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及勒勒车、音乐介绍
《敖包相会_布仁雅尔、娜吉勒》歌词 中国民歌宝典二
敖包相会_布仁雅尔、娜吉勒
望不尽连绵的山川
蒙古包象飞落的大雁
勒勒车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
敖包美丽的神话守护着草原
啊!我蓝色的的蒙古高原
你给了我希望
从远古走到今天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轻轻牵走记忆的长线
漂泊的白云唤起我眷恋
梦里常出现故乡的容颜
阿妈亲切的背影仿佛在眼前
啊!我蓝色的的蒙古高原
你给了我希望
从远古走到今天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以上就是关于敖包相会_布仁雅尔、娜吉勒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品
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品
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品有:《乌甘汗台》、《三十二个蒙古象棋》、《圣洁的宫殿》、《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圣主骏马》、《班禅庙》、《绵羊白的房子》、《杭锦古如歌》、《朝政大厦》、《图日勒格》、《嘉庆仁宗皇帝》、《高高的吉米梁》等。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河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的历史悠久,是蒙古长调古老的形态,属古代宫廷歌曲,大约产生于19世纪以后。
鄂尔多斯古如歌音乐充满苍凉、空灵、悲壮之美,旋律缓而不拖、慢而不沓、节奏若隐若现,旋法大跳大落、跌宕起伏,并有自然和鸣与自然和声夹杂其间。
它既不同于蒙古长调,又不同于蒙古短调,是一种由游牧群众多声部演唱的原生态歌曲等。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蒙古族艺术-素材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簡介SARS造成世人的關注主要是民國91年11月起,中國大陸廣東省陸續傳出多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並引起多人死亡,92年2月開始,香港、越南、新加波等國陸續出現病例,也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
非典型肺炎特點主要為瀰漫性間質肺炎及呼吸衰竭,92年3月14日我國衛生署也接獲二例境外移入的病例(勤姓台商),並報告給世界衛生組織,92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非典型肺炎取名為嚴重呼吸道症候群,也就是SARS。
92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SARS為一種新興的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感染,並命名為「SARS病毒」,不排除為變種病毒,如證實為變種病毒,大眾皆無抗體,其傳播力、毒力及致病力強,病患可能出現肺纖纖化,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SARS初期主要的症狀為發高燒(>38℃),發冷、頭痛、倦怠、寒顫及肌肉酸痛、同時有些病患有輕微腹瀉現象,每日1-3次。
在第3-5天後持續高燒並開始出現咳嗽,第5-7天後胸部X光檢查開始出現肺部病變,並伴隨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SARS潛伏期2-7天,甚至可能長達10天以上。
SARS主要是藉由人與人近距離密切接觸,病患飛沫或體液而傳染,因此SARS也就藉由旅遊在全球迅速傳播與漫延,除了造成全球經濟衝擊,也對在第一線工作的醫療人員,隱藏了重大的危機,目前全球發現病例大部份是SARS病人的親友或與病人密切接觸醫療相關人員,尤其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仁濟醫院爆發集體醫療相關人員發生院內感染,疫情的失控,感染源除了侵襲台北,疫情也向南擴散及蔓延,包括高雄長庚等醫學中心也相繼遭到院內感染事件,因此,除了要做好萬全感控措施之準備,提高警覺,仔細篩檢SARS 可疑之病例,以防範類似和平醫院院內感染事件之發生。
感染管制委員會、SARS應變小組訂定SARS疫情及現況分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SARS 病例,統計自92年11月1日至93年6月30日止,全球總病例數8454人,死亡人數808人,目前病例報告國家包括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加拿大、香港、越南、澳州、美國等共30個國家,此次流行病例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如中國大陸、新加坡及香港,並陸續報出發生許多醫護人員在照護病人期間得到SARS,甚至死亡台灣自和平醫院92年4月22日暴發大規模院內感染,疫情無法控制,包括仁濟醫院、台大醫院、關渡醫院、甚至高雄長庚醫院等醫學中心,均相繼出現院內感染事件,92年6月30日止全台可能病例678人、死亡病例84人、其中很多醫護人員遭受感染,所以照護病人的醫護人員必須加強防護措施,學習如何處理院內感染之發生乃為刻不容緩之事。
蒙古包及勒勒车、音乐介绍讲解
由来
• 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头石头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横木封 顶就成了洞室。洞顶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烟、出气、采光、 通风之用。后来发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那时称这种洞室为乌 尔斡,“乌尔”原意为“挖”的意思,现代蒙古语中已经专指蒙 古包天窗上的顶毡,引伸为“家”、“户”等意。
• 三、哈日雅琪(又叫套瑙)与乌尼。
➢ 哈日雅琪(又叫套瑙),是蒙古包顶部的圆形天窗,是蒙古包的 采光口,一般用檀木或榆木等木质材料做成,有联结式和插椽式 两种联结式套瑙。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 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 便。
➢ 陶脑四周连接着支撑蒙古包屋顶的木椽条,正对底部的锅灶,锅 灶的烟囱就通过陶脑伸出蒙古包外。
。 二、铁日木(又叫哈那)与门的链接
• 门,蒙古语称作“唔得”,也叫“哈拉嘎”。由门框、门 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铁日木(又叫哈那)高度相等,门 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寸左 右,宽约二尺五、六寸,人得弯着腰才能进去。门朝南或 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新疆蒙古族门主要向两边开。
• 铁日木(又叫哈那)与门的链接
➢ 一般是用皮条与陶脑连接,犹如一把大木伞。转场时并不把乌尼 从陶脑上卸下来,而是像收伞一样收拢在一起,方便架设。乌尼 也有固定的长度和陶脑规格。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 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
• 三、哈日雅琪(又叫套瑙)、乌尼与铁日木(又叫哈那) 的链接。
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
蒙古包的结构
•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 水泥、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 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蒙古包解说词范文(范本)
蒙古包解说词范文蒙古包解说词范文!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
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
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
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
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
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
蒙古包:流动的家园
蒙古包:草原上流动的家园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与世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里,素以能歌善舞,粗犷标悍著称的蒙古族民族,千百年来在茫茫大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伴随新 特自然环境的沧桑变化,在不断的东迁西移、南北转换中形成了本民族鲜明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特别是他们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就是他们的家 蒙古包天然的 空调 房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
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
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包造型美观,符合科学原理,体现了少数民族工程建筑方面高度的智慧和技巧,久经考验而无可挑剔地保留至今。
蒙古包顶部呈圆锥形,中间部分为圆柱形,下部为准圆。
蒙古包形态构造采用的是力学受力分解的原理,这样的造型能经得住草原上的雨雪侵袭,蒙古包承受二千 三千斤的压力,蒙古包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蒙古人很懂得力学知识,架木制造的十分科学,把压力都分担了。
生活在新疆的蒙古族民族居住地冬季严寒,滴水成冰,但是,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样的 房子 里却安然无恙。
蒙古族每家每户最多的就是牛的粪便,这些自然风干的粪便是冬季取暖最好的燃料。
另外,到了冬天要在毡包外面加盖一层毛毡,里面也要绑一层毛毡,质地细密的毛毡阻挡了风和严寒的侵袭。
同时,蒙古包里盘上暖炕,精心缝制的皮褥、皮被更是起到了保暖的效果。
蒙古包夏季凉爽。
蒙古包是一个硕大的球体,通体被白色的毛毡覆盖,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与包门形成空气对流。
经济使用房 的典范蒙古包搭盖迅速。
不论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能建造,只要地面平整,周围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一种组合式的建筑,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到一个新的地方,把它从勒勒车上或骆驼乘上卸下来,等人生着火熬好茶的功夫,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蒙古包装拆容易。
比搭盖还要容易许多,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
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简介
勒勒车通常主要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为原料,车轴、车轮、车瓦、辐条、轮心、车辕、车架,都用桦木做成,也有用松木、柳木、榆木、柞木、樟木等。桦木质地坚硬,耐磕碰,车体又轻,着水受潮不易变形,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勒勒车整个不用铁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修理。
造车时,将桦木或柞木烘烤软和,并使之弯曲成弧状,两三段弯曲的木弧连结在一起,便成车轮。它的构造分为车上部和车下部两部分,车上部是由两根车辕、8-10条车撑、车槽组成,车下部是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辐多在15-20根之间,车轮直径最长的有1.5米左右,相当于牛身的高度。在两辕的顶端系上编拧而成的绳状柳条,套于牛脖子上的横木上,以供拉行。
作为蒙古文明的一个代表,勒勒车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来到兴安地区的游客能够一睹这一古老文明产物的风采,东乌珠穆沁旗等地的几个旅游景点都开展了乘坐勒勒车活动,使身在现代的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乘坐勒勒车在草原上游荡的远古感觉。
为了结实,车辋外一般扣一个铁瓦,车觳的轴孔里也放个铁箍,车轴上则套一个铁圈。穿上车轴后,车轴外面还插一根别棍称为8根横秤;竖打4个卯,用以栽4根立柱,以便固定车厢。这样,人坐上去之后碰不到车轮。
在两辕顶端系以皮绳,套于牛脖子上搭的牛鞅子(轭)上。这样,勒勒车就可以在交通不发达的沼泽、草地、荒滩上自如地前进。各地的勒勒车体态构造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适合当地特性的改造。如巴林的勒勒车,辕条短、轱辘大,不易倾倒,驾驭起来精干得手,很适应当地的山岭沟壑地形。
勒勒车体上有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棚周围包以羊毛毡,形成篷帐,用以遮阳光、挡雨、防雪、御寒。
技艺特点
勒勒车的构造分为车上脚和车下脚两部分。勒勒车一部分是车轮,一部分是车辕。车辕5米长左右。车觳中间横穿一个孔,用来插车轴。9辋18幅的车觳中间一般要打18个卯,用以插18根车辐条的榫头部分(8辋16幅的车觳要打16个卯,用以插16根车辐条的榫头部分)。
内蒙古科尔沁民歌
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大草原东部的科尔沁草原。
以下是关于科尔沁民歌的详细介绍:
历史与起源:科尔沁民歌起源于13世纪,早期的叙事歌曲都称之为“马鞍歌”。
在元代,科尔沁民歌开始广为流传,其中较著名的有《阿莱钦布歌》《鹿羔之歌》等作品。
艺术特点:科尔沁民歌的节奏明快,内容贴近生活,通常以短小精致的音乐段落反复咏唱长篇歌词。
其诗行的安排保持着短调民歌的基本特点,以四行为一节,上下两节诗行重叠复沓。
题材与内容:科尔沁民歌的题材广泛,包括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等;还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等。
仪式歌曲:科尔沁民歌还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文学特色:科尔沁民歌在文学上也有鲜明的特色,其长篇叙事民歌广为人知,如《嘎达梅林》、《韩秀英》、《娜布其公主》等。
这些叙事长歌旋律宛转动听、主题深刻、情节动人、语言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传承与保护:2008年6月,蒙古族民歌(科尔沁叙事
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的来说,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草原的记忆—勒勒车
草原的记忆—勒勒车草原勒勒车是我难以释怀的记忆。
因为,那是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虽然我不是出生在草原,但是我十二岁迁徙到草原,在哪里生活了八年,算是在草原长大,那嘞嘞车(俗语叫大轱辘车)伴随我青涩成长岁月,承载了我少年时的一些那一忘怀的回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想,无论我走得多远,在我的心灵深处,都走不出故乡那勒勒车,和那咯吱咯吱响声不断的乡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夏,我们家从扎兰屯乘车到亚东,下车舅老爷家来了一辆勒勒车接我们,长了十二岁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车,勒勒车的车轮长达一米四至一米五,相当于牛身的高度。
车轮较大,适于在并不平整的草地、低凹坑陷的沙滩、白雪覆盖的高原上长时间地行进。
牛拉勒勒车缓缓行进,我们坐在车上,看着裸露的大地已被绿茸茸的一片铺满,草原上各种野花争奇斗艳,黄色的是蒲公英,兰色的是飞燕草,白色的有旋复和矢车菊等,还有东一堆西一簇的马兰花。
格尼河水已涨满,青蛙也从冬眠的洞中跳了出来,百灵鸟已在草地上,用细细的各种绒毛做好了窝,开始在兰天下用它那婉啭的歌喉寻找配偶,准备生蛋孵小鸟,牛、羊撒着欢,静静地啃着青草,这就是格尼河草原上特有的风景。
我来到这个得力其尔村,有林场、有三个汉民队、一个少数民族队。
他们是夏天种地,冬天搞副业。
这个副业就是制作勒勒车,用勒勒车,去呼伦贝尔草原换牧民的马,然后再卖马。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勒勒车的制作过程。
选料,勒勒车的毂、辐、辋、轴、辕等部件需要选用质地较硬的桦木料,我们附近山上就有。
而车身的其他部件则对木料的硬度要求较低,可以用一般的木料,毂、辐、辋、轴、辕等是关键部件,要求耐磨、抗压、抗断裂,它们的任何一个部件的损坏,都会导致整车无法使用,而且修复也较麻烦,因此要求选用硬质木材,特别是对轴的硬度与抗损、抗断裂要求很高,蒙古族对车轴断裂十分忌讳,视为凶兆,传统的勒勒车全身均用桦木作为材料,后来随着桦木的减少,一些非关键部件也用其他质地稍软的木材代替。
“草原之舟”——勒勒车
“草原之舟”——勒勒车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
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
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
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车上可带篷。
带上篷,车厢开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面。
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
桦木材质,抗侵蚀,经久耐用。
纯精细木锻造,细节之处彰显精湛工艺。
双轮勒勒车:传承原生态勒勒车造型工艺,更古朴,更具有观赏价值。
在传统勒勒车造型基础上加顶棚,达到遮阴避阳作用,用途广泛、实用。
四轮勒勒车:车轮带轴承、镶皮带,车身轻巧美观。
可载人拉物。
勒勒车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
勒勒车制作技艺并不复杂,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传承冲击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勒勒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小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除少数偏僻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草原上已难以见到勒勒车。
掌握勒勒车制作技艺的艺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且后继乏人,这项传统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
东乌旗地处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存有一定数量的勒勒车,种类也比较齐全,具备保护勒勒车制作技艺的条件。
作为蒙古?文明的一个代表,勒勒车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来到呼伦贝尔地区的游客能够一睹这一古老文明产物的风采,呼伦贝尔各个旅游景点都开展了乘坐勒勒车活动,使身在现代的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乘坐勒勒车在草原上游荡的远古感觉。
预定电话:152******** 150********联系地址:陈巴尔虎旗大庙东侧。
儿童演唱的敕勒歌
儿童演唱的敕勒歌
敕勒歌是一首蒙古族传统民歌,描述了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和对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下是一些儿童演唱的敕勒歌的歌词:
草原上白云飘来吧来吧快唱歌
风儿刮刮吹皱浪朦胧的一线光
神奇的草原像油彩绚丽的五彩描
骏马奔驰在大地与它们结下友谊
我们欢笑在茫茫草原快乐的歌声传万方
敕勒川上白云飞着人生快乐的翅膀
蒙古国度好美丽草原上有多少奇迹
飞过贝加尔湖水蓝它为你展现它的美丽
我们欢笑在茫茫草原快乐的歌声传万方
哈哈哈哈哈快乐的歌声多好听
欢迎你朋友来参观你们就是这快乐的指挥棒
我们欢笑在茫茫草原快乐的歌声传万方
这是一种儿童版的敕勒歌歌词,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欢快的旋律,让儿童能够轻松地唱出来,表达他们对草原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
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
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
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
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
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
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
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
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
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蒙古族歌曲合集
蒙古族歌曲合集
3. 《蒙古马》:这首歌曲以其快节奏和强烈的节奏感,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马的崇敬和对 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
4. 《蒙古族之歌》: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坚韧和 勇敢,歌颂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5. 《蒙古高原》:这首歌曲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深情的演唱,描绘了蒙古高原的壮丽景色和 蒙古族人民的豪情壮志。
这些歌曲只是蒙古族歌曲中的一小部分,您可以通过音乐平台、视频网站或与蒙古族文化 机构、专家联系,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古族 歌曲以其激情奔放的旋律、独特的喉音唱法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以下是一些蒙古族歌曲的 代表作品:
1. 《蒙古包里的儿女情长》:这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歌曲,歌词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 念之情。
2.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演唱方式,展现了 蒙古族人民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蒙古包的介绍
蒙古包的介绍走向蒙古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而在茫茫绿海之中,又点缀着几朵耀眼的花儿,没错,这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多人;大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直观,通常就是构建在水草适合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便可以已经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构建。
蒙古包看上去外形虽小,但包内采用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通风条件不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耕作民族居住和采用。
搭盖新包后,是要举行新包宴会的,在新灶是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
来客将礼品呈上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有一位年迈的祝颂人,手捧哈达和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吟唱《蒙古包祝词》。
毡包的祝词各地不同但十分丰富,既有传统浪漫的部分,也有现实的描述,既有古老历史的'遗恨,也有当代新增的部分。
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兴发挥,是非常富有艺术性的。
蒙古草原很美,蒙古包很美,而那儿人与人之间的那段距离更美。
蒙古包,大家都听过,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蒙古包呢?下面让我来说说吧!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的定居建筑,外形非常普通,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就是由木棚,撑杆,包门,项圈,裹毡即为皮绳和鬓绳等一些普通东西形成的。
蒙古包虽然不够城市的高楼大厦豪华,可是它易于拆装,随时可以“搬家。
”而且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可以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上去不大,但包内采用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光线也较好。
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就是东南向而设立的。
这与古代北方草原名族的崇尚太阳,存有朝日之谓之有关。
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就是一种信仰更多利害未抵挡寒冷和风雪,涵盖着草原人民适应环境自然环境的智慧和缔造。
因为他们定居在高寒地带,冬季存有多西北风。
在我的介绍下,你有没有想去内蒙古旅游啊?有没有想去享受蒙古包带来的生活呢?到了那里,当地人会招待你如国王一样!这就是蒙古包,可以民主自由移动的民居。
歌颂蒙古包的歌曲《美丽的蒙古包》歌词
歌颂蒙古包的歌曲《美丽的蒙古包》歌词
歌词欣赏:
范海荣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音乐家李双江老师。
又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
现在读“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是国内通俗歌手中少有的高学历。
作为国内少有的女中音,她自行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曲目,并广为传唱。
在这个充满浮躁的年代,邂逅爱情容易,守住幸福难。
当浪漫褪去,平淡袭来,你是否能够守住最初的承诺?幸福是你我共同的经营,是你我用心、用情,在平实中好好过日子。
这既是一段真情表白,也是对全天下新人的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有故事的人。
歌手资料:
美丽的蒙古包
作词:印洗尘作曲:赵海远
演唱:范海荣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在那绿色的草海里,象一座银色的小岛,
牛羊在蒙古包旁撒欢,就象浪花在岛边泛起春潮,
啊……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那缭绕乳香的炊烟,汇成云朵空中飘,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那缭绕乳香的炊烟,汇成云朵空中飘,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在那绿色的草海里,象一座闪光的航标,
牧民在蒙古包旁唱歌,歌唱幸福的今天未来更美好,啊……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你草原一样的胸怀盛满甜蜜的歌谣,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你草原一样的胸怀盛满甜蜜的歌谣,
盛满甜蜜的歌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是用皮条与陶脑连接,犹如一把大木伞。转场时并不把乌尼 从陶脑上卸下来,而是像收伞一样收拢在一起,方便架设。乌尼 也有固定的长度和陶脑规格。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 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
• 三、哈日雅琪(又叫套瑙)、乌尼与铁日木(又叫哈那) 的链接。
新发展
开始采用床铺的居住形式,舍弃地板
因为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出现了电视电灯等
有些在蒙古包上加建玻璃窗,使室内更加明亮宽敞
解放后有些牧民过起了定居的生活,还仿照蒙古包的形状建造了 土坯房砖瓦房
蒙古族交通工具
勒勒车
勒勒车又名大 辘轳车、罗罗车、 牛牛车,“勒勒”原 是牧民吆喝牲口的 声音。勒勒车因常 以牛拉动,故也叫 蒙古式牛车。勒勒 车是为适应北方草 原的自然环境和蒙 古族生活习惯而制 造的交通工具。
特点
拆卸方便
一般都搭建在水草周围 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 自动分离。哈那、乌尼、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所以一顶蒙古包 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搭建起来,而且只需要两峰骆驼就可以运走 几乎全部采用轻木头做成,就地取材,维修方便 如果要扩大毡包的话,只需要把套瑙换掉,增加乌尼、哈那就行 了
铁日木(又叫哈那)全图
哈那
有三大特性。 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 那样尺寸固定。由于哈那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 都很方便。 其二,是巨大的支撑力。能承受二三千斤的压力。 其三,是外形美观。由红柳制成,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 走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 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二、铁日木(又叫哈那)与门的链接
。
• 门,蒙古语称作“唔得”,也叫“哈拉嘎”。由门框、门 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铁日木(又叫哈那)高度相等,门 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寸左 右,宽约二尺五、六寸,人得弯着腰才能进去。门朝南或 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新疆蒙古族门主要向两边开。
• 铁日木(又叫哈那)与门的链接
口琴
亦称口弦、口簧铁制拨奏体鸣乐器。蒙古语称之为 “特木尔·胡尔”。蒙古人素有弹奏口弦的习俗,尤以 妇女为甚。明代以来,口弦在蒙古音乐中的作用更加突 出,被纳入了宫廷乐队。除了以上所列几件乐器之外, 蒙古人原有许多种民间乐器,诸如胡琴、抄兀儿、筝之 类,依旧在草原上流传。
科库尔
形状像一只酒 壶,琴面上刻了一 只酒杯。琴头上雕 刻着牛头。
勒勒车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大。 • 这个“大”不是说勒勒车比其它种类车大出多少,而是 它的车轮大。勒勒车双轮的直径一般都在一米四五左右, 几乎和拉车的牛马一般高,所以勒勒车又被称为“大轱辘 车”。车的轱辘巨大,就使这种车适应地形的能力超强。 蒙古族人民短途运输长途迁徙中,无论是草原高山沼泽沙 漠雪地沟壑,勒勒车走起来都如履平地,轻便快捷,非常 适合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民族特色鲜明。
中国民居之
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 族对蒙古族牧民住 房的称呼。“包”, 满语是“家”、 “屋”的意思。古 时候称蒙古包为 “穹庐”、“毡帐” 或“毡房”等。
由来
• 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头石头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横木封 顶就成了洞室。洞顶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烟、出气、采光、 通风之用。后来发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那时称这种洞室为乌 尔斡,“乌尔”原意为“挖”的意思,现代蒙古语中已经专指蒙 古包天窗上的顶毡,引伸为“家”、“户”等意。 • 在狩猎采集时代,蒙古族住在窝棚里,这种圆形拱顶的隐蔽窝以 活树为支柱,用桦树皮覆盖,制做简单,便于遗弃。随着原始人 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 动物逐渐驯养成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胚胎。要求一种便于迁徒 的居室,于是窝棚之类的建筑应运而生。 • 在狩猎时代向游牧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 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 • 进入畜牧社会,支架变成哈那,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 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也出现了毛毡帐,其形似天幕, 用羊毛毪覆盖。
蒙古族的乐器
蒙古族乐器是蒙古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
历史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生活在中国北疆的各游牧
民族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使用各种乐器,蒙古族继承了 这些乐器,在成吉思汗时代已有战鼓、号角、胡笳、 胡琴等乐器。
马头琴
蒙古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又名“胡兀儿”、“ 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为擦弦 类弦鸣乐器。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 和拉弓等部分组成。 传统的马头琴是琴身木制,长约 1米,共鸣箱呈梯 形,以马皮或羊皮蒙面,以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后 经过加工发展,将其音箱以四块木板拼成梯形,面蒙 马皮、羊皮 (现有的改为蟒皮、桐木板等 ),用白马 尾或尼龙丝作琴弦和弓毛。琴头、音箱镶有骨雕装饰 品,并将琴头雕刻成马头状,马头琴因此而得名。
可以计时
蒙古人通过对日出日落的长期观察,按着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 来计算时间 生活在蒙古包里的人,至今还是靠看日影过日子的
特点
明亮宽敞
蒙古包是一个半球体,蒙古包的套瑙开在当顶上,日出日落 阳光都能照进来,因此始终敞亮。蒙古包里永远有明亮充足的阳 光 ,始终洋溢着大自然健康清新的空气。
从平面上来讲蒙古包是圆形,而圆形是使用最短围墙包围出最大 面积的最佳形状;所以体积比较大
中国马头琴大师齐· 宝力高演奏马头琴曲
雅托克
即蒙古筝。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 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乐曲 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
火不思
在明朝汉人笔下火不思有各种译写方法,诸如琥珀槌、胡博词、虎拨思儿 之类。元、明时代的蒙古人,上至可汗大臣,下至普通武士,均能自弹火不思 唱歌舞蹈。正统十四年,“也先每宰马设宴,必先奉上皇(明英宗)酒,自弹 虎拨思儿,唱曲,命达区别子齐声合之。”火不思不仅在蒙古草原上流传,明 代的中原地区也很盛行。不仅北人善弹火不思,内地汉族人民也对此喜闻乐见。
• 铁日木(又叫哈那)是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 网片。将若干哈那连结,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是蒙古包 的墙壁。 • 蒙古包就是由哈那的个数来决定占地面积的大小的。一般 称之为“四合包”的蒙古包就是有四片哈那组成,最大的 可以有12片组成,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 城堡。
• 铁日木(又叫哈那)近图
•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哈日雅琪(又叫陶脑)(圆形包顶); 乌尼(圆形木棍);铁日木(又叫哈那)(支撑在地面的 圆形的围栏);木门、门槛组成。
结构示意图
其一,是它的伸缩性其 二,是巨大的支撑力 其三,是外形美观
蒙古包搭建过程
• 一、首先立围扇,木栅,就是铁日木(又叫哈那),即蒙 古包的墙体木制骨架。
石洞
窝棚
帐篷
பைடு நூலகம்蒙古包
蒙古包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以及塔吉克等游牧民族仍在使用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 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
蒙古包的结构
•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 水泥、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 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 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 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 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 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 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 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 成部分。
• 哈日雅琪(又叫套瑙)(一)
• 哈日雅琪(又叫套瑙)(二)
乌尼
就是连接顶部天窗与哈那墙体的木质椽条,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 制作,是蒙古包的肩,上联陶脑,下接哈那,所以头一定要光滑 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 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 上端正好平齐为准。
勒勒车特点
• 第二个特点是“简便”,操控简易方便。用牛马骆驼都可以拉 载,即使是妇女也可以驾御一连串的几辆,甚至十几辆。 • 勒勒车形制也简单,制作修理简易方便。为了适应草原特 殊的生活环境,勒勒车制作的地域特点突出,整辆车的车轴车 轮辐条车辕车架等构件均是由桦木松木榆木柞木等木料制成, 不含有任何铁制的成分。车子分为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 车轮车辐车轴等构件组成。车轮是由弧形的木辋连结而成,用 36根辐条支撑。上脚由两根长长车辕和数条车撑构成。车辕一 般长4米左右,中间用8到10条车撑固定,顶端缠上坚韧的绳 索,以此套拉牲畜。车子构造非常简单,而且全木质结构的勒 勒车非常便于蒙古族人民就地取材进行制作,即使损坏也易找 到材料修理。
室内布置与风俗
虽然蒙古包内是圆形的区域,但其内部各个动能的分区不仅是固 定的,还有这长幼尊卑的位置区别,男女主客各有固定的盘坐区 域,不能乱坐。正对着门的方向是男主人的座位,以此为分界。 男客坐在主人的右侧,女客,儿童坐在主人的左侧。蒙古包沿着 墙壁放置一圈低矮的衣橱和箱子等。而靠近入口北侧则放置燃料, 以及平时脱下的鞋子。箱子旁边摆放碗橱。在西北角设有佛龛, 佛龛前面不能做人。
特点
适应环境
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
雨雪以难侵入
冬暖夏凉
安全
从整体形象上来看,蒙古包有一个近似于半球形的穹顶,首先这 种穹顶的支撑力很分散,因而用较细的龙骨就可以承担顶部毛毡 的重量。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特点,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 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 的缓坡堆积下来,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 型形状,具有很强的坚固性,内蒙古草原上常刮大风,而蒙古包 圆形的外部由于垂直面很小,所以正面可以把对风的阻力减弱到 最小,而背面又产生涡旋的气流,形成的回推力还可以抵抗风的 推力。蒙古包的窗口设在最上部,所以风也不易吹入帐内。 包内有火,牛羊的粪就是最好的燃料。而且,冬天毡包外面加厚, 里面又绑毡子一层,隔风性能较好。另外,还可以在包内盘暖炕。 而在夏天,由于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不仅可以再其背 面开风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散热。蒙古包的大门是朝东方 开得,因为受西伯利亚的影响,草原上常年刮的都是西风,而朝 东的大门正好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