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阅读札记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阅读札记一、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在我阅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让我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种管理和控制组织内风险的方法和策略,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理论层面,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准确地识别出可能影响企业或项目的各种风险,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活动。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通过对风险的测量和评估,管理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风险的严重性。
在此基础上,风险分析提供了处理风险的决策依据。
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级别,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
风险控制是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的监督和控制过程,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实践层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则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市场、运营、财务、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企业内部运营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
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数据安全、技术更新和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风险可能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这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技术研发和创新机制、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风险管理还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紧密结合,风险管理不应仅仅是一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更应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确保风险管理活动能够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风险管理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我更加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引言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危险和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等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全面风险管理(ERM)出现了。
全面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面,全面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类型的风险的过程。
下面详细探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定义和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管理,使企业能够应对多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全面竞争实力。
其基本框架包括风险检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四个元素。
风险检测是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搜集和筛选,明确各项风险具体特征和级别;风险评估是指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等多层面因素,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风险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和审核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流程和制度,指望规避风险,降低对企业的影响;风险监控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风险的实际状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线上风险和线下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范围涉及企业整个经营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风险。
线上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侵权、交易风险等。
线下风险则涉及各种实体的物质风险和财务风险,例如工业事故、盗窃、信用风险等。
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往往具有重大影响。
有些企业对风险持保守态度,他们会采用一系列措施防范风险,以确保企业更加稳定;有些企业则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风险是必须面对的挑战,会冒一定风险以寻求更大利益。
然而,无论企业持何种态度,都需要全面地识别和评估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积极地应对。
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践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在企业中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时,需要同全天候的监督和风险管理机制相结合,明确各项风险的防范措施、责任方和周期,使风险管理策略成为具有操作性的行动计划。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一.Coso理论一. 全面风险管理1. 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过程。
它可以简单用“348”的框架来描述。
即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企业目标包括四个方面: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八个: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企业的各个层面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面都必须从八个要素进行风险管理。
2.目标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体系化风险防范机制是在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代表着风险管理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最佳实务。
全面风险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与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紧密相关,在战略制定中得到应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用来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在企业风险偏好的指导下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由此可见,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也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由企业战略决定的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就是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所有的企业,不管其大小或目标是什么,来全面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企业目标的风险。
同时,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可以确保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效率,保护企业不至于因灾害性事件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第一章企业风险管理概述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企业风险管理通常包括企业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
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措施,规避可能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风险管理学、统计学、预测学、心理学、决策科学以及金融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风险管理学中的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决策与应对等核心内容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
此外,企业风险管理还需要借助于金融学中的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
第三章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企业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程: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程,确保全体员工遵守。
2. 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3. 结合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入分析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准确把握风险趋势和变化:企业需要始终关注风险趋势和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5. 加强风险应对能力:企业需要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面临重大风险时迅速应对,保护企业核心利益。
第四章企业风险管理的难点与挑战企业风险管理虽然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环节,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1. 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2. 风险评估和监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3. 缺乏全局性的风险洞察力。
4. 风险管理实践能力不足。
5. 对海外风险的监测和管控滞后。
第五章企业风险管理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机遇和挑战。
浅谈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与实践
2014年26期总第765期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落实国资委“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
企业在系统内部推广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相融合,才能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以下结合个人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一、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政策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基于COSO 发布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随着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标志着企业风险控制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新时代。
1.理论依据。
风险管理机制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不断演进,理论沿袭上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两要素)、内部控制结构(三要素)、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五要素)、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八要素)等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四类目标和八个要素。
其中八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四类目标分别是: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性目标。
2.政策依据。
正式引入全面风险管理概念是2006年由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12年5月,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国资发评价[2012]68号文,对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各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的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企业、组织和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信息泄露、网络攻击、数据丢失等安全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个人的财产安全。
因此,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概述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一系列对网络、信息系统、通讯系统和信息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的管理、评估、识别和控制的过程。
它是在对威胁进行分析之后,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达到保护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和资产安全的目的。
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中,有几个核心的概念: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根据建立的安全目标和要求来识别出各种威胁,并对其进行分类、筛选、评估,从而确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小或消除风险的过程。
它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达到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的目的。
3、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指对已经存在的或者新出现的风险进行定期和持续的监测,及时识别对企业、组织或个人安全产生威胁的风险。
二、安全风险管理实践企业、组织和个人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安全标准和措施,有效地实现保护自身信息的目的。
1、制定安全标准制定安全标准意味着对企业、组织或个人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网络、设备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管理达到最高级别。
安全标准分为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
物理安全保障需要通过加强人员管制、保密管理、数据备份等措施实现;信息安全保障则需要通过加强用户身份验证、安全配置、网络防护等方面进行实现。
2、培训和宣传培训和宣传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或个人要将安全意识向每个员工传递,让他们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做法,以推动企业的安全工作。
培训要在企业、组织和个人内部广泛开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全员安全管理等方面。
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风险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某些事件或行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中可能包括财务、法律、技术、政治等方面的风险。
在商业运作中,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的活动,它涉及到制定策略、评估风险、配备资源、财务规划等重要任务。
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数量风险分析和金融学理论。
数量风险分析是对风险的量化和分析,通过众多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实现。
金融学理论包括现代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为在风险管理中的投资组合提供指导,并为风险规避和资产保证提供依据。
风险管理的实践风险管理的实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风险识别和评估。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因素、评估可能的潜在损失,并对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和分析。
第二阶段是规划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
在确定了潜在风险后,下一步是确定具体的风险规划措施和实施计划。
这些策略包括保险、对冲、多元化投资、风险传递等。
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确保有效的流程管控。
第三阶段是监控和应对风险。
任何一项计划都需要不断地监管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在风险管理中,公司应在全面评估后,持续进行跟踪和监测。
同时,当风险出现变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结论风险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管理风险,以管理一个组织和实现业务目标。
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外部环境,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实现盈利。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实现风险管理。
需要经过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对各种风险识别和评估处理的技能和经验。
因此,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人员培训或雇佣专业人员来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内 容
一、风险理论知识 二、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演变过程 三、内部控制框架 四、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
(一)风险的定义
关键词:关于目标
目标是输出结果的预计实现程度 满足顾 客需要 的产品
顾客需 要及投 入元素
输入
企业(组织)
输出
就是努力想要达到的状态、境界或目的。目标是行为的指向。
不可接受风险。
第二讲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内 容
一、风险理论知识 二、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演变过程 三、内部控制框架 四、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
二、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演变过程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国内企业大多处于内 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集团公司(股份公 司)等一批中央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 步早,目前正处于向 全面风险管理过渡阶 段。
理策识别、评价和管理风险的思维框架。
– 2001年,COSO设立研究项目,委托PwC研发一个能被管理层用来 评价和改进其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 – 2003年7月,公布研究报告讨论稿。 – 2004年9月,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正式发布。
(四)风险的分类
按风险的性质划分:
1 、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 机会的风险。
2、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 机会的风险。
(四)风险的分类
按风险的产生环境划分:
1、静态风险──不是因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变化,而是由于自然力不 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前者如地震、洪水、台 风、疾病等;后者如盗窃、呆帐、事故等。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主题: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风险挑战。
因此,全面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变得尤为关键。
本论文旨在研究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来探讨其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
传统的单一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全面风险管理应运而生。
1.2 研究问题本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如何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2. 研究方案方法2.1 研究范围和样本选择本研究将选择一些知名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它们的全面风险管理实践进行研究,来探讨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企业的年度报告、风险管理文件、市场调研报告等资料,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数据集。
2.3 分析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数据统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践分析通过对选择的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总结有效的实践经验。
3.2 风险管理绩效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全面风险管理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4.1 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业绩,提高企业的价值。
4.2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选择的限制,只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风险是企业发展和投资决策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因为没有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而遭受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风险管理理论,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完善体系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风险管理理论1. 风险概念风险是指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市场、政策、技术、环境、竞争等多种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并合理利用风险,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3. 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由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机制等组成,目的是为了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4. 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找出可能带来影响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是对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确定风险对企业的危害程度;风险评估是将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处理方式。
5. 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应对和风险接受等,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风险管理实践1. 风险管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在投资决策中,应该对所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该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2. 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规避或降低风险。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
3. 风险管理在保险业的应用在保险业中,风险是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决策的重要因素。
保险公司需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并在制定保险产品时考虑到风险因素。
同时,保险公司也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
4. 风险管理在金融业的应用金融业是高度风险性的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对不同的金融产品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社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
而管理风险则成为人们为了自我保护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及其影响,制定一种计划,用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的过程。
风险管理通常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主要环节。
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决策过程,需要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风险、心理学和统计学。
首先,风险理论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明确风险类型、来源以及可能引发的损失范围,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
其次,心理学理论揭示了人们在风险决策中的思维行为,如决策标准的设置、风险认知和评估,以及信息获取和加工等。
最后,统计学理论通过概率和统计分析,定量地表达风险的特征和趋势,提供了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
风险管理的实践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影响组织的威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在这一阶段,需要识别潜在风险,对所涉及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影响和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程度。
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明确确定风险等级,即确定风险等级的标准和标志。
2.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为了防止风险发生或减轻风险的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在这个阶段,通常需要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促进组织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
3. 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可预见或已发生的风险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
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监测风险的变化、及时反馈记录和分析实际发生的风险情况,为组织决策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和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融合的背景下,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风险管理的品质和效率也需要不断提升。
未来,风险管理将更加依赖科技、数据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包括风险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风险监测技术的提升、以及风险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和专业化。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绪论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而风险的存在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每一家企业都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的风险,还需要关注新兴的风险形式,如网络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
因此,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致力于提供关于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的最佳实践方法。
常见的风险管理理论包括:VAR模型、CAPM模型、风险保险模型等等。
2.1 VAR模型VAR模型是目前在最大损失限制方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时间序列统计学,能够估计风险以及其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VAR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通过计算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经济损失的概率分布来衡量风险。
2.2 CAPM模型CAPM模型是资产定价模型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很多公司和投资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核心工具。
该模型假设投资者在决策时是考虑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收益率的,而不是单独考虑某个股票的风险和收益率。
2.3 风险保险模型风险保险模型通过保险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企业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以获得在遭受损失后的经济帮助。
这种方法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帮助企业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状况。
第三章:现代风险管理实践现代风险管理实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程序和监测手段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现代风险管理实践包括几个方面,如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等。
3.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管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对各种风险形式进行了解和量化。
这个过程使得企业可以更清晰地确定哪些风险最需要关注,以及如何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或保险公司。
3.2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降低所面临风险的有效方法。
风险控制包括几个方面,如管控的程序、内部审计和检查、员工培训、制定预警系统等。
通过各项控制措施,企业可以降低其面临风险的概率以及程度。
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一. 前言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是一种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法,旨在通过综合风险评估和管理来确保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等。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介绍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探讨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以及利用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方法。
二. 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1. COSO框架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框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COSO 框架包括五个组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监督。
这五个组件共同构成一个管理系统,帮助企业鉴别和管理风险。
2. ISO 31000标准ISO 31000标准是制定出来的针对风险管理的全球性指导性文件,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制定、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风险管理计划。
ISO 31000标准以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估过程为核心,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遵循ISO 31000标准来建立标准化的风险管理程序。
三. 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
企业需要评估各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类、排列和优先级排序。
2.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企业无法完全消除风险,就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
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应对计划、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等方式来控制风险。
3. 风险监控企业需要对实施的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定期监控,以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
监控风险管理计划是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的前提。
4.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企业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为了有效防范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希望为读者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基本概念风险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
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风险的过程。
而风险评估则是对某一特定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潜在威胁和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管理的理论(一)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风险进行识别。
这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
识别风险的常用方法有SWOT分析、头脑风暴法、PEST分析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发生的程度和对企业或项目的影响。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事件树法、故障树法、风险矩阵法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制定应对措施的依据,同时也可以进行风险排名,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制定和实施相应策略、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降低其对企业或项目的影响。
控制风险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避免、减少、转移和接受等。
同时还可以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风险发生时的应急情况。
三、风险评估的实践风险评估的实践需要依据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和处理。
下面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例,介绍风险评估的实践流程。
(一)风险识别建筑工程项目面临多种风险,包括设计方案错误、施工不规范、人员意外伤亡等。
对于这些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
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和SWOT分析等方法,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已经识别出的风险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发生的程度和对项目的影响。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评估方法。
比如可以采用事件树法对风险进行模拟和分析,以确定各种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
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安全是指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不会发生大范围的死亡、伤害、财产损失等不良影响的状况,而风险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种不确定事件将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与风险的关系密不可分,安全管理就是防范风险、减少事故的管理。
本文将探讨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一、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1.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是指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观点。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工程管理学、人际关系及领导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等。
工程管理学是安全管理最基本的理论,包括生产安全、过程安全、管理安全、劳动保护等。
2.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理论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理论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对事务所可能发生的影响或损失进行评估。
例如,电力系统杆塔倒塌可能导致停电等影响,而这些影响的产生就是风险的评估。
针对不同的风险场景,可以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
3.安全管理的安全文化理论安全管理的安全文化理论是指安全管理中注重共创、共享、创新、责任等方面的理论。
在安全管理中,通过不断推广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意识,从而有效预防意外事故。
二、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实践1.“三违”管控“三违”是指违章操作、违反规定、忽视纪律。
这种行为是造成工作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三违”进行管控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2.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的认识,使员工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通过检查企业安全体系,发现隐患和缺陷,并及时消除,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保障。
企业需要定期检查安全,确保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4.应急预案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应急预案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该预案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
5.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是对事故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通过事故调查能够深刻认识事故的教训,并在对应安全风险场景中提高预测准确度。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化繁为简的金融环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为了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其风险管理的失误会不可避免地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探讨。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方面。
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风险发生之前识别风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抵御措施。
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主要基于信息披露和内部审计。
信息披露指商业银行及时公开披露风险信息,供客户和市场投资者参考。
内部审计则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通常通过银行内部制定的制度和规章制度来检查风险管理情况,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2. 风险度量风险度量是指对商业银行现有风险的量化分析。
风险度量的核心内容是确定风险的级别、频率和概率,以便对风险进行定量管理。
通常,商业银行采用VaR (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模型来度量风险。
该模型通过量化测量不同投资组合中各种元素的风险价值,进而确定风险的概率和频率,以便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减少或避免风险。
通常,商业银行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风险,包括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确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制定风险分配策略等。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注意加强风险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4. 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银行和市场的风险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测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有效的风险监测主要包括日常监测、风险事件监测以及风险预测等。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主要包括对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等方面。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章节一:引言风险是商业世界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等。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是企业在金融市场中长期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阐述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关理论,最后讨论风险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章节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风险管理是指对已知和未知风险进行评估、监测、控制、规避、转移和接受的过程。
它是现代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企业预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完全消除风险,而是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风险成本是非常高的。
若企业无法正确评估和规避风险,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公司倒闭、投资失败等。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和成本,并且保障其长期发展。
章节三: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关理论(一)风险识别阶段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目的是通过对市场和交易所的信息和分析,对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识别。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头寸及风险限制、财务比率、历史数据分析、模拟测试、专家判断等。
此外,还可以实行多元风险评估方法,例如McClelland的预测方法和贝叶斯决策理论等。
(二)风险控制阶段风险控制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避免等。
同时,还可以制定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将其纳入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中。
(三)风险监测和评估阶段风险监测与评估是对风险管理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通过更高效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来确定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效性。
主要的方法包括风险更新、就绪性测试、演习、审计和报告等。
章节四:风险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风险管理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理论是指在统筹考虑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别、来源、影响程度等各方面要素的基础上,采取协同化、全面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合理控制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的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ERM的理论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预警、响应、措施修订等多个环节,其中风险识别和评估作为ERM的核心,是实现风险管理最基础与关键的环节。
风险识别:主要是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人员、财务、技术、竞争等多种因素,采用量化或非量化方式进行分类、排列等操作,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识别体系,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对不同风险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估可使用多种方法,如误差与不确定性分析、统计风险分析等,以便预测将来不同方案的风险情况。
风险监控:做好风险识别和评估还不够,企业需要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机制,随时掌握风险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预警和响应:当风险出现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统一、及时、有效的预警机制。
同时,企业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响应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损失。
证券投资行业作为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的行业,应重视全面风险管理。
具体实践中,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多元化风险管理团队、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科技手段等多种途径,实现全方位风险控制。
ERM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石,证券公司也应该通过逐步实行ERM理论和方法,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保证顺利实施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银行体系日趋复杂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未来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1.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
2. 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3. 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报告等环节。
这一框架为银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银行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三、实证研究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风险数据和银行经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2. 实证研究结果(1)信用风险管理: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仍需加强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
(2)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增强,但仍需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影响。
(3)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银行日常运营中常见的风险。
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强内部控制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匹配性,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流动性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935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Coso理论一. 全面风险管理1. 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过程。
它可以简单用“348”的框架来描述。
即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企业目标包括四个方面: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八个: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企业的各个层面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面都必须从八个要素进行风险管理。
2.目标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体系化风险防范机制是在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代表着风险管理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最佳实务。
全面风险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与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紧密相关,在战略制定中得到应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用来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在企业风险偏好的指导下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由此可见,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也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由企业战略决定的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就是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所有的企业,不管其大小或目标是什么,来全面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企业目标的风险。
同时,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可以确保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效率,保护企业不至于因灾害性事件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3.主要内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战略、风险管理职能、综合内控、风险理财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五个模块组成。
风险战略是指导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是针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设计的一整套风险处理方案。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是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者,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能安排,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
内部控制作为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通过针对企业的各个主要业务流程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规章和措施,对影响业务流程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风险理财是指企业运用金融手段来管理、转移风险的一整套措施、政策和方法。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传输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系统,其包括企业信息和运营数据的存储、分析、模型、传送及内部报告和外部的披露系统。
4.风险风险是企业特殊的资源,它总是伴随着企业的有形的、确定的资源而存在。
风险的定义就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
它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风险是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过去和现在属于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领域,没有风险,但所有的人都不确定将来的事情,将来存在风险。
为了准确度量和管理风险,风险总是定义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比如,企业职工有人身安全的风险,为此要为职工买人身安全保险,保险合同总是在一段时间内有效的。
又如,企业的财务报表反应的都是发生的经济行为,而现金流预测作为投资决策的基础评估方法之一,是对未来的一定期间内的净现金流入预测用贴现系数来计算现值,这里表现的风险包括时间价值的概念,还包括风险的贴现。
风险是和企业目标有关系的。
一般来说,企业目标定得越高风险越大,目标定得越低风险越小。
例如,企业的目标是跻身于世界五百强还是维持盈亏平衡,其所须承担风险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风险是相对于要实现的目标而言的。
目标越高,风险就越大;目标越小,风险就越小。
风险对实现目标的影响表现在实际的行为可能与我们的目标有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不仅表现在最后结果的差距(如盈利额的差距、损益值),还可能表现在路径的差距,即如何实现最后的结果,这同样是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稳定的、可预期的表现要更看重一些,因为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成本就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对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
所谓好坏或正面负面都是指对结果的判断而言的,风险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
把风险看作是纯粹的负面的东西,有利于我们专注于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同时有可能使我们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
因此,企业对风险正负面影响的考虑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和“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高回报蕴含着高风险”的观点是一致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
事实上,在没有交易成本等的无摩擦、无套利机会的理想市场的情形,在负面风险和正面风险之间存在确定的平价关系(Call-PutParity)。
如果只考虑风险的负面影响,势必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忽视正面风险的存在,向风险规避型倾斜。
例如,考虑商业银行某一笔贷款的信用风险,从表面上看,这个信用风险是纯粹负面的。
但是,由于风险交易市场的存在,这个信用风险有可能被作为一个金融产品被定价,并进而被该银行卖出。
而持有代表这个信用风险的金融产品的交易方有可能与其他交易对象继续交易,以期在交易过程中获得收益。
当然,并不排除该商业银行本身在某一时刻将这个信用风险的金融产品买回。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并不在意信用风险本身是否是纯负面的,他们的关注点是在于该信用风险本身的变化的特性。
反过来说,如果把风险定义为纯负面的影响,就不会有人会对风险的交易感兴趣了。
保险公司的业务可以作为这方面的另外一个例子。
最后,风险所依赖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分析为许多因素。
这些因素就称为风险因素。
比如,公司的股价依赖于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农作物的收成依赖于天气的情况等。
这些风险因素的未来的情况是不定的,也就是说,在目前来看,风险因素的情况存在一个概率的分布。
因此,风险本身也存在一个分布。
险的分类风险的分类标准不是绝对的,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是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危害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和实施发展规划的影响,企业要符合股东的要求,结合市场情况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抓住发展机会,规避市场损失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财务风险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原材料或产品价格波动、信用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以及公司在理财方面的行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
运营风险包括供应链的管理、运营资源的合理调配、关键人员的流动、法律合规、监督检查等涉及公司运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司运营目标方面的影响。
灾害性风险包括水灾、火灾、事故、偷盗、人身伤亡等不确定性的因素对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影响。
风险按其来源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企业的外部风险来自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包括外部环境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目标的影响,如社会政治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技术革新风险、法律法规风险、自然地理环境风险、灾害风险。
企业的内部风险来源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活动。
企业决策的风险一方面表现在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中,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来自企业的各个流程和各个部门。
在评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时,人们会用到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概念。
前者与后者是相对于某一风险管理的手段的应用实施而言的。
也就是说,在没有实施该风险管理手段时的风险称为固有风险,而实施该风险管理手段后的风险称为剩余风险。
应当指出,在给定风险管理的现状时,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是一样的。
风险按其是否有盈利的可能又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纯粹风险指不含盈利的可能性,如灾害性风险,大多数运营风险。
机会风险是盈利与损失的可能性并存的风险,如许多战略风险,市场风险。
从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若干个“第一”中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与发展:第一个准确、科学地描述风险的科学家。
瑞士数学家贝努利1705年发现了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后来成为一切保险的计价基础。
第一家保险公司。
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于1720年在伦敦成立。
当时英国人已经在定价时使用了抽样的统计方法。
标志着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进展。
第一个权威性的“内部控制”定义。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做了权威性的定义。
第一次发表“组合选择”理论。
1952年,马柯维茨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他将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合理的量化。
在此基础上,他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证券投资的分散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并提出了确定最优证券组合的方法,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提出“风险管理”的人。
195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施耐德教授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
第一个巴塞尔协议。
八十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银行风险的增大引起了国际上的严重关注。
国际清算银行于1988年发表了第一个巴塞尔协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范。
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是199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订的AS/NZS4360明确定义了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
第一个中国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发布。
20xx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台,掀开了风险管理历史上新的一页……从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若干个“第一”中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与发展:第一个准确、科学地描述风险的科学家。
瑞士数学家贝努利1705年发现了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后来成为一切保险的计价基础。
第一家保险公司。
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于1720年在伦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