芪能:A.缓急止痛B.安胎C.安神益智D.托毒生肌答案:D7.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A.祛风除湿作用B.芳香化湿作用C.清热燥湿作用D.祛风除寒作用答案:C8.《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A.844种B.365种C.300种D.1892种答案:D9.甘草能:A.缓急止痛B.安胎C.安神益智D.托毒生肌答案:A10.祛风湿药包括A.祛风湿散寒药B.祛风湿清热药C.祛风湿强筋骨药D.以上都是答案:D11.关于番泻叶叙述错误的是A.宜先煎B.性味苦寒C.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热结便秘D.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答案:A12.以下选项说法错误的是A.在治疗肾阳虚的患者时只需要补阳,不需要补阴B.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C.热性药属阳D.酸味药属阴答案:A13.兼有安胎作用的祛风湿药是B.木瓜C.秦艽D.桑寄生答案:D14.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A.桂枝B.吴茱萸C.干姜D.生姜答案:C15.治肺痈首选:A.蒲公英B.金银花C.败酱草D.鱼腥草答案:D16.防风最主要的作用是A.发汗B.祛风C.化湿D.透疹答案:B17.蝉蜕不适合治疗A.风热表证B.风疹瘙痒C.小儿惊痫、破伤风D.目赤翳障E.肝郁气滞答案:E18.既能养心安神,又能祛风通络的是A.柏子仁B.首乌藤C.远志D.朱砂答案:B19.能泻肺平喘的药是:A.桑白皮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答案:C20.关于收涩药叙述正确的是A.可治疗自汗盗汗、久泻、遗精、遗尿、崩漏等B.多具有酸涩之药味C.表邪未解者不宜使用D.以上都是答案:D二、名词解释(共5 道试题,共10 分)21.四气答案: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
精化气,称为肾气。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方法。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
肾、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药品?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新修本草》(又答: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物。
为人体先天之本”。
6、什么是阴阳、五行?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一的概念。
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阴阳学说的基本容及应用?7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容:①阴阳交感;②阴、在液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阴阳:就是宇宙中相互关联得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得属性概括。
2、气机: 气得运动。
3、津液: 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得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得内在液体及其正常得分泌物。
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生命活动得基本物质之一、4、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得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得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得学说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就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得一个有机整体。
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行相生得顺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得原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得最基本运动形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得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生理功能;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的防治;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行的相生、相克;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特别提示:文档内容仅包含选择题和判断,不包含简答题。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A:1700种B:1980种C:365种D:300种参考选项:C《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雷敩B:张仲景C:李时珍D:孙思邈参考选项:C心悸失眠兼自汗、盗汗宜首选:A:酸枣仁B:远志C:朱砂D:夜交藤参考选项:A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A:甘遂B:火麻仁C:大黄D:牵牛子参考选项:C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A:泻火解毒B:活血化瘀C:软坚泻下D:泻下攻积参考选项:C能止血的补血药物是:A:当归.B:阿胶C:熟地D:何首乌参考选项:B善能清泻下焦湿热的药是: 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参考选项:C治阳性疮痈之要药是:A:蒲公英B:金银花C:败酱草D:鱼腥草参考选项:B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为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以上都是参考选项:D关于荆芥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于风寒、风热表证B:有胜湿止痛作用C:可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D:荆芥炭有止血作用参考选项:B连翘长于A:利咽B:解疮毒、消疮肿C:利尿通淋D:凉血止痢参考选项:B广藿香不具有的作用是A:芳香化浊B:理气安胎C:和中止呕D:发表解暑参考选项:B厚朴为A:化湿浊之要药B:燥湿健脾之要药C:消胀除满之要药D:醒脾和胃之要药参考选项:C泽泻善清泄A:上焦湿热B:中焦湿热C:下焦湿热D:湿热黄疸参考选项:C吴茱萸长于A:散心经寒邪B:散肝经寒邪C:散膀胱经寒邪D:散小肠经寒邪参考选项:B川贝母可治疗A:阴虚久咳,肺热燥咳B:瘰疬,瘿瘤C:乳痈D:肺痈E:以上都是参考选项:E枇杷叶能A:降气化痰B:清肺止咳C:润肺止咳D:敛肺定喘参考选项:B桑白皮作用为A:降气化痰B:泻肺平喘C:敛肺定喘D:润肺止咳参考选项:B白果作用为A:降气化痰B:清肺止咳C:润肺止咳D:敛肺定喘参考选项:D青蒿不具有的功效是A:清虚热、退骨蒸B:解暑C:活血消痈D:截疟参考选项:C中药学参考选项: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医药学概论_习题集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C5.C二、多项选择题6.BCDE7.BC8.ACE9.ABCDE 10.ABCD 11.ABCD三、填空题1、整体观念;脏腑经络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1.简述整体观念的内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二: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重与人与环境的统一,含(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2.简述辨证论治的内涵。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辨证和论治构成了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
辨证论治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治疗效果来检验。
六、论述题试述你对辨证论治的理解答: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含了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反应能力(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证是在四诊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综合而作出的诊断。
如: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中医药学概论》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
共20题,20分
1
1分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C
2
1分
咸味药的作用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C
3
1分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D
4
1分
芒硝内服的用法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B
5
1分
治疗湿痰的要药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B
6
1分
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C
7
1分
善平补肾阴肾阳,治肺虚喘嗽兼有补虚扶弱作用的药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D
8
1分
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C
9
1分
长于解暑热、退虚热的药物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D
10
1分
心悸失眠兼自汗、盗汗宜首选: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A
11
1分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C
12
1分
薤白的功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