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民俗风社会实践报告
寻根民族风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民族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决定开展“寻根民族风”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促进民族团结。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三、活动内容1. 民族文化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讲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民族风情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民族技艺体验:邀请民族手工艺人现场教授学生制作民族饰品、刺绣、剪纸等技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4. 民族歌舞表演:邀请民族歌舞团为同学们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让学生欣赏到民族文化的精髓。
5. 民族故事分享:邀请民族老人讲述民族故事,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渊源、英雄事迹等。
6. 民族美食体验:品尝各民族的特色美食,让学生感受民族饮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一周,周末两天休息。
2. 活动地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等。
3. 参与人员:我校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
4. 活动流程:(1)前期准备:了解民族地区文化,确定活动行程,准备所需物资。
(2)出发前培训:讲解活动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意识。
(3)实地考察:参观民族村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
(4)民族技艺体验:学习制作民族饰品、刺绣、剪纸等技艺。
(5)民族歌舞表演:欣赏民族歌舞节目。
(6)民族故事分享:聆听民族老人讲述民族故事。
2023年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6篇
2023年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6篇第1篇示例:2023年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3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深切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现将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报告。
一、活动背景本次活动是由当地文化局和教育局联合组织的,旨在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加深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包括走访传统手工艺人、参与传统节日庆祝、学习传统习俗等内容,让参与者全面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活动过程1. 参观传统手工艺人我们首先走访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在他们的工作室里欣赏到了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
手工艺人们手艺娴熟,细致入微地制作着各种器物和工艺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和美丽。
2. 参与传统节日庆祝在活动中,我们还有幸参与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穿着传统的服装,围坐在一起品尝传统美食、参加传统游戏、观看传统表演,热闹非凡。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乡土气息的浓厚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
3. 学习传统习俗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当地的传统习俗。
比如学习编织芦苇编制的技巧、学习如何包粽子、学习如何制作传统的面食等。
这些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活动收获通过这次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只有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光辉和魅力。
我也认识到了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活动展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民俗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民俗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校特组织了一次民俗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日四、活动地点1. 老城区民俗文化博物馆2. 当地特色民俗村五、活动内容1. 参观老城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在活动当天,学生们首先来到了老城区民俗文化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各种民俗文物,包括服饰、工艺品、生活用品等。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认真聆听了关于民俗文化的讲解,了解了各个时期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体验传统手工艺在参观博物馆后,学生们来到了当地特色民俗村。
这里有许多传统手工艺人,他们现场展示了剪纸、泥塑、编织等技艺。
学生们纷纷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参观民俗村落随后,学生们参观了当地民俗村落。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学生们在村子里漫步,欣赏着古朴的民居,感受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4. 举办民俗文化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学生们对民俗文化的掌握程度,活动最后还举办了一场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学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竞赛,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七、活动总结本次民俗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承之旅。
通过参观博物馆、体验传统手工艺、参观民俗村落等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还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XX年经典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民俗文化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那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河间社会实践队借在河间市实践之机,深入河间社会,寻访河间市的中国故事、道德典范与河北精神,领略优秀民族文化。
实践队的队员们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基层群众、走向道德典范。
寻访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今年是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思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也将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借此契机,来到河间市荣耀院采访了孟庆玉老人,听他讲述了他的“中国故事”。
孟庆玉老人1943年参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奉献。
他16岁参军,怀着“打倒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一腔热血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成为了一名侦查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跟随着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参加东北战役,在四平战役中负伤复员。
他说,当时参军的最大动机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民为了打跑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妻子送郎上战场,娘亲送儿打东洋”——就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抗日战士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决不后退,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孟庆玉老人认为,人民的支持是共产党能打败国某党的根本原因,军民鱼水情什么时候都扔不得、丢不得、忘不得。
“首长说,老蒋是民贼,人民反对他,我们只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一定能打败国某党、解放全中国”,孟庆玉老人说到。
孟庆玉老人因战争而残疾,却从未懊悔。
他说,我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战斗,因为战斗而负伤,我是荣耀的、无悔的。
在部队他是新兵的时候,老兵为他洗脚为他背枪,等到他成了老兵的时候也为新兵洗脚、背枪,这种互相照顾、共同奋斗的高尚同志情谊让他终身难忘。
孟庆玉老人所表达的无比热忱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精神教育正是革命先烈、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们所讲的“中国故事”的内涵与精髓。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2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生活又将谢下帷幕,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写一份实践报告,做好总结。
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7月5日至年11日6日三、调查地点: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四、调查对象:复兴村村委及村民五、调研经过及内容(一)走访村委1、村庄基本概况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
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⑴村庄基本面貌: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⑵基本设施建设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村民生活情况: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
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
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家乡民俗文化实践报告(精选3篇)
家乡民俗文化实践报告(精选3篇)家乡民俗文化实践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1.围绕风俗习惯、民间建筑、方言土语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
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1.风俗习惯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
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
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
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
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
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
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
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
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
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
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
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
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
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精选5篇)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精选5篇)第一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行动体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任务】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活动的任务设计,让参与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走访实践中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
【方案设计】宣布任务:明确任务,做好分工,参与者要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宣布规则:1.按籍贯或户籍地将全体参与者分成若干个小组。
2.各小组做好到图书馆、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等查阅相关资料和采访亲友、进行社会调查的责任分工。
2.个人或小组进行专题查阅、调查时,作好详细、认真的记录,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汇总。
3.小组内部成员应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各小组要交流收获与体会。
4.可以以日记、作文、实践报告、讨论发言记录、资料展览、成果发布会等形式进行活动的总结。
【行动准备】操作要点:1.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分组。
2.制定查阅与调查计划。
3.作好调查的物质准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笔记本等。
4.确定谁应该查当地名人遗迹,谁应该查民间工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等,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5.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①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6.开展考察活动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实习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ing reports, internship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ork summar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1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民俗活动社会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文化瑰宝。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积极参加了一次民俗活动社会实践。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活动背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各地纷纷举办各类民俗活动。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了我国某地的传统民俗活动——端午节。
三、活动过程1.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源于我国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
相传,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活动。
2. 划龙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亲身参与了划龙舟。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划龙舟的基本技巧。
比赛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充分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3. 制作粽子在端午节这天,制作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我们学习了粽子的制作方法,亲手制作了美味的粽子。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体验了民间技艺的传承。
4. 挂艾草艾草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我们学习了如何挑选艾草,并亲手将艾草挂在家门口,寓意着家庭平安、健康。
四、心得体会1. 民俗活动的魅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民俗活动的魅力。
民俗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价值。
参与民俗活动,让我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划龙舟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3. 劳动与技艺的传承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粽子的制作方法,还了解到了民间技艺的传承。
这让我明白,劳动是光荣的,技艺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6篇)难忘的实践活动又将谢下帷幕,这段时间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吧,这时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实践报告总结一下了。
怎样写实践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1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
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
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
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
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
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
民俗社会实践活动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民俗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俗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1. 了解我国民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2. 增强全民文化素养,提高民族凝聚力。
3. 拓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 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9月25日-9月27日活动地点:我国某历史文化名城四、活动内容1. 参观民俗博物馆在活动第一天,我们组织参与者参观了当地民俗博物馆。
通过馆内丰富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让参与者全面了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
2. 体验传统工艺在活动第二天,我们安排了体验传统工艺环节。
参与者亲自动手,学习剪纸、刺绣、泥塑等传统工艺,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 参观民俗村落在活动第三天,我们组织参与者参观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村落。
通过实地考察,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民俗村落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民间传说等。
4. 参加民俗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还安排了参加当地民俗活动的环节。
参与者观看了精彩的民间舞蹈、戏曲表演,品尝了特色美食,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五、活动成果1. 参与者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文化素养。
2. 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亲身体验了传统工艺,传承了民族精神。
3. 民俗村落参观让参与者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4. 民俗活动的参与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当地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六、活动总结本次民俗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活动组织严密,安排合理,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了参与者的需求。
3. 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全民文化素养,弘扬了民族精神。
民俗体验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民俗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民俗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3.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日-10月3日活动地点:我国某历史文化名城四、活动内容1. 参观民俗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当地民俗博物馆,了解了当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及特点。
博物馆内展出的民俗物品丰富多样,有服饰、家具、农具、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们对民俗文化有了直观的认识。
2. 体验传统手工艺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作坊,亲手体验了剪纸、泥塑、编织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在师傅的指导下,学生们动手操作,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观看民俗表演学生们观看了当地特色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
这些表演展示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参与民俗活动学生们参与了当地的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做月饼、放风筝等。
在活动中,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民俗文化的乐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5. 民俗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学生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组织了一场民俗知识竞赛。
学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民俗体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1. 提高了文化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了解了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及特点,认识到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了热爱民俗文化、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寻根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正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我们组织了一次寻根民俗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记录,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实践背景1. 民俗文化的价值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信仰、道德和审美观念。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民俗文化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民俗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民俗文化传承面临断层。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对当地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进行实地考察。
2. 访谈记录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民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看法、传承经验和面临的困境。
3. 民俗活动参与我们积极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如苗族跳花节、侗族大歌节等,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实践成果1. 民俗文化资料收集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民俗文化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 民俗文化传承研究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为民俗文化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民俗文化活动推广我们通过撰写文章、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向更多人介绍和推广民俗文化,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五、实践体会1. 民俗文化的魅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 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应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研究,让民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3. 个人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集锦9篇)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集锦9篇)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第1篇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人生。
这是一次封闭学习。
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
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少触动。
在这里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于xx市xx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
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
人们见面时是鞠躬礼。
起初我不明比为什么。
中心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
这才是鞠躬的目的。
养成这种习惯,人自然而然就学会谦卑。
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
学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
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操。
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
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孝经。
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
内容是明白的。
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上课根本脱离了书本!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
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
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系。
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依据。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人体的器官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文化与健康的理论。
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
在这里,他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
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
结束的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求坚持下去。
民俗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智慧。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民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记录等方式,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以期为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供有益参考。
二、社会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许多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民俗传承者越来越少。
为了唤起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关注,我们决定开展此次民俗社会实践调查。
三、社会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我国南方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地区作为考察对象。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1)民俗活动:考察了当地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间庙会、庆典活动。
(2)民间艺术:参观了当地的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民间艺术作品。
(3)传统手工艺:学习了当地的竹编、陶瓷、织布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
2. 访谈我们邀请了当地的民俗传承者、专家学者、居民等进行了访谈,了解了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3. 记录我们将考察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形成了一份详细的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四、社会实践成果1. 民俗文化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地民俗文化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许多传统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民俗传承者年龄偏大,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较低。
2. 民俗文化面临的问题(1)民俗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2)民俗传承者缺乏传承动力,后继无人。
(3)民俗文化保护力度不足,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3. 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建议(1)加强民俗文化宣传,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
(2)鼓励民俗传承者创新,丰富民俗活动形式。
(3)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力度,扶持传统手工艺传承。
(4)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寻根民俗风实践报告
寻根民俗风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与背景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现代化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弘扬民俗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热爱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校组织了一次寻根民俗风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实际操作等形式,使学生对民俗风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技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感。
二、实践内容与方式1.选择实践地点:根据学生们对民俗文化认知的不同层次,我们选择了当地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民风民俗村作为实践地点。
2.实地考察与观摩:学生们前往民俗村,参观当地的村庄、民居、农田等,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
3.实际操作体验:学生们参与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等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了传统技艺的魅力。
4.互动交流与表演:学生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此外,学生们也表演了自己准备的节目,以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实践成果与收获1.增加了对民俗文化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学生们对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民风民俗村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特色节日等。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们亲手制作了传统手工艺品,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加强了与当地居民的交流: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交流,学生们了解到民俗文化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增强,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责任感。
四、实践反思与展望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传统文化传承责任感。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活动的时间较短,学生们距离传统文化的接触还不够广泛,深度也有限。
寻根之旅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导语: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寻根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道。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寻根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调查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等;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馆等;3. 民族文化交流:邀请民族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4. 民族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民族特色活动,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服饰等;5. 总结报告:学生撰写活动总结报告,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2. 组织学生进行前期准备,包括查阅资料、了解民族文化知识等;3. 安排专业老师担任活动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4. 与相关单位、景区、专家等取得联系,确保活动资源充足;5. 做好安全预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我国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2. 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3. 活动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活动感悟1. 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发扬;2. 了解民族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民族凝聚力;3.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寻根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风民俗逐渐被边缘化,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民风民俗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实践目的(1)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增强文化自信;(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4)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实践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村、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2)体验学习:参与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3)交流研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讲座、座谈,分享民俗文化知识;(4)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创意设计、宣传推广等。
2.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实践地点、联系相关单位、制定详细活动方案;(2)实地考察:组织大学生参观民俗文化村、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了解当地民风民俗;(3)体验学习:组织大学生参与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4)交流研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讲座、座谈,分享民俗文化知识;(5)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创意设计、宣传推广等,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四、实践成果与收获1.实践成果(1)大学生对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2)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4)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根民俗风社会实践报告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水利水电三班姓名:田晓雨学号:20151108一、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2017年1月29日至2017年2月15日期间在家乡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二、实践内容潍坊,是历史悠久的手工业名城。
古来曾以“二百红炉,三千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赫赫阵容,名扬四海。
其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至今盛行不衰,如红木嵌银漆器、木版年画、风筝、布玩具、桃核雕刻、仿古铜器、麻布绒绣、书画拓片、泥塑玩具、金银首饰、字画揭裱、抽纱刺绣、屏风、彩灯以及各种地毯、挂毯等三十多种工艺美术品,仍称压市之作。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而潍坊的风筝,在中国的风筝史上则自成一派。
它以选材讲究,造型精致,色彩鲜艳,式样美观而扬名中外。
特别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牵动了全国和世界风筝爱好者的心。
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同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画市。
潍坊年画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理想、希望、寄托着他们丰收富裕、消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意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嵌银漆器是潍坊独有的手工艺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嵌银漆器由艺人们用特制小刀小剪小锤,按照设计的图样,在硬质的红木上雕出细沟,再顺着细沟嵌入细如发丝的金丝或银丝,然后涂以数遍大漆,推光而成。
嵌银漆器色泽庄重清雅,线条洒脱简练,是绘画、镶嵌与雕刻的巧妙结合。
看了桃核雕刻《赤壁夜游》,无人不为艺人的精湛技艺而叹服。
在一个不大的桃核上,雕了六个人物和酒桌、酒壶、蓬门、风旗、锚链等多种器物,连蓬门两边的一副对联,在放大镜下也清晰可见。
真是神夺天工!潍坊不仅出产工艺品,还是古代文化荟萃的地方。
十笏园,布局谨严,小巧玲珑,是北方少见的中国园林建筑。
地处古青州(益都)的云门山、玲珑山和驼山,分别以石刻、石窟名闻遐迩。
临朐的“山旺化石”,更是首屈一指的“大自然的万卷书”。
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潍坊古老而又年青。
如今她在保留古老传统的同时,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现代都市。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区域的风尚民情的总称。
民风民情又多源于民间节日或生产、生活习俗。
比如,潍坊境内的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的朴灰年画、临朐的手绘年画等,不论哪种,均植根于年俗上;它们都是依年为本,年画进而又丰富宣染了年节习俗的气氛。
随着民间年俗的延续,老百姓过年就要买年画,年画一挂,“年”味就格外浓重,更增加了节日情趣。
木版年画是乡土艺术之花,几百年来,它按照当地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情趣逐步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自己古朴稚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正因如此,年画流传既久又广,至今长生不灭。
概括地说,因潍坊地区民间习俗而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可归纳为:一是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的,如年画、剪纸、刺绣、挂饰、石雕、砖雕、木雕等;二是与节令风俗民情密切相关的,像除夕贴对联、贴过门笺,正月十五闹花灯、清明踏青放风筝、清明时节打秋千,中秋佳节赏明月吃月饼等等;三是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生活用品,如昌邑的麦杆草编、临朐西南山区的家具彩绘;四是用于婚丧嫁娶和表达情谊的,如绣花鞋垫、绣荷包、美化新房顶棚、鼓手班子吹吹打打等;五是供人们闲暇娱乐的,民歌、民谣、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杂耍等。
上述这众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俗民间艺术,充分标志着潍坊的人民群众自身的创造精神,体现着他们朴实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各种作品无不打着民风民俗的鲜明标记。
如年画中的钱满柜、粮满仓、子孙满堂、多福多寿多吉祥等,其题材就来源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民风民俗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潍坊地区春节门上贴“门神”,除了使春节增加新年色彩外,还有企求“门神”的庇护,驱凶避邪之意。
再如把福字倒贴起来,寓意“福到”。
还有人们贴了几百年的《灶王爷》年画,它既有迷信色彩,但更有曲折反映人们某些方面的心理追求,盼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宅保平安”,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和睦安康。
这正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民对小康生活的希望与写照。
由于年画题材源于人民群众之中,于是《连年有余(鱼)》、《开市大吉》、《金玉满堂》、《摇钱树》等年画就应运而生。
年画是这样,其他如风筝、剪纸、民绣、泥玩具、布玩具也都充分表达着人民美好的愿望与追求。
比如,许多孩子儿提时候都要戴“虎头”帽,穿割花“虎头”鞋,希望小孩能像小老虎一样,长大虎虎有生气。
淳朴敦厚的潍坊民风民俗植根在民间沃土中,无不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它产生在人民中,在广大人民中流传,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俗、民情织锦着潍坊,特别是建市近60年来,这里民风更淳,民情更浓;经过20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风筝都——潍坊,已遐迩闻名,潍坊,从远古文明走来,以其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而今她充满希望地描绘着自己光辉灿烂的前景。
她那独具风采的民俗文化早已随风筝这一友谊的使者,飞向了世界各地,向海内外朋友敞开博大的情怀,发出盛情而美好的呼唤与邀请。
高密泥塑: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
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
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
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高密剪纸: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
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
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
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
其题材多为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吉祥图案、生活习俗等,深受群众喜爱。
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剪纸艺人也经常出国访问。
高密扑灰年画: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
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
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
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
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
婆娘不喜,老头奉承。
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扑灰“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今天,扑灰年画的作品日见其少,当年两派艺人的作品,存留来的都特别珍贵。
潍坊刺绣: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有“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潍坊在春秋战国至秦汉皆属齐地。
潍坊刺绣明朝时在民间已较为普遍。
据传,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姓沙的回族人,首先在潍县城开设了绣货店,刺绣已发展为正式的交易商品。
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中,生动地描写过当时妇女的穿戴:“罗绮成箱绣作堆,春衫窄袖好新裁”,“迎婚娶妇好张罗,彩轿红灯锦绣拖”。
说明潍坊刺绣已成风气。
民国和解放初期尤为兴盛,成为鲁绣的主要产地和代表形式。
据民国三十六年《潍县志稿》记载,潍坊清末民国有34家绣货庄。
当时,潍坊有“九千绣花女”之称。
主要分布在: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的西北部等地。
另外,青州、诸城等县级市也有民间刺绣业。
解放初期有十几家刺绣社,上世纪50年代成立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刺绣组。
1956年由田翔千的潍坊刺绣社、宋翠芝的同盛刺绣社、李天成的新成戏装社合并为潍坊刺绣厂。
潍坊手工刺绣的主要形式有:官用绣品(如官服、补子、官轿帷等);民用绣品(婚丧嫁娶的服装、妇女的衣着、床上用品、帷帐、绣鞋、霞帔、荷包等);戏装戏具(各类剧种的戏衣戏具无不一应俱全);艺术绣品(名人字画绣品、祝寿礼品等)。
潍坊刺绣在千百年实践中,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构图简练、朴实、匀称、夸张、有较强的装饰性;取材广泛,采取寓意手法表达主题;配色明快,鲜艳热烈;绣工精致,针脚细腻。
戏装戏具则针对不同剧种和不同流派而精心设计绣制,特点鲜明,技艺精湛,舞台效果突出。
临朐铁花:打铁花的民间娱乐活动,主要在冬季举行,元宵节形成高潮。
打铁花都在黑夜举行,地点多选在村边野外。
表演打铁花有技术精到的师傅,用具为三至五座铁匠炉,五把长把铁勺,五把长把木板,三至五只手拉风箱,三口黄粘土锅,30至50斤木炭,生铁屑、铜屑、铝屑各15斤,谷糠10斤。
表演开始,把铁、铜、铝末放在粘土泥锅内,用木炭抽风箱烧烤,待金属末融化,烧炉师傅用铁勺舀金属汁,倒在放有谷糠的长木板上,打铁花师傅飞跑进打花场,操起木板颠两颠,把金属汁扬向半空,不待汁液落地,抡起木板猛力捍打,只打得灿烂的火花满天飞舞。
四五个打花师傅跑来跑去,接连不断地一板一板把铁花打向天空,红的、蓝的、银的、金的火花映得天空村镇一片辉煌,观众则欢呼喝采,打花活动可持续10到15分钟。
这一项古朴而壮观的娱乐活动真可谓勇敢者的表演。
潍坊核雕山东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