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王维_唐诗三百首

合集下载

王维《鹿柴》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维《鹿柴》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维《鹿柴》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②,复照青苔上。

〔注释〕①本篇选自王维《王右丞集》。

是作者《辋川集》二十首中第五首,均是写作者辋川一带的景色。

鹿柴,栅栏。

②返景,落日返照。

〔解析〕诗人从写山落笔,而劈头用一个“空”字。

王维写诗常喜用“空”字来形容他所流连的客观景物,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翠湿人衣”(《山中》),“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路澜动远空”(《汉江临眺》),“积雨空林烟火迟”(《积雨辋川作》)。

王维写诗与“空”字结下如此不解之缘,是因为这“空”字,以虚幻不实,空寂明静之义存在于佛教经义中。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的王维,自然会时时处处念念不忘这个“空”字。

一读“空山”,我们便知这辋川别墅中的“鹿柴”,也在山中。

其实,山是不空的,至少有人,有树林,还有鸣鸟流泉。

由于诗人主观“唯好静”,用佛家空寂的眼光看待客观景物,因而山上的一切,都被看成空的了。

因其“空”,故“不见人”。

但“不见人”,只是我不曾见到人,至于山中到底可有人,则由下句作答:“但闻人语响”。

山中是有人的。

“但闻人语响”而不见其人影,是因其人在望不见的远处,由此可见“鹿柴”所处的“空山”是何等之静。

第三、四两句:日影、深林、青苔三者都是静态的景物,彼此似乎又互不相关,各自独立。

但日影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深林的冬萧夏荣,青苔的寒隐暑显,则又都涵蕴着内在的生机。

如果没有日影,则深林青苔便暗然一片,静而近乎寂灭。

但这不是诗人所要的境界。

我们细味“入”“复”二字,便能悟到诗人追求这闲静而不寂灭的境界,其用意是何等之深。

全诗四句二十字,分上下两截。

写“不见人”,写动、写声,以动、声显静;下截写见,写静、写色,以静、色显动。

诗中有画,景中有声,把诗人自己恬淡的心境和清幽的环境融为一体,以显示其“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思想情趣。

唐诗三百首(全文)

唐诗三百首(全文)

《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 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唐诗三百首《春晓》唐文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鹿柴》原文、翻译及赏析

《鹿柴》原文、翻译及赏析

《鹿柴》原文、翻译及赏析《鹿柴》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鹿柴》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鹿柴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译文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注释①鹿柴(zha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②但:只。

闻:听见。

③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④照:照耀。

赏析/鉴赏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鹿柴 王维 鹿柴·王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鹿柴 王维 鹿柴·王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鹿柴王维鹿柴·王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鹿柴王维《鹿柴》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鹿柴(zhài):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但:只。

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韵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古诗《鹿柴》王维

古诗《鹿柴》王维

古诗《鹿柴》王维鹿柴王维空山不见踪影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地名。

柴,一作“寨”。

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涌泉、清幽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葱笼的光。

景,日光。

[简析]这首诗就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

诗中描写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葱笼下的清幽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

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抵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葱笼去凸现深林的迷雾幽深。

按理说,必须描绘迷雾的境界应当正视明亮,诗人却偏偏写下“抵景入深林”。

猛一看,这一抹些微的斜晖似乎给迷雾的深林增添了一丝明亮,其实恰恰相反。

当“返景”的余晖借由斑驳的树影照曝光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明亮与一大片迷雾所构成的猛烈对照,反而并使深林的迷雾更加注重。

况且,那“返景”不仅些微,而且较长时间,一抹余晖转瞬消逝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更漫长的迷雾。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

《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

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唐诗三百首《春晓》唐文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春晓》唐文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鹿柴》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鹿柴》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鹿柴》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王维《鹿柴》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川时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宋代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

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文解释: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王维鹿柴词语解释:空山:空旷的山林。

但闻:只听到。

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但:只。

闻:听见。

照:照耀(着)。

诗文赏: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是川的地名。

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

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唐诗三百首(全集)

唐诗三百首(全集)

唐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情人怨遥夜, 苍茫云海间。 吹度玉门关。 唐
天涯共此时。 竟夕起相思。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远芳侵古道, 又送王孙去,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 晴翠接荒城。 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 长风几万里,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
《春晓》唐文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疑是地上霜。 低头思故乡。 唐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不弹。

【诗歌鉴赏】王维《鹿柴》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鹿柴》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鹿柴》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鹿柴》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注释、鹿柴(读音:lù 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但:只。

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复:又。

王维《鹿柴》翻译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王维《鹿柴》赏析《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鹿柴》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春晓》唐文嘉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改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示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登鹳雀楼》唐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

《听抚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莽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子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战火连三月,家信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终南别业》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鹿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维《鹿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①鹿柴(zha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②但:只。

闻:听见。

③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④照:照耀。

翻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

高中语文素材: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

高中语文素材: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

高中语文素材: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1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6 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 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 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2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新嫁娘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砧归。

(2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3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4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5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整理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整理版]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整理版]唐诗三百首《春晓》唐文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古诗《鹿柴》的翻译

古诗《鹿柴》的翻译

古诗《鹿柴》的翻译鹿柴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赏析: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

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

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

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

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

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

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

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

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

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

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

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

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

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

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幼儿唐诗三百首

幼儿唐诗三百首

幼儿唐诗三百首(文本精选)《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穷好,只是近黄昏。

《抚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信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译文

《鹿柴》译文

《鹿柴》译文原文《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赏析这是写景。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评析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