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粱、瓢、搜”等生字,正确读写“启蒙、搜集、旷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们最喜欢的活动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走进作者葛翠琳的童年,去看看她的绿叶之梦。
(板书课题:绿叶的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词语“启蒙、旷野、洋溢”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大自然里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在其中获得无限乐趣的经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点明绿叶的梦最让作者着迷。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是快乐的。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很快乐?(“我们跑遍了长着野花和野草的旷野……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
”)3、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最喜欢绿叶?(绿叶的形状千姿百态,色彩丰富多样,让作者感到新奇和有趣。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形状和色彩的?(“羽状的山扁豆叶子……串串的猫耳朵。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4、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作者和小伙伴们采集绿叶的过程。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的讲解。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课文《绿叶的梦》。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2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5分钟课文讲解:10分钟思考与讨论: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课文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表现。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方面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5.2 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团队报告和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自然景观观察。
绿色的梦想儿歌教案

绿色的梦想儿歌教案教案标题:绿色的梦想儿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儿歌《绿色的梦想》的歌词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抽象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儿歌《绿色的梦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用的歌词手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的场景,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想法。
歌曲学习:1. 播放《绿色的梦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分段播放歌曲,让学生跟读歌词,并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抽象概念。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环境保护意义,并进行讨论。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小组合唱歌曲,并尝试用动作表达歌曲的意义。
环境保护讨论: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保护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音乐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分组练习,让学生用乐器或身体动作伴奏歌曲,并进行小型表演。
巩固与拓展:1.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环境保护相关的歌曲或歌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并附上自己创作的歌词。
教学反思:1.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2. 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实践环境保护的理念。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项目或展览,增加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以上是一个针对《绿色的梦想》儿歌的教案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绿色的梦想儿歌教案

绿色的梦想儿歌教案教案标题:《绿色的梦想》儿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儿歌《绿色的梦想》,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参与儿歌演唱和相关活动,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儿歌《绿色的梦想》的音频和歌词。
2. PPT或图片展示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
3. 环保宣传海报或道具。
4. 环保相关的图片、卡片或拼图游戏。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PPT或展示图片,向幼儿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儿歌学唱:1. 播放儿歌《绿色的梦想》的音频,让幼儿先听一遍。
2. 分发歌词,带领幼儿一起跟唱儿歌,注意节奏和发音。
3. 反复练习,逐句教唱,确保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歌曲理解:1. 引导幼儿回顾歌曲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
2. 利用图片或卡片,与幼儿一起复习歌曲中的关键词,如“绿色、大自然、爱护、环保”等。
3. 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思考和回答与歌曲相关的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会发生什么?”等。
环保活动:1. 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准备一些彩纸、颜料、贴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创意,制作环保宣传海报。
2. 环保拼图游戏:准备一些环保相关的图片或卡片,将其分成若干块,让幼儿合作完成拼图,加深对环保概念的理解。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如何保护环境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展示与总结: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环保宣传海报,并邀请他们讲解海报的内容。
2. 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
2. 定期组织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理解。
绿色的梦幼儿教案7篇

绿色的梦幼儿教案7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设计丰富的教案,通过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绿色的梦幼儿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绿色的梦幼儿教案篇1设计意图在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绿色的世界中,为了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我选择了《绿色的世界》这首儿童诗来让幼儿欣赏、学习。
这首小诗清新优美,作者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向幼儿展示绿色世界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想象。
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游戏、艺术创作等教学形式,让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眼镜感知色彩的变化,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活动目标1.学习并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尝试仿照诗歌结构进行简单创编。
3.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活动准备1.电子白板、课件。
2.幼儿人手一个画框,小图卡,红、黄、蓝、绿胶片(幼儿人数的2倍~3倍)。
活动过程一、观察画面,了解诗歌内容1.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她是谁?(播放课件,卡通人物妞妞向小朋友打招呼)我们也和妞妞打个招呼吧。
2.师:妞妞要和我们一起去一个漂亮的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吧。
3.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效果先后出示云朵、小鸟、房子、小桥。
(1)这是美丽的什么?让我们的云朵飘起来吧。
(2)小鸟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飞吧。
(3)房子是什么样的?大家来做做看。
(4)用动作怎样表现弯弯的小桥?4.(出示全景图)师:云朵飘呀飘,小鸟飞呀飞,可爱的房子,弯弯的小桥,真漂亮!(教学策略:为了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诗歌内容的呈现上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探照灯追光效果,形象的刺激、神秘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幼儿,高度的无意注意更是强化了幼儿的记忆。
)二、思考倾听,学习朗诵诗歌1.师:可是妞妞说,她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点击课件,加上绿色背景)哪儿不一样呢?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说出诗歌的前半部分)2.师:为什么妞妞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会发生什么变化?(说出诗歌的后半部分)3.师:把妞妞看到的绿色世界说出来就是一首很好听的诗歌。
幼儿园中班教案《绿色的梦》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绿色的梦》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听懂并学习课文《绿色的梦》。
2.认得并学习有关绿色、环保、珍惜环境的学问。
3.开发幼儿的制造力、表达本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课文《绿色的梦》2.环保学问三、教学重点:1.词汇的认得和理解。
2.环保学问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难点:1.环保概念的认知和理解难度较大。
2.幼儿表达本领有限,难以精准表述本身的看法和想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察看、讨论学校的绿化环境为什么紧要,为什么要提倡绿色环保的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呈现,引导幼儿了解环保学问。
2.课文学习老师带领同学们听课文《绿色的梦》的故事,重视同学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
在读完故事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与探讨:主人公实行了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环保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什么影响?本身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做哪些事情来保护环境呢?3.互动环节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环保主题的互动活动。
可以让幼儿们参观学校的花园、绿化场所等,发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还可以让幼儿自由创作,创作本身的环保主题画作,表达本身的环保理念。
4.课堂总结引导同学们回顾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回答老师总结的一些问题:今日我们学到了什么?在课堂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印象?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六、反思和总结: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我发觉老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幼儿学习,培育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首先,要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的培育,引导幼儿将本身的想法和看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要注意课堂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环保学问。
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加教育中心,从而帮忙孩子更好地理解环保的紧要性,形成一道有力的环保运动。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绿叶的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梦想和努力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和解读。
对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与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绿叶的梦》的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4.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解释其中的隐喻和象征。
4.3 讨论和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课文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7.1 课堂效果评估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中班语言《绿色的梦》教案

中班语言《绿色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绿色的梦》的情节;2.体会故事情节的感受和情感;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4.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小喜是一只绿色的小燕子,他喜欢飞翔,常常飞到大山上玩耍。
有一天,他遇见了一只叫小峰的小熊,小峰向小喜讲述了他想去看鱼的梦想。
但因为小熊不会飞,无法到达河边看鱼。
小喜告诉小熊,他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
最终,小喜用自己的翅膀把小熊带到了河边,小熊一边吃着小鱼,一边对小喜说:“谢谢你,绿色的小燕子。
”2. 教学活动活动一:故事阅读1.通过图片导入故事背景,简单回忆之前学过的动物名称;2.细节阅读《绿色的梦》,理解故事中小燕子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二:感受和情感1.使用情感图表,向幼儿呈现不同的表情。
教师简单描述一种情感的表述,幼儿模仿后,在教师的提示下,自由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2.反思故事中小喜和小峰的友谊,安利幼儿表达出对故事情节的喜爱之情。
活动三:想象和表达1.聆听教师音乐,拓展幼儿的想象力;2.让幼儿想象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四:表演与朗诵1.派几个幼儿扮演小燕子和小熊,模仿故事情节进行表演;2.让幼儿朗读故事,在教师的提示下,发现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友善和互助。
三、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板书、直接提问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的理解情况;2.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发言,了解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故事情节扩展为教学生活中的互助和友善,让幼儿在情感教育中学习到更多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等相关扩展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绿色的梦教案

绿色的梦教案教案标题:绿色的梦教案教学阶段:小学四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环保的概念以及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环保、绿色生活的相关词汇和概念。
2. 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习惯。
教学准备:1. 预先准备相关的图片、图片卡片或者PPT等教具。
2. 布置和准备课堂环境,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进行装饰。
3. 准备一些环保相关的实例或者引文,用于课堂引导。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答关于环保的简单问题,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绿色生活吗?”、“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你能举例说明如何保护环境吗?”等。
正文(30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出绿色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环保意义。
2. 介绍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分类等,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4.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形成环保的好习惯,例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
总结(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 鼓励学生编写一个小小的环保宣传口号或者海报,展示给全校师生。
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班级活动:组织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主动性。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环保概念的掌握和环境问题的理解。
3.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得出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专家或者环保机构的代表到学校进行环保知识的讲座和互动交流。
绿色的梦教案

绿色的梦教案绿色的梦教案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近年来逐渐增强,绿色发展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为了将这一理念传递给下一代,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文将探讨一种名为“绿色的梦”的教案,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教案的第一部分是关于环境问题的介绍。
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和视频,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这样的直观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引发他们对环保的思考。
接下来,教案的第二部分将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并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环保的意义。
在教案的第三部分,学生将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活动,如清理校园周边的垃圾、种植绿色植物等。
通过亲身参与环保行动,学生能够体验到环保的乐趣,并培养起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案的第四部分是关于绿色生活的引导。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袋使用、骑自行车等。
通过这些小小的改变,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逐渐形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最后,教案的第五部分是关于绿色创意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创意设计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出一个环保产品或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环保理念应用到实际中,并培养起创新思维。
通过“绿色的梦”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到环保的知识和意识。
他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还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
这样的教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然,教案的实施还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引导。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案的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绿叶的梦》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2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小学音乐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第四组《绿色的梦— 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二.教学过程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剪好动物图片—蜗牛/黄鹂鸟)生:(答)【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标题】师:对,老师今天带来的两位朋友就是蜗牛与黄鹂鸟。
那老师的钢琴上也有这两种动物的音乐,现在请你们听一听哪段是蜗牛的音乐,哪段又是黄鹂鸟的呢?要仔细听噢!【在钢琴上分别弹奏出表示两种动物的音乐】生可能答:第1段是黄鹂鸟。
第2段是蜗牛。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那谁能说说为什么呢?生可能答:第1段的声音比较清脆,所以是黄鹂鸟。
第2段声音很沉重,像是蜗牛背着重重的壳。
师:讲得很棒。
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这两种动物设计一个动作呢?(请同学演示)师:很好,可是你刚才的动作是没有节奏的, 老师给你个节奏,请你跟着老师的节奏再表演一次好吗?【哼一遍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表演】再请同学设计蜗牛的动作。
同样也请同学们跟着节奏表演。
接下来请所有同学起立,一起跟着钢琴弹奏的音乐用动作来区分该表演的动物。
(时而弹黄鹂鸟的音乐,时而弹蜗牛的音乐)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
那么蜗牛和黄鹂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听一遍歌曲,然后告诉我。
【播放第一遍音乐】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这两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春天到了,葡萄树刚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底下慢慢的往上爬,正好被站在树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
它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复听音乐】请同学们再听一遍,然后告诉我哪些句子是描述蜗牛的?哪些句子是描述黄鹂鸟的?播放音乐时,(出示谱报)。
听完音乐后,生答:第2句是描述蜗牛的。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这2句之后,问:其他同学同意是这句吗?【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用“la”进行哼唱。
师:同学们之前给这两位动物朋友设计的动作,那你么想知道老师给蜗牛设计了什么动作吗?(演示)然后请同学们向我这样做。
师:再请一位同学告诉老师描述黄鹂鸟的句子,你找到了吗?生答:第3句。
中班语言《绿色的梦》教案

中班语言《绿色的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绿色环境的美丽。
1.2 学会倾听和表达,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3 培养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绿色的梦境。
1.4 学习分享和交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绿色梦想。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故事课件:《绿色的梦》2.2 绿色梦境卡片2.3 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绿色的梦》,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
3.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绿色环境的描绘,感受绿色的美丽。
3.3 讨论与表达:教师提问幼儿关于绿色梦境的想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4 绘画环节: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绿色梦想,进行绘画创作。
4.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2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绿色梦境。
第五章:家庭延伸5.1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绿色主题活动,如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等。
5.2 家长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绿色梦境,记录在日记中。
5.3 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绿色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观察幼儿在故事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2 评价幼儿在讨论与表达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幼儿能否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绿色梦境。
6.3 欣赏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4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庭延伸活动的实施情况。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故事课件:《绿色的梦》7.2 绿色梦境卡片7.3 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7.4 家长沟通信件,介绍活动目的和家庭延伸内容第八章:注意事项8.1 确保故事课件的图像清晰,文字简洁,便于幼儿观看和理解。
8.2 在讨论与表达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避免打断幼儿的发言。
8.3 在绘画环节,提供足够的绘画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进行创作。
绿色的梦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散文诗《绿色的梦》执教者:陈岚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尝试朗诵优美的诗句。
2.体会散文诗的优美、宁静的意境,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PPT、摇篮曲音乐、散文诗活动过程:一、引出话题1.出示“夜晚”图,引出“梦”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时候(晚上)小结:对,这是一个特别的晚上。
在这个特别的晚上。
我的朋友们都做了一个特别的梦。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们做了什么梦二、初步欣赏、理解散文诗《绿色的梦》1.情感体验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优美、宁静….)2.初步回忆散文诗内容,做好梳理的基础提问:那从这首诗里,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三、深入理解,结合PPT来欣赏配乐诗《绿色的梦》1.带着要求去欣赏散文诗。
提问:现在我们来听第二遍,请你听听散文诗里有谁,做梦到了什么2.梳理散文诗的内容,并逐一出示相应图片。
3.先出示“小兔”提问:谁听出来,小兔梦到了什么(草地)它为什么会梦到草地呢(喜欢)这片草地是什么颜色(绿色,绿绿的)有一个好听的绿色的词语叫:绿茵茵。
我们可以说小兔梦到了绿茵茵的草地。
4.青蛙梦到了什么(荷叶)荷叶是什么颜色的(绿绿的)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
田田的荷叶看不到边,青蛙等着他的朋友小金鱼。
5.提问:咱们赶紧看看瓢虫梦到了什么(绿绿的叶子、晶莹的露珠)还有这颗晶莹的露珠看上去怎么样连起来说,瓢虫梦到了绿绿的叶子。
晶莹的露珠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6.提问:小溪又会梦到了什么呢(大山)什么颜色的大山(绿绿的大山)连起来说一下:小溪流梦到了绿绿的大山,它给绿树、绿草淙淙的唱着歌。
7.种子梦到自己怎么样呢(发芽)它是怎样发芽的(种子梦到自己钻出了土地,长出嫩嫩的绿芽。
)小结:因为种子刚发芽,所以非常嫩,所以叫嫩嫩的绿芽。
8.你们说孩子梦到了什么(小岛)连起来说:孩子梦到了小岛,蓝蓝的大海里有一个绿的小岛。
四、总结你们说,他们都做了什么颜色的梦(绿色)这首做梦的诗就叫做“绿色的梦”,一起来说一遍:绿色的梦五、再次欣赏、尝试跟随音乐来朗诵这首诗歌。
绿色的梦乡儿歌弹奏教案

绿色的梦乡儿歌弹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儿歌,培养学生对儿歌的兴趣。
2. 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弹奏儿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儿歌的乐曲特点,简单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难点:学生对儿歌乐曲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儿歌的乐谱或简谱。
2. 准备简单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3. 准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经典儿歌的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些经典的儿歌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儿歌的欢快和活泼。
2. 学习儿歌的特点(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儿歌的特点,如简单易记的歌词,欢快的旋律等,让学生了解儿歌的基本特征。
3. 学习简单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2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一种简单乐器(如钢琴或吉他)的基本演奏技巧,例如弹奏和弦、简单的旋律等。
4. 学习儿歌的乐谱或简谱(20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儿歌的乐谱或简谱,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符的含义。
5. 练习儿歌的演奏(3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根据乐谱或简谱,用简单乐器演奏一些经典的儿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奏技巧。
6. 表演和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奏,每组选取一首儿歌进行表演,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儿歌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简单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了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用所学的乐器演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儿歌的特点、学习简单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练习儿歌的演奏等环节,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儿歌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绿色的梦》教案

《绿色的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领悟到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能力目标:(1)能够用比较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会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方法,并能够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参与合唱。
(2)学会有自信的演唱。
教学重难点1、用和谐圆润的声音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弱拍起节奏,休止符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环保歌曲,创设情景(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录像(关于空气污染,森林被大量砍伐,许多绿洲变成沙漠的画面),同学们,你希望我们未来的地球是这个样子?2、学生回答其感受。
(三)初听歌曲,体验感受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学生谈一谈初听歌曲的感受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学生回答。
2、师简介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
师:歌曲为何能把人带入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足迹去寻找答案。
3、复听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旋律、速度特点(学生随录音模唱旋律,学生随老师一起打节拍感受四二拍的特点)速度:稍快旋律:流畅、抒情、婉转情绪:优美、抒情演唱形式:二声部合唱(四)学唱歌曲,解决难点1、随琴唱旋律,并找出难点,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休止符的作用。
2、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感并了解歌曲结构。
A部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旋律婉转优美。
B部分: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旋律比较活跃。
C部分:得出肯定的结论,旋律较肯定。
3、学生演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
4、用自己喜爱的演唱形式唱歌曲,找出个别学生领唱,其他齐唱。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
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歌曲的绿色仅仅是绿颜色的含义吗?留一个生命的春天的含义,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永远拥有春天?(五)拓展延伸1、聆听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进一步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主题。
2、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绿色的梦》。
教后反思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被糟到破坏的严重性,使学生领悟到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主题。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绿叶的梦》。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的实现。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付出努力,才能实现梦想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绿叶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绿叶的梦》。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的实现。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讨论绿叶的努力和付出。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造句。
(2)教师选取优秀的句子进行展示和表扬。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绿叶的梦》。
(2)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绿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绿叶的梦想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拓展作业的创新性。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绿叶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
(2)让学生理解绿叶的梦是指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吸收和运输。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绿叶的能力,并能用语言描述绿叶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绿叶的梦的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绿叶的梦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绿叶的梦的机理,绿叶的光合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
2.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绿叶的梦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绿叶的图片、实物。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植物标本、酒精、碘液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叶的颜色和形状。
(2)提问:“你们知道绿叶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吗?”引发学生对绿叶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介绍绿叶的结构和功能,如图示绿叶的各个部分。
(2)讲解绿叶的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绿叶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
3. 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标本,了解绿叶的梦的过程。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绿叶的梦的过程。
(2)提问:“绿叶的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绿叶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绿叶的梦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对绿叶的梦的过程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绿色的梦初中教案

绿色的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绿色的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2.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教学准备:1. 课文《绿色的梦》及相关环保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绿色的梦》。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环保建议。
3.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环保活动,如制作环保标语、编写环保小故事等。
2. 各组展示自己的环保活动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
3.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创作,如编写环保故事、绘制环保漫画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绿色的梦》,让学生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了许多环保建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设计环保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的梦》教案第一课时:《苗岭的早晨》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
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
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
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
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
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
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下课!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教学目标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美好心愿。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竖笛练习:2、导入新课。
3、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
具统计,从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怎么办?学生:保护环境教师:举例(发散思维:绿化、种树)。
教师:谁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学生:回答问题(提前查资料)。
3、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词曲作者)。
(3)学习歌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第3、5、6、8小节)。
(4)学习歌词。
学生:分组练习。
4、创编歌曲的律动。
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第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站立,摆头;第7、8小节双人拉手转圈,最后一小节造型。
教学评价1、是否能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
2、歌曲中连音线的唱法3、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地聆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教学过程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听全曲: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主奏的吗?3、介绍主奏乐器:木琴。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木琴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有条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资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分段欣赏。
(1)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点。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鸟鸣、流水,自由的节奏表现了一幅山林日出的景象。
)(2)主题听赏:出示主题谱例,旋律记忆。
A、主题: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B、出示谱例:模唱记忆主题。
C、揭示课题《小松树》。
(3)再听全曲;这个旋律总共出现了几次?它们都是用木琴演奏的吗?(4)再听全曲:当听到用木琴演奏的乐段举手表示。
它们和第一次出一的旋律有变化吗?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区分第二变奏的加花和第四变奏的变速。
)(5)再听全曲:还有几个乐段不是用木琴演奏的?它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听辨和小组讨论总结出正确答案)5、完整聆听,整体把握乐曲的情绪。
6、学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词。
7、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乐曲。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舞蹈、歌唱、绘画、打击乐伴奏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参与率。
2、模唱主题的准确程度和听辨奏的准确度。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舞蹈、绘画或打击乐的形式表现乐器。
第四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为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3、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歌舞的开式表同《森林的故事》。
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师生课前查阅关于森林的资料)。
教师:谁能把自己找到的关于森林的图片或其他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出示生长茂密的森林图片并给大家介绍。
教师:据一份可告材料报告,在过去的1970年到2002年间,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
;在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 55%。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
出示荒漠的图片。
我们听到了触目惊心的数字,真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而担忧。
是吗?大家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学生:森林火灾、滥确滥伐、动物种类的消失等。
教师:生态平衡被打破,终将会威胁到我们人类,多么可怕,作为人类应怎样做呢?学生:种树造林。
教师:就像歌曲《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中唱的那样,用我们的力量给祖国的绿化事业,让城市、乡村、田野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绿色,那该多好呀!2、出示本单元中的五张图片。
教师:这五张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故事的梗概。
教师:没想到森林里的动物们也会遭到失去家园的动难,一会儿我们要将这个故事编成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们知道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大家愿意吗?看哪个组同学最成功。
3、学唱歌曲部分。
教师:在演出之前,我们一起先来学唱歌曲《不得了》。
出示歌曲,播放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音乐形象。
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歌曲。
你们觉得动物们唱这首歌时的心情怎么样?学生:伤心、着急等。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是怎样表现这种着急的心情的。
教师:歌曲的特点就是2/4、3/4拍交替运用。
而且我们发现每拍后面都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感到动物们的语气是那样急切。
间奏的引入好像是描写动物们慌乱的脚步声。
三个乐句一层一层跌落,表现了动物的伤心、无可奈何的样子。
结束句突然出现了一个四拍的长音,并且稳稳的落在了66/50//上,首尾呼应,结束歌曲。
学生:尝试完整地演唱。
分组唱熟歌词。
尽量做到形象生动。
4、分组设计活动,表现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教师提供素材:各种动物的头饰、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铃鼓、碰钟、响板、小笛子等),音响资料等。
5、各组展示。
教师:请观看的同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演音乐剧是对大家表演才能的一次锻炼,关于演情景剧大家有没有想变的?学生自由发言。
注:本课可以用两课时完成,排练的过程很得要,表演要层次清楚,不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