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例

统计学实例
统计学实例

统计学基本概念

13.1统计学实例

统计学(Statistics):收集与分析数据的科学与艺术。

统计学与概率论的宗旨都是把不确定现象量化。

概率论是数学,其基本特征是从法则到结果(from rules to results),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其基本特征是从结果到法则(from results to rules)。

**********************************************************

统计学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不胜枚举,举例如下:

●科学:实证的科学研究离不开搜集和分析数据;

●技术: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离不开作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工农业生产:改进质量或提高产量离不开作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经济金融: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展望需要建立模型,离不开对大量数据

的分析;投资、保险、股票等;

●政府或公司的管理和决策——进行量化的管理和决策;

天气、医药、人口、社会卫生、收入保障体系的制定等等。

**********************************************************

实例一统计学帮助政府解决难题

印度独立不久,首都发生暴乱,大量难民聚集到被称为红色堡垒的被保护区域。政府有责任给难民提供食品等必需品,将这个任务委托给了承包商。

政府担心承包商夸大商品的需求量,从中牟取暴利,但无从入手解决

有人建议让统计学家完成这个任务。但问题显得很困难。

全体避难者一天所需的米、豆和盐的总量为R,P,S。

普通人的消费调查,每人每天平均所需米、豆、盐的量分别为r,p,s

R/r,P/p,S/s

**********************************************************

实例二小儿麻痹症疫苗的有效性

问题:小儿麻痹疫苗问世后,1954年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评价它在预防幼儿麻痹及死亡方面的有效性。两组幼儿参加了这项研究。试验组按规定接受三次疫苗,对照组则不接受疫苗。对照组作为证实疫苗有效性,进行对比是必须的。比较的最重要的判据是两组中发生麻痹以及死亡的幼儿数。由于小儿麻痹症发病率极低,两组都需要大量的幼儿以保证有足够的病例发生,从而为比较提供可靠的基础。Meier的文章称该项研究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试验”。两组人数都略多于200000名小孩。

**********************************************************

实例二小儿麻痹症疫苗的有效性

随机决定每个小孩是否接受疫苗。

表13.1试验组和对照组小儿麻痹发病率

组别幼儿人数发病人数发病率(每十万人)试验组2007453316

对照组20122911557测试中存在随机因素,如何在概率意义下量化差异?两组幼儿的发病率是否有本质的差异?

回答这些问题是统计推断的重要内容。

**********************************************************

统计学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统计的目的是回答实际领域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科学结论提供定量分析(而不是单纯的定性分析)的依据;为发现新的理论模型提供线索;预测未来,为决策提供支持等。因此统计学以问题为导向,而不以理论为导向。统计学本质上是一门应用性、方法性的学科。

●统计的对象——数据是部分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因此所有的统计结论都可能是错的!通过统计学不可能得到绝对正确的结论,只能设法尽量降低因犯错误所造成的损失。

●对具体问题所产生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不必具有数学和科学意义一般性,必须与实际问题的背景相结合加以解释。简单地说“Yes”or“No”,会让你误入歧途!

●没有一种统计方法是“最好的”,反之,对同一组数据有可能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甚至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任何一组数据都有一定的背景。用什么方法分析可以得到“好的”或“更好的”结果?这需要大量统计分析的实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统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

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 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 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 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 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 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 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 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新

(1.1)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A、75% B、40% C、13% D、17% 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数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统计学答案

统计学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一章导论 (1)数值型变量。 (2)分类变量。 (3)离散型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总体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集合;样本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集合。 (2)参数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统计量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的集合。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 (4)截面数据。 (1)总体是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集合。 (2)分类变量。 (3)参数是所有在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 (4)参数 (5)推断统计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原始信息已经存在,是由别人调查和实验得来的,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称为“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时需要注意: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资料的目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搜集资料的时间,要注意数据的定义、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在引用二手资料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按一定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

样本被抽中的概率,概率抽样的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实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非概率抽样也适合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 3.调查中搜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搜集数据的方法 实验式、观察式等。 4. 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调查个有什么利弊 自填式优点: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成本低,可以进行较大规模调查,对被调查者可以刻选择方便时间答卷,减少回答敏感问题的压力。缺点:返回率低,调查时间长,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 面谈式优点:回答率高,数据质量高,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可以充分发挥调查员的作用。缺点:成本比较高,对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对于敏感问题,被访者会有压力。 电话式优点:速度快,对调查员比较安全,对访问过程的控制比较容易,缺点:实施地区有限,调查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要简单,被访者不愿回答时,不宜劝服。 5.请举出(或设计)几个实验数据的例子。 不同饲料对牲畜增重有无影响,新旧技术的机器对组装同一产品所需时间的影响。 6.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对于理解误差,要注意表述中的措辞,学习一定的心里学知识。对于记忆误差,尽量缩短所涉及问题的时间范围。对于有意识误差,调查人员要想法打消被调查者得思想顾虑,调查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为被调查者保密,尽量避免敏感问题。 7.怎样减少无回答请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你所考虑到的减少无回答的具体措施。 对于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样本容量来控制。对于系统误差,做好预防,在调查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尽量把无回答率降到最低程度。无回答出现后,分析武回答产生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比如要收回一百份,就要做好一百二十份或一百三十份问卷的准备,当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劝服被访者,还可以通过馈赠小礼品等的方式提高回收率。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统计学经典习题集参考答案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实际值 D.典型值 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D.基期水平 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统计学2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标志和指标都可以用数字或文字表示。( X ) 2.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但总体单位不能转化为总体。( X ) 3.代表性误差只存在于抽样调查中。( V ) 4.在统计调查中,一次调查可以有多个调查目的。( V ) 5.如果在宾词中进行了复合分组,则该统计表是复合表。( X ) 6.所有的总量指标都是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 V ) 7.对于连续性变量,在分组时,组限只能采用相交标记法。( V ) 8.累积增长量是以前各期(含本期)的逐期增长量的连乘积。( X ) 9.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分子分母时期相同。( V ) 10.全距和平均差一样,也属于标志变异指标。( V )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标志按反映总体单位特征不同可分为_品质标志__和 __数量标志___。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___统计报表制度___和__专门调查___。 3.统计整理的步骤可分为_方案设计__、_资料审核__、__分组汇总__和__制表绘 图_。 4. 统计总体具有__同质性_和_大量性_、__差异性_的性质。 5.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__算术平均数_绝对离差的___平均数___。 6.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___长期趋势___、___季节波动__、____循环变 动___和___不规则变动__。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有__水平法___和_方程法___两种方法。 8.总量指标按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__总体单位总量__和__总体标志总量__。 9.综合指数按指数化指标不同可分为:__数量指标指数___和__质量指标指数__。10.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___基层报表____和__综合报表___。

统计学经典题库与答案

2. 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 、发现数据的错误 C 、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3.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 B 、对数据进行排序 D 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 ) A H 0:二=0.15;二-0.15 B H o :二二 0.15;二=0.15 C H 0: 一 - 0.15;二:: 0.15 D H 0:二乞 0.15;二 0.15 9.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 大,则(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C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10. 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A 、 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 、 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 B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 )。 z 分布 B 、t 分布 F 分布 D 、 2 分布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5.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则峰态系数的值( )。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等于2倍的标准差 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 =3 C 、v 3 6. 若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C 不存在任何关系 7. 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 均数( )。 A 、不变 B C 减少为原来的1/3 D > 3, =0 )。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而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 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不能预测其变化 8. 某贫困地区所估计营养不良的人高达 15%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 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 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4. 如果一组数据标准分数是(-2 ),表明该数据( )。

地统计分析

实验五加利佛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的地统计分析 (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数据的具体分析,掌握ArcGIS下地统计分析模块的功能,了解完整的地统计分析过程,并能使用其解决科研问题中的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 美国环保局负责对加利佛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进行监测。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的许多工具,通过检测所有采样点之间的关系,对生成一个关于臭氧浓度值、预测标差(不确定性)的连续表面,从而使对其他点的浓度值进行最佳预测成为可能。 1、数据检查 2、模型拟合 3、模型精度比较 4、臭氧浓度制图 实验数据: 数据集描述 Ca_outline 加州轮廓图 Ca_ozone_pts 臭氧采样点数据(单位:ppm) Ca_cities 加州主要城市位置图 实验步骤: 一、数据加载 1、生成子集 将特定位置上的预测值同这些区域内的实测值相对比,是评价一个输出表面质量的最严格的方法。其方法是将原始数据集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用于建立模型,也就是用来生成输出表面;另外一个部分用于测试,即验证输出表面。 (1)在Geostatistical Analyst 工具栏中单击Create Subsets命令; (2)Input Layer:选择要划分子集的图层; (3)拖动滑块到合适位置,来选择训练和测试数据的相对百分比; (4)单击完成,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会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中。 2、应用子数据集进行验证 (1)validation:input 选择测试数据集 (2)attribute:选择与生成表面时相同的属性 (3)打开验证图层 二、数据检查 你可以用三种方式对数据进行检验: (1)检测数据分布

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作业一(第1-3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统计学 统计学-——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统计学 -基于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主讲林海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我们从如下9个重要事例,说明统计学有什么用。 事例1: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空战是英国抗击德国的空战,英军为了提高战斗力,急需找到英军战机空战中的危险区域加固钢板,统计学家瓦尔德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危险区域,英军用钢板加固了

这些危险区域,使英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事例2:上世纪20-30年代,为了找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道路,政治家毛泽东悟出了统计学的频数方法,用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由此不屈不饶的奋斗,由弱变强,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发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事例3: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核心:探索、调查和发现”。这说明了统计学中调查的重要性。 事例4: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测度方

面,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1907)、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找到了统计学的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由此给出了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划分结果,为政府改进居民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事例5:二战后产品质量差的日本,以田口玄一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者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3σ质量管理原则,用其大幅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其产品畅销海内外,

日本因此成为当时的第二经济强国。该学科现已发展到了6σ质量管理原则。 事例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专家们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1 925)的最大似然法、无偏性,帮助苏军破解了德军坦克产量的军事秘密,由此苏军组织了充足的军事力量并联合盟军,打败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占领了柏林。 事例7:在产品质量检验方面,英国统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经典例题(暨南大学出版社)

例1:某公司下属各店职工按工龄分组情况 (1) (年) (2) 例2:水果甲级每元1公斤,乙级每元1.5公斤,丙级每元2公斤。问: (1)若各买1公斤,平均每元可买多少公斤? (2)各买6.5公斤,平均每元可买多少公斤? (3)甲级3公斤,乙级2公斤,丙级1公斤,平均每元可买几公斤? (4)甲乙丙三级各买1元,每元可买几公斤? (1) (2) (3) (4) 例3:自行车赛时速:甲30公里,乙28公里,丙20公里,全程200公里,问三人平均时速是多少?若甲乙丙三人各骑车2小时,平均时速是多少? 例4:某牛群不同世代的规模分别为:0世代200头,1世代220头,2世代210头,3世代190头,4世代210头。试求其平均规模。 例5:假定某地储蓄年利率(按复利计算):5%持续1.5年,3%持续2.5年,2.2%持续1年。请问此5年内该地平均储蓄年利率。 75 .64 15 5.75.31=+++= = ∑ n x 一店平均工龄) (425.320 5.681 36101 1535.765.3101年五店平均工龄==+++?+?+?+?= = ∑∑f xf ) /(38.11667 .232 15 .111131元公斤== ++= = ∑ n n H ) /(38.10833 .145.195 .6215.65 .115.6115.65.65.61元公斤== ?+ ?+ ?++= = ∑ ∑f x f H ) /(24.183 .461 2125 .113111231元公斤== ?+ ?+ ?++= = ∑ ∑f x f H 元) (公斤/5.13 2 5.11=++= = ∑n x x ) /(2.2581 .23600 200 2012002812003012002002001小时公里==?+ ?+ ?++==∑ ∑f x f H ) /(266 1562 22220228230f xf x 小时公里== ++?+?+?= = ∑∑111111 5200 2202101902101 205()()H ==++++头1.5 2.5(1)100% 1)100% 3.43% G +=-?=-?=该地平均储蓄年利率

统计学分析报告

. . . 统计学调查报告 (08级) 上海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奉浦校区) 徐伟杰,景宝龙,苏淳,张玮,贾金诚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姓名崔峰 物流管理系 系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2010.12.23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 (3) 三,调查项目: (3)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3) 五,调查的组织工作 (4) 六,调查结果: (4) 七,调查问卷 (4) 上海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4) 八,调查分析: (6) (一)基本信息 (6) (二)消费结构状况分析: (7) (三)具体消费情况: (8) 九,预测分析 (14) 十,调查分析 (16) 十一,附录:调查统计汇总表 (17)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周围环境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大学生有着较为前卫的消费观念,消费来源主要有家庭父母供给,构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攀升,他们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象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而上海有拥有30所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数量比较庞大,并且有着更加前卫的消费观念。就此我们针对上海商学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展开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特征,进而探求更为科学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效益。 二,调查对象: 统计调查对象:上海上海商学院奉浦校区在读学生 统计调查单位:每一位在上海商学院奉浦校区就读的学生 统计填报单位:物流管理082班景宝龙、徐伟杰 三,调查项目: 统计标志:户籍所在地、就读年级、家庭月收入、个人月生活费、生活费来源、各方面的消费金额分配、是否满意目前的消费金额、期望月消费金额、消费计划、期望消费项目、超前消费的情况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调查时限:两个月 五,调查分工: 问卷设计:徐伟杰 问卷校验:苏淳,张玮,景宝龙 问卷调查:景宝龙,张玮,苏淳,徐伟杰,贾金诚

管理统计学期末复习典型例题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包括:1.数据搜集:例如,调查与试验;2.数据整理:例如,分组;3.数据展示:例如,图和表;4.数据分析:例如,回归分析。 统计学的分科:按内容分为描述统计学(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和推断统计学(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按性质分为理论统计学(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数学原理)和应用统计学(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描述统计学的典型例题 【例3.3】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单位:个) 117 122 124 129 139 107 117 130 122 125 108 131 125 117 122 133 126 122 118 108 110 118 123 126 133 134 127 123 118 112 112 134 127 123 119 113 120 123 127 135 137 114 120 128 124 115 139 128 124 121 要求:请对上述数据进行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并对该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可以按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1+lgn/lg2 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 最大值- 最小值)÷组数 等距分组表(上下组限重叠——不重不漏:左闭右开)(上下组限间断)

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在直角坐标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下的总面积等于1。 分组数据—直方图(直方图的绘制) 对该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略) 【例3.4】在某地区调查120名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月工资收入,进行分组

统计学2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卷(二) 一、填空题(4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构成时间序列的因素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2.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统计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 4.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是:统计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图表。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A不等B重叠C间断D没有严格要求 2.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D) A.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3.某企业去年9月—12月月末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9月30日1400人,10月31日1510人,11月30日1460人,12月31日1420人,则该企业第四季度的平均人数为(B)。 A 1448人 B 1460人 C 1463人 D 1500人 4.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A )。 A Yc=2-3x,r=0.88 B Yc=4-5x,r=-0.55 C Yc=-10+5x,r = 0.90 D Yc=--100-0.9x,r= - 0.83 5.将总体单位按某一事实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的方法是(C)。 A 类型抽样B整群抽样 C 等距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 6.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 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 B 200个公司 C 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 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7.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

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D )。 A 39.36% B 129.73% C 71.76% D 139.36% 8.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C)。 A 确定调查组织工作 B 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C调查目的的确定 D 调查范围的确定 9.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B)。 A. 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10.某地订奶居民户均牛奶消费量为12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2公斤。据此可算得户均牛奶消费量在114-126公斤之间的概率为(D)。 A 0.9545 B 0.95 C. 0.683 D. 0.9973 三、多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BE) A.废品率B商品库存量C劳动生产率 D成本利润率E销售额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D ) A利润总额B银行存款余额C材料库存量 D出生人数E人口数 3.抽样推断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 A总体是唯一确定的 B 总体参数指标是唯一确定的 C样本参数指标是唯一确定的 D 整群抽样是不重复抽样 E 类型抽样受组间方差的影响 4.能直接在不同总体间进行比较的标志变异指标有(DE )。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 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 5.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AD)。 A 全面调查 B 一次性调查 C 专门调查

统计学课程作业及答案2

统计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答案:B 第2题某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比1992年增长了3倍,则该公司1992-2002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 A、11.61% B、14.87% C、13.43% D、16.65% 答案:A 第3题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成本为()。 A、17.67 B、17.54 C、17.08 D、16.83 答案:C 第4题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C

第5题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预期变化 答案:A 第6题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A、120/5 B、120/4 C、320/200的开5次方 D、320/200的开4次方 答案:B 第7题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答案:C 第8题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9题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基础。 2.经济统计学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经济统计的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 4.总体是_________。按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总体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5.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按表现是否相同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6.统计指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7.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统计总体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9.按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0.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1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活动 B.统计学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3.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4.()是统计的基础职能。 A.管理功能 B.咨询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 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企业数 D.利润额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地统计学实验

地统计学上机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力图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2、实验要求 本实验课程主要学习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构分析(计算和模拟临近位置的表面属性)、表面预测与结果评估。 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后提供实验报告,给出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和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说明。 二、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软件:选用Office Excel软件、ESRI公司ArcGIS软件的地统计(Geostatistics)分析扩展模块。 三、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验一 相关分析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在Office Excel 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包括散点图绘制、相关系数计算、相关性解释)。 二、 实验数据 简单相关分析:“实验一相关分析. xlsx ”中沟壑密度和平均坡度字段 偏相关、复相关分析:“实验一相关分析. xlsx ”中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字段 三、 实验内容 1、 简单相关分析 分析沟壑密度与平均坡度的相关性? (1) 绘制相关图 (2) 计算简单相关系数 ● 函数计算法:correl(array1,array2) ● 利用分析工具计算 (3) 相关系数t-检验 2 12 --= n r r t 相关系数的t 值=r/sqrt((1-r^2)/(12-2)) ● t 临界值=tinv(0.05,n-2) 若abs(t)>= t 临界值,则相关性显著。 ● P 值=tdist(t,n-2,2) (tdist 返回t 分布的百分点) 若P<0.05,则认为相关性显著。 2、 偏相关分析 计算沟壑密度分别与平均坡度、平均坡长的一阶偏相关系数 (1) 计算各要素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中的“相关系数” (2)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逆矩阵 minverse ()

统计学试题2套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 )。 A ?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C. 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若不断重复某次调查,每次向随机抽取的 100 人提出同一个问题,则每次都能得到 一个回答“是”的人数百分数,这若干百分数的分布称为: ( )。 A .总体平均数的次数分布 B .样本平均的抽样分布 C. 总体成数的次数分布 D .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 3. 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 A .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 .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 该数列无众数 D .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4. 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最常用的是(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5. 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近似采用 ( )。 A .多阶段抽样的误差公式 B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C.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6. 将报告期两个城市物业管理费用的物价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属于( )。 D. 肯定为负数 9.若产品产量增加,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 )。 10.下列现象中具有侠义相关系数的现象的是( )。 A .定期存款的利率与利息 B .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C .居民收入与商品销售额 D .电视机产量与粮食产量 、多选题:( 每小题 3分,共 15分) A .强度相对数 C. 结构影响指数 B .动态相对数 D .静态指数 7.某地区商品销售额增长了 5%,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 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 )。 A. 7% B . 10% C . 2.94% D . 3% 8.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城 Y=a+bx 中,回归系数 b ( )。 A .肯定是正数 B .显著不为 0 C .可能为0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