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2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深层本质)
( 1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 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天赋论与神启论不同,它不是诉诸外在源自、 神秘的力量,而是求诸人的主观心灵能力。
孟子说,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良知、 良能,有所谓“四端”,即恻隐、 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 良意志。
情感欲望论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的情感和欲望。
“天道”与“宗教情感”
人们可以不信宗教,但不信宗教不一定 就没有宗教情感。
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对宗教的庸俗态度、宗教偶像不止一个、 宗教仪式的世俗化 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禅宗的修行是为了 “涅磐成佛”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宗教界的自我修行。 第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第三,底层民众的消灾免难。
情。 ——(法)爱尔维修
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在达尔文看来,社会本能 俄国克鲁泡特金认为,越 是导致人类道德产生的最 是高等动物越能把个人利 重要的原因。它表现为以 益和集团利益“一视同 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同 仁”。人类的伦理情感和 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 善恶观念来源于动物的合 协作,相互服务。 群感和母兽爱护幼兽的自
第一章 道德概述
道德是什么?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 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 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 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31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据湖北《 东楚晚报》2006-5-30报道,黄石理工学院40 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浠水散花江边郊游时发生悲剧,两名大 学生坠江身亡。在两名大学生坠江约5分钟时间,有3名 同学见200米远的轮渡码头停着一艘船,急忙赶到船上 求助。“我们3个人跪在船上哀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 水救人!哀求了半天,他们才给了几只救生圈。”一名学 生痛心地告诉记者,“紧急关头,如果船上水手能伸出援 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6 董 仲 舒
神启论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 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 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 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 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 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 导致道德宿命论。
14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 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 能。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 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 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 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 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 合群性的复杂化。
27
三、道德是什么?
人生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 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 到实践阐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道德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固有价 值尺度,道德使人真正成为目的,获 得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道德内在于 人,是人们的自我肯定、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道德能够丰富、 充实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更完善, 使人格更高尚,使人生更美好。
总之,坚守道德,能使人们尽可 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充满创造性和 富有意义。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 德的深层本质)
在道德的本质问题上的主要争论:
主观精神决定论。持这种观点的思 想家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由人的主观精神 或理性决定的。
客观精神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道 德的本质是由神或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
物质生活水平决定论。这种观点认 为人的道德素质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水 平决定的。
(四)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 条件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 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 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 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 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动作用。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 德的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 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第三节 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二、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一)客体论。客体论把道 德的起源归结为人以外的因素。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为神启论、 天道论、理念论;另一类为教育 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 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 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 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 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也是人立 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 极。”
——《荀子·劝学》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恪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 潮。一种是文化复兴主义思潮,另一种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 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自觉避免 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是对中国古代优 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 升华,是中国革命道 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 发展。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
渊》)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墨家 :“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 朱熹:“爱之理,心之德”,并以生释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 自己的能动作用。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一) 、道德与人类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 永远存在下去,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 史阶段产生的。 我们知道,道德是人对道的得,(同学们想象 我们在讲到的概念时那瞪的大大的眼睛),道 德是人的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人无所 谓道德不道德。要回到道德是从什么时候产生 的,首先要回答人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二) 、道德与社会关系 上面我们说,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有了 人之后才产生的,人的产生出现实道德产生的 必要条件,没有人就不可能有道德。但人的产 生不是道德起源的充分条件,并不是说有了人 马上就有了道德。第一批从动物脱离出来的人, 虽然已不再象动物那样完全靠本能的指导来行 动,但作为正在形成的人,他们仍然在很大的 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本能。他们野处群居,没 有夫妇匹配之合,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没有 伦理可言,乱伦想象普遍存在。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提法是道德有没有明确的 根据或基础,能找到理由说明人应该善良、 做公正的事而不做坏人坏事吗?
1、如果一个人有宗教信仰,那么他就确实有 了他本人的道德的基础,他们认为当且仅当生 活中有上帝,来世或某种宗教时,他们的生存 才有意义、有目的、他们才有理由做到有道德。
2、一个人基于自觉的自身利益能证明,无论 如何,行善一般比作恶要好,创造一个好的世 界和社会一般比创造坏的好。需要说明的是, 并非暗示一个人应该追求自身利益,只是说如 果人人都尽力做好事,做好人而避免和制止坏 事,这就符合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例如,一 个团体内没有任何人杀人、偷窃、说谎、欺诈, 那么该团体的每个成员就都会得益。任何一个 成员都会说:“我做好事不做坏事符合我的自 身利益,因为这样做我就受益,不这样做我就 会被排除团体或受到惩罚。”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人
类
的 意 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
叁
人
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
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 的主要内容。 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
的
生
存
与
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
突和矛盾。
发
展
肆
经济关系对道德 的决定作用,是
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 通过劳动实践起
贰
人类自我意 识的形成与 发展是道德 产生的主观 条件。
叁
人的生存与 发展需要是 道德发生的 诱因。
肆
劳动实践是 道德产生的 动因。
德
的 起 源
壹
社
会
关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会产生道德。
系
贰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 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 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 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 得以产生。
性的体现。 作用
动
实 践
践是道德产生的
根本动力。
壹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意识形式, 归根到底是由经济 基础决定的,是社 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贰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 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 实践活动。
道
德
的 本 质
道 德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
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
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 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
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 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 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文档资料
➢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 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
➢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 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 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 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 根本原因之所在。
17
▪ 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 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 ▪ 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
33
▪ 另外,道德工具论强调道德在历史发展中的工 具地位,使道德从至上的权威走向现实生活,是 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34
▪ 但从另一方面看,只强调道德的手段和工具性, 也容易造成对道德作用所含有的社会历史内 容的否认,也否认了道德具有规范性这一重要 特征。
▪ 道德工具论更多地是对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注 解,导致道德对历史的让步实际就是对个人利 己欲望的让步,必然使道德成为个人的工具,实 质上又否认了道德内容的丰富性和作用,容易 导致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虚无 主义。
性质。
26
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差异,对道德本质的认 识也就存在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从不同观点中汲取合理成分,可以为道德本质问 题的研究与深化提供借鉴。
27
一、伦理思想史的探讨
▪ 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论之争 ▪ 道德本体论就是在道德的本质的问题上,确立
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至上性和超越性,将人视为 道德的载体和工具。
▪ 就是说,道德的约束性只有从属的性质, 道德作为人肯定、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 形式才是道德的本质方面。
41
▪ 首先,从道德发生的历史来看,道德产生于人们 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 秩序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 其次,有各种欲望、 需要的个人是社会历史舞 台上的真正主人,是社会进步的真实目的。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因此道德更具稳定性,可以超越时代和阶级。
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道德、哲学 、宗教、艺术
首先,道德实践过程是实际活动与 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再次,道德又引导个人超越自己的利益,是为了更多的个人 利益得到保障。
积极方面
不足之处
道德本 道德对个体需要的超越性,对 体论 个体的规范,揭示出了道德的
一般特性。
造成对个人利益的轻视和践 踏,并否认人的意志自由和 主体的能动作用
道德工 揭示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创 具论 造性作用和主导地位
道德规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的 范说 本质特征
这个女儿!
在道德本质的问题上,确立人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把道德视为 实现人的需要服务的手段与工具。
不同于道德的工具主义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伊壁鸠鲁:“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 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霍布斯:人们的自我保存,利己需要是目的,而自然法的一切 条文,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工具,不得与之相悖。
容易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 义、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 虚无主义
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些人不感冒
道德主 追求主体的人在道德面前的 忽视了主体性的社会历史内
体说 意志自由
容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1、从道德特性来看: 接受社会约束——心甘情愿地接受 2、从道德实践活动来看: 外在制约性——内在要求 3、从道德本质的规范性和主体性相互关系来看: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 道路。
道德的起源PPT资料(正式版)
社会 性道 德结 构
道德的现象结构
道德活动现象 道德意识现象 道德规范现象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道德的关系结构 集体与集体的道德关系
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道德的水准结构
过时道德 应世道德 趋前道德
二、个体性道德结构
个体性道德结构,是从道德的 个人情境及其个性形成、个人素 质及品格入手,从微观个体的角 度,将个人看作为道德的主体或 载体,揭示其内部各要素依据某 种关系而组合构架的体系模式。
“文革”
—— 被“道德”凝固的时代
第三章思考题:
1、简述人的本质。 2、何谓人的道德需要的两重性? 3、试析道德的起源。 4、试论“囚徒困境”与人类道德。 5、如何理解“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 6、试述道德的本质。 7、试述道德结构态势的无序性和有序性。 8、伦理学应该怎样描绘道德结构模式? 9、道德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第二,人自身的生产活动也 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3、道德产生的内在源泉
人不仅在劳动这种生产方式中 表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证明自己 作为人的身份,同时也产生出属于 人的需要,这里当然也包括道德的 需要。当人类的道德需要作为个人 的道德需要表现出来的时候,个人 之需要道德,就直接与个人的生存、
3、道德是人的本能的体现 4、道德由人的情感欲望产生
个体道德的境界结构
自由的道德境界
合作还 道德修养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是背叛? 当人类的道德需要作为个人的道德需要表现出来的时候,个人之需要道德,就直接与个人的生存、发展与完善的需要联系起来了。
过时道德 创获精神财富活动=科教文化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革命道德相延续,同时也是对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的吸收和借鉴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请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为中不存在真正的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在创造人的 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自量不
1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
2 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
交往和社会关系,各种利益关 系更为凸显随看社会分工的不 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要求规 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 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 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 说,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 其是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
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遭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 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
3 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
第1章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2.道德的起源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 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 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 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 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 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 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 的根源, 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 机械的理解。 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 济关系中找到根源, 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 根本原因之所在。 根本原因之所在。
4、动物本能论 、 自然起源论) (自然起源论)
以达尔文为代表 的进化论伦理学 认为, 认为,人类道德 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社会)本能, (社会)本能,道德不是人 所独有的, 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 动物都有道德感。 动物都有道德感。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 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 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 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 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 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 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 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道德工具论就是在道德本质的问题上,确立人的中心 道德工具论就是在道德本质的问题上 确立人的中心 和主体地位,把道德视为为人的需要服务的手段与工 和主体地位 把道德视为为人的需要服务的手段与工 具。 道德工具论不同于道德的工具主义,道德工具论的核 道德工具论不同于道德的工具主义 道德工具论的核 心是要确定人在道德中的主体地位,而道德工具主义 心是要确定人在道德中的主体地位 而道德工具主义 主要是指利用道德的至高地位和作用来为某一阶级、 主要是指利用道德的至高地位和作用来为某一阶级、 某些政治集团服务,其根本是抹杀人的主体地位 其根本是抹杀人的主体地位。 某些政治集团服务,其根本是抹杀人的主体地位。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知识点总结: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内在需要。
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规范和准则,旨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道德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等。
作用: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爱国奉献: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贡献。
勤劳勇敢:强调勤劳节俭、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
自强不息:强调个人不断努力进取、追求进步和成长。
厚德载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仁爱和互助精神。
博大宽和:强调个人心胸开阔、待人宽容、和谐共处的品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新)
寻 根 溯 源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 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只有在发生社会 关系的地方和时候,才能出现道德. 关系的地方和时候,才能出现道德.
寻 根 溯 源
寻 根 溯 源
如果我生在一个 孤岛上,孑然一身, 孤岛上,孑然一身, 我的生活就没有什 么罪恶与道德了. 么罪恶与道德了. 我在那里既不能表 现道德, 现道德,也不能表 现罪恶. 现罪恶. (法)爱尔维修
(五)道德的特征
1,历史性(社会性) ,历史性(社会性)
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 道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 不同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不同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原始社会人们并不以群婚为不道德; 原始社会人们并不以群婚为不道德; 中国历史上,对于妇女苛刻的道德要求, 中国历史上,对于妇女苛刻的道德要求,在今天已经 不在我们的道德要求中.例如汉代的妇女裹小脚. 不在我们的道德要求中.例如汉代的妇女裹小脚.
道 德 特 征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 , 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功效与能力. 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集中表现: 集中表现: (1)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 系的行为规范; 系的行为规范; (2)它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它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摩西十诫
寻 根 溯 源
摩西带领他的族 人在西奈山下祈祷 神刻意把十诫 分别刻在两块石板上
2,天赋论 ,
天赋论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先验的, 天赋论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 先验的 , 与生 俱来,人本固有的, 俱来 , 人本固有的 , 试图从人的思想意识中寻 找道德的起源. 找道德的起源.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 认为 仁义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 仁义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 康德认为, 认为 善良意志.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思修
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思修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中根本支柱之一,起源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传统价值观念不断探索思考、实践体悟的结果。
道德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当时特洛伊战争促使古希腊人思考人类和如何确定道德行为的意义。
随后的古罗马时期,基督教的出现促使道德融入新的理论框架当中,带来了新的道义上的价值取向。
进入现代,人类社会拥有许多经典的伦理学习成果,其中又以黑格尔的“危机伦理学”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和看法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的道德研究。
道德本质是一种反映普遍伦理价值观念的共同语境,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根据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确定的行为和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理性认识,根植与特定文化背景之中,包括了民族伦理、宗教道德、商业道德、族群传统和政治道德等五种类别的道义价值要求,并为其道德灵魂提供支柱的普世价值观及人类行为的准则。
因此,道德可被看做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理念和规范,它在今日不断地被尊重、实践和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为社会营造一个有序、秩序和道德的环境。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曹
红 梅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3、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 产也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曹
红 梅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第二节 道德的发展 一、道德的历史演变 二、道德在发展方向上是进 步的 三、道德发展进步的规律 四、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主 讲 :
5、衣食决定论:是旧 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这种观点初步看到了道 德与物质生活条件的某 些联系,是一种很有价 值的思想。
曹
红 梅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1、劳动过程是道德产生的 源头: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 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 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 产生的主观条件,这些都是 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2、基本特征:
第一,纯朴性与野蛮性并存 第二,直观性与狭隘性并存 第三,自发性与外在性一体
曹
红 梅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伦理学》 第三章 道德 起源本质和作 用
主 讲 :
3、历史地位: 原始社会道德历史地位的 两重性: 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一面
主 讲 :
3、情感欲望论:这是旧唯物主 义的道德起源说。认为道德起 源于某种自然的欲望或情感, 比天赋道德论要具有某些合理 性,因为他们看到了人的情感 欲望的后天性和社会性,看到 了立于情感欲望之上的利益对 人类道德的决定作用。
曹
红 梅
四 川 文 理 学 院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 定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 谨守圣安息日; * 孝敬父母;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2.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 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 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 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 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 范性要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 形成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 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
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 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 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 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 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 绝对命令。
(二)道德的本质
1 .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特殊 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山东协和学院基础课程组
第四章
课程导入
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 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 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到实 际阐述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是奴隶社会道德的根本目的。 2、忠诚于奴隶主国家是奴隶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3、在家庭关系中,奴隶社会道德主张男尊女卑, 男主女从 。 奴隶社会道德取代原始社会道德的进步性表现在: 原始社会道德那种朴素直观的形式被系统的理论 思维所取代;原始社会的食人、血族复仇、杀死 俘虏等“不人道”的现象不复存在 。
(三)封建社会道德
中国表现为“三纲五常”;西方表现为道 德与宗教的结合。 特点: (1)在形式上,封建社会道德更加体系化、 理论化。 (2)在内容上,封建社会道德呈现出明显 的等级主义色彩。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提倡的道德规范。 3、拜金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 评价: (1)道德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完备。 (2)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道德对 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自由个性 的无限追求也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面临深刻的危 机。
(2)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为道德的产 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为道德 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道 德的根本目的。 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人 基本的道德观念。 3、勤劳、勇敢、刚强、诚实是原始社会普 遍推崇的美德。 特点:直观性、狭隘性 、外在性
二、道德的特殊本质 第一,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 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第二,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 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第三,道德不是主体盲目地接受外在约束, 而是要主动提高自身境界。
三、道德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决定性而言) 其一,道德具有的全人类性因素,使道德在自身 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继承性。 道德的全人类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 是各个历史时代共同承认和信守的道德观念和道 德行为规范,其中主要为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二 是各个时代的人们用以表达道德的心理形式和行 为方式。 其二,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存在不一致的 情况。一种表现是道德意识的变化滞后于社会经 济关系的变化。另一种表现是某些道德因素的出 现先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 质和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道德起源的若干观点 1、道德神启说 2、人性本原说 3、进化演生说 4、生命动力说
5、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人成为到主体提供 了自然条件。 b 劳动及其分工的出现,创造了社会关系。 C 劳动创造了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三、道德发展的规律
(一)道德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二)道德运行的轨迹是曲折上升的。 首先,道德运行的总趋势是上升的。 1.道德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展。 2.道德的知识内容不断加深。 3.道德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 其次,道德运行的轨迹是曲折的。
(三)道德的发展是继承与变革相统一的 辩证过程。 其一,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决 定了道德的批判继承性。 其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是批判继承的客 观依据。
四、道德的特征
争议: 道德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即道德是客体的属性还是主观的认识? 休谟认为:道德是主观的情感反应。 主体性、规范性、价值性、实践性。
第三节 道德的功能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二、道德的作用 课堂答题: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Hale Waihona Puke 名词: 道德的全人类性 问答: 1、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2、道德的发展规律。 3、道德的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4、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一、道德的一般本质(决定性)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着各种道德 体系的性质。 第二,道德的内容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第四,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利益决定着各 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