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性的弱点

第二节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第三节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由于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默顿·米勒(MERTON M. MILLER )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开创性的工作,分享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对未来的认知是没有任何偏差的。

然而,影响认知的因素很多:本能、生理、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等可能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人类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有偏差的。

第一节人性的弱点

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或恐惧。

——葛洛斯(William Hunt Gross)

一切科学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有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戴维·休谟(David Hume)《人性论》

一、什么是人性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是人既定的——先天固有的以及后天习得的较为成型的本能和性质。

二、关于人性的历史观点

1、我国古人观点: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

——性本恶(荀子)

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同时,将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jié之所同也。” ;“伪”则是人的社会属性。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

2、西方的观点

★陆栖两脚动物——亚历士多德

★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培根

★人的本性在于理性——迪卡尔

★人的本性在于理性、爱、意志力。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费尔巴哈

三、关于人性的现代观点

(一)人类的自然属性

1、人类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人的肉体部分及其本能。

——先天固有的内驱力

——人固有的心理倾向性

——固定的行为模式

人的本能是从动物本能进化而来,具有刻板、定向等特征

2、人的本能(自私、趋利避害、合群、防卫)

(1)自私的本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自私可能带来的不理性情绪反应(任性、懒惰、嫉妒、贪婪、虚荣):

★任性

——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是痛苦的;

——是对人类理性的否定,任性+妄为;

——危害他人及社会。

★懒惰

——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否定;

——使人丧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最基本独立思考的能力;

★嫉妒

——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羡慕、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一般人很少嫉妒成功人士,却容易嫉妒自己周围的人。

★贪婪:通常是短期内暴富心理与过度自信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虚荣:时刻只想着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趋利避害的本能

(3)合群的本能

人类天性具有不合群的合群性——康德

(4)防卫的本能

表现形式:生理调节、恐惧、逃避、偏爱熟悉而畏怯陌生等。

恐惧和贪婪是使人在资本市场上丧失客观认知的两大主要原因。市场经常由两种力量所主宰:贪婪和恐惧。

(二)人类的文化属性

1、超生物性:

有意识,能控制、调节自己的行动,主动改造自然。

2、开放性(利他性或有限自利):

★人类具有自私性的同时,也具有反自私性的开放性特质。

★人类的利他性至少有三种类型:血缘型、互惠型和自由价值型。

3、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思考: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问题?

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是出于人的自然属性或本能考虑来简化人的行为动机,没有考虑人的社会属性或“仁、义、礼、智、信”等社会教化对人行为动机的影响。

第二节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一、只有部分信息受到注意

(一)人类的注意具有六个特征(Moray,1969):

●选择性:只能有选择地接收一部分信息;

●集中性:人通常会排除一些无关的刺激;

●搜寻:有意识地从一些对象中进行寻找;

●激活:人的注意能应付一切可能的刺激;

●定势:对特定刺激予以接受并做出反应;

●警觉:注意力保持较久;

(二)有关注意的理论(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中枢能量理论)

1、过滤器模型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2、衰减模型

衰减模型认为过滤器并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又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快速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加工。

注:

——双耳分听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彻里(Cherry,1953)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能分辨是男音或是女音,并且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