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练习答案(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名词解
释。
1.A
2.D
3.C
4.B
5.G
6.H
7.E
8.F
9. I
10.J
、选择
题。
1.B
2.C
3.C
4.A
5.A
6.B
7.B
8.D
9.A
三、判断对错。
1.N
2.Y
3.N
4.N
5.Y
6.Y
7.Y
8.N
9.N
四、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
70年代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 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
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
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
所需要的通信带宽。
答:(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传输的同步要求
(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音频流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64Kbps带宽就可以满足需求。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压缩才能传输,用H.261压缩后需要64Kbps-2Mbps带宽,而
用MPEG1或MPEG2压缩后需要1.5Mbps或6Mbps-20Mbps带宽。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络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答:网络计算”概念: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传输等各类资源,来处理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问题。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实时气象数据分析。
存储区域网络:SS P提供的In ternet数据存储服务。
网络分布式计算: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RC-72(密码破解、
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网络并行计算和网络分布式计算的应用有重叠,比如发现素数,要多台电脑协同计算,所以是并行计算,同时,这些电脑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所以又是分布式计算。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E OSI参考系统
2.A网络体系结构
3.G通信协议
4.H 接口
5.B数据链路层
6.F网络层
7.D传输层8. C应用层
.单项选择。
1D 2A 3B 4C
三•判断对错。
3 N 4N 5N
四.问答题。
1.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好处?
答: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2灵活性好3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4易于实现和维护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3.IS0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网络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连接;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的“OS环境”的概念?
OSI环境:即是它描述的范围,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
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OSI环境下数据传输过程:当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当表示层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输到会话层。然后传输到传输层,收到数据报头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为报文。传输层的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称
为分组。跟着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称为帧。最后传送到物理层,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答: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