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借鉴_兼论泰勒规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2

国际金融研究/

1990年以来,已经有20多个国家①的货币当局宣布采用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geting ,IT )制度。从效果看,这些国家(如新西兰、

英国和加拿大)的通胀率下降速度比模型预测的要快,说明定标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国家的长期利率水平都有所下降,货币政策的声誉度也明显上升(Freeman 和

Willis ,1995)。本文首先在新兴新古典综合理

论的框架中引入近似理性假设,建立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正新凯恩斯主义的泰勒规则,最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经济数据进行检验,由此提出一些货币政策建议。

一、导言

上个世纪末以来,在吸收货币主义、真实商业周期(RBC )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基础上,产生了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②(NNS )。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继承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精

神,又将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融为一体。NNS 提出的有关货币政策的建议包括:(1)由

于受到经济微观主体调价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货币政策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并且会持续数年;(2)即使存在有成本的价格调整和粘性价格,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也不存在长期替代关系;(3)消除通货膨胀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减少相对价格扭曲;(4)信誉在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中至关重要(Goodfriend 和

King ,1997)。

但新综合理论也存在缺陷。按照理性预期假设,要实现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就必须为0,这显然与现实不符。行为宏观经济学、新综合理论采用理性预期的理论假设,关注预期的形成而忽视公众如何使用预期,这是它的模型与现实不符的关键症结。Akerlof (2000)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如何使用预期的问题比他们的预期如何形成更重要。因此,修正新综合理论的基本假设,引入近似理性,在新的假设的前提下构建新综合模型,可从理论上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借鉴

———兼论泰勒规则

内容提要:本文将近似理性假设引入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New Neoclassical Synthe -

sis ),建立起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NPC -MPR 模型)和新兴新古典综合泰勒规

则模型。之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而提出了我国货币当局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实施泰勒规则的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通胀目标制度新菲利普斯曲线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宏,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供职于甘肃省银监局。

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国家有: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芬兰、以色列、波兰、南非、西班牙、瑞

典、韩国、泰国、匈牙利、奥地利、新西兰、智利。Mishkin (1997,2000)认为,德国和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国家;他同时建议美国也采用这项制度,以稳定“后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物价。

简称新综合理论或新综合学派。

42

2008.12

国际金融研究

/解决新综合理论与现实不符的障碍,从而建立起新综合理论的泰勒规则。

新凯恩斯学派的泰勒规则的目标是同时关注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但却忽略了新菲利浦斯曲线中强调的两者的替代关系,因而在泰勒规则的原式和各种变形中,都同时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和产出缺口因素。这样,在计量分析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影响到变量参数的准确性。另外,科学计算潜在GDP 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一方面,潜在GDP 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严格说来,建立简单的季节模型进行整合有关数据不能直接用做潜在GDP 的值。这些偏差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科学性。谢平和罗雄(2002)以及陆军和钟丹(2003)等学者将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于检验泰勒规则,但是他们研究的都是新凯恩斯学派的泰勒规则,因而计量模型中也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他们计算潜在GDP 也只能是一个粗略的估计,这大大影响了拟合模型中参数值的准确性,也影响了模型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利用新综合理论模型,建立一个不包含潜在

GDP 的修正泰勒规则模型很有意义。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①

的理论分析

(一)基本理论及模型

1.新菲利普斯曲线(New Philips Curve ,

NPC )。20世纪70年代,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受到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质疑(Friedman ,1968;Lucas ,1972)。1983年,Calvo 建立了随

机价格调整模型,引入前瞻变量,建立了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此后,Fuhrer 和Moore (1995)建立两时期模型,使得模型中包含了后向变量和前瞻变量,建立了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它的拟合效果优于仅包含前瞻变量的模型(Holden 和Discoll ,2001)。Mankiw 和Reis

(2002)改进了粘性价格模型,提出信息粘性模型。Akerlof 等人用近似理性行为解释了这种替代关系(Akerlof et al ,2000)。他们认为,当通货膨胀处于零到温和通货膨胀之间时,企业和工人对它产生影响的判断是近似理性的———他们会低估通货膨胀的实际影响;在这个区间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新综合理论的新菲利普斯曲线来源于新凯恩斯学派,但是在解释货币政策的调整机制时,新菲利普斯曲线从两个角度反映货币政策调整机制。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不仅要根据价格变化调整产量,而且在价格不变而需求改变时,同样会做出反应。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价格粘性,货币供应量增加不会引起产品价格上升,但是会使劳动者的名义收入上升。名义收入上升,商品价格不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也提高,从而导致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另外,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企业愿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供应量。这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抚平经济波动,还可以缩小潜在产出缺口。对于少数可以操纵价格的企业来说,他们有可能(概率为1~

θ)重新调整价格。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如果

提高商品价格,就会加剧经济波动,但缩小了潜在产出缺口(因为垄断竞争市场的供应量小于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冲击不是结构性的(而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这种冲击是结构性的),出现与否取决于概率θ。这样新菲利普斯曲线就克服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问题②,在新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构建。

通货膨胀目标之研究,首要的是弄清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在NPC 曲线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包括:

(1)预期通货膨胀率;

(2)经济周期(这里用GDP 缺口测算);(3)

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可能产生的冲击。因此,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属于一种政策制度,政策制度(Policy Regime )是指与人们的预期有关的制度安排(Bordo

和Schwartz ,1997)。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指货币政策当局将稳定通货膨胀作为中期政策目标(可以是一个确定的值,也可以是一个区间),并以此促使政策工具实现目标,稳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的制度。在该制度下,货币当局可以选择采用货币数量规则,泰勒规则或者麦卡勒姆规则等简单规则或者目标规则,甚至相机抉择。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前提下,新菲利普斯曲线建立在垄断竞争的市场假设之上,并引

入前瞻性变量,证明了在粘性价格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成立。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