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

合集下载

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规范

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规范

xxx:xx.xxx ArrayA 90备案号:xxxxx-XXXX上海市地方标准DB xxxx-2011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规范和要求Standard for Setting up Signs at Emergency Shelters(报批稿)2011- xx-xx发布 2011- xx-xx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目次前言 (IV)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规范和要求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标志 (1)5 标志设置的原则 (13)6 标志的构造 (13)7 标志的反光与照明 (13)8 标志的颜色及标志中汉字、阿拉伯数字、拉丁字大(小)写字母 (13)9 标志的制作 (13)10 标志的设置位置 (13)11 标志牌的设置高度 (13)12 建筑物内应急导向标志 (13)附录A (14)中文名称索引 (18)英文对应词索引 (20)IIIII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其余章条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瑞龙、郦璐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V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规范和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相关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指示的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供公众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应急避难场所及疏散道路的标志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近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3-2008 安全色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 10001 标志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5566.1-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T 23809-20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T 16903.1-2008 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避难场所须知

避难场所须知

目录1、序言 (1)2、避难场所基本知识 (2)3、避难场所内标志示意图 (3)4、应急常识篇--应急避险手册 (4)5、自然灾害篇--应急避险手册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政府防灾减灾管理服务职能。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唤起社会各界对预防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

深入推进我县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一章避难场所基本知识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原则(一)以人为本。

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绳,充分考虑市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场地的实际条件,建设安全、宜居城市。

(二)科学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作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要合理制订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近期规划要适应当前防灾需要,远期规划要通过城市改造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三)就近布局。

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尽可能在居民区、学校、大型公用建筑等人群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使市民可就近及时疏散。

(四)平灾结合。

应急避难场所应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活动场所,配备救灾所需设施(设备)后,遇有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重大灾害时作为避难、避险使用,二者兼顾,互不矛盾。

(五)一所多用。

应急避难场所应具有抵御多灾种的特点,即在突发地震、火灾、水灾、战争等事件时均可作为避难场所。

但多灾种运用时,应考虑具体灾害特点与避难需要的适用性,注意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环境、地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等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公告 第号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等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公告 第号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等44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公告2019年第8号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等44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2月13日序号地方标准编号地方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DB41/T1754-2019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2019-02-132019-05-132DB41/T1755-2019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2019-02-132019-05-133DB41/T1756-2019纯电动扫路机技术条件2019-02-132019-05-134DB41/T1757-2019瓜叶菊培育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5DB41/T1758-2019观赏向日葵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6DB41/T1759-2019广玉兰培育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7DB41/T1760-2019油茶良种采穗圃营造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8DB41/T1761-2019堤坝白蚊防治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9DB41/T1762-2019郑稻19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0DB41/T1763-2019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1DB41/T1764-2019小麦有机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2DB41/T1765-2019谷子有机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3DB41/T1766-2019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4DB41/T1767-2019平菇袋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5DB41/T1768-2019工厂化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6DB41/T1769-2019代料香菇秋栽生产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7DB41/T1770-2019绿色食品宁陵酥梨生产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8DB41/T1771-2019梨简约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19DB41/T1772-2019番茄嫁接苗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20DB41/T1773-2019苹果红蜘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21DB41/T1774-2019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22DB41/T1775-2019桃果实套袋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23DB41/T1776-201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2019-02-132019-05-1324DB41/T1777-201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程2019-02-132019-05-1325DB41/T1778-201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采集规范2019-02-132019-05-1326DB41/T1779-201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编码和标识规范2019-02-132019-05-1327DB41/T1780-2019中空玻璃门通用条件2019-02-132019-05-1328DB41/T1781-2019冷藏车、保温车通用技术条件2019-02-132019-05-1329DB41/T1782.1-2019保健推倒操作技术规范第1部分:成人2019-02-132019-05-1330DB41/T1782.2-2019保健推倒操作技术规范第2部分:足部2019-02-132019-05-1331DB41/T1782.3-2019保健推倒操作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儿2019-02-132019-05-1332DB41/T1783-2019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技术规范2019-02-132019-05-1333DB41/T1784-2019承压锅炉用波形炉胆检验规范2019-02-132019-05-1334DB41/T561-2019在役超高压人造水晶釜定期检验规程2019-02-132019-05-1335DB41/T562-2019有机热载体锅炉定期检验规范2019-02-132019-05-1336DB41/T650-2019工业锅炉外部检验规范2019-02-132019-05-1337DB41/T755-2019电站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程2019-02-132019-05-1338DB41/T847-2019医用氧舱安装监督检验规程2019-02-132019-05-1339DB41/T1785-2019承压类特种设备内部受限空间检验检测安全规范2019-02-132019-05-1340DB41/T1786-2019钢制球形储罐定期检验规范2019-02-132019-05-1341DB41/T1787-2019低温液体汽车罐车定期检验规程2019-02-132019-05-1342DB41/T1788-2019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2019-02-132019-05-1343DB41/T1789-2019导电纱线2019-02-132019-05-1344DB41/T1790-2019纺织品导电纱线导电性能的测定2019-02-132019-05-13。

安全色、安全标志设置原则、分类及排序规则

安全色、安全标志设置原则、分类及排序规则
各种指令标志
参照GB 2894
道路 交通标志和标线中警 告标志 参照GB 5768
蓝色
就是
请按规矩做……
安全色 绿色
绿
绿色
传递安全的提示性信息
安全色 绿色
紧急出口
各种提示标志
参照GB 2894
机器启动按钮
安全信号旗 急救站、 疏散通道、避险处、
应急避难场所等。
绿色
就是
不知道怎么办?跟我走吧!
错误八:存在有限空间场所,有限空间告知牌内容都一样,有的与现场不符。
举列:下面就某地提供的范本:有限空间告知牌内容出现诸多问题,未按《工贸企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2013年5月2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 号公布,根据2015年5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修正)要求设置。(范围: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企业)
应用于固定提示标志杆上的色带
对比色 安全色与对比色相间条纹
5 相间条纹宽度
➢ 安全色与对比色相间的条纹宽度应相等,即各占50%,斜度与基准面成45°。 ➢ 宽度一般为100mm,但可根据设备大小和安全标志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宽度,在
较小的面积上其宽度可适当的缩小,每种颜色不能少于两条。
安全标志
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国家规定了四类传递安全信息的安 全标志:禁止标志表示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警告标志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 指令标志表示必须遵守,用来强制或限制人们的行为;提示标志示意目标地点或方向。在 民爆行业正确使用安全标志,可以使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提醒,以防止事故、危害发生以及 人员伤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进入现场 记住一定要 看安全标志! 看安全标志! 看安全标志!

山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发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等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公告第号

山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发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等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公告第号

山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发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等47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公告2018年第18号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等47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等47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不随文件发送)山东省质监局2018年8月17日序号地方标准编号地方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DB37/T3240-2018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程大蒜2018-08-172018-09-172DB37/T3241-2018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程冬小麦2018-08-172018-09-173 DB37/T3242-2018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程马铃薯2018-08-172018-09-174DB37/T3243-2018棉花2018-08-172018-09-175DB37/T3384-201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2018-08-172018-09-176DB37/T3385-2018法律援助服务标准2018-08-172018-09-177DB37/T593-2018车用乙醇汽油加油站设计施工验收规范2018-08-172018-09-178DB37/T714-2018水产苗种渔药残留检测抽样技术规范DB37/T714-20072018-08-172018-09-179DB37/T1931-2018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37/T1931-20112018-08-172018-09-1710DB37/T3386-2018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2018-09-1711DB37/T3387-2018城市河道淤泥利用规范2018-08-172018-09-1712DB37/T3388-2018气候影响评价指南2018-08-172018-09-1713DB37/T3389-2018设施蔬菜寡照灾害预警等级2018-08-172018-09-1714DB37/T3390-2018农业气象服务规范日光温室2018-08-172018-09-1715DB37/T3391-2018城市公共汽电车维护技术导则2018-08-172018-09-1716DB37/T3392-2018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管理规范2018-08-172018-09-17DB37/T3393-2018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2018-08-172018-09-1718DB37/T3394-2018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2018-08-172018-09-1719DB37/T3395-2018小麦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18-08-172018-09-1720DB37/T3396-20182018-08-172018-09-1721DB37/T3397-2018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2018-08-172018-09-1722DB37/T3398-2018番茄品种(系)抗灰叶斑病鉴定技术规范2018-08-172018-09-1723DB37/T3399-2018花生品种(系)抗茎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2018-08-172018-09-1724DB37/T3400-2018体育用人造草面层检验验收规范2018-08-172018-09-1725DB37/T3401-2018体育用人造草面层维护保养指南2018-08-172018-09-1726DB37/T3402-2018体育用人造草面层原材料要求及施工指南2018-08-1727DB37/T3403-2018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2018-08-172018-09-1728DB37/T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2018-08-172018-09-1729DB37/T3405-2018动物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植物乳杆菌的检测2018-08-172018-09-1730DB37/T3406-2018水产品中三嗪类、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8-08-172018-09-1731DB37/T3407-2018“老字号”品牌价值测算2018-08-172018-09-1732DB37/T3408-2018“老字号”企业分型评价要求2018-08-172018-09-1733DB37/T3409-2018“山东老字号”认定通则2018-08-172018-09-1734DB37/T3410-201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2018-08-172018-09-1735DB37/T3411-2018主要造林树种育苗技术规程2018-08-172018-09-17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2018-08-172018-09-1737DB37/T3413.1-2018设施大棚熊蜂授粉技术规程第1部分:番茄2018-08-172018-09-1738DB37/T3413.2-2018设施大棚熊蜂授粉技术规程第2部分:樱桃2018-08-172018-09-1739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1部分:黄瓜灰霉病2018-08-172018-09-1740DB37/T3414.2-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2部分:温室白粉虱S2018-08-172018-09-1741DB37/T3414.3-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第3部分:番茄斑萎病毒病2018-08-172018-09-1742DB37/T3414.4-20182018-08-172018-09-1743DB37/T3414.5-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6部分:桃蚜2018-08-172018-09-1744DB37/T3414.6-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6部分:桃蚜2018-08-172018-09-1745DB37/T3414.7-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7部分:甜瓜黄斑病毒病2018-09-1746DB37/T3414.8-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8部分:西瓜花叶病毒病2018-08-172018-09-1747DB37/T3414.9-2018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9部分:小西葫芦花叶病毒病2018-08-172018-09-17。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关于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城市中人口聚集地附近,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它灾害事故,用于接纳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居民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危害,并可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

上海作为特大型国际化城市,人口和建筑高度密集,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将会严重威胁居民群众的安全。

为保证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后人员快速、有序疏散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上海城市抵御灾害事故的整体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和稳定,根据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发救〔2004〕188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原则同意〈上海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的批复》(沪府〔2008〕37号),以及上海市应急管理总体要求,现就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政府领导、统筹规划、平灾结合、属地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本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本原则(一)统一规划,分级实施。

从建设安全城市的理念出发,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市里主要负责确定、制定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总体布局、建设规划、年度建设计划及相关政策规定和标准、规范,组织协调市有关部门支持区县抓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区县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与要求,加强对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的控制和预留,并结合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和露天大型停车场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积极、有序地组织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二)突出重点,均衡配置。

以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区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经济目标附近地区为重点,采取远近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和均衡配置应急避难场所,确保居民群众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安全快速地到达避难场所。

DB13T 1378-20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DB13T 1378-20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ICS91.040.01P 3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378—20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2011-04-18发布2011-04-30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起草人:王卫国、王玉珍、张勤、李铁梅、高亦飞、赵纳鹏、郑颖、郭丽、符泽宇、李静。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相关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指示的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也适用于在其他事件应急状态下,提供居民紧急疏散的应急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标志设置(以下简称标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13495-1992 消防安全标志GB 15562.1 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 1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GB/T 10001.1-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0001.3-2004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3部分:客运与货运GB/T 18207.1-2000 防震减灾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震应急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所做的各种应急准备以及地震发生后采取的紧急应急行动。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1]1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1]1

部收到ICS 91.120.25P 15备案号:DB61应急避难场所 标志Signs for emergency shelter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图形符号 (1)5 标志 (6)6 平面示意图 (17)7 标志设置 (17)8 标志制作 (17)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范增节、张芝霞。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陕西省地震局负责解释。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术语和定义、图形符号、标志、平面示意图及标志的设置与制作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供居民紧急疏散、安置的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 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T 1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GB/T 16903.1 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第1部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GB/T 2050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GB/T 20501.3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3部分:平面示意图和信息板3 术语和定义3.1突发公共事件public emergency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DB4403

DB4403

标准评析DB4403/T 255—2022《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地方标准解读■ 王冕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摘 要:2022年8月24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DB4403/T 255—2022《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标准于2022年9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为国内首个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标准,该标准的编制为切实发挥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险安置功能,保障救灾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升城市应急避难(险)服务保障水平,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对标准的内容与技术考虑做了解读,以更好地用于指导深圳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工作,推动标准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标准解读,室内应急避难场所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5.028Interpretation of DB 4403/T 255—2022,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 operationguidelines for typhoon and rainstormWANG Mian-bo(Shenzhen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Abstract:On August 24, 2022, the Shenzhen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Supervision approved the release of the No.12 Announcement of Local Standards in Shenzhen [2022] (total No.86), which issued DB4403/T 255—2022,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typhoon and rainstorm, implemented on September 1, 2022. This standard is the fi rst standard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s for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yphoons and rainstorm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tandard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for the functions of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s such as shelter and resettlement, ensures the standardized and orderly work of disaster relief, improves the level of urban emergency shelter services, and promotes the urba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 cance of standard’s development, interprets the content and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standard to better guid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s in Shenzhen, and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Keywords: operation of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 in typhoon and rainstorm, standards interpretation, indoor emergency shelter0 引 言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是经政府规划、建设或改造,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供避难(险)人员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的室内安全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及类似的其他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人员安置的主场所、灾害救助的主阵地作用。

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要求
1. 地理位置:应急避难场所应位于地势较高且不易受灾的地方,如山坡、高地、公园、操场等地。

2. 环境条件:应急避难场所周围环境要卫生整洁,无污染。

建筑物应保证隔音、通风、防雨、防晒等基本环境条件。

3. 食品贮存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食品贮存设施,储备足够的食品,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4. 水源设施:应配备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水源应保证充足、清洁、安全。

5. 卫生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洗手间、厕所、淋浴间等设施,保证卫生条件良好。

6. 医疗救护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施和物资,以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和疾病。

7. 通信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通信手段,保证信息的传递、协调和救援等工作。

8. 安全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灭火器、应急照明、
防盗等措施。

9. 心理疏导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心理疏导人员,及时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缓解避难人员的心理压力。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守护生命的安全堡垒》嘿,你知道吗?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灾难就像是随时可能蹦出来的“捣蛋鬼”,给我们带来各种麻烦!而应急避难场所呢,就像是超级英雄的秘密基地,关键时刻能拯救我们的小命呀!要是不了解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那可就像是在灾难面前赤手空拳,太危险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的神秘面纱吧!一、场地选址:寻找安全的“避风港”“场地选址要谨慎,安全第一不能忘!”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哦!就像你找房子不能找在地震带上一样,避难场所也得找个安稳的地儿。

它得避开那些容易发生灾害的地方,比如地质灾害隐患点、洪水淹没区等等,这就像是避开游戏里的陷阱一样重要。

而且呀,还得交通便利,不然大家怎么能快速到达呢?比如说要靠近主要道路,这样才能让人们在紧急时刻快速找到这个“避风港”。

二、功能分区:打造有序的“避难小世界”“功能分区分得清,避难生活也安宁!”应急避难场所可不能乱糟糟的,得有清晰的功能分区。

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有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任务。

要有居住区域,让人们有地方休息;要有物资储备区域,保证大家有吃有喝;还要有医疗救助区域,万一有人受伤了能及时得到治疗。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高效运转嘛!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分区,那不是乱成一锅粥啦?三、设施配备:装备齐全的“生存百宝箱”“设施配备要齐全,生存保障不能缺!”应急避难场所里的设施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生存百宝箱”。

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那是必须的,不然怎么生活呀?还有卫生设施,总不能让大家随地大小便吧,那可太不卫生啦!照明设施也很重要,晚上可不能摸黑呀。

这些设施就像是游戏里的道具,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在灾难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比如说,有了充足的饮用水,就像有了“回血药水”,能让我们保持活力呀!四、标识系统:指明方向的“救命灯塔”“标识系统要显眼,逃生指引不迷路!”在应急避难场所里,标识系统就像是一盏盏“救命灯塔”。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探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探

CHIN A E M E R GENCY R E SC UE中国一、引言2007年8月30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除了很多亮点和新内容之外,里面用很短但以专门一条(第十九条)的篇幅规定了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要求。

实际上,在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一直涉及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只是它的内涵不断变化,初期的应急避难场所是临时性和被动应对性的,并未象现在一样与城乡规划统筹结合。

1995年国务院发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民政部门应当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等,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也规定“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

据统计,目前仅在北京城八区已经建成或改造成的应急避难所已有28处,与周围社区步行距离为5-15分钟(服务半径500米),可容纳近200万人,而可作为临时避难所的小面积空地有数千处之多,可改建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开阔地带面积有5300多公顷。

有关报道说,北京市政府将于2010年前建成100多处较大规模应急避难场所。

二、应急避难场所的由来为什么应急避难场所如此受关注,要从它的由来说起。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具有食品、住宿、医疗等功能设施的场地。

由于地震等灾害经常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生命线系统的损坏,导致人员无法居住和供电、供水、供气中断,灾区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和混乱,不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能给人们在灾后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地点作为临时住所,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各国都开展了很多工作,应急避难场所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中的公共标识

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中的公共标识

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中的公共标识作者:沈小华王静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公共标识的作用及历史起源入手,分析了公共标识对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公共标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设计、设置、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应急避难;公共标识;设计一公共标识的概述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建设的爆发式扩张,建筑、道路、桥梁、绿地等各项公共空间使城市环境错综复杂,而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的人群在这样多变的空间中需要都是便捷、高效和有序的行动方式,公共标识便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辅助设施。

这种通过系统化设计的城市导向能够在公共环境中为人们建立多个空间之间的秩序,能够准确传达场所的位置、距离、功能等信息,是人们在空间中准确定位的有效途径。

城市公共标识提高了公共空间的使用效力,有效地起到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反应一个城市的环境形象和管理秩序,甚至能成为城市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城市现代化综合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西方国家,公共标识从工业革命开始经历了从建筑标识、场所标识再到解释性标识的理性发展的漫长过程,可以说,各种公共标识设计的不断更新伴随并见证了整个西方世界城市由物质空间向人性场所演变的过程。

在邻国日本,20世纪70年代城市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以及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催生了“指示标识设计”专业的发展新机遇,城市公共标识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的烙上了公益的色彩。

我国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在人口规模、用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快速完善的城市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空间依赖于公共环境标识的作用,但是很多城市的公共标识设计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发展,滞后于我们城市的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城市防灾避险的规划建设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共标识设计就是矛盾较为突出的一类。

二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公共标识设计面临的问题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多系统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为了人们能在灾难发生时及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躲避由灾难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

地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地震,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地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

首先,地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位于相对安全的地理位置。

远离悬崖、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地带,同时要考虑到场所周边的基础设施,如水源、通讯设施等,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获得支持和救援。

其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建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基本的完整性。

此外,建筑物的屋顶应设计成防震的结构,防止瓦片等物品在地震中掉落伤人。

另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物资。

这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设备、应急药品等。

在地震发生后,这些物资将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充分准备。

此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组织管理机制。

在平时,应该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旦地震发生,应急预案能够迅速启动,组织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协调各项救援工作。

最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还应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

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地震发生后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应急避难场所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地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应该是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生活设施、应急预案和特殊人群需求的综合结果。

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发生后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我国地震应对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安全标志设计原则分类及排序规则,一次说清楚

安全标志设计原则分类及排序规则,一次说清楚
首先,我们要纠正经常犯的错误:
错误一:认为风险告知牌里有安全标志可以不再单独设安全标志。
风险告知牌里的内容虽涉及安全标志,但大小不符合人的视觉注意力。根据 GB2894-2008规定,安全标志牌大小、高度是有相关规定的,如:
错误二:在四大类型安全标志组合时,未按照顺序排列。 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 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所以,警示标志不能缺。
错误五:厂内道路限高,认为只要符合GB50016就可以了(消防净高要求4m)。 这里要注意《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6.1.2条规定 。
6、详细警告事项可参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目的 对象
在必须穿着保护用品的地方悬挂相应的指令标识牌,提示使用保护性用具,防 止发生意外。
有化学用品、有毒物品的地点,有放射源的地点等危险场所。
样式 指令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圆形,蓝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
标准
1、制作长方形标识牌,明确指令性内容及图案; 2、在必须穿着或设置保护用品的地方悬挂相应的指令标识牌; 3、样式:执行《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4、规格:一般为400mm×300mm; 5、材料: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一般不宜使用遇水变形、变质或易燃的材料, 例如:PVC、铝材、塑料贴纸或纸质彩色打印塑封;有触电危险的作业场所应 使用绝缘材料;
提示标志是向人们提供某 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 或场所等)的图形标志。 提示标志的几何图形是方 形,绿色背景,白色图形 符号及文字。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 ( GB 2894-2008 ) 规 定的提示标志共有8个: 紧急出口、避险处、应急 避难场所、可动火区、击 碎板面、急救点、应急电 话、紧急医疗站。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自2009-10-1起执行外径d1=0.025L;内径d2=0.800d1;斜杠宽c=0.080d1;斜杠与水平线的夹角a=45°;L为观察距离(见附录A)。

4.1.3 禁止标志,如表1。

4.2 警告标志4.2.1 警告标志的基本型式是正三角形边框,如图2所示4.2.2 警告标志基本型式的参数:外边a1=0.034L;内边a2=0.700a1;边框外角圆弧半r径=0.080a2;L为观察距离(见附录A)。

4.2.3 警告标志,如表2。

4.3 指令标志4.3.1 指令标志的基本型式是圆形边框,如图3所示。

4.3.2 指令标志基本型式的参数:直径d=0.025L;L为观察距离(见附录A)。

4.3.3 指令标志,如表3。

4.4 提示标志4.4.1 提示标志的基本型式是正方形边框,如图4所示。

4.4.2 提示标志基本型式的参数边长a=0.025L,L为观察距离(见附录A)。

4.4.3 提示标志,如表4。

表4 提示标志4.4.4 提示标志的方向辅助标志:提示标志提示目标的位置时要加方向辅助标志。

按实际需要指示左向时,辅助标志应放在图形标志的左方;如指示右向时,则应放在图形标志的右方,如图5。

4.5 文字辅助标志4.5.1 文字辅助标志的基本型式是矩形边框。

4.5.2 文字辅助标志有横写和竖写两种形式。

4.5.2.1 横写时,文字辅助标志写在标志的下方,可以和标志连在一起,也可以分开。

禁止标志、指令标志为白色字;警告标志为黑色字。

禁止标志、指令标志衬底色为标志的颜色,警告标志衬底色为白色,如图6。

4.5.2.2 竖写时,文字辅助标志写在标志杆的上部。

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均为白色衬底,黑色字。

标志杆下部色带的颜色应和标志的颜色相一致。

如图7。

4.5.2.3 文字字体均为黑体字。

4.6 激光辐射窗口标志和说明标志激光辐射窗口标志和说明标志应配合“当心激光”警告标志使用,说明标志包括激光产品辐射分类说明标志和激光辐射场所安全说明标志,激光辐射窗口标志和说明标志的图形、尺寸和使用方法见附录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震局
二○○九年六月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本标准由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陕西省地震局提出,由陕西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两部门共同起草。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参考了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的相关标准,借鉴了北京、天津市制定地方标准的实际经验,分析了陕西防灾减灾实际情况,尽可能使标准本身具备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5月初完成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初稿。

2009年5月26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全省应急管理方面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讨论,专家听取了标准介绍,提出了修改意见,我们在跟专家深入沟通的基础上,采纳了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对本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2 编制目的
自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以来,有效处置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经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现有的城镇整体防灾功能与现代化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十一五”期间陕西省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国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等法规和文件精神,吸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经验教训,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规范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管理,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特制订本地方标准。

3 编制依据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参照了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DB11/224-2004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12/330—2007天津市地方标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以及图形符号、标志类的相关国家标准。

4 标准编制
4.1 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
4.1.1 统一性
文字的编写、词语的运用、图形符号颜色的设计都本着统一的原则,使用保持前后一致。

图形符号的颜色根据人视觉对不同颜色的反
应对本标准内符号的颜色进行设置,符合GB/T 5698-2001关于色调的规定。

4.1.2 时效性
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将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在提示标志中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式样,该项规定等同采用ISO 7010中的图形符号。

因此,本标准关于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规定不同于北京、天津地方标准的规定,而是采用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图形符号的顺序是按GB 21734-2008规定的“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综合设施”来排序的,使得主次更加清楚,该项标准已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另外此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这两年新颁布其他相关国家标准,保证了本标准的时效性。

4.1.3 可操作性
本标准对图形符号统一做了规定,并给出了设计原则。

把标志按照使用功能不同分为“主标志-设施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四类,并分别给出了尺寸参数。

还对标志的设置和制作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标准本身具备可操作性。

4.2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目前我省城镇整体防灾避难功能滞后于建设发展。

随着我省城市
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整体防灾避难功能滞后于其建设发展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势在必行。

4.2.1 城镇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西安已经是近800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他大中城市及城镇人口密度近年也相继大幅增加,尤其是与城镇功能过度集中相伴而生的开阔空间的流失,造成了城镇公共设备安全风险的不断加大。

虽然近年来我省各大中城市加大了广场、公园及绿地建设,但具有应急避险功能的场所仍然缺乏。

4.2.2 城镇建筑物越高和密度越来越大,建筑物间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一旦发生强烈地震、爆炸等突发公共灾害事件,建筑物倒塌所占地面面积扩大,这样对市民避难逃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会造成灾后快速救援的困难。

4.2.3 城镇水、电、气等居民生活设施网络越铺越大。

由此引发的灾害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灾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下,要确保成千上万群众安全紧急疏散,如果没有避难场所,没有应急指示标志,往往会措手不及。

4.2.4 城镇道路交通越来越立体化,城镇化建设导致的承灾能力相对脆弱。

不必说战争或严重的灾难(地震、水灾、爆炸),就是公路上的一辆化学品槽罐车发生泄漏,城内及其外界的交通就有可能中
断,人类生命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因此建立规范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管理标准是十分重要和及时的,将为今后的城镇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5 标准的现实意义
应急避难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工作,涉及的工作包括应急组织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物资保障系统和应急防范系统等多方面,具有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目前,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急保障系统建设、应急防范系统、应急数据库系统建设等开展系统的、全方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地方标准编制工作。

编制《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是为我省各地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和管理应急避难场所提供法律依据。

事实说明,编制《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措施之一。

体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对城镇公共安全体系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陕西省政府建设平安陕西的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体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并以人类生命为至上的责任理念。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准制定工作是一项多学科相互渗透、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政府相关工作部门的推进和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和广泛宣传。

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陕西省地震局、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西省标准化研究所作为率先编制《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的单位,我们还要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我省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