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解读与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解读与理解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来传递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文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故事解读、道德教育以及文学欣赏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寓言的解读与理解。
一、故事解读寓言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展开和结局的走向来讲述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解读寓言。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你了解这个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道德教育寓言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行动、事件转折,传递正向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讲述道德故事,启发学生的品德修养。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寓言故事《渔夫和小鱼》来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节约的价值,以及珍惜现有的资源。
三、文学欣赏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寓言中的语言艺术和形式美。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来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结语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寓言的解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道德修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寓言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探索寓言故事,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成长为有情感、有思维、有道德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寓言教学的意义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来传递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文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寓言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观。
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行为和经历来表达一定的道理。
这些故事往往简短易懂,富有启发性。
小学生听故事的兴趣浓厚,他们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理。
寓言教学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非常重要。
故事内容应当简单明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故事的道理要明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阅读和理解寓言故事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述寓言故事,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深入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
学生们可以通过思考和交流,从中找出故事中的隐含含义以及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部分。
3.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在理解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学生们可以思考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正确,他们应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推广故事中的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中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来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学生们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困境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寓言教学中的价值寓言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方式,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手段。
通过寓言教学,学生们能够将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在未来的成长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寓言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寓言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寓言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寓言故事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寓言故事的概念、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引起大家对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重视。
一、寓言故事的概念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客体拟人化的故事形式。
它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形式,表现出一定深刻的生活哲理和道德理念。
寓言故事的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启发性,寓言故事的作者往往是以文字的形式,通过幻想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
寓言故事以寓意和象征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客体的拟人化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
所以,寓言故事往往是在深刻启迪人们思想、启迪心灵。
1. 精炼的语言:寓言故事的语言通常较为精炼,寓言故事的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表达,使得故事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2. 鲜明的寓意: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通常都是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对客体拟人化的表达,来表达一定的生活哲理和道德准则。
3. 深刻的启发:寓言故事往往是通过对幻想和想象的表达,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4. 启迪性强: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启发性,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受益匪浅。
三、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内涵及作者创作寓言故事的动机和意图。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目的,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2. 阅读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解析法:教师可以通过解析寓言故事的方式,对故事情节、对话和寓意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寓言故事通常使用简洁的语言形式,情节简单明了,故事情节具备一定的悬念,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学生可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寓言故事也有助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寓言故事常常蕴含深刻的道德寓意,通过故事中的动物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来自《伊索寓言》的故事《乌鸦和狐狸》告诉我们不要被虚假的奉承所迷惑,要保持警觉和判断力。
寓言故事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象征意义,通过运用动物和风景来代表特定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抽象的问题。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中的《丑小鸭》通过一个丑小鸭的成长之路,讲述了人们不能仅凭外貌来判断他人。
这样的寓言故事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想法。
教师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设计课堂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教师还可以设计绘画、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
通过寓言故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技能。
寓言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品质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一、寓言的概述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言通常包含着动物、神话、传说等元素,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故事中的角色赋予人性,从而传达出一种普遍的道理。
寓言的特点在于它所表达的道理往往不是直接陈述的,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行为来暗示的。
通过这种暗示的方式,寓言可以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引发深思,领悟其中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寓言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寓言所传达的道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的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寓言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寓言故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寓言故事的插图或动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寓言故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寓言的寓意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最为独特的特点。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并尝试总结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寓言所传达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寓言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寓言所传达的道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所传达的道理,来设计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例如,在讲述《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狼总是要吃小羊?狼真的那么凶残吗?”等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的弱肉强食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寓言教学策略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教育意义:选择寓言故事:选择适合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动物之间的互动来传达一种道德或智慧的教育主题。
阅读寓言故事:首先,教师可以朗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动物角色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或挑战。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朗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探讨故事情节:与学生一起探讨故事中的情节,了解每个角色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些特定的动物角色,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背景信息。
深入分析寓意: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主题。
例如,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思考主题是什么,以及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或道德准则。
制作角色卡片或插图:鼓励学生通过制作角色卡片或绘制寓言故事的插图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卡片上写下角色的特征和他们的寓意,并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作为主角,并通过故事来传达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
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教育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情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这些寓言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深入了解道德观念和智慧的含义。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所以,寓言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可以传递一定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下面我将从故事选材、故事分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故事选材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简单,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要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故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实生活观念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故事的主旨,明确教学目标。
寓言故事是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拟人化,通过动物、植物等非人物角色来表达道理和启示。
教师要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并将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故事讲解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角色演绎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和内涵。
在讨论故事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是一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科目。
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故事,并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寓言故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传递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并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寓言故事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品德情感。
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要角色,借助动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故事。
寓言故事的语言简练,情节生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给学生讲解,如《狐假虎威》、《老鼠嫁女》等,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编写寓言故事。
通过寓言故事的讲解,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还能够领悟其中隐藏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有着很多的好处。
寓言故事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过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寓言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寓言故事通常语言简练,表达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故事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
在选择寓言故事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选择,避免选择内容过于复杂或者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寓言故事。
教师应该注重故事的阐释。
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应该注重故事的寓意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和演绎,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正面价值观念的寓言故事给孩子讲解,引导他们在故事中领悟善恶、真假、美丑等价值观念。
通过寓言故事的启发,孩子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爱心的人。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与教学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与教学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寓言故事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和品德素养的培养作用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语言素养:寓言故事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素材,寓言故事中古朴的语言、生动的情节、精彩的对话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愿望。
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
2. 思维素养:寓言故事中常常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从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提炼经验,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加全面、丰富地认识这个世界。
3. 情感素养:寓言故事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成分,不同的角色、情节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
寓言故事中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品质。
4. 品德素养:寓言故事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寓意和品德教育内容,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学生能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感悟到诚实、守信、友善等美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
二、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1. 选材策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精心选择寓言故事的内容,使其既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策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影视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阅读,利用音乐、音效、画面等方式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分析策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情节分析、人物分析、主题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道德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1.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寓
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寓言内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寓言特点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1. 引言1.1 引言寓言故事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学形式,它以动物或其他虚构的角色和情节来传达道德或人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品德。
寓言故事的力量在于它往往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一些普遍的真理和价值观念。
通过接触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引发他们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寓言故事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寓言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本文中,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教授这些故事,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在故事教学中的受益和启示。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重视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引言完】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关键。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基础打下的阶段。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能够培养正确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寓言故事作为精心打磨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
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2.2 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寓言故事具有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和明确的寓意,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寓言是人类优秀文化长河中的宝贵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它篇幅短小,却生动有趣。
对寓言故事的学习,无疑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积淀文化,汲取人文精髓,提高道德规范能力。
那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寓言教学应如何把握呢?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呢?一、循文设境,突出“趣”字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课文,唤起学习的热情。
1.形象有趣的导入设计。
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守株待兔》时,我用多媒体先播放全国优秀课本剧《守株待兔》的视频,剧中人物那可笑的打扮、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对进一步了解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诙谐幽默的'朗读示范。
范读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
在学生初次接触寓言时,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语言特点,教师选择或幽默或诙谐或夸张的语气示范朗读全文,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
如在教《狼和小羊》时,教师捏着嗓子用怪里怪气的语调读狼的话,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羊的可怜。
3.身临其境的模拟表演。
在熟读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角色的表演,能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人物的情感。
如在教《狐假虎威》时,教师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当时狐狸与老虎的动作、神态与语言,然后表演课文情节。
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充满热情,并能在表演中领悟课文的含义。
二、循文寻理,落实“悟”字小学阶段的寓言故事看似通俗易懂,但字里行间却隐藏着深刻的寓意。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通读全文,从课文的多个方面思考寓言的寓意。
1.从题目处感知寓意。
有些寓言题目本身就是寓言内容高度的概括。
只要弄懂了题目的意思,也就大体地感知了寓意。
有位教师在上《自相矛盾》一文时,一开课就说了几句自相矛盾的话,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然后在揭题时让学生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一、寓言故事的重要性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能通过故事传达深层次的道理和人生智慧。
寓言故事的特点在于其富含寓意,往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寓言故事,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讲解:a.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b.讲解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人生智慧,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吸取经验。
c.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d.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
3. 课后复习: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寓言故事,加深理解。
4. 家庭作业:可布置学生以写作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所学寓言故事的内容、寓意及个人感想写下来,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寓言故事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与他人分享故事寓意,将其应用于与他人的交往中,或尝试在未来的生活中应用故事中的智慧。
三、教学实例以《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为例,进行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布置学生自行阅读《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
2.课堂讲解:a.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乌鸦的形象和喝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
b.讲解寓意:通过乌鸦的智慧,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尝试,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c.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d.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何解决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e.家庭作业: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乌鸦喝水》的故事及寓意。
3.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尝试”这一寓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故事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故事讲解一、引言寓言故事是一种富含深刻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它通常通过简单的人物和情节,传达出丰富的寓意,帮助人们理解生活中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解寓言故事,并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二、寓言故事的选择与讲解1.寓言故事的选择在选择寓言故事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寓意深刻、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例如,《乌鸦喝水》、《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都是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寓言故事。
2.寓言故事的讲解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描述、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分析寓意: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3)联系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4)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寓言故事讲解的意义和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言故事通常具有趣味性和情节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寓言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启示,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故事中获得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启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也较为有限。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故事教学的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语文之美。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激发学习的动力。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词汇,并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故事中的叙述方式、修辞手法等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素养。
在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和人生哲理,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可以在情感上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2.2 故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来理解和领悟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 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展开热烈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吸收故事中的道理。
3. 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是一种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形式,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呢?本文将从故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故事选择在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故事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要选择那些内容简洁、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老鼠与大象》等经典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角,情节简单易懂,寓意深刻,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故事选择。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比如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则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选择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寓言故事中得到收获。
二、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寓言故事的内涵。
可以通过朗读寓言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来朗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老师可以将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室里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还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和表达,让学生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理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浅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白色的金盏花》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白色的金盏花》浅析《白色的金盏花》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只虫子不惧改变以及摆脱虚荣心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珍惜自己的本色,不要追求虚幻的美好,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在这篇教案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文字语言、感知文化、品味文学,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体会这个故事,并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想象、感受和表述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表述《白色的金盏花》这篇寓言故事。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认识到珍惜自己的本色和正视虚荣心的重要性。
3.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概括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感知文化、品味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故事内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难点:对课文中的抒情语言进行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感悟这个故事,并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参与。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播放花朵成长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万物的美好,以及察觉其内在质朴之美。
2)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花朵,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
2.学习阅读1)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阅读整篇故事,了解虫子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2)提问:虫子一开始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褐色身体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虚荣心的影响。
3)概括归纳:从故事中概括出“去除虚荣,珍爱原本自我”的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3.语言学习1)概括语言表达:从故事中读取出比喻、拟人、象征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常见表达手法。
2)富饶语言训练: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语言形式或者情感表述,向学生展示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表现力的语言形式。
例如:“金灿灿的阳光、七彩的霓虹灯、细致的盛宴厅”等等。
4.讨论体验1)语言表达:让学生句子串起来,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寓言故事人物的经历,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内容精短,表现力极强,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寓言故事的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对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可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1]。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寓言故事教学前准备(一)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不管教师教什么科目的知识,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前,要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寓言故事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是所包含的知识很多。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要多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思想上。
寓言故事是告诉人们故事内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是告诉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不能因为故事内容较短就进行简单的讲述,而是要把故事内含的道理讲给学生。
(二)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才可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跟上教师的进度,同时也要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前,学生可以先提前把故事内容熟读,梳理出故事思路,明白故事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寓言故事的多种教学方法(一)运用“演”,增强记忆小学阶段的学生玩心是比较强的,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到学习上面。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到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不会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认为这样没有好的课堂秩序。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内容“演”出来,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3]。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里的人物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进行故事的表演练习。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故事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传承和交流文化的方式。
寓言故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中的故事形式。
它以具体形象的动物为主人公,通过人性化的行为和语言反映出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正确看待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寓教于乐小学寓言故事教学更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利用趣味性的动物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2.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小学寓言故事教学主要面向小学生,故其教学内容需要简单易懂。
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掌握寓言故事中的丰富道德含义并理解其中的主题思想。
3.强调语言的表达小学寓言故事教学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故事语言需要简单明了,寓言性十分明显,以使学生能够明确故事所蕴含的道德。
1.听故事在小学寓言故事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听故事。
教师可以生动的讲述寓言故事或者通过音频的形式进行讲述,使学生产生快乐、自然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注重语音、语调、节奏,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听力、口语技能。
2.阅读故事在让学生听故事之后,也可以通过阅读来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思维中逐渐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含义。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写作来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巩固知识。
3.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故事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和价值。
4.图表分析将寓言故事转化为图表是一种更加可视化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寓言故事中的重点内容整理成图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例如可以制作情节图表、人物关系图表、道德教育图表等等。
三、小学寓言故事教学中思考的问题1.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寓言故事?在选择寓言故事时,需要考虑到其所表达的道德教育意义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教学詹宇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智慧、总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够很好的引导小学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寓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文学底蕴。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由于寓言的表现形式的独特和教育意义的深刻。
因此,寓言故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应该注意把握好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分析理解,体会其中的道理了解寓言的特点,并扩展延伸开来增加文化的积累从而借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希望对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对于寓言故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教学;体会道理;扩张延伸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用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
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
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具有荒诞色彩的人物或者拟人化的动物,而故事的寓意却饱含着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哲理情趣。
寓言,可以说是漫画的文字版。
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的语文的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怎样把握,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如果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该首先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特点、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自身要把握研习通透要上的课文,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好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
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寓言的具体含义和特点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因为寓言把教训寄托在故事中,所以在表现手法上常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有较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
被讽刺和夸张的对象,往往就在生活中,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性,加之篇幅短小,寓言里角色的语言、行为、思想方式及结果都比较可笑,所以很适合儿童阅读。
小学阶段所精选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揭示人生的真谛,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利的凭藉。
寓言故事人文底蕴深厚,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再现了作品的形象,并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
二、深刻体会寓言的内涵和表现手法寓言的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长篇故事,而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
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
因为在寓言中,寓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
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十分锐利,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非常坚固,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三、启发学生揭示寓意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具体方法如下:(一)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
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二)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寓意。
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及其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的道理。
(三)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总之,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作文、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把握好寓言故事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的体系和目标,确立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特点,专研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板书设计。
并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寓言故事所要告诉他们的东西。
寓言故事一般短小,精悍,故事生动,语言简洁,又有各种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很适合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朗读占有很大一部分,朗读的训练对于寓言的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的寓言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朗读的训练。
要做好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读正确读正确就是使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
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作到流利地读和有感情的读。
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体裁,它精练简洁,朴实而又深刻,特别是中国的寓言故事都成就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有很多的名字、地点、词语都相当的生僻。
所以在初识故事阶段,教师应进行范读。
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激发求知欲。
在实际朗读时,不少学生会出现添字,丢字,或者读错字的现象。
碰到这些情况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地看课文,做到字字入目,并注意放慢朗读速度,反复练读。
并采用分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2、读流利流利的读是在正确的读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流畅,能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决定读的速度,力求快慢得当,有节奏读。
这一训练要求,主要突出在一些重点词句的朗读上。
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读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这一句话时,学生根据理解,用较快的语速,响亮的语调,读出凶恶,蛮横的语气。
而读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
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这一句话时,学生朗读的语速虽快,却会用轻柔的语调,可怜、辩解的语气。
3、读的有感情有感情的读是朗读的第三阶段,它是学生在初步理解思想内容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读,为巩固词句,求得对整篇课文深入理解的读,它要求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有感情。
寓言教学中这一目标实现,必须同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联系起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其中充分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通过一系列的语速、语调、表情等包括非言语因素,来表现情感。
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虽然都是好话、奉承话,学生通过理解课文,感悟到不同之处:第一次是讨好乌鸦,要读出尊敬,问候的语气;第二次是对乌鸦献媚,要读出亲近,关切的语气;第三次是巴结乌鸦,要读出夸奖,赞美的语气。
在做好朗读的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探究寓言故事的寓意,“寓言故事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只有把这层外衣脱去学生们才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真理”。
在寓言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对读寓言故事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这一环节,乃重中之重,值得研究。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种问题质疑式的学习。
首先要落实的是问题的提出,它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社会生活来创设,富有开放性,新颖性,和启发性。
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自主地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出“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探究,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教学的难点。
2、根据寓意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很多的寓言故事所蕴涵的寓意不是单一的,浅显的,往往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寓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寓言故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利用寓言寓意的多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许多寓言往往着多层次的寓意。
例如《守株待兔》: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一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层寓意是告诫人们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深层寓意的理解就相当困难。
勉强让学生去背这些哲学概念根本没有必要。
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设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其二,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种多角度的展现寓意的寓言有很多。
例如《狐假虎威》寓意一嘲笑狐狸的狡猾,寓意二讽刺老虎的昏庸。
再如《滥竽充数》寓意一讽刺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冒充能人,寓意二讽刺了齐宣王的昏庸。
教学这类寓言,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问题,联系生活,揭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