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重点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学重点

信息管理学重点

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

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本章的重点包括:1、信息交流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素;2、信息栈的含义及功能;3、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代理交流的特点,及其与直接交流(无信息栈参与)的比较;4、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信息交流的比较。

本章的重点包括:1、掌握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2、掌握反映信息内容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夫定律;3、掌握反映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4、掌握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5、了解网络信息分布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规律,并思考传统的信息分布规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

本章的重点包括:1、信息源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定的信息检索任务,对各类可利用的信息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信息获取策略优化提供依据;2、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主要有哪些;结合这些指标怎样评价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3、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主要有哪些;分析采全率和采准率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4、网络信息源及其特点,了解网络信息评价的主要指标;5、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1、掌握信息组织的概念,理解什么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以及信息组织的目的;2、信息组织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分类法和主题法)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3、了解信息描述和揭示的一些主要标准,如MARC、元数据、通用标记语言;4、掌握知识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知识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1、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分析信息检索流程与信息组织流程之间的关系;2、了解信息检索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3、什么是检索策略,如何根据检索命题制定优化的检索策略;4、信息检索效率评价是主要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5、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领域的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的应用现状及其功能特性。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第⼀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信息的层次(⼀)本体论层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式。

(⼆)主体论层次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题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式的形式、含义和效⽤。

2. 数据、信息与知识(区别与联系)——数据: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始数字和事实。

有四种基本形式:数字、词汇、声⾳和图象。

数据是离散、互不关联的、没有明确⽬的的客观事实。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是⼈依靠⾃⾝的认知能⼒对数据进⾏系统组织、整理和分析形成的。

——知识:是指有价值及效⽤的信息,或者揭⽰了事物的本质,或者能够⽤来解决某⼀问题。

3、信息的分类4、信息的特征(⼀)主要特征(理解每⼀个的含义)⼴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性可处理性和再⽣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献半衰期)有机性和差异性5、信息资源概念狭义信息资源:指信息本⾝。

即⼈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处理有序化并⼤量积累后的有⽤信息的集合。

⼴义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也就是泛指信息本⾝、技术、设备、资⾦和⼈等各种要素。

信息是核⼼资源;⽽技术、设备、资⾦和⼈等为⾮核⼼要素,属⽀持性资源。

6、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信息技术,⼈ 7、信息资源的特性独有特征: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性,驾驭性,成本⼀致性 8、信息的度量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基本原理:某个信息源发出的消息可能反映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设某⼀事件x ,其结果有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x1,x2,…xn ,其概率分别为P1,P2,…Pn ,当第i 种可能性出现时,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Ii = -log Pi (I =1,2,3,4,。

,n )则该信息源发出的消息的信息量为:3)基于经验的信息度量主要⽅法:信息计量⽅法,社会调查⽅法,评估研究⽅法,层次分析⽅法 9、⼴义信息资源的测度⽤R 表⽰某⼀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丰裕度,则有:R=R1+R2其中R1表⽰该国家或地区基本信息资源的⽣产能⼒,R2表⽰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

信息管理学基础章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章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章重点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1-信息与信息管理1.1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概念: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1.2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①从技术上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利用者。

②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和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的利用信息,更好的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1.3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到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其宗旨在于保证信息传播的连续性。

①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②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③信息组织阶段,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④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⑤信息利用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是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⑥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没有保留或保存必要的信息经行清理或销毁。

1.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①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②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③资源管理阶段,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④知识管理阶段,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一、信息的含义、特征和功能1、信息的含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2)动态性(3)依附性(对主体的依附性)(4)相对性(信息是无限的,但主体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由于信息所具有的依附性,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其实际获得的信息也各不相同)(5)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传递。

信息传递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这就是信息媒介.。

信息传递四要素:信源、信宿、信道(媒介)和信息)(6)共享性(可以被众多的信宿同时接收利用。

)(7)可加工性(信息加工是指把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其他形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或增加一定的信息量)3、信息的功能(1)个人层次: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2)组织层次: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3)社会层次:监控社会发展大环境;调整社会的组成结构;继承和保护社会遗产二、信息与管理的关系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与纽带,是使各项管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1、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促使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2、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3、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4、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5、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三、信息源的类型1、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得的信息);二次信息源(存储在各种文件和数据库中的信息)2、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静态信息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动态信息源(反应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3、信息源还可以分为:科技信息源,经济信息源,文化信息源,政治信息源;记录性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思维性信息源等等。

四、信息流的类型1.人际信息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1)手段型人际信息流把交流视为一种手段和工具,以寻求某种功利性的结果或目的。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信息的特征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信息的分类(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 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着、论文、报告、剧本等;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内涵: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广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功能:⑴信息资源的科学认识功能;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⑵信息资源的管理功能;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信息是合理计划的基础,信息是有序组织的依据,信息是有效控制的手段;⑶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a、信息资源观、财富观已经为社会所认同b、信息创造了经济效益、财富和利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管理的内涵及管理对象含义:狭义的理解: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从传播到利用的过程;这种说法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广义的理解: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环境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对信息活动诸要素管理根据目前发展的状况,采取广义的说法比较合适;对象:可以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这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活动;⑴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信息本身的集合;广义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⑵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功;信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层次.①信息资源形成阶段;活动特点:以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为过程,目的在于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以对信息资源的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等活动为特征,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信息管理的目标 ;三个层次:①个人信息活动:是个体获取、控制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活动;个体信息活动效率取决于:个人信息技能、个人的智力水平、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素质等;②组织信息活动:组织收集、处理与开发利用组织内信息和外源信息,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活动;形式:各类信息系统③社会信息活动:是社会规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体现为社会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形式: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特点: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年:特点: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信息任务主要是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检索;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980--:特点: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强调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竞争资源,重视信息资源在组织管理决策与竞争中的作用;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即相关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技术、人文、经济等综合管理手段的应用;知识管理阶段KM:技术知识管理的使能器共享知识管理的催化剂人: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知识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与信息管理的技术时期相比较,他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三种模式,并分别对应三种社会背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技术管理就是用技术的手段从事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经济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信息资源,确保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人文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以及信息道德等人文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三者目标一致、功能协调,相辅相成;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特点(1)综合性:在管理对象上强调信息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在管理内容上着眼于对信息资源处理过程的综合性;在管理方法上将多种方法集于一身,并加以综合应用(2)集成性: 技术、经济、人文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集成管理(3)系统性:IRM是对包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诸要素在内的大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观和过程观系统观: 信息源含收集系统一次信息系统信息检索含存储系统二次信息系统信息研究含加工系统三次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含传递系统从系统观来看,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这四个子系统构成整个信息系统的业务体系;过程观: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环节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用和维护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层次P3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内涵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也称编码知识,是经过整理和组织,以语言、文字、公式、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等编码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通过正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如出版物等加以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如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也称隐含经验类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而拥有的、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的难以传播的知识;如技术和技巧等;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SECIA 社会化模式Socialization :通过共享经验、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而转化成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达到创新的目的;B 外化模式Externalization :把抽象的隐性知识经验等转化为便于交流和理解,可以被他人共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重要环节C 综合化模式Combination :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转化为更复杂和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程;D 内化模式Internalization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社会化、外化、综合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形成技术技巧、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区别和联系联系: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强调知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强调用户的需求,但程度有所不同;前者关注“我是否提供了你需要的信息”,后者关注“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你的问题”;两者都重视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是知识的原始来源,信息技术也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区别:信息管理学的实用体系框架和学科体系结构实用体系框架:学科体系结构:信息科学理论的三大基石及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三者构成了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是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学科;三大基石:1)信息学是信息管理的基石2)管理学是信息管理的母体3)信息管理也需要系统思想观念和系统工程技术信息产业的内涵和类型内涵: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类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准信息部门信息化内涵及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内涵: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发展阶段:①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初级阶段②经济信息化③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4C技术感测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技术,对应于人的感觉器官;通信技术:是信息的传递技术,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对应于人的思维器官;控制技术:是信息的使用技术,对应于人的执行器官;对于信息管理领域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两种信息技术工具;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SCM、BPR、ERP、CRM信息源基本类型按信息的存在形式:1 记录信息源或文献信息源2 实物信息源3 智力型信息源4 零次信息源信息源其他分类:以组织边界为界限,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区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企业信息采集渠道企业信息采集主要有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两条获取信息的渠道;一内部途径1.管理监督部门管理各环节现状信息和战略决策信息2.研究开发部门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研发信息3.市场营销部门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4“葡萄藤”渠道员工对决策的反馈信息5.内部信息网络 Intranet跨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二外部途径1.大众传播媒介内容新、范围广信息资料,专题信息采集2.政府机关政策法规、专利标准、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3.社团组织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收集内部通讯和专业简报等非公开出版物,了解最新技术与同行信息4.各种会议研讨会、洽谈会、交易会、发布会、展销会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与竞争对手信息5.个人关系获取非公开的机密信息6.协作伙伴供应链战略伙伴获取信息7.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与反馈信息8.外部信息网络——Internet网络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网络查询法:利用Internet 所提供的便利条件,通过多种网上信息查询工具采集所需信息;信息采集的方法1 内部信息索取法2 互通有无交换法3 委托采集法4 实物样品分析法5 实地考察法6 间接调查法7 网络查询法8 大众传媒采集法9 咨询采集法信息组织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内容:信息描述——初级组织外表特征描述信息揭示——中级组织内容特征揭示信息分析——高级组织信息重组,提供三次信息信息存储——空间组织存储在载体中,便于检索信息主要作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层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基本要求:1及时性,所谓及时有两层含义:一是时过境迁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有用信息要迅速采集;2准确性,信息要求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信息失真就会造成决策失误;3适用性,信息贵在于适用,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4经济性,取得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注意信息价值与成本的关系,力求以最少的费用,发挥信息的最大作用;语法、语义、语用信息的组织方法语义信息组织+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内容特征为根据序化信息1分类组织法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专利分类商品分类职能分类2主题组织法主题——信息所论述的主要对象主题词——用来表述信息主题的词语主题法——把主题词作为文献标识,对主题词进行字顺排列,进而表达文献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语用信息组织 +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效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1重要性大小组织法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序化信息;如大众传媒的栏目设置;2权值组织法赋予信息不同的权重值,以权值大小组织信息,如决策方案的选择,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估指标等3概率组织法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来组织信息;预测体育比赛的胜负等4特色组织法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组织信息;如摄影信息,旅游信息等语法信息组织 +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外表形式特征为根据序化信息1 字顺组织法2 代码组织法3 地序组织法4 时序组织法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信息流的运动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使用、反馈最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收集、加工、传递、使用四个环节;信息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基本规律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表现: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基本规律穆尔斯定律Mooers内涵: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定律表明: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对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有很大影响; 穆尔斯定律告诉我们:信息的使用与获得信息的容易程度成正比;”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内涵: 1948年齐夫完成了专着-人类行为与最小努力原则,该原理认为,一个人的整个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花费最小力气驱使的 ,即受“最小努力原则”的制约;尽量投入最小的力量,追求最大的效益是从事任何工作人们的共同愿望,最小努力原则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原则定律说明:用户的信息行为如同广义的走路,选择最短路线即遵循信息查询的可近性/快捷性省力原则,获取和吸收信息的工作量最小,符合齐夫最小努力原则;马太效应定律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马太效应现代涵义: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定律说明:用户信息需求与用户积累信息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用户掌握的信息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信息需求,从而引发更多的信息行为,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依次类推越来越多,反之,越来越少;组织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特点分析企业物流和信息流的关系1、信息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对信息流的回应;2、信息流影响物流,控制和调节物流信息流不畅通就会导致物流不通;3、物流是有形的单向流动,信息流是无形的双向流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的基本步骤1明确影响企业竞争和赢利能力的信息资源的范围;2设定信息组织,规范管理制度3制定信息资源开发规划4建设信息网络平台5建设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6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7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智能;比较分析MRP、MRP-2、ERP之间的关系信息管理逻辑顺序方法的基本步骤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信息登记、信息评价第一步:信息调查信息调查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数据;调查的目的:查清组织内部、外部信息资源的情况,包括显性信息资源、隐性信息资源等;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第二步:信息分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分析和综合;第三步:信息登记信息加工描述:信息经过一定的分类之后,需要大量的登记、归纳和整理;第四步:信息评价信息分析与研究:信息评价的目的:更好地使用信息资源;任务:需要研究每一项信息资源的供应、管理和使用情况,核算信息资源的成本,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评价;物理过程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管理活动;信息生命周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从信息的产生到最终被使用发挥其价值,一般可分为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这几个阶段;物理过程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信息需求与服务;2信息收集与加工;3信息存储与检索;4信息传递与反馈;BSP方法的步骤一.准备工作;二.研究开始阶段调研;三.定义企业过程;四.业务过程重组;五.定义数据类;六.分析企业/系统关系七.定义信息结构MIS的总体结构;八.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第一步: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企业模型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第三步:子系统划分一体化战略信息管理的内涵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是企业信息功能战略的制订、实施、监控、调整及其与企业业务战略的整合过程;从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作战略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交集,是一种跨领域的管理活动从其作用领域来看:战略信息管理是一个作用于所有企业活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领域;而从其活动内容来看:战略信息管理是围绕企业信息活动以及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等相关资源要素实施规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的多功能领域;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说阶段一:文本管理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人类信息管理的核心是对信息的物理载体进行管理,信息管理人员更关心信息载体的安全和保护而不是其传播和使用,与此相对应,信息管理功能是低水平和辅助性的;阶段二:公司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标志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管理重点开始由信息载体演变为信息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效率;阶段三: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7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管理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企业开始把信息内容本身看作是等同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战略资源,把信息管理功能视为等同于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开始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阶段四:竞争者分析和竞争情报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竞争情报是经过筛选、提炼和分析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是企业决策层的主要需求信息;因竞争的加剧,企业认识到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来制定更积极的战略,维持或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开始研究和开发能够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系统;阶段五:战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阶段知识本身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主要利用信息、数据,并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可控的知识财富;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一套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基于Intranet的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联网;这是企业信息技术战略的基础结构层次;通过Intranet把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实现企业员工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联网;这是在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Intranet相联的战略伙伴协作网;通过企业外联网,把与本企业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诸如供应商和分销商等联成一体,使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并能更好地把握住竞争机会;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电子商贸网;这同样是利用了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并与Intranet相联的产品销售与用户服务网;通过企业电子商贸网,可以提供联机销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用户支持系统,拓展市场份额或打开新兴市场;战略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管理的过程战略信息资源是与企业战略相关或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及所产生的信息资源的总和,是那些决定企业命运的、为企业决策所必需的、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和远期规划的信息资源;战略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1 广泛收集一般信息资源;2 加工、提炼形成战略信息资源;3 分析战略信息资源;重点阶段4 传送战略信息资源给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略信息资源的价值;信息管理机构的基本功能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企业信息管理机构的组织模式1、集中式结构模式;中小企业2、分散型结构模式;不设信息管理中心,各职能部门设信息员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大型企业,理想的结构模式企业CIO 的职责和知识能力素质CIO 的职责1从统揽业务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信息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2熟悉各业务部信息流的关系,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能够综合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工作;3熟悉信息科学、系统方法和信息技术,能够将数据管理、网络通讯、计算机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发挥作用;。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1、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各有何特点?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我国也有着良好的信息管理传统,个朝代都有专门记录和管理档案文书的官员,但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近代信息管理除了图书这种信息载体类型外,报纸、杂志等新型载体也大量涌现,还有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彻底被打破,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这种专门化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同时还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等过程的解释;现代信息管理时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室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接着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介形式出现,随之信息资源类型不断多样化除了文献信息资源外,还出现了微缩型、电子型、网络型等新型媒体,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扮演着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具有此类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它们共同承担着不同领域。

2、信息管理的层次角度是从信息的组织、加工、整理3、现代信息管理的含义: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在这里,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

4、信息管理的名词解释:信息指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成、含义和效用,认识论层次信息还衍出另一组有用的概念,即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及风险防范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及风险防范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及风险防范信息安全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都面临着信息泄露、数据被盗取等风险。

因此,信息安全管理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及风险防范,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意识教育信息安全意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2023年,社会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已经逐渐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对信息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

因此,安全意识教育依然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

安全意识教育需要覆盖各个领域和群体,包括企业员工、网民等。

同时,教育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当前的信息安全威胁和事件展开讲解,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信息安全问题,掌握保护自身安全的知识。

2. 数据分类和保护在信息时代,数据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因此,数据的分类和保护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

数据分类需要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进行划分,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例如,核心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并设置更高的访问权限;而普通数据则可以采用基本的加密措施。

此外,在数据备份时也需要考虑到备份数据的存储安全,避免备份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

3.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信息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已经逐渐完善,企业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具体的安全流程、操作规范等,以及对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

同时,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这些制度和规定,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4. 安全事件响应虽然企业采取了足够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身的信息,但是仍然可能面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尽快应对事件,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安全事件响应需要建立完整的响应机制,例如建立紧急响应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等。

同时,企业在平时也应该有所准备,例如规定相应的安全流程和标准操作,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信息管理学重点

信息管理学重点
论述:
1.论述信息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管理、决策和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管理,就是在认识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使用已有的资源以实现某种目标的活动。一般认为,管理活动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沟通、指挥、协调和控制,而这些管理职能的实现都以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再生为基础。不难想象,离开了信息,制定计划就失去了应有的依据,组织管理就会变得混乱无序,沟通交流将成为无稽之谈,调度指挥只能是瞎说一气,协调不知该从何做起,控制会缺乏必要的前提。总之,离开了信息,任何管理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
填空: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的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
3.BPR实现的手段是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组织。
论述:
1论述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MIS(管理信息系统):所谓MIS,主要指的是进行日常事务操作的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需要的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将处理的信息与时反映给管理者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组织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与时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从而把握发展契机。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组织管理,原有的组织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竟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于是管理学界提出要在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创新。如“虚拟企业”本主张为顺应日益动荡的市场形势,抓住市场机遇,由不同企业为某一特定任务要求而临时组建经济实体;“学习型企业”主张企业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求得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等等。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信息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科学的信息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有用性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

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

---语法信息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意义的数据。

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能解释。

---语义信息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价值性的数据。

---语用信息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2.试述信息的功能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 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2.试述信息的功能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定性标准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

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

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一、双方的基本信息合同双方必须明确标明其企业名称、企业地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同时,要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并进行有效的证明。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双方身份:合同中必须明确标明双方的身份,即甲方和乙方(或买方和卖方、委托人和受托人等),以表明各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防范合同纠纷。

2. 权利: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如买方享有的商品品质、数量、交付时间、优惠价格等权利,卖方享有的货款支付、书面确认、明确物流等权利等。

3. 义务:合同中必须明确各方的义务,如卖方负责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包装等义务,买方负责支付货款、提供具体交付方式等义务等。

4. 履行方式:合同中必须明确各方的履行方式,如付款方式、交付方式、履行时间等具体内容,以有效规范双方之间的交易行为。

5. 期限: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各方的期限,如合同的生效期、履行期和解除期等,以避免因期限问题引起的合同纠纷。

6. 违约责任: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各方的违约责任,如双方应当承担的违约金、赔偿金、诉讼费用等,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合同纠纷。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必须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例如,要遵守合同法、可撤销法、民法通则、公司法、商品房预售合同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在合同中,应当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防止因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不同而引起的法律纠纷。

例如,可以明确规定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时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义务等。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为保障合同有效执行,应当明确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如明确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合同的履行是否具有强制力等,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六、其他在合同中,应当填写完整、准确无误的各项条款,特别是对重要事项和风险事项要妥善处理,如不可抗力条款、争议解决方式等,以避免因合同漏洞直接导致纠纷的发生。

信息管理中心2024年重点工作及开展情况总结

信息管理中心2024年重点工作及开展情况总结

信息管理中心2024年重点工作及开展情况总结2024年,作为信息管理中心的一年,我们聚焦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信息管理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下面是对2024年重点工作及开展情况的总结。

一、信息系统建设1. 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在2024年,我们将以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为目标,逐步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

2.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投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升信息管理中心的信息安全能力。

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1. 提升信息资源开发能力: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我们在2024年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提升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为各部门和单位提供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信息资源。

2. 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我们将继续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加大对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需求的了解和收集,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信息管理能力建设1. 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在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的制度和规范,提高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2. 加强信息管理人员培训:信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具体操作。

在2024年,我们将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四、信息服务与支撑1. 加强信息服务能力:信息管理中心在2024年将加强对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提供更精准、高效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

2. 支持政务大数据建设:政务大数据是信息管理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2024年,我们将持续支持政务大数据建设,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五、加强合作与交流1.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在2024年,我们将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信息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2. 加强内外部交流与学习:我们将积极参与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学习活动,以获取更多的信息管理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管理基础重点

信息管理基础重点

信息管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相关因素(人、信息、技术和机构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信息管理”包括:微观上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2、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3、主题组织法:是按照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学术论文以及书刊内容的组织中采用的标题、章节次序等可视为较简单的主题组织法。

4、超文本组织法: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法,它的基本结构由结点(node)和链(1ink组成。

结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链则用于表示各结点之间的关联。

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文本信息中若干可产生联想的内容(结点),通过建立结点间超文本链接,构成相关信息的语义网络,就可以实现超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

5、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包括目录分类式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式搜索引擎6、信息推送:就是"web广播",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在互联网上通过定期传送用户需要的信息来减少信息过载的一项新技术。

推送技术通过自动传送信息给用户,来减少用于网络上搜索的时间。

7、生命周期法:又称结构化方法,基本思想是采用结构化、模式化,自项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以用户为中心。

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

8、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就是要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对象类),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其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二、问答:(一)信息:1、含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概论考试重点(全已排版)

信息管理概论考试重点(全已排版)

一、名词解释:1、现代信息管理:答: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2、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3、信息(认识论层次的):答:指的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务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4、信息资源(广义的):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的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劳动的设备——计算机等工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

5、信息技术:答: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识别、交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6、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有序化或信息整序,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7、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和行业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

8、元数据:是指用于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化的电子资源的结构化数据,通过它可以提示各类电子文献的内容和其他特征以方便检索,能够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其典型的操作环境是网络环境。

9、信息采集:答:就是信息的选择和提取的过程,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从信息资源中搜索、选择和提取的连续过程。

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

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

17合同和信息管理重点及建议本项目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与多个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合同、造价、质量等文件、资料、信息都要经过业主方审计、审查等多次不同侧重不同角度的审查。

因此,本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各项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起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经过初步分析认为,本项目的信息管理有以下工作重点:17.1合同管理重点17.1.1合同分析:对各类合同条款进行分门别类的认真研究和解释,提出合同的缺陷和弱点,以发现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引起合同变化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7.1.2建立合同目录、编码和档案。

17.1.3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

17.1.4做好索赔管理。

17.2信息管理重点组织建设覆盖各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体系。

要使本项目的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能协调、高效地运转,就必须要建立统一、完善、规范的信息管理体系。

我司将制订相应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在监理规划中制订针对本项目的信息管理方案,同时,在与承包单位签署合同中建议建设单位明确相应的信息管理要求和责任,严格审核施工总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包人的专项施工方案中的信息管理措施,明确信息管理责任人,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流机制、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并建议统一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

使本项目的信息管理能做到责任到人、规范有序、技术先进、完整高效。

17.3合同管理建议17.3.1根据本公司监理同类工程经验,协助业主确定合同结构。

拟订合同时要写清细节,做到严谨、周详,同时注意风险的合理转移。

17.3.2针对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在评标阶段,加强对承包单位提交的工程总进度计划的评审工作,评选优化合理的进度计划;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进度计划实施的跟踪控制,并根据必要作及时的调整。

17.3.3采取预控措施,事前认真研究工程图纸、察看现场条件,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审查,采取防止索赔的措施,减少承包商索赔的事件的发生。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管理重点

第一章1.物质,能量与信息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

2.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可通信的知识。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分类:1按信息的特征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2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

3按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4按照管理的层次可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和作业级信息。

3.信息的特征:真伪性,层次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加工性,可存储性,可传输性,价值性。

4.信息的价值的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另一种按信息的使用效果来计算。

V=C+P后一种方法称为外延价值,用于使用信息的单位。

其计算方式为在决策中用了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所花的费用(即信息成本)。

5.信息的生命周期有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四个阶段信息的生命周期由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等环节组成。

6.信息识别的方法1由管理者识别2由信息系统分析人员识别3由管理者,系统分析人员共同识别。

7.信息收集1自下而上广泛收集2有目的的专项收集3采用随机积累法收集。

8.信息维护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支持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系统。

9.系统的五要素: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反馈。

10.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与环境的这种输入,输出关系亦称为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统称为接口。

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并在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其整体性表现在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神经系统,具有整体效应。

目的性在于提供各种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

信息系统是可以分解的,通常把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为了需要,每个功能模块又可以分成若干子功能模块,表现了信息的层次性。

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重点工作措施、工作意见和建议

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重点工作措施、工作意见和建议

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重点工作措施、工作意见和建议1. 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重点工作是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需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目标,包括提升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3. 应制定信息化规划,确立系统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4. 建议在信息安全方面加强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5. 加强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应根据实际需求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

6. 倡导员工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能力。

7. 在信息共享方面,应推行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共享。

8. 创新业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和服务模式。

9. 提倡实行信息化决策,利用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辅助管理决策。

10. 加强信息流程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11. 建议落实信息化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及权利。

12. 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交流与管理,确保信息流通畅和安全。

13. 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鼓励创新技术的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15. 提倡信息化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对信息化的认同和积极性。

16. 提高信息系统的用户体验,使其易用性和友好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17. 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业务潜力和发现问题。

18. 建议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机制,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19. 加强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20. 提出加强与技术服务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确保信息系统的供应和维护畅通无阻。

21. 倡导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重构和优化。

22. 提出建立健全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确保项目的可控性和高效性。

23. 加强信息化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避免信息化安全事故的发生。

信息管理的关注重点

信息管理的关注重点

信息管理的关注重点信息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使用而产生和进展的。

信息沟通是人们使用信息的基本方式。

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信息沟通行为,也就有了社会信息管理活动。

人类社会的信息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沟通活动是自发的、无组织的, 信息记载材料是自然的,信息记录方法是手工的。

由于信息活动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上,社会信息量不大,信息管理活动也是零星的、片段的,主要是对信息载体进行封闭式的物理管理,而后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文献管理领域。

1.以文献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由于近代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得记录各类信息的文献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人类信息流愈来愈频繁。

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则表现为以文献信息为中心,以解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报道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基本上是以人力和手工为主并辅以部分机械化作业。

2.以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20世纪50年月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的突破, 将计算机应用从单纯的数值运算扩展到数据处理的宽阔领域,为计算机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如50年月消失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ic DataProcessingSystem,EDPS),60年月兴起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MIS),70年月产生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等。

由此形成了这一阶段的信息管理特点,即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大量数据处理和检索问题为主要任务。

这一阶段的信息管理比较依靠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但是忽视了企业组织在进入战略决策高层管理之后更需要的是信息内容资源的利用,技术仅是解决问题方案的一部分,仅仅是一个手段而已。

信息管理 重点

信息管理 重点

名词解释1、语义信息:出于主体只有理解力,能够领悟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成为语义信息。

2、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认识论层次上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3、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开发、组织与利用并大量累积起来的信息及其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4、帕累托最优: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如果没有替代的资源配置方案使得一部分人比在原有配置下得到更多的福利,而又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则原有的资源配置即为帕累托有效配置,或社会效率水平。

达到帕累托有效配置的方案成为帕累托最优。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上存在着不能用需求和供给曲线来表示的成本与收益,因而也就无法自动达到所谓的竞争市场均衡。

当产出的社会效率水平偏离竞争市场均衡时,市场失灵就出现了。

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单个行为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即一般竞争均衡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7、系统效应原理: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来自于某个标准本身,它是多个标准互相协同的结果,并且这个效应超过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这就是系统效应原理。

8、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从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角度可以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部分:计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

9、系统边界:定义了系统,并将系统同其他事物(外界环境)区分开来。

10、客户深度适应:高技术产品对用户要求很高,一般用户必须进行专门的培训才能很好的使用。

这样,当用户熟悉了某个产品后,不会轻易转移到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上。

所以,在信息产业领域的企业抢先扩大用户群能获得市场优势。

11、注意力经济:俗称为“眼球经济”。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产品数量和种类激增,而消费者的注意力有限,每个人对某个特定领域(即使是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投入与关心程度是有限的,因此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顶尖的竞争者身上,信息技术使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吸收和理性思考信息的能力相对而言却改变极微,我们真正利用到的信息与取用的信息总量相比,占的比例越来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物质,能量与信息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

2.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可通信的知识。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分类:1按信息的特征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2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

3按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4按照管理的层次可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和作业级信息。

3. 信息的特征:真伪性,层次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加工性,可存储性,可传输性,价值性。

4. 信息的价值的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另一种按信息的使用效果来计算。

V=C+P后一种方法称为外延价值,用于使用信息的单位。

其计算方式为在决策中用了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所花的费用(即信息成本)。

5. 信息的生命周期有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四个阶段信息的生命周期由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等环节组成。

6. 信息识别的方法1由管理者识别2由信息系统分析人员识别3由管理者,系统分析人员共同识别。

7. 信息收集1自下而上广泛收集2有目的的专项收集3采用随机积累法收集。

8. 信息维护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支持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系统。

9. 系统的五要素: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反馈。

10.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与环境的这种输入,输出关系亦称为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统称为接口。

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并在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其整体性表现在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神经系统,具有整体效应。

目的性在于提供各种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

信息系统是可以分解的,通常把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为了需要,每个功能模块又可以分成若干子功能模块,表现了信息的层次性。

整个信息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体现出其相关性。

信息系统是整个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又依赖于组织内部其他部分的变化和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11. 组织中常见的信息系统 1 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2 MIS管理信息系统3 DSS决策支持系统4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5 G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6 ES专家系统7 I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8 EIS总裁信息系统9 SIS战略信息系统10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应用,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EDPS是面向商务的信息系统,MIS是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DSS则是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

低层管理者需要日常业务的反馈信息--作业级信息;中层管理者需要能使他们有效地分配资源来达到组织目标的信息--战术级信息;高层管理者需要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战略级信息。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或集成化系统3用数学模型分析数据,辅助决策。

14. MIS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15. MIS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

第二章1. 结构化的意思是试图使开发工作标准化,因而他可以减少随意性。

结构化开发的目标是有序,高效,高可靠性和少错误。

2. 开发的原则: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以经济合理的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消耗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强功能,高质量,适用,可靠,易维护的系统。

为此有必要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在建设系统之初制定出正确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稳定性原则2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3面向用户原则4一把手原则5工程化标准化原则6整体性原则。

3. 开发的条件1管理方法科学化2领导的重视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3建立一支开发,应用与技术管理的队伍4具备一定的资金。

4. MIS开发策略(1)自上而下的策略 优点整体性好,逻辑性较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能把握总体,综合考虑系统的优化。

缺点对规模较大的系统的开发,因工作量大而影响具体细节的考虑,开发难度大,周期较长,系统开销大,所冒风险较大。

一旦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2)自下而上策略 优点它符合人们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认识事物的习惯,易于被接受和掌握。

它以具体的业务处理为基础,根据需要而扩展,便实施边见效,容易开发,不会造成系统的浪费。

缺点在实施具体的子系统时,由于缺乏对系统总体目标和功能的考虑,因而缺乏系统整体性和功能协调性,难以完整和周密,难以保证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各个子系统的独立开发,还容易造成它们之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数据的大量冗余,造成重复开发和返工。

在实践中,通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自上而下的方法用于总体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目标确定MIS目标才,围绕系统目标大体划分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间要共享和传递的信息及其类型。

自下而上的方法则用于系统的设计实现,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开发应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

这也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的规划,自下而上地实现”方法。

5. 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

6. 结构化开发方法基本思想用系统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7.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点保证了整体性和目标的一致性,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严格区分工作阶段,发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便于系统开发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规范化,有利于系统的维护。

缺点易导致开发出不是用户需要的系统,开发周期长,一方面使得用户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得到一个实际可运行的系统,结构化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以锁定功能要求。

8. 原型法含义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供快速的软件建造工具,开发出一个功能并不十分完善但可实际运行的系统,即原型。

在原型运行过程中,根据用户对系统的评价,对原型系统进行修改,扩充,变更和完善,经过与用户的反复协商和改进,使之逐渐完善,最终即可形成实际系统。

9. 原型法的工作流程1确定用户的基本要求2开发一个原型系统3征求用户意见4修改原型10. 原型法的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使用方便,灵活,修改容易,易学易用,应变能力强。

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

会无限拖延开发进程,易使用户缺乏耐心和信心,开发人员很容易潜意识地用原型取代系统分析,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给系统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11. 三种开发方法的比较结构化开发方法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化方法,过程严密,思路清楚,但总体思路上比较保守,是以不变应万变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交流,用该方法开发的MIS具有较强的动态适应性,原型法对于中小型的MIS开发效果较好,但原型法在计算机的开发工具上要求较高。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一种新颖,具有独特优点的方法,特别适合系统分析和设计,缺点在于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这个系统结构有困难。

第三章1. MIS发展的诺兰Nolan模型(6个阶段)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成熟。

诺兰认为,这是一个客观发展规律,各阶段是不能超越的2. MIS战略规划的内容:1确定MIS的总目标2确定MIS总体结构。

3对现行信息系统状况的了解4对相关信息技术的预测5MIS的近期计划3. MIS战略规划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MIS战略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规划,由于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存在许多不可预测性,因而结构化程度较低。

2MIS战略规划应立足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3应支持企业战略和目标。

MIS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应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制定MIS战略规划应从企业目标出发,分析企业管理信息需求,逐步导出MIS的战略目标和总体结构。

4MIS战略规划不宜过细。

制定MIS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系统确定发展战略,总体结构,开发方案和计划,而不是解决系统开发中的具体问题。

它的作用是为系统开发提供一个蓝图和指导,而不是代替系统开发工作。

5MIS战略规划应摆脱系统对组织结构的依赖性。

6MIS战略规划的动态性。

4. MIS战略规划的原则:1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总目标2系统必须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次地需求3系统应摆脱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4系统必须呈现良好的整体性。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实现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规划,自下而上实现的过程。

采取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以保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一致性是实现系统整体目标的基本条件。

5系统应便于实施。

5.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大题)1关键因素发(CSF)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步骤a了解企业战略目标b识别关键成功因素c识别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d识别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的e识别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的数据f定义数据字典。

优点:使管理者可以决定自己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且为这些因素建立良好的衡量标准,确定需求信息及其类型,据此开发数据库,进而开发一个对管理者有意义的信息系统。

缺点:只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

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a定义管理功能(归纳法,演绎法)b定义企业过程(BSP方法的核心)c 定义数据类(1实体法,2企业过程法)4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小题):利用过程/数据矩阵(U/C)即可定义信息系统的结构,划分子系统。

步骤:过程数据类交叉点符号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过程产生,交叉点上的符号U表示这个过程使用相应的数据类。

6. 企业过程重组(BRP):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

7. 企业过程: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企业过程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它是跨越职能界限的。

8. MIS和BRP关系:关系密切,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能够打破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创建全新的过程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MIS能充分的发挥出效益,重要的在于要对企业过程进行重新设计。

而这两者相辅相成。

第五章1. 系统设计原则:效率性、可靠性、准确性、可维护性、经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