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导语】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语法。
(3)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2)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意象分析。
2. 诗词的情感解读。
3. 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古文语法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感悟。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语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2)学生品味诗词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作者的心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结。
1. 学生朗读和背诵《醉花阴》的情况。
2. 学生对诗词中生僻词汇和古文语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词意象、情感和意境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诗词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5.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
2.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进行反思。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评价。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词牌的特点,把握词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词中所蕴含的哀愁情绪,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的特点及词的基本格式。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把握。
2. 词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了解词牌的特点,把握词的基本格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人的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词作,体会词中的哀愁情绪。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的特点和词的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分析,体会词人的情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哀愁”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词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词中意象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词人情感的体会深度。
七、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醉花阴》词文本。
3. 李清照其他词作的选集。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牌特点、词的基本格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
3. 体验法:朗读词作,体会词中的情感。
九、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让学生自主学习《醉花阴》,掌握词牌特点,了解词的基本格式。
3. 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探讨词人的情感。
4. 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让学生朗读词作,体会词中的哀愁情绪。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的特点和词的情感表达。
醉花阴微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
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
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
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a、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御节奏。
b、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内容。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诗歌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解析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诗歌情感变化的把握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醉花阴》,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2)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寂寞”、“哀愁”等。
(2)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命运的感慨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变化。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赏析文章,可以从意象、表达技巧、情感变化等方面入手。
3. 推荐一篇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思想 1⽂本维度。
这⾸词被安排在⼈教版⾼中《语⽂》必修四宋词单元。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乐性,语⾔富有张⼒。
《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深⼊品味。
2学⽣维度。
时下的中学⽣,喜欢阅读⼀些⽂化快餐式的作品⽽远离了⽂学经典,很难再被⼀⾸⾸古诗词感动。
很难再与古⼈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教师有责任带领学⽣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徜徉,让其⼼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
引导学⽣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雅的品格和⾮凡的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使学⽣⼈情⼊境。
难点:深⼈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式:⾃主发现、⾃主品味、⾃主表达。
4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鹏《帘卷西风,⼈⽐黄花瘦》(《古典⽂学知识》,2008年第3期) 教学过程 ⼀、导⼊ 出⽰幻灯⽚⼀: ⼀⽇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王维《相思》)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柳永《风栖梧》) 你*喜欢哪⼀句诗?请先读⼀读,然后说⼀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起来欣赏⼀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
理解词中意象的运用 和意境的营造,提高 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词中 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合作学习 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词人李清 照的创作风格和特点,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才情和情感世界,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 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升 • 学生作业展示与交流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醉花阴薄雾浓 云愁永昼》的词牌、 作者及背景。
掌握诗词的平仄、韵 律和节奏,能够熟练 朗读和背诵。
。
06
学生作业展示与交流
优秀作业展示
总结词:激励示范
详细描述: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 行展示,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激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
学生互评与交流
总结词:促进反思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 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我反思和提升。
THANK YOU
引导学生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 地位和作用,培养性别平等意识。
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生活的珍视和感 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宋词的发展背景和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文解析
总结词:逐句解读
详细描述:对《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进行逐句解读,包括词语含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词的内涵。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1【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
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2015-12-23 12:47 600次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XXX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研究,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XXX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
教学假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配景;诵读第二首词,听灌音朗读,教师举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辞造句的角度指导学生拔取词作中的某些言语举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心里的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2课时。
1、学生对XXX词人生平有一些了解,但对其早期及中晚期词作的风格不清楚;2、学生欠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XXX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XXX,精通XXX作诗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内涵。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比较教学法:比较李清照其他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首句,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和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结合课文,分析李清照其他作品的异同。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3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解决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情感的体3、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4、问答法: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内容讲解:一、导入:同学们,从高一直至现在的学习,就诗词这一块,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作家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点拨: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性别层面上来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但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词却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即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单元选修(一)唐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课题《醉花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导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
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
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
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2.词体风格: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主要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3.写作背景: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
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总结:凭着遗留下的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含的情感和哲理。
2. 李清照词风特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词风特点等。
2. 学生准备教材、字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词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解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词风分析(1)教师介绍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学生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词风特点。
6.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短文。
9. 板书设计《醉花阴》意象:薄雾、浓云、愁永昼情感:寂寞、忧伤、思念哲理:人生如梦,珍惜当下10.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词牌《醉花阴》的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解读。
2. 领悟作者深沉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词牌《醉花阴》的特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其他词人的作品,探讨《醉花阴》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7.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醉花阴》,背诵词牌。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词内容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醉花阴》的独特之处。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体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情操。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的体会。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诗歌美感的传达与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欣赏教学法:通过对诗歌的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的诗作,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等。
(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情感体会:(1)讨论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体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结合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理解并背诵《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诗。
1.1.2 能够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创作背景。
1.1.3 能够解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古典诗词来了解历史和文化。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3.2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2 教学重点2.2.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2.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2.3 教学难点2.3.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3.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她的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3.2 新课导入解释诗题《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含义,逐句讲解诗歌内容。
3.3 诗歌解析3.3.1 分析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3.3.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3.4 诗歌鉴赏通过对比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分析她的词风特点。
3.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解读一首古典诗词,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2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李清照词风的短文。
4.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画像、词作和相关的文学评论。
5.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李清照的词作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分析其词风并与《醉花阴》进行对比。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醉花阴》中意境的理解。
6.3 课堂交流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创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促进相互学习。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必修四《文学与生活》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醉花阴》的教学。
此篇文章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描写了花阴下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以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景象来烘托出女子深沉的思念。
二、教学目标•了解唐代女词人李清照及她的作品•能够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及其写作特点•能够领悟《醉花阴》诗意与艺术特点•能够理解“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意象,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念之情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跟学生们介绍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并引导学生们回忆文学史上女性创作的贡献。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们逐句解读《醉花阴》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们理解诗句中所用的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
3.学习词的基本结构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对仗、排比等。
4.诗意与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们从诗意和艺术特点上探讨《醉花阴》这首词的作者的情感展现以及其与其他唐朝的词人有何不同之处。
5.情感体验提供学生一些相关音乐或画作等,让学生们进一步感悟词的情感,深入探讨“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6.课堂练习进行情感朗读、歌话无限的朗诵和口头交流等形式的课堂练习。
7.知识拓展介绍其他唐诗作品,深入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
四、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课堂表现和笔记质量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此外,老师还可以安排课堂让学生互相评价、点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醉花阴》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与领悟唐代文学的情感和艺术特点,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让学生们更加投入进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教学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新课【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走进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2015-12-23 12:47 600次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
教学设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背景;诵读第二首词,听录音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引导学生选取词作中的某些语言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2课时。
1、学生对李清照词人生平有一些了解,但对其早期及中晚期词作的风格不清楚;2、学生欠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
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
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
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
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
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学生尝试朗诵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课件展示诵读节奏: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现在,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试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朗读也可以。
(一小组的四位同学自告奋勇,教师播放音乐)基本把握住了节奏,又读出了感情教师提问《醉花阴》是一首小令。
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
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
这首词也同样如此。
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看看词人交代了什么。
学生回答生交代了作者在重阳节一天内的生活感受。
教师补充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
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学生概括师教师提问作者为何而愁?学生回答思念丈夫!我们再来看看下片。
生黄昏把酒!学生概括。
(教师板书“饮酒赏菊”)[鉴赏评价]接下来,我们先把学习重点放到上片上。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学生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
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
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
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教师这位同学才思敏捷,看起来古典文学的修养相当深厚,很好地再现了词作的意境美,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请坐下。
教师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学生回答愁!教师对。
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注意,语言的鉴赏要抓住关键词,建议大家先在书本里找出上片的关键词。
(各学生小组开始自由活动,看书,动笔,讨论)学生分组自由鉴赏。
小组发言。
我们小组鉴赏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
首先,“薄雾”和“浓云”这两个词所描绘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气氛,这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相吻合的。
其次,“愁”字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点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永昼”中的“永”字,极指白天的漫长,有“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意思,这就更加体现出作者在丈夫离家后那种孤独无聊的心情了。
总之,我们小组在鉴赏语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创作诗词时在选字用词方面非常讲究,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了那么丰富的意蕴,真让人叫绝。
其他小组发言(教师检查背诵)师我们的学习一向强调自主性和探究性。
上片的鉴赏分析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完成得很出色。
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按刚才的流程进行准备,老师打算给大家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师我们的任务有两大点。
一是结合注解,发挥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下片大意。
既要把握其内容,又要简要分析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是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鉴赏分析语言。
要懂得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其中的情味。
除了分析、解答问题之外,也欢迎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各小组开始看书,动笔,交流讨论)下片整体品味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
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
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
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
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整体的鉴赏先到这里。
下面我们把重点放到句子和词语的鉴赏上来。
先把关键词找出来。
(学生齐答,师板书“黄昏”“销魂”“瘦”)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学生提问:“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中的“东篱”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无联系?小组互助解疑?生我们查过资料,普遍的看法是“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诗意。
这里一方面交代“东篱”是菊圃,另一方面又有引用的典雅之味。
请继续鉴赏或发问。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小组解答我们认为这是写佳境。
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
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
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
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
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
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教师无论是鉴赏还是质疑,我们都表现得很好。
当然,作品中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
学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展现出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菊花满园,枝瘦叶残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要消瘦。
情景互融,思夫之苦至此,真让人同情!教师补充分析“黄花”。
“人比黄花瘦”,明是怜花,实为怜己。
黄花当中寄托着词人的情感,人比黄花之喻既含蓄,又富有美态,形象地再现了愁云满面的闺中思妇的神韵。
此外,黄花又有傲霜的美质,更能衬托出词人情怀的高洁,含蕴异常丰富。
学生分析另一个关键词“瘦”。
这个字是全词的词眼。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
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
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
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
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众生齐读,老师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试背)教师对本课作个小结。
清代的许宝善曾说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谱》),评价很高。
此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销魂噬骨之相思,情调凄婉而又含蓄蕴藉。
明·杨慎评末两句曰:“凄语,怨而不怒。
”(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清·陈廷焯曰:“无一字不秀雅。
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云韶集》)的确,这首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作结,贯穿全词始终的是词人孤独愁绝之苦及销魂噬骨的思夫之情。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全词情景交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
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内在特质,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师回家以后请同学们背诵全词,明天早读课老师抽查;另外,把赏析作业做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