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舟》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骆驼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准备教学PPT;(3)划分学习小组。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骆驼有什么了解?2. 探究骆驼的基本特征:(1)教师讲解骆驼的基本特征;(2)学生观察图片,描述骆驼的特征;(3)小组讨论,总结骆驼的特征。
3. 探究骆驼的生活习性:(1)教师讲解骆驼的生活习性;(2)学生观察图片,分析骆驼的生活习性;(3)小组讨论,总结骆驼的生活习性。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操作,制作骆驼模型;(2)学生展示作品,描述骆驼的特点;(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描述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3. 注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骆驼的资料,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课后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沙漠之舟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骆驼的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意思。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沙漠之舟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和骆驼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沙漠之舟的认识。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对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也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精选16篇)《沙漠之舟》篇1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兴趣。
但对文中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
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象资料等方式来理解像“胼胝”等重点词语及知识,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对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的评估: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即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预习时也能达到正确地读课文,能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一些不理解的字词。
此外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课文边批注,掌握了一定的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称之为“沙漠之舟”。
3、理解句子和段落间的关系,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加工提炼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舟”。
请同学们说说舟的意思。
(生:船)什么地方有船?(生:水上)如果说车是地面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怎样形容船呢?(船是水上的重要交通工具。
)2、补充完整课题《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生:沙漠中的船)通过预习,你知道“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呢?(生:骆驼)3、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骆驼好吗?请同学们观察书中的插图,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和插图向大家介绍一下骆驼。
生汇报交流有关骆驼的资料。
(农村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相对比较少,建议学生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帮助收集信息。
如“骆驼”一词字典中就有介绍,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能耐饥渴,适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运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沙漠之舟-教学教案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会运用“骄傲〞说话。
2、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开展,而语言的开展惟有通过言语实践活动。
同学在语文课上的言语活动应当是高质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简洁重复。
任何提高同学的言语质量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言语活动情境中引导同学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同学自身语言的内化。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同学的言语质量。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自己宠爱的话1、引导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读课题。
重心转移:谁应不应当感到什么等。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借助课后拼音拼读。
3、引导同学选择自己宠爱的段落再次朗读,直到读得自己满足为止。
4、组织同学读自己宠爱的话。
老师可以插问:“你宠爱这一段话的什么呀〞5、老师出示局部词语,看同学是否会读。
第一组:镜子委屈告知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其次组: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板块二:说自己理解的话1、引导同学从其次组词句中发觉:这组词句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谁能依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运用这些词句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2、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悄悄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当感到骄傲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的3、4小节,然后试着说一说,用上“我明白了---------〞的句式。
3、这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遇到了一匹小白马。
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情愿和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师生合作演说故事:小骆驼向小白马解说驼峰、脚掌和眼毛的用处。
老师就小骆驼的其他方面提出问题:〔1〕小骆驼,你身上披着褐色的绒毛又厚又密,多热呀!〔2〕小骆驼,你走路这么慢,谁会宠爱你呢〔3〕小骆驼,你的鼻孔这么大,有什么用呢〔4〕小骆驼,你这么高大的身体显得多么笨重啊!板块三:说自己积累的话1、老师给同学?沙漠之舟?的课外阅读材料,认真阅读,记住文中的内容。
《沙漠之舟》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实录教材分析:《沙漠之舟》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中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如何帮助人们穿过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课文内容的不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主要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
课文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2----4自然段,主要是介绍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这三个自然段从不同的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人们吧它看作是沙漠之海里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两部分有密切的联系,正一位骆驼适应沙漠的恶劣的环境,能在沙漠中畅通无阻,所以才能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沙漠之舟”。
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东北边陲的农场,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会对沙漠之舟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必须运用插图或影像等方式来理解像“胼胝”等一些重点的词语及知识,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对学习本课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估: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及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也能达到正确的读课文能力,此外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课文边批注,掌握了批注笔记的方法。
学生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查找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学生对课文很感兴趣。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唯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言语活动应该是高质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言语活动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景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
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节教学的结构和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不同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乐园。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感受沙漠的景象。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感知能力。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沙漠之舟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沙漠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沙漠中的特殊交通工具——沙漠之舟。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及时纠正发音。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分析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沙漠之舟为什么能在沙漠中行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强调沙漠之舟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沙漠之舟的理解。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价值。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沙漠之舟》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生字词的默写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沙漠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沙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签名确认。
2. 学生完成生字词的默写练习,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
3. 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沙漠之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默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写作,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沙漠、之、舟、耐旱、生存、稀少、珍贵、已久、滚动、减轻、负担、敬佩、骆驼、防沙、抵御、驰骋、沙漠之舟”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会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沙漠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探究兴趣,认识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体会作者对骆驼的敬佩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学生分享对骆驼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沙漠、之、舟、耐旱、生存、稀少、珍贵、已久、滚动、减轻、负担、敬佩、骆驼、防沙、抵御、驰骋、沙漠之舟”。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4)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4. 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关于骆驼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分享。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沙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骆驼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耐旱、防沙、抵御恶劣环境等。
《沙漠之舟》教学实录
《沙漠之舟》教学实录青山中心小学苏晓琴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
问:“舟”是什么,生:船。
师:船在哪里航行,生:江、河、湖、海。
师:沙漠里有船吗,生:没有。
师: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生:骆驼。
师:看到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骆驼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生活,生: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同桌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滚热的沙子、松软的沙子、陷进沙子里、宽广无边的沙漠、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大风卷着沙粒飞滚、移来整座沙丘,师: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描写沙漠的。
师: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以及课前搜集积累的资料~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特点。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生:广阔无边。
生:干旱炎热。
生:缺少水草。
生:风大沙烫。
生:沙地松软。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沙漠的特点很准确~说明你们搜集积累资料的能力很强。
既然沙漠环境这么恶劣~骆驼为什么能够适应这里的环境呢,生:是因为骆驼有特殊的生理特点。
师: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特点,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来~填表。
出示表格。
生:读文~讨论交流~归纳填表。
汇报。
师:指名学生展示所填的表格。
出示课件表格~学生说~老师归纳填写。
师:请同学们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生:纷纷拿出积累的资料卡片展示。
师:,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总结: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骆驼之所以能适应沙漠环境~是因为他自身独特的生理特点。
那么~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呢,师:请大家读二至四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
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
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生:读书。
小组交流。
汇报。
师:归纳板书。
1、带路 2、报警 3、驮运。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骆驼的生活环境;(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骆驼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2)让学生认识到骆驼在沙漠环境中的适应性。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生理机制;(2)让学生了解骆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2. 材料:学生分组讨论用的资料卡片;3. 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环境特点;(2)提问:“你们知道在沙漠中生存的动物有哪些吗?”2. 讲授新课:(1)介绍骆驼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2)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骆驼在沙漠环境中的适应性;(3)讲解骆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之处;(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总结骆驼的特点和适应性;(2)强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骆驼的图画,并标注出其特点;2. 写一篇关于骆驼在沙漠环境中适应性的小短文;3. 调查生活中可以节约资源的方法,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之处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骆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程度;4. 学生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沙漠景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沙漠之舟》是一篇描述沙漠景象和骆驼特点的课文。
通过描绘沙漠的辽阔和骆驼的耐旱特点,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
2.2 生字词学习骆驼、沙漠、辽阔、耐旱等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沙漠景象的描绘,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的画面。
学生能够理解骆驼的耐旱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漠景象和骆驼的特点。
提供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景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环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书写示范。
5.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沙漠景象的描绘和骆驼的特点。
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沙漠景象。
5.5 小结与作业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沙漠知识普及扩展介绍沙漠的其他特点和动植物适应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利用价值。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
难点:1. 骆驼如何在沙漠中生存的生物学特性。
2.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3.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骆驼的图片。
2. 视频资料: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场景。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新课介绍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如:耐旱、适应沙漠环境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骆驼如何在沙漠中生存?请根据骆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析。
4. 实例分析播放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场景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骆驼的生存策略。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骆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强调其在沙漠环境中的特殊适应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周围的动物,并描述其特征和生存环境。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变化。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生态考察,亲身体验沙漠环境,加深对骆驼生存策略的理解。
2. 开展动物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沙漠之舟》。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沙漠和骆驼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关爱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沙漠之舟》描述了沙漠中的骆驼和生活环境,展现了骆驼的耐力和坚韧精神。
课文通过描绘沙漠的景象和骆驼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沙漠生态和骆驼的特点。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沙漠之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沙漠和骆驼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3.2 朗读和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解释生词和难句。
3.3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在沙漠中的生存方式和特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下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沙漠之舟》。
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简短的感受或描述。
5.2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是通过朗读、表演或绘画等形式。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沙漠之舟》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沙漠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体会骆驼的耐旱、耐饿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沙漠之舟的形象特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新词汇进行讲解,如:沙漠、之舟、骆驼、耐旱、耐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讲解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4.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
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5.拓展活动: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沙漠中的其他生物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一起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完成写作练习。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适量,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要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作业布置要注意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难易适度的任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沙漠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沙漠是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沙漠的课文《沙漠之舟》。”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沙漠之舟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沙漠之舟》的基本内容,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特点和其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沙漠和骆驼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沙漠之舟》的基本内容:课文描述了沙漠中独特的交通工具——骆驼,以及它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通过描绘骆驼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对沙漠环境的适应能力,展现了骆驼的勇敢和坚韧。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沙漠和骆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沙漠和骆驼有什么了解?骆驼在沙漠中有什么特别之处?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骆驼的特点和其在沙漠中的作用。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3.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回顾所学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检查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篇关于自然或生命的作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第五章: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合作意识。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作文阅读的完成情况。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习题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如骆驼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赞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表达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沙漠风光图片、播放骆驼视频等方式,成功地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亲密接触骆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作者为什么喜爱骆驼?”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信息。
2.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沙漠之舟”、“驼峰”、“耐渴”等,进行语言表达。
幼儿园大班语文《沙漠之舟》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沙漠之舟》教案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语文《沙漠之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生活环境和特性。
2. 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故事书《沙漠之舟》
2. 骆驼的图片或模型
3. 画纸和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骆驼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主体活动(20分钟):
(1) 教师讲述《沙漠之舟》的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骆驼的生活环境和特性。
(2) 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人们称骆驼为‘沙漠之舟’?”、“骆驼有什么特别的能力?”等,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
3. 扩展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孩子们用画纸和彩色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骆驼,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2) 完成后,请几位孩子分享自己的画作,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的骆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骆驼的特点和其在沙漠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沙漠之舟》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骆驼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扩展活动中,部分孩子在画画时显得有些困难,可能是对骆驼的形象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物展示或者视频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之舟》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沙漠之舟》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中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如何帮助人们穿过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课文内容的不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主要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
课文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2 4 自然段,主要是介绍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这
三个自然段从不同的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人们吧它看作是沙漠之海里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两部分有密切的联系,正一位骆驼适应沙漠的恶劣的环境,能在沙漠中畅通无阻,所以才能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沙漠之舟”。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东北边陲的农场,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会对沙漠之舟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必须运用插图或影像等方式来理解像“胼胝”等一些重点的词语及知识,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对学习本课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估: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及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也能达到正确的读课文能力,此外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课文边批注,掌握了批注笔记的方法。
学生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查找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学生对课文很感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唯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言语活动应该是高质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言语活动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景
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
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节教学的结构和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不同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乐园。
教学目标:
1、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3、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言: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它是谁呀?生:骆驼。
师:它被人们称为什么呀?生:沙漠之舟。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茫茫的沙漠去亲近它,了解它,看看它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此处导言的设计就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2—4 自然段)
1、师:快速扫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相关的内容
生:速读课文收索相关的内容。
2、齐读课文抓关键词来说一说“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生:骆驼在沙漠中能帮助人们做很多的事情。
生:骆驼能在沙漠中给人们带路。
生:骆驼能在沙漠中预报大风。
师:你们在收集的资料中还有那些,可以给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可以。
生:一只骆驼能驮200千克的货物,每天走40 千米,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
天。
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18 小时不停。
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赞它。
生:老师我还从资料里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靠骆驼穿过沙漠戈壁把中国的丝绸、炼铁技术和四大发明陆续西传,把西域的胡萝卜、葡萄、等及一些乐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
骆驼立下了不可泯灭的功绩。
生:老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师:好的。
生:在我们中国有上千上万的动物,其中也有比骆驼的大的,为什么只有骆驼才能称为沙漠之舟呢?
点评:(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找课内写到骆驼成为沙漠之舟的的原因的关键句子,想到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并能合理的筛选材料,合适的运用到相应的地方,体现了学习语文的新理念。
会采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由课内到课外,课文只是一个载体。
学生在这里可以资源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产生质疑,
这就说明学生真的开动了脑筋,学到了知识。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生
成,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课文中的重点段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同学们最想知道的
问题,往往学生说出来比老师自己说出来的学生比较有兴趣去探究,这一生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充满了活力,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板书:帮助人们:带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
3、学生补充有关骆驼能为人们做事情的材料。
师:你们在收集的资料中还有那些,可以给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可以。
生:一只骆驼能驮200千克的货物,每天走40 千米,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天。
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18 小时不停。
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赞它。
生:老师我还从资料里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靠骆驼穿过沙漠戈壁把中国的丝绸、炼铁技术和四大发明陆续西传,把西域的胡萝卜、葡萄、等及一些乐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
骆驼立下了不可泯灭的功绩。
生:老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师:好的。
生:在我们中国有上千上万的动物,其中也有比骆驼的大的,为什么只有骆驼才能称为沙漠之舟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问的问题和老师想到一起了。
生:其他的动物没有驼峰。
生:其他的动物没有骆驼那种特殊的眼睛。
生:因为其他的动物不具备在沙漠里生活的生理特点。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呀!那我们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吗?生:介绍了。
师:那好我们就到课文中看看好吗?
点评:(此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能从课内写到骆驼成为沙漠之舟的的原因,想到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并能合理的筛选材料,合适的运用到相应的地方,体现了学习语文的新理念。
会采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由课内到课外,课文只是一个载体。
学生在这里可以资源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产生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
这就说明学生真的把书读进去了,并开动了脑筋,学到了知识。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生成,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课文中的重点段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同学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往往学生说出来比老师自己说出来的学生比较有兴趣去探究,这一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充满了活力,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段。
师: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这一段都讲了什么?
生:读文思考。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骆驼的生理特点。
生: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沙漠的环境很恶劣,但是骆驼的生理特点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1.默读第一段并动手划相关的词。
多媒体出示要求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在第一自然段中去找一找、划一划。
出示多媒体打出的具体要求,提示如下:
生:读温馨提示及金钥匙告诉你,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