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思维导图(上下册)
小学科学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地心说
公元140年
托勒密
(古希腊 天文学家)
傅科摆
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周期:24小时
公元1851年
傅科
(法国
自转
越是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北极星“不动”
形式:绕地轴自转 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物理学家) 判断依据:傅科摆、天体东
升西落、卫星观测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公元1543年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公元1543年 公元1838年
哥白尼 贝塞尔
(波兰
(德国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
公转
日心说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地心说
公元140年
托勒密
(古希腊 天文学家)
傅科摆
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周期:24小时
公元1851年
傅科
(法国
自转
越是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北极星“不动”
教科版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
《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地心说
公元140年
托勒密
(古希腊 天文学家)
《地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地球是静止的 是宇宙的中心
公元1543年
哥白尼
(波兰 天文学家)
日心说
人类探索地球及其运动的历程
地球是运动的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
地心说
公元140年
托勒密
日心说
恒星周年视差
判断依据: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季节交替、卫星观测
形式:绕地轴自转 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物理学家) 判断依据:傅科摆、天体东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新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其次是学生设计和进行“在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的实验。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表关于“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热》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点,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
他们知道温度慢慢变高时,水会逐渐变热、沸腾。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是较难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3.6《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再生是指人们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使一些废弃物变废为宝。
资源再生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资源再生把人与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
本课让学生经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以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先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列举几种资源。
然后直接提出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并研究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4个活动。
活动1,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
我国古代的造纸流程与本节课学生做再生纸的流程相似,这一活动为学生做再生纸做准备。
活动2,试着做一张再生纸,教科书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了造纸的程序。
活动3,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
活动4,说一说,我们能为节约用纸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有哪些意义?”,让学生梳理生活经验和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进行加工和表达;“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视角来分析资源再生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一些再生制品,对资源再生会有所了解,但他们对资源再生对于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的理解。
一般,他们不清楚我国古代造纸的流程,也没有经历过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2.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探究目标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
2.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
船的
研究
造船
造竹筏
造铝箔
(橡皮泥)
船
增加载重量:船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越容易浮。
也与与船体材料、结构、货物放置位置有关
增强稳定性:与底部宽阔的构造有关。
分隔船舱更稳定
船的发展史
独木舟
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在不断改进优化
变化
稳定性差、载重量小、减小阻力结构
优势:载重量、稳定性有进步
劣势:容易浸湿货物
船的动力
设计制作小船
设计明确任务—制定方案—交流—改进完善
制作测试
自然力量:人力、风力
机械力量:电动风轮、蒸汽装置
船舵:稳定方向
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
做成船型,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不省力、费劲;无风无动力、不能逆
行,沿风向走
动力足、续航久。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经典)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2课,包含课程标准里“5~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学段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
学生将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
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
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
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
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第三部分,移植绿豆芽。
这个活动是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
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