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数学下学期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分突破)2019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高分突破)2019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数学
解:去分母,得 3(2x-3)<x+1, 去括号,得 6x-9<x+1,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5x<10, 系数化为 1,得 x<2.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数学 (2)2x- 3 1-9x+ 6 2≤1.
数学
解:去分母,得 2(2x-1)-(9x+2)≤6, 去括号,得 4x-2-9x-2≤6, 移项,得 4x-9x≤6+2+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系数化为 1,得 x≥-2.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数学
知识点 1 不等式及其解集和性质
1.下列各式: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
y2;⑤x≠5;⑥x+2>y+3.其中不等式的个数有( B )
A.5 个
B.4 个
C.3 个
D.1 个
数学
2.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 与 2 的和是负数; (2)m 与 1 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 与-2 的差不大于它的 3 倍; (4)a,b 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数学 知识点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
A.5x-2>0 C.6x-
2.已知-31x2a-1+5>0 是关于 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 a 的
值是 1 .
数学
3.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3<x+3 1;
数学
2.某次知识竞赛共有 25 道题,答对一道得 4 分,答错或不 答都扣 2 分.小明得分要超过 80 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
数学
解:设小明答对 x 道题,则他答错或不答的题数为(25-x)道.根 据他的得分要超过 80 分,得 4x-2(25-x)>80,解得 x>2132. 因为 x 应是整数而且不能超过 25,所以小明至少要答对 22 道 题. 答:小明至少要答对 22 道题.

202X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X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归纳
总结
202X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统计调查与统计图表:
- 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 调查方法和步骤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2. 描述性统计:
- 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 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四分位数、方差、标准差
- 箱线图和散点图的绘制和分析
3. 随机事件与概率:
-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 样本空间与事件的关系
- 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 事件的复合与分解
4. 排列与组合:
-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与性质
- 全排列与重排列的计算
- 组合的计算
- 二项式定理与应用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类
- 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
- 期望值与方差的计算
以上是202X年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学生们需要掌握调查与统计图表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描述性统计中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通常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点。

其中,中心对称图形是该章的核心知识点之一,它是指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够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也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此外,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知识点也是该章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或者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总之,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灵活运用。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试题汇总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试题汇总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网络结构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侧 ,这样 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平移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 a 57 8 61 3 42 b c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知识网络结构二、知识要点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b c a >);如果0,><c b a ,那么⎪⎪⎪⎪⎪⎪⎪⎩⎪⎪⎪⎪⎪⎪⎪⎨⎧⎩⎨⎧⎪⎩⎪⎨⎧⎪⎪⎩⎪⎪⎨⎧与实际问题组一元一次不等式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性质性质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不等式不等式相关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21bc ac <(或cb c a <);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 改变 。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

9.1.2-余弦定理课件(共48张PPT)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四册第九章解三角形

9.1.2-余弦定理课件(共48张PPT)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四册第九章解三角形
已知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或已知三边则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了,故
(3)(4)正确.
-6-
课前篇自主预习
激趣诱思
知识点拨
微练习1
在△ABC中,已知AB=2,AC=3,A=60°,则BC=(
A.9
课堂篇探究学习
B.19
C.√7
)
D.√19
答案:C
解析:由余弦定理,可得 BC2=AB2+AC2-2AB×ACcos
-8-
课前篇自主预习
激趣诱思
课堂篇探究学习
知识点拨
知识点二: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9-
课前篇自主预习
激趣诱思
课堂篇探究学习
知识点拨
名师点析 1.已知三边求三角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直接根据余弦定理的三个变式求出三角.
方法二:首先由余弦定理的变式求出最大边所对的角,再由正弦定
所以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sin2Bsin2C+sin2Csin2B=2sin Bsin Ccos Bcos C,
因为sin Bsin C≠0,所以sin Bsin C=cos Bcos C,
所以cos(B+C)=0,所以cos A=0,因为0<A<π,所以A=
为直角三角形.
π
2
,所以△ABC
-24-
课前篇自主预习
1
A=4+9-2×2×3×2=7,所以 BC=√7.故选 C.
-7-
课前篇自主预习
激趣诱思
课堂篇探究学习
知识点拨
微练习2
(2020安徽定远县民族学校高一月考)在△ABC中,AB=5,

人教版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5课时统计

人教版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5课时统计

第5课时统计学习内容统计编写人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引导大家热爱生活。

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难点: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从统计表中获取合理的数字信息。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合作互助学习】1、做教材120页第16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共同归纳概括)2、做教材120页第17、1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展示引导学习】展示自学、互学中的内容【评价提升学习】1.在医院里,记录病人的体温一般用()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2、电子产品销售公司2008年5月某个星期销售产品情况如下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销量(件)120 110 145135140 155 16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产品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小兰和小红为了参加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下)1 2 3 4 5 6 7 8 9 10小兰152 155 158 160 157 159 162 165 165 167小红153 154 159 155 160 164 158 162 16 165(1)小兰和小红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5天呢?(2)小兰和小红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4、下表是蓝天电器城2007年1~5月份销售电视机、洗衣机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电视机(台)2000 2480 3400 4800 5000洗衣机(台)2400 2460 2880 3000 3400 (1)将上表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教案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教案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教案小结与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章小结与复习教学内容: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方法与过程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会“逆向”地思考问题,灵活的解答问题.重点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知识结构图2. 知识点回顾(1)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号有五种:“≠”、“>” 、“<” 、“≥”、“≤”.(2)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具体表示方法是先确定边界点。

解集包含边界点,是实心圆点;不包含边界点,则是空心圆圈;再确定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概念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实际应不等式的解集说明: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有区别的,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是一个范围,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则a+c>b+c,a-c>b-cB.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并且c>0,那么则ac>bc(或a/c>b/c)C.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如果a>b,并且c<0,那么则ac<="" c说明:任意两个实数a、b的大小关系:①a-b>O?a>b;②a-b=O?a=b;③a-b<o?a<b.< p="">(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是ax+b>O或ax+b<="">(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 (4)合并同类项;(5)化系数为1.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同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完整版)【2019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2019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2019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

2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

4有理数的乘除法1。

5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

1整式2。

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

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

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

1多姿多彩的图形4。

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5。

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

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

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

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

3多边形及其内角相和7。

4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

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

3再深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

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

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第十章实数10.1平方根10.2立方根10。

3实数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11。

1变量与函数11.2一次函数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十二章数居的描述12。

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2.2用图表描述数据12。

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

1全等三角形13。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四章轴对称14。

1轴对称14。

2轴对称变换14.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章整式15。

1整式的加减15。

2整式的乘法15.3乘法公式15。

4整式的除法15.5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

1反比例函数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9。

1平行四边形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

七年级数学下册_第9章教材知识梳理_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_第9章教材知识梳理_新课标人教版


(三)通过课题学习,加强综合性与探究性 本章专门安排了9.4节“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这 样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强问题的综合性,提倡学习的探究性. 虽然课题学习选择的体育比赛是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是这 些问题不象一般教科书中的例题或习题,而是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际 问题,对其建立数学模型有一定难度.对问题中的一些具体背景材料 (如某些体育知识),学生可能尚不熟悉,这也会影响对问题的分 析.为此,教科书作了适当的注释.为引导学生正确讨论不等关系, 培养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意识,教科书对于 课题学习中的三个问题(射击、足球和篮球比赛),在难度上是由浅 入深地安排的,在每个问题的展开上,也设计了逐步深入的问题串, 体现了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服务的设计意图.
(五)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代数不 等式,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 不等式以及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 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对本章中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 安排必要的、适量的练习,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 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 程度,发展基本能力.
全章共包括四节
9.1 不等式 4课时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9.4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2课时 小结 2课时
不等式性质
方程解法
不等号的方向
一元一次 不等式 (组)
数轴
不 等 式 与 不 等 式 组
应用(选择方案问 题)
(二)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反映不等 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019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几何视图一般是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3、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能确定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3、找因数的方法:①乘法②除法;找倍数的方法:逐次乘自然数。

4、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②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③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至少有1个,这个数是1。

⑤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

5、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一个数越小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7、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8、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个位上是3、6、9点数都是3的倍数是错误的说法。

9、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就是10的倍数)。

人教版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九章 统计 综合测试(附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九章 统计 综合测试(附答案与解析)

第九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公司从代理的,,,A B C D四A B C D四种产品中,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110的样本,已知,,,种产品的数量比是2:3:2:4,则该样本中D类产品的数量为()A.22件B.33件C.40件D.55件2.已知总体容量为106,若用随机数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下面对总体的编号最方便的是()A.1,2,…,106B.0,1,2,…,105C.00,01,…,105D.000,001,…,1053.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其数据的分组与各组的频数如下表:则样本数据落在[20,60)内的频率为()A.0.11B.0.5C.0.45D.0.554.如图为某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则在区间[98,100)内的频数为( )A .10B .30C .20D .405.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为了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的学生进行调查,则样本量和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分别为( )图甲图乙A .100,10B .100,20C .200,10D .200,206.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 802人,高二年级有1 600人,高三年级有1 499人,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98名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禁毒知识竞赛,则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A .33,33,30 B .36,32,30C .36,33,29D .35,32,317.若数据12,,,n x x x L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1235,35,,35n x x x +++L 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A . ,x s B .35,x s + C .35,3x s +D .3x +8.如图所示,样本A 和B 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A x 和B x ,样本标准差分别为A s 和B s 则( )ABA .,AB A B x x s s >>B .,A B A B x x s s <>C .A ,B A B x x s s ><D .,A B A B x x s s <<9.某校为了对初三学生的体重进行摸底调查,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称其体重(单位:kg ),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体重在[45,50)内适合跑步训练,体重在[50,55)内适合跳远训练,体重在[55,60]内适合投掷训练,估计该校初三学生适合参加跑步、跳远、投掷三项训练的人数之比为( )A .4:3:1B .5:3:1C .5:3:2D .3:2:110.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为1234,,,x x x x ,且满足324123x x x x x x ==,后6组的频数123456,,,,,y y y y y y ,且后6组各频数之间差值相同,设最大频率为a ,视力在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b ,则,a b 的值分别为( )A .0.27,78B .0.27,83C .2.7,78D .2.7,83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11.在某次高中学科竞赛中,4000名考生的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60分以下视为不及格,若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中点值为代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绩在[70,80)分的考生人数最多B.不及格的考生人数为1 000C.考生竞赛成绩的平均分约为70.5分D.考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为75分12.在某地区某高传染性病毒流行期间,为了建立指标来显示疫情已受控制,以便向该地区居民显示可以过正常生活,有公共卫生专家建议的指标是“连续7天每天新增感染人数不超过5人”,根据连续7天的新增病例数计算,下列各选项中,一定符合上述指标的是()A.平均数3x≤B.平均数3s≤x≤且标准差2C.平均数3x≤且极差小于或等于2D.众数等于1且极差小于或等于4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从甲、乙两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各抽取8件产品,对其使用寿命(单位:年)跟踪调查结果如下:甲:3,4,5,6,8,8,8,10;乙:3,3,4,7,9,10,11,12.两个厂家在广告中都称该产品的使用寿命是8年,请根据结果判断厂家在广告中分别运用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哪一种集中趋势的特征数:甲:________,乙:________.(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14.1895年,在英国伦敦有106块男性头盖骨被挖掘出土.经考证,这些头盖骨的主人死于1665~1666年的大瘟疫.人类学家分别测量了这些头盖骨的宽度(单位:mm),数据如下:146 141 139 140 145 141 142 131 142 140 144 140 138 139 147 139 141 137 141 132 140 140 141 143 134 146 134 142 133 149 140 140 143 143 149 136 141 143 143 141 138 136 138 144 136 145 143 137 142 146 140 148 140 140 139 139 144 138 146 153 158 135 132 148 142 145 145 121 129 143 148 138 148 152 143 140 141 145 148 139 136 141 140 139 149 146 141 142 144 137 153 148 144 138 150 148 138 145 145 142 143 143 148 141 145 141则95%分位数是________mm.15.某学校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布如下表(每名同学只参加一个小组,单位:人):16.从一堆苹果中任取20个称其重量,它们的质量(单位:克)数据分布如下:则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少于120克的苹果数约占苹果总数的__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某市化工厂三个车间共有工人1000名,各车间男、女工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厂工人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第二车间男工人的可能性是0.15.(1)求x的值;(2)现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厂抽取50名工人,则应在第三车间抽取多少名工人?18.(本小题满分12分)从高三学生中抽出5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根据竞赛成绩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试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这5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与中位数;(2)这5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19.(本小题满分12分)有关部门要了解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在学校的普及情况,特制了一份有10道题的问卷到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某中学,A B两个班各被随机抽取了5名学生接受问卷调查,A班5名学生得分分别为5,8,9,9,9;B班5名学生得分分别为6,7,8,9,10(单位:分).请你估计A,B两个班中哪个班的预防知识的问卷得分要稳定一些。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1.2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 >b ,那么a±c >b±c;(2)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 <如果a<b ,那么b>a 。

3.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 、b<c ,那么a<c 。

>如果a >b,c <0,那么ac <bc(2.不等式的反对称性:(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9.2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经过化简整理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至少含有2个不等式)。

2.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组解;(2)利用数轴求出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3)下结论.5.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无解)。

【人教版】七下数学:第九章-小结与复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下数学:第九章-小结与复习ppt教学课件
3
列不等式,得 2 x 4(2 2) ,解得x≥16.
3
3
答:小亮的速度至少为16千米/时.
② 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 两个点 ,右边 的点所 表示的 实数总 比左边 的点表 示的实 数______③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 理数关 于相反 数和绝 对值的 意义同 样适合 于实数 吗?
第九章
3.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 的结论 .平行 公理:
(2)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七年级数学下(RJ) 教学课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小结与复习
知识网络
专题复习
课堂小结
课后训练
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 面积产 量的比 是1∶1.5.现要 把一块 长200m,宽100m的 长方形 土地, 分为两 块小长 方形土 地,分 别种植 这两种 作物.怎 样划分 这块土 地,使 甲、乙 两种作 物的总 产量的比是3∶4(结果取整数)?
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例1】下列式子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有( A )
√①3x-1≥4 √② 2+3x>6
× ③ 3-
1 x
<5
√④
x
0
√ × √ ⑤ x 1 3x 2 3 62
⑥ x+xy≥y2 ⑦x>0
A.5个 B.4个 C.6个 D.3个
(1)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地球上的水资 源和淡 水资源 的分布 情况; (2) 用条形 统计图 描述我 国农业 和工业 耗水量 情况;
专题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2】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2(x-2)]>x-3(x-2);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含概念、公式、实用)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含概念、公式、实用)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平行①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若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 ②当直线l 1,l 2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 1∥l 2. (2)两条直线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 设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1.②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l 1⊥l 2. 2.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求法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l 1与l 2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的解. 3.三种距离公式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上任意两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为|P 1P 2|=x 2-x 12+y 2-y 12.(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3)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 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二、常用结论(1)与直线Ax +By +C =0(A 2+B 2≠0)垂直或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①垂直:Bx -Ay +m =0;②平行:Ax +By +n =0. (2)与对称问题相关的四个结论:①点(x ,y )关于点(a ,b )的对称点为(2a -x,2b -y ).②点(x ,y )关于直线x =a 的对称点为(2a -x ,y ),关于直线y =b 的对称点为(x,2b -y ). ③点(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 ④点(x ,y )关于直线x +y =k 的对称点为(k -y ,k -x ),关于直线x -y =k 的对称点为(k +y ,x -k ).考点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典例] 已知两直线l 1:mx +8y +n =0和l 2:2x +my -1=0,试确定m ,n 的值,使 (1)l 1与l 2相交于点P (m ,-1); (2)l 1∥l 2;(3)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解] (1)由题意得⎩⎪⎨⎪⎧m 2-8+n =0,2m -m -1=0,解得⎩⎪⎨⎪⎧m =1,n =7.即m =1,n =7时,l 1与l 2相交于点P (m ,-1).(2)∵l 1∥l 2,∴⎩⎪⎨⎪⎧m 2-16=0,-m -2n ≠0,解得⎩⎪⎨⎪⎧m =4,n ≠-2或⎩⎪⎨⎪⎧m =-4,n ≠2.即m =4,n ≠-2或m =-4,n ≠2时,l 1∥l 2. (3)当且仅当2m +8m =0, 即m =0时,l 1⊥l 2. 又-n8=-1,∴n =8.即m =0,n =8时,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解题技法]1..由一般式确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题组训练]1.已知直线4x+my-6=0与直线5x-2y+n=0垂直,垂足为(t,1),则n的值为() A.7B.9C.11 D.-7解析:选A由直线4x+my-6=0与直线5x-2y+n=0垂直得,20-2m=0,m=10.直线4x+10y-6=0过点(t,1),所以4t+10-6=0,t=-1.点(-1,1)又在直线5x-2y+n=0上,所以-5-2+n=0,n=7.2.(2019·保定五校联考)直线l1:mx-2y+1=0,l2:x-(m-1)y-1=0,则“m=2”是“l1∥l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由l1∥l2得-m(m-1)=1×(-2),得m=2或m=-1,经验证,当m=-1时,直线l1与l2重合,舍去,所以“m=2”是“l1∥l2”的充要条件,故选C.考点二距离问题[典例](1)过点P(2,1)且与原点O距离最远的直线方程为()A.2x+y-5=0B.2x-y-3=0C.x+2y-4=0 D.x-2y=0(2)若两平行直线l1:x-2y+m=0(m>0)与l2:2x+ny-6=0之间的距离是5,则m +n=()A .0B .1C .-2D .-1[解析] (1)过点P (2,1)且与原点O 距离最远的直线为过点P (2,1)且与OP 垂直的直线,因为直线OP 的斜率为1-02-0=12,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5=0.(2)因为l 1,l 2平行,所以1×n =2×(-2),1×(-6)≠2×m ,解得n =-4,m ≠-3,所以直线l 2:x -2y -3=0.又l 1,l 2之间的距离是 5,所以|m +3|1+4=5,解得m =2或m =-8(舍去),所以m +n =-2,故选C.[答案] (1)A (2)C[解题技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可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但要注意此时直线方程必须为一般式.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法(1)利用“转化法”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2)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题组训练]1.已知点P (2,m )到直线2x -y +3=0的距离不小于25,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点P 到直线的距离为|2×2-m +3|22+12≥25,即|m -7|≥10,解得m ≥17或m ≤-3,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17,+∞).答案:(-∞,-3]∪[17,+∞)2.如果直线l 1:ax +(1-b )y +5=0和直线l 2:(1+a )x -y -b =0都平行于直线l 3:x -2y +3=0,则l 1,l 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因为l 1∥l 3,所以-2a -(1-b )=0,同理-2(1+a )+1=0,解得a =-12,b =0,因此l 1:x -2y -10=0,l 2:x -2y =0,d =|-10-0|12+-22=2 5.答案:25考点三 对称问题[典例] 已知直线l :2x -3y +1=0,点A (-1,-2). (1)求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2)求直线m :3x -2y -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 ′的方程. [解] (1)设A ′(x ,y ),再由已知得 ⎩⎪⎨⎪⎧y +2x +1×23=-1,2×x -12-3×y -22+1=0,解得⎩⎨⎧x =-3313,y =413,所以A ′⎝⎛⎭⎫-3313,413. (2)在直线m 上取一点,如M (2,0),则M (2,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M ′必在m ′上.设对称点为M ′(a ,b ),则⎩⎪⎨⎪⎧2×a +22-3×b +02+1=0,b -0a -2×23=-1,解得M ′⎝⎛⎭⎫613,3013.设m 与l 的交点为N ,则由⎩⎪⎨⎪⎧2x -3y +1=0,3x -2y -6=0,得N (4,3).又因为m ′经过点N (4,3),所以由两点式得直线m ′方程为9x -46y +102=0.[变透练清] 1.变结论在本例条件下,则直线l 关于点A (-1,-2)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法一:在l :2x -3y +1=0上任取两点, 如M (1,1),N (4,3),则M ,N 关于点A 的对称点M ′,N ′均在直线l ′上. 易知M ′(-3,-5),N ′(-6,-7), 由两点式可得 l ′的方程为2x -3y -9=0. 法二:设P (x ,y )为l ′上任意一点, 则P (x ,y )关于点A (-1,-2)的对称点为 P ′(-2-x ,-4-y ),∵P ′在直线l 上,∴2(-2-x )-3(-4-y )+1=0, 即2x -3y -9=0. 答案:2x -3y -9=02.(2019·合肥四校联考)已知入射光线经过点M (-3,4),被直线l :x -y +3=0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N (2,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点M (-3,4)关于直线l :x -y +3=0的对称点为M ′(a ,b ),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过点M ′,所以⎩⎪⎨⎪⎧b -4a --3=-1,-3+a 2-b +42+3=0,解得a =1,b =0.又反射光线经过点N (2,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06-0=x -12-1,即6x -y -6=0.答案:6x -y -6=0[解题技法]1.中心对称问题的两个类型及求解方法 (1)点关于点对称若点M (x 1,y 1)及N (x ,y )关于P (a ,b )对称,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 =2a -x 1,y =2b -y 1进而求解.(2)直线关于点对称①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②求出一个对称点,再利用两对称直线平行,由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方程; ③轨迹法,设对称直线上任一点M (x ,y ),其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在已知直线上. 2.轴对称问题的两个类型及求解方法 (1)点关于直线的对称若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关于直线l :Ax +By +C =0对称, 由方程组⎩⎪⎨⎪⎧A ×x 1+x 22+B ×y 1+y22+C =0,y 2-y 1x 2-x 1×⎝⎛⎭⎫-A B =-1,可得到点P 1关于l 对称的点P 2的坐标(x 2,y 2)(其中B ≠0,x 1≠x 2).(2)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一般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来解决,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相交;二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平行.[课时跟踪检测]1.过点(1,0)且与直线x -2y -2=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x -2y +1=0 C .2x +y -2=0D .x +2y -1=0解析:选C 因为直线x -2y -2=0的斜率为12,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k =-2.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0=-2(x -1), 即2x +y -2=0.2.已知直线l 1:2ax +(a +1)y +1=0和l 2:(a +1)x +(a -1)y =0,若l 1⊥l 2,则a =( ) A .2或12B.13或-1 C.13D .-1解析:选B 因为直线l 1⊥l 2,所以2a (a +1)+(a +1)(a -1)=0,解得a =13或-1.3.若点P 在直线3x +y -5=0上,且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则点P 的坐标为( )A .(1,2)B .(2,1)C .(1,2)或(2,-1)D .(2,1)或(-1,2) 解析:选C 设P (x,5-3x ),则d =|x -5+3x -1|12+-12=2,化简得|4x -6|=2,即4x -6=±2,解得x =1或x =2,故P (1,2)或(2,-1).4.(2018·揭阳一模)若直线l 1:x -3y +2=0与直线l 2:mx -y +b =0关于x 轴对称,则m +b =( )A.13 B .-1 C .-13D .1解析:选B 直线l 1:x -3y +2=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为x +3y +2=0.由题意知m ≠0. 因为mx -y +b =0,即x -y m +bm=0,且直线l 1与l 2关于x 轴对称,所以有⎩⎨⎧-1m=3,bm =2,解得⎩⎨⎧m =-13,b =-23,则m +b =-13+⎝⎛⎭⎫-23=-1. 5.点A (1,3)关于直线y =kx +b 对称的点是B (-2,1),则直线y =kx +b 在x 轴上的截距是( )A .-32B.54 C .-65D.56解析:选D 由题意,知⎩⎨⎧3-11+2·k =-1,2=k ·⎝⎛⎭⎫-12+b ,解得⎩⎨⎧k =-32,b =54.∴直线方程为y =-32x +54,它在x 轴上的截距为-54×⎝⎛⎭⎫-23=56.故选D. 6.(2019·成都五校联考)已知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2x +y -7=0B .x +y -5=0C .2y -x -4=0D .2x -y -1=0解析:选B 由|P A |=|PB |得点P 一定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可得A (-1,0),将x =2代入直线x -y +1=0,得y =3,所以P (2,3),所以B (5,0),所以直线PB 的方程是x +y -5=0,选B.7.若动点A ,B 分别在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上移动,则AB 的中点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A .3 2B .22C .3 3D .42解析:选A 依题意知AB 的中点M 的集合为与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距离都相等的直线,则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设点M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l :x +y +m =0,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m +7|2=|m +5|2⇒|m +7|=|m +5|⇒m =-6,即l :x +y -6=0.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6|2=3 2. 8.已知点A (1,3),B (5,-2),在x 轴上有一点P ,若|AP |-|BP |最大,则P 点坐标为( )A .(3.4,0)B .(13,0)C .(5,0)D .(-13,0)解析:选B 作出A 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1,-3),则A ′B 所在直线方程为x -4y -13=0.令y =0得x =13,所以点P 的坐标为(13,0).9.经过两直线l 1:x -2y +4=0和l 2:x +y -2=0的交点P ,且与直线l 3:3x -4y +5=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方程组⎩⎪⎨⎪⎧x -2y +4=0,x +y -2=0得x =0,y =2,即P (0,2).因为l ⊥l 3,所以直线l 的斜率k =-43,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2=-43x ,即4x +3y -6=0.答案:4x +3y -6=010.已知点P 1(2,3),P 2(-4,5)和A (-1,2),则过点A 且与点P 1,P 2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当直线与点P 1,P 2的连线所在的直线平行时,由直线P 1P 2的斜率k =3-52+4=-13,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2=-13(x +1),即x +3y -5=0.当直线过线段P 1P 2的中点时,因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为(-1,4),所以直线方程为x =-1.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x +3y -5=0或x =-1.答案:x +3y -5=0或x =-111.直线x -2y +1=0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直线x -2y +1=0与直线x =1的交点坐标为(1,1).又直线x -2y +1=0上的点(-1,0)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为(3,0),所以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y -01-0=x -31-3,即x +2y -3=0.答案:x +2y -3=012.过点P (0,1)作直线l 使它被直线l 1:2x +y -8=0和l 2:x -3y +10=0截得的线段被点P 平分,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l 1与l 的交点为A (a,8-2a ),则由题意知,点A 关于点P 的对称点B (-a,2a -6)在l 2上,把B 点坐标代入l 2的方程得-a -3(2a -6)+10=0,解得a =4,即点A (4,0)在直线l 上, 所以由两点式得直线l 的方程为x +4y -4=0. 答案:x +4y -4=01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是A (1,1),B (-1,3),C (3,4). (1)求BC 边的高所在直线l 1的方程;(2)若直线l 2过C 点,且A ,B 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求直线l 2的方程.解:(1)因为k BC =4-33+1=14,又直线l 1与BC 垂直,所以直线l 1的斜率k =-1k BC =-4,所以直线l 1的方程是y =-4(x -1)+1,即4x +y -5=0.(2)因为直线l 2过C 点且A ,B 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 所以直线l 2与AB 平行或过AB 的中点M , 因为k AB =3-1-1-1=-1,所以直线l 2的方程是y =-(x -3)+4,即x +y -7=0. 因为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0,2), 所以k CM =4-23-0=23,所以直线l 2的方程是y =23(x -3)+4,即2x -3y +6=0. 综上,直线l 2的方程是x +y -7=0或2x -3y +6=0.。

2019届人教版中职对口升学考试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完美汇编

2019届人教版中职对口升学考试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完美汇编

2019届⼈教版中职对⼝升学考试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完美汇编2019届中职对⼝升学考试数学考点知识点完美总结汇编⽬录第⼀章集合 (1)第⼆章不等式 (3)第三章函数 (7)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0)第五章三⾓函数(含三⾓计算及应⽤) (14)第六章数列 (20)第七章向量 (21)第⼋章解析⼏何(直线、圆的⽅程及圆锥曲线) (23)第九章⽴体⼏何 (27)第⼗章排列组合⼆项式定理(拓展模块) (32)第⼗⼀章概率、统计 (33)第⼗⼆章逻辑代数与数据表格(职业模块) (3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对⼝升学考试数学考试⼤纲 (35)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对⼝升学数学考试说明 (39)第⼀章集合1.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2 集合中元素的三⼤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序性1.3常⽤数集 R(实数集)、Q(有理数集)、Z(整数集)、N(⾃然数集)、N + (N*)正整数集 1.4 集合的表⽰法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括号内表⽰集合.②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③图⽰法:⽤韦恩图来表⽰集合.1.5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②⽆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1.6集合之间的关系(区分∈、?、?、?、≠、≠、=);⼦集与真⼦集的区别;1.7 区分0、{0}、φ、}{φ; 1.8 集合的⼦集个数:个。

真⼦集个数为个⼦集个数为个的⼦集个数为集合12;2;2},,,,{321-n n n n a a a a个。

有关系的集合满⾜m n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2},,,,{},,,,{3213211.9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B{x A A = ?=? B A ? B B ? B{x A A = A ?= B A ? B B ?φ=?A C U C B A =?)(1.10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q p ? p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q p ? q 是p 的充分条件,p 是q 的必要条件 q p ? p 是q 的充要条件⼩技巧:1.“⼤范围≠⼩范围,⼩范围=⼤范围”2.)}(|{)},(|{x q x B x p x A ==,B A x q x p )()((⼦集与推出的关系)第⼆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不等式问题的依据)(1) a b b a (对称性) (2) c a c b b a >?>>,(传递性) (3) c b c a b a +>+?> (加法法则)(4) d b c a d c b a +>+?>>且(同向可加);d b c a d c b a ->-?<>且(异向可减)(5)bc ac b a >?>>0c 且;bc ac b a 0c 且(乘法法则) (6) bd ac d c b a >?>>>>00且(7) n n b a b a >?>>0 (N n ∈ n>0) (成⽅法则)(8) n n b a b a >?>>0 (N n ∈ 1>n )(开⽅法则) (9) b ab a b a 110>?且2.2 区间(倒数法则)2.3 ⼀元⼀次不等式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0()0({>-><-+a b cx a bcx c b ax)0()0({>-<<->?<+a b cx a bcx c b ax2.4 ⼀元⼀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同⼤取⼤、同⼩取⼩,⼤⼩⼩⼤取中间,⼤⼤⼩⼩没有解)2.5 ⼀元⼆次不等式的解法:0)2.6 ⼀元⼆次不等式解集为R 或解集为φ的情形++<++>++000000000002222a R c bx ax a c bx ax a c bx ax a R c bx ax 解集为解集为解集为解集为φφ2.7 ⼆元⼀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关键是“消元”(代⼊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2.8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b a b a >?>22;2.9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关键:转化整式不等式来解)0))((0>++?>++d cx b ax d cx b ax ;00))((0≠+≤++?≤++d cx d cx b ax d cx bax 且2.10 ⾼次不等式的解法 (穿根法) (选讲)第三章函数3.1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如y=kx+b 、c bx ax y ++=2、3x y =等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式为⾮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型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于0且不等于1.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3.2 求函数值如根据函数解析式求f(1)、f(0)、f(a)、f(2x)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学期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
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