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积测定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最新资料推荐------------------------------------------------------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1. 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 比表面(1) Langmuir 理论模型吸附剂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相同;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层的,定位的;在一定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达到吸附平衡。
(2)等温方程吸附速率:ra(1-)P ra=ka(1-)P 脱附速率 rd rd=kd 达到吸附平衡时:ka(1-)P=kd 其中, =Va/Vm(Va―气体吸附质的吸附量; Vm--单分子层饱和吸附容量, mol/g),为吸附剂表面被气体分子覆盖的分数,即覆盖度。
设 B= ka/kd ,则:= Va/Vm=BP/(1+BP),整理可得:P/V = P/ Vm+ 1/BVm 以 P/V~P 作图,为一直线,根据斜率和截距,可以求出 B 和 Vm 值(斜率的倒数为 Vm),因此吸附剂具有的比表面积为:Sg=VmAm A Avogadro 常数 (6.023x1023/mol) m 一个吸附质分子截面积(N2 为 16.2x10-20m2),即每个氮气分子在吸附1 / 5剂表面上所占面积。
本公式应用于:含纯微孔的物质;化学吸附。
2. BET 吸附等温方程――BET 比表面(目前公认为测量固体比表面的标准方法)(1) BET 吸附等温方程:BET 理论的吸附模型是建立在 Langmuir 吸附模型基础上的,同时认为物理吸附可分多层方式进行,且不等表面第一层吸满,在第一层之上发生第二层吸附,第二层上发生第三层吸附,,吸附平衡时,各层均达到各自的吸附平衡,最后可导出:式中, C 常数等温方程。
比表面积的测定实验报告
比表面积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定比表面积的大小,并掌握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以及了解实际应用中比表面积的意义。
实验原理: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通常用m²/g来表示。
比表面积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如催化剂的活性、吸附物的吸附能力等都与比表面积有关。
本实验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
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置在升温器中,将温度升至550℃,然后降温至室温。
2.将样品放置在氮气吸附仪中,以2mL/min的速率冲洗样品30分钟,使样品充分脱气。
3.将样品置于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反复吸附和脱附氮气,测量吸附和脱附氮气的体积,计算比表面积。
4.测量完毕后,将样品置于室温下,等待样品脱附氮气。
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测定后,我们得到了样品的比表面积为38.6m²/g。
实验分析:
氮气吸附法是比表面积测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在样品表面的吸附作用,测定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氮气吸附法来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得到了38.6m²/g的结果。
这个结果反映了样品的表面积与重量之比,表明该样品的表面积相对较大。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比表面积,并掌握了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比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比表面积对于催化剂和吸附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比表面积具有很大的意义。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报告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报告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比表面积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许多工业应用密切相关。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物质的吸附或吸附剂对物质的吸附能力,可以得到物质的比表面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比表面积测定实验主要基于吸附原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一种吸附剂,如活性炭或硅胶,将待测物质吸附在其表面上。
然后通过测量吸附剂表面上吸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吸附剂和待测物质,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2. 称量吸附剂:称取一定质量的吸附剂,并记录质量。
3. 吸附:将待测物质与吸附剂混合,并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接触。
4. 干燥:将混合物在恒温烘箱中干燥,以去除水分。
5. 称量:将干燥后的混合物称取一定质量,并记录质量。
6. 计算:根据吸附剂的质量、吸附物质的质量以及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的单位通常是平方米/克或平方米/立方米,它表示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实验讨论: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领域,比表面积可以用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因为催化剂的活性通常与其表面积密切相关。
在材料科学领域,比表面积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分离性能。
在环境科学领域,比表面积可以用来评估土壤或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并了解了比表面积的测定原理和实际应用。
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优化工艺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测量物质的吸附能力来得到物质的比表面积。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比表面积的测定原理和实际应用。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采用DBT-127型电动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测定。
该仪器主要根据国家标准GB8074-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有关规定,并参照美国ASMTC204-75透气改进制成。
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一定厚度的压实粉层时所受的阻力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它广泛应用于测定水泥、陶瓷、磨料、金属、煤炭、食品、火药等粉状物料的比表面积。
2.仪器主要技术参数2.1透气圆筒内腔直径12.7+0.05mm2.2透气圆筒内腔试料层高度15±0.5mm2.3穿孔板孔数35个穿孔板孔径 1.0mm穿孔板板厚1-0.10mm2.4电磁泵工作电压周波220V 50HZ2.5电磁泵功耗<15V2.6仪器重量3.2Kg(连仪器箱总重6.5Kg)2.7外形尺寸460mm×220mm×170mm(连仪器箱外型为550mm×180mm×250mm)3. 仪器结构4.实验操作步骤4.1仪器的校正4.1.1校准物料——使用比表面积接近2800cm2/g和4000cm2/g的标准物料对试验仪器进行校正。
标准物料在使用前应保持与室温相同.4.1.2粉料层体积的测定测定粉料层的体积用下述水银排代法a.将二片滤纸沿筒壁放入透气筒内,用推杆(附件一)的大端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正地放在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1。
b.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然后加人适量的粉料,再盖上一层滤纸用捣器压实,直到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为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加入水银,同上述方法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再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2。
(称重精确到0.05g) c.试料层占有的体积用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2)V=(P1-P2)/ρ水银(1)式中:V——试料层体积/c,rf)P1——圆筒内未装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圆筒内装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一)试粉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到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测定一透气法一、基本原理透气法测定比表面积,是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含有一定空隙率和规定厚度的试料层时所受到的阻力计算而得。
空气在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流动可以看作在无数“假想”的毛细管中流动,如图所示。
粉料越细,比表面积越大,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也愈小,则在一定空隙中的粉料层体积中的毛细管孔道数就愈多。
毛细管孔道直径愈细,气体在管道内通过的阻力愈大,则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同样厚度的料层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反之时间越短。
通过实验证明,比表面积与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同样厚度料层所需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二、仪器构造勃氏透气仪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个部分构成。
气体透过粉 Bia ine 透气仪示意图末层的示意图71. 透气圆筒用不锈钢制成内径12.70 ± 0.05mm,圆筒上口 边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 部锥度与压力计上玻璃磨 口内径一致,连接严密。
在 圆筒内壁距离上口边 55± 10mn 处有一突出的宽 度为0.5〜1.0mm 的边缘,以 放置金属穿孔板。
2. 穿孔板内门触.:恭m'j逼乐力d-底僅紧帘连揍\/扁平(\MmnJ Hflnxo±o. 5mm _"Si25m16-^ 20mmH-H捋霧与圆爸何執小于。
一1皿1I .伽55 + lOwnL 5. (J +0. 5mmT 了!°土0- 3m1训鼬林唯附旷与压力计頂端緊瞻連播由不锈钢或其他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 厚 度为1.0 ± 0.1mm 板面上均匀地布有 35个直径 1mn 的小孔。
穿孔板与圆筒内壁密合。
穿孔板 两平面应平行。
3. 捣器用不锈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 于0.1mm 捣器底面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扁 平槽,宽度3.0 ± 0.3mm,顶部有一支持环,当 捣器放人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 这时捣 器底面与穿孔板之间距离为 15.0 ± 0.5mm 4. 压力计習孑L35牛T 小阳W外形尺寸如图所示,由外径9mn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管内装有带色的蒸馏水)。
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一、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定义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混凝土骨料所具有的表面积。
它反映了骨料表面上的细颗粒和胶凝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是衡量混凝土骨料砂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用m²/kg或m²/m³来表示。
二、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1. 比表面积仪法:采用比表面积仪测定骨料的比表面积。
该仪器通过气体吸附法,测定骨料表面上吸附气体的数量,从而计算出骨料的比表面积。
2. 涂层薄膜法:将骨料与胶凝材料混合后,制备成薄膜,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薄膜上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从而计算出骨料的比表面积。
三、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根据测定所得的骨料比表面积数据,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 如果已知骨料的质量和比表面积,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骨料的体积:骨料体积 = 骨料质量 / 骨料密度2. 如果已知骨料的体积和比表面积,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骨料的质量:骨料质量 = 骨料体积 x 骨料密度3. 如果已知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体积和比表面积,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混凝土中骨料的比例:混凝土中骨料的比例 = 骨料质量 / (混凝土总质量 - 水的质量)四、总结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和计算是评价混凝土骨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骨料的比表面积,可以了解骨料表面的细颗粒数量和大小,从而评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裂性能。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中,合理计算和利用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准确测定和计算,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和仪器,并遵循标准操作规程。
同时,还应注意骨料的质量和密度等参数的准确测定,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用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提高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
比表面积测定报告
比表面积测定报告1. 引言比表面积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可以用来表征材料的活性、吸附能力等特征。
比表面积的测定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气体吸附法、液体浸渍法和粒度分析法等。
本报告旨在介绍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2.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气体吸附法是常用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之一,通过测量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积的大小。
常用的气体吸附法包括吸附等温线法和多点吸附法。
在吸附等温线法中,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置于低温环境中,以确保吸附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然后,通过不断调节气体的压力,利用贝特等式计算吸附量与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分析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和斜率,计算得到比表面积的数值。
多点吸附法则是在不同的气体分压下进行吸附量的测定。
通过在不同的气体分压下测量吸附量,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吸附等温线。
利用这些等温线的数据,使用BET(Brunauer-Emmett-Teller)等式进行拟合,并求解得到比表面积值。
3. 液体浸渍法测定比表面积液体浸渍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它适用于吸附气体吸附量较小或不易吸附气体的材料。
该方法是通过浸泡待测样品于适当的液体中,使其充分浸透,并测量液体浸渍样品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比表面积。
液体浸渍法的测定步骤如下: 1. 称量待测样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将待测样品浸泡于适当的液体中,使其充分浸透,并保持一段时间。
3. 将浸泡后的样品取出,用纸巾或布干燥表面的液体,然后立即称量样品的质量。
4. 计算浸渍前后样品的质量差,并将其除以液体的密度来得到浸渍样品的体积。
5. 根据样品的几何形状,计算得到比表面积的数值。
4. 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使用气体吸附法和液体浸渍法对不同材料的比表面积进行了测定。
下表列出了测定结果:样品编号比表面积(m2/g)1 50.22 42.83 65.6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发现,样品3的比表面积最大,样品2的比表面积次之,样品1的比表面积最小。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
FBT-5型自动比表面积仪操作指南—: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被测试样烘干备用2.预先测定好被测试样的密度3.220V、 50Hz的交流电源系统4.千分之一天平一台5.黄油少许6.将仪器放平放稳,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左侧的电源开关。
此时仪器左侧的四位数码管显示Err1,表示玻璃压力计内的水位未达最低刻度线。
7.用滴管从压力计左侧一滴滴的滴入清水。
滴水过程中应仔细观察仪器左侧显示屏,至显示good时立即停止加水。
此时左侧数码管显示仪器常数K的值;右侧三位数吗管显示当前环境温度。
至此仪器处于待机状态,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二、仪器常数K的标定1.需要的已知参数:(1) 标准粉的比表面积:(2) 标准粉的密度:(3) 容桶的标称体积。
2.试样量的制备:(1)标准粉需在115摄氏度下烘干3小时以上。
在干燥中冷却至室温。
(2)按公式Ws=PsX V X(1—εs)计算试样量。
其中Ps一—标准粉密度,V-—容桶标称体积,εs-—标准粉试样空隙率。
注:本仪器标准粉及初测试样空隙率均为0.5.(3)例:标准粉密度3.16g/cm3 容桶体积1.980,空隙率0.5则:标定仪器时标准粉称重为:Ws=P sV(1-εs)=3.16×1.980×(1-0.5)=3.1284(g)请称量已烘干并冷却的标准粉3.1284g3.将容桶放在金属指甲上,放入穿孔板,用推杆将穿孔板放平,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推杆按到底部平整即可。
4.通过漏斗将标准粉装入容桶(切忌不要震动容桶),用手轻摆容桶将标准粉表面基本摆平。
5.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轻轻边旋转边将滤纸推入容桶至捣器与容桶完全闭合。
6. 从支撑上取下容桶,在容桶锥部的下部均匀涂上少量黄油。
7. 将容桶边旋转边放入玻璃压力计的锥口部分,观察容桶外壁与压力计内壁间应有均匀的黄油密封层即可。
8.轻按仪器操作面板上[K值]键,K键灯亮,再按[选择]键,数码管依次闪烁,将标准粉的比表面积值及密度值依次通过[△]、[▽]键入再按[选择]键,数码管停止闪烁,可以进行K值标定的操作。
比表面积测定法
比表面积测定法比表面积系指单位质量粉体的总表面积。
当气体被粉体的表面物理吸附时,可通过测定其表面对气体单分子层的吸附量而得到粉体的比表面积,单位为m2/g。
物理吸附是被测粉体的表面与被吸附气体(吸附质)之间形成相对微弱范德华力的结果。
测定在低温(常用液氮的沸点温度)下进行,被吸附气体的量可通过容式(CmS=V m Nσm ×22400(2)式(2)中N为阿佛加德罗常数(6.022 ×1023/mol);σ为单个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氮分子为0.162 nm2;氪分子为0.195 nm2);m为供试品的量,g;1 / 52 / 5S 为供试品的比表面积,m 2/g 。
当P P o ⁄值在0.05~ 0.30之间,1[V a (P o P ⁄−1)]⁄与P P o ⁄的线性关系满足相关系数r 不小于0.9975时,可通过第一法(动态流动法)或第二法(容量法)在至少3个不同的P P o ⁄条件下测定V a 值,按式(1)和(2)处理数据,计算得供试品的比表面积。
当P P o ⁄值小于0.05时,1[V a (P o P ⁄−1)]⁄与P P o ⁄通常呈非线性关系,故不建议在此范围内测定。
这种在多个P P o ⁄条件下测定的方式,为多点方式测定。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也可在一个P P o ⁄条件下采用单点方式测定。
当供试品的C 值远大于1时,由式(1)可知,1[V a (P o P ⁄−1)]⁄与P P o ⁄的线性方程的截距趋近于0,在此条件下,只需选择一个P P o ⁄点,式(1)被简化为式(3),按式(3)计算出V m ,再代入式(2)可得到供试品的比表面积。
V m = V a (1−P P o) (3) 1. 供试品的处理及一般要求(1) 供试品的处理 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供试品表面可吸附其它气体或蒸汽,因此在测定前需对供试品进行脱气处理。
由于物质表面的性质、脱气条件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脱气效果不好可使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偏低或产生波动。
比表面积的测定
比表面积的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以m 2/kg 来表示。
1. 使用仪器:a ) 采用透气仪、该仪器有透气圆筒、气压计、活塞、负压调整器、抽气装置组成。
b ) 天平一台,称量100g ,精确至0.0005g 。
2. 检定方法:a ) 圆筒中试料层体积的测定:用水银代替法测定,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一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空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和空洞存在。
从圆筒总倒出水银,称量(P1),精确至0.05g 。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用适量的水泥,再把一片滤纸盖压上面,用捣器压实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办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P2),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 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 (cm 3)按下式计算:V = (P1–P2)/ρ水银式中:V —— 试料层体积,cm 3P1 —— 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 —— 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 —— 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 3,见表。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采用二次相差不超过0.005 cm 3的平均值,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a) 称样计算公式: P = ρV (1–m )式中:P —— 试样质量,gρ —— 已知标准粉的比重,g/cm 3V —— 试料层的体积,cm 3m —— 试料层空隙率。
即圆筒中试样空隙的体积和总体积的比值。
P Ⅰ、P Ⅱ水泥层空隙率规定采用m = 0.500±0.005, 其他水泥空隙率选用0.530±0.005。
a) 测定方法:在圆穿孔板上放一张滤纸,把称量好的试样(精确至0.01克)装入圆筒,放在桌面上轻摇使其表面平坦,然后再盖上一张滤纸,以捣器捣实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然后将捣器抽出,打开阀门抽气,待液面升到一定高度,关闭阀门,液面徐徐下降,当经过第一个凹液面时开始记时,至第二个凹液面至,记下所需要时间T 秒,及试验时的温度。
比表面积的检定规程
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和扩散规律与其比表 面积有关。通过比表面积的测定可以研究大气污 染物的监测和控制。
06
比表面积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气体吸附法
利用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通过测量吸附气体量来计算比表面积。随着科技的发展 ,气体吸附法在测量精度、操作简便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不断改进,成为当前比表面积 测定的主流方法。
04
比表面积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仪器校准
仪器校准是比表面积测定中的重要步骤,必须定期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过程中,需要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气泵、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 器等。
校准过程中还需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测试,以验证仪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样品代表性
01
样品代表性对于比表面积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 要。
标准化操作
01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
少人为误差。
仪器校准
02
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性能稳定和准确。
数据处理
03
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
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拓展应用领域
能源材料
随着能源领域的发展,比表面积 测定在能源材料的表征和性能研 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电池材料、燃料电池催化剂等。
X射线衍射法
利用X射线衍射原理,通过测量晶体结构参数来推算比表面积。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晶体结 构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电子显微镜法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通过测量表面粗糙度来间接推算比表面积。该方法适 用于具有特定形貌特征的材料,如多孔材料、纤维等。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物质的表面积,是衡量物质表面活性和催化活性的重要参数。
在化工、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性能以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一、比气体吸附法比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定比表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比气体有氮气和氩气。
该方法利用吸附剂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测定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积。
常用的仪器有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气体吸附仪。
二、比液体吸附法比液体吸附法是通过浸泡法或浇注法将吸附剂与液体接触,测定吸附剂对液体的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积。
常用的液体有水、乙醇等。
该方法适用于吸附剂具有较高的亲液性或亲油性的情况。
三、比粉末压片法比粉末压片法是将微米级粉末样品进行压片制备成固体样品,然后通过测量压片的密度和厚度来计算比表面积。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小且粉末成型性好的样品。
常用的仪器有比表面积分析仪和粉末压片仪。
四、比涂层法比涂层法是将吸附剂涂覆在基底材料上,通过测量涂层的质量和厚度,以及吸附剂与基底材料的接触面积来计算比表面积。
该方法适用于吸附剂具有较高的附着性和覆盖性的情况。
五、比电导法比电导法是通过测量电解液中的电导率来间接计算比表面积。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较好导电性的样品,常用的仪器有电导率测定仪和电导仪。
六、比图像分析法比图像分析法通过对物体表面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图像中物体的表面积,从而得到比表面积。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表面的样品,常用的软件有图像处理软件和分析软件。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多种多样,选取合适的测定方法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所需测定的参数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比表面积的准确测定对于研究物质的特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
比表面积测定原理
一、比表面积的定义及计算一克多孔固体所具有的总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定义为比表面,以m2/g表示。
粒子的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的表示方法根据计算基准不同可分为体积比表面积SV和重量比表面积SW。
Sw=6/rdvs; Sv=6/dvsSw ,Sv分别为重量和体积比表面积,r为粒子真密度dvs体积面积平均数径。
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的一种量度,也是表示固体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
可用于计算无孔粒子和高度分散粉末的平均粒径。
粒子的比表面积形状系数越接近于6,该粒子越接近于球体或立方体,不对称粒子的比表面积形态系数大于6,常见粒子的比表面积形状系数在6~8范围内。
二、比表面积的测量方法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气体透过法;气体透过法只能测粒子外部比表面积,粒子内部空隙的比表面积不能测,因此不适合用于多孔形粒子的比表面积的测定。
还有溶液吸附、浸润热、消光、热传导、阳极氧化原理等方法。
a) BET色谱法BET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物理吸附中,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而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是范德华力。
所以当气相中的吸附质分子被吸附在多孔固体表面上之后,它们还可能从气相中吸附同类分子。
因此吸附是多层的,但同一层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吸附平衡是吸附和解吸附的动态平衡;第二层及其以后各层分子的吸附热等于气体的液化热,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得到BET方程式如下:14……(1)式中:—混合气中氮的分压PS—吸附平衡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Vm—铺满一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标准态)C —与第一层吸附热及凝聚热有关的常数Vd—不同分压下所对应的固体样品吸附量(标准状态下)选择相对压力在0.05~0.35范围内。
实验得到与各相对相应的吸附量Vd后,根据BET公式,将对作图,得一条直线,其斜率为,截距由斜率和截距可以求得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Vm14 (2)根据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表面上所占有的面积,即可计算出每克固体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比表面积测定方法一、定义与原理 1.水泥的比表面积,以1克水泥所含颗拉的表面积表示,其单位为厘米[2]/克。
2.水泥的比表面积,主要是根据通过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的空气流速来测定。
因为对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其中空隙的数量和大小是水泥颗粒,比表面积的函数,也决定了空气流过水泥层的速度,因此根据空气流速即可计算比表面积。
二、仪器3.试验仪器采用透气仪,仪器的装置见图1、2和图3。
其构造主要包活四个部分。
(1)圆筒(图4):放置水泥粉未试样用,为一内径25.1±0.1毫米的钢质圆筒1,断面相当于5厘米[2]。
在圆筒内壁下部有一凸边上面放有一穿孔圆板2,下面为螺旋底盖3,旋紧在圆筒底部,在穿孔板以下圆筒壁上装有一个通气管4。
穿孔板为一钢质薄板厚2毫米,直径25.1±0.1毫米,具有90个孔,孔径1.2毫米,均匀分布在板面上。
(2)捣器(图5):为捣实圆筒内试料至一定体积时用。
由圆柱捣体1、支持环2及把手3组成。
捣体中心有垂直于底面的通气道,捣体的大小应与圆筒内径相适应,可自由伸人,其与圆筒壁接触的空隙应为0.1毫米。
支持环与捣器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应当是:当捣体伸人圆筒内,当支持环与圆筒口相接触时,捣器底面至穿孔板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5±0.5毫米。
(3)气压计(图6):由内径5毫米高250毫米的玻璃管制成。
气压计的一端是开口的,具有直径为28毫米的整个扩大部分1,另一端连接负压调整器和圆筒,具有直径为26毫米的两个扩大部分2。
上面的扩大部分用以测定比表面积大的粉未,下面的扩大部分用来测定比表面积小的粉末。
两个扩大部分上下的细颈上,均刻有标记(B,C,D),气压计中注入带颜色的水。
(4)负压调整器(图7),为高310毫米,直径38毫米的玻璃容器1。
容器内插入固定的排水管3,容器侧面带有一个三通管2,用以连接仪器其他各部分。
容器内注入饱和的食盐水。
食盐水的量,必须使抽气时气压计中的水位能升至规定的高度A。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透气法一、基本原理透气法测定比表面积,是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含有一定空隙率和规定厚度的试料层时所受到的阻力计算而得。
空气在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流动可以看作在无数“假想”的毛细管中流动,如图所示。
粉料越细,比表面积越大,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也愈小,则在一定空隙中的粉料层体积中的毛细管孔道数就愈多。
毛细管孔道直径愈细,气体在管道内通过的阻力愈大,则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同样厚度的料层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反之时间越短。
通过实验证明,比表面积与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同样厚度料层所需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二、仪器构造勃氏透气仪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个部分构成。
气体透过粉末层的示意图 Blaine 透气仪示意图图 71.透气圆筒用不锈钢制成内径12.70±0.05mm,圆筒上口边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内径一致,连接严密。
在圆筒内壁距离上口边55±10mm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1.0mm的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
2.穿孔板由不锈钢或其他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0±0.1mm。
板面上均匀地布有35个直径1mm的小孔。
穿孔板与圆筒内壁密合。
穿孔板两平面应平行。
3.捣器用不锈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
捣器底面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扁平槽,宽度3.0±0.3mm,顶部有一支持环,当捣器放人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板之间距离为15.0±0.5mm。
4.压力计外形尺寸如图所示,由外径9mm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管内装有带色的蒸馏水)。
压力计一个臂的顶部有一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刻有环形线。
从压力 图 8 Blaine 透气仪结构及主要尺寸图计底部往上280~300mm 处有一出口管,管上装有阀门,连接抽气装置。
5.抽气装置: 用小型电磁泵或抽气球。
6.滤纸:采用符合国标的中速定量滤纸。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是一种用来测量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它对于研究材料的吸附性能、催化活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固体或颗粒材料所具有的表面积,通常以平方米/克或平方米/立方米为单位。
比表面积测试的原
理主要基于气体吸附、压汞法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比表面积测试的原理。
首先,气体吸附法是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体在固体表
面上的吸附现象来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当气体分子接触到固体表面时,会发生吸附现象,根据吸附量和压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如活性炭、氧化铝等。
其次,压汞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该方法利用汞在固体表面上
的浸润现象来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当汞浸润到固体表面时,会形成一个与固体表面积成正比的浸润角,通过测量浸润角和汞的密度,可以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大孔和中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如硅胶、活性白土等。
最后,低温氮气吸附是一种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该方法利用氮气在固体
表面上的吸附现象来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通过在低温下将氮气吸附到固体表面上,然后根据吸附量和压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中孔和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如催化剂、吸附剂等。
综上所述,比表面积测试的原理主要基于气体吸附、压汞法和低温氮气吸附等
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通过合理选择测试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为材料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比表面积的测定
比表面积的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以m 2/kg 来表示。
1. 使用仪器:a ) 采用透气仪、该仪器有透气圆筒、气压计、活塞、负压调整器、抽气装置组成。
b ) 天平一台,称量100g ,精确至0.0005g 。
2. 检定方法:a ) 圆筒中试料层体积的测定:用水银代替法测定,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一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空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和空洞存在。
从圆筒总倒出水银,称量(P1),精确至0.05g 。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用适量的水泥,再把一片滤纸盖压上面,用捣器压实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办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P2),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 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 (cm 3)按下式计算:V = (P1–P2)/ρ水银式中:V —— 试料层体积,cm 3P1 —— 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 —— 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 —— 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 3,见表。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采用二次相差不超过0.005 cm 3的平均值,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a) 称样计算公式: P = ρV (1–m )式中:P —— 试样质量,gρ —— 已知标准粉的比重,g/cm 3V —— 试料层的体积,cm 3m —— 试料层空隙率。
即圆筒中试样空隙的体积和总体积的比值。
P Ⅰ、P Ⅱ水泥层空隙率规定采用m = 0.500±0.005, 其他水泥空隙率选用0.530±0.005。
a) 测定方法:在圆穿孔板上放一张滤纸,把称量好的试样(精确至0.01克)装入圆筒,放在桌面上轻摇使其表面平坦,然后再盖上一张滤纸,以捣器捣实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然后将捣器抽出,打开阀门抽气,待液面升到一定高度,关闭阀门,液面徐徐下降,当经过第一个凹液面时开始记时,至第二个凹液面至,记下所需要时间T 秒,及试验时的温度。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水泥质量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水泥粉末的比表面积来评估水泥的品质和性能。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回答。
一、测定原理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是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水泥粉末的表面积,通常用m2/kg表示。
比表面积越大,说明水泥的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水泥的细度越低。
二、测定方法
1. 准备样品:取一定量的水泥样品,将其过筛,去除粗颗粒,然后将细颗粒放入比表面积仪中。
2. 测定比表面积:启动比表面积仪,让样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吸附和脱附,测定吸附和脱附前后的样品重量,通过计算得出比表面积。
3. 计算结果:将测得的比表面积值与水泥样品的质量进行比较,得出水泥的比表面积。
三、测定结果的意义
水泥比表面积是评估水泥品质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值越大,说明水泥的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水泥的细度越低。
水泥的细度直接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和强度发展,因此,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水泥的早期强度和长期强度发展趋势,为水泥的选用和使用提供依据。
四、注意事项
1. 样品的准备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比表面积仪的使用和维护应该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测定条件的一致性。
4. 测定结果应该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水泥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色谱法测定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实验人员:同组人:实验地点:天大化工技术实验中心606 室实验时间:2014年5月21日班级/学号:级班组号指导教师:刘老师实验成绩:色谱法测定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用流动吸附色谱法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BET 多层吸附理论在测定比表面积方面的应用。
二、 实验原理催化剂的表面积是其重要的物性之一。
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效能。
因此在催化剂研究、制造和应用的过程中,测定催化剂的表面积是十分重要的。
固体催化剂表面积的测定方法较多。
经典的BET 法,由于设备复杂、安装麻烦,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气相色谱的发展,为催化剂表面积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
色谱法测定催化剂固体表面积,不需要复杂的真空系统,不接触水银,操作和数据处理较简单,因此在实验室和工厂中的到了广泛应用。
色谱法测固体比表面积是以氮为吸附质、以氢气或氦气作为载气,二者按一定的比例通入样品管,当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管浸入液氮时,混合气中的氮气被样品所吸附,而载气不被吸附,He-N 2混气或H 2-N 2混气的比例发生变化。
这时在记录仪上即出现吸附峰。
各种气体的导热系数不尽相同,氢和氦的导热系数比氮要大得多,具体各种气体的导热系数如下表:表1 各种气体的导热系数气体组分 H 2HeNeO 2N 2导热系数Cal/cm·sec·c°×10 539.7 33.6 10.87 5.7 5.66 同样,在随后的每个样品解吸过程中,被吸附的N 2又释放出来。
氮、氦气体比例的变化导致热导池与匹配电阻所构成的惠斯登电桥中A 、B 二端电位失去平衡,计算机通过采样板将它记录下来得到一个近似于正态分布的电位-时间曲线,称为脱附峰。
最后在混合气中注入已知体积的纯氮,得到一个校正峰。
根据校正峰和脱附峰的峰面积,即可计算在该相对压力下样品的吸附量。
改变氮气和载气的混合比,可以测出几个氮的相对压力下的吸附量,从而可据BET 公式计算表面积。
BET 公式:()()11s m m sC P P V P P V C V C P -=+- (1) 式中:P-氮气分压,Pa ;P s -吸附温度下液氮的饱和蒸气压,Pa ;V m -待测样品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所需要的N 2体积,ml ; V-待测样品所吸附气体的总体积,ml ; C-与吸附有关的常数。
其中V =标定气体体积×待测样品峰面积/标定气体峰面积标定气体体积需经过温度和压力的校正转换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以P/[V (P 0-P )]对P/P 0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其斜率为(C-1)/(V m C ),截距为1/(V m C ),由此可得:V m =1/(斜率+截距) (2)若知每个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可求出催化剂的表面积,即()()g m A m S V N A /22400W = (3)式中:S g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 2/g ;N A -阿弗加德罗常数;A m -被吸附气体分子的横截面积,其值为16.2×10-20m 2; W-待测样品重量,g ;BET 公式的使用范围P/P 0=0.05~0.35,相对压力超过此范围可能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
三、 实验流程本实验采用3H-2000Ⅱ型氮吸附比表面仪用色谱法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见图1。
图1 色谱法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流程图1—减压阀;2—稳压阀;3—流量计;4—混合器;5—冷阱;6—恒温管;7—热导池; 8—油浴箱;9—分配器;10—六通阀;11—定量管;12—样品管;13—皂膜流量计。
四、 实验步骤1. 打开载气H 2减压阀:调节载气流量为100ml/min 左右,等待10-15min 左右使其流量稳定后用皂膜流量计准确测量,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载气流速不变,将六通阀置于“测量位”。
2. 打开N 2减压阀:调节N 2流量,使流量计读数为10ml/min 左右,用皂膜流量计准确测定混合气体总流量。
3. 吸附仪电位调节:打开吸附仪电源开关,调节电流旋钮至最大,调节电压使电流为100mA ,等待5-10min 至调零显示稳定后,调节热导池电位粗调、细调旋钮,使热导池平衡,即调零输出信号为0。
4.设定计算参数:打开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在应用程序中分别对[设置]菜单中的[显示设置]、[计算参数设置]、[试样设置]子菜单各参数进行设置。
当以气体标样来标定时,只需要使[试样设置]中各参数不为零即可。
(由于气体作标样时只利用该软件的积分功能,待测样品比表面积需要人工计算求得,故标准样品重量和标准比表面积及待测样品重量这几个参数不用设定)。
5.低温吸附:将盛满液氮的液氮杯放第二个升降台上,调零后点击[吸附],接下来转动升降开关使液氮杯逐渐上升,中间间隔5-10s(间隔时间视待测样品比表面积而定,待测样品比表面积越大,间隔时间相应要加长,其目的为防止样品管内气体瞬间冷缩和被吸附,将空气倒吸入热导池内)待调零显示基本稳定后,可认为吸附平衡,点击[完成],调零,准备脱附。
6.升温吸附:先调零,点击[开始],降下液氮杯氮,得到待测样品的脱附峰和峰面积。
待测样品脱附完毕后,将六通阀转至“标定位”,得到标定气体的峰和峰面积。
(注意:如果对一个样品脱附结束后,调零显示没有完全回到零点,需要人为手动调零后,再继续下一个样品的脱附或标定)。
记录各峰面积,完成一个分压点下的测定。
7.进行下一个分压点下的测量:若H2流量没有变化,则只用改变N2流量(取N2流量计读数依次为20ml/min、30ml/min、40ml/min,50ml/min),用皂膜流量计准确测量混合气体总流量。
按步骤5-7重复操作5次,完成一组样品的实验测定。
五、原始数据记录表2载气流量测定原始数据表载气第一次测量时间/s第二次测量时间/s第三次测量时间/sH2 10.16 10.19 10.19备注:气体在皂膜流量计的计时体积为20ml。
表3不同N2流量下色谱实验结果记录表实验序号N2流量测定时间/s各气相色谱峰面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样品脱附峰面积标定气体峰面积1 9.35 9.40 9.35 74834.42 61882.022 8.63 8.56 8.69 79013.03 56422.193 7.82 7.75 7.84 80116.45 56314.774 7.50 7.47 7.40 77272.49 48243.175 6.94 6.94 7.06 75746.90 39195.32备注: 1. 气体在皂膜流量计的计时体积为20ml;2. 实验开始温度为31.8℃,结束温度为32.3℃;3. N2在常压下的沸点为-195.45℃,吸附温度下液氮的饱和蒸汽压为793.3mmHg;4. 实验设备编号为第四套。
表4 第四套设备相应参数表样品编号质量/mg 比表面积/(m2/g)死体积/mm 所用定量管长度/(mm) 4-2400.431.6115336备注:1、标定气体体积为定量管单位长度体积与六通阀死体积之和;2、定量管单位长度体积4.5322ml/m。
六、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举例:记录N 2的流速、样品量、标样管体积、实验时大气压及室温下N 2饱和蒸汽压;记录每次实验点的脱附峰及标样峰的面积。
将有关数据以表格形式列出。
载气H 2的平均流量: F C =319.1019.1016.1020++×60=117.88 ml/min第一次进样N 2的平均流量: F 1=335.940.935.920++×60-117.88=10.23 ml/mi同理,第二到第五次进样N 2的平均流量依次为:21.22 ml/min 、35.90 ml/min 、43.05 ml/min 、54.04 ml/min第一次进样N 2分压: P 1=101.3×23.1088.11723.10+=8.09kPa同理,第二到第五次进样N 2分压依次为:15.45 kPa 、23.65 kPa 、27.10 kPa 、31.84 kPa标定气体体积: V=4.5322×1000336115+×05.3215.27315.273+=1.83 ml第一次进样样品吸附气体的总体积:V 1=1.83×02.6188242.74834=2.21 ml同理,第二到第五次进样样品吸附气体的总体积依次为:2.56ml 、2.60ml 、3.01ml 、3.54ml吸附温度下液氮的饱和蒸汽压: P 0=101.3×7603.793=105.77kPa所以: x 1=01P P =7.65×10-2,y 1=()[]1011P P V P -=3.75×10-2同理得到第二到第五次相应的x, y 的值,见表5。
2. 数据处理结果表5 数据处理结果表1 2 3 4 5 H 2平均流量ml/min 117.88 N 2平均流量ml/min10.2321.22 35.90 43.05 54.04 N 2分压kPa8.09 15.45 23.65 27.10 31.84 x=P/P 0(10-2) 7.65 14.60 22.36 25.62 30.10 标定气体体积ml 1.83 吸附N 2总体积ml2.21 2.56 2.603.01 3.54 y=P/[V(P 0-P)] (10-2)3.756.6811.0811.4412.173.作图由实验结果,以P/[V(P 0-P)]对P/P 0作图或以线性回归方法求出斜率和截据以表格形式列出。
再由式(2)和式(3)即可求出样品的比表面积。
y = 0.399x + 1.0185R 2 = 0.9586024********10203040P/P0(0.01)P /[V (P 0-P )](0.01)图2 样品线性拟合图如图2所示,从分析结果可知,拟合直线斜率为0.399,截距为1.0185×10-2,从而求出V mV m =1/(斜率+截距)=1/(0.399+0.010185)=2.44ml所以样品的吸附表面积S g 为:S g =WA N V m A m 22400=4004.022400102.161002.644.22023⨯⨯⨯⨯⨯-=26.53m 2/g相对误差 R=6.3153.266.31-×100%=16.04%七、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由实验结果可知,样品的比表面积比参考值都低,这个是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a . 由于内扩散影响,氮气没有完全进入催化剂或者中心处氮气浓度较低,吸附不完全; b . 由于吸附氮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氮气在样品表面覆盖率小于1; c . 吸附时间短,脱吸不完全,使得脱吸峰比实际小,造成吸附总氮气量减少; d . 实验数据少,线性拟合结果误差大;e . 在用秒表计时器测定载气和氮气流量时存在误差,而且载气和氮气的流量在实验过程中也不稳定;f . 仪器旳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人为误差和以其自身的系统误差;g . 实验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变,数据处理时采用的是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温度的平均值,在测定标定气体体积时存在较大误差;h . 升温脱附过程要求用60℃左右温水升温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