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42bb9b0bcc7931b765ce15d9.png)
• 4. 谚语
•
谚语是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
刻的固定语句。一般能揭示客观事 理,富有教育意义。
• •
如:众人拾柴火焰高;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Page 28
• 5、格言 一般出于名人之手的警句,在 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教育意义。
如: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 登高必自卑(《礼记》)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 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仍有语义 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 大小的不同。
Page 12
例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 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 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 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 重。 ——语义轻重
10、目的关系:削足适履、守株待兔
Page 17
例:“弦外之音”和“弦外有音”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喻指说话或行 文中另有间接透露而不明说的话。但 “弦外有音”是主谓式,指的是事,多 作谓语、定语、状语;“弦外之音”是 定中式,指的是物,多作主语、宾语。
Page 18
3、从色彩上辨析
成语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 体色彩。成语的色彩不同,在使用 时也不同。
Page 43
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 按照线索寻找。 2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 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3 .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 危急。
4 .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5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Page 25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1f32aa76f46527d3240ce0e7.png)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 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 用以打消项羽的顾虑;随后又暗渡陈仓,打败楚军,又回到咸阳。 后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A.李登辉妄言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关系,并 说这是代表“民意”,企图将自己扮装成梁上君 子,真是无耻到极点。 B.乌江市委大力做好公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使 全市公务员队伍近年存在的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了 根本改变。 C.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力量不可抗拒,战争狂 人妄图推行老殖民主义者弱肉强食的政策,必定 要碰得头破血流。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 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 的人不计其数。
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 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答案:B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形容心里有事。
天津卷
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 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1、辨明褒贬
3、用准对象
2、识别两可
4、搭配合理
5、吃透词义
7、消除重复 9、摆正谦敬
6、避免混用
8、区别轻重 10、合乎情理
根据字谜填成语
例:染料铺的货品(五颜六色)
色
盲( 不分皂白 )
牧童玩吉他(对牛弹琴) 六月打颤( 不寒而栗 )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
悲剧演完(不欢而散 )
成语 拾趣
答案:D
第05讲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第05讲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6cfb08f7f705cc1755270937.png)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 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如: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 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2008年安徽 卷) 【解析】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 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混淆了。
(六)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 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 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 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 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 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 语义矛盾。 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2008年江苏 卷)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而该句说的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第二部分
基础练习
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 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B.公司明确规定,严格管理,对春节回家探亲但久假不归的两名人 员已按相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C.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然要经过一个模 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D.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不负众望, 获得了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答案 B 解析 B.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指长期借去,不归还。在 这句话中“久假不归”被误用为长期请假不归。A.一文不名:一 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C.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 的言论。D.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4dce5df9910ef12d2af9e751.png)
5、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6、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 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7、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 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8、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 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 切齿。
来源:书面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 书面记载的见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代诗 文等,口头流传的包括一些俗语和人们按照成语的 结构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鹬蚌相争 名言名句: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 满招损谦受益 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 流行用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 来自外语:火中取栗(法国寓言)、天方夜谭 (阿拉伯故事)
例 4. 八年来,张怀书想方设法资助失学儿童的事,实 是罄竹难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 例 5. 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 为是不行的。
【 “罄竹难书” 】 《旧唐书· 李密传》:“密作书移郡县, 数隋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 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极言事实之多,难以 尽载,常指罪恶。此句中应改为“举不胜数”或“不胜 枚举” 【“目无全牛” 】源自《庄子· 养生主》,说是庖丁为文 惠君剖牛,文惠王大为惊叹,庖丁释刀曰:“始臣之解 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人们以此喻技艺到了极其娴熟地步,进入得心应手的境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掺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 疆场;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的意 思。】【“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 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正确使用熟语(含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含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4e1e0527dd36a32d737581ad.png)
格言
•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 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 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 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 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 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运用熟语提醒:
• ①弄清意思。如“吃白饭” “三只手”。 • ②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熟语 可以是赞扬、歌颂美好品行的,也可用来 调侃人,或用来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 现象等。 • ③注重使用场合、语言环境。惯用语等是 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 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 用;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也不能用, 除非故意用来调节气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国卷II)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 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 【解析】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 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应改为“五花 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 八门”。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 决定。 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B项“络绎不绝”意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 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D 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 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理素质了。
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 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 观止。
正确使用熟语(2)
![正确使用熟语(2)](https://img.taocdn.com/s3/m/309a7516f18583d0496459b1.png)
10.【朝思暮想】
形容时刻想念。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
一般意义上的“想”。 误用示例:最近一段时间,寻找好剧本成了不少影视制作
人朝思暮想的事。 . . . . 误用分析:句中的“朝思暮想”可用“梦寐以求”来替换。
11.【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误用示例: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 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 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 . . 误用分析: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而不是陈寅恪先生讲课 内容紊乱或空洞,显然用词不正确。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4.【倚马可待】
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
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 倚马可待。 . . . . 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5.【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 . . . . 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 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误用分析: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
8.【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做声。噤,闭口不做声。
误用示例: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 噤若寒蝉。 . . . . 误用分析: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9.【火中取栗】
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
大当,无所得。 误用示例: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
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
11.【涣然冰释】
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误用示例: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 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 . . . . 失所望。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5fdd7b90daef5ef7ba0d3c34.png)
①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 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 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 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 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 孑然一身地匆匆穿 ③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 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④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万人空巷,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球队望其项背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 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 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得上” 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③“国足挂帅 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 国足挂帅” 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 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 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 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 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 到法庭对质” “到法庭对质”)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b1f771b825c52cc58ad6be59.png)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f3be873531126edb6f1a10bb.png)
(广东)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 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 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 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 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 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 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 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褒贬误用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 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 谓处心积虑。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 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 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我们单位的张涛同志凭自己的努力进取荣升为 局长,许多同事弹冠相庆。
我个人认为,这个设计大方向正确,尽管缺点 很多,但无可非议。
双重含义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 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正确) 每当夜晚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正确) 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 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正确)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有种种天真的、想入 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 的想象力。(正确)
五字以上成语: 初生牛犊不怕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的来源 神话寓言 叶公好龙 历史故事 请君入瓮 文学典籍 舍生取义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天花乱坠 守株待兔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夜郎自大 学而不厌 温故知新 老骥伏枥 萍水相逢 后羿射日 刻舟求剑 闻鸡起舞 载歌载舞 美轮美奂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https://img.taocdn.com/s3/m/731e40ae69eae009581becf9.png)
一、什么是熟语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 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 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 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 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 词法来分析。
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整理课件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A.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 大伤。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 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 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 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整理课件
例4: “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进也难, 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具书面色彩, 后者具口语色彩。
整理课件
熟语练习
整理课件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 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误用为谦辞
【例2】 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
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整理课件
十、使用本义
【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
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6fa8e6da26fff705cc170a90.png)
正确使用熟语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3、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
4、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5、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6、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7、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8、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9、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10、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1、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12、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13、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14、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15、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16、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3234346927284b73f2425034.png)
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 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解析】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
碌,不避风雨。适用对象是人而非物。
例4
(2010· 辽宁)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 ....
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 读不下去了。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 四字组成。成语有如下特点:结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 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固定性等。
成语的来源: ①寓言故事的缩写。如:叶公好龙、滥竽充 数、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揠苗 助长、点石成金、精卫填海等。 ②历史事件的概括。如:完璧归赵、卧薪尝 胆、怒发冲冠、夜郎自大、图穷匕见等。 ③古诗文语句的摘抄。如:温故知新、诲人 不倦、学而不厌、一鼓作气、举一反三、走 马观花、门庭若市等。 ④历代俗语的演变。如:张冠李戴、锦上添 花、七上八下、一针见血、雪中送炭、趁热 打铁等。
过”。“穿小鞋”是指“使人暗中吃亏”。 “敲竹杠”是含典故的,相传清朝时贩卖鸦 片的人把鸦片藏在竹杠内偷运,官员检查时 敲打竹杠听辨声音,烟贩子马上向官员行贿。 现用来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物,也比 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第二,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 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 最为常见。如:开小差、开绿灯、挖墙脚、 踢皮球、抓小辫、翘尾巴、敲边鼓、半瓶醋、 炒鱿鱼、磨洋工、钻空子等等。四字格的也 不少,如:唱对台戏、钻牛角尖、捅马蜂窝、 杀回马枪,等等。五个字或五个字
1.判断加点成语使用正误。 (1)(2011·北京)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 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诗 .... 意油然而生。 (2)(2010·北京)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 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 ,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 .... 了。 (3)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 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 ,这真是一念之差 ,变废为宝。 ....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c738df7731b765ce05081432.png)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
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
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摘引的。
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2、 意义的整体性;
3、 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1、并列关系:披肝沥胆、披星戴月
2、承接关系:见异思迁、先斩后奏
3、因果关系:水落石出、水滴石穿 4、主谓关系:毛遂自荐、夜郎自大
(对象不当)
2002全国高考:
答案:A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 出发,吸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 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 来了。 (褒贬误用)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 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 皆碑 (对象不当)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 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 鼓,没有太大动作。 (自相矛盾)
2004年全国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 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 来,踊跃报名。 形容连续不断地纷纷到来。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 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 过是九牛一毛。 指众多数量中的一点点。 C .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 2.1 亿元自有资金 获取了 13.7 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 指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 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 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只能事倍功半。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20ce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熟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 义的准确性,避免误用和滥用
熟语含义:熟语 是指在语言中长 期使用、约定俗 成的固定词组或 句子,具有特定 的含义和用法。
语义理解:在使 用熟语时,需要 准确理解其含义, 避免误解或误用。
语境考虑:熟语 在不同的语境中 可能有不同的含 义和用法,使用 时需要根据语境 进行选择和调整。
俗语等
正确搭配: 根据语境和 语义选择合
适的熟语
使用技巧: 注意熟语的 含义、用法
和语境
避免误用: 避免使用生 僻、不常见 的熟语,避 免使用含义 不明确的熟
语
学习途径: 阅读、写作、 交流等途径
学习熟语
注意积累: 在日常生活 中注意积累 熟语,提高 语言表达能
力
误用成语:将成 语的意思理解错 误,导致使用不 当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引出后一部分,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泥菩萨过 河——自身难保"等
惯用语:口语中常用的简短语句,如"马后炮"、"走后门"等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熟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强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熟语具有简洁、形象、生动、富 有哲理等特点
避免滥用:熟语 虽然具有固定的 含义和用法,但 在使用时也需要 注意避免滥用, 以免影响语言的 准确性和流畅性。
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 用
避免使用生僻的熟语,以免影响 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熟语的语境和语义,避免歧 义
避免使用带有贬义或歧视的熟语, 以免引起争议
熟语类型: 成语、谚语、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a9b84e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b.png)
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课时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
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65f6f9f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1.png)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范文1:提高语文素养,学好熟语我相信,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会深刻体会到语文对于高考成功的重要性。
而在语文中,运用熟语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同学们中高级华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正确使用熟语,必须对熟语的意思有准确的把握。
在课本上我们经常学到一些熟语,比如“鼓起勇气”、“雪中送炭”、“一马当先”等等。
正确运用熟语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其含义。
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能恰当地插入熟语,给文章抬升档次。
其次,熟语的使用不能过多。
熟语作为华语中的较高级表达方式,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使文章读起来繁琐且生硬,即使同学们努力词汇量很丰富、语法很标准,却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使用熟语时要量力而行,只适略增加熟语的使用量。
最后,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多思考多积累。
精通熟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巨大的积累,这些需要同学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善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在阅读中寻找正确认识和使用熟语的好的例子,或者在寻找亲密的同学、老师或编辑的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质。
总之,高考语文里使用熟语的恰当使用会成倍增加作文的分数。
同学们需要精通熟语的含义、灵活运用,或许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地学习探讨,一定会成为表达的达人!要点分析:本篇作文先简要说明了熟语的重要性,然后从正确理解熟语、适当使用熟语以及思维和积累熟语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运用熟语,获得更高的分数。
用词分析:文章通透明了,用语清晰准确,而且运用了大量恰当得体的熟语,体现出了作者的熟练掌握。
范文2:如何用好熟语,在高考语文中抢分高考是一个极度竞争激烈的大考,语文也是高考中最难的科目之一。
运用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很重要的一点环节。
下面就让我来谈谈如何在高考中抢分。
首先,运用熟语是要与文章紧密结合的。
熟语不是简单的辞藻,而是表达深刻内涵的意识和思想,它体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c308c1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9.png)
避免生僻熟语
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罕见 的熟语,以免造成听者或 读者的困惑。
慎用过时熟语
对于已经过时或过于陈旧 的熟语,应谨慎使用,以 免影响表达效果。
03
常见熟语误用示例及纠正
望文生义
总结词
指在使用熟语时,仅根据字面意 思进行理解,而忽略了其真正的 含义。
详细描述
例如,将成语“首鼠两端”误解 为形容一个人犹豫不决,实际上 它是指形容一个人言行不一、前 后矛盾。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目录
• 熟语的定义和重要性 • 正确使用熟语的方法和技巧 • 常见熟语误用示例及纠正 • 提高熟语使用能力的途径 • 熟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 熟语在写作中的应用
01
熟语的定义和重要性
熟语的定义
01
熟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或短语, 通常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02
熟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谚 语等,它们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 表达方式。
理解熟语的深层含义
探究熟语的来源
注意熟语的褒贬色彩
了解熟语的出处和背景,有助于深入 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熟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使用 时应考虑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掌握熟语的比喻义
熟语通常具有比喻义,应准确把握其 比喻的对象和含义。
避免使用生僻和过时的熟语
01
02
03
选择常用熟语
使用熟语时应优先选择常 见、常用的熟语,以提高 表达的流畅性和易懂性。
用熟语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总结词: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熟语通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比喻,使用熟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 文章的表现力。例如,描述一个人心情愉悦时,可以使用“心花怒放”这个熟语,使表达更加生动。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5f9efa2cbcd126fff7050b1a.png)
【析】 A.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 临下,不可阻遏。对象和语境很契合。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 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用在此处犯了断章取义的 毛病。这里可以用“繁琐”或“繁琐庞杂”。 C.趋之若鹜:像鸭 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与前面的 “热闹非凡”矛盾,可用“不绝于耳”。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妙用成语
渔 翁 得 利
揠苗助长
负 荆 请 罪
守株待兔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 ) 2、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
成语拾趣
3、说尽心中无限事 ( 畅所欲言 )
4、白云深处有人家( 空中楼阁 )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一见如故 ) 6、卷我屋上三层茅 ( 风吹草动 ) 7、问君能有几多愁 ( 对答如流 )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 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 戴的错误。如“巧夺天工”? :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只能用于人工制作 的东西,不能用于本来就是自然的东西。 豆蔻年华? :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
例2(2012 浙江高考)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 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 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 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 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 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 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析】A.“对于”应改为“对”,“对于”指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 系者。“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这句话中只能用“对”。 B.釜底抽薪,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 复,应删去“从根本上”。C.“积淀”指积累沉淀。合乎语境。D. 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在这里 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 【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忌:语义重复,画蛇添足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 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以说出口的隐情
2、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 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3、调查显示,如果丈夫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 男子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对自己进行 心理折磨。 “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 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重复。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的考 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2、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 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 清冷。
“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 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价值的石刻作品, 上面的各种花虫鸟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 装饰布置的漂亮. 4、冬天老年人户外锻炼要量入为出,以步 行为益. “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多少来定支 出的限度.
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 A.本书如能使读者有所得,不责怪我等瞎说一气, 就心安了。如大方之家不吝赐教,我等就更加敬谢不 敏了。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发人 深省,给今天的座谈会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我下面 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课堂上,王丽跟语文老师争论了起来,对这种班 门弄斧的做法,有些老师不以为然。 D.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 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 爱的大文豪——苏轼。
3、能得到先生为拙作所写的读后感,正是狗尾 续貂,令我十分高兴。
“狗尾续貂”,指不好的东西接续好的东西。 谦辞,只能用于己身。
5、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 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 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 么道理,多用作自谦,而用于别人不恰当。 根据句意,此处可改为“畅所欲言”。
解析: A.“方兴未艾”意指事物正在发展, 尚未达到止境,褒义词。这里用于“向农民打 白条”这种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是褒贬误用。 B.“不可一世”意即不赞许同时代的任何人,形 容人狂妄至极。这个成语是贬义的,用在“最 出色”的政治人才高适身上是褒贬误用。C.“不 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 以控制,为贬义词,不能形容表演艺术家事业 的蓬勃发展。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 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 义,符合句中语境。 答案: D
3、很多落马的贪官在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心有余悸”义为危险事情虽然过去了, 回响起来害怕,与“之初”矛盾. 4、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 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 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表现出 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 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 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 是不恰当的。
解析: A.“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 意外地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而“突然” 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预料,也含有 “意外”的意思,因此句中“不期而遇”和 “突然”重复。B.“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 的意思,句子表达简明准确。C.已经“丰富多 彩”,怎么还“十分”?重复累赘。D.“真知 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 饰它,亦嫌重复。 答案: B
口说耳听往下传授,适用对象一般为学问技艺 等,用于传播消息,对象不当
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 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栩 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 9· 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寥寥无几。 C.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 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 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湖水蒸发。 D.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 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四忌:敬谦错位,角度不当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我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 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别人的 敬意,只能对人。 2、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 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 敝帚自珍的意味。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它 是一个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例句将它用于 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就犯了谦词敬用 的错误。
正确使用熟语
( 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成语误用类型
一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 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 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 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 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错用成 语,如不注意这一特点,考生就容易犯 “舍本逐末”的错误。
六忌: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 显然与“出现之时”在逻辑上有所冲突。
2、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 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 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 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5、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时间过去没多久(过去式) 6、在一些大城市,共享单车尽管投放量大, 但是在高峰时段仍然供不应求,我们都司 空见惯了调度单车一刀就被“抢光”的景 象。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七忌: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作好复习,否则上了 考场万一有三长两短,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 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此处重词轻用. 2、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 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 时发出通知加以制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预期 的效果。 B.后世合称的“高岑”,此时也登上了边塞的舞台。 高适有着不可一世的气派,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 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 C.如果不是因为他必须得唱,并一唱而不可收拾,终 于成为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的话,他可 能会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吧里当一辈子默默无闻 的琴师。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 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说得动听。贬义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 论着(多指坏事)。
三忌: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成语 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 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 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 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 特定的“方向性”,使用起来就会出现 毛病。
4、来到实习工厂后,厂领导对我们的工作 和生活做了周密安排,真是无所不至. 指凡是能做的做到了(用于坏事) 改为无微不至 5、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 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 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 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褒义贬用
c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一曝十寒 做事无恒心 别无长物 危言危行 三人成虎 形容贫穷。 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解为不好的言行)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
会使人信以为真。
(误解为人多力量大)
二忌:褒贬误用,色彩不当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 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 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李局长,多谢您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真是大快人心! 3、有些人起点不高,天资较差,但若能潜下 心来认真积累,长此以往,以岁月的悠长 弥补天资上的缺陷,一样能够取得成就。
3、一年一度的花市又到了,各种花卉,争奇斗妍, 国色天香,美不胜收。 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或比喻人,不用于其它花卉。 4 、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年,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 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 理繁多的政务,词义很重,不能用在老师身上 5、社区餐厅明天营业,消息一出,社区居民口耳 相传。
解析: A.“敬谢不敏”意思是恭敬地表 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 婉辞。句中是感激不尽之意,用得不妥。 B.“狗尾续貂”为谦辞,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 到好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 作品),符合语境。C.在行家面前卖弄 本领, 不自量力。但课堂上争论不能说是“班门弄 斧”。D.“洗耳恭听”,谦辞,指恭敬而认 真地听,用于听别人讲话,不能用于要别人 听自己讲话。 答案: B
解析: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
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形容“演 出”显然不妥;B.“寥寥无几”意思是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符合语境。 C.“独树一帜”指风格独特新奇,自成 一家 。D.“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 充满道路,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这 里指姚明个人,不妥。 答案: B
需要注意使用对象、范围的成语: 倚马可待:特指人文思敏捷 天伦之乐:家庭之间的欢乐 让梨推枣:专指兄弟友爱
指出以下句子成语运用出现的问题: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 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 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的本义是形容书籍很多,不指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