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
自考生思修: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 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公共活动。在公共生活 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着。
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 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 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前人是一种“圆球状的”特殊物体, 他有四只手、四条腿,观察相反方向的 两副面孔,一颗头颅,四只耳朵。人的 胆大妄为使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忐忑不 安,众神之王的宙斯于是决定把人一分 两半,就像“在腌制花椒果之前把它分 开,或是用一根头发切开鸡蛋那样”, 使分开之后的每一个人不是四条腿,而 是用两条腿走路,这样人就变得软弱一 些了。在人的身体被分开两半以后, “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 “纠结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得希 望融为一体”,这样就产生了尘世的爱 情。
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职业道德 遵守家庭美德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思修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3.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称为〔〕。
A.法律遵守B.法律实施C.法律适用D.法律执行4.近日重庆铁路警方按照?治安管理处分法?、?铁路运输平安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强行携带违禁品进站的13人进行了处分,其中行政拘留1人,罚款11人,警告1人。
警方的行为属于〔〕。
5.以下法律中属于根本法的是〔〕。
A 刑法B 宪法C 诉讼法D 民法6. 我国〔〕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宪法 B 刑法 C 诉讼法 D 民法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有〔〕。
8. 公民的根本权利是由〔〕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根本的、必不可缺少的权利。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为核心构成。
A. 刑法B. 宪法C. 诉讼法D. 经济法10.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的法律是〔〕。
11.我国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是〔〕。
A.行政法B.宪法C.经济法D. 刑法12.属于社会法的法律是〔〕。
A.价格法B.立法法C.劳动法D. 著作权法13.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是〔〕。
A.法律遵守B.法律适用C.法律制定D. 法律执行14.狭义的法律仅指〔〕。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15.行政执法的主体是〔〕。
B.社会组织16.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标准是〔〕。
A. 行政法B. 宪法C.民法D. 经济法17.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18. 法是由〔〕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标准。
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提示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思修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2.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5.社会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体现这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助人为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7.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功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9.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0.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11.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2.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13.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4.(1)婚姻:只有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家庭: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思修第五章
链接案例: 工人郑某于某日晚醉酒回家。途经街心公园,为了抄
近路,横穿公园草坪,由于步履不稳,在跨越草坪护栏时 摔到,并将随身携带的盛满油漆的玻璃瓶打碎,致使3平 方米草坪被践踏、污损。后被值勤的民警发现,将其带到 派出所。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理的规定,对郑某处以罚 款,并责令其修复被损坏的草坪。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 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社会公共生活七大不文明现象
社会公共生活 中的不
汽车维修市场秩序 混乱问题
非法小广告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环境脏乱问题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 全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
不以 规矩 不成方圆
社会公共生活要 有共同的准则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
(新加坡、朝鲜、韩国、瑞典 )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4、保护环境
森耕水生沙水噪垃水大 中
林地源物漠土声圾域气 国
资资短多化流污围污污 环
源源缺样不失染城染染 境
供减 形断难普现问日 十
不少 减扩以遍象题益 大
应
少展遏超普突加 问
求
止标遍出重 题
:
4、遵纪守法 以以 违遵 法纪 乱守 纪法 为为 耻荣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 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 和广泛。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宪 法权利)
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有信教或不 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 那种宗教的自由等。
人身自由权。身体不受 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住宅 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 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 用和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 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 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 法律制定和运行的始终。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 律保障。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 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 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方面的制度的总称。它体现 国家政权特定的阶级本质, 而且为国家政权的运转、国 家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思修 第5章
2、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权利能力:公民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独立实施民事法
律行为的资格,受智力、行为能力制约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要件:行为人
“有法律不一定有法治, 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江 平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宪法 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范 国家机关行为。列宁说: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 自由;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监督 和取得国家赔偿;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 权;特定主体权利(妇儿老残军)
1、犯罪的构成
构成犯罪必须符合法定的客观要件和
主观要件(犯罪四要件),缺一不可:
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或单位 主观方面:心理状态(故意或过失)
客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客观方面: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满16周岁
相对刑事责任:14~16周岁。但故意
案例:公民居住自由
2007年,广州农民工王登辉下班途中 遭遇车祸,对方负全责。据规定,上下班 途中发生车祸依法属于工伤,社保局为他 开出工伤认定书。但公司认为一直为员工 提供食宿安排,王登辉违反规定外宿,且 事故发生在公司外面,不属工伤。
公民有居住自由,企业禁止员工外宿 违宪,公司必须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等。
第
五
章
第 五 章
内容提要
第一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节 第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节 第三 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节 第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节
《思修》第五章 道德
(二)道德的作用 第一,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第二,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如法律)具有重大影响 第三,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四,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封建伦理)和对立阶级之间展开阶 级斗争(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工具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第一,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 第二,规范功能。——在正确的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导人向 善(事前行为) 第三,调节功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事后 行为)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道德调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的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 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另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思修》第五章 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第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 容 第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可避免的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的道 德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了道德的普遍性 第四,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历史继承性,又表现为对社会 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不同之处在于道德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 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种非制度性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思修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全解PPT课件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应强调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营业员的职业道德就要强调 公平买卖,童叟无欺,顾客第一,信誉第一。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
道德
法律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如何 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 序的方式中,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 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 会冲突诱因,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
及时“修窗”,防微杜
渐
发挥教育作用,使人不想“破窗” 发挥监督作用,使人不敢“破窗” 发挥制约作用,使人不能“破窗” 发挥机制作用,妥善修补“破窗”
破窗效应及其启示
社会非控制机制 失效
破窗出现
公众安全感 下降
城市衰败过程图解
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 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 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基础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 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 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 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 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思修第五章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重要知识点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4.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6.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7.公共社会中的道德规范8.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9.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10.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1.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12.锤炼个人品德13.道德修养重在践行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自古以来,人们在探讨道德起源并提出了种种见解和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
A.天意神启论B.先天人神论C.情感欲望论D.生产方式论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实践B.自我意识C.社会关系D.劳动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B.自我意识C.生产方式D.生产力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A.人的自我意识B.人类语言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的特殊调节方式。
A.社会经济关系B.社会利益关系C.社会政治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6.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反映()的特殊意识形态。
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文化关系D.社会舆论关系7.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
A.知行合一的B.主客观一致的C.实践认识和谐的D.现实未来发展的8.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中华传统道德的诸多论辩中,其核心和本质的论辩是()。
A.义利之辨B.理欲之辨C.公私之辨D.生死之辩9.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B.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C. 必须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道德予以否定D. 要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出发,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思修第五章道德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 养”。
,
.
“诚”和“信”: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 行 忠 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着,表里如一” “君子以诚为贵”
.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克己复礼为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恭 宽 信 敏 惠”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
社会公德特点: 第一,社会公德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第二,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但需
要教育。 第三,社会公德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四,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
基本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 助人为乐。关心 帮助他人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对纪律 规章 法律 法规等社会公
.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 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
.
道德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 生活中揭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反 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 道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一、核心理论·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对应产生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特征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生活中广大考生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造谣、诽谤、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二、高频考点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3.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5.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历年题型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1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材料分析题型。
2010年的材料分析题型考察的内容非常简单,第一问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阐述理由的时候可以先说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及意义,再阐述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障。
最新版 思修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目录
绪论 第1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2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3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4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5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6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1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2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3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4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假如社会没有了道德?
❖ 金子!黄黄的,光闪闪的; 只要有一点点, 就可以使黑变 成白, 使丑变成美, 使错变成对, 使懦夫变成英雄,使 老朽变得朝气蓬勃。 ——威廉 · 莎士比亚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 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 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 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 ②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监管滞后。强调致富光 荣,曾导致全民皆商,忽视致富手段的合理合法性, 有人为致富不择手段。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层出不 穷。
❖ ③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出现“勤劳无法致 富”的现象。
26
❖2.道德的本质
❖C.经济基础决定道德发展水平,这是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特定 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殊原因,两者不一定 会同步发展,道德发展往往会滞后于经济 发展水平。
❖ 现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电车难题
❖ 汤姆森(1985年)的电车难题:现在,你不 是电车司机,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当你站在跨 越电车轨道的天桥上时,发现电车失控,如果 阻止电车撞死前面轨道上的5个人,必须把重 物抛向轨道阻止电车;然而,周围无重物,只 有一个足够重的胖子在你身边(可怜的胖子), 你是否应该把胖子推下去挽救5个人的性命? 为什么?
思修第五章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最系统、最完 整的成文法典 ”
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一个人伤了 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 其手足”,但“如果贵族阶级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
银一明那(合505克)。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
人,则要遭割耳。”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
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中国古代“法”与“律”通用 《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 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 法典。 《唐律疏议》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 之为律。战国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 经》六篇„„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法”“律”合一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平之如水
——公平
触其不直者而去之 ——正义 所以范天下不一者而归一 ——强制
西方的法
代表公平正义的女神,由古 希腊及古罗马代表正义的女神 堤喀(Tyche)及福尔图娜 (Fortuna)的形象混合而成。 文艺复兴以来通常被描述为一 名裸露胸膛的妇女,手持剑与 天平,有时戴有眼罩。 •天秤:公正的审判 •剑 :惩奸除恶的制裁之力:为 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眼罩 :无视被告的容貌、权力 、身份、家世、地位
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 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 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法律:我国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通过阐明公共生活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点:1. 掌握公共生活的特点和秩序要求2.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要求及其特点3. 了解网络生活的特点和道德规范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2.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内容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
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
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思修 第5章
英美法系:律师让男孩出庭展现被电 击后的惨况,只要得到陪审团的同情,电 力公司就要赔偿。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包括法律的制定、 修改和废止。
法律执行(执法):广义指国家机关及 其公职人员执法活动,狭义指行政执法。 我国大多属于行政执法。
案例:公民居住自由
2007年,广州农民工王登辉下班途中 遭遇车祸,对方负全责。据规定,上下班 途中发生车祸依法属于工伤,社保局为他 开出工伤认定书。但公司认为一直为员工 提供食宿安排,王登辉违反规定外宿,且 事故发生在公司外面,不属工伤。
公民有居住自由,企业禁止员工外宿 违宪,公司必须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等。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 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只能代理。
思考:民事权利能力
一个被剥夺政治权利终生的犯人还有 民事权利吗?(有,只是被剥夺政治权利)
儿子犯罪气死老爹,家人在分割遗产 时一致认为不分给他。
(不可以。继承权因以下情形之一即会 丧失: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②为争夺遗 产杀害其他继承人;③遗弃或虐待被继承 人;④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
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1955年12月1日,42岁美国黑人女裁 缝帕克斯在蒙哥马利市坐公车。当时美国 南部还实行种族隔离,她拒绝给白人男子 让座而被捕,引发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长 达381天的抵制运动,美国最高法院最后 裁决禁止公车黑白隔离。
帕克斯因此被尊为“民权运动之母”。 50年后美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 可能站在这里”。当然更不会有奥巴马。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思修第五章
3、资本主义法律
基本原则: 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 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 和英美法系两大类。
•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 典法系等,是承袭古罗马法律传统建立。 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和 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 •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和判 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 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包 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综上所述,法律可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 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 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 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 行为规范体系。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一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四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 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重要的实体法 律制度以及程序法律制度,使学生能够 对生活中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做 到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从而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大学生思修课件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来德国三周了,几乎没看到过随地吐痰的现象。一 天赶去火车站,前面一中年男子使劲咳嗽了几下,我下 意识地躲远几步,没想到人家掏出一张餐巾纸,吐完之 后仔细地包好,看看周围没有垃圾箱,很自然地放进了 自己的口袋。保持公共场合的卫生,德国人已经养成了 习惯。不仅仅在公共场合,据说私人聚会上,德国人擦 拭脏东西的纸巾都要自己带走。 身穿黄色马甲的交通协管员是国内街头的特色,他 们主要职责就是制止行人违反交通规则。不过在德国街 头,从来都看不见这样的人。大路口的交通秩序就不用 说了,小路口只要碰到红灯,行人一律停下等候。 ——转引自一个留学生的日记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定义和涉及的范围
(1)定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 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当代公共生活秩序涉及的范围:工作 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 乐秩序、网络秩序等。(视频2)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德缺失的现象在今天实在普遍:自己家中打扫得一尘 不染,出门就乱扔东西;西装革履在身,满嘴污言秽语; 为了个人获益,不惜损害他人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假农 药、假种子等随处可见,假文凭、假证件等屡禁不止。 最让人心悸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品中竟然充斥着色 素菜、注水肉、敌敌畏醋、化石粉豆腐等等。奶粉事件 让许多无辜的婴儿成为“大头娃”甚至死亡……这些让 人震惊让人痛恨的事实有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有的就在 我们身上。当我们慨叹和谴责时,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地 进行思索和自我检讨呢?(视频4 5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第五章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和文明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3、爱护公物: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外,还有文明上网。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看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确立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823答: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就业人数多、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以及受国际影响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多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的现状。
因此,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要化解各种客观矛盾的制约,还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要重视消除主观方面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以,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 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也会有所思考,并且做许多方面的准备,其中就应该包括有意识地、认真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相关法律素质。
面对众多的职业,大学生首先应该学习并掌握现代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蒙蔽或欺骗。
同时也要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多接触社会,多接触职业生活,提高自身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既存在“人找岗位”,也存在“岗位找人”的现象。
大学生应当端正态度,确立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职业只是分工的差别,并不区分地位高低、身份贵贱。
而且,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其中,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职业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热爱和敬重自己的职业,恪守道德操守,有助于从业者自我约束稳定工作;诚实守信是从业者步入职业的“通行证”,体现了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加强了职业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办事公道要做事讲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维护社会公平,给予大学生就业信心;服务群众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利于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氛围;奉献社会是职业精神,利于大学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境界。
综上,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以后就业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从现在做起,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人合作,发扬团队协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追求长远利益,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请列举五种以上你身边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阐述保护环境的基本道德规范,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保护环境,履行环境到的义务方面应该如何作为?437答: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1、烧烤摊油烟污染空气2、随地吐痰3、乱扔垃圾4、随意践踏草坪5、建筑物或墙壁等地方乱涂乱画6、饭店随意排放污水7、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吵闹8、食堂餐盘随意摆放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一是指在经济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其二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不断改造周围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清洁整齐的优美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等人文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社会道德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的体现。
根本上,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储备力量,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自觉回收餐盘等,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及时制止身边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设计自己的成才之路。
1190答: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即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好是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同学们应该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同时,国家面临着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我们必须义不容辞的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其次,当代大学生必须明确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应该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再者,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所以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我们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我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最后,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具体施行,必须做到,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伟大出自平凡。
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做事,践行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奉献青春,大有作为。
2.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
636答:首先明确,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从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具体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具体而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只有分清荣辱,明辨是非,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综上,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535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宪法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一种法。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在我国,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基础和核心。
胡锦涛在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具体而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即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例如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这些规定不仅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其最高法律效力既体现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又体现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