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课程规范
化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介绍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原理、流程组织、关键设备、操作条件以及介绍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技术、三废治理、节能降耗等问题。
2.课程定位本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
其前导课程是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等,与其平行学习的专业课为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等。
3.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的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方面的知识以及各个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石油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
为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而有效的联系石油化工生产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化工工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掌握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4.了解化工生产中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素养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熟悉某些石油化工生产流程、某些化工车间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养成认真细致、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程标准(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标准二○一四年九月目录一、课程定位 (1)二、设计思路 (1)三、课程目标 (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3)五、实施建议 (8)(一)教材编写 (8)(二)教学方法建议 (8)(三)教学条件建议 (8)(四)课程资源 (8)(五)教学评价建议 (9)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化学工艺专业《化学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是从事化工操作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本学习领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代表性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与设备维护。
包括生产原料的准备,物料的输送,生产装置、分离装置及公用工程系统的开车、正常运行维护和停车,常见事故的处理,设备保养维护及维护等。
是《化工总控工》《化工检验工》考证所必须学习的课程课程,能胜任设备维护化工检验等工做岗位。
前导课程有:《化学基础》、《化工制图》、《流体输送单元操作与控制》、《传热单元操作与控制》、《精馏单元训与考证》、《化工单元仿真》、《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应与《有机化工生产》、《化学工艺专业综合实训》、《化工生产实习》等同时开设,为《化工总控工强训与考证》、《校外实习》、《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设计依据】本课程的依据一:化学工艺专业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二:化工总控工(四级)职业能力标准依据三是: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发展规律,依此确定了课程目标,并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能合理建构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胜任化工操作工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根据三级水平要求,共拟定了9条目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操作控制、设备维护和事故处理的技能、专业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并逐步形成工艺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从事各种化工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工艺一体化》课程标准

《化学工艺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013,适用专业:化工工艺、石油炼制、有色冶炼等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针对当前对技能工人的新要求,技工院校对化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化工工艺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新型的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化工工艺一体化课程体系。
《化学工艺一体化》课程融合了原化工生产基础、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化工单元实训操作三门课程内容,将化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任务—活动”作为结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每个单元操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将每个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予以实施,将专业知识融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巩固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化工知识体系。
是化工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中、高级技能阶段课程。
本课程对化工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化学工艺一体化》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上、中、下三册。
它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面临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对设备单体、单元装置、生产装置进行操作,在“做中学、学中做”,一方面培养学生使用操作手册和相关设备的能力,并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故障的分析诊断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如行动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张贴版法、角色扮演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总体提升。
二、课程目标1.能依据任务解读任务单,明确任务内容。
2.能依据各个单元装置开车规程,与班组成员进行沟通,分析开车条件,制定开车方案。
3.能依据各个单元装置停车规程,与班组成员进行沟通,分析停车条件,制定停车方案。
化学工艺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使用)教学大纲是按照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廖巧丽主编的〈<化学工艺学>〉教材制定的,供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使用。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掌握:化学工业的原料和主要产品熟悉: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了解:现代化工的特点第二章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第一节化学工业原料及其加工掌握: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资源的加工利用与主要产品。
熟悉:化学原料的加工方法了解: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工过程及流程掌握: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概念及化学工艺流程图及化工生产流程的组织第三节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掌握:生产强度、生产能力、转化率、选择性、收率的概念熟悉: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的计算了解:转化率、选择性、收率之间的换算关系第四节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第五节催化剂的性能及其使用掌握: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基本特征熟悉:工业催化剂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催化剂的分类第六节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方法熟悉: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步骤及计算第三章烃类热裂解第一节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掌握:烃类裂解的反应规律及烃类裂解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熟悉:烃类裂解的反应机理了解: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第二节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掌握: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烃分压和稀释剂,裂解深度。
四川大学《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Process Technology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轻工专业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化学工艺教研室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对于短学时可作为选修专业基础课;适用年级为四年级。
任务和目的: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设置“化学工艺学”必修课,是根据“夯实基础拓宽专业”的精神,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具有化学反应,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等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化工工艺的分析和流程组织的一般规律,认识化学加工工业的共性特征, 培养综合应用相关基础科学知识, 处理化学工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有效地组织工艺流程的方法, 科学地确定系统操作条件,以实现工艺系统高效平稳运转, 达到较优的技术经济目标。
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增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选修其它更有专门特色的课程,如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磷化工、材料化工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教材以化工流程中物相的转化与分离特点为主线, 实际上是以物料的加工特点为主线,并考虑了用化学工程学的观点对特点的概括,总体上将涵盖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化工等专业方向上的内容,同时重视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除了绪论和第一章外,每一章首先介绍这一类处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其次分别举例介绍核心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关键问题,以确定主要的工艺条件以及关键设备,讨论围绕这一核心过程所必需的其它反应和分离过程。
并适当对过程的能耗与经济性进行分析与评估。
本课程在教学的处理上应突出对工艺过程总体的掌握, 同时对主要局部进行分析, 再联系全局进行综合优化,这种方式较为乎合学生的一般思维习惯,能够从全局到局部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
化工专业《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2101404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学时/学分:56/3.5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对化工生产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成氨、尿素、甲醇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原理、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的确定,熟悉有关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结构;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建立化工工艺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化学工业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工资源的加工利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化工资源,掌握合成氨、尿素和甲醇生产的基本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石油及其加工利用。
教学难点是石油的几种不同的一次加工方法。
4.教学内容(1)概述主要知识点: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指导和规范的文件,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部分。
引言概述: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控制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方针和参考标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正文内容:一、基础知识与理论1.化工工艺学概述a.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化工工艺学相关知识a.物质转化与反应动力学b.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c.流体流动与输送d.传热与传质3.化工工艺学的经济性评价a.生产成本的计算与分析b.利润与投资回报率的评估c.经济性指标的计算和比较二、工艺流程与设计1.工艺流程的基本要素a.原料准备和处理b.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c.分离和纯化技术2.化工工艺流程的优化a.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技术b.节能与减排的措施c.安全与环保要求3.工艺设备与控制a.工艺设备的选型和设计b.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c.工艺操作与控制策略三、工艺模拟与优化1.工艺模拟的基本原理a.工艺模拟的定义和目的b.工艺模拟的模型建立方法c.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2.工艺优化的方法与技术a.整体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的建立b.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c.工艺优化的案例分析四、工艺安全与环保1.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a.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组织机构b.安全生产控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2.工艺环保与减排措施a.废水废气的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b.固废的处理与处置技术c.绿色工艺与可持续发展五、案例分析与实验教学1.典型工艺流程的案例分析a.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流程b.工艺缺陷与问题分析2.实验教学与实习a.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b.实习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总结:《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控制能力,让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化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化工工艺学》课程标准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合用专业:应用化学学分数:3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培育学生从事化工生产工艺运转及故障办理、工艺流程的组织与实行等化工工艺运转与技术管理的综合工作能力。
是培育学生从事化工生产职业岗位中心技术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和职业素质养成构成重要支撑,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大宗无机化工产品和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是支撑整个化工行业连续发展的基础,其产品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既是发挥化学工程学的理论指导作用的重要成就,也是化学工程学发展的基础,其生产原理、生产工艺对其余化工产品和化工过程开发拥有重要价值,拥有不行代替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化工工艺学的坚固基础,对化学加工工业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学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具备对工艺过程进行解析、改进、开发新产品等能力,以掌握化工工艺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要点,加强其独立思虑的能力、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确定优异基础。
三、课程目标总目标:经过介绍无机化工产品、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和煤化工产品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使学生认识化学工业的特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指引学生正确化工生产理念,使学生掌握生产化工产品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合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和材质,产品的质量控制;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内容,训练学生科学思想意识,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开发新化工产品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发展观的涵养。
职业中心能力目标是:(1)可以对化工产品工艺路线解析与选择(2)可以解析化工生产影响要素(3)可以正确选择和操作生产设备(4)可以组织生产工艺流程(5)可以规范地进行生产操作及控制(6)可以解析并解决反应中出现的问题(7)理解“SHEQ”(安全、健康、环保、质量)和“5S”(整理、整改、打扫、洁净、涵养)的管理理念。
《化学工艺》(36学时)教学大纲doc-《化学工艺学》教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尝试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先修课程:化工道理,化工设备根底,化学反响工程,化工热力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出产资料的过程。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化学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常识和专业根底常识与实际出产相结合,以处置实际出产过程问题。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成立较为系统的根底,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根底常识来阐发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底子思路和技巧。
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根底。
二、教学底子要求化学工艺学教学的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物;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常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掌握反响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理解各种反响过程的反响规律、机理;掌握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出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布局和材质,产物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化工工艺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每个工艺过程的可能性和条件,并且还要找出用最低的能耗和物耗出产出最好的产物的工艺方案。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 绪论重点: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关系,主要的化工原料难点:介绍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内容的差别和彼此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工艺在化工出产、科研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化学工艺根底重点: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工艺和特点;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
难点:掌握化工出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的底子方法,学会阐发复杂流程的单程转化率、全程转化率、选择性等效率指标,成立初步的工程概念。
3 烃类热裂解重点:不同烃类原料裂解的一般规律及烃类裂解的一次反响和二次反响以及对烯烃收率影响;烃类裂解工艺过程参数选择;各个工艺参数和原料性质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不同SRT炉型差别;裂解气的净化方法、道理和工艺条件;不同别离挨次流程及精馏别离塔的操作条件。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化学工艺学》是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它是根据化学、物理和其它科学的成就,来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的化工生产工艺的学科。
(二)教学任务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工艺学所涉及范畴,掌握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过程,熟悉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
(三)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1.1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1.2化学工业的特点及作用1.3化工原料、资源及其初步加工1.4化工过程通用术语1.5反应主要条件对反应平衡和反应结果的影响1.6催化剂的作用和使用重点: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
反应条件对反应平衡和反应结果的影响。
第二章电化学反应过程2.1电化学在无机和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2电解过程的理论基础2.3氯碱工艺重点:电解过程的理论基础;离子膜法制碱。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3.1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3.2热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3.3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过程3.4裂解气的预分馏及净化3.5压缩和制冷系统3.6裂解气的精馏分离系统3.7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重点: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热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裂解气的精馏分离系统。
难点:分离流程的组织。
第四章芳烃转化过程4.1芳烃的来源与生产方法4.2芳烃转化反应的特点4.3芳烃的烷基化4.4芳烃生产技术发展方向重点:芳烃转化反应的特点;芳烃的乙基化生产乙苯工艺。
难点:乙苯生产工艺流程组织。
第五章催化加氢5.1加氢反应的类型5.2加氢反应的一般规律5.3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重点:加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
第六章催化脱氢6.1脱氢反应的类型6.2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6.3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重点: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中各类重要反应单元及具有代表性产品的生产工艺。
学习过程中对于典型反应过程,要求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选定工艺条件的依据、流程的组织和特点、各类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等,了解能量回收利用方法、副产物回收利用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工工艺意识、工程观点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第1章绪论了解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任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四种原料;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第2章原料资源及其加工了解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石油及其加工、天然气及其加工、煤及其加工、生物质及其加工、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空气和水。
第3章烃类热裂解熟练掌握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与反应机理: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烃类热裂解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熟练掌握烃类管式炉裂解生产乙烯:原料烃组成对裂解结果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管式反应器的改进与急冷器。
掌握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概述;酸性气体的脱除;脱水与脱炔;裂解气的压缩。
熟练掌握裂解气的深冷分离:顺式分离流程;优化分离流程的组织原则;乙烯分离的三种流程及其比较;脱甲烷塔及操作条件;能量的综合利用。
第4章芳烃的转化了解芳烃的来源;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掌握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主要转化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催化剂。
熟练掌握芳烃的歧化和烷基转移:甲苯歧化的化学过程;工业生产方法;掌握C8芳烃的分离和异构化:C8芳烃的分离;C8芳烃的异构化。
熟练掌握芳烃的烷基化:概述;烷基化方法。
会芳烃的脱烷基化:方法简介;甲苯加氢脱烷基制苯。
第5章合成气的生产过程了解合成气的生产方法和合成气的应用。
掌握由煤、天然气和渣油制合成气的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熟练掌握一氧化碳变换过程的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了解合成气的净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方法:无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2学时):
1.1化学工艺学及其研究的内容(0.3学时)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制取化工产品的科学,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制取产品,且产品的性质、外形、结构均发生变化,主要研究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工艺流程和设备。
1.2化学工业的范围和分类(0.5学时)
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教学手段:
1.通过多媒体图片了解石油的炼制和加工过程。
2.通过动画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原理。
本章思考题
教材P47,1、2题
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黄仲九、房鼎业主编.《化学工艺学》(精编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辅助教材:潘鸿章主编.《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掌握
氯化
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
2
熟悉
烷基化
由异丁烷和烯烃合成烷基化汽油
1
熟悉
水解和水合
油脂水解制甘油和脂肪酸
1
了解
羰基合成
甲醇低压羰基化制醋酸
1
熟悉
5
第六章
煤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煤的干馏
干馏概念、煤干馏产品
0.5
了解
煤的气化
气化反应、气化炉、气化产品
1
了解
煤制油技术
直接液化、间接液化
1
了解
“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
⑴原料的选择及原料的预处理
⑵生产方法、反应原理及生产工序的选择与确定
⑶生产所用设备(及其他反应器)的结构、作用和操作
⑷催化剂的选取及使用
⑸其他物料的影响
⑹生产操作条件确定及对实际生产的影响
⑺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实施和控制
⑻目标产品与副产品的分离,目标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副产物的利用
⑼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利用
米镇涛主编.《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备注
本章为重点章节,与石油炼制工程这门课相辅相成。
制定者:刘祺凤
章节
第3章通用反应单元工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描述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反应条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共性知识。掌握氧化、加氢、脱氢和电解等通用反应单元工艺过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实例。
介绍各族烃的裂解反应规律。
烃类裂解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已明确为“自由基链反应机理”。
三、由烃类热裂解制取低级烯烃(3学时)
裂解原理及产品分布:原料性能的评价指标。
工艺过程参数:温度、压力、停留时间
裂解工艺流程及设备:不同原料的裂解工艺;裂解设备主要介绍裂解炉,关键介绍裂解炉的更新换代。如SRT短停留时炉、USC型炉、LSCC炉、MSF型炉。
四、乙苯脱氢制苯乙烯(1学时)
3.3电解(1学时)
一、概述(0.3学时)
二、食盐水电解制氯气和烧碱(0.7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
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课程考核由两分组成: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考试占60%,平时占40%,其中平时成绩里包含平时出勤10%和小组汇报30%,即
总成绩(100%)=考试(60%)+平时(40%)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化学工艺学》精简版,黄仲九、房鼎业.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简介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经化学反应加工成化工产品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实践这种转变的全部化学和物理的措施,诸如生产方法、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等。主要讲述单元反应理论,研究工艺过程,讲述具体工艺问题,介绍原料的制备与加工方法,化工产品的性质、用途、市场及发展状况。
盐矿、硫矿、磷矿、铝土矿、锰矿、钡矿
2.2煤炭(0.2学时)
种类和特征、化学组成、选煤和储煤、综合利用
2.3石油(6学时)
一、石油的性质、组成和分类(0.5学时)
我国原油特点:油偏重,H/C比偏低,低S高N,Ni多V少,轻馏分少重馏分多。
二、原油的预处理和常减压蒸馏(1.5学时)
电脱盐脱水的原因,工艺原理;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和产品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9学时):
3.1氧化(4学时)
一、概述(0.5学时)
化学工业中氧化反应是一大类重要化学反应,它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的重要反应过程。
介绍主要含氧的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特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
二、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2学时)
从产品应用、生产方法、工艺条件的选择、工艺流程、反应设备、新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学手段:
1.工业实例较多,通过多媒体展示工业上工艺实现的过程。
2.绘制工艺流程图,通过绘制过程讲解各个工艺流程。
本章思考题
教材P161,1、4、5题
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黄仲九、房鼎业主编.《化学工艺学》(精编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辅助教材:潘鸿章主编.《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掌握
天然气
天然气分类、组成和加工方法;可燃冰
1
了解
其他化工资源
海洋资源、农业资源
0.1
了解
3
第三章
通用反应单元工艺
氧化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4
掌握
氢化和脱氢
氢的来源、氮加氢制合成氨、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4
掌握
电解
食盐水电解制氯气和烧碱
1
熟悉
4
第五章
有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烃类热裂解
烃类热裂解原理、低级烯烃的制取
基本方法:氯乙烯合成方法、工业乙醇合成方法、醋酸合成方法。
教学内容(11学时):
5.1烃类热裂解(6学时)
一、概述(1学时)
石油的二次加工过程,石油化工的基础,有机化合物在高温和无催化剂下,受热分解和缩合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产品的过程。
二、烃类热裂解原理(2学时)
裂解过程分为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反应过程有脱氢,断链,异构化,脱氧环化,芳构化,脱烷基,聚合,缩合,结焦等。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5.2氯化(2学时)
一、概述(0.5学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一个或几个氯原子的反应,氯化物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工业上用途广泛。
按反应类型分类: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氯化物裂解
按促进氯化方式分类:热氯化法,光氯化法,催化氯化法。
反应机理
二、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1.5学时)
从产品应用、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反应设备、等方面进行介绍。
1.4化学工艺学与化学工业的关系(0.4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
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教学手段:
六、石油炼制主要产品—汽、柴油(1学时)
2.4天然气(1学时)
一、天然气的分类、组成及加工(0.2学时)
二、可燃冰(0.8学时)
2.5其他化工资源(0.1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
1.通过多媒体图片和化学工艺学中的小故事了解化学工艺学的定义、内容与特点。
2.通过课堂现场幻灯片演示,目的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达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教师一边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点,一边讲解如何找到学习该课程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进入该课程的学习状态中。
本章思考题
三、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2学时)
催化裂化的催化剂、反应原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裂化产品
四、催化重整和芳烃抽提(0.5学时)
催化重整的目的:旨在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者苯、甲苯以及二甲苯等化工原料,并副产大量氢气;催化重整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工艺流程图。
五、延迟焦化(0.5学时)
延迟焦化的含义和目的,焦化产品,焦化工艺流程
三、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2学时)
从产品应用、生产方法、工艺条件的选择、工艺流程、反应设备、三废处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3.2氢化和脱氢(4学时)
一、概述(0.5学时)
加氢和氢解的概念,脱氢反应类型,加氢反应特点,加氢脱氢催化剂
二、氢的来源(1学时)
水电解制氢、副产氢、煤制氢、由气态烃和轻油转化制氢
三、氮加氢制合成氨(1.5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32
章节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化学工业的发展、地位和作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及化学工艺学与化学工业的关系。
重点和
难点
重点:化学工艺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工业特点及发展方向
难点:无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化学工艺学研究内容,化学工业特点。
能力培养任务
本课程是化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专业技术课。该课程皆在培养掌握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了解各工艺过程的组织和进行的原则、通晓现代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结构并能进行计算和设计、解决设计与生产运行中随机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