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二、上报范围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三、上报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科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
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
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护理不良变乱发生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成效及相关药品、东西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四、结果分析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用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
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科学标准及实践的比较。
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研究,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五、免罚及奖励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变乱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患者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会商减轻或免于处罚。
2.对不良变乱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特制定本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员工,包括医生、护士、技师、行政人员等,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三、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1. 一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严重残疾。
2. 二级事件(警告事件)——虽未造成永久性、严重残疾,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丧失、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
3. 三级事件(关注事件)——虽未导致严重后果,但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如药物治疗错误、手术操作失误等。
4. 四级事件(提示事件)——虽未对患者造成伤害,但存在潜在风险,如设备故障、药物不良反应等。
四、不良事件的报告(一)报告途径1. 口头报告: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直接上级或相关部门报告。
2. 书面报告:在口头报告的同时,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二)报告内容1. 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患者的基本信息等。
2. 事件的详细经过: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发现和处理情况等。
3. 事件的影响:包括对患者的影响、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等。
4. 事件的性质:包括事件的分类、事件的等级等。
5. 事件的处理:包括事件的初步处理、后续处理等。
6. 事件的预防措施:包括对类似事件的预防措施、对现有问题的改进措施等。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是指在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及其他组织中发生的与操作、管理活动和工作任务有关的、导致或可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建立一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一、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定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组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
2.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与操作、管理活动和工作任务有关的、导致或可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3.不良事件的上报范围:不论是任何领域、任何层级的不良事件都需要上报,不得遗漏。
4.不良事件的上报要求:上报时应当如实、准确地提供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经过及其可能的影响等相关信息。
5.不良事件的上报渠道:不良事件可以通过书面报告,口头汇报,或者是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等通讯方式上报。
二、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发现不良事件:任何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单位的直接上级或者专责负责的人员进行汇报。
2.初步核实:上级或专责负责的人员接到汇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不良事件进行初步核实,以确定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上报:核实后,上级或专责负责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上报渠道将不良事件报送给相应的管理部门或者专门的监察机构。
4.调查取证: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尽快进行调查取证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情况。
5.处理决策:根据调查取证结果,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对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6.跟踪督办:对于涉及重大的不良事件,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应当设立相应的跟踪督办机制,及时了解处理进展情况,并进行定期汇报。
7.总结经验:不良事件处理完毕后,管理部门或监察机构应当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处理不良事件,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
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与流程
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与流程一、不良事件定义本制度所称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药品、设备、医院感染等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任何事件。
二、不良事件的范围1. 医疗事件: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手术并发症、院内感染等。
2. 护理事件:包括护理操作失误、护理记录错误、患者跌倒、压疮等。
3. 药品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配伍禁忌、药品漏发、药品过期等。
4. 设备事件:包括设备故障、设备使用不当、设备消毒不彻底等。
5. 医院感染事件: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漏报等。
三、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将不良事件划分为四级:1. 一级事件: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性功能障碍的事件。
2. 二级事件:导致患者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事件。
3. 三级事件:导致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的事件。
4. 四级事件:未导致患者伤害或轻微伤害的事件。
四、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不良事件后,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事件对患者的危害。
2. 当班医护人员应在24小时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48小时内向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报告。
3. 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件的等级,并根据事件的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应在事件发生后72小时内将事件报告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 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应将事件处理结果反馈给科室和相关人员,并组织科室和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五、不良事件的处理1. 一级事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二级事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三级事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4. 四级事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事件,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制定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流程,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类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任何可能对企业的声誉、财务状况、客户利益以及员工生命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事故、产品质量问题、人员伤亡事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等。
二、报告制度1.实施主体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员工,无论职位和级别。
2.报告渠道员工应该将发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告,并可选择通过邮件、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
3.责任追究未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不良事件或故意隐瞒不良事件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报告流程1.不良事件的发现和确认员工发现任何不良事件后,应尽快向直接上级进行报告,并最大限度地收集相关证据,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直接上级的审核与处理直接上级在接到报告后,应认真审核报告内容,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有关的证据和材料应保存完好,以备后续调查使用。
3.调查和处理经过初步审核后,公司将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小组应尽快完成调查,并查明事实真相。
调查结果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上级审批和处理调查小组将调查结果提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审批。
上级领导要认真审阅调查报告,并对处理方案给予意见或决策。
上级领导还要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处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5.通知和反馈最后,对于制定的处理方案,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知,并根据事件性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纪律处分、经济赔偿等相应处理。
四、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公司应定期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理解该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
在新员工入职时,也应将该制度纳入培训范围,让他们熟悉并能够正确运用该制度。
以上就是公司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重要性、上报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意外事件,包括医疗操作失误、药物过敏、感染等。
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制度。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上报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2. 报告上级部门,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包括医院管理部门、质控部门等。
3. 归档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归档记录,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4. 分析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不良事件上报的注意事项。
1. 及时性,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隐瞒。
2. 完整性,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完整,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3. 保密性,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4. 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以上就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介绍,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或外部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医疗事故或近乎事故,以及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医疗错误等情况。
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不良事件的范围和内容,规定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
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应当包括医疗事故、医疗错误、医疗近乎事故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情况。
同时,也应当包括其他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意外事件。
3.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情况、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处理措施等详细信息。
二、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1.发现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立即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报告。
2.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的流程,并明确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当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接收不良事件报告,并进行初步核实和处理。
3.初步核实和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接收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初步核实和处理。
对于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4.报告备案和分析。
医疗机构应当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备案,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信息反馈。
医疗机构应当向相关人员和部门及时反馈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通过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共同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制度概述不良事件是指一种事故、错误、疏忽、缺陷等不良状况或者事件,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引发了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减少后果的扩大,各个组织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制度要求和目的1.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在组织内部广泛宣传和推行,使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
2.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事故防范和事后处理工作,保护相关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全体员工或者相关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向组织报告发现的不良事件,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三、流程概述1.发现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被发现,比如员工的观察和发现、客户的投诉、监管部门的检查等。
不论通过什么渠道发现不良事件,相关人员都应及时作出记录并向上级报告。
2.报告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报告的对象: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规模,报告可以直接向上级领导、内部的不良事件专员或者组织内的特定部门进行。
(2)编写不良事件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不良事件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涉及的人员信息、可能的原因和影响等详细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调查和处理。
(3)不良事件报告的提交:根据组织内部的规定,将不良事件报告递交给指定的部门或人员。
3.调查不良事件4.处理不良事件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不良事件进行处理,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修、制度完善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应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5.提交报告和总结不良事件的处理完毕后,组织应及时提交不良事件报告,并进行总结。
报告和总结应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和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改进措施。
四、执行与监督1.组织应指定专人负责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的执行和监督工作。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制动是发现医疗过失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备医疗事故、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使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举措。
为打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成立与完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点的要求,拟订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加强风险防备意识,实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得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剖析,反应并从医院管理系统、运转体制与规章制度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连续改良。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点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响/ 事件、医疗器材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响、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区分(1)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断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转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断结果、增添病人的难过和负担、并可能引起医疗纠葛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要素和事件。
(2)不良事件等级区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远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结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断活动而非疾病自己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伤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结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耽误事情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危害,或有稍微结果而不需要任何办理可完整痊愈。
Ⅳ级事件(临界错耽误事情件)——因为实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行以前被发现并获得纠正,患者最后没有获得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办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纳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有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详细事件、地址、过程、采纳的举措等有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 小时内报告,重要事件、紧迫状况者应在办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有关上司部门,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检查剖析事件发生的原由、影响要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拟订改良举措。
卫生院全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卫生院全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卫生院全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11)在护理活动中必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规矩,部门规则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大事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大事记下本,准时据实记下。
4)发生护理不良大事后,要准时评估大事发生后的影响,照实上报,并乐观实行拯救或救护措施,尽量削减或消退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大事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当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大事后的报告时光:当事人应立刻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和科领导。
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7)各科室应仔细填写“护理不良大事报告单”,由本人记下发生不良大事的经过、分析缘由、后果,及本人对不良大事的熟悉和建议。
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大事发生的过程准时调查讨论,组织科内研究,对发生缺陷举行调查,分析囫囵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大事的真切缘由并提出改进看法或计划。
护土长将研究结果和改进看法或计划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看法或计划提出建设性看法,并在1周内连报表报送护理部。
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觉,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大事,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大事举行研究,提交处理看法;缺陷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9)发生不良大事后,护士长对发生的缘由、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仔细的分析,确定根本缘由,准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状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平安状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护理不良大事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故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觉,须按情节严峻程度赋予处理。
11)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用于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
不良事件的上报范围应包括医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如诊断、治疗、护理、药品使用等。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不良事件管理部门报告。
2. 登记报告,医疗机构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对事件进行登记,并尽快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3. 归类分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归类分级,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分析原因,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不良事件分析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报告上级部门,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配合调查和处理。
6. 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三、注意事项。
1. 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隐瞒、瞒报或谎报。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不良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3. 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结语。
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不良事件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不良事件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一、不良事件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根据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四个等级:1. 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因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 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 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报告责任:医务人员有责任及时报告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
2. 报告时间: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
3. 报告流程:所在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报护理部或医务部。
4. 报告内容: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经过、后果及处理措施等。
四、不良事件处理流程1. 所在科室负责人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并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2. 护理部或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了解事件经过,评估事件等级。
3. 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措施:a. 级事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上报院领导。
b. 级事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上报院领导。
c. 级事件:所在科室负责人组织整改,护理部或医务部进行监督。
d. 级事件:所在科室负责人组织整改,护理部或医务部进行监督。
4. 对不良事件责任人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不良事件分析与改进1. 护理部或医务部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 所在科室根据不良事件分析结果,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
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共五则)
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共五则)第一篇: 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1.在检验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本科室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
2.各检验单元有防范处理检验不良事件的预案, 预防其发生。
3.各检验单元应建立检验不良事件登记本, 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检验不良事件后, 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 如实上报, 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 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检验不良事件后, 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应妥善保管, 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检验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 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 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并交书面报表。
7.科室应认真填写“检验不良事件报告表”, 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科主任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 组织科内讨论, 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 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
科主任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医务科, 医务科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并在一周内连报表报送检验科。
8.对发生的检验不良事件, 组织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 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 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9.发生不良事件后, 科主任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 确定根本原因, 及时制订改进措施, 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定期对本科室的安全情况分析研讨, 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检验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 如不按规定报告, 有意隐瞒, 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 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理。
11.检验事故的管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执行。
12.检验科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发生检验不良事件↓ 科主任↓ 医务科↓ 上报主管院长第二篇: 不良事件无责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无责报告制度一、目的:鼓励员工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信息, 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 获得医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 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 从而实现医疗安全的目标。
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强制性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强制性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和目的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发现的,除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隐患或造成负性后果的事件。
不良事件管理是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识别医疗服务风险隐患、预防负性事件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加强不良事件的识别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制定明确的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并实行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强制性制度。
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不良事件报告范围应包括医疗机构内所有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
2. 不良事件报告的分类:不良事件可分为病房诊治问题、不良治疗、意外事件、辅助检查问题、手术相关问题、医患沟通等类别。
3. 不良事件报告的部门:医疗机构应设立不良事件报告部门,负责不良事件的接收、登记、分析和处理。
4. 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间: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填写报告表格,连同相关资料一并提交给不良事件报告部门。
5. 不良事件报告的责任: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不良事件,并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负责。
三、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 不良事件识别: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发现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的事件,应立即识别为不良事件。
2. 不良事件报告:医务人员应立即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格,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经过、影响和处理情况,并签字确认。
3. 不良事件提交:医务人员将填写好的不良事件报告表格和相关资料提交给不良事件报告部门。
4. 不良事件登记:不良事件报告部门对收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登记,并留存相关资料。
5. 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报告部门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确定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措施。
6. 不良事件处理:不良事件报告部门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消除问题或隐患。
7. 不良事件反馈:不良事件报告部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报告人,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不良事件制度及上报流程PPT精品课件
功能损害。
虽然发生了错误 事实,但未给患 者造成机体与功
能任何损害。
由于及时发现错 误,未形成事实。
01
Ⅰ级事件 (警告事件)
02
03
04
Ⅱ级事件
Ⅲ级事件
Ⅳ级事件
(不良后果事件) (未造成后果事件) (隐患事件)
3.坚持非惩罚性、主动、保密性报告的原则。
✓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包括报 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 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 可以 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 信息, 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01
科室给予表扬, 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02
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奖励20元。
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未形成医疗纠纷,但 03 被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给予处罚50--100元/次。
(二)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制度
1 LOREM
各护理单元均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对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 原因、后果、当事人及整改措施做详细记录。
08 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填写意见与建议 进入方式有两种:
1. 在提交之后,弹出对话框①中有“添加意见和建议”选项, 点击这个选项后弹出新的对话框②。
①
②
这里“分类”选择“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意见与建议”, 填写内容后,点击“确定”,即完成了上报工作。
2.没有即刻添加意见和建议,就登陆系统后点击“查阅 已填报记录”
态会变为“审核通过”
点击“管理”后进入的界面为:
有主管职能科室意见与建议以及处理记录,这时候就可 以打印,放入资料盒内。
注意护士长一定要填写意见与建议!!!
打印方法,在管理界面内勾选序号前的方框,点击“另存 为Excel文件”,会出现“横向数据”“纵向数据”选项, 10 选取“纵向数据”,即会下载一个Excel的表格到电脑上, 通过Excel打开,进行编辑(主要调整“事件的详细经 过”,“科室、职能部门意见与建议”的行高,使内容全 部显示)后即可打印。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报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报告流程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原则1.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非惩罚性为原则,旨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不将报告不良事件作为处罚依据。
2. 主动报告:护理人员应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本人或本科室发生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
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
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 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 书面报告:护理人员应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原因、后果及改进措施。
3. 报告时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在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
4.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四、护理不良事件分级1. 警告事件:非预期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 不良后果事件:因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 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 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五、激励机制1. 对主动、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消极上报或未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进行批评教育,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
六、护理不良事件处理1.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相关科室根据护理部调查结果,对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不良大事报告制度一、目的(一)标准医疗安全(不良)大事的主动报告,增加风险防范意识,准时觉察医疗不良大事和安全隐患,利于医疗治理部门早期介入、早期干预,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将猎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展分析,反响并从医院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展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大事与医疗缺陷的主动报告;包括医疗安全(不良)大事、护理安全(不良)大事、药品安全(不良)大事、器械安全(不良)大事和其他安全(不良)大事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大事治理机构与职责我院由医务科统一担当医院医疗安全(不良)大事上报的治理工作,其职责为:(一)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不良大事处理工作;统一接收、初步审核、汇总上报的不良大事。
(二)准时将收集到的不良大事转发给相关部门或科室进一步处理: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大事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护理部;如直报给护理部的,由护理部转告医务科。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大事转发医院医院感染治理科,如直报医院感染治理科的,由医院感染治理科转告医务科。
4.药品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药学部,如直报给药学部的,由药学部转告医务科。
5.输血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输血科,如直报给输血科的,由输血科转告医务科。
6.器械、设备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医学装备部,如直报给医学装备部的,由医学装备部转告医务科。
7.设施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后勤治理科,如直报给后勤治理科的,由后勤治理科转告医务科。
8.效劳及风纪安全(不良)大事转发给党总支办公室,如直报给党总支办公室的,由党总支办公室转告医务科。
9.治安(不良)大事转发给保卫科,如直报给保卫科的,由保卫科转告医务科。
(三)催促指导相关部门或科室对不良大事准时进展调查、核实及处理。
(四)各部门每季度汇总、统计、分析、处理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设。
并对相关资料进展整理、归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药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洞、错误治疗、治疗不
及时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
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
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5.手术相关问题:手术患者、部位、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
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或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述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凡出现上述情况,科室及医务人员需主动向以下职能部门报告。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尚未发生或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科。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感控科。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或药剂科。
5.设施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或医务科。
6.服务及行风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或院办室。
7.人身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及院办室、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1.书面报告,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
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3.当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
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12-24小时上报,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职能科
室,由其核实后逐级上报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处置流程
科室医务人员发现并上报安全(不良)事件
职能科室(医务科、院办室、护理部、感控科等)
严重事件一般事件
上报院领导
提出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