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文件编制模板(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编写模板与表单
备注
如打造能力是研发方面的,要 加上《产品研发管理程序》
如打造能力是生产方面的,要 加上《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如打造能力是销售、服务方面 的,要加上《客户满意或市场
***控制程序》
业有的为主进行修订。 一样)。
融合体系修订或引用程序文件模板
表单名称及模板(对应二选一的程序文件附表)
表单名称
表单对应模板
依企业自有表单为准,如没有请先编写好程序
文件,将表单名称列好发给辅导老师再提供。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可能需要修订或引的,故有列入,大部分企业应该都有,须以企业有的为主进行修订。 且所有程序文件编写时要用一个格式(同公司现有的程序文件格式一样)。
序号
17 18 19 20
两化融合体系修订或引用程序文
程序文件名称及模板(二选一)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模板
《文件控制程序》
模板1
Hale Waihona Puke (复杂型)1、文件控制程序
模板2
(简单型)
2、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模板1
1、记录控制程序
模板2
2、记录控制程序
模板1
(复杂型)
模板2
(简单型)
模板1 26 《其它与能力打造有关业务的程序》 (复杂型)
模板2
(简单型)
模板1 27 《其它与能力打造有关业务的程序》 (复杂型)
模板2
(简单型)
备注:1、以上12项程序文件是两化融合体系以应ISO9000体系时可能需要修订或引的,故有列入,大部 2、修订时一定要注意:二个模板只能任选一个参考,而且所有程序文件编写时要用一个格式(同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程序
文件名称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程序
文件编号
修改日期
修改内容
版次
页次
修订者
程序文件
版本/次
文件編號
两化融合實施過程策劃程序
頁碼
第1頁共3頁
1目的
為實現公司两化融合方針和目標,通過科學的方法,以識別企业攻取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需求,明确兩化融合的實施框架,从而有效部署和規範兩化融合相關的活動和過程,特制定本程序。
5職責
5.1最高管理者負責組織制定两化融合方針和目標,任命兩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及組織管理評審;負責制定公司信息化規劃、約束激勵機制,推動两化融合和管理模式创新。
5.2管理者代表為兩化融合策劃的負責人,負責提出本企業两化融合相關的決策建議;確保两化融合管理體系得以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
5.3管理財務部為两化融合策劃的管理部門,負責企业生產經營系統的總體分析以及外部技術發展趨勢、技術現狀的評估和技術方案的評審,單位負責貫徹實施公司兩化融合方針目標,積極主動地參加两化融合體系中應承擔的工作。
6.1.6管理層面的需求,由管理財務部主管負責組織技術支持部門、相關業務部門/單位進行詳細的策劃分析。
6.1.7策劃輸入
a)两化融合的目標
b)市場環境分析結果
c)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d)可持續競爭優勢獲取對信息化環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e)外部技術發展趨勢
f)業務需求和目標
g)技術、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現狀
6.2.2除6.2.1條款以外的,涉及到的業務主管部門要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對每項策劃需求進行評審。評審至少從以下方面內容進行分析。
a)評價或驗證策劃的輸出對要求的滿足程度;
b)評價策劃的結果對要求的滿足能力;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模板
分发序号: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中长期规划)XXX公司。
批准页编制:×××日期:2014.10.14审核:×××日期:2014.10.18批准:×××日期:2014.10.22本文件自批准之日起实施更改页目录1 目的 (8)2 范围 (8)3 规范性引用文件 (8)4 术语 (8)5 管理职责 (8)5.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8)5.2 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 (9)5.3 各业务部门 (9)6 管理程序 (9)6.1 策划准备 (9)6.2 策划活动 (10)6.3 策划输出 (11)6.4 策划输出评审 (13)6.5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发布执行 (13)6.6 策划总结和考核 (14)7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维护 (14)8 策划周期 (14)9 相关/支撑性文件 (14)10 记录 (14)1目的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
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4术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管理职责5.1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a)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b)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c)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d)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的变更5.2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手册第一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基础知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与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相同或相似之处首先,不同的管理体系都是在各自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指导下的一种模式化的管理方法,针对的都是管理活动。
目的是通过模式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确保与管理对象相关的各项过程和活动都处于可控并受控的状态下,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并确保通过管理可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其次,由于zso}ooo 族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实施和巨大影响,后续的I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OHSASI 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最近的GBl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基本都是遵循了P DCA循环、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性等管理思想和原则。
二、不同之处不同管理体系的最根本的差异是针对的对象不同。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对象是对组织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有影响的过程( 其体系运行绩效可以用产品质量水平来反映):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的对象是对组织持续稳定地控制其重要环境因素造成实际环境影响有关的过程( 其体系运行绩效可以用环境影响水平来反映) 。
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的对象是对组织在信息化环境下持续稳定地获取竞争优势有影响的能力建设过程( 其体系运行绩效可以用能力提升水平来反映) 。
注:如在CADICAEICAPPiPDMIVP等技术部署和应用的信息化环境下,通过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来打造并不断提升研发能力, 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同样也可以在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分析、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分析等信息化环境下提升环境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可以借鉴的经验近二十年来,包括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的各种管理体系己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推行,获得了普遍接受。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指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建立并运行的一套符合管理规范和要求的体系。
下面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典型流程。
一、目标制定阶段:1.确定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明确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
2.制定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制定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确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二、组织建设阶段:1.成立两化融合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两化融合工作的实施。
2.设立两化融合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两化融合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管理和运行工作。
三、资源整合阶段:1.整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资源: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联互通。
2.对接外部资源: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进行对接,实现共享与合作。
四、组织激励阶段:1.制定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工作。
2.加强培训和教育: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技能和素质。
五、过程监控阶段:1.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建立数据监测系统,监控工业生产和信息化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进行绩效评估:对两化融合的绩效进行评估,评估两化融合的效果和成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持续改进阶段:1.开展经验总结: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2.开展改进措施:根据总结的经验,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督,不断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典型流程包括目标制定、组织建设、资源整合、组织激励、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等阶段。
通过以上流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和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两化融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有效推进我国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项目旨在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项目内容和计划1.项目内容:(1)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标准,确立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运行流程等,以确保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标准包括政策文件、规范性文件和操作文件。
(2)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的实施和运行,包括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培养和培训、进程改进等,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3)公开认证和宣传推广选择具备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公开认证,为其他企业提供成功案例和经验,同时通过宣传推广,提高企业和社会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2.项目计划:(1)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就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国内外实践案例研究。
-制定项目实施的详细计划和工作流程。
(2)标准制定阶段(3个月)-组织专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
-组织内部会议,征求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提交标准文档稿,并经过内部审批程序。
(3)体系实施阶段(6个月)-根据标准制定企业内部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并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工作流程改进和人员培训等。
-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体系。
-制定体系运行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程序。
(4)公开认证和宣传推广阶段(2个月)-选择代表性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公开认证。
-发布认证结果,宣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价值和效果。
三、项目管理与保障1.项目管理:(1)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项目进度表,对任务进行分解和分配,进行项目进度跟踪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系统程序实用模板
实用文档分发序号: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中长期规划)XXX公司批准页编制:×××日期:2014.10.14审核:×××日期:2014.10.18批准:×××日期:2014.10.22本文件自批准之日起实施更改页目录1 目的 (5)2 范围 (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5)4 术语 (5)5 管理职责 (5)5.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5)5.2 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 (5)5.3 各业务部门 (5)6 管理程序 (6)6.1 策划准备 (6)6.2 策划活动 (6)6.3 策划输出 (7)6.4 策划输出评审 (8)6.5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发布执行 (9)6.6 策划总结和考核 (9)7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维护 (9)8 策划周期 (9)9 相关/支撑性文件 (9)10 记录 (9)1目的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
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4术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管理职责5.1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a)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b)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c)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d)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的变更5.2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程实施方案一、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和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高效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步骤1.制定计划和目标确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计划和目标,包括确立贯标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关键节点,明确实施的时间表和里程碑。
2.责任分工成立专门的贯标工作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包括项目经理、专业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等,确保贯标工程的顺利进行。
3.评估现状对企业现有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包括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等方面,了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4.设计和实施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的详细方案,包括组织结构调整、流程优化、技术升级等,确保改进方案符合贯标要求。
5.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使员工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管理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6.推广和复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和复制已经完成的贯标工程,将良好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传递给其他部门或者子公司,实现贯标工程的复用和持续改进。
三、措施1.建立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建立适用于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共享,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分析和优化,提高流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减少资源浪费和错误发生的机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企业内部数据和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4.提升员工技能和创新能力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和改进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加强合作与共享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合作与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企业可以逐步建立完善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
程序版本2019(A)
成员、各个业务部门负责人,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以及认定需要参与的其他人员。
评审内容至少包括:
1)评价《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对要求(新型能力及核心指标)的满足程度;
2)评价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核心指标对竞争优势的支持程度;
3)评价《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对业务部门业务优化需求满足程度;
4)识别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点,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2.7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批准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经评审通过后,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各业务部门会签同意,提交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后实施。
2.8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变更控制
两化融合办公室根据批准后《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组织业务部门、技术实现方、相关方打造新型能力。
并按照《监视和测量计划》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需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进行变更:
1)《新型能力策划报告》变更或升级;
2)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目标发生变更;
3)公司战略目标或战略重点发生变化;
4)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的组织机构、标准等的变化;
6)日常业务中,各业务部门提出的任何涉及到《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建议。
两化融合办公室组织变更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修订《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3、相关文件
《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4、修订状态
日期说明内容摘要修订号更改通知单
修订人
号。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模板
分发序号: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中长期规划)XXX公司批准页编制:×××日期:2014.10.14审核:×××日期:2014.10.18批准:×××日期:2014.10.22本文件自批准之日起实施更改页目录1 目的 (5)2 范围 (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5)4 术语 (5)5 管理职责 (5)5.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5)5.2 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 (5)5.3 各业务部门 (5)6 管理程序 (6)6.1 策划准备 (6)6.2 策划活动 (6)6.3 策划输出 (7)6.4 策划输出评审 (8)6.5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发布执行 (9)6.6 策划总结和考核 (9)7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维护 (9)8 策划周期 (9)9 相关/支撑性文件 (9)10 记录 (9)1目的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
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4术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管理职责5.1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a)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b)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c)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d)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的变更5.2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5.3各业务部门提供策划所需的输入,完成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两化融合策划工作任务。
两化融合策划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策划管理程序1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两化融合策划运行过程,以确保策划能满足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的相关活动。
2引用文件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对引用的标准和文件没有写出版本号,使用时应以最新发布的为有效版本。
GB/T23001-2017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Q/LM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3术语和定义无。
4职责4.1总经理负责对公司所有管理策划活动以及所需资源提供进行统筹和监控。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两化融合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3财务部负责两化融合项目的资金预算及资金投入使用的监管、考核。
4.4总经办负责策划方案的输出及参与落实项目策划、实施活动并负责项目的策划。
5文件控制流程图无。
6管理内容6.1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识别公司管理层或管理者代表应基于企业战略,根据国家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企业现状、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国内外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识别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a)责任部门负责国家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分析;b)营销中心负责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国内外行业标杆趋势分析;c)生产中心负责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6.2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公司管理层或管理者代表依据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业务需求和目标、企业装备、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市场竞争等状况,明确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的要求,详见两化融合申请相关材料。
6.3公司管理层或管理者代表根据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识别拟打造企业的两化融合项目、两化融合目标,并形成《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提交至公司总经理批准。
6.4项目负责部门应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识别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有关的输入,包括以下内容:a)两化融合目标;b)公司基础条件以及资源现状;c)数据开发利用的现状;d)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
6.5项目负责部门应根据策划的输入,形成策划的输出,内容包括:a)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b)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c)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e)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f)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员需求、资金需求、设备设施需求等;g)明确两化融合实施框架,包括职责、方法和进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技术方案XX公司一、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为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工作部署,工信部组织并于2017年6月发布了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为切实做好各项贯标工作,确保务期必成,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计划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组织机构,并逐步按项目前期准备、体系建立、体系实施、体系认证、体系保持与改进分阶段推进。
(二)项目需求根据XX公司现状,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为建立符合工信部发布的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要求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进行体系实施、体系认定,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按照进度完成。
二、项目总体目标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借助内内外部资源向XX公司深入解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夯实两化融合实施基础,切实开展管理体系贯标,不断提升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水平,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符合XX公司的新型能力,保障XX公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且获得证书,将XX公司全面建成示范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标杆企业。
项目目标如下:•建立XX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本次体系梳理只针对与两化融合相关的公司级制度。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三、项目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1、项目准备(1)工作内容:1)成立两化融合组织机构。
XX公司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成立两化融合领导委员会、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组作为常态性的机构,以便于贯标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另外,需要成立贯标阶段的体系文件编写组及内审小组,发布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的相关文件。
两化融合体系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体系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一、两化融合体系管理手册两化融合体系管理手册是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企业两化融合的方针、目标,以及管理体系的范围、结构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1、方针与目标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体现对两化融合的重视和推动决心。
方针应与企业的战略方向相一致,例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设定可衡量的两化融合目标,如提高生产效率 XX%、降低成本 XX%、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XX 天等。
2、管理体系范围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和组织单元,包括生产、研发、销售、财务等各个环节,以及总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等组织架构。
3、组织结构与职责清晰界定两化融合管理相关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
成立两化融合领导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决策;设立专门的两化融合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协调、推进和监督工作;各业务部门则负责本部门两化融合工作的具体实施。
4、过程管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含多个关键过程,如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技术创新、数据管理、风险管理等。
对每个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明确输入、输出、活动和资源需求,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接口关系。
5、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确保企业为两化融合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如招聘和培养具备信息化和工业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设立专项预算用于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等。
6、评估与改进建立两化融合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两化融合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测量,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二、相关程序文件相关程序文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和规范。
1、战略规划控制程序明确企业两化融合战略规划的制定流程,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确定、战略举措制定、评审和发布等环节。
两化融合贯标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实施方案标题:两化融合贯标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进行两化融合,需要实施一套有效的贯标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两化融合,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两化融合,加强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3.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企业由产品制造向研发设计转变。
三、方案内容1. 制定标准体系:建立一套涵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标准体系,包括生产过程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等。
标准应基于国内外先进标准,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加强企业技术储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储备的建设。
同时,鼓励引进高技术人才,建立技术研发团队。
3.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企业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集中化和共享化,为两化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推行智能制造等措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同时,注重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加强标准贯标的跟踪和管理:建立标准贯标的跟踪和管理机制,对贯标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反馈,确保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与技术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两化融合贯标工作。
通过技术研究、信息交流等方式,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四、方案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贯标工作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和具体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 开展标准修订工作: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标准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程序 模板
策劃需求進行評審。評審至少從以下方面內容進行分析。
a) 評價或驗證策劃的輸出對要求的滿足程度;
b) 評價策劃的結果對要求的滿足能力;
c) 識別問題並提出必要的措施。
6.2.3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兩化融合實施有關的專家和職能的代表。策劃由兩化融合管
理者代表批准啟動。
6.3 策劃更改與控制
企業應識別策劃的更改,應對策劃的更改進行適當的評審並在實施前獲得批准。策劃的更
頁
碼
第3頁 共 3 頁
d) 確定運行維護的需求
e) 確定數據開發利用的需求
f) 確定基礎條件和資源的需求
g) 明確兩化融合實施框架包括職責、方法和進度等。
6.2 策劃的評審與批准
6.2.1 不影響企業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技術改進需求,並且企業可自行完成的,由管理
Hale Waihona Puke 財務部資訊室進行評審改進。
6.2.2 除 6.2.1 條款以外的,涉及到的業務主管部門要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對每項
6.1.3 管理財務部資訊室每年將兩化融合相關業務需求和目標上報文控,由文控組織信息
化技術部門結合公司兩化融合的目標、市場環境、基礎條件和資源現狀、技術、業
務流程、及組織結構現狀進行分析為形成改進或建設申請報告。
6.1.4 公司最高管理者每年年末要組織公司各部門開展兩化融合工作會議,總結和制定下
一年兩化融合工作方針、目標。
6.1.5 技術層面的需求,由管理財務部資訊室負責組織技術支援部門、相關業務部門/單位
進行詳細的策劃分析。
6.1.6 管理層面的需求,由管理財務部主管負責組織技術支援部門、相關業務部門/單位進
行詳細的策劃分析。
6.1.7 策劃輸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为规范和指导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的顺利推进和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目的和范围(一)目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和方法,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范围本程序文件适用于企业内部涉及两化融合的所有部门和业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管理等。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与职责(一)两化融合领导委员会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两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和目标,审批重大决策和项目。
(二)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两化融合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监督执行情况,并进行绩效评估。
(三)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是两化融合的实施主体,负责按照两化融合的要求开展具体工作,并及时反馈问题和需求。
四、两化融合的策划与实施(一)现状评估对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技术应用水平、业务流程效率、数据管理能力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二)目标制定根据企业战略和现状评估结果,制定两化融合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明确具体的指标和时间节点。
(三)项目策划针对两化融合的目标,策划具体的项目和任务,确定项目的范围、预算、进度计划和责任人。
(四)实施过程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推进。
五、数据管理与应用(一)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的来源、方法和频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存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三)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方案(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技术方案XX公司一、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为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工作部署,工信部组织并于2017年6月发布了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为切实做好各项贯标工作,确保务期必成,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计划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组织机构,并逐步按项目前期准备、体系建立、体系实施、体系认证、体系保持与改进分阶段推进。
(二)项目需求根据XX公司现状,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为建立符合工信部发布的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要求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进行体系实施、体系认定,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按照进度完成。
二、项目总体目标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借助内内外部资源向XX公司深入解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夯实两化融合实施基础,切实开展管理体系贯标,不断提升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水平,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符合XX公司的新型能力,保障XX公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且获得证书,将XX公司全面建成示范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标杆企业。
项目目标如下:建立XX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本次体系梳理只针对与两化融合相关的公司级制度。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三、项目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1、项目准备(1)工作内容:1)成立两化融合组织机构。
XX公司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成立两化融合领导委员会、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组作为常态性的机构,以便于贯标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发序号: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中长期规划)
XXX公司
批准页
编制:×××日期:2014.10.14审核:×××日期:2014.10.18批准:×××日期:2014.10.22
本文件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更改页
目录
1 目的 (5)
2 范围 (5)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4 术语 (5)
5 管理职责 (5)
5.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5)
5.2 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 (5)
5.3 各业务部门 (5)
6 管理程序 (6)
6.1 策划准备 (6)
6.2 策划活动 (6)
6.3 策划输出 (7)
6.4 策划输出评审 (8)
6.5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发布执行 (9)
6.6 策划总结和考核 (9)
7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维护 (9)
8 策划周期 (9)
9 相关/支撑性文件 (9)
10 记录 (9)
1目的
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
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
4术语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管理职责
5.1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a)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
b)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
c)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
d)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的变更
5.2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
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5.3各业务部门
提供策划所需的输入,完成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两化融合策划工作任务。
6管理程序
6.1策划准备
6.1.1策划组织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启动策划工作,管理者代表作为负责人组织并领导策划,规划未来中长期的两化融合实施。
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人员,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策划具体工作。
6.1.2策划输入
各业务部门应提供策划输入内容,作为策划的输入,提交人确保提供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
策划输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b)市场环境分析结果
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f)业务需求和目标;
g)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现状;
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
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
6.2策划活动
各业务部门按策划要求完成策划任务。
6.2.1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需求分析
根据业务流程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
分析方法:
a)业务流程再造(BPR);
b)业务过程建模与分析;
c)业务过程管理(BPM)。
d)勒温三阶段变革模型。
6.2.2技术实现需求分析
根据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优化需求,依据技术现状和外部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信息系统需求)。
分析方法:
a)IT治理模型(COBIT);
b)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c)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6.2.3运行维护需求分析
根据当前两化融合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和未来规划的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两化融合系统运行维护的需求。
分析方法:
a)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ML);
b)IT治理模型(COBIT)。
6.2.4数据开发利用需求分析
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和数据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未来规划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维护需求,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分析方法:
a)统一数据分类编码原则
b)统一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c)标准的数据采集技术规程
6.2.5基础条件和资源需求分析
根据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分析业务流程优化需求、组织结构优化需求、技术实现需求、运行维护需求和数据开发利用需求,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需求。
6.3策划输出
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文件,指定编制的具体编制人。
6.3.1文件要求:
文件内容应满足策划的要求;
a)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
b)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c)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
e)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f)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g)明确两化融合实施框架,包括责任、方法和进度。
6.3.2输出文件内容
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策划输入;
b)需求分析;
c)需求与实现的方法;
d)依据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和前述的需求分析,制定两化融合中长期实
施框架。
实施框架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定义出实现两化融合需求目标的方法和对应的信息系统;
2)实现方法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实现方法在规划期间内,每年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和框架计划。
6.4策划输出评审
策划输出评审活动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评审和批准。
6.4.1评审
评审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发起评审会。
评审会成员有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成员、具体任务责任人,两化融合专家,以及认定需要参与的其他人员。
评审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评价或验证策划的输出对需求的满足程度;
b)评价策划的结果对要求的满足能力;
c)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6.4.2批准
文件评审通过后,由管理者代表提请批准。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成员会签同意,提交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6.5《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发布执行
最高管理者批准文件,并发布执行。
6.6策划总结和考核
策划活动结束后,管理者代表组织策划活动总结,形成策划活动总结报告。
管理者代表组织对策划参与人进行考核,计入该人员年度考核。
7《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维护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每年进行审查,根据内、外部因素变化,提出修改建议,提交给两化融合办公室进行评审,变更《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日常业务中,如果有涉及到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建议,提交给两化融合办公室进行评审,变更《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变更流程见《变更控制程序》。
8策划周期
中长期规划结束当年,管理者代表负责召集策划会议,讨论新的中长期两化融合实施;也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候启动策划新的中长期两化融合实施。
9相关/支撑性文件
10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