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1、舌针的运动轨迹
舌针的运动轨迹是以舌针的针钩内点在
针筒展开平面上的位移图来表示,它由舌 针三角的廓面形状所决定。
起针三角
• 注意 (1)通常退圈角度(起针角)φ较弯纱角度(压针角) γ来得小,利于减小起针时针与三角的作用力 (2)起针角度φ 的选择原则: 在退圈过程中,在相邻舌 针上,不可同时有旧线圈 处于针舌勺上
三、罗纹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 横向具有较大的弹性和较好的延伸度 ;
• 只能在边缘横列逆编织方向脱散 ;
• 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相同的罗纹组织中,横向无卷边;

正反面线圈纵行数不同的罗纹组织中,卷边现象不
严重。
2.用途
领口、袖口、裤口、下摆、袜口 、贴身 或紧身的弹力衫裤等 。
四、罗纹机的编织工艺
2.同步成圈 ——指上下针同时到达弯纱最里 点和最低点形成新线圈 。 • 主要用于上下 织针不是规则 顺序编织成圈 的情况,例如; 生产花式罗纹 和提花织物等。
的直径;B:圈高
A l= π( d) 2 B2 d 2 2
忽略d值
A 78.5 100 πd l= π 2B πd 2 PA PB
该模型比较适合经充分松弛后的棉平针织 物 理论计算与实测之间有5%左右的误差
模型二:假设线圈由在二个正交的近似圆柱体上 (一个圆柱体的母线平行于Z轴,另一母线平行于 X轴)空间弧线连接而成。
(二)成圈过程
退圈 ——垫纱 ——闭口 ——套圈 — —弯纱 ——脱圈 ——成圈 ——牵拉
退圈
垫纱
闭口、套圈
弯纱 、脱圈、牵拉
(三)成圈工艺分析
1、退圈 • 退圈时针的上升动程H • 防止针舌反拨
H=L+X+a-b-f

移圈组织

移圈组织
一、 移圈组织的结构
定义:凡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转移线圈部段形成 的织物称为移圈织物。
分类: 纱罗组织 :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针编弧部段的
组织 菠萝组织 :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沉降弧部段的
组织
(一) 纱罗组织
定义: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花纹要求 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纵行转 移到另一纵行。 分类:单面纱罗组织和双面纱罗组织
2.双罗纹型复合组织
(1).双罗纹空气层组织 (2).双层织物 (3).粗细针距织物
转移到上针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
1. 编织方法: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针上 是借助于专门的扩圈片或钩子完成的。
2. 移圈机件:钩子(或扩圈片)分为左钩、右钩、
双钩三种。分别插在针盘或针筒上。
第十一节 复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复合组织的结构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一)单面复合组织
1.单面纱罗组织
2.双面纱罗组织
(二)菠萝组织
二、移圈织物的特性与用途
1. 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花色效应; 2. 透气性较好; 3. 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改变组织结构。 主要用于生产毛衫、妇女时尚内衣等产品。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纱罗组织的编织工艺 编织:圆机、横机 在圆机上编织纱罗组织,一般是将下针的线圈
定义:单面复合组织是在平针的基础上,通过成圈、 集圈、浮线等不同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成。 优点: 改善织物的脱散性
减少织物卷边 并能形成各种花色效应
(二) 双面复合组织
1.罗纹型复合组织 定义:由罗纹组织与其它组织复合而成的双面织

8第三章(毛圈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解析

8第三章(毛圈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解析

• 双面毛圈组织 •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 有毛圈的一种组织。 • 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 • • 纱线1编织地组织; 纱线2形成正面毛圈; 纱线3形成反面毛圈。
(二)花式毛圈组织 1、定义:花式毛圈组织是指通过毛圈形
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2、分类:提花毛圈组织 两种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
(1)提花毛圈组织 ——是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 使毛圈纱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 形成拉长的沉降弧即毛圈。它可以是 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 有多色,并经过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
3.地纱预弯纱: 织针结束下降,旧线圈29将 针舌关闭,但不脱圈。与此同时, 毛圈沉降片9向中心运动,用片鼻 握持住预弯纱的纱线28。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 被选中 的织针上升被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31,此时地纱 28夹在握持沉降片边沿7 与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 间,而旧线圈被片喉8握 持。
两沉降片相邻插在同一片槽中,分别受各 自三角作用。
G1:地纱的 喂入与编 织系统; 其中G1.1 和G1.2分 别是织针 的退圈和 脱圈区域。 H1、H2:两 根毛圈纱 的喂入与 编织系统
1.起始位置: 织针1的 针头大约与握持沉降片4的 片颚6相平齐。
2.垫入地纱: 织针上升到退圈最高 点,地纱28垫入针钩,握 持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移动 以握持住旧线圈。毛圈沉 降片9向外退出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双沉降片技术)
双沉降片——由脱圈沉
降片1和握持毛圈沉降片2
组成。二片沉降片相邻排
列在同一槽中。 两种沉降片的片踵高度
不一样,因此在沉降片三
角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 有所不同。
成圈过程

移圈组织在全成形孕妇毛衫中的设计及其运用

移圈组织在全成形孕妇毛衫中的设计及其运用

DOI :10.19333/j.mfkj.2018100390805移圈组织在全成形孕妇毛衫中的设计及其运用唐雨洁1,吴志明1,李志超2(1.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㊀214122;2.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无锡㊀214122)㊀㊀摘㊀要:分析了移圈组织的设计原理㊂全成形织物的移圈花型主要靠4块针板翻针加摇床动作构成的,移圈过程中形成的孔洞和重叠目都能组成花型的一部分㊂在研究分析孕妇群体的生理特征以及穿着要求的基础上,利用移圈组织分别设计了适合孕妇毛衫的3种不同类型的肌理效果:网眼肌理㊁绞花肌理以及仿蕾丝肌理,并结合实例说明不同肌理效果的编织方法,探讨在编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阐明了不同移圈组织结构在孕妇毛衫结构及装饰设计中的应用㊂关键词:全成形;孕妇毛衫;移圈组织;花型设计中图分类号:TS 184.1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loop transfer in full fashioned pregnant sweaterTANG Yujie 1,WU Zhiming 1,LI Zhichao 2(1.Textile and Clothing Institute,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Abstract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loop transfer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loop transfer patternof full-fashioned fabric is mainly formed by turning needles in four needle-plates and shaking machine.Part of the pattern can be formed by the holes and overlapping meshes during the loop-transfer process.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aring requirement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analyzed,and threedifferent texture effects of pregnant womenᶄs sweat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loop transfer tissues:mesh texture,twisted texture and lace-like texture.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during knitting process were discussed.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oop transfer structures in the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design of pregnant womenᶄs sweaters was interpreted.Keywords :fully fashioned;pregnant womenᶄs sweater;loop transfer organization;pattern design收稿日期:2018-11-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72238);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BY2016022-09);国家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自主课题资助(2018-28)第一作者简介:唐雨洁,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成形毛衫设计㊂通信作者:吴志明,教授,wxwuzm@㊂㊀㊀全成形毛衫运用筒状编织原理,由纱线形成不需要进行缝合套口工序的毛衫,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后处理即可穿着,织造流程短,适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㊂由于毛衫无缝头㊁无拼接,舒适性极佳,适合孕妇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㊂但是与传统的针织毛衫相比,全成形的毛衫肌理效果较为简单,以平纹㊁罗纹或是正反面组织为主,在美观性时尚性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孕妇的需求㊂所以在全成形毛衫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织物的组织花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移圈组织则是全成形毛衫可开发性较大的组织之一㊂根据形成织物效果不同,移圈织物可形成网眼㊁绞花㊁仿蕾丝等几种织物肌理㊂而通过改变移圈组织的排列方式㊁花型结构以及纱线的粗细,可以在孕妇毛衫上形成各种不同的装饰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㊂1㊀移圈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征全成形编织设备有4块针板,分别是前上㊁前下针床和后上㊁后下针床㊂在编织移圈组织时,前下针床与后上针床为1组,或者后下针床与前上针床为1组,对需要进行移圈的线圈进行翻针,然后通过针床的横移来实现移圈动作㊂移圈组织编织示意图见图1㊂图1(a)前针床开始编织正面线圈,将需要进行移圈的线圈先翻至后针床,后针床向左摇床1个针位后,把翻针线圈再翻回前针床后旧线圈重叠到左边,线圈效果见图1(b)㊂此时组织上出现孔洞和重叠目,为了保持编织的稳定,一般同一织针上的重叠目不宜超过3个,否则可能造成断纱㊂下一行在图1(b)没有线圈的针上执行正面线圈编织(即全成形中所说的 挂目 ),以此方式进行补洞,得到如图1(c)的线圈效果,移圈动作编织完成,进行图1(d)的正面线圈编织㊂如果在同一行上存在多次移圈组织,需执行多次摇床指令,一般优先进行摇床针数少或者向左摇床的指令[1]㊂例如同一行内有左移3针和右移3针的指令,需要移圈的6个线圈会同时翻至后针床,先进行左摇床1针位进行翻针移圈,再向右摇床2针位来处理右移针的翻针㊂此时就会出现移针动作导致的2个洞以及1个重叠目㊂图1㊀移圈组织编织示意图移圈组织可编织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织物,如网眼肌理㊁凹凸肌理㊁绞花肌理等㊂网眼肌理是由移圈过程中空针处的孔洞形成的,可以结合纱线设计出不同的孔洞排列方式从而得到不同的镂空效果㊂网眼肌理的织物效果较细腻,使织物看起来轻薄㊁透气,相较于平纹织物来说,该类织物的弹性和延展性更好;将移圈过程中的重叠目部分循环编织,或者与平纹组织结合可形成一定程度的凹凸肌理,凹凸部分进行点线面的有机构成,可以进行全成形毛衫的图案㊁装饰线条设计,丰富毛衫的层次;左右交叉移圈可以得到不同效果的绞花肌理,在全成形毛衫中运用十分广泛,可以使毛衫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通过组织变化可以达到立体的效果,绞花肌理的织物较为厚实,延展性和透气性较差㊂2㊀移圈组织在全成形孕妇毛衫中的运用㊀㊀孕妇服装最常采用的是具有可伸缩性的针织类服装[2],而全成形工艺使毛衫一次成形㊁无拼缝更能满足孕妇对毛衫舒适性的要求㊂在进行全成形孕妇毛衫的组织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孕妇妊娠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切实解决孕妇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对毛衫的功能性需求,同时又兼具美观性与时尚性㊂本文毛衫设计采用质地柔软舒适㊁适合孕妇敏感皮肤的纯羊毛纱线,纱线线密度为20.8tex ˑ2,使用岛精MACH2X153X㊁12针和MACH2X153X㊁15针全成形横机编织,纱线2根喂入,编织使用4㊁5㊁6号3把纱嘴,通过DSCS 线圈测试后进行编织㊂2.1㊀网眼肌理的设计运用传统医学认为,孕妇大多喜凉怕热,是因为孕妇用血液供养胎儿,血虚阳亢,由胎火炽盛引起的㊂由于妊娠期新陈代谢加快,能量释放得也快,产热多[3],所以在全成形孕妇毛衫设计上采用网眼肌理的织物㊂网眼肌理较为轻薄透气,相较于普通织物来说不会给孕妇的身体增加压力,阻碍其呼吸及血液的循环,同时能够帮助孕妇将热气排出体外以调节体表温度;网眼织物还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不会阻碍孕妇的生理活动㊂网眼肌理适用于肘部等活动关节部位;运用在裙摆位置能减轻毛衫的整体质量,有效解决长款毛衫质量大导致的垂坠问题;运用在毛衫后背等部位能够大大提升服装的舒适性与透气性㊂网眼织物的空隙位置与空隙大小㊁多少都会在视觉上带给人层次多样性,把艺术效果㊁朦胧感凸显得更加明显㊂适度采用不同种类的镂空织物也能够营造出更为丰富的外观[4]㊂网眼肌理设计实例见图2㊂采用将正㊁反针与左㊁右移圈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如图2(a)所示的织物效果㊂该织物分别采用线状排列㊁圆形状排列的左右移圈设计,运用在孕妇毛衫背部,如图2(b)所示,整体修饰了毛衫的后背与腰部线条,减弱孕妇的浮肿感㊂圆形网眼设计既透气又轻薄,与正反针结合运用,大大提高了织物的拉伸性,孕妇穿着较为宽松舒适㊂图2㊀网眼肌理设计实例网眼肌理编织示意图见图3㊂网眼肌理单位花型的编织工艺为:①编织完成正反面筒状线圈后,首先编织图3中的第1行正反面线圈,在前上针床线圈需要编织反针位置的线圈翻针至后上针床进行编织,编织完成后将后上针床的线圈翻回到前下针床,同时,将前下针床需要向左移圈的线圈先从前下针床翻至后上针床;②进行图3所示第1行的2个左移圈动作,起始针床针位为L0.5,将后针床向左摇床1针位变为L1.5针位,后上针床线圈翻回至前下针床,完成左移1圈的编织,前下针床移圈位置出现1个孔洞以及1个重叠目;③编织图3所示第2行的正反针线圈,将编织反针的线圈从前下针床翻至后上针床进行编织,编织时将上一行移圈产生的孔洞进行挂目避免脱圈,编织完成后翻回前下针床,同时将第2行参与移针的4个线圈一起翻至后上针床;④优先进行左摇床1针位后翻回前下针床完成左移圈动作,向右摇床2针位至R0.5,相对于起始针位L0.5右移1针位,完成右移圈动作㊂虽然是向不同方向进行摇床移圈,采用同时翻针后分别摇床的编织效更高㊂网眼肌理在编织时较容易出现破洞,在孕妇毛衫裙摆㊁腰部等位置的网眼会因为收针工艺导致编织不稳定,特别是下摆位置就开始有移圈肌理时,在起底板和耙子的牵拉作用下更容易出现破洞,因此需要在下摆编织前加入一段废纱来稳定编织㊂图3㊀网眼肌理编织示意图2.2㊀绞花肌理的设计运用绞花织物的基本动作是移圈,2枚或多枚相邻织针上的线圈相互移圈,使线圈的圈柱彼此交叉,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扭曲的麻花效果图案和显著的肌理效果,也称扭绳㊁麻花移圈织物㊂还可以根据花型要求,将绞花组织线圈自身旋转或将某些相邻织针上的线圈相互扭位,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不同的扭绳状花型,产生不同的绞花效应[5]㊂由于孕后期孕妇腹部明显凸出,腹部向前突出成弓形,后腰呈前凹型,腹部重力增加,重心的前移造成脊椎的压力加大,常会有腰酸背痛的感觉,还可能会出现下肢浮肿㊁静脉曲张等症状,该阶段的全成形孕妇毛衫设计要考虑到减轻腹部压力的问题㊂由于绞花组织织物较厚和稳定性较好,运用于孕妇毛衫的肩部可以有效防止衣片下垂造成肩部组织松散稀疏;绞花织物与罗纹组织一样具有很好的承托性,市场上很多的孕妇托腹裤都采用罗纹组织设计,但绞花织物不像罗纹织物那样容易拉伸变形,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承托作用;运用绞花组织的毛衫能增加整体的厚度和保暖性,视觉效果也会随纱线线密度不同而改变,纱线越粗,移圈数目越多,绞花扭曲的效果越强烈,毛衫立体感越强[6]㊂2.2.1㊀人字绞花织物人字纹图案在机织服装中常由单面素色纹织物㊁单面双色纹织物㊁双面双色纹织物等形成,其花型大小㊁纱线粗细㊁排列组合㊁色彩形状等的变化均比较含蓄规律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也可以利用针织编织工艺对纱线的色彩和材质做出变化,以形成更加有趣丰富的人字纹㊁回字纹图案[7]㊂人字绞花编织示意图见图4,人字绞花实物图见图5,色号对应编织示意图见图6㊂人字纹单位花型的编织工艺:①编织+翻针,编织图4中的第2㊁3㊁4行正反面线圈,然后将前下针床4㊁5㊁14㊁15号(4㊁14号表示前针床编织下侧交叉;5㊁15号表示前针床编织上侧交叉,下同)线圈翻针至后上针床,后针床左摇床1针位至L1.5,将15号线圈翻回至前下针床,原线圈处变为浮线;②后针床右摇床2针位至R0.5,将5号㊁14号线圈翻至前下;③右摇床2针位,将4号线圈翻回,完成2组线圈的交叉动作㊂图4第6行的绞花组织编织方式与第4行编织相同,当编织到第8行2个绞花组相邻的情况下,4个线圈同时翻针至后上针床,左摇床优先处理,左摇床1针位,将15号线圈优先翻回前下,5号㊁14号线圈再进行右摇床完成1组绞花,如图5所示㊂这种摇床方式,机头只需来回1次,就可以完成2组绞花动作,编织效率大大提高㊂图4㊀人字绞花编织示意图图5㊀人字绞花实物图图6㊀色号对应编织示意图图6为第5㊁4组和第14㊁15组线圈交叉完成后编织示意图,该种线圈设计排列形成了人字形绞花的肌理效果㊂人字形绞花设计采用最基础的单个绞花进行组合是为了突出绞花的织物效果,所以在绞花两侧设计了几列反针线圈,这样视觉上有凸条效应,更加丰富了孕妇毛衫的外观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纵向延伸感㊂整体的花型设计呈点状排列,有一定的秩序感,能够形成一种较为细腻的毛衫风格㊂2.2.2㊀组合绞花织物组合绞花设计是设计时尚㊁创新全成形孕妇毛衫一种常见的工艺,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绞花组织进行组合,在孕妇毛衫表面同时出现2条或2条以上不同宽度和形状的扭曲纵行麻花花型,可以使孕妇毛衫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具有丰富多样的肌理效果㊂本文设计的组合绞花花型,是在正面线圈织物上进行反面线圈的交叉,使得肌理效果会更加突出,孕妇毛衫既细腻又有层次感㊂组合绞花编织示意图见图7,组合绞花实物图见图8,分离编织示意图见图9㊂图7㊀组合绞花编织示意图图8㊀组合绞花实物图图9㊀分离编织示意图组合绞花单位花型的编织工艺:①首先编织绞花花型中正反线圈部分,即图7第1行;②当完成小绞花的基础反针排列后,开始进行小绞花的2次交叉移圈,即图7第2行,5㊁10号线圈为第1次交叉, 100㊁15号线圈为第2次交叉(5号㊁15号线圈表示前针床编织上侧交叉,10号㊁100号线圈表示后床编织下侧交叉,16号为不织(无选针),将进行交叉移圈的6个线圈翻至后上针床,后针床左移1针位至L1.5,将15号的2个线圈翻回至前下针床,右摇床3针至R1.5,将100号翻回前下,此时完成了右侧小绞花的翻针动作,左侧绞花交叉动作原理相同㊂小绞花的最大摇床针数为3针,若前针床编织上侧交叉与后床编织下侧交叉同时参与且存在3针及以上的摇床时,纱线容易因为牵拉过大被扯断,需要将5㊁15号线圈改成不织动作,也就是全成形中的 分离编织 以减轻移圈给纱线造成的压力㊂③在进行3ˑ3绞花交叉移圈时(图9),5号执行不织,旧线圈和4号新线圈翻至后上针床,右摇床3针翻回5号旧线圈,左摇床6针位,翻回4号线圈,处理交叉移圈㊂如果不执行分离编织,为避免拉力过大,可以将4㊁5号线圈的交叉动作分在2行上进行,移圈过程中的过渡线不容易被拉扯㊂2.3㊀仿蕾丝图案的设计传统的蕾丝花样广泛运用在女装设计中,蕾丝元素的融入使得服装具有优雅㊁含蓄但又性感的味道㊂但由于孕妇消费群体对服装有着较高的舒适性要求,所以不适合用锦纶㊁氨纶等材质的经编蕾丝装饰㊂花卉题材是蕾丝图案设计中最常用的设计题材,在蕾丝图案中的运用一般分为单花造型㊁簇花造型和叶片造型[8]㊂在孕妇毛衫的花型设计时,可以通过移圈动作来产生网眼效果,配合平纹组织产生图案效果㊂妊娠期中的女性受内分泌的影响,情绪波动会较大,同时伴随着严重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所以女性应该学会使用各种方法调整心态,其中着装是调整心态的方法之一[9]㊂设计上选用一些素雅温和的毛衫图案可以很好地帮助孕妇调节不安情绪,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柔和的纱线颜色,比如天蓝色㊁墨绿色等㊂仿蕾丝花型见图10㊂采用荷花元素的花型,配以浅绿色的纱线,温和雅致㊂荷花的叶片以及枝干形状采用传统的正面线圈编织,而花瓣中的荷叶芯与荷叶纹路采用翻针线圈编织,这样在视觉肌理上有凹凸起伏感;在荷叶边与枝干之外的织物部分采用1针隔1针的移圈编织,移圈编织的主要作用是 破坏 荷叶花型之外的织物部分,形成网眼,将正反面线圈组成的荷叶花型实化㊂将移圈结合进图案花型的运用和编织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①移圈动作在编织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断纱等编织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移圈在收放针位置时,需要改变织物中的移圈位置,所以该花型更适合于直筒的袖口㊁裤腿等位置,不适于伞形裙下摆等位置;②全成形编织工艺要求组织结构在各边针结合处尽量使用正针或者反针以实现稳定编织,所以在袖子的边针部位尽量使用正针反针组织,并且尽量使收针条融入到荷叶花型中去,不显突兀;③荷叶花型在运用时一定要考虑到图案的连续性,尤其在正反面拼接处,如果花型对不上,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性㊂仿蕾丝图案运用在毛衫的不同部位,体现出的具体风格是不一样的,有小清新型或者是性感妩媚图案效果,在毛衫设计中运用仿蕾丝图案应全面考虑,以创造出不同风格的㊁体现现代时尚美的毛衫[10]㊂图10㊀仿蕾丝花型图3㊀结束语本文通过移圈组织在全成形孕妇毛衫中的设计及运用研究,得到移圈组织可以形成网眼㊁绞花㊁仿蕾丝等丰富多样的肌理效果㊂通过具体的编织实例,分析织物花型的编织原理以及技术难点㊂通过采用不同原料㊁粗细的纱线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搭配出的孕妇毛衫层次感和空间感也各不相同,例如网眼组织可以使毛衫变得单薄透气,而绞花组织则可以一定程度增加毛衫的厚度,赋予毛衫独特的风格㊂总之,通过将不同的工艺与移圈组织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组织效果㊂在设计孕妇毛衫的组织花型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和发掘可以美化设计的手段,要根据毛衫整体效果和原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设计㊂工艺的选用要符合孕妇毛衫的穿着要求,否则,不但达不到装饰目的,甚至会影响孕妇毛衫整体的服㊀㊀㊀用功能㊂全成形孕妇毛衫的花型开发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今后还应深入研究全成形编织技术在组织花型中的设计运用㊂参考文献:[1]㊀张帆,吴志明.全成形毛衫组织结构设计与工艺[J].上海纺织科技,2018(4):8-16.[2]㊀邵献伟.基于孕妇生理特征的孕妇装卫生安全性设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5):180-185.[3]㊀赵水清,吴志明.孕妇的生理特点及着装对策[J].江苏丝绸,2007(4):42-44.[4]㊀杨峰,谢林珊.镂空网眼织物在时装视觉感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8(5):51-53 [5]㊀全克楠,翁徐丽,李媛媛,等.简析成型类针织服装中的绞花工艺[J].轻工科技,2015(8):119-120. [6]㊀尹艳梅.时尚毛衫设计中组织的创新应用[J].毛纺科技,2010,38(1):31-36.[7]㊀李佳衡,郭瑞萍.仿梭织风格针织面料的创新设计[J].针织工业,2017(2):73-77.[8]㊀陶爽.蕾丝图案的装饰性研究[J].大观,2018(9):187-188.[9]㊀陈彬.组织肌理设计在毛衫中的应用[J].毛纺科技,2011,39(10):43-48.[10]㊀张小美.浅析蕾丝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界,2015(12):70.。

针织学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针织学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纺织与材料学院
两色完全提花组织
纺织与材料学院
2.不完全提花组织 每一成圈系统处,编织反面线圈的织针(针盘织针)为
一隔一参加编织。因此,两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反面线 圈横列,每一个完整的反面线圈横列由两色线圈组成。 不完全提花组织的反面通常有纵条纹、小芝麻点和大芝 麻点等效应。其正、反面纵密的差异较小,当色纱数为2 时,正反面纵密之比为1:1;色纱数为3时,正反面纵密 之比为2:3。除纵条纹的反面效应外,小芝麻点和大芝 麻点的反面效应都使得织物反面的色纱分布均匀,从而 减少了“露底”的可能性,保证了正面花纹清晰,织物 牢度不受影响。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 圆机编织工艺
纺织与材料学院
本章知识点
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编织方法和走 针轨迹。
集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编织方法和走 针轨迹。
添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基本编织方法,影响 正确添纱的因素。
衬垫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和编织方法。 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编织方法。 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和基本编织方法,
纺织与材料学院
四、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提花组织需要 在具有选针功 能的针织机上 编织。选针装 置及其选针原 理将在下一章 介绍。
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纺织与材料学院
双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纺织与材料学院 针织学
第二节 集圈组织与 编织工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面提花组织是由平针线圈和浮线组成。其结构有均匀 (规则)或不均匀(不规则)两种,每种又有单色和多 色之分。
纺织与材料学院
1.单面结构均匀的提花组织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一般采用多色纱线编织。其特征如下: (1)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织物外观平整。 (2)每一个完整的线圈横列由两色或多色纱线编织的线圈组成。 (3)每个线圈的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量等于色纱数减一。 (4)每根织针在每个提花横列的编织次数都相同,即都为一次。 (5)设计时适合采用花型意匠图来表示。 (6)由于浮线在织物的反面,容易引起钩丝,所以浮线长度一般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调线_绕经_长毛绒_移圈_复合)3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调线_绕经_长毛绒_移圈_复合)3

b. 如图(2):另一导纱指7带着夹线器9、剪刀8和纱线B摆向针背 c. 如图(3):带着夹线器9、剪刀8和B纱的导纱指7与导纱机件6一起 向下运动,进入垫纱位置 d. 如图(4):当新纱线B在调线位置被可靠地编织了二三针后,夹线 器9和剪刀8张开,放松纱端。导纱指3上的夹线器5和剪刀4关闭,握紧 纱线A并将其剪断。
分类
罗纹空气层组织 点纹组织
罗纹网眼组织
胖花组织 衍缝组织
1、罗纹空气层组织
罗纹+平针(又称米拉诺组织)(minalo)
(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方法 三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完全组织
(2)特点
织物上形成双层袋形
织物表面有凸起的横楞效应 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提高 厚实、挺括
(3)用途
用于针织内衣、毛衫等
2、点纹组织
双面圆纬机 织针构型 针盘针1与普通舌针相同 针筒针2上有一刀刃3,可以将垫入针钩的毛纱割断, 故又称为“刀针”,由于刀针2上没有针舌,所以 它不能成圈。
该组织一个横列的编织方法 下刀针有高踵(A)和低 踵(B)两种,在针筒中 呈间隔排列 由于喂入下刀针的毛纱比 喂入上针的地纱要粗,所 以下针筒针距是上针盘针 距的一倍 上针有高、中、低三种踵 位(C、D、E) 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 角分高、中、低三档,分 别控制对应的织针
二、长毛绒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长度不一的纤维形成毛干和绒毛的织物表面。
手感柔软, 保暖性、 耐磨性好
比天然毛皮轻, 不易被虫蛀
2、用途
用于服装、动物玩具、拖鞋、装饰织物等
三、长毛绒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条喂入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 1、梳理装置——由输入辊罗拉、梳理辊、钢丝滚筒 组成 2、毛条喂入装置——将具有一定长度的纤维做成的 毛条,梳成有序的纤维层喂入织针

(毛衫基础工艺)移圈类织物编织

(毛衫基础工艺)移圈类织物编织

GGI 服装学院实验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6
LAB-SH-006-V1.0 实践名称:移圈类织物编

课程名称:毛针织基础工艺指导老师:
实践项目性质:操作
计划学时:实践室:针织工艺实验室实践目的:掌握羊毛衫织物的移圈类组织结构的编织
实践(设计)仪器设备: 7G横机
耗材:舌针机油纱线腊
实践前准备:调试好横机准备舌针机油纱线腊


内容与操作指示1.挑花织物编织
2.绞花织物编织
3.单双面移圈编织
实践效果图示
实践要求掌握羊毛衫织物的移圈类组织结构的编织,织针的排列,三角的配置,编织各类织物组织结构。

编写:审核:。

14.4.1经编缺压、压纱、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 经编缺压、压纱、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14.4.1经编缺压、压纱、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 经编缺压、压纱、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织工艺。 4.形成经编毛圈织物的几种方法。 5.贾卡、多梳等经编织物的结构特点。
3
第四节 缺压经编组织与编织工艺
4
一、定义及分类
1、定义 在钩针经编机中,有选择地使某些针不压针(不闭 口)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2、分类 缺压集圈 缺压提花
5
二、缺压集圈经编织物与编织工艺
缺压集圈组织: 在编织某些横列时,全部或部分织针垫到纱线后而不 压针(闭口)的组织称为缺压集圈经编组织。
柔软,手感丰满,吸湿性好。
3 用途:
毛巾、浴巾、浴袍及装饰性织物.
20
二、生产毛圈的方法
1 传统方法 (1) 编织方法:
a) 脱圈法
地梳: GB2: 1-0/2-3// |·|·|·| 毛圈梳: GB1: 0-1/1-2// ·|·|·|·
21
b) 超喂法 超喂毛圈组织通常由增加毛圈梳栉的经纱量得到。 c) 衬纬法 利用后梳衬纬形成毛圈组织。 (2) “烂花”方法 织物中某些线圈溶于一定的试剂,其它线圈直立形 成毛圈。
纵条效应
6
凹凸效应
7
编织要求: 编织集圈经编织物一般需用两种压板,一种为平 压板,一种为花压板。
8
三、缺压提花经编织物与编织工艺
缺压提花经编组织: 在几个横列中的某些织针上,既不垫纱,又不压针 (闭口),从而形成拉长线圈的经编组织。 编织要求:通常采用花压板,梳栉则不完全穿 经。
9
例:部分穿经单梳提花经编结构,穿经完全 组织为三穿三空,花压板为三凸三凹。
梳栉垫纱运动为: 1-0/1-2/23/3-4/4-5/43/3-2/2-1//。
花压板的横移花 板链条为: 0-0/1-1/2-2/33/4-4/3-3/22/1-1//。

8第三章(毛圈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8第三章(毛圈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第六节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 类 1、定义——毛圈组织是 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 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 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普通线 圈+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 3、分类 普通毛圈、花式毛圈
(一)普通毛圈组织 1、定义——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 拉长形成毛圈。 2、分类:满地毛圈、非满地毛圈 正包毛圈、反包毛圈 (1)满地毛圈——把每一成圈系统每枚针 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 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 (2)非满地毛圈--部分线圈上有毛圈。
(3)正包毛圈——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并将毛圈纱线圈覆盖的一种形式。 特点:防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 正面抽出,尤其适合于要对毛圈进行剪毛的天鹅 绒类织物。 (4)反包毛圈——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 的毛圈。 特点:对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 形成双面绒织物。
• 双面毛圈组织 •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 有毛圈的一种组织。 • 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 • • 纱线1编织地组织; 纱线2形成正面毛圈; 纱线3形成反面毛圈。
(二)花式毛圈组织 1、定义:花式毛圈组织是指通过毛圈形
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2、分类:提花毛圈组织 两种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
(1)提花毛圈组织 ——是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 使毛圈纱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 形成拉长的沉降弧即毛圈。它可以是 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 有多色,并经过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
3.地纱预弯纱: 织针结束下降,旧线圈29将 针舌关闭,但不脱圈。与此同时, 毛圈沉降片9向中心运动,用片鼻 握持住预弯纱的纱线28。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 被选中 的织针上升被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31,此时地纱 28夹在握持沉降片边沿7 与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 间,而旧线圈被片喉8握 持。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图3-46(1)满地正包毛圈,其中1表示地纱,2表 示毛圈纱。
图3-46(2)满地反包毛圈。在后整理工序,可对反 包毛圈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形成双面绒 织物。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图3-47单面平针双面毛圈组织,该组织由三根 纱线编织而成,纱线1编织地组织,纱线2形成正面 毛圈,纱线3形成反面毛圈。
返回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二)花式毛圈组织 花式毛圈组织是指通过毛圈形成花纹图案和效应 的毛圈组织。可分为提花毛圈组织、高度不同的毛圈 组织等。 1.提花毛圈组织 提花毛圈组织是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使 毛圈纱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形成拉长的沉降弧 即毛圈,它可以是满地提花毛圈(每个线圈上都有毛 圈)或非满地提花毛圈(部分线圈上有毛圈)结构。
第六节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二、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三、毛圈组织的编织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毛圈的形成原理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三)提花毛圈的编织
结束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一)普通毛圈组织
普通毛圈组织是指每一个毛 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拉长形成毛 圈。图3-45所示即为普通毛圈组 织,其地组织为平针组织。通常 把在每一成圈系统每根针都将地 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 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称 为满地毛圈。
二、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2.毛圈组织的用途 毛圈组织经剪毛和起绒后可形成天鹅绒与双面绒 织物。毛圈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与吸湿性,产品柔 软和厚实,适用制作内衣、睡衣、浴衣、休闲服等服 装,以及毛巾毯、窗帘、汽车坐椅
返回
三、毛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圈的形成原理 毛圈组织的线圈由地纱和毛圈纱构成。与添纱组 织相似,它需要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喂入纱线。如图 3-49(1)所示,其中地纱1的垫入位置较低,毛圈纱2 的垫入位置较高。这样,在沉降片片颚上弯纱的地纱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调线_绕经_长毛绒_移圈_复合)3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调线_绕经_长毛绒_移圈_复合)3

三、绕经织物的编织工艺
三个成圈系统 地纱系统:固定的普通导纱器 绕经纱系统:绕经纱导纱装置,(俗称吊线装置)
辅助系统:固定的普通导纱器
织针与三角的排列
织针:针筒上织针的排列分为地组织区和绕经区。每 一枚织针有一个压针针踵5和一个起针踵 三角:每个成围系统有5挡可变换的三角,以控制5种 不同踵位的织针(0-4),即五针道
第1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A和上针 C被垫入第一根毛纱,但是不成圈, 形成悬弧 第2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B和上针 D被垫入第二根毛纱,也不成圈和 形成悬弧 第3系统:所有上针垫入地纱并成 圈,形成平针地组织 第4系统:所有下刀针上升,将握 持在针钩中呈悬弧的毛纱割断,从 而使毛纱成为纤维束附着在地组织 的部分线圈上
若要改变织物中毛绒(纤维束)的长度,可以调整该 针织机的筒口距离h(上针盘口与下针筒口的间距), 使喂入毛纱的悬弧长度发生变化,h值一般在4~ 18mm范围内。
第十节 移圈织物与编织工艺
一、移圈织物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凡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转移线圈部段形成的织物称 为移圈织物 2、分类 纱罗组织 (loop transfer stitch) :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 针编弧部段的组织 菠萝组织 (pelerine stitch, eyelet stitch) :编织过程中转
A、单胖组织(single-blister)
• 分为素色、两色、三色等单胖组织 • 一个完全组织由四个横列组成 • 正面:两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四路编织一个横列 • 正反线圈高度之比为1:2
B、双胖组织(double-blister)
• 一个完全组织由4个横列组成 • 三路编织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反面每六路编织一个横列 • 单面线圈与反面线圈高度之比为1:4,所以单面凸,差 距较大 • 其厚度、单位面积重量都大于单胖组织 • 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 • 线圈结构的不均匀,织物强力下降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
编织原理:每一横列 交替地将后针床相对 于前针床向左或向右 移动一个针距。
由于纱线弹性力的作用,线圈将向针床移动 的方向扭转,使线圈的曲折效应消失,在织 物表面并不存在波纹效应。
四平波纹组织,半转二扳,有明显的波纹效应。
•四平抽针波纹组织
反面线圈所对应的针床上的织针满针排列,正面 线圈所对应的针床按工艺要求抽针。半转一扳
一、单面提花组织
均匀提花和不均匀提花
均匀提花
每个线圈的大小基本相 同。
不均匀提花
每个线圈的大小不完全 相同。
单面提花织物由于其反面有浮线,过长的 浮线容易产生勾丝现象,也是织物的延伸 性和弹性降低,因此一般适合设计较小的 花型。
单面提花织物横向延伸性小,脱散性小, 织物厚实,有良好的花色效应,广泛用于 各类毛衫设产横机,由于换梭装置一般都在机器的一侧,机 头往复移动一次,即一转,才能变换一次纱线,因此所编 织横条织物的横列数总是偶数。
素色横条织物
素色横条织物是指采用相同颜色,而不同线密度、 不同性质的毛纱进行间隔编织,或采用不同的组 织结构进行间隔编织而得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横 条织物。
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 的悬弧。
集圈组织形成的方法:不退圈法、不脱圈法
一、胖花类集圈
二、畦编类集圈
畦编类集圈织物又称鱼鳞织物,俗称元宝针。 基础组织是罗纹组织,采用不脱圈法编织。 分为:畦编、半畦编
畦编
半畦编
波纹组织的编织原理 及组织特性
波纹组织又称扳花组织,是由倾斜线圈组成的波 纹状花纹的双面纬编组织,倾斜线圈是在横机上 按照波纹花型的要求移动针床形成的。
三、畦编波纹组织
编织原理:如果在某个针床成圈后移动该针床,则该 针床编织的线圈呈倾斜状态,倾斜方向与针床移动方 向相同;如果某针床集圈后移动针床,则另一个不移 动的针床编织的线圈呈倾斜状态,倾斜方向与针床移 动的方向相反。

第6章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第6章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30
(二)双面集圈组织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
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1.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
接作用。
31
2.常见组织:
(1)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个横列完成一个 循环称之为半畦编组织。
32
(2)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 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
33
集圈的连接作用
34
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 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织防脱散横列)。 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 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 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 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
2、特点: ①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②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 ③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 ④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27
3、结构效应: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28
➢凹凸小网孔效应:
如图所示,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 织物。集圈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 孔也愈大。
网孔
29
➢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 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 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46

移圈组织及编织工艺

移圈组织及编织工艺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图3-83显示了双侧扩圈片装在针筒上进行移圈 的方法。
返回
图3-82 移圈过程
图3-81 上下织针的运动轨迹
图 3-78 是 在 2+2 罗 纹基础上转移沉降弧 的菠萝组织,两个纵 行 1 之间的沉降弧 2 转 移到相邻两枚针1上, 形成孔眼3。
返回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移圈组织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效 应。如将这些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针织物表 面,则可形成所需的花纹图案。 移圈织物特性:一般透气性较好。一般与它的基础组 织性质基本相近。 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改变针织物组织结构以及使织物由单面编织改为双面 编织或由双面编织改为单面编织。 菠萝组织针织物的强力较低,主要用于生产毛衫、 妇女时尚内衣等产品。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菠萝组织可以在单面组织 的基础上形成,也可以在双 面组织的基础上形成。图377 是以平针组织为基础形 成的一种菠萝组织,其沉降 弧可以转移到右边针上 ( 图 中a),也可以转移到左边针 上 ( 图中 b) ,还可以转移到 左右相邻的两枚针上 ( 图中 c)。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结束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纱罗组织是在纬编基本组织 的基础上,按照花纹要求将某些 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 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根据地 组织的不同,纱罗组织可分为单 面和双面两类。 1.单面纱罗组织 图3-73为一种单面网眼纱罗 组织。移圈方式按照花纹要求进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行,可以在不同针上以不同方式 进行移圈,形成具有一定花纹效 应的孔眼。例如:图中第1横列, 针2、4,6、8上的线圈转移到针3、 5、7,9上;第11横列中的针2、4、 6、8将在空针上垫纱成圈,在织 物表面,那些纵行暂时中断,从 而形成孔眼。

移圈编织工艺

移圈编织工艺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
1、编织方法:
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 相邻的针上是借助于专门的钩子或扩圈片完成 的。如图3-95所示。
2、移圈机件:钩子(或扩圈片)分为左钩 、右钩、双钩三种。分别插在针盘或针筒上。 如图3-96所示。
3、编织过程:
(1)选择移圈钩子并使其片尖伸到针筒针的握持平面线,如图中(2) 所示;
2、分类:单面纱罗组织 双面纱罗组织
2、双面纱罗组织
• 针织物一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某些线圈移到同一针 床的相邻针上(图3-88)。 • 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另一个针 床与之相邻的针上,或者将两个针床上的线圈分别移到各自针床 的相邻针上(图3-87) 。
(二)菠萝组织
1、定义: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 编组织,如图3-89所示。 2、分类:单面菠萝组织
双面菠萝组织(如图3-90所示)。
二、移圈织物的特性和用途
(一)织物特点与特性:
1.移圈织物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效应; 2.透气性好; 3.纱罗组织的线圈结构,移圈处的线圈圈干有倾斜,两线圈合并处 针编弧有重叠; 4.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5.改变组织结构(单面改为双面或双面改为单面); 6.菠萝组织针织物的强力较低。
移圈原理动画
2、成圈系统:
一般用移圈罗纹机: (1)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系统和移圈系统; (2)每三路中有一移圈系统; (3)上针与下针的对位(罗纹对位→移圈对位),如图3-92所示。 (4)采用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方式,以滞后为主。如图3-92所示
3、移圈过程:
I:起始位置。 Ⅱ:上、下针开始退圈,上针的旧线圈仍处于针舌上。 Ⅲ:下针退圈→扩圈;上针头与下针针背平齐,可阻 挡下针上的旧线圈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的退圈。 Ⅳ:下针上升,利用扩圈片上的台阶将扩展的线圈高 于上针,上针外移,针头穿进扩展的线圈中。 Ⅴ:下针下降,针舌关闭;上针受圈,完成转移。 Ⅵ:上针向针筒中心移动,带着转移过来的线圈回到 起始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图 3-78 是 在 2+2 罗 纹基础上转移沉降弧 的菠萝组织,两个纵 行1之间的沉降弧2转 移到相邻两枚针1上, 形成孔眼3。
返回
二、移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移圈组织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效应。 如将这些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针织物表面,则 可形成所需的花纹图案。 移圈织物特性:一般透气性较好。一般与它的基础组 织性质基本相近。
结束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纱罗组织是在纬编基本组织 的基础上,按照花纹要求将某些 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 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根据地 组织的不同,纱罗组织可分为单 面和双面两类。
1.单面纱罗组织 图3-73为一种单面网眼纱罗 组织。移圈方式按照花纹要求进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行,可以在不同针上以不同方式 进行移圈,形成具有一定花纹效 应的孔眼。例如:图中第1横列, 针2、4,6、8上的线圈转移到针3、 5、7,9上;第11横列中的针2、4、 6、8将在空针上垫纱成圈,在织 物表面,那些纵行暂时中断,从 而形成孔眼。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图3-83显示了双侧扩圈片装在针筒上进行移圈 的方法。
返回
图3-82 移圈过程
图3-81 上下织针的运动轨迹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4.上针接受线圈 如图3-82(5)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置V)。 5.上针回复起始位置 如图3-82(6)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置Ⅵ)。
返回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 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 的针上是借助于专门的扩圈片或钩子来完成。扩圈片 或钩子有三种:左侧扩圈片或钩子用来将沉降弧转移 到左面针上,右侧扩圈片或钩子用来将沉降弧转移到 右面针上,双侧扩圈片或钩子用来将沉降弧转移到相 邻的两枚针上。扩圈片或钩子可以装在针盘或针筒上。
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改变针织物组织结构以及使织物由单面编织改为双面 编织或由双面编织改为单面编织。
菠萝组织针织物的强力较低,主要用于生产毛衫、 妇女时尚内衣等产品。
返回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纱罗组织的编织 纱罗组织既可以在圆机上也可 以在横机上编织。在圆机上编织纱 罗组织,一般是将下针的线圈转移 到上针。如图3-79所示,下针1上 的针编弧5被转移到上针3上。弹 性扩圈片2,4为上针的线圈。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图3-74为一种单面绞花纱罗组织。移圈是在部分 针上相互进行的,移圈处的线圈纵行并不中断,这样 在织物表面形成扭曲状的花纹纵行。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2.双面纱罗组织
双面纱罗组织可以在针织物一 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某 些线圈移到同一针床的相邻针上; 也可以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 图3-75显示了正面线圈纵行1上的 线圈3被转移到另一个针床相邻的 针(反面线圈纵行2)上,呈倾斜状态, 形成开孔4。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菠萝组织可以在单面组织 的基础上形成,也可以在双 面组织的基础上形成。图377 是 以 平 针 组 织 为 基 础 形 成的一种菠萝组织,其沉降 弧可以转移到右边针上(图 中a),也可以转移到左边针 上 ( 图 中 b) , 还 可 以 转 移 到 左右相邻的两枚针上(图中 c)。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图3-76所示为在同一针床上 进行移圈的双面纱罗组织。 这样在针织物表面就形成凹 纹效应。而在两个线圈合并 的地方,产生凸起效应,从 而使织物的凹凸效果更明显。
返回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二)菠萝组织
菠萝组织是新线圈在 成圈过程中同时穿过旧线 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 编花色组织。菠萝组织编 织时,必须将旧线圈沉 降弧套到针上,使旧线圈 的沉降弧连同针编弧一起 脱圈到新线圈上。
第八节 移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移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凡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转移线圈部段形成的织物称为移 圈组织。通常,根据转移线圈纱段的不同,将移圈组织分为 两类:在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针编弧部段的组织称为纱罗组 织,而在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沉降弧部段的组织称为菠萝组 织。由于纱罗组织应用较多,习惯上将其称为移圈组织。 (一)纱罗组织 (二)菠萝组织 二、移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纱罗组织的编织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图3-81表示移圈系统上下针的运动轨迹及对位 配合,其中1表示针筒转向,2和4分别为上下针运动 轨迹,3和5分别是上下针的运动方向。图3-82显示 了移圈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三、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1.起始位置图3-82(1)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 置I)。
2.下针退圈并扩圈 上针向外移动一段距离,旧线圈将上针舌打开但 不完全退圈,下针也上升一些,开始退圈,如图382(2)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置Ⅱ)。下针继续上 升完成退圈,将欲转移的线圈套在弹性扩圈片外面完 成扩圈,旧线圈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的退圈,如图 3-82(3)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置Ⅲ)。 3.上针伸入扩展的线圈中 如图3-82(4)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置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