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
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访问者。
第三条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为每天的8:00-17:00,非工作时间需要特殊申请,并由主管人员审批。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得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实验室。
第五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实验室指定的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第二章实验室工作流程第六条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后处理等环节。
实验室成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
第七条实验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培养基、设备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记。
第八条实验操作应遵循实验操作规程,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第九条实验后处理包括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弃物等,保持实验室清洁和卫生。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第十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第十一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并按照培训要求执行。
第十二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不得穿戴开裆裤、露指露脚等不符合实验室要求的服装。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实验环境进行检查,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应关闭实验室的主要设备,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第十五条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并及时报告主管人员。
第四章实验室卫生第十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随意扔弃垃圾。
第十七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的日常清洁工作,并保持实验室的通风状况良好。
第十八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清理实验室的培养基、试剂等过期物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潜在的危险因素。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保护研究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制定出一系列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
1.实验室准备:(1)实验室要保持干净整洁,清洁度要定期检查和清洁,确保操作台面、实验器具和垃圾桶等的卫生状况良好。
(2)实验室应配备充足的消毒液、洗手液、手套和防护面具等。
(3)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安全淋浴、灭火器等。
(4)研究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了解实验室的应急处理程序。
2.实验前的准备:(1)实验室内应确定指定用于微生物实验的操作区域,并标明禁止随意进入,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2)研究人员应穿戴适当的实验服和防护用品,如实验室的标准头套、口罩、手套和实验服等。
(3)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彻底洗手,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以避免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3.微生物处理:(1)所有微生物样品和培养物品必须妥善保存,并遵循相关的存储规定。
(2)在处理微生物时,要尽量减少直接接触,避免微生物的扩散。
(3)所有微生物实验操作宜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扩散。
(4)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5)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实验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实验室的卫生状况良好。
4.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应分类存储,按照特定的规定进行处理。
(2)涉及到微生物的废弃物必须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3)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的规定。
5.事故应急处理:(1)实验室事故发生时,研究人员应当立即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在突发情况下,如火灾等危险,研究人员应尽快撤离实验室,并及时报警。
综上所述,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目的: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减少及避免染菌现象出现。
使用范围:无菌室及洁净区的操作。
无菌操作技术原则:1.环境要清洁,每次无菌操作结束后都需要对环境进行清理、清洗,避免操作前进行清扫。
2.做好个人卫生,进入无菌室前需修剪指甲、洗手,穿好无菌服,帽子需遮住所有头发,口罩遮住口鼻。
3.在无菌操作时,不可讲话、打喷嚏,对怀疑染菌的无菌物品不可使用。
内容:1.1 准备: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备齐用物(如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斜面、平皿、摇瓶、75%酒精棉、无菌水等),核对无菌用品、接种菌种的种类、型号。
1.2 所有实验使用的物品都需要进行消毒、灭杀,在进入洁净区前需要经传递窗进行紫外表面消毒30分钟以上。
1.3 开始实验前需要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半个小时以上。
超净台避免放入过多的物品,一般只放入当次实验所有的物品。
所使用的试剂和耗材都需事先进行灭菌,灭菌日期超过4天的需重新消毒。
1.4 进入洁净区前关闭紫外灯,并打开风机,等待半个小时以上,使臭氧尽量排放干净。
1.5 除去手腕等部位的饰品,穿好无菌服,戴好头套、口罩,做到“三不漏”:不暴漏头发、不暴漏口鼻、不暴漏躯干皮肤和衣物。
1.6 双手要进行清洗、消毒。
1.7 要经风淋室风淋30秒后再进入洁净室。
1.8 在局部百级区域操作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1.9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超过4人/间),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1.10 所有要放入超净工作台的物品都需经过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1.11 无菌物品若取离超净台则视为已污染,不得放回再用。
无菌液体在取离超净台前必须密封其开口。
密封的无菌液体在放入超净台后,对其开口前须对开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1.12 在拆开任何一次性无菌使用耗材的包装时都要在超净台内完成,并须同时保证与细菌直接接触的使用端/面不得与超净台内的任何物品发生触碰。
1.13 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放置有序、布局合理,一般说酒精灯(当工作不需要时也可不用)在中间,右手使用的物品在右侧,左手使用的物品在左侧。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实验人员进行安全高效的实验工作。
1. 实验室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实验室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实验室内的设备和仪器应保持干净整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实验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紧急设施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实验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实验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2. 操作规程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首先,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时间。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避免将实验物品和培养基带到其他实验台面上。
同时,实验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确保实验物品和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培养基的制备和处理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的基础,制备和处理培养基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实验人员需要准备适当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空气和其他细菌,以免造成污染。
另外,实验人员在处理培养基时,应使用无菌技术和器具,避免污染。
4. 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传递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传递是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操作。
在保存微生物菌种时,应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冷冻保存或冻干保存。
保存菌种的容器和标签应清洁干燥,并标明菌种的名称、保存日期和保存条件等信息。
在传递菌种时,应注意避免菌种的污染和变异,确保传递的菌种保持原有的特性。
5. 废弃物的处理微生物实验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
首先,实验人员应将废弃物分类,如将生物危险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分开处理。
生物危险废弃物应放入专用的容器中,并进行特殊处理,如高温灭菌或化学处理。
一般废弃物应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6.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SOP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文件。
本文将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进行详细阐述,着重介绍实验室内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准备、操作、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正文内容:一、实验室准备1.质控标准品准备a.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株b.确保菌种的存储和传递方式c.推荐适当的质控标准品2.实验室设备准备a.准备所需培养基和试剂b.清洁和消毒设备c.校准仪器和设备3.实验室操作环境准备a.调节实验室温度和湿度b.维护实验室通风和清洁c.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二、实验操作1.培养基的制备与贮存a.培养基配制的准确性和灭菌的必要性b.合理选择培养基的pH值和营养成分c.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和传递方式2.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巧a.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步骤b.培养基接种方法和数量控制c.使用微生物培养箱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a.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b.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c.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4.实验室记录与数据管理a.实验操作日志的记录要求b.实验结果和数据的保存和整理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撰写5.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a.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b.偏差和异常结果的处理c.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调整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实验记录与数据管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通过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微生物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指导下,微生物实验室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GMT,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GMT,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方法1、遵循“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原则;2、利用同焦现象进行聚焦:装上待观察的玻片后,将低倍镜(4倍镜)转换到工作位,用粗调节将载物台一个方向放好。
3、移液管的包扎和灭菌:(1)移液管在包扎前也应该是干燥的,若有水,应该进行干燥或者用力将水甩干净;(2)应该在移液管尾端塞入一截棉花,起到过滤空气阻留杂菌的作用;棉花应该是完整的一截,而不应该几截拼在一起;松紧应该合适,可以用牙签帮助塞棉花;塞完后,尾端不能有棉花丝露在外面,可以用酒精灯快速灼烧外面的棉花丝;(3)将塞好棉花的移液管按照不同量程规格分开包扎,可以一支一支包,也可多支一起包;(4)包扎时,应该先包管尖,打结在尾端,这样可以避免使用时错将管尖拆出来;(5)灭菌和烘干要求同培养皿;(6)使用移液管时,拆开包装,应从打结一段开始,避免手碰到刻度以下的部位。
4、移液枪及枪头的灭菌:(1)移液枪有大小不同的量程,不同的量程要配不同规格的枪头;(2)移液枪不能放在高热下灭菌,不能放在烘箱或者杀菌锅中杀菌,只能用酒精擦拭表面,然后放在无菌台上进行照射消毒;(3)枪头在包扎前应该检查是否有水,有水的要甩干,然后放在合适规格的小盒中摆好,再将小盒包好,放进杀菌锅中进行杀菌;(4)杀完菌的枪头一定要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枪头温度过高,在使用时容易被捅弯;(5)枪头是可以重复灭菌使用的,用完的枪头不应该丢弃;(6)使用移液枪使应注意调节刻度,需要移取多少调到多少;使用时注意掌握力度,力度不能过大,刚好感觉到阻力时就应该停止下压,否则,移取的体积将不准确。
5、试管的包扎灭菌:(1)试管要配.上合适大小的塞子;使用棉塞时严禁将试管倾到;(2)多支试管包扎在一起时,应该用烧杯承托,而不能直接将多支试管包在一起,因为试管越多越不容易捆紧。
极有可能因为其中一根松动,造成其他试管全部松动跌落而摔烂;(3)用烧杯承托试管安全得多,只需将试管连同烧杯口包扎起来就可以了。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微生物技术是一种应用微生物进行实验以及工业生产的技术。
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环境要求在进行微生物技术操作前,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以下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和清洁,定期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实验器材。
-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洗眼器、紧急照明等。
3. 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微生物技术操作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操作者应佩戴实验室指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操作者应洗手并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菌液。
- 当操作涉及到有毒或有害物质时,操作者应佩戴口罩或呼吸防护设备。
4. 操作流程微生物技术操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2. 操作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微生物培养、转移、接种等操作。
3. 监控: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4. 环境清理: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
5. 废物处理微生物技术操作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固体废弃物应正确分类,使用封闭进行收集,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 液体废弃物应经过消毒处理后,在指定的污水排放口排放。
6. 安全意识教育为了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要求。
- 个人防护措施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 废物处理和环境清理的规范要求。
7. 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者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 火灾:立即使用消防器材扑灭火源,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
- 溢漏事故:快速将溢漏物清理,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和伤害。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程1. 引言本技术规程旨在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内的无菌操作达到最佳实践标准,以避免实验室中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该规程适用于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的所有无菌操作和实验。
2. 环境控制-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并降低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 实验室应定期消毒,并保持整洁有序,以减少污染源。
3.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确保自己不会成为污染源。
- 所有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先洗手,并使用洗手液等适当的消毒剂对手部进行处理。
4. 设备和材料消毒- 所有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如培养皿、试管和移液器等,应事先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或其他适当的消毒方法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 操作人员在接触这些设备和材料之前,应先用消毒液对其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5. 无菌操作技术- 在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设备和培养基等物品,并将其摆放在消毒的工作台上。
- 操作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呼吸、说话或向培养皿喷嚏,以减少纤维颗粒和细菌的传播。
- 打开培养皿或试管时,应尽量使其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时间减至最短,并保持操作的迅速和稳定。
6. 实验室清洁与废物处理-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工作台、设备和地面等。
- 无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7. 培训与质量控制- 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无菌操作培训,并定期参加相关知识的更新和复。
- 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对实验过程、设备和材料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无菌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8. 紧急情况处理- 如果发生无菌操作失误或实验室意外,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以上为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建立和维护一个高质量的无菌操作实验室。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良好的微生物操作和安全.本质是最大程度的减少微生物菌种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样本的处理环境也是重要,因为环境也能引起也污染的可能。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染菌的微生物培养物处理程序,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意义重大。
一、员工安全操作规范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4、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5、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6、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二、高压灭菌锅的安全使用操作规范: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依次堆放在灭菌锅。
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2、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4、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5、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三、电炉使用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将盛有液体的玻璃容器(应垫石棉网)或不锈钢器皿置于电炉上,方可打开电炉加热。
2、电炉在使用过程中应有人在场,注意观察容器内液体加热情况,避免液体溢出,造成事故。
微生物实验操作规范
细菌实验操作部分㈠培养基的配置操作步骤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称量放入烧杯中(用称量勺,称量纸和电子天平)。
2.在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所需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匀,然后再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
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总体积。
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化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在琼脂溶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
3.调pH: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pH值,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加入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反之用1mol/L HCL。
4.分装:(1)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
(2)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3)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5.加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硅胶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6.包扎:加赛后,将全部试管用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报纸即可),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
用记号笔注明日期名称。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放入121摄氏度,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
8.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50°C左右,将试管塞端搁在玻璃帮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9.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至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几种常用培养基成分1.LB Medium (LB 培养基)Yeast extact (酵母膏) 5g Peptone (蛋白胨) 10gNaCl 10g Agar (琼脂) 1-2%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pH 7.0适用范围: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2.Trypton Soy Agar胰蛋白胨17.0g 大豆胨 3.0g葡萄糖2.5g 琼脂20.0gNaCl 5.0g K2HPO4 2.5g蒸馏水1000ml3.Nutrient Agar (营养肉汁琼脂)Pepton (蛋白胨) 5g Beef extract (牛肉膏) 30gNaCl 5g Agar (琼脂) 15g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Adjust (调) pH to 7.0-7.24.RSL-盐酸鸟氨酸6.5g 氯化钠5.0gL-盐酸赖氨酸5.0g 脱氧胆酸钠1.0gL-盐酸半胱氨酸0.3g 酵母提取物3.0g麦芽糖 3.5g 溴麝香草酚蓝0.03g硫代硫酸钠6.8g 新生毒素0.005g枸橼酸铁铵0.8g 琼脂12.5g蒸馏水1000mL5.麦康凯蛋白胨20.0g 乳糖10.0g牛胆盐5.0g 氯化钠5.0g中性红0.03g 琼脂14.0gpH 6.9-7.3㈡几种试剂的制备波恩试剂:75% 饱和苦味酸25%福尔马林5%冰乙酸㈢细菌的分离1.待检材料的处理无菌采集的病料不经处理可直接用于分离;污染较严重的病料,接种前必须处理后方可进行分离培养。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专业的实验室,主要用于微生物的研究和培养的工作,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使用仪器的要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
一、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1. 常规操作规范(1) 实验前应对工作台、设备、器皿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检查实验室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效果。
(2) 实验之前应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物、试剂、仪器等。
(3) 实验室中应注意保持室内干燥、卫生、通风,应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4) 实验人员应佩戴实验室专用的实验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培养物操作规范(1) 确保培养物的来源、存储方式和实验所需,应根据操作要求对培养物进行前处理。
(2) 培养物的接种应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并注意接种数量和接种时间。
(3) 培养物的恒温培养过程应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密度,监测培养物的生长情况。
(4) 培养物的收获应遵循操作规范,应先逐一标记,记录文档,再进行存储。
3. 实验室消毒规范(1) 实验室的坐标区域、仪器、器械、培养基等常常需要经常清洗与消毒处理,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范来消毒。
(2) 操作必须全程穿戴防护和消毒的个人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和实验室白袍等。
(3) 消毒必须用消毒剂,消毒剂在消毒前需要必须进行相关的检测。
(4) 消毒剂必须选用消毒效果强、安全、易洗净的。
饮食、药物、人员及其他物品的消毒与管理必须严格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微生物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微生物实验室仪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识别、检测等领域。
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介绍:1. 离心机离心机主要用于离心分离和稀释悬液,精简样品和浓缩微生物悬浮液和药品、原料等。
离心机的使用需要注意转数、时间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特征结构以及对微生物的检测和识别,对于微生物实验室来说是一种必备的仪器。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制定了本实验室操作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室安全1. 实验室进入与离开:a.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室专用外套、手套、实验鞋等。
长发应该束起来,避免遮挡面部。
b. 进入实验室前,应该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c. 离开实验室时,应该将实验室服装放置在指定的地方,避免污染其他区域。
d. 离开实验室时,应该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实验室操作安全:a. 实验室内严禁进食、饮水和吸烟。
b. 实验室内不得随意更换实验器材和试剂,必要时应经过主管人员的批准。
c.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实验操作。
d. 实验室内使用的器材和试剂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
三、实验室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在实验室操作前,应检查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b. 检查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应急设备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实验室操作流程:a.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材。
b. 在操作前,应对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c. 操作过程中,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温度。
d.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避免残留物的交叉污染。
四、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注意个人卫生,时常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3.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4.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微生物的扩散和滋生。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其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并遵守严格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分析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I.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符合安全要求的基本设施,包括通风系统、恒温环境、灭菌设备等。
通风系统可保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恒温环境则有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生长;灭菌设备能有效杀灭实验器材上的潜在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
II.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在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中,实验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实验服可以防止微生物对皮肤的直接接触和传播;手套的使用可降低实验人员接触到微生物的可能性;口罩和护目镜有助于防止微生物通过口鼻和眼部进入身体。
正确使用这些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受感染的关键。
III. 细菌培养与传播的预防1. 细菌培养技术规范在进行细菌培养时,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验要求,采取无菌技术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此外,需采用合适的培养基、温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细菌安全处理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细菌培养物时,需要采用严密的防护措施,避免微生物的无意传播。
实验人员应熟悉并正确操作常用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酒精和紫外线辐射等,以保证细菌的安全处置,并预防实验室污染和环境污染。
IV. 废弃物处理与清洁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废弃物处理与清洁是关键环节。
实验人员应按照规定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试剂和容器等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野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等也需要定期清洁消毒,以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V. 实验室员工的培训与沟通实验室员工应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规范与操作要求,掌握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专业资料分享.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SOP之三)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SOP之五)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六)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SOP之七)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八)•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SOP之九)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SOP之十)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SOP之十一)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SOP之十二)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SOP之十三)温度失控处理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十四)超净工作台作业指导(微生物室SOP之十五)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SOP之十六)WORD完美格式.专业资料分享.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映照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实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实验应在操纵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XXX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使用3%来XXX 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XXX,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需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和遵守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环境要求: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2. 实验室设备准备: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如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等。
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实验室材料准备: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试剂和培养基,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
试剂和培养基的储存应按照规定进行,避免受潮和污染。
三、实验室安全1. 个人防护: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并戴上护目镜。
实验服应定期更换和清洗,手套应每次实验后更换。
2. 废物处理:实验产生的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生物废物应经过高温和压力处理,化学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3. 灭菌操作:实验室应配备高温高压灭菌器,并按照规定对实验器具、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
实验结束后,必须清洗和消毒实验台和仪器。
四、微生物培养操作1. 培养基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应按照规定进行,避免污染和误差。
2. 培养物接种:接种前,必须先进行无菌操作,消毒培养器具和工作台。
接种时,要采取无菌技术,避免外界污染。
3. 培养条件控制: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控制培养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条件。
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五、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 实验记录:每次实验都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观察结果等。
记录应准确、清晰,并按照规定进行保存。
2.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六、事故处理和应急措施1. 实验事故处理:发生实验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人员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2.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3.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5.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6.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7.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8.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 3%来苏儿溶液中 5-10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9.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 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11.所有微生物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12.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13.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4.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5.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6.爱护仪器设备,遵守仪器使用规范,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每天观察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研究和培养微生物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微生物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实验室内外部环境准备、微生物管理、实验室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规程。
二、实验室环境准备1.实验室周围需保持整洁,无杂草和垃圾,确保通风良好,室温恒定,湿度适宜。
2.实验室内设有洗手间,一次性手套、口罩、实验衣等个人防护物品充足,并进行定期更换。
3.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有足够的储物空间,以存放试剂、培养基等物品,防止受潮、污染。
三、微生物管理1.实验室应严格管理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并进行必要的微生物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
2.实验室内进行的微生物研究必须获得相关批准和许可,禁止私自携带微生物进出实验室。
3.实验室内应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循环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标排放,防止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扩散。
四、实验室操作规范1.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全面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实验服装等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前对实验仪器、工作台桌面等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实验器材完好。
3.所有的微生物培养、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4.实验过程中遵守无尘、无烟、无食物进入实验室的规定,以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
5.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尘埃、溅泼、飞溅等不安全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6.使用毒性微生物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柜操作,防止微生物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7.每日工作结束后,实验室内的工作台、仪器设备等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五、事故应急处理1.发生微生物泄露等紧急情况时,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并汇报主管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2.遇到实验人员可能被感染的情况,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区域进行消毒。
3.事故处理完后,需进行详细的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六、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实验室的危险性,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一、无菌操作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 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 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1.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设备检查(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2)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
(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4.灭菌处理手提式高压锅或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 手提式高压锅在主体内加入3L清水,立式高压锅加水16L(重复使用时应将水量补足,水变混浊需更换)。
b. 手提式压力锅将顶盖上的排气管插入消毒桶内壁的方管中(无软管或软管锈蚀破裂的灭菌器不得使用)。
c. 盖好顶盖拧紧,勿使漏气;置灭菌器于火源上加热,立式压力锅通上电源,并打开顶盖上的排气阀放了冷气(水沸腾后排气10-15min)。
d. 关闭排气阀,使蒸气压上升到规定要求,并维持规定时间(按灭菌物品性质与有关情况而定)。
e. 达到规定时间后,对需干燥的物品,立即打开排气阀排出蒸气,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至零,温度降到60℃以下再开盖取物,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
5.灭菌温度与时间灭菌温度 121℃灭菌时间培养基等(易蒸发、营养物质易分解)物质一般灭菌20~30min 器皿类物品一般灭菌时间不低于1h6.灭菌后的检查灭菌后物品,按正常情况已属无菌,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查放置,以免再度污染.(1) 物品取出,随即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2) 取出的物品,如为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3) 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4) 启闭式容器,在取出时应将筛孔关闭.(5) 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这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6) 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7) 凡属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8) 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记录灭菌品名、数量、温度、时间、操作者。
四、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微生物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培养物等未经消毒处理,一律不得带出实验室。
1. 经培养的污染材料及废弃物应放在严密的容器或铁丝筐内,并隼中存放在指定地点,待统一进行高压灭菌。
2. 经微生物污染的培养物,必须经121℃30 min高压灭菌。
3. 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h (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 min高压灭菌。
4. 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烈性菌的冲洗液必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染色的玻片放入5﹪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 h后,煮沸洗涤。
做凝隼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洗涤。
5. 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
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烈性试验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五、培养基制备要求培养基制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生长。
因为各种微生物对其营养要求不完全相同,培养目的的不同,各种培养基制备要求如下:1. 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然后溶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
2. PH测定及调节:PH测定要在培养基冷至室温时进行,因在热或冷的情况下,其PH有一定差异,当测定好时,按计算量加入碱或酸混匀后,应再测试一次。
培养基PH值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影响结果的观察。
但需注意因高压灭菌可影响一些培养基的PH降低或升高,故不宜灭菌压力过高或次数太多,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指示剂、去氧胆酸钠、琼脂等一般在调完PH后再加入。
3. 培养基需保持澄清,便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基加热煮沸后,可用脱脂棉花或绒布过滤,以除去沉淀物,必要时可用鸡蛋白澄清处理,所用琼脂条要预先洗净凉干后使用,避免因琼脂含杂质而影响透明度。
4. 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为好。
5. 培养基的灭菌既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又要注意不因加热而降低其营养价值,一般121℃15min即可,如为含有不耐高热物质的培养基如糖类、血清、明胶等,则应采用低温灭菌或间歇法灭菌,一些不能加热的试剂如亚碲酸钾、卵黄、TTC、抗菌素等,待基础琼脂高压灭菌后凉至50℃左右再加入。
6.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
如果是生化培养基,使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应呈正常反应,培养基不应贮存过久,必要时可置4℃冰箱存放。
7. 目前各种干燥培养基较多,每批需用标准菌株进行生长试验或生化反应观察,各种培养基用相应菌株生长试验良好后方可应用,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干燥培养基,在配制时也应测PH,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
8. 每批制备的培养基所用化学试剂、灭菌情况及菌株生长试验结果、制作人员等应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六、样品采集及处理要求1. 所采集的检验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采样时应首先对该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贮藏方法条件、周围环境卫生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检查是否有污染源存在。
2. 根据食品的种类及数量,采样数量及方法应按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
3. 采样应注意无菌操作,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容器不得使用煤酚皂溶液,用新洁尔灭、酒精等消毒药物灭菌,更不能含有此类消毒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杀死样品中的微生物,所用剪、刀、匙用具也需灭菌方可应用。
4. 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送检过程中一般不超过3h,如路程较远,可保存在1~5℃环境中,如需冷冻者,则在冻存状态下送检。
5. 检验室收到样品后,进行登记(样品名称、送检单位、数量、日期、编号等),观察样品的外观,如果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拒绝检验。
(1) 样品经过特殊高压、煮沸或其他方法杀菌者,失去代表原食品检验意义者。
(2) 瓶、袋装食品已启开者,熟肉及其制品、熟禽等食品已折碎不完整者,即失去原食品形状者(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3) 按规定采样数量不足者。
对送检符合要求的样品,检验室收到后,应立即进行检验,如果条件不具备,应置4℃冰箱存放,及时准备创造条件,然后进行检验。
6. 样品检验时,根据其不同性状,进行适当处理。
(1) 液体样品接种时,应充分混合均匀,按量吸取进行接种。
(2) 固体样品,用灭菌刀、剪取其不同部位共25g,置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中,用均质器搅碎混匀后,按量吸取接种。
(3) 瓶、袋装食品应用灭菌操作启开,根据性状选择上述方法处理后接种。
七、样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1. 检验室收到样品后,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及时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
2.样品检验过程中所用方法、出现的现象和结果等均要用文字写出试验纪录,以作为对结果分析、判定的依据,记录要求详细、清楚、真实、客观、不得涂改和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